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广西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广西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广西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广西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西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是A.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选项A,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但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物质保证,而非政治基础,故A错误。选项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但它并非实行该制度的政治基础,而是制度实施后的具体表现,故B错误。选项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无法保证各民族在共同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也无法保证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故C正确。选项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规定了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但它并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故D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2、以下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共同执政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它们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组织领导D.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本题考查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选项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但各民主党派并不具有执政权,而是参政议政,故A错误。选项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它们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故B正确。选项C,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而不是组织领导,故C错误。选项D,人民政协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而不是各民主党派,故D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它们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1949年12月,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期间指出:“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经使帝国主义受到严重打击,打破了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论述意在强调()A.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C.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D.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影响。选项A,材料中没有提及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具体支持,且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经历了由友好合作到关系恶化的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毛泽东的论述解读为强调苏联的支持,故A项错误。选项B,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但这一时间晚于材料所述时间,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而非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故B项错误。选项C,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的表述过于宏大,且不符合史实。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C项错误。选项D,毛泽东的论述中强调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打破了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新中国的成立对国际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即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D项正确。4、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起初对此持观望态度,但在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美国此举旨在()A.缓和列强矛盾,维护自身利益B.扩大在华势力,分享侵略权益C.尊重中国主权,发展中美关系D.遏制日本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选项A,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是为了缓和列强矛盾,而是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列强在华的争夺和矛盾,插足中国事务,扩大自己的在华权益,故A项错误。选项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后,为了扩大在华势力,分享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而采取的行动,故B项正确。选项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是为了尊重中国主权,而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在华权益,同时利用列强在华的争夺和矛盾,插足中国事务,故C项错误。选项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时,日本虽然在中国扩张迅速,但美国的政策并不是为了遏制日本扩张,而是为了自身在华的扩张和利益,同时,美国此时也并未建立世界霸权,故D项错误。5、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A.1949年B.1951年C.1954年D.1958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选项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时间不符,故排除。选项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时间不符,故排除。选项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时间不符,故排除。选项D,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我国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D项正确。6、广西的“三月三”歌节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节日。这一节日习俗的演变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选项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但题干中描述的是“三月三”歌节从古代祭祀活动演变为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节日,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而不是其相对稳定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但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而是强调了其演变过程,故B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一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方面的作用,而是强调了其演变过程,故C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题干中描述了广西的“三月三”歌节从古代祭祀活动演变为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节日,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即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的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D项符合题意。7、在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国,否定了“封建”的等级制度。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反对封建等级制度B.主张绝对平均主义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D.具有反帝性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主张。选项A,题干材料“否定了‘封建’的等级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选项B,绝对平均主义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平分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平均分配。材料没有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主张绝对平均主义,故B项错误。选项C,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故C项错误。选项D,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中国还没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反帝的任务,故D项错误。8、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是()A.逐步沦为→大大加深→完全沦为B.沦为→开始沦为→完全沦为C.沦为→大大加深→完全沦为D.沦为→开始沦为→初步沦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选项A,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A项符合史实。选项B,中国并不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开始沦为”,故B项错误。选项C,中国并不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选项D,中国并不是“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开始沦为”,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9、广西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其中哪一项不属于广西古代文化的代表性特征?A.壮锦文化B.瑶族长鼓舞C.漓江山水文化D.京剧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广西地区古代文化特征的了解。选项A,壮锦是广西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是广西古代文化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故A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民间舞蹈,是瑶族人民表达欢乐、喜庆和丰收等情感的重要形式,也是广西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漓江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是广西自然景观的杰出代表,也是广西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C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京剧是中国国粹之一,虽然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并深受喜爱,但它并不属于广西地区特有的古代文化特征,而是全国性的戏曲艺术,故D项符合题意。10、广西在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中,以下哪一项是这一时期广西经济特色的主要体现?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节点B.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C.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D.近代工业化的先驱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明清时期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选项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节点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虽然广西在古代也曾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但在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商贸活动并不集中在广西,故A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古代多指南海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而非广西,故B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明清时期,广西地区虽然地处偏远,但农耕经济依然发达,同时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农耕经济与手工业协同发展的经济特色,故C项符合题意。选项D,近代工业化的先驱地区主要指的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中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如中国的上海、广州等地,而非广西,故D项不符合题意。1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是()A.桂B.粤C.黔D.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东经104°28′~112°04′,北纬23°23′~26°23′之间,东与广东相连,西与云南毗邻,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于与湖南、贵州相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单位是广西,简称是桂,行政中心是南宁,故A选项正确;粤是广东省的简称,故B选项错误;黔是贵州省的简称,故C选项错误;琼是海南省的简称,故D选项错误。1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民族是()A.