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XXX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2013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ConstructionTechniqueGuideofSynchronousPavementSurfaceDressing2013—××—××发布2013—××—××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2013TOC\o"1-1"\h\z\u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要求 25材料 36施工准备 67试验路的铺筑 98施工工艺 109养生及交通管制 1310质量控制与验收 1311环境保护 15附录A(规范性附录)橡胶沥青技术标准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封层车标定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胶结料、集料洒(撒)布量检测方法 18附录D(规范性附录)集料设计撒布量确定方法 20附录E(规范性附录)胶结料设计洒布量确定方法 21PAGEI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省公路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平、舒森、马庆伟、欧阳海霞、韩君良、朱钰、张娟、吴德军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PAGE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的原材料技术要求、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沥青路面的上封层,以及各等级新建、改建、大中修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的下封层和应力吸收层的设计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J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应力吸收层stressabsorbinglayer指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顶面或沥青面层之间,并具有防止反射裂缝功能的结构层。3.2同步碎石封层synchronouspavementsurfacedressing指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将沥青胶结料和单一粒径的集料同时洒(撒)布在路面上,在胶轮压路机碾压下使胶结料与集料之间充分粘结,形成的沥青碎石层。3.3橡胶沥青asphaltrubber指废胎胶粉与沥青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到的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产物。3.4碎石撒布量aggregatesprayingrate指按设计覆盖率撒布在单位面积(m2)上的碎石质量(kg)。3.5胶结料洒布量asphaltsprayingrate指按规定方法撒布完集料后,胶结料爬升一定高度时单位面积(m2)上的胶结料质量(kg)。4基本要求4.1一般规定4.1.1同步碎石封层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季节下施工,严禁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情况下施工4.1.2铺设同步碎石封层的下承层必须密实、平整,纵横坡度满足要求、无病害,并4.1.3同步碎石上封层适用于未发生结构性损坏的沥青路面;对于沥青路面4.1.4同步碎石封层胶结料宜采用4.2上封层适用范围4.2.1同步碎石封层用作上封层时,对原路面病害,按照JTJ073.2-2001的技术要求进行彻底处理。根据同步碎石上封层的技术特点,(1)用于路面技术状况良好(路面破损状况指数为中及以上,强度评价指数为良及以上)、路基整体稳定性良好的中、小交通量或车速不高的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2)低等级公路的过渡型路面。4.2.2同步碎石上封层适用处治的(1)轻微到中等的块状裂缝;(2)轻微到中等的麻面;(3)轻微到中等的横向和纵向开裂;(4)抗滑不足的路面;(5)轻微车辙。