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蜀相》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中的一首古诗。该单元以“诗的国度”为人文主题,选取了不同时代的代表性诗文,都展现了诗歌的文化精神与诗意探寻之美。《蜀相》是七言律诗,杜甫在严整的结构下呈现自己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并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与惋惜,还抒写出自己深沉而悲壮的忧国情怀。该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学习任务群,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涵咏诗歌,能深入体会杜甫当时的家国情志,认识到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杜甫的诗文,如《登高》《登岳阳楼》《客至》等,对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以及他的生平经历也有了一定了解,在知人论世部分可以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回顾总结。2.学生与我第一次见面,课堂初始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便于课堂活动的展开。可提前借助学案帮助学生梳理基本知识点,并掌握其整体的思维特色,便于更好的引导。三、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听读、齐读、范读、自由读等多形式诵读,感知诗歌的音韵美与情志美,并背诵诗歌。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问答、合作、独立思考等探究形式,分析情景交融与借古抒怀的手法,总结赏析怀古诗的技巧。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诗意的探寻,逐步掌握杜甫在景象之下寄寓的历史美感,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才智歌颂与惋惜,能表达出杜甫对自己境况的感慨与沉思。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寻景、寻人、寻己,与祠堂、丞相、自我对话,最后回到内心,与我们相和,感受杜甫的家国真情,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承,发展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四、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意象、意境、炼字、用典,感知情景交融与借古抒怀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五、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与赏析走进回到历史现场,走进诗歌本身,与杜甫共鸣,与历史对话,体悟家国真情在诗歌中的彰显,并用自己的方式加以传承。六、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现杜甫草堂与武侯祠的图片,以此为切入点直接走进诗歌的核心人物——诸葛亮。(二)初读1.听朗诵,明节奏。2.师生齐诵:明晰感情基调——感伤、哀婉;情感体现词——“泪”(三)精读1.寻人——对话丞相(1)思考:杜甫游历武侯祠,想到了诸葛亮的哪几件事?(同桌讨论2分钟)明确:“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茅庐隆中对“两朝开济老臣心”:辅佐二主赤诚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伐魏尽忠心(2)在众多功绩中为何偏偏选用了这三件事?补充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明确:诗人用最少的笔墨突出诸葛亮身上最光辉的品格:“天下计”:匡时雄略;“老臣心”:忠心报国;“师未捷”:鞠躬尽瘁。(3)思考:诗的题目“蜀相”耐人寻味,没有用诸葛亮、诸葛、孔明、卧龙等人们熟悉的字眼,却用了“蜀相”二字,用意何在?明确:诸葛亮、诸葛、孔明、卧龙:运筹帷幄,英雄事迹;“蜀相”:政治身份,充满历史厚重感和家国情怀。诗人寻访诸葛亮并不是站在个人角度凭吊,而是站在国家角度仰望。杜甫渴望能有圣君礼贤下士,贤臣精忠报国,来匡扶飘零的大唐江山。2.寻己——对话自我(1)观看视频,结合杜甫一生,感知杜甫与诸葛亮的共鸣之处。(2)填写表格(小组讨论),明确杜甫由诸葛亮联想到自己的各类情况。(3)思考:杜甫因为什么产生了共鸣而“泪满襟”呢?明确:相同的心境:困窘艰难,忧国忧民不同的君王:机遇的钦羡,精神的敬佩。杜甫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痛。(4)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后两联。3.寻景——对话祠堂(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寻”表现祠堂什么特征?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幽僻荒凉;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体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和缅怀。·对郁郁葱葱的翠柏(柏森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①环境上: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②时间上: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③情感上:用松柏的万古长青衬托诸葛亮的伟大和不朽。(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里着重描绘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明确:碧草、黄鹂;给人春意盎然、赏心悦目之感。·这两句诗里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有何效果?明确:自、空,仍旧、白白地,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营造冷清寂寥的意境,使用乐景(远近、视听、动静结合)衬哀情、借古抒怀的手法,寄寓作者感伤惋惜之情。(3)小结:杜甫的伟大之处: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处窘困之境而执家国之念。(展现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感知杜甫的精神地位。)(4)有感情的朗诵全诗,感悟诗心。4.寻心——对话我们(1)回归诗歌尾联的“英雄”,思考“英雄”指的是哪一类人?英雄——应指千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尤其如杜甫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之人。(2)观看视频,感知英雄的时代传承。(3)小结:师生齐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北宋·张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