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台账_第1页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台账_第2页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台账_第3页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台账_第4页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台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3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台账一、科室建设1.1科室名称20XX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我院外科批准为“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我院外科因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2规划、计划及措施1.2.1、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一)专科建设主要工作:1、制定瘰疬(淋巴结结核)、痰毒(颈淋巴结炎)、胸背流痰(胸壁结核)、龟背痰(脊柱结核)的诊疗规范。2、院内科研制剂(瘰疬宁、窦愈灵等)的研制与临床应用。3、龟背痰(脊柱结核)手术方法改进与创新:病灶清除+I期植骨内固定。4、瘰疬(淋巴结结核)等优势病种的预防及控制措施。5、瘰疬(淋巴结结核)等优势病种的康复、食养指导。(二)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并重的原则,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扬长补短,借用西医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使瘰疬(淋巴结结核)、痰毒(颈淋巴结炎)及胸背流痰(胸壁结核)、龟背痰(脊柱结核)的诊治取得较好的疗效。围绕发展方向—瘰疬(淋巴结结核)、痰毒(颈淋巴结炎)及胸背流痰(胸壁结核)、龟背痰(脊柱结核)的治疗,我们计划做以下工作:1、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肺外结核专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疗规范制定瘰疬(淋巴结结核)、痰毒(颈淋巴结炎)、龟背痰(脊柱结核)、胸背流痰(胸壁结核)诊疗常规及临床路径。完善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瘰疬(淋巴结结核)技术操作规范;完善中药超声雾化药物透入疗法治疗瘰疬(淋巴结结核)的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胸腔镜治疗胸椎结核的技术操作规范。2、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突出本院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工作。(1)制定瘰疬病(淋巴结结核)、痰毒(颈淋巴结炎)、胸壁结核(胸背流痰)及脊柱结核(龟背痰)的预防宣传手册。(2)定期到中、小学校免费为学生体检,早期发现病情。(3)开展饮食疗法。(4)开展疑难复杂性淋巴结结核合并脏器结核及耐药性结核的中医药治疗。(5)中药瘰疬宁争取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6)将特色疗法扩大到其他窦道、瘘管的治疗。(7)研制中药外用制剂,提高肺外结核病后期形成难治性、复杂性窦道瘘管的疗效。(8)应用本院制剂骨痨片治疗胸背流痰(胸壁结核)、龟背痰(脊柱结核)等骨结核病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9)开展脊柱前路内固定技术,加速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病人的康复进程。3、为改善服务环境,发挥中医特色,建设国医特色的钟山馆,建设9000平方米病房楼,专科床位由目前42张增加到108张,医院总床位数增加到500张。开设SICU病房,加强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治疗。4、完善人才队伍建设。(1)培养硕士4人;(2)送出进修6人;(3)不定期选派人员去国外研修。5、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治疗肺外结核病的特色和优势。6、加强实验室研究,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1)建立临床研究室和临床免疫实验室,开展临床免疫学研究。(2)建立临床药物实验室,开展抗结核中药基础研究。7、开展肺外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8、建设周期内抓好信息化建设。(1)古代、近现代治疗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胸壁结核文献整理。(2)建设肺外结核网络网站。(3)建立并及时更新肺外结核信息库。1.2.2、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20XX年外科工作计划1.全力配合医院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继续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标准建设本专科。按照江苏省示范专科的标准建设本科室。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标准,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拟申报科研课题1-2项。力争“瘰疬宁”通过省级新药评审。在研课题,按期完成。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3.继续做好科内患者满意度测评,提高患者满意度,尤其是外省市患者的服务工作。全年病人满意度超过90%。患者回访,外省市患者较多,主任办公室安装插卡电话。创建无红包科室。4.引进新技术开展介入疗法治疗淋巴结结核。开展中医药的治疗新项目1项。(提脓去腐液、银僵合剂、消腮茶)。以淋巴结结核、乳房结核为主攻病种,兼治复杂难治性窦道、瘘管。继续做好腮腺疾病的诊治工作,开展中医外科脉管病、下肢溃疡、恶性淋巴瘤的诊疗工作。5.做好教学工作,院内学术讲座1次,积极参加院内业务学习,科内学术讲座6次以上。建立并应用电子信息库,积极撰写学术论文。6.参加医院体检中心工作及市民健康教育学校的科普宣传。院外免费体检2~4次(中、小学)。7.做好宣传,服务到位,积极向社会推介本院肺外结核(淋巴结结核、乳房结核、腮腺结核)专病临床辨证施治的优势,提升门诊,病房的医疗业务量。8.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竟聘上岗。熟练运用HIS系统医生工作站,并与护士站协调一致。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9.发挥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组织领导作用,加强网络建设,增进学术交流,积极申报继续教育项目。并组织我院外治法专业委员会成员积极举办本院外治法知识讲座,继承和发扬我院的外治法特色治疗。10.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交流与协作。并加强院内、科内学术思想和论文的交流,以增加科内学术氛围。11.加强对213工程人员的培养。12.积极完成XXX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学校临床带教任务。13.安排医师支农工作。(徐强援外;高金辉到涟水支农)14.制定瘰疬科三年发展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学科梯队建设。计划20XX年3月选送傅良杰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引进研究生(中医外科)1-2名,充实人才梯队。15.完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研究的总结与验收,进行骨结核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科研课题研究。20XX年外科工作计划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做好重点单病种诊疗方案梳理及临床应用,迎接国家重点专科中期验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拟申报科研课题1-2项。在研课题,按期完成。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2.继续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做好科室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工作。3.继续做好科内患者满意度测评,提高患者满意度,尤其是外省市患者的服务工作。全年病人满意度超过90%。创建无红包科室。4.开展中医药的治疗新项目。完成中药骨痨片、窦愈灵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中药抗痨制剂的工艺研究。申报新科研制剂,新药开发研究工作做前期工作。以淋巴结结核、腮腺结核、乳房结核为主攻病种,兼治复杂难治性窦道、瘘管。继续做好丹毒、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慢性腮腺疾病的诊疗工作,开展皮肤病中医诊疗工作,继续做好皮肤病周六门诊,收治湿疹、神经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种住院治疗。5.加强对213工程人员的培养。做好名中医师带徒及青苗培养工作。经常应用电子图书馆,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做好教学工作,院内学术讲座1次,积极参加院内业务学习,科内学术讲座6次以上。完成XXX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临床带教任务。6.20XX年3月选送高金辉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交流与协作。并加强院内、科内学术思想和论文的交流,以增加科内学术氛围。7.发挥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组织领导作用,加强网络建设,增进学术交流,积极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建立专科(专病)基本图书资料库,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并组织我院外治法专业委员会成员积极举办本院外治法知识讲座,继承和发扬我院的外治法特色治疗。8.