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2025届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历史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2025届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历史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2025届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历史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2025届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历史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2025届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2025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商代甲骨文记载,当时酒的种类分为鬯与醴,每逢祭祀,用酒量很大,有时一次多至上百卣,而且贵族频繁地举行祭祀。仅在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中就发现40尊青铜爵,足见当时社会饮酒之风的盛行。这表明商代A.宗教与王权紧密结合B.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C.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D.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2.魏晋南北朝时期,“寒人”指没有特权的地主和商人。表1为南朝时期“寒人”势力上升的三种途径。“寒人”地位的变化表1途径掌管军权的将帅沈攸之,少孤贫,后以军功累官至征西大将军掌管机要戴法兴商贩出身,官至中书舍人掌管典签“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A.得益于科举制的实施B.动摇了重农抑商观念C.推动了监察制度完善D.折射出中央集权加强3.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饮茶风俗逐渐从南方蔓延至北方黄河流域。“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该史料可用于研究唐代A.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B.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D.社会生产的细致分工4.北宋时期,时人云“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歙州的凝霜、澄心,宣州的栗纸,浙江的藤纸,温州的蠲纸都是有名的品种。这反映出A.士人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B.手工业区域分工逐步形成C.市场需求助推品种多样化D.专业化市镇经济较快发展5.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为维持驿站的运行,特设站户。每站约200户,全国约30万户。站户固定在驿站上,负责供应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的饮食。该制度的实施A.适应了国家疆域的统治B.创新了边疆治理的模式C.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弊端D.埋下了政治动乱的隐患6.乾隆五年编成的《大清律例》,历时近100年,考核了历代的得失,律例的内容颇为详备,“凡律所不备,必藉有例,以权其大小轻重之衡,使之纤悉比附归于至当”。据此可知,此法《大清律例》A.旨在强化中枢机构的权力B.力图强化对思想文化的控制C.体现了礼法并施的原则D.注重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历史试题第2页(共4页)7.1877年黄遵宪随驻日大使何如璋出使日本,被日本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驻日期间,于1887年编纂完成《日本国志》,详细论述了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此书A.具有启迪国人救亡图存作用B.意在加强中日外交联系C.推动了近代外交理念的传播D.局限于中体西用的思想8.表2为1925年6月20日至7月15日,陕西学生联合会“夏令讲学会”授课内容。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表2教员身份背景授课内容李子健三原团组织负责人“社会进化论”魏野畴西安团组织负责人“帝国主义与中国”“今日之学校”王尚德赤水团组织负责人“革新的教育”“赤化煽惑与排外”耿炳光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代表“最近国际之时局”“最近陕西之时局”赵保华渭北中学教员、共进会员“达尔文主义”A.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形成B.大革命精神影响西北地区C.教育改革成为大势所趋D.生物科学获得了广泛传播9.表3为1941—1944年陕甘宁边区农民的公、产粮的平均指数情况。这反映出表3产粮指数102.8112.5124.1公粮指数82.191.580.69.89.18.0(注:公粮是指农民需要向政府缴纳的粮食。以1941年的产量为100,作为基本指数。)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积极性C.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加强D.红军后勤保障问题得以解决两位妇女开山劈岭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开展B.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C.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11.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事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全国旅游饭店增至17万余张。这反映出我国A.社会经济活力趋向增强B.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领先C.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共识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12.罗马帝国晚期,先后有二十余位皇室女性曾经高度活跃于国家的宫廷政治、政府事务、军事外交等公共领域,且无一例外拥有“奥古斯塔”这一象征皇室尊荣和参政权的头衔。这一现象A.说明女性权利得到切实保障B.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C.冲击了传统的权力网络边界D.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13.1211年至1250年间,意大利博洛尼亚颁布的成文法中不仅有对城市道路宽度的规定,还有铺设街道路面的要求;甚至有法案提出将城市内的道路和淡水运河的维护也纳入到政府的监管之下。这表明当时历史试题第3页(共4页)A.民众法律意识显著提高B.商业发展影响市政建设C.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意大利城市化进程加快14.据统计,瑞典在1864年约60%的工业企业是小手工作坊;然而到了1880年代,工厂已经成为工业企业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小作坊数量减少了约500家。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瑞典A.对外贸易占据优势地位B.产业分工不断细化C.工厂生产优势逐渐显现D.工业发展速度领先15.1921年10月,列宁指出,“我们刚刚做完建立苏维埃政权这第一件事”,“我们关于经济建设任务所说的,要比1918年下半年以及整个1919年和1920年所做的要小心谨慎得多。”这一论述A.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为俄国的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C.表明列宁主义发生根本变化D.阐释了改变经济政策的必要性16.在国际移民组织“选择性移民计划”的推动下,截至1969年有6000多名欧洲技术人员前往拉美地区移民定居;而到20世纪70年代末则转移了25114人。据此可知,该计划A.实现了拉美国家的民主化B.加速了冷战中心的转移C.