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_第1页
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_第2页
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_第3页
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味!儿童味?——品析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一课教学《三棵银杏树》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以及银杏树在不同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

张学青老师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一课,洋溢的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获益匪浅,但其中儿童味的缺失,也触发了我的思考。

一、处处凸显“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我想,所谓语文味,就是课堂中摒弃那些非语文的东西,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巢宗祺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的课堂,很好地完成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一)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

且看课文第2自然段的教学:

师文中有说它生长缓慢吗?

生在第2自然段。

师请读出来。

生“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师“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是说银杏树的什么呀?

生古老。

师下一句你怎么理解,为什么说生长缓慢?读一读。

生“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师是说它高大呀,怎么说缓慢?

生小的时候,这么大,长大了还是这么高大。这能表明生长慢。

师你再注意看。这个句子里说,他小时候,这么高大,长大了还这么高大吗?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这个词能漏吗?

生不能。“似乎”就是好像的意思,好像这么高大。

师银杏树在长,但是让人看不出来,不易察觉。在长,看不出来,所以用“似乎”,这就是语言准确,要把文章写好,首先表达要准确,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在第2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不难发现这段话是写银杏树生长缓慢的,但是发现了这一点,仅仅是关注到文章写了什么,至于作者是怎么写出银杏生长缓慢的,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发现。学生在复述这句话时,很自然就将“似乎”一词给丢了,也说明学生对该词表达作用的忽视。教师顺势而导,帮助学生认识此段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本课中,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吸一管烟”与“吸烟”、“煮一锅饭”与“煮饭”这两组词之间的差异,品读出摇船人虽然时间紧,但仍有生活悠闲的一面。这样的品读,丰富了这两个词的语法现象表现出来的意义。那种与语言的共鸣,品出的语言的画面感、美感以及情感,都流淌在学生的心中。长期坚持这样的语言训练,必将丰富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二)整体阅读,学习表达的方法

“阅读本位”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说的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张老师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之妙。现举3例:

探究1:有人说这篇文章写了3个季节里的银杏树,有人说是写了4个季节里的银杏树,你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

夏季在文中是一个隐藏的季节,叶圣陶先生没有直接写,学生发现这一点有些困难,张老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发现。

探究2:按照我们的经验,写树都是什么顺序?这篇文章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试着在讲义上画出文章的结构图,并和同桌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看看能说出几点理由。

学生最初的认识是:由冬到春到夏再到秋单向发展。通过教师引导环形板书,学生对文章结构有了新的认识:文章的布局总是有内在构思的。

探究3:叶先生很谦虚,但他曾说:“我对于写文章的结尾还是有些把握的。”读读文章的结尾,你觉得这篇文章的结尾好吗?

教师引领学生认识课文结尾的美,体会呼应的写法。

崔峦教授在第9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大会上指出:要让语文课有一个华丽的转身,那就是要关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张老师充分发掘此文表达上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二、独独缺失“儿童味”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忽略了儿童

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本位、儿童中心、儿童视角、儿童情结,这些都是铸就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三棵银杏树》一文,用儿童化的语言表现了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和儿童独有的心灵世界,留下一串串儿童的足迹。

文中多处运用的修辞手法,就充满着浓浓的儿童味。如“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从这个比喻中,可以看出作者有多么喜欢这些银杏树。在作者眼里,这两棵银杏树关系非同寻常,像是彼此爱恋一般。“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作者观察得多仔细,比喻得多贴切。如果没有仔细观察,不会有这样的发现,儿童的细心、儿童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我们欢喜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这是一个拟人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兴奋,一个“又”字,更说明作者是在一直等待着银杏叶长出来的这一天,等了很久!因为银杏树长出叶子,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此处,把落叶比作黄色的蝴蝶,没有丝毫秋叶凋零的悲伤。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生活,这就是孩子独有的快乐。“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不动一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苍鹰立于银杏枝上,背景为天空,在作者眼里,就是一幅古画。在作者眼里,冬天的银杏树仍旧是那么美。

我们是否可以将写银杏树带给我们欢乐的部分,很好地纳入课堂中来,通过朗读、联想,体验那份快乐,与作者共情?而非出示:“课文不光光写了树,还写到了人们。哪些句段?老师打出来,你们看一看。找到表达人们感情的词,你发现了吗?你一定要发现。”当学生用严肃的表情来表达一句句想法时,他们离文本很远,离童真很远。

(二)课堂主体的把握,忽略了儿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周一贯老师曾撰文说:“无论是‘怎么教’,还是‘教什么’,确实都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应该还是‘为谁教’。小学生是儿童,他们与青少年,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然而在课堂实践层面往往容易被已成人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所忽视。”

综观本课的教学流程,教师先后围绕如下的问题展开了课堂学习:

1.银杏树又名公孙树,说明它生长缓慢,有没有写生长缓慢的自然段?

2.这一篇文章写到了银杏树的哪些部分?

3.学习第3自然段,这个比喻好在哪儿呢?重点感悟比作奶头的妙处,好的比喻,有味道。

4.文中写叶的句子有哪些?

5.文中哪些写花的句子?

6.有哪些写果的句子,果子好吃吗?

7.有人说这篇文章写了3个季节里的银杏树,有人说写了4个季节里的银杏树,你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

8.先写冬季,有几个理由?一篇文章是有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多想为什么这么写,就会收获很多。

9.你认为这个结尾好在哪里?

10.古画,除了结尾有,还有哪里有?找到呼应句。

11.课文不光光写了树,还写到了人们。哪些句段?老师打出来,你们看一看。找到表达人们感情的词,你发现了吗?你一定要发现。

虽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每次都由教师作为问题的发起者,使得整堂课学生都被教师的问题牵着,儿童立场被“冷处理”了。

(三)教学深度的确定,忽略了儿童

沈大安老师说:“自己读得深,教小朋友要读得浅,必须时刻注意我们的教学对象。”《三棵银杏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年段的年段目标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我们的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发展到哪个程度,教师需要关注。四年级学生在这篇课文里要学什么?我想,可不可以把其中一条学习目标确定为: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写景时注意人物的活动。这样的目标更贴近学生。教学时,要给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间,读好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这也符合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在学习“每年冬天,赤裸的枝干上生出无数小粒。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的内容时,师生共同探究这个比喻句写得好在哪里。张老师问学生有没有留意过银杏树赤裸枝干上的小粒,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说:“所以他(作者)说长得‘像牛的奶头’。”再问学生:“牛的奶头见过没有?”学生摇头。可见,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像牛的奶头”这个比喻,就是将未知的东西比作未知的东西。让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好处,他们也只能给出“生动形象”等笼统的回答。此时,教师又问了一句:“还好在哪里?”在教师的“奶头里有什么”的启发下,学生的回答为:“因为小芽是可以长出绿叶的,奶头是有奶的,有奶可以孕育新的生命。”教师总结:“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

细想起来,就叶圣陶先生而言,我觉得这个比喻是比得极好的,叶老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牛的奶头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孩子的眼里看到,银杏的新芽与牛的奶头外形像极了。对于如今的四年级学生而言,是否可以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作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这样才是真正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原有准备。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追求语文味而放逐儿童味,牵着儿童的思维奔向教师心中的高地。“为谁教”是“怎么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