4.2.3不宜直接采用同步碎石上封层处治的(1)路面严重的翻浆;(2)路基严重沉陷;(3)路面大面积坑槽;(4)路面严重车辙或推移、拥包和波浪。4.2.4对于横坡超限或中线偏移、平整度差的路段,在确保路面结构强度及稳定的前提下,可通过铣刨调坡、调拱、调平等措施使路面平整度、横坡度满足同步碎石上封层施工要求;对于路面纵横向裂缝、路面翻浆、路基沉陷及路面坑槽等病害,在对病害路段彻底处理后,在确保路面强度均匀,平整度、横坡度均满足要求前提下,4.3下封层及应力吸收层适用范围4.3.1可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建或大修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的下封层及应力吸收层施工4.3.2同步碎石下封层适用情况(1)防止面层水分下渗至基层;(2)提高基层与沥青面层层间联结;(3)沥青面层铺筑前,临时开放交通时,防止行车损坏基层表面。4.3.3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适用(1)提高基层与沥青面层层间联结;(2)防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3)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轻微开裂的沥青路面加铺时产生反射裂缝。5材料5.1一般规定采购材料时应向材料供应商了解材料质量规格、技术指标。材料出厂应有质量检验单,材料到场应逐批次进行检验验收,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到场后,应按规定进行储存和管理。5.2集料5.2.1同步碎石封层所用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形状规整,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技术指标可参照(1)岩性:上封层应优选中性集料,下封层、应力吸收层应优选中性偏碱集料,如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闪长岩等,对强碱性集料应慎重选用,一般不宜使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集料;当必须选用酸性集料时,应通过试验选择确定合适的抗剥落剂及其剂量。上封层在陕北地区一般应选用在水膨胀压力作用下,其抗压强度降低率小于20%~25%的抗冻性集料,不宜选用砂岩;在关中地区一般选用辉绿岩和玄武岩;在陕南地区宜选用辉绿岩、玄武岩等,严禁使用饱水后极限抗压强度降低25%~30%的石灰岩。(2)粒径要求:集料应为单一粒径。允许有一定粒径差,但粒径差一般不得超过5mm,超粒径范围的集料含量应小于5%(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或10%(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3)集料规格:一般采用4.75mm~9.5mm,9.5mm~13.2mm,9.5mm~16mm3档料。同步碎石上封层宜选用9.5-13.2mm档料,碎石覆盖率宜为80%~90%;下封层宜选用9.5mm-16mm档料(高速公路)或4.75-9.5mm(其他等级),碎石覆盖率宜为60%~80%;应力吸收层宜选用9.5mm~16mm档料,碎石覆盖率宜为60%~80%。在施工时,碎石撒布量应根据设计覆盖率按本标准附录D的方法计算,并根据试验段和胶结料类型调整确定。(4)集料要求是经过反击(锤式)破碎的集料,且必须经水洗风干或拌和楼烘干,以保证集料洁净、干燥、无粉尘。技术指标见表1。表1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下封层应力吸收层上封层下封层应力吸收层集料视密度/(g/cm3)≥2.6≥2.6≥2.5T0304集料压碎值/%≤26≤20≤28T0316坚固性/%≤12≤12T0314洛杉矶磨耗损失/%≤28≤28≤30T0317集料吸水率/%≤2.0≤2.0≤2.5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0≤10≤15T0312其中粒径大于9.5mm/%≤12≤12其中粒径小于9.5mm/%≤18≤18≤20表1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续)指标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下封层应力吸收层上封层下封层应力吸收层磨光值≥42≥40≥38T0321含2个或多个破裂面的颗粒/%100100>80T0346与沥青的粘附性/级≥5≥5≥4T0616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T0310软石含量/%≤2≤2≤3T0320抗压强度/MPa≥150≥150≥120T0221软化系数(陕南地区)≥0.70≥0.70≥0.75T0221抗冻系数(陕北地区)≥0.75≥0.75≥0.80T02415.3胶结料5.3.1同步碎石封层施工中,胶结料可采用(1)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应满足JTGF40-2004的要求,道路沥青等级应选择A级。