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9/2F/wKhkGWbDyJuAPUm0AAKuInTnMRE421.jpg)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9/2F/wKhkGWbDyJuAPUm0AAKuInTnMRE4212.jpg)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9/2F/wKhkGWbDyJuAPUm0AAKuInTnMRE4213.jpg)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9/2F/wKhkGWbDyJuAPUm0AAKuInTnMRE4214.jpg)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语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9/2F/wKhkGWbDyJuAPUm0AAKuInTnMRE4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导语解读一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单元导语原文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
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
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
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
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
的作用。
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意义、价值
本单元的主题是“游目骋怀”。课文有3篇写景游记散文,1篇诗词组
合。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记事之机,只稍提及登楼所见的洞庭湖景之
大略,就巧妙追究起迁客骚人的观景之感。作者驰骋想象,浓墨重彩、时空
纵横地描写洞庭湖阴晴景象以及他们因此而产生的不同感情,在对比中顺势
张目“古仁人之心”并宣告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远大政治抱负。名为记游,实则议论为人之道,情感沉郁悲悯又沧桑壮阔,
是为千古名文。《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全景式描述了真实的游之所见,把
曲折线路、旖旎山色、闲散游人、欢宴野趣尽收眼底,结尾处作者一笔轻点:
尽欢的太平祥和恰是作者“政治清明”的见证和“与民同乐”的追求。《湖
心亭看雪》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其间对西湖雪后的洁净脱俗之美
的白描勾勒及故国之悲的隐忍流泻,令人叹为观止。《诗词三首》是继八年
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之后的第二个多种诗歌样式组合,其
中词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继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
连晓雾)》之后的第二首,为九下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作好铺垫和
储备。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以食难举箸的窘境倾诉前路不通的茫然,
又以吕尚、伊尹的奇幻之思重振奋起的豪情壮志,情感迂回扭结又有一股无
法阻遏的冲天信念,当真是“诗仙”之气气贯长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先慨叹回味仕途之艰辛,后直抒胸臆,意志不衰之志,令人
敬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抒怀,先言出世的犹疑,再
展排除忧患,对人间生活热爱的超然达观,自然过渡升级到离合圆缺古难全
的哲理高度,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直击人心,情贯
古今。
这些文章的作者所处时代不同,境遇各异,但他们观察自然风物的慧眼
独具,寄寓作品的蓬勃情思和超越常人的家国情怀,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
力,令后人学之不尽。
教材对古诗文的侧重是显而易见的。八、九年级进入文本阅读之后,教
材共计七个古诗文单元,主题包括“山川美景”“情操与志趣”“怡情养性”
“情趣理趣”“游目骋怀”“选择与坚守”“责任与担当”。
从“人文主题”看,本单元与八上第三单元的“山川美景”内容相近,
都是“游目”自然的写景大作,恰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最佳佐证。
但八上第三单元作品所抒之情相比较更单纯一些,写入境之情思,抒赞美热
爱之雅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而本单元的作品则更侧重“骋怀”,让情怀尽情展开,彰显超越凡俗、
更加旷达高远的人格追求和更加深厚炽热的家国情怀。作者的人生格局更大,
作品篇幅更长,在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地位更高,是“立德树人”的最肥沃土
壤。
所以学习时要尽情领会作者的伟大情怀,领略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让
学生充分吸收作者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中的丰富营养,切实发挥“语文课程
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我们再来看七个古诗文单元的语文素养要求:
单元
第三单元第六单元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
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
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
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
八上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
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
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
文言文阅读能力。
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
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
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
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
八下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
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
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
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
情感陶冶。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
九上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
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
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熟读成
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诵,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下来。
感情,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同时,注意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九下
作品的当代意义。还要注意在诵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
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古今意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
言词语。文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诗文的学习有明确的循序
渐进的规定:“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二学段“阅读”第6条“诵读优秀
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略诗文大意”;第三学段
“阅读”第7条“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
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阅读”第9条“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
赏品位”。
结合单元语文素养要求对课程标准的分解看,古诗文学习的高频词是
“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和“积累文言词语”,要通过“诵读”
这个方法手段达成对诗文大意、意境、内涵、情怀、语言的领悟,最终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
到本单元时,因前两个高频词的教学已经从小学就开始了,要敢于放手
让学生自主巩固和运用。对文言词语,经过前面四个单元的集中积累,到现
在要进一步由零散到归类,基本掌握文言词语的认知规律,并升级对文言虚
词的认知。
二、本单元的内在逻辑结构及指向的核心素养
1.本单元内在逻辑结构
本单元单元导读第2段共1句话。其语法关系如下: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
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
方面的作用。
单元导语从复句关系看,是三个单句组成的二重复句。第一层之间是承
接关系,表明熟读成诵是完成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体会虚词作用的手段,
是必经过程;第二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整个句子表达了四个有序的教学要点:
(1)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虽是状
语,但它确是其后三项素养的基础,教学时不能跳过。
(2)熟读成诵。诵是指感情饱满、抑扬顿挫地读。这就要继续运用七
年级的诵读知识分清重音、节奏、语气、语速、感情基调等。“要读得字响
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南宋朱熹语)”
(3)积累词句。积累哪些词句?怎样积累效果更好?要顺应文言词句
学习规律养成高效积累的习惯。
(4)体会虚词作用。这是教材第一次强调虚词,是教学难度的加深,
教学标准的提高。
以上四点,我以为也可以这样理解:熟读成诵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因为
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自然需要对文言实词、名言警句的觉知、提炼和理解,
也需要文章大意和文言虚词的语义加持。
理解文意提高熟读成诵的速度,理解词义、句意提高熟读成诵的精度。
这样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就是熟读成诵,教学起点是理解文意,教学核心
内容是重点实词虚词、名言警句的语义和作用,词语积累又为提高学生阅读
文言文能力添砖加瓦。
本单元课文前的“预习”提示,亦着眼于整体理解课文大意:课文后的
“思考探究”首先着眼于熟读成诵及其方法导引。
《岳阳楼记》“预习”一:本课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
阳楼本身,这是为什么呢?带着问题,参照注释读课文,看看文中到底写了
哪些内容。“思考探究”一: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
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
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醉翁亭记》“预习”一: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
到任以后,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本文就写于这一时期。朗读课文,结合
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
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一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
果。
《湖心亭看雪》“思考探究”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
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
析。
《诗词三首》“预习”二: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
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积累拓展”四: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词。
2.本单元指向的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
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
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
基本的语言现象,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积累、掌握课文中
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鉴别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体验、
比较、评价,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广博的文化视野,
理解并努力形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自觉意识和人格担当。
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产品采购合同范例
- 冷库家电维修合同范本
- 中介铺面出售合同范例
- 业主小区送菜合同范本
- 临沂商品房抵押合同范本
- 贴牌生产合同范本
- 建筑公司资质转让合同范本
- 关于装修售后合同范本
- 2025年大盘白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货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鲜切水果行业分析
-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第7章-无人机法律法规
- 药剂科基本药物处方用药状况点评工作表
- 拆迁征收代理服务投标方案
- 完形疗法概述
- 说课的技巧和方法专题讲座
- SL631-637-201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 监理质量管理讲义监理工作的基本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