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学导航2025届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 B.擅长品评历史事件C.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 D.熟悉西域地区历史2.大盂鼎内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矣。”并叮嘱盂要效法祖先,恭敬办政,莫违王命。这反映了西周A.与殷商相比粮食生产落后 B.注重总结治国理政经验C.青铜器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分封制度已经开始瓦解3.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4.据如图可知A.农村经济体制失去活力 B.乡镇企业发展迅速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城乡差距不断扩大5.如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A.国家干预继续推行 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D.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6.“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7.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材料出处“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次山文集·问进士》“是时(指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山东境内)斗才三钱。”《新唐书·食货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充实。”《杜少陵集》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8.中国以古老的农业文明而著称,一度遥遥领先于世界,从经济、政治、乃至于文化等多方面时世界各地区都有着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请回答下面小题1.公元前3世纪晚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这一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科技的不断创新 B.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C.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 D.发达的对外贸易2.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9.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战争的影响 B.经济政策的影响C.“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10.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是A.西域 B. C.西藏 D.东北11.雅典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因为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由于它是为适应特定具体的情势而制定的,因此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这说明()A.雅典公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权力运行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C.城邦公民主导了民主政治D.陪审法庭已成为最高权力机关12.下图是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其中在1929-193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世界经济危机③罗斯福新政④第二次世界大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3.《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努力转变治理方式C.军阀统治逐步建立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14.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标准。这表明孟子A.系统阐发了儒学思想 B.发展了“仁”的思想C.认同社会等级,主张寡欲 D.重视社会教化和道德构建15.“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16.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徒鼓励人民,不予以低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政府此举A.目的在于强化国营企业 B.推动了日本的土地私有C.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 D.有利于殖产兴业的推行17.196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刻不容缓的措施》的决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1960—1980年,农业投资总额达3830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的40多年的农业投入还高2.5倍。这体现了苏联A.改革重点转向农业 B.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农业经济持续滑坡 D.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18.下图是17世纪末有人根据哥白尼等科学家的认识所描绘的宇宙:包括地球在内的当时人们所知的几颗行星在椭圆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被仔细的描绘,重点突出了白天、黑夜和季节随着地球的旋转而变化。这表明当时A.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增强 B.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冲击C.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 D.地心说理论影响依然巨大19.以下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大公报》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C.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 D.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20.伏尔泰的《风俗论》认为是“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两重灾祸摧毁了罗马帝国。伏尔泰所说的“蛮族”和“宗教纠纷”分别是指A.罗马奴隶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日耳曼人和基督教内部纠纷C.日耳曼人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纠纷D.奥斯曼人和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纠纷21.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1963年,国家科学编制委员会制订了《1963年一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该文件由重点项目、农业、工业等六大部分组成,确定了三百七十四项重点研究实验项目和三千一百多个中心问题,并提出了十二条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这一做法A.反映出“左”倾冒进思想仍十分严重B.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C.严重地分散了我国的科技研究力量D.推动国防科技向民用科技转变23.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A.轻视人民群众的作用B.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C.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D.未能直面西方文明的冲击24.如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西斯菜的名作。有评论家指出,西斯莱对色彩感觉特别敏锐,笔触轻快而有变化,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景色。这说明西斯莱的艺术风格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25.作家莫泊桑形容当时一位画家:“他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猎人。他……带着他的画布——用五到六幅画布描绘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与光影效果下的景观。他完成这些画作之后,便按天气的变化一张张排列。”下列作品与该画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B.C. D.26.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 B.旨在全面批判封建礼教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8.宋以后,福建北部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在洞庭湖等地区还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B.宋代农村小农经济逐步解体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D.新航路开辟加快了物种交流29.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8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A.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B.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C.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D.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30.1892年,传教士艾约瑟在《万国公报》上连载《国富论》,以美国为例:“美国之铁路电报民间自行经营,较国家之由官兴办,自必为益多多矣。”强调“(经济之事)须皆准于经济学家”。据此推知艾约瑟A.主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 B.洞悉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反对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政策 D.揭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宋代城市发展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可初见端倪。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代货币,几乎成为“国际货币”。