陕北宜选用90号;关中宜选用90号或70号;陕南宜选用70号。(2)改性沥青1)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满足JTGF40-2004的要求。2)改性剂的品种和掺量可参考以往成功的工程经验确定,但必须经过试验验证。3)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满足JTGF40-2004的要求。(3)橡胶沥青1)胶粉=1\*GB3①橡胶粉宜选用常温研磨粉碎的斜交胎橡胶粉;=2\*GB3②在满足施工操作性(主要指橡胶沥青的喷洒)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粗的废轮胎胶粉;=3\*GB3③橡胶粉宜选用20目~40目;=4\*GB3④胶粉物理指标见表2。表2路用橡胶粉的物理技术指标检测项目相对密度水分含量/%金属含量/%纤维含量/%技术标准1.10-1.30<0.75<0.01<0.5试验方法GB/T4472GB/T6284《橡胶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橡胶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5\*GB3⑤胶粉化学指标见表3。表3路用橡胶粉的化学技术指标单位:%检测项目灰分丙酮抽出物碳黑含量天然胶含量橡胶烃含量技术标准≤8≤22≥28≥30≥42试验方法GB/T4498GB/T3516GB/T14837GB/T13249GB/T14837=6\*GB3⑥橡胶沥青中的胶粉掺量可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进行确定,建议掺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5%~20%(内掺),具体掺量由试验确定。2)加工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可选用70号、90号,且应符合JTGF40-2004中对A级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3)外掺剂一般可与胶粉一起掺加到沥青中拌和、加工,使用量不宜过大(应为沥青质量的1%~2%。4)橡胶沥青可采用连续式、间歇式生产设备,以及现场热熔法加工的方式生产。5)橡胶沥青应在搅拌状态下,24小时内使用完毕。当因为不可抗力,需要储存时,应将成品沥青的温度降低至145℃~155℃左右储存,储存时间应不超过3天。储存罐应有搅拌装置不停搅拌,防止离析。在二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当其180℃布氏粘度低于1.5Pa·s时,需重新升温至190℃,再加入橡胶粉并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应满足附录A中的要求。5.3.2同步碎石上封层宜选用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宜选用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下封层宜选用SBS改性沥青、70号基质沥青、橡胶沥青,各胶结料用于不同类型封层时的洒布量应在施工时前根据本标准附录E计算得到的洒布量并结合表6推荐的范围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试验段的铺筑调整最终确定。6施工准备6.1施工机械及人员准备6.1.1同步碎石封层车人员配备至少应满足表4要求。表4封层人员配备序号岗位数量职责1施工负责人1负责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及安全2试验检测员2主要负责洒布量检测3机械操作手4负责机械的安全操作4清扫人员5配合机械工作,负责作业面清扫6.1.2具体施工机械至少应满足表5要求。表5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名称数量设备名称数量8t及以上智能型同步碎石封层车1台16-26t胶轮压路机2台空气压缩机2台小型铣刨机2台沥青拌合楼1套装载机2台6.2路况调查同步碎石上封层施工前,应对旧路面状况(病害、横坡、弯沉、平整度等)进行调查,制定原路面的清理与病害处治方案,明确工作标准及要求。