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卷(A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卷(A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卷(A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卷(A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卷(A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2.宋代青苗法推行后,有大臣指出:“青苗之法,内有大臣力主,势在必行;外有专差之官,唯以散钱数多为职办。州县官吏往往变抑勒而为情愿者,盖事势不得不惧,而人情不得不从。”王安石则对“抑配”之事不以为意,认为“无问其欲否,慨与之也”。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A.增强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有效控制 B.加剧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C.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偏差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3.“神宗与王安石君臣相得,针对社会经济与行政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新旧双方不但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所冲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B.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 D.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4.宋高宗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河,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 B.南宋政权被契丹所灭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夺取燕云十六州失败5.宋代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等设置原则,一“路”之下同时存在四个平行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理念 D.为地方割据埋下隐患6.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 B.宣慰司 C.湖广行省 D.宣政院7.金朝从1134年开始,“初改定制度,诏中外”,到1138年,实行“天眷新制”,在中央没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同年,又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制定礼仪。这些举措()A.照搬了中原的传统政治体制 B.消弭了女真和汉族间的矛盾C.推动了金朝政权封建化进程 D.适应了不同民族的发展状况8.余靖在《五溪集》中对中国历史上某一少数民族政权的官制有以下描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日南宰相、南枢密”。该少数民族政权是()A.辽 B.西夏 C.大理 D.蒙古汗国9.1115年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建国的同时,完颜阿骨打建立了以女真部落划分为基础的兵农合一的军事社会组织,以此来控制女真及所归附人口。这一制度是()A.猛安谋克制 B.行省制度 C.南北面官制 D.盟旗制度10.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D.元朝在此设行省11.如表是北宋初年全国人口南北分布统计表,据此可知()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5—10万户的州北方40.9%2个5个南方59.1%3个17个备注: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A.北方战乱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南方经济发展具有优势 D.城镇经济空前繁荣12.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3.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14.元朝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时代,《辽》《宋》《金》史由多民族史学家共同编修:儒家经典著作译为蒙文出版。蒙古、契丹、女真人中涌现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传播。这些史实说明,元朝()