参加医院体检中心工作及市民健康教育学校的科普宣传。院外免费体检2~4次(中、小学)。9.做好宣传,服务到位,积极向社会推介本院肺外结核(淋巴结结核、乳房结核、腮腺结核)专病临床辨证施治的优势,提升门诊,病房的医疗业务量。10.熟练运用HIS系统医生工作站,并与护士站协调一致。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11.安排医师支农工作。(薛倩一支农)12.引进中医外科研究生1名,充实人才梯队。20XX年外科工作计划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做好主攻病种临床验证工作。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底验收。2.开展中医药的治疗新项目。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核(气滞痰凝证)临床路径。3.等级医院复评,达到重点专科标准。4.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拟申报科研课题1-2项。在研课题,按期完成。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5.做好中药新药瘰疬宁临床试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评审会)答辩准备。6.开展胸腔治疗脊柱结核的微创新疗法,并购置最先进的床边X光机1台。7.继续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做好科室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工作。8.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20XX年国家级或省级继续教育项目。9.引进中医外科博士或硕士研究生1名。10.做好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名中医师培养工作。11.20XX年9月选送许费昀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20XX年外科工作计划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做好主攻病种临床验证和淋巴结核临床路径申报工作。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2.开展中医药的治疗新项目。加强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核、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甲状腺瘤、甲状腺癌);腮腺疾病(流行性腮腺炎、腮腺混合瘤、腮裂囊肿、先天性耳前瘘管。);乳腺疾病(乳房结核、急慢性乳腺炎、乳房脓肿、乳腺纤维增生病、乳腺纤维瘤、乳腺癌。)下肢丹毒及各种难治性窦道、瘘管:结核性窦道、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合并感染、臀部肌肉注射合并感染,卡介菌反应诊治工作,刮骨疗伤、四肢骨折术后辅助小夹板外固定。突出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3.全年病人满意度超过行业标准,实现各项质量目标。购置最先进的(DR)X光机1台。4.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拟申报科研课题1-2项。在研课题,按期完成。进一步深入开发研究新药“瘰疬宁”,争取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5.做好中药新药瘰疬宁临床试验。6.继续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做好科室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工作。7.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20XX年国家级或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一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外结核新进展》。8.加大学科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中医外科博士或硕士研究生3名,副主任医师2名。建立引进人才考核和激励机制,9.做好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名中医师培养工作。10.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扩展宣传领域,打造特色文化,社会品牌效应。1.2.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在设备购买、设施改善方面为重点专科建设提供充分支持。2、制定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科室考核细则,运用经济考核杠杆促进中医内涵质量提高。3、改善服务环境,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医院在门诊建设“钟山馆”,按照中医药传统布局,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重点专科建设创造良好平台。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对重点专科诊疗特色、服务等方面进行宣传,提高重点专科的知名度、美誉度。5、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过学术交流在行业内扩大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合作网络。6、加大人才引进,提高队伍素质。引进中医外科硕士研究生数名,并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7、为重点专科拓展病房,增设床位。8、积极参与国家中管局主攻病种临床验证工作,扩大重点专科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9、制定本专科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路径中凸显中医特色;10、开展中药熏蒸、超声药物透入、中药热膏外敷、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的治疗项目;11、门诊、住院患者均以中医药治疗为主。1.3、专科中医药文化建设于门诊五楼建立钟山馆,门诊候诊区、病房走廊设立了专科中医药文化宣传栏,介绍我科治疗范围疾病,包括瘰疬、痰毒、胸背流痰、龟背痰、发颐、丹毒、痄腮等,介绍我科中医药治疗特色,中医药疗效,预防及保健等内容。1.4、门诊情况指标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年门诊量(人次)21234232602755629045优势病种门诊量(人次)瘰疬3862453648325704痰毒6317652074267947胸背流痰478503561625龟背痰207219286412中医治疗比例(%)64.5%68.1%74.2%78.4%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例瘰疬100%100%100%100%痰毒100%100%100%100%胸背流痰100%100%100%100%龟背痰100%100%100%100%1.5、住院情况1.5.1、医疗数据指标指标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床位数(张)848888108年出院人数(人次)1190131915721654优势病种收治人数瘰疬165187198242痰毒118134172196胸背流痰20222329龟背痰10121820中医治疗比例(%)63.2%66.9%72.6%73.8%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例瘰疬100%100%100%100%痰毒100%100%100%100%胸背流痰100%100%100%100%龟背痰100%100%100%100%区域外患者比例(%)31.2%34.3%34.7%35.6%总体中医治疗比例:69.13%,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例:100%。住院患者总人数1654人次,其中区域外住院患者人数589人次,占35.6%1.5.2、护理、开展辨证施护情况已开展瘰疬(淋巴结结核)、痰毒(颈淋巴结炎)、胸背流痰(胸壁结核)、龟背痰(脊柱结核)的辨证施护。、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常规瘰疬(淋巴结结核)中医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神志、生命体征,有无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2、局部观察:肿块部位、大小、性质、程度等,有无疼痛、粘连。3、相关实验室检查。4、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社会状况、生活自理能力。5、辨证:气滞痰凝证、阴虚火旺证、气血两虚证。【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感染。(3)床单元整齐、清洁、干燥。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术前观察(1)肿块的部位、大小、性质、活动、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2)生命体征、有无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3)肝肾功能、血沉、其他辅助检查结果(4)观察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术后观察(1)意识、生命体征。(2)伤口愈合情况、引流管。(3)心理及认知。3、饮食护理(1)制定饮食计划,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少量多餐为原则。合理搭配,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食物。(2)根据本院《食疗手册》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奶制品、蛋类等滋阴润肺食物。选用清热滋阴和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雪梨、银耳、薏米、莲子、冰糖、大枣、甲鱼等。少食甜粘易引起腹胀的食品,如白薯、土豆等食物。忌食海睲发物、助火生痰等辛辣刺激食品。4、用药护理(1)介绍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2)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皮疹、体温等变化。(3)外用药时,注意皮肤变化,局部出现红疹、瘙痒时,或有小面积破溃,报告医师。