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大公报》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C.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 D.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2.1900年4月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指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开尔文勋爵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相对论体系日渐走向完善B.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已出现C.科技革命加速物理学发展D.近代物理学的门类较为齐全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该材料最能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4.从1993年到1996年底,中国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软着陆”表明中国A.市场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积累了市场经济经验C.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头等大事 D.经济体制的转换失利5.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罗斯福致信会议,“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直接导致了会议的失败。次年美国单方宣布美元贬值,并拒绝削减高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A.无意为全球治理承担责任 B.积极推动美元的国际化进程C.利用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 D.率先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6.“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为此,“我”能做的是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7.1964年,新中国邮电部发行编号为特66的邮票《知识青年在农村》,分别表现知青在农村收获、种植、学习,科研的场景:该邮票A.客观反映了文革中的“左”倾错误B.表明农村已初步改变落后的局面C.记录现象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D.意在宣传知青建设农村的新风貌8.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9.在列宁看来,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但社会主义国家并不一定要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胜利。俄国完全可以开辟自己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A.十月革命引发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B.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C.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建立10.1861年,字林洋行创办了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广告的形式刊登商情信息,试图“把舶来的大众信息直接推进到上海的华人社会中去”。这可以佐证当时A.大众传媒有利于中西文明交流 B.近代报纸启动了价值观念更新C.近代中国广告业已完全西方化 D.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自然经济11.帝制的崩溃成为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宣统皇帝下诏退位②德意志帝国走向崩溃③俄国沙皇专制结束④土耳其废除素丹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12.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较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A.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C.固守华夏中心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战后世界格局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材料二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舒曼计划》问题:(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两极格局的“稳定性”?(2)结合材料二,指出“逐步扩大起来的其它中心力量”是哪一地区?它是如何“扩大起来”的?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疫灾多发期。面对肆虐的疫情,(清代前期)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与官方相比,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由于科学落后,地方社会也常常举行“迎神赛会”、“年终度岁”等集体的祈神活动。——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材料二清末卫生防疫大事记时间机构、章程意义同治12年海港检疫中国海港检疫之始光绪28年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中国地方实行卫生行政的序幕光绪30年北洋卫生局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光绪31年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宣统3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全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宣统3年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材料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面对各种严重流行的疫病,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发动群众,配合生产,深入宣传,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1953年12月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新中国“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地方政府对于组织群众,说服教育以及各项防疫具体工作,均予以积极推动。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消灭或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和蔓延,为以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前期与清末疫病防治的差异,并分析清末疫病防治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由反对到赞扬,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成为了中日民族矛盾,A项正确;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并未发生重大转变,C项错误;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是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以后,D项错误。2、D【解析】

材料中“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反映出在相对论和量子论出现之前,开尔文勋爵认为近代物理学的门类较为齐全;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物理学方面已经有了牛顿力学、电力等方面的理论,是物理学的基本框架。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时间是1905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此时还未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物理学与科技革命之间的关系,而且科技革命是从“二战”后期开始的,排除。3、B【解析】材料认为学习西方军事是形,“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是本,故二者结合是最有效办法,故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政治体制特点,故A错误;妥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军事工业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故D错误。4、B【解析】

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体现的是对市场经验的积累,B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当时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5、A【解析】

美国导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并单方面宣布美元贬值,拒绝削减高关税,都体现了美国为了自己利益而拒绝承担责任,故选A;美国无意承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的责任,并非在积极推动美元的国际化进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新政,不能说明是美国率先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排除CD。故选A。6、B【解析】

材料中“我”认为将土地和农民割裂就会造成俄国的暴动,所以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我”能做的应该是解放农奴,分给份地,故选B项;AC项与题意主旨相悖,排除;材料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发展工业,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7、D【解析】

邮电部发行编号为特66的邮票内容,表现知青在农村收获、种植、学习,科研的场景,可见其意在宣传知青建设农村的新风貌,D正确;1964年“文革”尚未开始,排除A;农村初步改变落后局面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1964年农村生产关系尚未发生变革,排除C。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所给时间信息“1918年”可排除A、B两项,A项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B项是在19世纪末。材料中“盲目输入西方学说”针对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否定传统文化的主张,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因此C项错误。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9、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打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胜利”的定论,说明俄国结合自身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表明十月革命引发西方文明危机,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列宁开创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排除C项;各国依据自身实际追求社会主义,D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故选B。10、A【解析】

根据材料“把舶来的大众信息直接推进到上海的华人社会中去"可知,中文报纸促进把西方文化传播到华人社会,说明大众传媒有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文报纸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没有体现价值观更新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报纸,而非广告业,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大众传媒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11、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宣统退位发生在1912年,德意志帝国在1941年共和国的建立时走向崩溃,俄国沙皇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的,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废除苏丹制的决议案,故正确的顺序是B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12、B【解析】

据材料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较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据此可知魏源已经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但他仍然认为中国“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据此可知这是其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仍主张维护封建统治,故B正确;据材料魏源一方面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另一方面认为中国“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据此可以看出,魏源仍认为中国文化、典章制度优于西方,A片面;据材料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能说明其固守华夏中心传统,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借助传统儒学,D错误。【点睛】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答案1:结合史实从两个方面论述美国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组建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逐渐建立起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美苏双方分别实施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一定程度上巩固阵营内部团结,更加速两个阵营的战后经济恢复。建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美苏两国的两极制衡有利于防止新的大规模战争爆发,有利于维护较长时间和平局面。然而,两极格局的平衡也是相对的,在对峙期间世界局部冲突不断,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等。答案2:结合史实从某一方面论述美国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组建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逐渐建立起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美苏双方分别实施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一定程度上巩固阵营内部团结,更加速两个阵营的战后经济恢复。美苏两国的两极制衡有利于防止新的大规模战争爆发,有利于维护较长时间和平局面。答案3:一方面内容能结合史实做部分论述美苏两国经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等冲突,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说明两极制衡,创造了稳定世界格局。答案4:没有史料的简单结论美苏两极格局,相互制衡。其它答案。(2)答案1:欧洲或西欧其它答案答案1:完整表述两个步骤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不断增加答案2:只有一个步骤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不断增加其它答案【解析】

(1)据“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知两极格局下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是美苏相互妥协和对抗的结果,结合美苏双方分别构建政治、经济、军事体系进行对抗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2)据所学可知“逐步扩大起来的其它中心力量”指的是能够对两极格局和美苏地位形成冲击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欧洲、中国的发展壮大,结合日本、欧洲和中国在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壮大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14、(1)差异: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清末是政府主导;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不系统)偶然性特征,清末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卫生防疫制度(创建专业的卫生机构、颁布防疫法律规章);前期防御措施迷信色彩浓厚,清末注重预防,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强;前期以地方区域自我防治为主,清末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原因:中外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变革的推动;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传入;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政府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增强。(2)原因: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有力的贯彻执行;群众的积极参与;实行现代防疫措施,发挥了体制优势。意义: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遏制了疫病的流行,减少了人口死亡);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增强了人民的防疫意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夯实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疫病防控提供了借鉴。【解析】

(1)差异:根据材料一“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可知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等可知清末是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一“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表明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全国制度性卫生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