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题一、选择题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则反应:的为A. B.C. D.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代表燃烧热的是A.CH4(g)+3/2O2(g)=2H2O(l)+CO(g)ΔH1B.S(s)+3/2O2(g)=SO3(g)ΔH2C.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3D.2CO(g)+O2(g)=2CO2(g)ΔH4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O(s)+H2O(l)=Ca(OH)2△H7;CaCO3(s)=CaO(s)+CO2(g)△H8A.△H1<△H2 B.△H3<△H4 C.△H5>△H6 D.△H7<△H84.由下列键能数据大小,不能得出的事实是化学键O-HH-HO-O键能kJ·mol-1463436498.3A.1molH2和molO2总能量大于1molH2O总能量B.断开1molH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436kJC.H2(g)+O2(g)=H2O(g)ΔH=−240.85kJ·mol-1D.生成1molH2O的化学键所放出热量是463kJ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已知,则D.已知,,则6.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1g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kJ的热量。该条件下CH4(g)+CO2(g)=2CO(g)+2H2(g)的△H为A.+216.44kJ•mol-1 B.-216.44kJ•mol-1 C.+247.36kJ•mol-1 D.-247.36kJ•mol-17.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1)H2(g)+1/2O2(g)=H2O(g)ΔH1=akJ·mol-1(2)H2(g)+1/2O2(g)=H2O(l)ΔH2=bkJ·mol-1(3)2H2(g)+O2(g)=2H2O(l)ΔH3=ckJ·mol-1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负值C.a=b D.2b=c>08.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能量,断裂1molN≡N键吸收946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N4(g)=4N(g)的过程中释放1158kJ能量C.1molN4转化为时要放出734kJ能量D.N4和N2互为同位素,N4转化为N2属于化学变化9.已知:弱碱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为△H=-57.3kJ/mol。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A.+45.2kJ/mol B.+69.4kJ/mol C.-69.4kJ/mol D.-45.2kJ/mol10.下列关于中和反应反应热和燃烧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25℃,101kPa时,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与HCl和NaOH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B.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过程中,若隔热层隔热效果不好,会导致所测数值的绝对值偏小C.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H4(l)+3O2(g)=2NO2(g)+2H2O(l)

△H=-622kJ•mol-1,可求得N2H4(l)的燃烧热D.1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即为H2的燃烧热11.下列反应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2CH3COOH+CO=2CH3COO-+CO2↑+H2O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3++4NH3+2H2O=AlO+4NH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H2SO4(l)+2KOH(1)=K2SO4(l)+2H2O(l)

△H=-57.3kJ•mol-1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2++2OH-+2H++SO=BaSO4↓+2H2O12.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应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逆反应为吸热反应B.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C.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D.每生成1molHBr和1molH要吸收E2kJ能量二、非选择题13.已知:①2C(s)+O2(g)=2CO(g)△H1=-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H2=-483.6kJ·mol-1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③C(s)+H2O(g)=CO(g)+H2(g)的△H等于_______14.如果一个静止的化学反应体系从环境吸收了60J的热量,而体系的内能却增加了240J,那么体系从环境得到了多少功_______?如果该反应体系体积发生膨胀,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8kJ的功,同时吸收了30kJ的热量,求体系的内能变化值________。15.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丙烷直接脱氢或氧化脱氢制备反应I(直接脱氢):C3H8(g)=C3H6(g)+H2(g)ΔH1=+125kJ·mol-1已知键能:E(C-H)=416kJ/molE(H-H)=436kJ/mol,由此计算生成1mol碳碳π键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kJ;16.根据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图中绘制反应方向箭头,并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____。17.200mL0.200mol/LCuSO4溶液与3.90g锌粉在量热计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温度为18.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28.1℃。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均近似为4.18J⋅g-1⋅C-1、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1.00g/cm3,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请计算:(1)反应放出的热量Q=___________J。(2)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的∆H=___________kJ/mol(列式计算)。18.工业上常利用合理的催化剂,将含碳氧化物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甲醇,由CO、CO2和H2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I.CO(g)+2H2(g)⇌CH3OH(g)ΔH1II.CO2(g)+3H2(g)⇌CH3OH(g)+H2O(g)ΔH2=-58kJ/molIII.CO2(g)+H2(g)⇌CO(g)+H2O(g)ΔH3=41kJ/mol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反应I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H—HC—OCOH—OC—HE/(kJ·mol-1)4363431076465x则x=_______。19.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试回答下列问题。(1)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2)写出Y的氧化物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3)能证明W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事实是___________。a.W的氢化物水溶液显酸性,Y的氢化物不显酸性b.Y的氢化物不如W的氢化物稳定c.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Y>W(4)+2价X的氧化物可将W的+4价氧化物还原为W单质,恢复至室温时,生成1molW放热269.0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5)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氧化Z的氢化物,并将Z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氧化1molZ的氢化物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20.