5、情志护理:(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住院环境、医务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理解与同情,经常与之交流,鼓励病人倾诉。(3)向患者解释病因、治疗、预后,减轻病人思想负担。(4)协助并指导病人运用松弛疗法,积极配合治疗.(5)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保证休息和睡眠。6、辨证施护(1)早期气滞痰凝,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粘连甚,予化痰解凝糊外敷,微波治疗20分钟,每日一次,必要时中药超声雾化吸入,理气化痰,散结消肿。(2)中期肿块增大,皮色暗,予滋阴降火糊外敷,托毒排脓,注意观察脓肿有无破溃。(3)晚期肿块破溃流脓,气血亏虚,予益气养血膏贴敷曲池、气海、足三里等穴位,益气养血,生机养荣。施行拔瘰丹拔管治疗时,注意观察有无丹剂过敏,局部有无疼痛,有无坏死组织脱落、出血等,疼痛严重可针刺内关、合谷等穴位或行耳压止痛。【健康指导】1、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提高抵抗力。2、介绍本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方案,麻醉手术方式。2、辨证施膳3、休息与活动:慎起居、避风寒。4、指导患者主动调节心态。5、术后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在位。6、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停止。7、出院后定期复查。痰毒(颈淋巴结炎)中医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神志、生命体征,有无发热等。2、局部观察:肿块部位、大小、性质、程度等,有无疼痛、粘连。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社会状况、生活自理能力。4、辨证:风热痰毒证【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术前观察(1)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2)肿块的部位、大小、性质、活动度,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有无疼痛(3)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术后观察(1)意识、生命体征(2)伤口愈合情况、引流管(3)心理及认知3、饮食护理(1)制定饮食计划,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少量多餐为原则。合理搭配,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食物。(2)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奶制品、蛋类等滋阴润肺食物。选用清热滋阴和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雪梨、银耳、薏米、莲子、冰糖、大枣、甲鱼等。少食甜粘易引起腹胀的食品,如白薯、土豆等食物。忌食海睲发物、助火生痰等辛辣刺激食品。4、用药护理(1)介绍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2)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皮疹、体温等变化。(3)外用药时,注意皮肤变化,局部出现红疹、瘙痒时,或有小面积破溃,报告医师。5、情志护理:(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住院环境、医务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理解与同情,经常与之交流,鼓励病人倾诉。(3)向患者解释病因、治疗、预后,减轻病人思想负担。(4)协助并指导病人运用松弛疗法,积极配合治疗.(5)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保证休息和睡眠。6、辨证施护(1)结节型:加味金芙膏外敷,敷药范围大于病灶,药膏紧贴患部,保持湿度,掺七味内消膏应调匀,观察有无过敏性皮疹。过敏者,应暂停用药,并加强皮肤护理。微波照射局部,应注意剂量、时间及距离。(2)脓肿型:脓肿形成者,做好术前护理。切开排脓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疼痛。嘱患者患侧卧位,以利引流。丹剂换药者,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3)发热护理病室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患者卧床休息,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鼓励病人饮水或进饮料;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淡盐水和茶水漱口,保持口腔舒适。指导并教会病人自我按摩,如曲池、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疏通气血、降低体温。【健康指导】1、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提高抵抗力。2、介绍本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方案,麻醉手术方式。3、休息与活动:慎起居、避风寒。4、指导患者主动调节心态。5、术后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在位。6、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停止。7、出院后定期复查。胸背流痰(胸壁结核)中医护理常规胸背流痰(胸壁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骨的慢性疾病,病变部位在胸壁。【护理评估】1、评估病人的营养、精神状况,饮食习惯、皮肤完整性及生活处理能力。2、评估局部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有无红肿、疼痛、破溃。【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感染。(3)床单元整齐、清洁、干燥。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术前护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手术前夜督促患者早寐。术前一天应洗澡或擦澡,更换清洁手术衣裤及术野皮肤的准备等。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按手术医嘱,术前30分遵医嘱给药。术后护理按不同的麻醉方法,采取不同的麻醉后护理常规。置有引流管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其引流效果,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伤口敷料外观有无渗血、渗液的情况。保持病室适当的温度及湿度,术后六小时予半卧位,有利引流。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指导患者做扩胸和背伸运动,以锻炼胸肌。3、饮食护理(1)制定饮食计划,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少量多餐为原则。合理搭配,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食物。(2)根据本院《食疗手册》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奶制品、蛋类等滋阴润肺食物。选用清热滋阴和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雪梨、银耳、薏米、莲子、冰糖、大枣、甲鱼等。少食甜粘易引起腹胀的食品,如白薯、土豆等食物。忌食海睲发物、助火生痰等辛辣刺激食品。4、用药护理(1)介绍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2)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皮疹、体温等变化。(3)外用药时,注意皮肤变化,局部出现红疹、瘙痒时,或有小面积破溃,报告医师。5、情志护理:(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住院环境、医务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理解与同情,经常与之交流,鼓励病人倾诉。(3)向患者解释病因、治疗、预后,减轻病人思想负担。(4)协助并指导病人运用松弛疗法,积极配合治疗.(5)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保证休息和睡眠。6、辨证施护(1)早期气滞痰凝证:多见于初期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予疏肝理气、化痰软坚,遵医嘱及时、准确、足量、全程抗痨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予加味金肤膏外敷,敷药范围大于病灶,药膏紧贴患处,保持湿度。观察有无过敏性皮疹。过敏者应暂停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饮食以营养丰富、宜消化为原则,忌食辛辣、烟酒等温燥动火之品,以心理安慰、消除恐惧或忧虑情志为主,积极治疗。(2)阴虚内热证:多见于化脓及溃后阶段,脓肿形成者。遵医嘱及时、准确、足量、全程抗痨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中药汤剂宜温服,饮食宜温热,多食补气养血食物。忌食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丰富修养生活为主,培养乐观情绪,并做好术前及术后护理,术后疼痛时可针刺内关、合谷等穴位或行耳压止痛,患者卧床时防止便秘给予耳穴埋籽。【健康指导】3.1饮食忌发物,如:公鸡、老鹅、猪头肉及辛辣食物,并需增加营养。3.2坚持长期服抗结核药,一般一年到一年半,防止复发。3.3每月定期复查肝功能、血沉。3.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链霉素可引起耳鸣、雷米封影响肝功能、有过敏反应,乙胺丁醇可诱发视神经炎、关节痛及痛风。3.5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女性病人等疾病痊愈后2-3年才能生育。龟背痰(脊柱结核)中医护理常规龟背痰(脊柱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骨的慢性疾病,病变部位在脊柱。【护理评估】1、评估病人的营养、精神状况,饮食习惯、皮肤完整性及生活处理能力。2、评估局部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有无红肿、疼痛、破溃。