A.推动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进程

B.开创运用少数民族文字编修史籍先例

C.儒家学说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D.促进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日趋国际化15.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右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契丹文字 西夏文字 女真文字A.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D.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16.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义门郑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传”或“孝义传”;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浦江时,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体现出()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增强 B.儒学对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强化C.国家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 D.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并向民间渗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而以他官判省事,即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在制度建设上,宋代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助手,对宰相构成了一定牵制;建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此外,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摘编自李正中、李景盛《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材料二宋代城市中日益庞大的手工业者、店员、小商贩、商人、妓察、艺人等等,已是一股强有力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经济活动的同时,要求符合他们口味的娱乐活动。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的创作蓬勃发展,展示的大多是城市市民的生活画面,描绘的也大多是市井风情、男女爱情等世俗生活。话本《碾玉观音》中,王府丫鬟秀秀和碾玉匠崔宁,几经磨难,走到一起,开了一个碾玉铺,过着自食其力、心满意足的生活。他们不期望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也不像农民广置田地,厚积家财。这种开玉铺自食其力的生活,更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材料三“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宰相制度的新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朝文学及社会的新变化。(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确立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代替。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长,要求政治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秦孝公赢果梁即位后,下令招贤决心图强改革,商鞅自魏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策略,深得孝公信任。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商较任左庶长,两次实行以“废井旧、并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变法,秦国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逐渐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摘编自《商鞅变法》材料二: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南侵,形成了庞大军事体系,出现了冗员、冗兵、冗费,财政收入不敷出,民众负担沉重,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失败后,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朝廷内外危机四伏,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宋神宗照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进了军队建设,但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偏差,变法带来负面效果。元丰八年神宗死,子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除置将法外全部被废。——摘编自《王安石变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制度变革上的体现,概括商鞅变法的必然性。(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概括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8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作分级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2)综合材料三,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1)材料表明宋词的繁荣,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词的两大派别,每个派别列举出一位代表词人。(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6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宋仁宗下令废后,遭到了御史和谏官的反对,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也就是两个机构不能联合起来奏对,应该各负其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C项正确;古代家国一体,皇帝的家事即国事,不能说不容置疑,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御史和谏官的行为遭到了皇帝的强力反击,维护了皇帝的权威,排除B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不能说宰相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推行后,各级官员将青苗钱由自愿领取变成强制摊派,该法的推动者王安石也对此予以默认,这虽然有利于该法的推行和增加政府收入,但也无形中成为政府盘剥百姓的手段,而非缓解百姓暂时困境,保障农业生产,即其实际效果会与预期目标存在偏差,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强制推行青苗法,这与政府强化对社会经济的有效控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变质,这与高利贷无关,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分裂也日益严重,故选B项。“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激化君臣之间的矛盾”和“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C、D三项。5.答案:B解析:根据“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可得出宋代的措施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材料和重文轻武国策无关,排除C。故选:B。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A项正确;宣慰司是负责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排除B项;行省并未在台湾设置,排除C项;宣政院负责处理佛教及管理西藏事务,排除D项。故选:A。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金朝的政治制度体系逐渐汉化,这些举措可以反映出金朝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故选C项。“照搬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消弭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金朝,并没有涉及其他民族,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枢密、北宰相”“南宰相、南枢密”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北面官制度,是辽建立的政治制度,A与材料相符合,正确;BCD无关材料中的南北面官制度,排除;故选:A。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115年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建国的同时,完颜阿骨打建立了以女真部落划分为基础的兵农合一的军事社会组织,以此来控制女真及所归附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A项正确;元朝推行行省制,排除B项;辽推行南北面官制度,排除C项;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10.答案:C解析: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关,排除A项;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不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标志,排除B项;元朝以宣政院管辖吐蒸地区,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故选C项;西藏未设行省,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北宋初年南方人口所占比重超过北方,说明南方人口多于北方,这就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即南方经济发展具有优势,故选C项;导致北方人口锐减的原因众多,战乱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排除A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表可知,宋初5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只有27个,不能说“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过于夸大,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题干的主旨,应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应排除。故选:D。13.答案:C解析:材料“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北宋城市仅设税务所负责征税管理,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河沿岸商业发展情况而未提及对外贸易,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税收量的变化,排除B;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是宋代的土地政策,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元朝时期少数民族文字并用,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进程,A项正确:元朝之前的辽,金,西夏已经运期少数民族文字编修史籍,排除B项:西汉武帝时儒家学说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内部。而不是国际,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创制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字,但是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在汉字造字的基础上的模仿,说明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交流的频繁,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是少数民族模仿汉字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不是汉字的包容性,排除B项;辽宋夏金时期是处于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分裂时期,排除C项。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的“义门郑氏”,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孝友传”或“孝义传”,这一时期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孝友”或“孝义”的观念被统治阶层推广,这种观念受到政府的影响逐渐向民间蔓延,D项正确;材料只是对于“义门郑氏”的表彰,没有提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儒学的作用,同时也并未对不同时代进行对比,所以无法体现“强化”,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国家政治统一与思想统一之间的直接关联,国家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18.答案:(1)体现:废井田,实行县制。必然性:春秋战国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确立的过渡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代替:新兴地主阶段要求政治改革;秦孝公决心图强改革。(2)问题:冗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民众负担沉重,阶级矛盾严重;北方民族南侵,民族矛盾严重;积贫积弱,朝廷危机四伏。措施:理财,政府向农民提供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开解财源;整军,对农民进行编制和军事训练,恢复征兵制。解析:(1)体现:根据“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可概括出答案。必然性:根据“春秋战国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确立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代替”“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长,要求政治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进行作答。(2)问题:根据“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南侵,形成了庞大军事体系,出现了冗员、冗兵、冗费,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众负担沉重”“庆历新政失败后,严重的阶级矛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