已知X、Y、Z、W、M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W、M形成的化合物XW2、XM4均为重要的溶剂,25℃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2)W可与Z形成化合物Z2W2,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个能说明W与M非金属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Z的单质可以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和黑色固体单质,若每转移1mol电子,恢复至室温时该反应放出Q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M的单质为有毒气体,且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常用Y的简单氢化物检验其运输管道是否漏气,漏气时的现象为产生白烟,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21.利用图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溶液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溶液,并测出其温度;③将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___________。(2)倒入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使硫酸与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4)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温度差平均值平均值126.226.026.129.5______227.027.427.232.3325.925.925.929.2426.426.226.329.8②近似认为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则中和热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c.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d.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5)实验中改用盐酸和溶液进行反应,所求中和热数值与57.3相比较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2.某实验小组用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测定。(1)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2)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_______;(3)取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温度差平均值平均值126.226.026.130.1_______227.027.426.231.2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②近似认为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则中和热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据结果与相比较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氢气和氧气反应为放热反应,ΔH为<0,故排除C、D;由于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8g水蒸气,即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则反应中2H2(g)+O2(g)=2H2O(g)生成了2mol水,即放出的热量为483.6kJ,即ΔH为=-483.6kJ⋅mol-1,故选A。2.C解析:A.反应物中碳元素应生成稳定氧化物CO2,A错误;B.生成物为二氧化硫,B错误;C.可燃物C6H12O6(s)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中C→CO2(g),H→H2O(g),反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C正确;D.CO的化学计量数应为1,D错误;故选C。3.B解析:A.同物质的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C(s)+O2(g)=CO2(g)∆H1、C(s)+O2(g)=CO(g)∆H2,所以∆H1<∆H2,故A正确;B.同物质的量的气态硫能量高于固态硫,S(s)+O2(g)=SO2(g)∆H3、S(g)+O2(g)=SO2(g)∆H4,所以∆H3>∆H4,故B错误;C.氢气燃烧放热,氢气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所以∆H5>∆H6,故C正确;D.CaO(s)+H2O(l)=Ca(OH)2(s)反应放热,∆H7<0;CaCO3(s)=CaO(s)+CO2(g)反应吸热,∆H8>0,所以∆H7<∆H8,故D正确;故选:B。4.D【分析】反应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和减去生成物键能和,则H2(g)+O2(g)=H2O(g)ΔH=(436kJ·mol-1)+×(498.3kJ·mol-1)-2×(463kJ·mol-1)=−240.85kJ·mol-1;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放热,则反应物能量和大于生成物能量和,A正确;B.1分子氢气中含有1个H-H键,断开1molH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436kJ,B正确;C.由分析可知,H2(g)+O2(g)=H2O(g)ΔH=−240.85kJ·mol-1,C正确;D.1分子水中含有2个O-H键,生成1molH2O的化学键所放出热量是2×463kJ,D错误;故选D。5.C解析:A.乙酸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减少,,A错误;B.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应该生成液态水,B错误;C.气态溴能量更高,反应放热更多,,C正确;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更多,为负值,放热越多,越小,,D错误;故选C。6.D解析:的摩尔质量为,且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焓变为,故选D。7.B解析:A.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所以a、b和c均为负值,故B正确;C.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应该是a大于b,错误;D.反应热的大小和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有关,则2b=c<0,故D错误;故选B。8.C解析:A.N4中只含有N元素一种元素,因此该物质属于单质,选项A错误;B.断裂化学键互吸收能量,则N4(g)=4N(g)的过程中会吸收能量6mol×193kJ/mol=1158kJ,选项B错误;C.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的差,N4(g)=2N2(g)中反应热△H=6×193kJ/mol-2×946kJ/mol=-734kJ/mol,故1molN4转化为N2时会放出734kJ能量,选项C正确;D.N4和N2是N元素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由于N4、N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N4转化为N2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C。9.A解析:弱碱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则①,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①-②可得,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为-12.1kJ·mol-1-(-57.3kJ·mol-1)=+45.2kJ·mol-1,A正确;故选A。10.B解析:A.和的浓度未知,且反应生成固体,无法比较,A错误;B.如果隔热效果不好,有热量散失,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的绝对值偏小,B正确;C.的燃烧产物应为和H2O,C错误;D.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kJmol-1;燃烧热: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11.D解析:A.由于乙酸相对于饱和Na2CO3为少量,乙酸与CO反应只能生成,A错误;B.一水合氨为弱碱,与铝离子反应只能生成,B错误;C.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选项中的反应产生2mol的水,△H=-114.6kJ•mol-1,且除水外其它的物质状态应为溶液状态(aq),C错误;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生成一份硫酸钡沉淀和两份水,D正确;故选D。12.C解析:A.从图示分析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Br+H2⇌HBr+H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故B错误;C.