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殖民强盗科尔特斯宣称:“我来是凭刀剑和盾牌取黄金的,不是像农夫跟着犁跑的!”这表明西方殖民者意在()A.掠夺财富 B.侵占土地 C.开拓市场 D.传播宗教2.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阻挡了列强对沿海的侵略 B.加强了与亚非诸国的联系C.增加了明朝政府财政收入 D.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3.明代自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宦官到地方或“监军”或“抚夷”,名为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这说明明代()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B.专制体制成熟稳定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 D.行政制度变化无常4.明朝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据此可知,明代请开海禁()A.是中后期库府空虚的反映 B.有效解决了海防危机C.表明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D.加快小农经济的瓦解5.《华夷变态》中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有荷兰船四艘、英船三艘入航厦门,由于厦门货源不足,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 B.政府放松对外贸易的监管C.海禁政策有所松动 D.福建遭到了外国经济侵略6.内阁制度始建于明代,曾一度拥有票拟权,清代继续保留内阁,但自雍正后,担任内阁大学士的大臣常被抽调充任军机大臣,参预政事,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这说明()A.内阁与军机处逐渐合并 B.专制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清朝内阁已经名存实亡 D.清朝中央中枢机构转移7.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A.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C.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8.雍正四年(1726年),针对云南地区水路不通的问题,云贵广西总督(流官)鄂尔泰上疏:“云贵远居天末,必须商贾流通,庶地方渐有生色。”皇帝朱批:“见处信得,及便动数十万帑金何妨?朕不惜此等之费也。”这说明()A.交通发展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中央集权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C.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边疆治理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9.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严禁人民出界。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10.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11.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利于增强台湾对政府的认同感C.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 D.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12.《红楼梦》第一回云,“《石头记》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誉誊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据此可知《红楼梦》()A.开创了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B.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体现了古典现实主义风格13.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诸子百14.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多个侧面的作品是()A.《红楼梦》 B.《本草纲目》 C.《水浒传》 D.《农政全书》15.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16.陆九渊认为人的道德完善只能通过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人要在个体心灵中建立起道德的自觉性。基于这种立场,陆九渊强调:“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的这一理论()A.认为教育要循序渐进 B.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C.注重社会风气的建设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材料二: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知州为使,通判为判官。及转运使司掌其事,又遣京朝官、三班、内侍三人专领之……凡大食、古逻、阔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宾同胧、沙里亭、丹流眉,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壁皮、磷(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構、苏木之物。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在各个外贸港口城市还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广州和泉州现在还有许多蕃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摘编自《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材料二: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给赐番夷通例”,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作出了重大调整,并做了许多新的规定。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间,商舶贸易日益公开化发展。明后期,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朝野的共识。嘉靖时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在福建“准贩东西二洋”,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万历年间,在广州举办一年两次的“交易会”,更是带有国际性的特点,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外贸的商业组织,明代海外贸易走向了世界。广东沿海,“诸夷往来其间,志在贸易”,在京师,“凡山海宝藏,非中国所有,而远方异域之人,不避艰关险阻,而鳞次辐较,以故畜聚为天下饶”。——摘编自逮香花《论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19.【明末清初儒学家】(14分)材料一顾炎武生于明万历末年,四度落第,绝意科场,至70岁去世均无功名。明亡后,因参与反清斗争与家族财产争端,数次流亡,甚至遭逢牢狱之灾,晚年变卖家产北上游历,才逐渐著书立说。他披阅各种地方志书多达一千余部,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为其主要地志著作。顾炎武认为政治的腐败和独裁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倡导广泛的民主参与……他还创办了一些书院和学堂,推广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总之,顾炎武作为清朝初期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思想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周可真《论顾炎武的“众治”思想》材料二明清之际,存在多位声名卓著的理学大儒,如身在江南的刘宗周、黄道周等。相较之下,顾炎武由于终身心向明朝,不与清廷进行任何合作,学术声望颇有不如。然而有清一代,顾炎武地位逐步抬升,晚清曾国藩评价“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吾读其书,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嘉庆时期,名臣阮元已把顾炎武评价为“国朝第一大儒”,光绪三十四年从祀孔庙,得到古代儒生的最高礼遇。——摘编自王汛森《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国史儒林传〉与道光年间顾祠祭的成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并分析其思想出现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顾炎武地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明清时期,各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变为商品,如苏州的丝绵,景德镇的瓷器,福建的茶叶等行销海内外。