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迸溅(bèn)露宿(sù)譬如(pì)妇儒皆知B.烦躁(zào)愧怍(zuò)粗拙(zhuό)仙露琼桨C.默契(qì)咀嚼(jué)疙瘩(da)海市蜃楼D.斑斓(nán)晌午(shǎng)污秽(huì)不期而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迸溅(bèn)——bèng,妇儒皆知——妇孺皆知;B.粗拙(zhuό)——zhuō,仙露琼桨——仙露琼浆;D.斑斓(nán)——lán,不期而致——不期而至;故选C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笃定这件事我做对了,可他却一直不以为意。B.李逵知悉老母被虎所害,顿时气冲斗牛,怒杀一窝四虎。C.父亲以身作则,教会了我早高峰时如何迅速抢座。D.他来到目的地,终于搁下了肩上沉重的担子,如释重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成语的运用。A.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认真对待。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他认为我不对,所以应该使用“不以为然”。B.气冲斗牛: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也用来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该成语符合语言环境;C.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这里是教孩子抢座位,是错误的做法,所以不能用这个褒义词;D.如释重负:意思是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这里是指真的放下了担子,没有比喻的意思,所以使用错误;故选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中“在、都、的”分别是介词、副词、助词。B.“锋芒毕露、深恶痛绝、言外之意、悲天悯人”四个短语结构均不相同。C.“我们既要鼓励探险精神,也要提高安全意识”这句话没有语病。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B.有误,“锋芒毕露”是主谓短语,“言外之意”是偏正短语,“深恶痛绝”和“悲天悯人”都是并列短语。故选B。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的方式更为丰富。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③句是领起句,提出问题: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①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照应③句的问题,所以①句衔接③句;根据⑤句中的“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可知,这是讲阅读的目的,照应①句“读书的目的”,根据②句中的“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可知,这是讲阅读的意义,照应①句“读书的价值”,由“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关联词语可知,先⑤后②;从④句“由此看来”可知,④句是总结句,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③①⑤②④;故选C。5.爱国不仅是一个口号,它是一点一滴的践行,是一年一岁的坚守,简述他们的爱国故事并说说你的看法(80字以内)。【答案】示例:邓稼先是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中国航天之父,使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颗载人飞船。邓稼先的故事鼓舞着我们更加珍惜国家的发展机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及表达。示例:袁隆平是一位真正耕耘者。他勇于探索,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二、现代文阅读(36分)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而且,即太阳能所烧热的水可以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阳落山后几个小时仍然能够带动汽轮发电。光热电站的本质是低成本的热存储。光热系统是通过聚光装置来收集太阳能,其热量易于长期保存、价格便宜,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依据聚焦方式及结构的不同(盘式)、菲涅尔式四种形式。(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与常见的光伏电站相比,光热发电并不为人们熟知。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通过热功转换过程发电的系统。其与火力发电的原理基本相同,后端技术设备一模一样,后者是利用燃烧煤、天然气等获取热量。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系统后,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这样一种高稳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造成了挑战。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双重功能。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功能后,而是利用加热熔盐的方式存储一部分热量,保存在特制的保温储罐直到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存储在熔盐中的热能可以维持发电数个小时,可实现用新能源调节、支撑新能源,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好的长周期调峰能力和转动惯量,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手段。(节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材料三同为光利用,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两种技术路线的成绩却大不相同。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390GW,截至2022年累计装机规模尚不足600MW,真可谓同光不同命。