并保证旧路上方净空不低于6.56.3下承层表面处理6.3.1同步碎石上封层施工前,应对原路面坑槽、车辙、沉陷、拥包、大于5mm的裂缝等病害,按照JTGH10-2009的技术要求进行彻底处理,对于强度不能满足JTGH20-2007要求6.3.26.4封层车标定按照封层车厂家设定的标准和设计洒(撒)布量,分别进行胶结料、集料的标定,见附录B。标定后封层车的各项参数可根据试验路段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6.5同步碎石封层的下承层清扫在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前,必须彻底清扫下承层(基层或原路面),不能存留浮尘。对于基层,应喷洒透层油。6.6确定施工幅宽根据原路面的宽度及施工设备性能,合理确定碎石封层的施工幅数及每幅施工宽度。施工测量放样,或选定参照物(一般以路缘石、路面标线为参照物)使司机能够按照参照物行走。确定施工幅宽时,应尽量减少施工幅数。6.7备料根据工程量大小及工程进展情况分批备料,且每批集料不得混杂堆放。进场的集料要求选用经过反击破碎或锤式破碎得到的碎石。施工前对集料进行筛分,保证集料为单一粒径,并严格经过水洗风干或拌合楼除尘,保证清洁、干燥。对橡胶沥青,宜采用拌合楼将集料加热到40℃~60℃。6.8检查、预热设备检查车体有无损伤、轮胎及外部螺丝有无松动。检查发动机的各工作系统是否正常。按下发动机预热钮,待发动机正常运转后,松开启动及预热按钮,等气压达到0.4MPa后,打开液压开关和燃料器开关,加热沥青罐、沥青泵及喷洒杆。6.9铲装集料装入料斗的集料应与料斗左右挡板的高度持平,防止因料过多而洒落路上。6.10抽取沥青沥青泵温度达到要求时开始抽取沥青,同时观察沥青罐标尺变化以防抽油冒罐,装入罐内的沥青不宜超过罐体容积的90%。在抽取沥青时,应检查抽油管及其接头是否密封良好,严防沥青飞溅。6.11交通管制在施工段落的起讫点设置施工标志、安全导向标志、指标牌及限速牌等交通标志并派专人疏导交通,禁止非施工人员和设备进入。6.12测量放样在下承层上标记封层的起止线和边线。6.13遮挡防护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7试验路的铺筑7.1试验段长度选择适当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长度一般应不小于200m。7.2试验段铺筑7.试验段初始胶结料洒布量可按本标准附录E计算得到,并结合表6的洒布量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初始碎石撒布量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方法计算得到。计算确定的胶结料洒布量应根据交通量、路面状况、施工季节等进行调整,如交通量大的道路用量宜减少5%左右,秋季施工用量比夏季的应增加5%左右。7.2.2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并按表8施工工艺8.1施工工艺流程8.1.1同步碎石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施工环境施工环境机械材料下承层处理机械调试加热罐加温胶结料石料胶结料升温施工阶段胶结料洒布石料撒布碾压人工修补后期养护初压复压交通碾压集料回收病害处理清扫除尘准备阶段备料图1施工工艺流程图8.2起讫点施工8.2.1预热洒布杆,根据路幅全宽,调整洒布车喷洒宽度,并在起点和终点位置放置宽于洒布宽度50mm~100cm、长度不小于1m的油毛毡或隔离布8.2.2起点洒布完成后,立即人工将油毛毡或隔离布连带其上的封层去掉,清扫多余、松散集料8.2.3当车内任一材料将用完时,应立即关闭胶结料阀门,再关闭集料阀门,保证胶结料膜被集料全部覆盖。然后将封层车按前进方向开出施工作业段,清扫多余集料8.3同步碎石封层施工8.3.1胶结8.3.2对于非乳液型胶结料,应将胶结料从罐体到喷洒管道至罐体循环10分钟,检查各喷头,将开始时管道及喷头内较低温度的胶结料喷到配置的专用油槽内,使喷头与罐体胶结料温度一致,待所有喷头形成统一的扇形面后才能正式洒布胶结料8.3.3洒布设备的喷嘴应适用于胶结料的稠度,确保能形成雾状,与洒布杆成15℃~25℃的夹角,洒布杆的高度应使同一地点接受2个或3个喷油嘴喷洒的胶结料8.3.4将装好料的封层车开至施工起点,调整封层车的喷嘴,根据试验段得到的洒布参数,调整封层车仪表,按照预定的路线和洒(撒)8.3.5撒布过程中应保证封层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车速8.3.6除了施工设备配备的操作手外,每台同步碎石封层车后应再配备1名或2名清洁工,跟随在封层8.3.7对于下封层和应力吸收层,在靠近路缘石和边缘10cm~20cm8.3.8胶结料洒布过程中,喷头两侧必须加设挡板防止胶结料飞散,并将两侧喷头角度适当增大,减小洒布面,增加喷油量,杜绝左右两侧12cm喷洒面油量不足,影响集料8.3.9同步碎石封层宜从右向左进行施工,施工第一幅时,应在右侧集料洒布器上加上夹板,防止集料飞溅,施工最后一幅时,在左侧采用同样方法。