【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感染。(3)床单元整齐、清洁、干燥。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术前护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手术前夜督促患者早寐。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备血、佩戴标识。术前一天应洗澡或擦澡,更换清洁手术衣裤等。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按手术医嘱,术前30分遵医嘱给药。术后护理按不同的麻醉方法,采取不同的麻醉后护理常规。置有引流管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其引流效果,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伤口敷料外观有无渗血、渗液的情况。保持病室适当的温度及湿度,术后六小时指导协助病人正确翻身,每2小时一次,手扶着病人的肩部同时翻动,避免脊柱扭曲。协助医生检查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并记录交班。截瘫者按截瘫病人护理常规。3、饮食护理(1)制定饮食计划,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少量多餐为原则。合理搭配,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食物。(2)根据本院《食疗手册》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奶制品、蛋类等滋阴润肺食物。选用清热滋阴和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雪梨、银耳、薏米、莲子、冰糖、大枣、甲鱼等。少食甜粘易引起腹胀的食品,如白薯、土豆等食物。忌食海睲发物、助火生痰等辛辣刺激食品。4、用药护理(1)介绍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2)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皮疹、体温等变化。(3)外用药时,注意皮肤变化,局部出现红疹、瘙痒时,或有小面积破溃,报告医师。5、情志护理:(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住院环境、医务人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理解与同情,经常与之交流,鼓励病人倾诉。(3)向患者解释病因、治疗、预后,减轻病人思想负担。(4)协助并指导病人运用松弛疗法,积极配合治疗.(5)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保证休息和睡眠。(1)早期气滞痰凝证:多见于初期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遵医嘱及时、准确、足量、全程抗痨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中药汤剂宜温服,饮食以营养丰富、宜消化为原则,忌食辛辣、烟酒等温燥动火之品,以心理安慰、消除恐惧或忧虑情志为主,积极治疗。(2)阴虚内热证:多见于化脓及溃后阶段,局部皮肤暗红,肿胀明显或伴有脓肿形成,溃后脓水清晰似豆汁夹有败絮,干酪样物,久不收口,骨质及关节功能受限或破坏。遵医嘱及时、准确、足量、全程抗痨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中药汤剂宜温服,饮食宜温热,多食补气养血食物。忌食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丰富修养生活为主,培养乐观情绪。(3)气血两虚型:脓肿久溃不敛,瘘管形成,脓水清晰淋漓,肉芽水肿苍白,肌肉萎缩关节变形,遵医嘱及时、准确、足量、全程抗痨用药,必要时给营养药应用,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中药汤剂宜温热服,饮食宜温热,多食补气养血食物,增加营养。忌食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丰富修养生活为主,培养乐观情绪,并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术后疼痛严重可针刺内关、合谷等穴位或行耳压止痛,患者卧床时防止便秘给予耳穴埋籽。【健康指导】3.1饮食忌发物,如:公鸡、老鹅、猪头肉及辛辣食物,并需增加营养。3.2嘱病人卧床休息三个月,坚持长期服抗结核药,一年半,防止复发。3.3翻身时保持脊柱的平直,忌扭曲。每月定期复查肝功能、血沉。3.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链霉素可引起耳鸣、雷米封影响肝功能、利福平有过敏反应、乙胺丁醇可诱发视神经炎、关节痛及痛风。3.5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女性病人等疾病痊愈后2-3年才能生育。、中医药特色护理评价1.建立中西医结合外科特色中医药护理质量标准:①“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达100%(80分合格)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100%(90分合格)中医药特色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达100%(90分合格)③每月完成中医单病种护理病历2份,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大于两项④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90分合格)⑤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90分合格)⑥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⑦常用器械灭菌率达100%⑧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毁型率达100%⑨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85%⑩出院患者回访率≥80%重点患者回访率达100%2.制定中西医结合外科中医特色护理培训与考核计划:(附页)3.成立中医特色护理评价小组:组长:孙翠萍组员:鲍新建、童朝玲、王莉莉、王慧每月定期活动,对科室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质量控制,针对科室存在问题,召开全科护士会议、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定期跟踪,持续质量改进。附页:中西医结合外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计划科室操作示范小组对本病区新进护士(1年内)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每月4次,护士长月底考核。主管护师对本病区护士(1-5年)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每年4次,年底考核。护士长对本病区护士(6-10年)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每年2次,年底考核。1年内护士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项目培训(考核)人员第1周中药外敷科室操作示范小组成员第2周中药熏蒸科室操作示范小组成员第3周中药雾化吸入科室操作示范小组成员第四周超声药物导入科室操作示范小组成员月第考核全部四项(抽考)护士长1-5年护士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项目培训(考核)人员第1季度中药外敷主管护师第2季度中药熏蒸主管护师第3季度中药雾化吸入主管护师第4季度超声药物导入主管护师年底考核全部四项(抽考)护士长6-10年护士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项目培训(考核)人员1-6月中药外敷主管护师、护士长中药熏蒸主管护师、护士长7-12月中药雾化吸入主管护师、护士长超声药物导入主管护师、护士长年底考核全部四项(抽考)护士长、中医药特色护理改进措施20XX年06月15日,在省卫生厅组织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检查中,中西医结合外科护理组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常规掌握与落实、护理文件、检查资料的准备等方面工作完成较好,但健康教育处方有待完善,现制定中医药特色护理改进措施。1、召开护士会议,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立即整改。2、制定中西医结合外科常见疾病中医康复养生指导,科主任审核后,上交护理部印制成册,3、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考核;4、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教处方,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1.6、设备配备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的需要,其中专用设备配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且配备必要的中医药专科诊疗设备,具体明细看列表:主要共用诊疗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数量价格(万元)购入日期产地型号多功能呼吸机118.002002.12.12伟康彩超1103.742002.02.27美国惠普彩超157.602002.03.29B超诊断仪136.302002.11.20胃镜135.502001.05.23奥林巴斯化学发光免疫系统139.9362002.01.23三分类血球仪115.7020XX.08.24急诊生化仪112.9020XX.11.30麻醉机219.8020XX.11.28腹腔镜150.762002.12.10全自动生化仪1100.3020XX.07.31麻醉机119.8020XX.01.31CMS-9701数字化黑白B超133.2820XX.02.28Megas尿沉渣仪129.8020XX.03.31LX-3000彩超1155.7620XX.06.30TechnosDu6胃镜118.0020XX.08.31GIF-V呼吸机217.5020XX.11.30伟康Esprit全自动酶免分析仪153.0420XX.01.06Evolis彩色超声诊断仪143.2020XX.01.30西门子Premier呼吸机115.0020XX.06.27SHANGRILA动态心电图机113.820XX.09.09日本美林呼吸机235.5820XX.10.16中国WLISTT150细菌鉴定仪145.0020XX.10.21日本梅里埃彩超142.0020XX.03.16国产PREMIER