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海峡分隔,互不往来。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B.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间相互交配,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2.无花果高度依赖榕小蜂传粉,其花序有两种(如下图所示)。榕小蜂从小孔进入花序Ⅱ时,可在不育的雌花上产卵,卵发育成熟后,雌、雄榕小蜂交配,沾染花粉的雌蜂可从花序Ⅱ飞出,寻找新的花序。若携带花粉的榕小蜂进入花序Ⅰ,则只能在雌花上爬来爬去,帮助传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榕小蜂与无花果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B.榕小蜂繁殖依赖于无花果,是消费者和分解者C.榕小蜂不能在花序Ⅰ里产卵有利于无花果繁衍D.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二者相互适应、协同进化3.下列关于机体生命活动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中,K+参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稳定B.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可能升高或降低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卫措施D.钾离子也是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离子之一4.下列有关细胞的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酶活性都降低,细胞核减小B.细胞免疫引起的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C.癌变的细胞中,细胞膜上糖蛋白大量增加D.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会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5.“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当前科学家利用该区域的某些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6.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首次获得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将此悬浮液(含水,不含CO2)与黄色的高铁(Fe3+)盐混合,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在遮光下,则没有气泡产生,也没有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糖的生成B.实验表明氧气是叶绿体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C.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还原剂将Fe3+还原为Fe2+D.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相比,希尔的实验排除了细胞内其他结构的影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大豆油脂中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但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常温下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较高。大豆种子中的油脂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要提取纯度较高的大豆油脂,往往需要将油脂成分与蛋白质分离.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较易与其他细菌分离.研究人员利用芽孢杆菌分离大豆油脂与蛋白质、以及提取大豆油的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需要先将土壤样品稀释后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稀释的目的是____,便于在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将接种后的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__等菌落特征挑选出芽孢杆菌进行扩大培养。(2)将芽孢杆菌接种到含酪蛋白的固体培养基(酪蛋白使培养基呈不透明的乳白色)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某些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原因是__。根据_____就可筛选出比较高效的目的菌株。(3)将筛选到的目的菌株扩大培养后,接种到含有大豆原料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的目的是____,培养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____等条件(至少答出两点)。(4)芽孢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分离,在分离得到的培养液中加入乙醚完成过程①,这种提取大豆油脂的方法叫做____法。获得纯净大豆油还需要完成过程②,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基因型为MM和Mm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mm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与雄配子致死基因A、蓝色素生成基因D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D的种子呈现白色。该方法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大量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个体。请回答问题:(1)基因型为mm的个体在育种过程中作为________(父本、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因型为____________。(2)上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自交得到,请写出遗传图解。____________(3)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雌、雄配子)的种子颜色为_________。(4)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得到种子,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9.(10分)延髓位于脑干与脊髓之间,主要调节内脏活动。下图为动脉压力反射示意图,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反之,则心率加快,血压回升。该过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l)据图,动脉压力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一般来说,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功能是____。(2)心脏离体实验中,电刺激副交感神经或用乙酰胆碱溶液灌注心脏都会引起心率减慢,而上述实验现象又能被乙酰胆碱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终止,以上实验说明了:在电刺激下____。(3)像心脏一样,人体许多内脏器官也同时接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其作用效应相互拮抗,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请从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两个方面说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同一器官产生了不同效应的原因是________。10.(10分)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利用非转基因棉A植株培育出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中核心步骤是____。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它是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2)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转化法——农杆菌介导喷花转基因法,即将农杆菌悬浮液用微型喷壶均匀喷洒于棉花柱头和花药等器官上,该方法集合了农杆菌转化法和___两种转化法的优点。结合上图,分析其与农杆菌转化法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3)通过对Bt蛋白质三维结构图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若将该蛋白质结构中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缺失,结构变化后的Bt蛋白质能使棉铃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若要根据蛋白质工程的原理设计实验对Bt蛋白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致死率,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4)若要确认该改造的Bt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____,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____是否得到提高。11.(15分)已知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同学甲为了确定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将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雌雄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2∶1∶1。回答相关问题:(1)依据同学甲的杂交结果能否做出准确判断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2)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乙用X射线处理F1后继续进行同学甲的实验,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1∶1∶2,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同学丙在重复同学甲实验过程中,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9∶1∶6∶4,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

(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根据题干: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使相互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正确;

C、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D错误。

故选D。2、B【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无花果依靠榕小蜂为之传粉,榕小蜂在无花果花序中产卵,并以无花果花序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是互利共生关系;适应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共生生物之间呈现出同步变化,即"同生共死,荣辱与共”。【详解】由分析可知:A、榕小蜂与无花果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榕小蜂繁殖依赖于无花果,属于消费者,不是分解者,B错误;C、榕小蜂不能在花序Ⅰ里产卵,只是起到了传粉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无花果繁衍,C正确;D、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榕小蜂和无花果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3、B【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人体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水盐平衡调节,体液免疫的过程,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人体细胞中无机盐K+能参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稳定,A正确;B、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相适应,在排出量大于摄入量时,会引起失水,在失盐失水比例相差不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并无变化,B错误;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卫措施,C正确;D、钾离子能维持人体正常心律,并且能参与膜电位的形成,因此也是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离子之一,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4、D【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衰老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A错误;细胞免疫引起的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癌变的细胞中,细胞膜上糖蛋白大量减少,C错误;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都会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点睛】细胞衰老特征小结:一大(细胞核体积变大)、一小(细胞体积变小)、一多(色素增多)、三低(物质运输功能、代谢速率、多种酶活性)。5、C【解析】