北京、无锡、汉口等市镇都很繁华。但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最终目标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如在徽商群体中,就有为数甚多的“亦贾亦儒”,及致富后转而从儒入仕的事例。——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材料二康熙以来,“盛世”“全盛”等词汇经常在臣民之口出现,并在乾隆时期的社会舆论中逐渐形成“盛世”意识。马戛尔尼认为,不管英国人进攻与否,中华帝国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摘编自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社会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概括对明清社会的两种不同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不同认识的依据。(8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来是凭刀剑和盾牌取黄金的”可知,殖民强盗科尔特斯宣称要依靠武力来掠夺财富,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殖民者意在武力掠夺财富,没有体现出殖民者对侵占土地、开拓市场及传播宗教的态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与亚非诸国的联系,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并未阻挡列强对沿海的侵略,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没有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与边疆管理无关,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派遣宦官到地方……镇守中官,到正德年间,势力膨胀。但是嘉靖年间镇守中官制度被皇帝轻易废除”可知,镇守中官的设立是适应了皇帝对地方或军队的监督,当威胁到皇权或者不适应皇帝的需要,是可以轻易的废除,说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专制体制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B项正确;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时期,排除A项;宦官专权现象严重,材料中体现不足,排除C项;行政制度变化无常,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确实存在府库空虚的问题,为增加财政收入,政府开始考虑放松海禁政策,通过增加商业税收来充实兵饷,A项正确;虽然开海禁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间接帮助解决海防危机,但这并不是直接针对海防危机的解决方案,排除B项;政府开放海禁是局部性的,有条件的开放,对于商业依然采取了严格管控的政策,排除C项,自然经济的瓦解于近代,不是瓦解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有荷兰船四艘、英船三艘入航厦门,由于厦门货源不足,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可知,1689年,英国、荷兰船只在中国港口大量收购砂糖,造成砂糖缺货,说明当时沿海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反映出当时海禁政策有所松动,C项正确;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在材料中没有提及商帮信息,排除A项;政府放松对外贸易的监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监管信息,排除B项;福建遭到了外国经济侵略,材料中没有提及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朝内阁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军机处设立后担任内阁大学士的大臣常被抽调充任军机大臣,参预政事,使内阁成为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说明清朝中央中枢机构发生转移,故选D项;内阁与军机处并没有合并,排除A项;专制统治最终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不能说专制统治基础扩大,排除B项;根据材料“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说明内阁仍然办理事务,因此不能说名存实亡,排除C项。故选:D。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领土主权意识浓厚,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因此选B。材料无法反映专制皇权,排除A;材料不是“华夷之辩”的继承,排除C;材料是反映的疆界观有利于削弱地方叛乱,排除。8.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大一统国家的局面下,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说明的是中央集权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融合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断绝沿海民众和海上抗清力量的联系,故A项正确;鸦片走私开始于清中后期,故B项错误;“严禁人民出界”控制的是国人出海,不是防止西方思潮的传入,故C项错误;避免海难发生不是“海禁”政策的目的,且海难的发生也无法避免,故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材料清朝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体现了其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没有正式的地位,“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意思是说军机处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撰写传达,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要说的话掺杂在其中,反映出军机处主要职能为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故A项正确。B项体现的是顾炎武的“众治”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颉颃”意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军机处作为中枢机构秉持皇帝意志撰写诏旨,其职能不可能是“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排除C项;“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皇帝制度.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选择B:材料中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措施涉及设府、科举、赈济等,其共同影响是可以增强台湾对政府的认同感。排除A:材料中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理,不能体现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涉及政治、文化等方面举措,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D:材料与缓解满汉官僚间的纷争无关。1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亦不过实录其事”,可以看出《红楼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状况,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D项正确;《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排除A项;“否定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依据材料“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可以看出其并未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相互吸收”“三者合一”等信息,我们可以得出“兼容性”。此题容易误选“多元性”,这不是材料的主旨。14.答案:A解析:根据“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小说《红楼梦》的内容,故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跟“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无关,故排除B项;《水浒传》以北宋末年的梁山好汉起义为描述对象,跟“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不符,故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跟“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A。