麻醉机129.0020XX0.6.22美国SP101胃镜147.1020XX.12.10日本EPS-2200彩超195.0020XX.04.15德国X300麻醉机129.0020XX.06.08美国SP101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148.0020XX.11.10日本XT2000I麻醉机129.0020XX.12.05美国SP101主要专用诊疗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数量价格(万元)购入日期产地型号中央监护系统135.002002.12.12中央监护系统144.420XX.12.10日本纤维鼻咽喉镜113.802002.12.12视频喉镜117.520XX.09.08数字胃肠1147.5020XX.10日本BSX-150BX光机121.502000.08.25美国R-500通用电器遥控透视X射线机115.501999.11.10微量元素仪114.820XX.05.19BH2100T腹腔镜149.6420XX.06.29德国STOR2胆道镜113.8020XX.09.09FO-120J中心监护123.8020XX.07.11日本MECP-1B氩等离子体电凝仪111.0020XX.07.11APC9000床边X光机125.0020XX.9.23美国RACTIX160颅内无创检测分析仪123.8020XX.5.28MICP-1A多参数监护仪111.2020XX.01.26日本BSM-5105K等离子体灭菌器120.6820XX.06.11国产MJQ-100柯达计算机成像系统1103.52520XX.01.31美国CR850中央监护系统140.0020XX.11.30MV-971RK移动式C型臂X线机155.01320XX.12.30抢救工作台113.5020XX.06.27HKN-2001膝关节镜119.8020XX.07.30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11.80020XX.03.01电脑药物导入仪12.320XX.06.11HY-D型中药汽疗仪14.420XX.01.31HH-OL熏蒸仪23.9520XX.09.17XJ2A-2中药熏蒸汽自控仪13.9520XX.09.17XJ2A-2中药熏蒸仪43.9520XX.10.10XJZA-2型微波仪31.120XX.06.08YWY-2A微波仪30.9820XX.06.08YWY-2T微波治疗仪11.720XX.06.08三维牵引床15.620XX.06.27超声电导仪254000.0020XX.06.13中医诊疗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器械型号设备使用科室1新型中药煎药设备YFX20/3+1外科2中医药膏剂提取包装机组—外科3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泰兴3-SF-320外科4压片机2FW17外科5颗粒机ZL250A外科6卧式槽型混合机CH200A外科7煎膏分装机300型外科8快速煎药机—外科9腰椎间盘复位机—外科10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XJ2A-2外科11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外科12多频率微波治疗仪YWY-2A外科13超声雾化熏洗仪—外科14熏蒸床—外科15三维多功能牵引床—外科16电脑骨伤愈合仪—外科17医用智能汽疗仪HH-OL外科18电脑骨伤治疗仪HP4002外科备注:按照国家中管局第一批推荐中医诊疗设备排列1.7、经费投入20XX-20XX年外科经费投入情况国家投入经费年度项目金额20XX中医专项经费10000020XX中医专项经费10000020XX中医专项经费500000合计700000地方投入经费年度项目金额20XX肺外结核中药薰蒸室5000020XX专项资金(瘰疬宁)26000020XX瘰疬宁研制专项25000020XX市中医专项经费10000020XX瘰疬病区补助11000020XX中医药队伍建设10000020XX市中医专项经费100000合计970000单位投入经费年度年度年度20XX图书资料5116420XX及队伍建设31302520XX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4034620XX大型精密仪器设备988000合计1395628地方投入额外经费年度项目金额20XX中医经费人才培养37000020XX中医经费急诊ICU建设45000020XX中医特色专项补助7200020XX中医专项设备经费20000020XX中医专项EICU经费40000020XX中医药领军人才10000020XX中医病床补助15000020XX中医专项人才培训100000合计1842000单位投入额外经费年度项目金额20XX钟山馆建设7000001.8、人员结构、学术带头人及专科负责人1.8.1、专科人员结构情况专科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类别钮晓红女52本科主任医师中医孔晓海男59本科主任医师西医学术继承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类别XXX男50岁本科主任医师中医黄子慧女38岁本科副主任医师中医主要人员徐大成男54岁大专副主任医师中医梅宗贤男56岁大专副主任医师中医石文祥男47岁本科副主任医师西医王睿男36岁硕士主治医师中医佟兴业男35岁硕士主治医师中医薛倩一女35岁本科主治医师中医傅良杰男32岁本科主治医师中医高金辉男31岁本科主治医师中医周飞男33岁本科主治医师中医吴昊男33岁本科住院医师中医杨军男32岁本科住院医师西医顾军男28岁本科住院医师西医明敏男28岁硕士住院医师中医王中兴男29岁硕士住院医师西医孙捷女30岁硕士住院医师中医丁继果男30岁本科住院医师中医金全永男29岁本科住院医师中医许费昀女27岁硕士住院医师中医吴澎男29岁硕士住院医师中医杨春睿男27岁硕士住院医师中医医生总人数中医类别医师中医类别医师比例正高副高高级职称比例中级初级硕士硕士比例学士本科学历以上比例241979.1%3429.1%611833.3%1491.6%1.8.2、专科学术带头人及负责人情况我院在专科学术建设中,逐渐形成“瘰疬病”(淋巴结核)和“骨痨”(脊椎结核、胸壁结核、)两支学术团队,分别树立起学术团队的学术带头人2名:钮晓红女52岁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兼职教授、江苏省名中医(一)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XXX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二)学术成就及影响钮晓红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医、教、研工作二十八年,在本学科中享有一定知名度,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优势。能把握学科前沿动态。熟练掌握淋巴结结核、腮腺结核、乳房结核、各种疑难复杂性窦道、瘘管的诊治。熟练掌握日语。有进行医学文献阅读的能力及一定程度的日语口语会话能力。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领导制定专科建设规划。致力于中医事业,刻苦钻研,开拓创新,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尤其对瘰疬病研究很深,曾治愈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的华侨。每年诊治的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病员皆痛苦而来,满意而归。接待了德国、美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学者的访问。曾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XXX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主持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市卫生局重点项目一项、市卫生局专项资金一项、市科技局1项,荣获XXX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国家专利一项。1、主要论文论著:中药外治淋巴结结核210例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第14卷第7期并被美国出版只读光盘(CD-ROM)数据库Medline《医学索引》摘录收藏。第一作者瘰疬宁胶囊对结核病豚鼠的治疗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瘰疬宁对淋巴结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力的影响《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998年第4期1999年获XXX市科协优秀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结核病118例《新疆中医药》2000年第3期瘰疬宁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研究及体外抗结核菌试验《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第6期“瘰疬宁与细胞因子IL-2及IL-2R”《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XX年第5卷第3期。“钮晓红.银僵汤”《江苏中医药杂志》20XX年第5期。“历史悠久的“祛腐生肌法”.中华医史杂志20XX年10月38卷第4期222。“银僵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0例”中华中医药学刊20XX年第6期.11642、主持科研项目:抗肺外结核—中药瘰疬宁的研制,1999年XXX市卫生局市级医学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抗难治性淋巴结结核—中药瘰疬宁的临床研究,1999年江苏省科技发展计划(社会发展项目)。瘰疬病的传统特色疗法,2000年XXX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结核平治疗乳腺结核的临床研究,2001年市科技局人才项目。抗结核—中药瘰疬宁的研制,20XX年XXX市科技发展计划经费。结核平治疗阴虚火旺型瘰疬的临床研究,20XX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抗结核—中药瘰疬宁的研制,20XX年XXX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清火解毒法治疗下肢丹毒的机理研究20XX-20XX年度江苏省中医药科技项目、XXX市医学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科研项目泽及流浸膏治疗结核性窦道的药学及临床研究20XX-2014年度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三)获奖及荣誉称号:江苏省名中医、XXX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XXX市优秀女医生、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中药琉璃草抗淋巴结结核成份分析及临床研究,获2001年度X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抗难治性淋巴结结核—中药“瘰疬宁”的临床研究,获20XX年度XXX市政府科技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XX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一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抗淋巴结核中药瘰疬宁的研制,获20XX年度首届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20XX年12月1日证书号:20XX-01ZY-06R-01)。