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热发电终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并要求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内蒙古80万千瓦,甘肃70万千瓦,宁夏10万千瓦,新疆2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节选自腾讯网,有删减)(1)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运用平实的语言解释说明了光热发电原理及其明显特点。B.材料二主要以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进行比较突出其潜在优势。C.材料三主要展望“双碳”目标和新能源配储政策支持下光热发电的美好前景。D.三则材料说明光热发电必因其巨大优势正逐步超越和替代光伏发电。(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具备储热系统的光热发电是一种高稳定性的可再生能源。B.光热电站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手段。C.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都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光热发电与火力发电的原理和后端技术设备完全相同。(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B.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系统后,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C.存储在熔盐中的热能可以维持发电数个小时,一般能达到数天。D.同为光利用,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同光不同命。【答案】(1)D(2)B(3)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三则材料都介绍了光热发电的优势,但并未提及光热发电“正逐步超越和替代光伏发电”,与材料不符。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A.有误,材料二提到“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系统后。这样一种高稳定性的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C.有误,材料二提到“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而光热发电则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D.有误,材料二提到“其与火力发电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利用太阳能搜集热量、天然气等获取热量”;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材料二提到“存储在熔盐中的热能可以维持发电数个小时,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传统文化止于独行盛于大众徐嘉翼①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②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高姿态,也恰恰是他们相对落寞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的发扬,当有“大足以容众”之胸怀,而不能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③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流传至今,固然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但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绚烂夺目的金字塔尖,就忽略历史中已被风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从某种角度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淘洗沉淀无痕的平庸之作,何尝不体现了诗歌所拥有的广泛群众基础?事实上,而不是文人特定的炫耀手段,文化创作才能具有活力。④从《诗经》中的不少作品采自民间,到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饮处,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而是在让普通百姓怡情养性中根植了其勃发的生命,可以观,可以群,恰恰是文人贤士从普通百姓中汲取养料,佐以自己的才华而挥就的。诗歌有阳春白雪,诗歌从来不排斥普通百姓对它的唱和吟咏与逸兴遣怀。⑤作为“戏曲之母”,昆曲经历时代的变迁而一度奄奄一息。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昆曲从家喻户晓走向没落,而是因为昆曲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于是他们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青春版《牡丹亭》,而不再曲高和寡。当昆曲再次走进人们视野时,也走进了新的时代舞台,台上是大师在演绎传统的精髓。这时我们懂得,没有一个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谦逊。⑥以精英品位为借口固步自封,最终只会日薄西山,上演一群圣贤大师在文化的墓碑旁落寞吊唁的悲剧。唯有敞开胸襟,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促成文化繁荣进步。时代需要包容,传统文化止于独行,而盛于大众。(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传统文化盛于大众”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大大促进了我国学术的繁荣。B.我国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C.央视推出大型文化综艺类节目《经典咏流传》深得观众好评。D.宜宾推出首个博物馆沉浸式实景文化演出让博物馆“活”起来。(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A.传统文化若固步自封,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势必止于独行。B.在历史长河中淘洗沉淀无痕的平庸之作,体现了诗歌所拥有的广泛群众基础。