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_第1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_第2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_第3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_第4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代码A3202014学

分3参考学时60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预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基础、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车载网络系统检修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开课部门汽车工程学院

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

课程性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环境感知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2.

课程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该课程以汽车电工技术基础、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车载网络系统检修等多个学习领域为基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上的最新应用,故本学习领域内容较难,但却是全面掌握未来汽车新技术的必由之路。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学习领域是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维修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该课程建议总课时60课时。各章节课时安排见后续表格。二、课程目标和任务1.

素质目标(1)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3)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具有社会责任心;(4)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5)具备开拓进取、敢于创业的精神;(6)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7)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2.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2)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各环境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原理;(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系统原理;(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功能及内部的算法与算力;(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7)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趋势;(8)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3.

能力目标(1)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2)能够依据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3)能够完成惯性导航系统的安装、检测与调试;(4)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5)能够依据车际网的协议查找车联网出现的故障,并分析故障原因;(6)能够对线控执行关键部件进行安装、检测与基本的调试;(7)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参考课时1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诞生的背景;2.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分级;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3视频、课件及拓展资料。

4

2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及关键技术1.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发展;2.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3.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展。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架构的基本概念;3.所用工具:网络平台教材、视频、课件及拓展资料。

43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1.掌握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4.能够正确使用专用工具及设备测与标定。1.多媒体演示:教师课前布置及关键零部件的操作规程及技术要领;习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技术的基本知识;感器实训台及相应专用工具。10

4

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1.掌握高精度地图的基本概念;2.掌握高精度地图的信息采集与工作原理;3.掌握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基本概念4.掌握惯性导航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5.了解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习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的基本知识;3系统沙盘及云控平台。

8

5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决策技术1.掌握智能决策技术的基础概念;2.掌握智能决策的系统组成;3.了解先进智能决策理论知识;4.掌握智能决策技术的结构体系;5.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的硬件需求;6.掌握现有计算平台的解决方案。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决策技术的基本知识;汽车教学仿真软件。

8

6

智能网联汽车控制执行技术1.了解控制执行技术的发展趋势;2.掌握控制执行技术的组成;3.掌握控制执行技术的常用控制方法;4.了解控制执行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5.掌握线控底盘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关键结构部件的技术标准及要求。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控制执行技术的基本知识;3.所用设备及工具:智能线控底盘实训台及相配套的工具。

10

7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技术1.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背景;2.掌握汽车显示界面的发展历程;术的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习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知识;汽车教学仿真软件。

8

8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1.掌握信息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概念;2.掌握信息交互技术系统的组成;V2XV2X5G势;V2X学习任务,课堂讲解基本概念;习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基本知识;汽车教学仿真软件。

8合计60

(二)教学要求1、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担任本学习领域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相同专业的技师(考评员)以上职业资格或有经验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者,并要求接受过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的培训或学习。2、设备设施及媒体要求本学习领域教学实施必需的硬件要求应具有多媒体教室1间、教学课件1套、汽车网络实验室1间、具有车载网络的汽车4台、车载网络示教板4块、实训车维修手册4本、常用拆装工具6套、常用检测工具6套、故障诊断仪(VAG1551、VAG1552、VAS5051、X-431等)8台。3、学生应具备的基础学生应具备汽车电工技术基础、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等多个学习领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并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立足于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智能网联汽车

1+X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场景教学、岗位教学,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多种方法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规范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二)学习要求1.

课内学习要求(1)首先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对理论知识要求很高,要认真学习并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理论知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认真观摩和学习,掌握各种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波形检测方法,做到能独立正确完成操作步骤,并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2.

课外学习要求(1)使用超星网站教学资源库进行自学;(2)使用相关专业网站资源进行自学,利用已学知识理解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四)学习评价1.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操作考核、期末理论考核三部分,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综合考核。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平时作业、工单的完成情况及出勤情况等进行考核;实操考核是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的综合考核。理论考核的考核时量为100分钟,考核方法为闭卷笔试。2.

考核评价标准该课程具体考核标准如下:序号考核项目具体内容及标准分值1过程考核1、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旷课一节扣1分;(配分6)2、不遵守课堂纪律和不参与课堂教学与互动等,期末扣2分;(配分2)3、无团队合作意识、安全意识、标准与规范意识、规划与自我评价、责任心视情逐次扣1-2分,扣完为止。;(配分2)4、累积扣完10分为止。10%作业、工单及实习报告(配分10)10%2实操考核学期末从训练项目中任选2项进行考核30%3理论考核学期末理论考试50%合计

100%说明:缺课三分之一以上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五、教学资源(一)教材和参考资料1、优先选择符合本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鼓励自编校本教材。2、编选教材以职业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典型性、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性、可行性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能力递进规律,设计教学载体,梳理理论知识,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二)课程资源配置其它教学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