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19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八中高三暑期第一次月考文科(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诗经·殷武》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说明商朝(
)A.普遍实行了分封制度
B.以血缘关系确定国家政治结构
C.统治集团实现了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D.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巩固了西周统治 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至及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这里的“形式合理性”主要是指(
)A.结束七国混战,实现军事上的统一
B.以皇权为中心,三公既配合又牵制
C.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
D.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了皇权至上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据统计,唐代科举平均录取人数尽在20人次左右。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虽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如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士族门阀,共有宰相102人。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有学者认为科举制“造就了大批地方乡绅,他们实际上成为基层地方治理的中坚。在“皇权不下县”的制度下,乡绅集团是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的中介与桥梁,以儒家伦理的名义整合基层社会。”这表明科举制的实施()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强化价值认同
C.有助于基层社会有效治理 D.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世官制阶段
②察举制阶段前期
③九品中正制时期
④科举制阶段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根据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研究结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A.三省并立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较大 B.地域分布广泛
C.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封建土地所有者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C.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 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北宋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明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明朝中叶商品经济停滞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汉书·百官表》材料二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六条诏书的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据材料一,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据材料二,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14分)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巳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4分)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5分)材料三和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5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1.D 2.C 3.A 4.B 5.C 6.A 7.B
8.C 9.D 10.C 11.C 12.D 13.D 14.B
15.B 16.D 17.C 18.A 19.A 20.D 21.B
22.A 23.C 24.A 25.B 26.D 27.C 28.C
29.C 30.A 31.(1)职权:掌管图籍;接受群臣奏章;监察官员;统领监察官员。
特点;由皇帝直接任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职责分明;职权范围广。(2)有利于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遏制地方豪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2.答案: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微商和晋商)。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扩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33.(1)状况: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
政策: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2)政策:重农仰商。
理由: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3)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掌握,旨在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时期才普遍实行分封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周边少数民族与商王朝的关系,没有体现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由题干“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可知周边少数民族臣服于商王朝,故D项正确。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AB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错误。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春秋时基本沿袭了西周时期的制度与社会风俗,但战国时无论制度与风俗均发生巨大变化,A项正确;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B、C两项只包含了材料的一部分信息,不是最佳选项。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可知这里的“独主”是指既管中央又管地方;与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直接管理地方,所以秦汉开始君主通过郡县制等地方制度,来实现自己直接管理地方,B符合题意;A错误,西周时期周天子实现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是并未建立集权的制度;C错误,郡县制是以地缘关系授予官职的;D错误,二者的本质不同在于是否建立了集权的统治。故选B。5.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郡县制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六国,一统天下,废分封行郡县,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中央集权形成的重要环节,C符合题意;A“实现军事上的统一”与材料“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不符合;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6.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核心意思衔接不好,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排除。进一步可知,秦王嬴政自称为“始皇帝”是借助于天加强统治,神化皇权,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选A。7.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秦朝郡县制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符合题意;A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消除了割据隐患”说法太绝对。故选B。8.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书省掌民政即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使掌财政”,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了皇权,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分权,A项不正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B项不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官制,D项不正确。故选C。9.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科举制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和知识运用能力。科举制是为了适应隋唐时期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而设立的,是不同于九品中正制的新的选官制度,所以AB错误;科举制选官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它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所以应该是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故C错误;根据材料“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虽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如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士族门阀,共有宰相102人”可知,虽然是兼顾了多个阶层,但仍然是士族子弟占多数,说明科举制尚不完善,D符合题意。故选D。10.本题考查科举制度,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造就了大批地方乡绅,他们实际上成为基层地方治理的中坚。在‘皇权不下县’的制度下,乡绅集团是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的中介与桥梁,以儒家伦理的名义整合基层社会”说明科举制的实施,造就了乡绅集团,有利于基层社会有效治理。