C.传统文化盛于大众是因其从普通百姓中汲取养料,根植了勃发的生命。D.昆曲正因其曲高和寡,渐失群众基础,才从家喻户晓走向了没落。(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从一些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起,旨在表明文化应该要包容,海纳百川。B.第③段画横线句中的“金字塔尖”喻指那些流传至今的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C.第④段以《诗经》、白居易等为例,旨在阐明“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D.第⑥段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强调了作者观点“传统文化止于独行,而盛于大众”【答案】(1)B(2)A(3)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我国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文化的普及,并非是体现“传统文化盛于大众;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势必”一词过于绝对,如果“传统文化若固步自封,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的结局未定,现在只能是一种假设推测,所以不能这么绝对;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第①段从一些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起,旨在说明不能孤芳自赏,应该“盛于大众”,并不是说“文化应该要包容,海纳百川”;故选A。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①姥姥二十岁嫁到我们老郭家,八十岁寿终正寝。姥爷参加八路军早早牺牲了,家里人丁不盛。小脚女人顶家过日子,一家四代人,八十多年历史,治家、育人。②那年冬天,娘带着妹妹去青海探望父亲,家里只剩下两口人,豆大的油灯下,姥姥让我给父亲和母亲写信报平安。每次,我执笔。③对于信的开头和结尾,姥姥非常重视,要求我必须称呼“父亲母亲大人”,我究竟怎么写,她也不知道,反复问,是这么写的吗?我尚年幼,但我不敢欺瞒姥姥的眼睛。除了信纸上的“父亲母亲大人”,姥姥还要求我,必须打招呼,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同班同学中有的要喊姨,有的要喊舅,这让我心里头着实不自在。不自在归不自在,姥姥到底以她的执拗而今回了老家,自然而然照着姥姥立下的规矩来。④姥姥没讲过“长幼有序”的大道理,她也不知道《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行勿懒”,但她教给的“父亲母亲大人”这六个字的称呼,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它是我所受到的关于人序伦常最朴素的启蒙。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麦收之后,村里人家还是会依老例儿结结实实吃两顿纯白面的捞面。我见人家端着大海碗站在胡同口,满心眼里竟没有丁点羡慕,而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我家吃的跟别人家一样,是红薯面捞面或者红薯面饸饹,也不过吃几回白面包着红薯面擀成的两色面。两色面,红白相间,偶尔还有一点儿黄瓜丝当菜码,又好看,姥姥就是以这种用红薯面和白玉米面来掺兑的办法,节省下了少得可怜的白面。这样,或者来了贵客,就能吃到软嫩的白面鸡蛋咸食、白面葱花千层饼了。⑥姥姥说,居家过日子“宁省囤尖,不省囤底”。我们家在最穷困的时候没断过烟火,秘密就在这条语录。玉米面皮,有时是谷子面(不去皮,谷糠也磨进面里)皮,姥姥给它起名“黄金团子”;北瓜切块,清水煮之,水滚开后拌杂面疙瘩,就是我们家的“珍珠翡翠白玉汤”。⑦穷归穷,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亲戚。比如,我姥姥的小弟弟我舅姥爷。舅姥爷娶妻晚,患老慢支的舅姥姥有着极强的生育能力,挨肩膀头生下两儿三女,舅姥爷就会来我家一趟,有时候是差他的孩子来。他们来我家,二是“告穷儿”,不是没粮了就是断盐了,临走,姥姥总不叫空着手,有时正好赶上姥姥的烈属抚恤金下来,就匀出一半叫带走。娘半开玩笑地说姥姥,雪上加霜枉做人。”⑧不独对亲戚好,村里的智障人、外来要饭的,也是姥姥怜惜的对象。智障人没爹没娘没媳妇,空房子没窗没门,只有四处进风的窗框和门框。他爱在饭点儿串门。一到我家,马上就撂下碗筷。把自己的一份,给他吃。到冬天,也是赶饭点儿。要饭的一来,姥姥的干粮就匀出一半,就是要饭人一顿好饭。姥姥饿着自己,却高兴。她说:“三个人三个半饱,比看着一个人干饿着好。”⑨姥姥晚年患上白内障和青光眼,几近失明。我从省城回去看她,她对我说起自己的病,让我一辈子忘不掉。姥姥说:“眼瞎了不要紧,心不瞎,照样活得敞亮。”这,是姥姥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语录”。(选自《河北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我们家没有成套的家训、家规”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我姥姥要求我写信必须称呼“父亲母亲大人”可见她的迂腐与固执。C.我家不吃白面捞面是因为它不如两色面又好看,又好吃。D.姥姥经常接济我舅姥爷,被我娘埋怨“把我家刮擦穷了”。(2)下列对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姥姥要我给邻居、亲戚打招呼须按辈分称呼看出她有礼节,懂得“长幼有序”。B.姥姥给菜起名“黄金团子”“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看出她有文化,心灵手巧。C.姥姥“宁省囤尖,不省囤底”可以看出她精打细算,勤俭持家。D.姥姥怜惜智障人、外来要饭的,看出她同情弱者,热心肠,有大爱。(3)根据提示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而今回了老家,自然而然照着姥姥立下的规矩来。(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②姥姥说:“眼瞎了不要紧,心不瞎,照样活得敞亮。”(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4)关于本文题目,有人说“姥姥的语录”比较好,有人说“家风”比较好,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答案】(1)A(2)B(3)①“自然而然”指“我”回到了老家,必然照着姥姥立下的见人按辈分打招呼的习惯来。②语言描写,姥姥虽然觉得现在自己几近失明,用心待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即使眼瞎了。(4)我认为以“家风”为题比较好。