从图示分析出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D.从Br和H2开始反应,每生成1molHBr和1molH要吸收(E1-E2)kJ能量,若从过渡态开始,每生成1molHBr和1molH则会放出E2kJ能量,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3.+131.3kJ·mol-1解析:(①-②)得到:C(s)+H2O(g)=CO(g)+H2(g),根据盖斯定律,ΔH==+131.3kJ∙mol-1;14.180kJ22kJ解析: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所以W=△U-Q=240kJ-60kJ=180kJ,同理可知△U=Q+W=30kJ-8kJ=22kJ15.271解析:反应I中断裂2molC—H键,形成1mol碳碳π键和1molH—H键,故416kJ/mol×2-E(碳碳π键)-436kJ/mol=+125kJ/mol,解得E(碳碳π键)=271kJ/mol,即生成1mol碳碳π键放出的能量为271kJ。16.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在图中绘制反应方向箭头,并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为。17.36×103解析:(1)Q=c∙m∙∆t=4.18J⋅g-1⋅C-1×200mL×1.00g/cm3×(28.1℃-18.1℃)=8.36×103J;(2)200mL0.200mol/LCuSO4溶液中n(CuSO4)=200mL×0.200mol/L=0.04mol,3.90g锌粉的物质的量为0.06mol,锌过量,则反应的n(CuSO4)=0.04mol,释放的热量为8.36×103J,∆H=-8.36kJ÷0.04mol=-209kJ/mol。18.413解析:已知II.CO2(g)+3H2(g)⇌CH3OH(g)+H2O(g)ΔH2=-58kJ/molIII.CO2(g)+H2(g)⇌CO(g)+H2O(g)ΔH3=41kJ/mol根据盖斯定律,由II-III得反应CO(g)+2H2(g)⇌CH3OH(g),故ΔH1=ΔH2−ΔH3=−99kJ/mol;根据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可知,1076kJ/mol+2×436kJ/mol−343kJ/mol−465kJ/mol−3xkJ/mol=−99kJ/mol,解得x=413。19.(1)第三周期第IVA族Si(2)光导纤维(或制玻璃、晶体硅等)(3)bc(4)2CO(g)+SO2(g)=2CO2(g)+S(s)△H=-269.0kJ/mol(5)8H2SO4(浓)+2PH3P2O5+8SO2+11H2O8mol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Y、Z、W位于第三周期。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则Z核外电子排布是2、8、5,故Z为P元素,则X是C元素,Y是Si元素,W是S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分析解答。(1)Y是Si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4,根据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关系可知: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VA族;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上述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Si元素,(2)Y是Si元素,其氧化物SiO2能够使光线全反射,因此可以作光导纤维;也可以用于生产玻璃、制晶体硅等;(3)a.W是S元素,S的氢化物H2S水溶液显酸性,Y是Si,Si的氢化物不显酸性,但不能根据元素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否显酸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应该根据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2S,所以可以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S>Si,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Si>S,可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S>Si,c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c;(4)X是C,W是S,+2价的C的氧化物CO可以与+4价的S的氧化物SO2反应产生S、CO2,反应方程式为:2CO+SO2=2CO2+S,每反应产生1molS单质,放出热量是269.0kJ,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多少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SO2(g)=2CO2(g)+S(s)△H=-269.0kJ/mol;(5)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2SO4,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Z的氢化物是PH3,该物质具有还原性,H2SO4可以氧化PH3,生成P2O5,H2SO4被还原为SO2,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8H2SO4(浓)+2PH3P2O5+8SO2+11H2O;在该反应中每氧化2molPH3转移16mol电子,则氧化1molPH3转移8mol电子。20.第3周期第VIIA族3:2【分析】已知X、Y、Z、W、M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25℃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3,说明其为一元强碱,则Z为Na元素;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说明其为一元强酸,又M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M为Cl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又W的原子序数大于Na,小于Cl,说明其为硫酸,则W为S元素;X与W、M形成的化合物XW2、XM4均为重要的溶剂,则X为C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说明其为一元强酸,又Y的原子序数大于C,小于Na,则Y为N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解析:由以上分析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Na元素,W为S元素,M为Cl元素,(1)M为Cl元素,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第VIIA族;(2)Z为Na元素,W为S元素,S可与Na形成化合物过硫化钠Na2S2,类似Na2O2,该物质的电子式为:;(3)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发生了反应,说明氧化性:Cl2>S,则非金属性:Cl>S;(4)C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Na与CO2反应生成一种盐和黑色固体单质,应为Na2CO3和C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有4mol钠参与反应时转移4mol电子,若每转移1mol电子,恢复至室温时该反应放出QkJ热量,则4mol钠参与反应时,应放出4QkJ的热量,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Cl2是有毒气体,常用NH3检验其运输管道是否漏气,漏气时的现象为产生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当8molNH3和2mol氯气发生反应时,其中3mol氯气均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而只有2molNH3中N元素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另外6molNH3中N元素没有变价,故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1.(1)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1(2)C(3)D(4)3.4abcd(5)相等中和热为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时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用量无关(6)偏小解析:(1)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1,故答案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1;(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4)①第2次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舍弃,剩余3次温度差分别为:29.5℃-26.1℃=3.4℃,29.2℃-25.9℃=3.3℃,29.8℃-26.3℃=3.5℃,温度差平均值为3.4;②50mL与50m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2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