孔晓海男出生日期:1952年8月29日主任医师(一)一般情况:从医30年,主要从事临床工作,重点研究脊柱疾病。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特别对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治疗有较高的造诣。对急慢性骨髓炎及各种久治不愈的窦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内外有一定声誉。20XX年到意大利都灵BOSSC医院进修。(二)社会学术兼职: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委员XXX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XXX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XXX市《213人才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XXX市科技进步奖评选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XXX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XXX市卫生系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专家库成员安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XXX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公共卫生共益热线12320XXX专家库成员(三)奖励情况:1998年度荣获XXX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9年~2001年度荣获中共XXX市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XX年10月获XXX市卫生局三等功一次。20XX年荣获XXX市“十佳医生”称号。2000年6月《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引进医学新技术二等奖。2002年《窦愈灵中药制剂治疗复杂性窦道的临床研究》荣获XXX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XX年《三维牵引床反屈牵引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荣获XXX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8.3、专科学术继承人情况一、黄子慧副主任医师(一)一般情况姓名:黄子慧女:34岁学历:本科毕业学校:XXX中医药大学技术职称:副主任中医师(二)知识结构毕业于XXX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医德医风高尚。积极从事医、教、研工作,努力掌握医学前沿知识,拓展知识结构,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技术。(三)学术成就1、瘰疬相当于现代医学之颈淋巴结结核,系感染结核杆菌而发,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指出,瘰疬之发病,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而其病程长短,病症表现之轻重,预后复发与否,更与其免疫力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在中西医药物抗痨治疗的同时,可采用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其早日康复,减少复发几率。2、祖国医学认为:瘰疬之病,为痰热内生或痰火凝结,热胜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医学源流论》曰:“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脓腐不去,则新肉不生。”我院应用拔瘰丹外用治疗脓疡型瘰疬,具有祛腐、拔毒、化瘀的作用,疗效显著。但临床上发现,因该外用药为汞制剂,发生药物过敏之现象并不鲜见,另丹剂对创面刺激较大,患者感觉疼痛明显。故寻找既具有提脓祛腐生肌之功效,又能减少疼痛及过敏状况的外用药物很有必要。目前我们已经应用一种纯中药液态剂型的外用药物,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3、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1)“拔瘰丹外用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39例”《中国医疗杂志》;(2)“火针治疗颜面颈部皮脂腺囊肿29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第一作者,(3)课题“提脓祛腐法在结核性窦道中的临床应用”20XX年为XXX市卫生局立项,现为在研课题二、XXX副主任医师(一)一般情况姓名:XXX男46岁学历:本科毕业学校:XXX中医药大学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二)知识结构及社会兼职毕业于XXX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肺外结核)临床工作。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协助科主任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医德医风高尚。2000年9月~2001年9月参加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进修班学习1年。积极从事医、教、研工作,努力掌握医学前沿知识,拓展知识结构,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技术。20XX年获XXX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工作者称号20XX年XXX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XX年获XXX市名中医称号(三)学术成就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痨、流痰、复杂性窦道,中医外治法治疗腰腿痛有独到之处,已形成系列性治疗,疗效满意,有所突破和创新,在XXX市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对久经不愈的慢性窦道的治疗,改进了我科传统用丹剂方法治疗不足(深部、复杂性窦道无法触及且丹剂蓄聚体内副作用),参与研制出一种中药外用制剂“窦愈灵”,经窦道灌注治疗,疗效显著。充分发挥中医特长,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共参与完成科研课题三项,《窦愈灵治疗慢性结核性窦道的临床研究》课题20XX年获XXX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XX年2月完成《三维牵引结合中药热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引进医学新技术二等奖。其中XXX副主任医师主导研制的纯中药制剂“活血止痛散”调酒外敷治疗慢性腰腿痛,中医特色浓郁,效果奇特,深受病人的欢迎。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科研课题正在按期进行。近10年来,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腰腿痛(腰柱间盘突出症)有所研究,从保守治疗(电脑三维牵引、中药薰蒸)到手术治疗(APLD微创、小切口),已形成系列化治疗,使其成为我科又一新的治疗特色病种。主方研制“活血止痛散”腰腿痛病人外用治疗,效果显著,尤其对急性腰腿痛和电脑三维牵引的病人,有明显的缓解病痛的作用。现已收治2000余人次,为医院创造效益达500万元,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在创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外院进修回来后,如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特殊部位骨折记忆合金内固定、股骨多段粉碎性复杂骨折手术固定,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致力于缩小与市三级医院技术水平差距。06年正式批准为XXX巿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学术论文:(四)学术论文情况《中药加局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47例临床体会》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2(24);2127《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7例临床体会》江苏中医1999,2(20);31《异物性窦道14例X线平片未显影的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杂志07.02《脊柱结核伴脓肿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7.07《骨与关节结核手术后引流管放置问题的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7.09)1.8.4、专科工作情况两位学术带头人能把握本专科的建设要求及发展方向,在本专科建设规划的制定中发挥了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专科负责人,定期召开专科工作会议,并组织落实学术带头人及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继承工作,组织制定了本专科的教育处方,积极开展专科病种的健康教育宣传。(另见台账材料)二、特色优势2.9、诊疗方案瘰疬(淋巴结核)瘰疬因其结块成串,累累如珠之状,故谓之。