因为“家风”是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分析。B.有误,结合④段“姥姥没讲过‘长幼有序’的大道理,她也不知道《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行勿懒’,但她教给的‘父亲母亲大人’这六个字的称呼,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它是我所受到的关于人序伦常最朴素的启蒙”可知,我姥姥要求我写信必须称呼“父亲母亲大人”,可见她十分重视对后辈人序伦常教育的启蒙,并非“迂腐与固执”;C.有误,结合⑤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姥姥就是以这种用红薯面和白玉米面来掺兑的办法。这样,或者来了贵客、白面葱花千层饼了”分析,省下的白面在家里谁身体不舒服、白面葱花千层饼;D.有误,结合⑦段“娘半开玩笑地说姥姥,雪上加霜枉做人”可知,“姥姥经常接济我舅姥爷,被我娘埋怨‘把我家刮擦穷了’”表述有误;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B.有误,结合①段“小脚女人顶家过日子”、④段“姥姥没讲过‘长幼有序’的大道理,应勿缓,行勿懒’”分析,“姥姥给菜起名‘黄金团子’‘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看出她有文化,心灵手巧”表述有误;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①“自然而然”意思是自由发展,必然这样。结合本句中的“培养了我见人按辈分打招呼的习惯”分析,必然照着姥姥立下的见人按辈分打招呼的习惯来,“自然而然”一词体现出姥姥对“我”教育影响之深,侧面表现出姥姥对“我”人序伦常启蒙教育的深远影响。②“眼瞎了不要紧,心不瞎,照样活得敞亮”为语言描写,结合⑨段“姥姥晚年患上白内障和青光眼”等内容可知,晚年的姥姥虽然觉得自己几近失明,但她一直都是用心待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无愧内心,自己也会觉得很敞亮,这句话表现出姥姥与人为善、善良达观的高贵品质。【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分析。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原题“家风”比较好,虽然没有成套的家训。从姥姥到我的小外甥,一家四代人,就靠着无数条“姥姥语录”的传承、育人、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可见“家风”是文章线索;标题“家风”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姥姥的语录”则重点强调姥姥对家人的教诲,不能概括家人深受的感悟和学到的为人处世原则,因此原题“家风”比较好。三、古诗文阅读(28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书幽芳亭①记黄庭坚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反者耶!【注】①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②楚之逐臣:指屈原。(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兰之香盖一国(香:香味)B来岁不改其性也(改:改变)C.遁世无闷(闷:生气)D.所以往而不返者耶(往:远离)(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莲之爱B.生于深山薄丛之中尝射于家圃C.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公亦以此自矜D.乃尽知其族乃石性坚重(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②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答案】(1)C(2)B(3)①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②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C.有误,句意为:避世而内心无忧。闷,烦恼,忧虑。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A.代词,指兰花/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都是介词,在;C.连词,来/动词,凭借;D.连词,于是,就/动词,是;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①平居,平时;殊。②莳,栽种;是,这。【点睛】参考译文: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自己长期在外做官,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兰花被世人认为是国香,当权者却说“芳兰当门,不得不除”,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吧!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甲】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乙】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①,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②理,渔歌入浦深。【注】①长策:长长的竹筒,常用来比喻良计。②穷通:困顿与显达。(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的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塑造了诗人与世无争、悠然独处的形象。B.【甲】诗以“弹琴长啸”等活动,生动表现隐居生活的丰富与充实。C.【乙】诗颈联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D.【乙】诗尾联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答作答(2)下列对诗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语言简朴清丽,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B.【乙】诗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诗回赠。C.王维有“诗佛”之称,诗作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D.