反映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客观上推动了拉美发展二、非选择题:共有3道大题,共40分。17.中国古代的民间生活是历史发展历程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点茶是唐宋时期的一种沏茶方法。在点茶文化盛行的唐末、宋代和辽金时期,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好茶”。从考古发现来看,点茶用的茶瓶,除极少的金属茶瓶外,大多数茶瓶为瓷器。唐代苏廙在《十六汤品》中指出“贵厌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提倡点茶用瓷汤瓶。——摘编自丁文慧、胡娟、柴懿《从考古资料看点茶时期的茶瓶》材料二《唐律疏议》中户婚、厩库共4卷,虽然仅占七分之一,而民事法规数量的激增实际上自宋朝就已开始,混杂在《宋刑统》中的民事法规数量逐渐增加。《庆元条法事类·杂门》卷八十载:“诸得阑遗官马、限内送官者,官给赏;经收养三十日,马主识认,给付追赏钱;还官,限满依没官法”。这可以看作是无因管理之债的规定,以上足见宋代对合同之债的规定已十分全面。——摘自陈子盼《传统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张力》(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好茶”现象出现的经济原因,并运用“二重证据法”指出唐宋辽金的考古发现和《十六汤品》对研究“好茶”现象的价值。(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民事法规的发展状况,并简述其历史影响。(8分)18.专利保护制度在近代经济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624年英国垄断法案规定,禁止国王为了获得收入出售工业垄断权,也规定国王可以授予新的工业方法发明者14年的专利权,保护了知识产权意义上的专利制度。这部法律也被人们称为“现代专利法之始”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英国工业得益于法律授予的独占经营权,在纺织、冶炼、采矿、机械加工、交通运输等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创新。——摘编自毛克盾《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等材料二美国自1787年专利权入宪、1790年颁布第一部《专利法》以来,这种“亲专利”态度日趋明显。十九世纪的美国已经在全国建立起了一个专利许可与转让的市场体系,仅1845年一年,美国专利局就登记了2108件专利转让合同,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平均每年在专利局登记的转让合同就有9000件,而同时期的英国的专利转让合同数目只有273件,这个数字能让我们了解到英国与美国专利市场的差距。历史试题第4页(共4页)——摘编自王卫《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专利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垄断法案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亲专利”的内涵,并简要说明“英国与美国专利材料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摘自《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材料的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近代以来,医疗与保健技术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材料一瑞士医师兼化学家巴拉塞尔萨斯(Paracelsus)(1493-1541),认为:“医生的理论就是经验,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1527年他在巴塞尔(Basel)大学任教时,更是当众烧毁古典医学巨匠盖仑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斥为无用;并首先用德语讲演和著作,开创了用本国语言讲授医学的新风气,使医学易为大众接受。——摘编自王晓春、陈尔齐《简明中外医学史》材料二《全球通史》中的医疗与保健(19世纪)领域成就化学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促使人们采取卫生预防措施,从而控制了由来已久的灾祸——伤寒、白喉、霍乱和疟疾。19世纪下半叶,化学家们发现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阿司匹林、消毒剂、轻泻剂等。人们改进了污水处理系统,饮用水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农业19世纪,随着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叶相应增强,死亡率相应下降。19世纪以来,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巴拉塞尔萨斯的医学主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19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2025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历史卷答案与解析1.B【解析】根据材料“用酒量很大”“贵族频繁地举行祭祀”等词语可知,商代饮酒之风的盛行,酒的酿造与粮食生产紧密相关,故选B项;材料中强调在祭祀时饮酒量大,未体现王权与宗教的结合,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国家治理能力指统治者和政府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范围的改进,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商代贵族的饮酒之风,与贫富差距无关,排除D项。2.D【解析】材料给出了“寒人”的定义,寒人势力上升的途径体现出南朝统治者为摆脱士族门阀的影响而对选官权力控制的加强,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D项;科举制实施于隋唐时期,排除A项;寒人地位的变化属于社会阶层的流动,与重农抑商观念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寒人的职位涉及军事、政务、监察三个方面,C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3.B【解析】饮茶之风从南向北的蔓延体现出南方风俗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京邑地区茶铺的增加和茶叶的经济往来,反映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B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政治重心未发生南移,材料中时间为“唐玄宗开元时期”,排除A项;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无法展现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排除C项;饮茶风气的变迁不属于生产分工,排除D项。4.C【解析】根据材料“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可知,纸张的需求受到社会的关注,得益于北宋重文轻武力的社会风气和科举制的发展,故选C项;纸张种类的增加与社会审美情趣无关,排除A项;区域分工指同一物品流程的分工,纸张种类的区域性不属于区域分工的范畴,排除B项;专业化市镇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5.A【解析】根据材料“站户固定在驿站上,负责供应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的饮食”可知,元代对站户的设置和管理主要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适应了国家疆域的统治,排除A项;驿站在秦汉时期已经设立,不属于治理模式的创新,排除B项;藩镇割据属于唐朝的地方隐患,时代不符,“解决了”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C项;政治动乱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的激化,与驿站的设置无关,排除D项。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清律例》的编纂兼顾了历代得失和现实的经验,体现了清代司法实践过程中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故选D项;法律的编纂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与中枢机构的强化、思想文化控制无关,排除A、B项;儒家思想的内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7.