以结核累累成串、溃后脓出清稀、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起因多为肝气郁结,气机不舒,血运不畅,久而气滞血瘀,涩凝经络,结块而肿,病久阴液渐耗,虚火妄生,肉腐成脓,形成窦道,久不愈合。其临床表现分为三期:初期(结节型):肿核皮色如常,一至数枚不等,形如串珠,质中偏硬,推之可动,压痛不显;中期(肿疡型):肿块皮色焮红,按之波动应指,根基稍硬,推之不动,触痛明显;后期(溃疡型):疮口局部皮色紫暗,脓水清稀,肉芽不鲜,久溃不愈,或此愈彼溃。相当于西医的结核性周围淋巴结病,是发生在颈项腋间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所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1)初起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不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度疼痛。(2)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肿块变软,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疮口潜行,久不愈合,可形成窦道。(3)可有肺痨病史和肺结核接触史。(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检可助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结核病学》2000年(1)病人大多为儿童及青年人,可有肺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2)结核病变的淋巴结常多个出现在颈部、腋下的一侧和双侧,或颌下、锁骨上。(3)初期肿大的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无疼痛;渐渐发生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团,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4)晚期淋巴结干酪样变,液化而成寒性脓肿;继之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窦道和溃疡,排出混有豆渣样碎屑的稀薄脓液,窦道口或溃疡面呈暗红色、潜行的空腔。(5)X线胸片显示肺部或纵隔有活动性、非活动性病灶。(6)淋巴结穿刺脓液中找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30%左右,培养阳性率25%-75%)。(7)淋巴结摘除或针吸组织活检,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8)血清学诊断结果阳性。(9)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结果仅供参考。(10)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可给予HRZ、HRE或HRS三联化疗方案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反应,有助于诊断。(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多见于瘰疬初期,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黄腻,脉弦滑。2.阴虚火旺证: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3.气血亏虚证:疮口脓出清晰,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二、中医治疗方案1、气滞痰凝证:常见于本病的初期。(1)内治法症候: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消肿散结。方药:本院科研制剂:内消瘰疬片、瘰疬宁片。中成药:小金丹、猫爪草胶囊、夏枯草膏自拟方舒肝理气汤加减:柴胡15g、香附12g、青皮6g、木香6g、川楝子6g、延胡索12g、郁金12g、枳壳15g、玄参15g、煅牡蛎20g、浙贝母30g、昆布30g、海藻30g、陈皮15g、半夏15g。舒肝理气药,性味多香燥辛温,久用易耗伤气阴;若气虚阴伤或火盛者,尤须慎用。肿块经久不消,体实者加三棱、莪术;体虚者加丹参、当归、红花。(2)外治法初期:肿块累累如珠、推之可移、皮色不红、未溃。本院科研制剂:七味内消散外敷;肿块推之可移、轻度疼痛,合并周围炎症时,本院科研制剂:加味金芙膏外敷。2、阴虚火旺证:常见于本病的中后期。(1)内治法症候: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方药:本院科研制剂:瘰疬宁片、消瘰冲剂自拟方清痨汤加减:玄参30g、生地30g、知母12g、青蒿10g、鳖甲10g、地骨皮15g、银柴胡12g、白薇10g等。如气虚者加党参、淮山药、黄芪、羊乳;血虚者加丹参、当归、白勺、首乌;脓成难溃或脓出不畅者加黄芪、当归、皂刺、穿山甲、桔梗、白芷。中成药:知柏地黄丸(2)外治法中期:肿块红软、酿脓已成,拔瘰条腐蚀拔核(拔瘰条是本院拔瘰丹制成)或直接切开排脓。3、气血亏虚证:常见于本病的后期,(1)内治法症候: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脓尽但溃疡久治不愈,或合并窦道形成。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补虚生新。方药:本院科研制剂:消疬膏、瘰疬宁片自拟方八珍汤加减:黄芪40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熟地30g、白芍15g、首乌15g、淮山药15g、黄精30g。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天冬。中成药:归脾丸,六味地黄丸。(2)外治法后期:肿块已溃、排脓不畅、自拟方Ⅰ号丹,加味Ⅱ号丹,祛腐引流;脓净腐脱,自拟方Ⅱ号丹煨脓生肌,待创面干燥,肉芽红活板实、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外用,促进愈合收口。临床各期,都可选用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可以提高疗效。如痰气凝结可选加柴胡、夏枯草、木香、远志、陈皮;热毒枳盛,即淋巴结核合并周围炎症,加猫抓草、银花、连翘、黄芩;阴虚火旺者加知母、地骨皮;气血两虚者加黄精、羊乳、白芍。三、西医治疗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痨西药治疗。四、护理调摄饮食易消化,富含营养,如:蛋类、黑鱼、芋药、黄鳝、瘦猪肉、淮山药、藕、莲子、鳖、海带、百合;忌辛温大热之品如:猪头肉、公鸡、牛羊肉、辣椒、鲤鱼。五、中医治疗效果1、疗效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肿块消散或窦道愈合,全身症状消失。好转:肿块缩小或窦道脓水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未愈:肿块不消,窦道不愈合,全身症状未改善。2、纳入标准:本组研究对象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淋巴结结核并符合中医辩证者。3、排除标准: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4、病例分组:共观察200例,平均年龄35岁;平均病程3年;发病部位分别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初治病例80例,复治病例120例。按住院顺序分层随机分为瘰疬宁组、优福宁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辨证分型各项统计学处理P>0.25,有可比性。5、治疗方法:两组均为胶囊剂。规格:每粒0.36g,每次6粒,每日2次,口服,连续给药,3个月为1个疗程。瘰疬宁胶囊由XXX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990708;优福宁胶囊由XXX同仁堂制药厂生产,批号:990630。6、治疗结果:瘰疬宁组:气滞痰凝证54例,痊愈42例,好转12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阴虚火旺证24例,痊愈11例,好转7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75%。气血两虚证22例,痊愈12例,好转9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5%。合计:100例,痊愈65例,好转28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93%。优福宁组:气滞痰凝证55例痊愈28例,好转10例,未愈17例,总有效率69%,阴虚火旺证23例,痊愈10例,好转7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74%。气血两虚证22例,痊愈11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86%。合计:100例,痊愈49例,好转25例,未愈26例,总有效率74%。经统计学处理*P<0.01。瘰疬宁组优于优福宁组。治疗后瘰疬宁组及优福宁组患者血、尿、便常规检查,心、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7、随访结果:200例患者均随访1年,瘰疬宁组无复发,优福宁组有2例复发。总之,中医药治疗瘰疬解决的问题:1、单用中药经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抗结核有效,药理研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内服中药未发生耐药及过敏病例。2、减轻抗结核西药的毒副作用。3、对于结核性溃疡、窦道,中医药外用治疗有绝对优势。六、中医治疗难点(一)中医中药内服,外用等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中药内服经我院四十多年的临床运用疗效确切,但现有的治疗瘰疬的系列成方,仍难以应对淋巴结核的错综复杂的变证;少数重症瘰疬患者经常是西医治疗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而来到我院诊治;单纯中药治疗时间太长,汤剂久服病员难以接受,也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单纯中药治疗不如中西药合用疗效更佳。(二)中药外用制剂疗效显著,解决结核性溃疡、窦道久治不愈的难题。但外用制剂的副作用,临床不易忽视:主要有高热、局部湿疹,使外用制剂运用受到限制。今后如何发挥外用制剂的最佳效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仍是我们今后有待研发的课题。七、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1、改善剂型,如将口服中药改为颗粒剂,便于携带、长期服用;外服药物改为贴膏型,便于患者使用;2、寻找新型的局部换药药物,替代传统的外用丹剂换药,在减少毒副作用的同时增加疗效;3、坚持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瘰疬病的发病特点决定了其治疗难度,需要多种治疗方案齐头并进。