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马世力《世界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和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32.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但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政治实体。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材料二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六次南巡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他还专程前往曲卓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更是提出“最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会通各族文字的书籍。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局面形成的表现与途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朝前期为实现国家认同所做的努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论史可以“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从不任意评说”的做法符合唯物史观,A项正确;材料中王夫之从不任意评说与“擅长品评历史事件”观点不对应,只有王夫之基于汉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不同的一个观点,不足以说明其评史侧重区别事件差异,更不能得出王夫之熟悉西域地区历史的结论,BCD三项错误。2、B【解析】
大盂鼎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吸取商内外臣僚沉湎于酒、以致于亡国的教训,告诉他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故选B;AC两项与材料主题无关,排除;D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3、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依据材料中东汉时期“尊儒成风”,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反映了从东汉到魏晋时期对儒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之中,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学思想开始产生了怀疑。这说明了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价值观念的选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门阀士族喜好对世风的转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无法起决定作用;B选项错误,从汉朝到清朝古代中国正统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并没有随王朝兴替而变化;D选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佛道思想对儒学地位的冲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C【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调整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C项正确;199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农村经济体制失去了活力,A项错误;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仅是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结果,B项错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说明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D项错误。5、A【解析】
材料中二战后美国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属于美国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与冷战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科技在世界的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A【解析】
由材料“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附会汉朝法谭,作为审判的依据”可以得出,汉代审理案件的时候将儒家经义和法律融合,体现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故A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审判依据的变化,没有体现司法被破坏,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没有涉及汉代立法以儒家为依据,故C不正确;由材料“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可以得出D不正确。7、B【解析】
依据材料中“开元天宝之中……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指天宝五年)海内富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充实”等信息可知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粮食丰实,没有体现是南方还是北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商品化趋势加强的信息;D选项错误,安史之乱发生于天宝十四年,材料并未体现安史之乱的影响,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1.B2.A【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B正确;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达的对外贸易不是主要原因,故AD错误;中国古代农业不是现代农业,故C错误。2.公元751年是唐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造纸术,故A正确;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与火器的外传是12、13世纪,故BCD错误。9、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949年到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上升,主要和土地改革有关,从1953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苏俄从1921年到1925年粮食产量回升,主要和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有关,因此二者体现的是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正确;苏俄在1921年后国内处于和平状态,A排除;中国在1958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和左倾思想有关,不适合苏俄,C排除;苏俄农业集体化道路是在1928年后推行的,D排除,故选B。10、A【解析】
西汉朝廷在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答案为A;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晚于对西域管辖,B错误;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晚于对西域管辖,C错误;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晚于对西域管辖,D错误。11、B【解析】
由材料信息“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可知,雅典陪审法庭对公民大会权力的制约,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选B;由材料“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可知,雅典公民的利益并不会高于一切,也是受到法律制约的,排除A;仔细研读材料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有法律准则的,并不是由公民主导的,排除C;雅典最高权力机构自始至终都是公民大会,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12、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汽车产量迅速下降,这是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汽车行业出现滞销现象,影响汽车的产量,②项符合题意;1933-1938年汽车产量回升,这是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经济逐渐复苏,民众购买力上升,③项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①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与1929-1938年的时间不符,错误;④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1945年,与1929-1938年的时间不符,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B【解析】
20世纪初,从创设保定警务局到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说明清政府正努力调整地方治理方式,转变治安管理模式,B项正确;由保定警务局管理地方治安到巡警部的建立,不能体现中央集权,A项错误;近代军阀统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通过“清政”建立起统管全国警察事务的治安管理体系,不能体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D项错误。14、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注重道德的教化,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系统”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孟子对社会等级的认同,“寡欲”的信息也没有涉及到,排除C项。15、B【解析】
材料“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说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愿是文明婚姻的体现,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选项仅能表现材料的一方面,过于片面,排除。16、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对民间设厂的资金和政策鼓励,有利于殖产兴业的发展,D正确;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发展的私人企业,A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问题,B排除;废藩置县政策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C排除。故选D。17、D【解析】