壮族B.汉族C.苗族D.瑶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东与广东相连,西与云南毗邻,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于与湖南、贵州相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仡佬、毛南、回、京、彝、水、仫佬等12个世居民族。壮族是广西的主要民族,故A选项正确;汉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之一,但不是主要民族,故B选项错误;苗族和瑶族都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但都不是主要民族,故C、D选项错误。13、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其中哪个民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A.壮族B.苗族C.瑶族D.侗族答案:A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其世居民族主要是壮族,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文山州,少数分布在广东、贵州、湖南等省区。本题要求选出广西的世居民族且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选项A,壮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选项A正确。选项B,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但并非广西的世居民族,且人口数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并非最多,选项B错误。选项C,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分布广泛,但并非广西的世居民族,且人口数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并非最多,选项C错误。选项D,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南、湘西南、桂北一带,并非广西的世居民族,且人口数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并非最多,选项D错误。14、在广西的历史长河中,哪位历史人物因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而广为人知?A.韦拔群B.石达开C.洪秀全D.冯云山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本题要求选出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人物。选项A,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但他并未领导太平天国起义,选项A错误。选项B,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但在太平天国起义中,他并非领导者,而是主要将领之一,选项B错误。选项C,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他通过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选项C正确。选项D,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但他并非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者,选项D错误。15、下列关于广西古代历史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广西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B.秦朝时期,广西地区设置了南海郡进行管理C.唐朝时,广西的行政中心设在桂林D.宋朝时,广西开始纳入中央直接管辖答案:A解析:广西地区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这是考古学上的证据所支持的。B项错误,秦朝时期,广西地区并未设置南海郡,而是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广东地区)进行管辖。C项错误,唐朝时,广西的行政中心并非设在桂林,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所变迁。D项错误,广西在秦朝时就已纳入中央直接管辖,而非宋朝。16、下列关于广西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兴起B.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广西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C.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西的同盟会会员积极参与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D.1929年,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相继爆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在1851年从广西桂平金田村开始的。B项错误,《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并没有包括广西的任何城市,而是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C项正确,辛亥革命期间,广西的同盟会会员确实积极参与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D项正确,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重要实践,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自秦朝统一岭南以来,广西地区一直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唐宋时期,广西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显著发展。宋代时,广西成为重要的食盐、茶叶、铜铁等商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答案:原因:政治稳定:唐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广西地区政治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扶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减轻赋税、鼓励商贸等,推动了广西地区的经济繁荣。交通改善:随着陆路和水路交通的改善,广西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往来。资源丰富:广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如盐、茶、铜铁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文化融合:唐宋时期,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进一步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繁荣:广西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区域,推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改善了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教育水平。文化繁荣: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广西地区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和优秀作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稳定。历史地位提升:广西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成为连接中国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桥梁。解析:本题通过广西地区在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考察考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首先,从政治、政策、交通、资源和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原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政策扶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交通改善促进了商品流通,资源丰富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融合则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其次,从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和历史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还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加强了民族团结,提升了广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清代广西地区的盐业生产主要以海盐为主,但内陆地区如柳州、桂林等地则依赖井盐和岩盐。清政府为了控制盐业,实行严格的盐引制度,即商人必须向政府购买盐引(盐业经营许可证),方可合法销售盐。然而,由于广西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盐引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往往难以彻底贯彻,私盐贩卖现象屡禁不止。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广西的盐业生产逐渐走向近代化。一方面,外商在广西沿海地区投资建厂,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海盐产量;另一方面,广西本地也开始引进机器设备,兴办新式盐厂,推动盐业生产的机械化。问题:分析清代广西盐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原因。简述近代广西盐业生产的变化及其影响。答案:清代广西盐业生产的特点:海盐为主,井盐和岩盐为辅。这主要是因为广西沿海地区适合海盐生产,而内陆地区则因地理条件限制只能依赖井盐和岩盐。盐引制度严格,但私盐贩卖现象普遍。这反映了清政府对盐业控制的严格,但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私盐贩卖难以完全禁止。原因:地理条件:广西沿海地区适合海盐生产,内陆地区则多山,适合井盐和岩盐开采。交通不便:广西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导致盐引制度难以彻底执行,私盐贩卖现象频发。政府控制:清政府为了维护税收和盐业市场稳定,实行了严格的盐引制度。近代广西盐业生产的变化:外商投资建厂,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海盐产量。这促进了广西盐业生产的近代化。广西本地开始兴办新式盐厂,推动盐业生产机械化。这进一步推动了广西盐业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提高了盐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盐产量,满足了市场需求。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税收和就业机会。推动了广西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广西的近代化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和近代广西盐业生产的特点、原因及变化。第一问,首先分析清代广西盐业生产的特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广西盐业生产以海盐为主,同时井盐和岩盐也占有一定比例。这是由于广西沿海地区适合海盐生产,而内陆地区则因地理条件限制只能依赖井盐和岩盐。此外,清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盐引制度,但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私盐贩卖现象难以完全禁止。然后分析这些特点的原因,包括地理条件、交通不便和政府控制等因素。第二问,首先简述近代广西盐业生产的变化。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广西的盐业生产逐渐走向近代化。外商在广西沿海地区投资建厂,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海盐产量;同时广西本地也开始兴办新式盐厂,推动盐业生产机械化。然后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包括提高盐业生产效率、增加盐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以及推动广西与外界的经济交流和近代化进程等方面。第三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万三千七百一十一。为永昌郡。材料二: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摘编自《旧唐书》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番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皆得世袭。所暨(到达),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法令)。羁縻云。材料三:(雍正十一年四月乙卯)夷之字样,不过方域之名。之各有籍贯,并非中外之分别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汉、唐对民族地区的治理方式。(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在民族关系理念上的发展,并阐述清朝在该理念下维护疆域统一的措施。答案:(1)

汉朝治理方式:通过设置郡县直接管辖民族地区,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实行郡国并行制,但在边疆地区更多采用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唐朝治理方式:设置都督府和羁縻府州,以部落首领为都督,实行世袭制,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将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的行政管理体系,但给予一定的自治权,以笼络和控制边疆民族。(2)

民族关系理念的发展:从唐朝的“华夷有别”到清朝的“华夷一家”,体现了民族关系理念的进步。唐朝虽然对边疆民族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但仍强调汉族与边疆民族的区别;而清朝则更加强调各民族之间的统一和融合,认为各民族都是中国大家庭的一部分。清朝维护疆域统一的措施: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或特别行政区,如新疆设省、台湾设府、西藏设驻藏大臣等,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边疆地区的土司制度,代以流官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融合。通过军事手段打击分裂势力和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方式和民族关系理念的发展。(1)汉朝和唐朝在治理边疆民族地区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汉朝通过设置郡县直接管辖民族地区,将边疆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唐朝则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置都督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