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押题强化训练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B/01/wKhkGWbFNLuASzPqAAIK61sS1_4836.jpg)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押题强化训练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B/01/wKhkGWbFNLuASzPqAAIK61sS1_48362.jpg)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押题强化训练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B/01/wKhkGWbFNLuASzPqAAIK61sS1_48363.jpg)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押题强化训练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B/01/wKhkGWbFNLuASzPqAAIK61sS1_48364.jpg)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押题强化训练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2B/01/wKhkGWbFNLuASzPqAAIK61sS1_4836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解析】选C2.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C.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解析】选B3.《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解析】选A4.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解析】选C5.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取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上天和百姓的授予B.董仲舒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色彩D.他们都质疑君主权力的正当性【解析】选D6.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解析】选A7.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指出“圣人”不经教化便可从善,“斗筲”之人天生性恶,虽经教化不能为善,占多数的“中民”须经教化后方可为善。这一学说()A.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思辨化B.主张以德治为先刑罚为辅C.迎合了汉初无为而治政策D.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解析】选D8.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解析】选D9.古代有学者主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把他们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这位学者最有可能是()A.墨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解析】选C10.《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选A11.“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解析】选D12.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解析】选D13.《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答案】A14.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答案】D15.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答案】C16.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答案】D17.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的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答案】B18.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王守仁的话()A.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B.反映了因果报应源于良知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体现了天理良知自在人心【答案】D19.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D.明清儒学彻底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答案】D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材料二孔子被古代帝王奉为圣人,对孔子的追封自鲁哀公始(公元前479年),直至清朝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材料三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材料四十五六世纪以后,儒学思想逐渐出现所谓“坐标转位”或“基调转换”的重大变化……若干学者也指出,这股思潮转向绝非单纯的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和时代脉动的重大变迁——如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儒学思想的转向实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历史意义也不可不谓深远重大。(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时期儒学受到压制,而其他时期却又加封孔子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孔子与朱熹义利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8分)(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转向的深厚社会基础。(8分)【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第(1)问,儒学在秦朝受压制主要从当时某些儒生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非议郡县制等方面概括;其他时期加封孔子从新儒学的提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不同从孔子“轻利”(“利”是小人所为)、朱熹主张“以义取利”(并不排斥利,强调要取之有道)回答;背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去思考。第(3)问,思想转向与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强化、新经济因素产生等因素有关。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结果有何不同?(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8分)(3)据上述材料,说明当今人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4分)【答案】(1)融合:中原文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12月金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永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人员公开招聘编外人员1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漯河市城市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课件
- 员工心态综合疗法课件
- 外科感染课件
- Unit 6 Have you got any homework Lesson2 Grammar【知识精研】KET剑桥英语
- 《管理学发展史》课件
- 《论文幻灯片样例》课件
- 《脂肪栓塞综合征》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单式防火卷帘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传帮带培训课件
- 肌筋膜炎学习课件
- 《爱丽丝漫游奇境》
- 陈赫贾玲小品《欢喜密探》台词剧本
- 生产设备安全联锁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培训
- 彩钢瓦架子施工方案
- 血透失衡综合征的护理课件
-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加油站地罐交接及容积表关系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教案
- CBCC中国建筑色卡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