1965年后,苏共中央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农业投入,但农业总产值和人均实际收入却连年下降,体现出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D项正确;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重点在工业而非农业,A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和农业经济持续滑坡,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C两项错误。18、D【解析】
虽然地球绕着太阳转,但被仔细描绘的还是地球,重点突出地球上日夜季节的变化,说明地心说的理论还是具有巨大影响,故选D;地心说不符合客观实际,地心说影响巨大不能说明科学理性精神增强,排除A;材料未涉及天主教会,排除B;虽然有人根据哥白尼的理论绘制宇宙,但并不代表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排除C。故选D。19、A【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由反对到赞扬,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成为了中日民族矛盾,A项正确;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并未发生重大转变,C项错误;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是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以后,D项错误。20、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古罗马帝国灭亡影响较大的“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指的分别是日耳曼人的进攻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选项正确;罗马奴隶的反抗属于内部的阶级矛盾,A选项错误;罗马帝国分裂时期,伊斯兰教尚未创立,C选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是东罗马帝国,D选项不符合题意。21、A【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民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都确立了共和政体,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且总统须对议会负责,故A正确;法国的部长要对立法部门也就是议会负责,可排除BCD项。22、B【解析】
材料中是1963年一1972年我国的科技规划,从数量上来看也比较适中,还有具体的措施和管理办法,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1960年起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着手调整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显示国防科技向民用科技转变的相关信息,另根据所学可知,80年代以前,由于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更重视国防科技,排除D项。23、C【解析】
由材料“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要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信息,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的理念,故B不正确;材料所述即是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故D不正确。24、C【解析】
印象画派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应从光的角度来体现,但也离不开与色彩的结合,他们将“光”与“色”在画面中造成一种生动明快的效果,与西斯莱的艺术风格相同,故选C;浪漫主义的特点是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不符合题意,A错误;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是现实主义的特点,不符合题意,B错误;画家以象征、变形和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反传统、反理性的创作是现代主义,与材料内容不符,D错误。25、C【解析】
“光影效果下的景观”所体现的是印象派的风格,而C项属于印象派,故C正确;A属于现实主义,B是现代主义立体派,D是浪漫主义,都不符合题意。26、D【解析】
材料中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都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组成的,是这些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合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A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排除。27、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顾炎武对人私利与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业经济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从而也就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顾炎武的观点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彻底的否定,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封建礼教,排除B项;顾炎武的主张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并未开启启蒙之先河,排除D项。故选C。28、A【解析】
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面向市场,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农村的种植结构。故答案为A项。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未对种植作物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的结论,排除C项;宋朝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D项。【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背后隐含信息是商品经济的发展。29、A【解析】
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征收粮食税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集体农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苏俄(联)依据国家战略需要进行的政策调整,故A正确;1921年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错误;“国内战争时期”“1921年”“1927年”苏俄(联)面临着不同的国情,根据国情调整农业政策,不是随意的,C错误;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建立集体农庄时苏联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故“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表述错误,排除D。30、C【解析】
1892年我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期间,艾约瑟阐述了反对国家垄断鼓励自由竞争这方面的内容实际是反对洋务运动官管商办的政策,故C符合题意;材料以美国民营为例而非学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问题,排除B项;材料表明艾约瑟看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没有提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排除D项。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宋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对外贸易发达。明清: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实行一条鞭法,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高产农作物大量引进,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不同:中国古代的商业革命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自然经济仍然是经济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手工业和江南地区;虽然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但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推动社会向近代转型。西方的商业革命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解析】第(1)问,“表现”,依据材料一信息“宋代城市发展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可初见端倪……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代货币,几乎成为‘国际货币’”得出宋代的表现;由材料一信息“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并结合高产农作物的影响来概括明代的表现。第(2)问,“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IM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AED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西游记知识竞赛100题
- 企业并购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张掖市甘州区南关校2024-2025学年初三4月适应性测试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CAD与BM》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经济学院《西牙语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中医药大学《民用建筑施工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省2025届初三9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程地质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商部运营助理月度绩效考核表
- DB61∕T 1230-2019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人防门
- 第12课送你一个书签
- 教学课件:《特种加工(第6版)
- 合伙合作经营协议书-二人
- 耳内镜微创外科技术PPT通用课件[通用]
- 宁夏华夏特钢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石膏制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2000至2012年大学俄语公共四级考试真题(共85页)
- 第5章有色金属的焊接
- 国际燃料油交易实务精解
- (高清版)JGJ 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