15.答案:B解析:据“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可知,京剧脸谱通过刻画的脸谱来体现人物的特征,渗透了人们的价值取向,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表述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陆九渊认为人的道德完善只能通过自己的自觉来实现,这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B项:材料强调人的道德完善要通过自我修养来实现,并不是认为教育要循序渐进,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社会风气,故排除C项:陆九渊的学说依然是要维护封建纲常伦理,这并未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D项。17.答案:(1)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2)变化:由对月亮的各种想象到形成对月亮的科学认识。原因: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天文学家撰写了有关月亮知识的科技专著促进了人们对月亮的科学认识。解析:(1)认知:由材料“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可知,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由材料“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可知,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2)变化:由材料“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由对月亮的各种想象到形成对月亮的科学认识。原因:由材料“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可知,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由材料“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文学家撰写了有关月亮知识的科技专著促进了人们对月亮的科学认识。18.答案:(1)特点:政府设立专门的外贸管理机构,不断强化监管力度;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样;官营民营并存;立法保障中外贸易;服务于外商的设施比较全面。(2)变化:从官方朝贡贸易向私人商舶贸易转变。原因: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体系渐趋形成及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朝贡贸易存在严重弊端;民间走私贸易兴盛;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知州为使,通判为判官。”可知政府设立专门的外贸管理机构,不断强化监管力度。根据材料一“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壁皮、磷(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構、苏木之物。”可知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样。根据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可知官营民营并存。根据材料一“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可知立法保障中外贸易。根据材料一“在各个外贸港口城市还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可知服务于外商的设施比较全面。(2)变化:根据材料二“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给赐番夷通例’,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做出了重大调整,并做了许多新的规定。”“嘉靖时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在福建‘准贩东西二洋’,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官方朝贡贸易向私人商舶贸易转变。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联系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体系渐趋形成及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根据材料二“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给赐番夷通例’,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做出了重大调整,并做了许多新的规定。”可知朝贡贸易存在严重弊端。根据材料二“凡山海宝藏,非中国所有,而远方异域之人,不避艰关险阻,而鳞次辐较,以故畜聚为天下饶。”可知民间走私贸易兴盛。根据材料二“明后期,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朝野的共识。”可知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19.答案:(1)学术成就:文化上:致力于整理和编纂古典文献,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黑暗、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势力增强,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思想:朱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士人思想;个人经历:明末清初王朝更迭和流亡经历提升思想认知。(2)地位变化:从地位一般到清朝儒宗原因:剖析了宋明理学的弊端;“经世致用”思想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清朝的现实需求;解析:(1)学术成就:文化上:根据材料“披各种地方志书多达一千余部,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为其主要地志著作”可分析出致力于整理和编纂古典文献,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地志著作;教育上:根据材料“还创办了一些书院和学堂,推广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可分析出创办了书院和学堂,推广教育和文化事业;学风上: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提倡“经世致用”的严谨务实学风。背景:可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以及顾炎武个人经历进行分析。政治:结合君主专制的强化可分析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黑暗、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经济:结合资本主义萌芽可分析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势力增强,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思想:结合八股取士等史实可分析程朱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士人思想;个人经历根据材料“顾炎武生于明万历末年,四度落第,绝意科场,至70岁去世均无功名。明亡后,因参与反清斗争与家族财产争端,数次流亡,甚至遭逢牢狱之灾,晚年变卖家产北上游历,才逐渐著书立说”可分析出明末清初王朝更迭和流亡经历提升思想认知。(2)地位变化:根据材料“学术声望颇有不如”“国朝第一大儒”可分析出从地位一般到清朝儒宗。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剖析了宋明理学的弊端结合“经世致用”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加工及测试合同范本
- 2025年锡林郭勒盟c1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东莞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 六座车买卖合同范本
- 买卖货款利息合同范本
- 劳动关系托管合同范本
- 劳务服务费合同范本
- 万瑞地产合同范本
- 办公商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02月黄石市残联专门协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 《汽车专业英语》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烟草栽培(二级)鉴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春节气介绍PPT模板课件
- 【工法】卫生间聚乙烯丙纶防水和JS防水施工工艺
- 物品出入库明细表格
- 《关于贯彻执行〈重庆市企业职工病假待遇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 水厂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