洒布中间路幅时,要保持左侧沥青喷洒宽度比集料的喷洒宽度多8cm8.4碾压及成型8.4.18.4.2碾压应采用26t8.4.3对于非乳液型粘结料同步碎石封层,在碎石撒布后先使用一台胶轮压路机快速全幅碾压一遍,压路机与洒布车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m。再用胶轮压路机复压2遍~3遍,碾压的速度控制在2.0km/h~2.5km/h,碾压轮迹每幅重叠30cm左右,压路机每次折回位置避免在同一断面上,8.4.4碾压效果以沥青和集料8.4.58.4.6在碾压成型1d内,用清扫设备或人工清扫表面的浮石8.5接缝处理8.5.1横向接缝:对横向接缝,按起讫点处施工工艺进行处理。严禁8.5.2纵向接缝:胶结料洒布要保证洒布车的行车8.5.38.6缺陷修复8.6.1同步碎石封层施工中,应注意同步碎石封层车的启动阶段、纵横向的交接位置,不能出现重叠和漏洒(撒)8.6.2当发现洒布8.6.38.6.4当发现有泛油时,应在泛油处补撒集料,并应扫匀。当有过多的浮动集料时,应扫出路面,并不得搓动已经粘住8.7清洗设备收回洒布器、洒布杆;将封层车驶入无过往车辆、无斜坡等指定安全地点停放,清洗设备。8.8同步碎石封层的质量控制同步碎石封层施工过程中胶结料洒布量和温度要求见表6。表6同步碎石封层施工过程中胶结料洒布量和温度要求胶结料类型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道路石油沥青封层类型上封层下封层应力吸收层下封层应力吸收层下封层洒布量/(kg/m2)1.4~1.61.2~1.51.0~1.51.8~2.51.6~2.51.3~1.6温度/℃170~185180~200150~160注:原路面有富油时,或采用较大粒径集料时,洒布量比设计量减少0.1kg/m2~0.15kg/m2,或取中低限;原路面贫油时,或采用较小粒径集料时,洒布量比设计量增加0.1kg/m2~0.15kg/m2,或取中高限。工程实际洒布量应通过试验路确定。·9养生及交通管制9.1开放交通9.1.1施工结束后,应对封层表面脱落的集料进行清扫回收。待表面浮料清理后,方可完全开放交通,防止行车造成飞石9.1.2封层施工结束后即可通车,但在12h~24h之内应设专人控制车辆匀速行驶,且车速不得超过20km/h9.2后期管理同步碎石封层施工一段时间后,经过车辆的碾压,有一小部分集料没有与沥青完全粘结,飞散于路两边,应及时回收。对于脱落严重路段,应予以补洒修复。10质量控制与验收10.1一般规定10.1.110.1.210.1.3洒布沥青材料时室外10.2施工质量控制10.2.110.2.2按表7的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表7原材料检验项目和频率项目检测频率及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及标准胶结料普通沥青确定料源、首次进场、异常时进行全套指标检测1次。每100吨检测1次针入度、软化点、延度、PI以及老化后针入度、延度。见JTGF40-2004具体要求改性沥青每100吨检测1次针入度、软化点、延度、PI以及老化后针入度、延度,并检测改性剂的有效含量(在直接检测困难时应加强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改性剂添加量的过程控制)。橡胶沥青每批次平行检测不少于3个样本的粘度。每批次抽取一个样本,混合后每日检测一次粘度、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以及老化后针入度、延度见本标准附录A碎石确定料源、首次进场、异常时进行全套检测,每日检测一次混合料级配见表4.1.1-1注:橡胶沥青粘度检测分为生产检测和施工现场检测两部分,现场粘度检测时,宜采用便携式粘度计测定。其温度应控制在180±2℃,从取样到试验结束应在1h内,试验记录应记录试验的时间范围。在使用这种便携式粘度计前应与试验室的旋转粘度计结果进行标定,得到回归曲线。同时,在现场抽检过程中应配备保温设备,以便有效控制试验温度。10.2.3同步碎石封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表8同步碎石封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求项目质量或允许偏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胶结料洒布量试验段确定量±0.15kg/m22次/每作业段本标准附录C胶结料洒布温度试验段确定温度±5℃1次/每车温度计测量胶结料洒布均匀性洒布均匀,无花白全断面目测碎石撒布量试验段确定量±0.5kg/m22次/每作业段本标准附录C碎石撒布温度试验段确定温度±5℃2次/每作业段温度计测量碎石撒布均匀性上封层覆盖率