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遵宪出使日本并把日本的变革经验传入国内,具有启迪国人救亡图存作用,为中国的变革做了思想的准备,故选A项;B、C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C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6月20日至7月15日,陕西学生联合会‘夏令讲学会’授课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从授课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说明大革命精神影响西北地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教育改革,排除C项;生物科学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9.C【解析】数据显示从1941年到1944年,尽管产粮指数逐年增加,公粮指数却逐年减少,同时公粮占历史答案第1页(共5页)粮食比重也逐年下降。这反映了边区政府在征税政策上的调整,即减轻了农民的公粮负担,体现了边区政府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开展大生产运动,降低民众负担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加强,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经形成,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所涉及的是农民的公、产粮的平均指数情况,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农民的积极性情况,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相继改名八路军、新四军等番号,此外后勤保障问题得以解决,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10.B【解析】根据材料以及图片信息可知,画中的妇女正在开山劈岭,这象征着人民对改善生活条件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态度。这样的场景表达了群众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渴望,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指的是1961年共产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属于写意,而材料中的绘画属于写实,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指中国在1953年至1957年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11.A【解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放宽了对私营和外资企业的限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饭店数量的显著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力的增强,因为旅游业的增长通常与整体经济状况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关,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旅游饭店的增加确实表明第三产业在发展,但是否“速度领先”则需要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才能确定,排除B项。虽然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开始,但在整个1980年代,关于市场经济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在党内外都存在争议。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发展市场经济才逐渐成为更广泛的共识,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12.C【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晚期,先后有二十余位皇室女性曾经高度活跃于国家的宫廷政治、政府事务、军事外交等公共领域”可知,罗马帝国晚期,女性开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冲击了传统的权力网络边界,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女性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不代表女性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是奴隶主阶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罗马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是民主政治,排除D项。13.B【解析】根据材料“1211年至1250年间,意大利博洛尼亚颁布的成文法中不仅有对城市道路宽度的规定,还有铺设街道路面的要求;甚至有法案提出将城市内的道路和淡水运河的维护也纳入到政府的监管之下”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因此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城市管理,B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立法情况,并不能直接得出民众法律意识显著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人文主义在这一时期在欧洲有所传播,但题干中的信息并未直接涉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C项;材料所反映的是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立法情况,并不能直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情况,排除D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864年至1880年代,工厂成为了最常见的工业企业组织形式,而小作坊的数量减少了约500家。这表明工厂生产的优势在这一时期逐渐显现,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瑞典工业历史答案第2页(共5页)组织形式的变化,即从手工作坊向工厂的转变,并没有直接提及对外贸易的情况或其优势地位,排除A项;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产业分工往往会变得更加细致。然而,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无法直接推断出产业分工的细化程度,只能知道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排除B项;虽然材料表明了工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但并没有提供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数据来证明瑞典的工业发展速度是否领先,排除D项。15.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关于经济建设任务所说的,要比1918年下半年以及整个1919年和1920年所做的要小心谨慎得多”可知,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不能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政策,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列宁的这一论述并没有直接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强调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对经济建设任务的新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应对战争和经济困境而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而列宁在1921年的论述则是在战后经济恢复期对经济政策的重新思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即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地处理经济建设任务,并未涉及到俄国的革命发展方向,排除B项;列宁的这一论述并不表明列宁主义发生了根本变化,而是列宁在实践中根据俄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他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和完善,而非对列宁主义的根本性改变,排除C项。