ABD不符合材料,故选C。11.本题考查了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度,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诸侯稍微”可以判断当时推行“推恩令”;从材料“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可以判断司马迁对当时政策持肯定态度,C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12.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元代行省的设置打破原先依据山川形变划分地方行政区划的原则,目的在于通过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打破原有依据有利地理区划而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秩序,所以答案选D;A项是其作用而非目的;BC两项说法均与行省设置意图无关。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掌握,旨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④相对来说比现公平,选拔的依据是考试成绩,比较有利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②通过对德才的考察进行推荐,也可以让一部分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③主要看门第的高低,但是可以让一小部分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①“世官制”将官职设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上层社会流动没有机会。故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D。故选D。14.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考查学生历史概念的掌握情况。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专制君主的权利要受到官僚制度的约束。内阁制和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排除CD项;三公九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组成部分,其权利来自于皇权,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下,因为门下省有封驳权,所以能对皇权产生一定的制约。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表格材料和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材料中“高层政区”、“统县政区”以及“县级政区”说明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不断的加强,B项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B。16.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明太祖认为:元代的灭亡主要因为权臣揽权,皇帝被蒙蔽皇权被削弱。如果皇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事务,就容易使大臣专权。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要清除权臣,加强皇权。A项三省并立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不符合材料;B属于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C项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故选D。17.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明朝内阁制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材料“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可以看出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使得六部不满,说明当时权力运作混乱,职权不明朗,C符合题意;明成祖时期设置内阁制,A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D表述不符合材料和史实,内阁权力的扩大反映了君主专制皇权的强化。故选C。18.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据题干中的“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可知是具有极度的保密性,其余选项看不出。故选A。19.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认识,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这导致了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的下降,A项正确。BC与题干不符;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在宋朝,时间不符,不能说明这种变化。故选A。20.本题主要考查海禁政策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说明海禁政策其实并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故选D。2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文大意是说“朝廷任命(任延)出任九真太守。九真郡的民俗以打猎为业,不知道用牛耕种,百姓向交趾郡人买粮食,往往搞得很困顿。任延就命当地人铸造耕田农具,教他们开垦荒地。当地的田地一年一年地开拓,百姓们富足了,说明(任延)到任后当地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了农业产量,B正确;推广曲辕犁始于隋唐时期,排除A;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不是题干的主要意思。故选B。22.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主旨,即体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停滞不前”。据此,判断选项,可知: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要求,排除。故选A。2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认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徭役和兵役的根本保证,所以小农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小农的兴盛就是国家的兴盛。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历代封建王朝前期明君都注意保护小农经济,保护农业生产,以维护封建统治,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可排除。故选C。24.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比较、分析选项,可知,只有A项表述符合题意。其余B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不相关,是对题干意思的曲解和误读,排除BCD。故选A。25.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掌握,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记载的是亳州只有两家能织出“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的轻纱,所以他们两家“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目的是防止自己的技术外传,B符合材料主旨;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6.本题考查的是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有关内容,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材料中“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D。27.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的认识,旨在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晚明时期的“二十四民”之说增加了很多的非农人口,这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大,C符合材料主旨;A项工商皆本的思想材料并未体现;B项自然经济解体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政府税收改革的情况。故选C。28.本题考查古代古代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可以看出,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是发展的,B项表述错误。故选C。29.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重农抑商”政策当然也就不可能实现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在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了。“重农抑商”的确贯穿于中国古代史,但是并不能反映出题目的主旨,题目的主旨是指“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C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企业形象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家庭装修合同范本
- 2024城市公路护栏施工合同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会计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奥运游中国模板》课件
- 外伤性胰腺癌护理查房
- 二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培训2024
- 2024居间合同的法律规定
- 《泪器病及治疗》课件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解学设计课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 电动剪刀式升降车安全培训
- IEC60335-1-2020中文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文翻译稿)
- 妇幼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 有机物脱水反应的规律及类型
- 骨科患者的护理评估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百分数的认识 ︳青岛版 (共17张PPT)
- 云教版七年级上册劳技第一章第二节衣服的洗涤与熨烫课件
- 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共56张PPT)
- 监理平行检查记录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