我们在原有的治疗瘰疬的有效系列方基础上,加紧研发新的内用、外敷方药,使中药治疗疗效更加突出,内服方服用方便,疗效突出;外用方无毒副反应,力求达到以药代刀,消除病灶。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的最大优势,尽量避免西药治疗淋巴结核容易产生的耐药性弊端,减轻西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加强西药对结核病灶的渗透,最终达到提高病员的免疫力,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痰毒(急性淋巴结炎)痰毒,临床早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或压痛,可推动,后期多个淋巴结粘成连硬块,不易推动,表面皮肤常有发红和水肿,压痛明显,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化脓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如疖、足癣等。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1)在颈,腋,腹股沟等处,起核状肿块.初起皮色不变灼热疼痛;化脓时皮色转红,疼痛加重,核块变软,有应指感;溃后脓出稠黄。(2)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症状。(3)发病前多数有外感风热及在相应部位有急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肤创伤史。(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999年(1)常继发于其他感染病灶。(2)受累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3)有或无全身症状。(二)证候诊断风热痰毒证:本病是感受风热湿毒,气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即颈痈。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热胜酿脓证:局部皮肤红肿发亮,焮热疼痛,肿块变软,有应指感。全身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热痰毒证治法:疏风清热,化痰解毒。推荐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赤芍、天花粉、当归、夏枯草、白芷。热胜酿脓证治法:清热化痰,合营托毒。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山甲、皂角刺、白芷、贝母、丹皮、赤芍、黄芩。(二)中成药治疗一清胶囊、银黄口服液、黄连上清丸。(院内制剂:消炎散核冲剂)(三)西药治疗风热痰毒证:美洛西林舒巴坦钠2.5g,静滴2/日。(四)中药外治法1.中药熏蒸疗法风热痰毒证:清热解毒方推荐方药:白芨、皂角刺、法半夏、乳香、丹皮。2.中药硬膏外敷将药物制成膏状,敷贴于所需患处及穴位(院内制剂:加味金芙膏、清热消肿糊)(五)物理治疗1.微波治疗:病变淋巴结+穴位(曲池、足三里),每部位10分钟,1/日。2.超声雾化吸入:头孢唑林钠0.5克,1/日。(六)手术治疗手术指征: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淋巴结缩小不明显,单个淋巴结直径>2CM。2.经治疗后,淋巴结液化成脓者,需及时切开引流。3.淋巴结穿刺提示淋巴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建议手术活检者。(七)护理调摄1.饮食护理:忌食辛辣刺激、大发之物。2.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躁、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3.生活护理: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疾病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好转: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局部硬结未完全消散.未愈:局部和全身症状未见改善或发展为”疔疮走黄”.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愈:证候积分≥90%。显效:证候积分70%-89%。有效:证候积分30%-69%。无效:证候积分<30%。(二)评价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结分*100%局部及全身证候积分表证侯计分0分1分2分3分4分权重肿块范围0cm2≤3cm23—4cm24—5cm2>5cm22颜色深浅正常微红鲜红紫红暗紫2肿胀程度无轻中重严重2疼痛指数无轻中重严重2局部皮温高无轻中重严重2触压痛无轻中重严重2化脓无轻中重严重2发热正常≤37.5℃37.5-38.5℃38.5-39.5℃>39.5℃1畏寒无轻中重严重1头疼无轻中重严重1周身不适无轻中重严重1总积分舌象舌质:□红□淡□其它□正常舌苔:□无苔□少苔□薄腻□厚腻□其它□正常脉象□细□细数□弦滑□其它□正常四、难点分析1.治疗不规范滥用激素。某些医务人员为了取得临床效果,一开始就是激素加抗生素治疗,收效甚快,但易反复。我们接诊,按中医正规抗炎治疗,但是疗程较长,病员有的不满意。为此,可加强激素正规运用的宣传,告之病员激素有抑制机体免疫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一般急性淋巴结炎,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激素。2.口面部慢性炎症的存在。头颈部慢性炎症是导致急性淋巴结炎发作的诱因。如龋齿、扁桃体慢性炎症、牙龈炎等。当急性淋巴结炎发作时。采用正规中医药论证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很快得到控制,但想使其消散到正常大小,较难。因此在积极治疗淋巴结的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胸背流痰(胸壁结核)胸壁结核是胸壁组织感染结核引起的病变,多由胸膜、胸骨和胸椎等邻近组织病变侵犯所致,原发性胸壁结核很少见。本病属中医胸背流痰范畴。中医认为发生在骨关节附近,流窜到邻近的筋肉间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的病症,统称为流痰。发于胸背的曰胸背痰。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初起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伴胸闷胁胀;苔薄腻,脉弦滑。(2)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样物;伴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3)可有肺痨病史和肺结核接触史。(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检可助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1)发病缓慢,胸背部包块,皮色不变,推之不可动。(2)化脓时结块增大,与表皮粘连,色转暗红,有轻微波动感,轻度触痛。(3)溃后脓出稀薄,并夹有败絮样物,可形成漏管,愈合缓慢,有时可串延胸胁、腋下。(4)本病常发生再20-40岁青壮年,病久可伴有潮热,盗汗,消瘦,颧红等症状。多数患者有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病史。(5)B超提示包块是否是液性还是实质性。脓肿大小、范围。(6)普通X线平片提示肺或胸膜的结核病变、肋骨或胸骨的破坏,胸壁软组织阴影。但肋软骨病变常常不能在X照片上显出。(7)CT提示肺或胸膜的结核病变、肋骨、肋软骨或胸骨的破坏,有无胸壁脓肿,结核性脓胸等。(8)MRI提示胸壁病变处可见低信号区。排除肿瘤病变。(9)血沉:增快。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10)病理检验:可确定诊断。(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多见于初起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伴胸闷胁胀;苔薄腻,脉弦滑。2.阴虚内热:多见于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样物;伴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二、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辨证论治(1)气滞痰凝证:多见于初起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伴胸闷胁胀;苔薄腻,脉弦滑。宜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方药:骨痨片(本院制剂),6片,1日2次吞服。骨痨片:蜈蚣60g、天龙60g、地鳖虫60g、制乳没30g、三七粉30g、红花30g、炮甲15g共研细末,加辅形剂压片。(2)正虚痰恋证:多见疾病中期,肿块发红、微热、隐痛划胀,伴胸闷胁胀;苔薄黄腻,脉弦数。治法:治宜扶正托里透脓。方药:选用骨痨汤加减(本院制剂)。骨痨汤:瓜子金15g、虎杖15g、当归10g、怀牛膝10g、银花滕15g、紫花地丁10g、黄芪10g、赤芍10g、徐长卿10g、重楼10g。(3)阴虚痰热证:多见疾病中后期。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样物;伴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清化痰浊。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2、成药、验方(1)芩部丹每次5片,1日2次吞服。(2)小金丹每次0.6g,1日2次吞服;或小金丹每次4片,1日2次吞服。(二)中医外治法1、初期:加味金芙膏、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外敷,或回阳玉龙膏外敷,2日换1次。2、中期:寒性脓肿形成宜切开排脓、彻底清除窦道。3、后期:溃后疮口有腐肉,用加味二号丹、二号丹加凡士林油纱条塞入窦道、红油膏盖贴,或用窦愈灵灌注窦道。腐脱新生,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收口。(三)西药治疗遵守早期、适量、联合、规则、全程的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控制结核活动。宜根据原发病灶病情及以前治疗情况,结合胸壁局部表现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及方案。一般首选异烟肼0.4g加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口服,共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