1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技术人员的移民会对接收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欧洲技术人员携带的技能和经验,有助于拉美地区的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的发展,D项正确;虽然移民可能会对接收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单从技术人员的移民数量来看,并不能直接推断出该计划实现了拉美的民主化。但民主化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制度的变革、公民社会的参与等,仅凭技术人员的移民难以得出这一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冷战的中心依然在欧洲,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际移民组织“选择性移民计划”推动了大量欧洲技术人员前往拉美地区,无法体现多极化趋势的要求,排除C项。17.(1)原因: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种植和商品化;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价值:唐代茶书《十六汤品》属于文献史料,描述了当时点茶的社会风气;唐宋辽金的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也是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与《十六汤品》所描述的“点茶”社会风气可以互相印证。(正确判断史料价值2分,能够结合材料进行“互证”2分,共4分。)(2)发展状况:民事法规虽与与刑法混杂,但数量渐增;合同契约关系逐渐完善。(每点分,共4分)影响: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解析】(1)第一小问问“‘好茶’现象出现的经济原因”,据材料一“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好茶”可知,唐末至辽宋夏金元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种植和商品化,茶成为各民族的日常消费品;茶是属于消费品,说明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由材料一“点茶用的茶瓶,除很少的金属茶瓶外,大多数茶瓶为瓷器”可知,唐末至辽宋夏金元时期制瓷技术的进步。第二小问问史料的价值,据材料一“唐宋辽金的考古发现来看,点茶用的茶瓶,除很少的金属茶瓶外,大多数茶瓶为瓷器”和“在《十六汤品》中有对瓷瓶的评价,云‘贵厌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可知唐历史答案第3页(共5页)代茶书《十六汤品》属于文献史料,描述了当时点茶的社会风气;唐宋辽金的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也是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与《十六汤品》所描述的“点茶”社会风气可以互相印证。(2)第一小问问“宋代民事法规的发展状况”,从材料二“而民事法规数量的激增实际上自宋朝就已开始,混杂在《宋刑统》中的民事法规数量逐渐增加”可知,民事法规虽与与刑法混杂,但数量渐增;由材料二“这可以看作是无因管理之债的规定”可知,合同契约关系逐渐完善。第二小问问“其历史影响”,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民事法规的发展具有以下影响: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18.(1)作用:保护了工业发明者的专利权,从而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应用;限制了王权,增强了经济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为英国率先发动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2)内涵:重视专利者的利益,以法律保护专利。(2分)影响:有力地激发了美国社会的创新活力,使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美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并逐渐超越英国,成为新的工业强国;美英之间的竞争加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加剧列强之间的矛盾。(每点2分,共6分)【解析】(1)定位时空: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联系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有议会限制英国国王权力的传统,比如在1215年,英国贵族强迫约翰王签订《大宪章》。根据题目的设问,简析英国垄断法案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英国工业得益于……取得了巨大的创新”可知,法案保护了工业发明者的利益,鼓励技术发明和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的权力逐步被削弱,议会的权力逐步加大。与此同时,海外殖民扩张为英国带来了原料、资金和市场,推动英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也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2)定位时空:19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联系当时美国阶段特征,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894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根据题目的设问,分析“亲专利”的内涵,其实就是问“亲专利”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亲专利”其实就是重视保护专利者的利益,强调专利的法律保护。接着,简要说明“英国与美国专利市场的差距”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美国“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平均每年在专利局登记的转让合同就有9000件”,由此可见美国有发达的“专利许可与转让的市场体系”,但是英国同时期“专利转让合同数目只有273件”,由此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美国“亲专利”使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英国专利转让合同数目少,英国社会的创新能力变弱,经济发展缓慢。但是英国毕竟在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欧美列强国家要发展经济必然会去争夺海外殖民地,所以美英之间的竞争加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加剧列强之间的矛盾。19.示例:论题:毛泽东思想是外来文化与中国国情相融合的典型代表。(2分)论述: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学者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张,但不久后,国人就进一步反思西方文明的缺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鉴于两国国情迥异、俄国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情况,毛泽历史答案第4页(共5页)历史答案第5页(共5页)东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其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