80%~90%,全断面目测下封层、应力吸收层覆盖率60%~80%,远看不见沥青、近看黑白相间,无明显松散料碎石与胶结料的粘附性没有明显脱落2次/每作业段2天后,轻型卡车30km/h~50km/h急刹车试验表8同步碎石封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求(续)项目质量或允许偏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与下承层粘结性上封层封层胶结料没有明显破裂2次/每作业段2天后,轻型卡车30km/h~50km/h急刹车试验下封层、应力吸收层芯样粘结完整1次/每作业段钻芯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1次/50m尺量10.3质量验收表10.3-1同步碎石封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检查项目检查频率(每一幅车道)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外观全线密实、不松散目测平整度每1000m10处,各连续10尺高速:≤3mm其它:≤5mm3米直尺宽度每1000m20个断面≥设计宽度尺量集料剥落每1000m测4点<10%/年现场测值构造深度每1000m测5点≥0.55砂铺法摩擦系数每1000m测5点≥45摆式仪渗水系数每1000m测1点≤5ml/min变水头渗水仪注:同步碎石封层用作下封层或应力吸收层时,不需要检测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测点为平均选取,异常时随时试验。11环境保护11.1材料生产材料生产时,应在厂内设立垃圾堆放和排污设施,以避免水源污染。11.2施工过程11.211.2.2PAGE21附录A(规范性附录)橡胶沥青技术标准橡胶沥青技术标准见附表1。附表1橡胶沥青技术标准试验项目橡胶沥青试验方法25℃针入度/0.1mm40~80T06045℃延度/cm/≥10T0605软化点>56T0606180℃布氏黏度/Pa.s1.5~3T062525℃弹性恢复/%≥60T0662薄膜烘箱老化后(163℃)(5H)质量损失/%≤0.4T060925℃针入度比/%≥80T0609、T06045℃延度比/%≥60T0609、0605注1:旋转粘度按照50%扭矩内插获得。注2:当采用90#基质沥青时,橡胶沥青的软化点要求大于47℃;当采用70#基质沥青时,橡胶沥青的软化点要求大于56℃。注3:本技术指标只适用于橡胶沥青,不用于评价橡胶改性沥青。

附录B(规范性附录)封层车标定1将封层车的洒布耙调整到适宜高度,喷嘴无堵塞,保证洒布时有2-3个喷嘴在同一点喷洒材料。2设定封层车的流量,静态洒布胶结料到合适的容器,检查洒布的均匀性,在一个确定的测量时间内计量喷洒到容器中的胶结料重量,计算单位时间洒布的胶结料重量,校正封层车的流量。3当封层车匀速前进时,将4-5个已知重量、面积的金属盘放在洒布车经过的地方,封层车过后,称取金属盘和胶结料的重量,计算洒布量。不同速度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绘出要求洒布量和洒布速度关系曲线。4标定好胶结料洒布量后,洒布耙高度、喷嘴角度、喷洒压力、洒布时车辆的行驶速度等参数均不得再次调整。5以标定好胶结料洒布量的行驶速度为基准进行碎石撒布量标定,即在确定的行车速度下,调整碎石撒布各个阀门开度和高度,使碎石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6标定好的封层车各项参数可根据试验段情况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应重新标定封层车的胶结料洒布量和碎石撒布量。7对于同步碎石封层车采用PLC自动控制车速与胶结料洒布量与碎石撒布量比例的,可以设备推荐的合理车速作为参考车速来校核胶结料洒布量与碎石撒布量,此时步骤3中的“洒布量和封层车行驶速度关系曲线”可简化为特定车速下的胶结料洒布量与碎石撒布量的微调。8即使是全自动同步碎石封层车在正常施工中亦应按照试验段确定的行驶速度进行作业,尽量避免车速的波动造成洒(撒)布量的波动。

附录C(规范性附录)胶结料、集料洒(撒)布量检测方法胶结料、集料洒(撒)布量可以通过实测方法和总量推算方法检测。G.1实测方法1)将已知重量m1和面积S的搪瓷盘或油毛毡放在洒布车通过处;2)带洒布车通过后,立即将搪瓷盘或油毛毡取出,称取重量m2;3)用刮刀将集料连带部分胶结料铲下,以瓷盘或油毡上的所有集料都铲下为宜。4)通过抽提方法或三氯乙烯浸泡冲洗方法,获得集料重量m3。5)胶结料、集料洒(撒)布量计算:P胶i=(m2-m1-m3)/SP石i=m3/S式中:P胶i——胶结料洒布量(kg/m2),i=1,2,3……;P石i——集料洒布量(kg/m2)i=1,2,3……;m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