两诗均表现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又隐含着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答案】(1)B(2)D【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B.甲诗以“弹琴长啸”等活动,生动表现隐居时淡泊的心境,本项分析不当;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D.乙诗中表现诗人隐居时闲适与悠然自得之态,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喜爱。这里没有“隐含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本项分析不当;故选D。11.按要求写出相应诗句。(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5)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暗指诗人客愁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独怆然而涕下②.造化钟神秀③.自缘身在最高层④.出淤泥而不染⑤.此夜曲中闻折柳⑥.何人不起故园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易错字:怆、涕、淤。四、名著阅读12.有人说:“磨难磨练人的意志,砥砺人的锋芒,激发人的自信,坚固人的自强。”也有人说:“磨难只会带来灾难,销蚀人的心灵,毁掉无数失意的英雄。”针对这两种说法,学生们展开讨论,他们分别从名著中找到经历磨难的人物,梳理不同的结局,并讨论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①祥子②虎妞③尼摩船长④阿龙纳斯教授【答案】示例:祥子,来自农村,初进北平,他理想明确,那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为此,他辛苦三年,省吃俭用,终于攒够钱买上了一辆新车;可是,不久连人带车都被大兵给抢走了。祥子逃命以后,把牵回的三头骆驼卖掉,再次攒钱,准备买车;不幸的是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了。被迫与虎妞结婚后,虎妞给祥子买了一辆旧车;但是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卖车葬妻。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客观原因。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虎妞对祥子的诱骗、小福子的死,也影响了祥子。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则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析。可任选其一,结合人物的经历分析作答。示例:尼摩船长制造并驾驶了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几乎游遍了海洋上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鹦鹉螺号最终消失了,尼摩船长不知所踪。这一结局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结合作答。尼摩船长对自己过去的沉重负担,他参加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运动的经历和家人遭到英国殖民政府的残忍杀害。这些经历让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痛苦和失望,最终导致他决定与外界彻底隔绝;此外,尼摩船长认为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程度还不够发达,而且一些人类行为也让他感到愤怒和失望。他认为自己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高于大多数人类,无法忍受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和忽视。最后,尼摩船长认为人类社会正在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破坏其他物种和地球上自然资源。他相信,如果人类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地球将面临毁灭的威胁。这种悲观态度让尼摩船长感到无法与人类社会相处。这些原因促使鹦鹉螺号最终消失了,尼摩船长不知所踪。五、表达与写作(60分)13.作文奔跑,是一种速度,更是一种态度。行动上的“奔跑”,是健康的代名词;思想上的“奔跑”,是进步的代名词;行为上的“奔跑”,是高效的代名词;工作上的“奔跑”,是成绩的代名词……请以《奔跑吧,少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奔跑吧,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一百多年前,梁任公先生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它曾唤醒了因饱受侵略而麻木的中国人,它曾激励着一代中国少年发奋努力,砥砺前行。我们少年,青春飞扬,也依然牢记这一声呐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不再是拿破仑口中所说的“沉睡的雄”,更不是当年日本人口中蔑称的“东亚病夫”,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骄人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巍巍中华,泱泱华夏,栉风沐雨,沧桑巨变,正是靠着一代代先驱者们奋勇进取,拨云见日;靠着一代代建设者们筚路蓝缕,拓土开疆。世界进入新时代,中国开启新纪元。盛世与危机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少年与新世纪的中国同行,成长;和新时代的中国追梦,圆梦。而建设美丽中国的宏图伟业注定要历史性地落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我们少年,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少年,要有家国情怀。北伐不令持寸铁,楫声空震大江流。少年祖狄,立志驱除胡虏,恢复中原,闻鸡起舞,中流砥柱,终成一代名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年十三岁的周恩来竟也能洞悉民族危难,从此立下自己为此奋斗终生矢志不渝的誓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黑暗迷茫的革命前途,青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并从此开启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