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资料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6/3E/wKhkFmbDSFeAJ34fAAMVjUAhh2w089.jpg)
![荷塘月色-教学资料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6/3E/wKhkFmbDSFeAJ34fAAMVjUAhh2w0892.jpg)
![荷塘月色-教学资料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6/3E/wKhkFmbDSFeAJ34fAAMVjUAhh2w0893.jpg)
![荷塘月色-教学资料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36/3E/wKhkFmbDSFeAJ34fAAMVjUAhh2w0894.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1927年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想要做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寂寞的心境,表现了对残酷现实的不满情绪以自由生活的美好追求。文中景物描绘细致,形象传神。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既要品味月色下那种优雅、朦胧之美,也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自然地融入感情,让读者自然而然联想到这份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积累词语,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二、能力目标: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2.学习运用比喻、通感等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三、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旧时代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的迷茫、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教学重点】一、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二、体会作品中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学难点】一、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二、通感的学以致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新知导入1.师生互动: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背影》,当时我们被感动的泪流满面。今天我们再来接触一下这位老朋友,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体会其中的情感。播放《荷塘月色》这首优美动听的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描述,伴随着音乐,想象着与朱自清先生一起漫步在月下的荷塘边,欣赏着美景。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习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3.创作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4.了解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换句话说:人与事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因为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5.知道本文的学习重点:品味文章中美妙且富有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新知讲解1.播放《荷塘月色》配乐朗诵,然后请同学们分组,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朗诵。2.解释文章题目含义: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3.字词积累:蓊蓊(wěng)点缀(zhuì)踱(duó)羡桥步
袅(niǎo)娜霎(shà)时弥(mí)望
斑驳(bānbó)渺(miǎo)茫倩(qiàn)影
和谐(xié)琐屑(xiè)4.同学们仔细阅读后划分层次:板书: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一段:月夜前往荷塘的原因。第二段:前往荷塘的沿途景物。第三段:心境的转折—由不宁静渐渐平静而自由,方可仔细观察荷塘的夜景。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四段:以极细腻的文笔描写荷叶、荷花、及微风吹拂过荷塘的景象。第五段:月光下荷塘的景象与气氛。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再以蝉和蛙的吵闹作一转折。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遐思”(情)。第七段:由荷塘的色联想到江南采时的流风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幽静荷塘形成对比。第八段:由江南采莲想到家乡而行至家门口,迎接他的仍是一片寂静。5.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2).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3).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依次回答问题。师生交流,明确答案:(1).作者趁夜深人静去荷塘边散步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作者的行踪是: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3).作者感情发展脉络是:“不宁静”→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得。6.鉴赏课文:(1)示范赏析第一段:作者为什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惦念起荷塘?明确答案: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妻子拍着闰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但是,许多的事萦绕在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提示赏析方法:可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语言风格三个角度入手。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反复等。写景角度:高低;远近;虚实;正面侧面;动静结合。语言风格: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等。(2)请同学们自主赏析第四、五、六段。明确答案:第四段:(1)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有何特点?先总写荷塘,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2)本段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月下荷塘图,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其妙处?这段描写,作者从荷叶写到荷花这是静态实写,再由荷香写到荷波是动态虚写,最后写到脉脉的流水这是虚写映衬。作者的描写既有静,又有动;既有虚,又有实,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写出了荷塘恬静和谐的美,形成一种优美的意境,使地上的荷塘和空中的明月相映成趣,同现实以及自己的心境形成对照。第五段:(1).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写光与影。(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3).3.月光朦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恰是到了好处”?因为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淡淡的云遮住了满月的意境。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4).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月影?哪个动词用得精妙?荷塘四周有薪薪郁郁的树。月影当是景中一景,塘上月光、塘中月影交相辉映,能使月色表现得更为精妙。一个“画”字用得精妙,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5).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运用了比喻与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第六段: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二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不同:第二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写景的立足点是写树,描绘了淡月下树木繁多薪郁,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7.交流探索:作者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请同学回答问题。明确答案:明确: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因为“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重点还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象预报系统历史数据存储策略
- 教育寓言类故事的解析
- 软件应用教程
- 红海行动寓言故事中的成长启示
- Isoxepac-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剧装道具相关工艺美术品合作协议书
- 4-epi-Edoxaban-tosylate-4-epi-DU-176b-生命科学试剂-MCE
- 金融投资行业理财产品投资风险免责协议
- 小学生学习方法探讨征文
- 2025年超净高纯试剂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英语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阅读专项练习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全册】
- 物联网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1例妊娠糖尿病的个案护理
- 《排球正面双手传球》课件
- 光伏发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方案
- 财务报表涉税分析
- 五官科眼耳鼻咽喉科医疗常用器械的认识
-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 浅谈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运用论文
-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单元+期中+期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