分析:“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与地表环境有很大不同,其能源是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其中生活的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获得的能量,A错误;B、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种间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C正确;D、“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将其中的细菌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细菌会死亡,D错误。故选C。6、A【解析】

光合作用的阶段包括在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和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发生条件需要光照,过程中消耗水并产生氧气与还原氢;暗反应的发生不需要光照,过程中CO2进入卡尔文循环最后产生三碳糖。【详解】A、悬浮液中不含CO2,暗反应无法正常进行,糖类无法生成,A错误;B、实验现象是在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在遮光下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氧气的产生一定要有光照,B正确;C、实验在光照条件下,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说明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以将Fe3+还原为Fe2+,C正确;D、希尔的实验将叶绿体离体,与细胞内其他结构分开,排除了其他结构在光合作用中可能造成的影响,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颜色、形状、大小和隆起程度等芽孢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将酪蛋白分解透明圈的大小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pH、温度、培养液浓度萃取除去萃取剂(乙醚)【解析】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详解】(1)稀释的目的是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便于在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通常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生长发育,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称之为菌落。可以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和隆起程度等等菌落特征挑选出芽孢杆菌进行扩大培养。(2)芽孢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将酪蛋白分解,因此在芽孢杆菌周围会形成透明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就可筛选出比较高效的目的菌株,透明圈大的产生的蛋白酶多,分解作用显著。(3)液体培养基常振荡培养,振荡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为了使目的菌株更好地生长,培养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pH、温度、培养液浓度等条件。(4)在分离得到的培养液中加入乙醚(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称为萃取法,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大豆油脂。获得纯净大豆油还需要完成过程②,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萃取剂(乙醚)。【点睛】熟悉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以及油脂的分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母本Mm、mm蓝色根据种子颜色辨别(或:雄性不育种子为白色,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为蓝色)【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基因型为MM和Mm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而基因型为mm的个体雄性不育,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基因A为雄配子致死基因,基因D控制蓝色素形成。据图分析,转基因个体细胞中,将A、D、M导入m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同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DMmm。【详解】(1)由于基因型为mm的个体雄性不育,因此其在育种过程中只能作为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MM或Mm)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因型为Mm、mm。(2)上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基因型为ADMmm,可以产生m、ADMm两种雌配子,但是只能产生m一种雄配子,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ADMmm、mm,遗传图解如图所示:(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DMmm,因此其种子的颜色为蓝色。(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DMmm,雌性的基因型为ADMmm、mm,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ADDMMmm(蓝色)、ADMmm(蓝色),雄性不育的基因型为mm(白色),因此可以根据后代种子的颜色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本题的难点是首先学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分析雄性不育个体和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并能根据各基因的作用判断不同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对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9、延髓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副交感神经轴突木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两种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效应器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解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动脉压力反射示意图,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递到延髓和脊髓,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反之,则心率加快,血压回升。【详解】(1)据图可知,动脉压力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神经中枢的功能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2)心脏离体实验中,电刺激副交感神经或用乙酰胆碱溶液灌注心脏都会引起心率减慢,说明电刺激副交感神经与灌注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而上述实验现象又能被乙酰胆碱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终止,因此综合上述实验说明了在电刺激下副交感神经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同一器官产生了不同效应的原因是:两种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效应器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点睛】本题考查了血压升高的原因、血压平衡的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结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进行解答。10、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RNA聚合酶花粉管通道法不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转化成功后可直接获得种子参照密码子表,找到合成该14个氨基酸的碱基对序列所在的某因位置,将这些碱某对序列进行缺失处理表达产物(mRNA和蛋白质)抗虫性【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获取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2)农杆菌介导喷花转基因法是指将农杆菌悬浮液用微型喷壶均匀喷洒于棉花柱头和花药等器官上,可以使目的基因顺着花粉管进入胚囊中,所以该方法集合了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两种转化法的优点。该方法可以直接形成受精卵,所以具有的优势是不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转化成功后可直接获得种子。(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再根据题干信息“将该蛋白质结构中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缺失,结构变化后的Bt蛋白质能使棉铃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可知,要根据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对Bt蛋白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致死率,可参照密码子表,找到合成该14个氨基酸的碱基对序列所在的基因位置,将这些碱基对序列进行缺失处理。(4)若要确认该改造的Bt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该基因已经成功表达,还可再从个体水平上进行鉴定,即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抗虫性是否得到提高。【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