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4+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14+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14+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14+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14+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4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目标引领】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明清时期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概念拓展】1.九边:又称九镇,明代北方近边九个军事重镇的合称。自洪武、永乐起,为了防止北方蒙古族南下骚扰,明朝政府在北方边防一代陆续建立了一些军事重镇。初建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后增设宁夏、甘肃、蓟州,再设太原、固原,共计九镇。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2.马市:明代与边疆少数民族互市的一种固定场所,因以交换或收买马匹为主,故名。马市由来已久。汉朝在边境设关市,贸易项目就有牛马。唐、宋、元等朝皆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马市交易。明承此制,多设马市。明朝马市是直接关系到明廷与边地少数民族关系以及明廷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明廷来说,马市不是边贸问题,而是对边地民族所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抚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3.“隆庆开关”:明太祖曾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下达禁海令。16世纪,明朝因倭寇祸乱厉行“海禁”。面对倭寇之乱屡打不绝的现实,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它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私人贸易的繁盛,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最终完成。4.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具体表现为: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思想保守,故步自封;限制对外贸易,禁闭口岸。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阻碍了自己的发展,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知识体系】1.明朝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后因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2.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对民族地区的叛乱贵族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同时,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边疆不同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宗教领袖多次赐封,形成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重视边疆的建设与开发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的措施【情境探究】视角1明朝长城的修筑材料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思考1】据材料,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提示:“南倭北虏”的威胁;传统中国的防御策略;政权性格的“内向”性;稳定边疆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视角2清朝前期的边疆治理材料作为中央政府设立的主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乾隆中叶以前,理藩院主要负责蒙古事务。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起,理藩院司属机构进行了调整,最后形成了六个司及其他机构。其中旗籍清吏司与王会清吏司主要管理漠南蒙古和东北少数民族事务;柔远清吏司和典属清吏司管理喀尔喀蒙古、卫拉特蒙古、青海、西藏事务及对俄国的外交;徕远清吏司管理回部(维吾尔族)、哈萨克、浩罕、四川土司、头人的事务;理刑清吏司承办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司法。改革后的理藩院还制定了一系列用于边疆各民族的单行法律。主要有:针对蒙古的《蒙古律例》、针对新疆的《回疆则例》、针对西藏的《西藏通制》等,以及普遍适用于各民族的《理藩院则例》《大清会典事例》等。上述民族立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保留和认可了各民族的一部分习惯法。——据漆侠《中国改革通史·清卷》【思考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理藩院在调整及治边方面体现出的特点。提示:权限不断扩大;各司职责明确;注重法制建设,立法不断完善;因地制宜,适应不同需要;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维护国家统一。视角3明初的海禁政策材料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思考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提示:明廷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高考指向】考点维度考点辑要江苏考情分析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2022年辽宁选择考·T6·民族交融1.命题方向:(1)江苏新高考集中考查明清边疆管理举措。(2)全国范围内考查明清边疆管理举措,对外交往出现的新变化。以政治现象为载体,考查重要阶段特征及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考查唯物主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与文献史料、史学理论相结合,考查史料实证。(3)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备考攻略:(1)复习时,要注意从重要历史阶段特征入手,对比归纳明清面临的内外形势。(2)关注明清边疆管理举措;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倭寇;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021年重庆等级考·T5·边疆治理湖南选择考·T6·民族交融2020年浙江7月选考·T8·围场明至清中叶的对外关系2023年湖南选择考·T5·明代对外交往2022年广东选择考·T5·清朝对外交往浙江6月选考·T6·海外文化交流2021年北京等级考·T4·瓷器外销【典题悟意】(2023·湖南选择考·T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解题思维】明立意本题考查朝日使臣请赐经籍的合理解读,属于目的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推断目的意图的能力。以永乐年间朝日使臣请赐经籍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读排选项定答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应朝鲜、日本使臣请赐,明成祖赐重要经籍予朝日,明朝初年中国国力强盛,朝日希望通过请赐行为加强与明朝的联系进而得到本国民众的支持说明朝日两国以请赐为手段,旨在强化政权权威,故选D。【真题体验】知识点一明至清中叶的边疆治理1.(2022·辽宁选择考·T6)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如胡世宁谪戍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这反映出流人()A.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 B.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C.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 D.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解析】选B。材料信息重心是强调被谪戍到东北地区的一些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这有利于东北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材料没有明确谪戍之人的民族,其对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动和社会秩序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所以排除A、C、D。2.(2021·重庆等级考·T5)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西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锦州、广宁人民凑集,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解析】选B。由材料“合河东河西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合河东河西之腹里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可知奉天府尹张尚贤在上任后看到奉天境内一片荒凉的景象,从内忧外患的角度向朝廷上奏希望加强东北边务,故选B;材料强调长期封禁导致东北地区田野荒芜,人烟稀少,而非自然环境导致东北地区的落后,排除A;由材料“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有土无人”可知,强调东北地区经济落后,一片荒芜,并未说明东北的军事地位,排除C;奉天府尹张尚贤掌握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弹劾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排除D。3.(2021·湖南选择考·T6)如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解析】选C。据材料“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并结合所学可知,冬至时天寒地冻,汉族户外活动较少,后演变为一个串亲访友的节日,而“八旗官兵滑冰”为满族活动,冬至节八旗官兵滑冰体现了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宫廷画主要描绘皇家的政治纪实、军事记事、文化娱乐等宫廷活动,进而凸显政治色彩,A错误;由材料中“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可知,该图反映了滑冰这项娱乐活动,并非军事训练,B错误;由材料中“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可知,该活动为每年例行的娱乐活动,并非强调宫廷生活奢靡,D错误。知识点二明至清中叶的对外关系4.(2022·广东选择考·T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