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40年1952年钢1800万吨3440万吨煤炭1.65亿吨3亿吨石油3100万吨4700吨电力480亿千瓦1190亿千瓦
——陈之骅吴恩远马闪龙主编《苏联兴亡史纲》1、战后苏联的发展——辉煌与成就
僵化与弊端国防成就突出、重工业恢复发展迅速
材料:五年计划期间(1946—1950)用于整个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中,用于机器制造工业的占87.9%,用于轻工业的仅占12.1%。机器制造业的指标提前超额完成了,而轻工业只完成计划规定的80%多,未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农业产值只相当于1940年的99%。——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国民经济发展失衡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改病了”“改残了”“改死了”2、苏联的改革
出生自农民家庭,早年长期在乌克兰工作;斯大林逝世后,于1953年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85年3月当选总书记(54岁)。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下放部分权力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兴建“极简主义楼房”提出“三和路线”,首次访问美国突破口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苏联)贫穷落后⑴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斯大林留下的难题斯大林体制弊端显露问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的苏联?矛盾尖锐国门封闭赫氏改革具有针对性、开创性,取得一定的成效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1958年,莫斯科玛莉娜灌林(Maryinaroshcha)地区正在修建赫鲁晓夫楼时的场景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头几年的谷物产量增加了,但接着又保持不变……1963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苏联停止将粮食和谷物输出到东欧附属国家。相反地,苏联买进外国的谷物,用了372吨黄金来付账——超过该国黄金储备的1/3。这使苏联颜面尽失。——《舌尖上的历史》(《秘密报告》传达后)一批大学生和工人聚集在第比利斯的街道和广场上,他们提出了“不许批评斯大林”的口号。——《苏共中央对传达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后所出现问题的应对和处理》“最近资产阶级报刊广泛进行污蔑性的反苏宣传,反动派企图利用有关苏联共产党指责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一些事实来作为进行这种污蔑的理由”。——《苏共中央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改革的另一面:一些料想不到的结果??启示:应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美国之行坚定大种玉米的信心……(但)苏联除乌克兰和欧洲南部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区域都处在严寒地带,日照时间短,气温低,根本无法满足玉米生长所需要的环境要求;对玉米的播种面积、播种结构、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等还是不顾实际地提出一系列的计划指标,仍然实行劳动日分配制集中劳动的“大锅饭”制度等;赫鲁晓夫改革中凭个人直觉瞎指挥、一刀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对玉米种植中的出现所有反对意见,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否决。——《苏联农业改革之玉米运动》问题:你能从以上材料中找到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的原因吗?从玉米运动看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之因”:③赫鲁晓夫主观专断、急躁冒进;①玉米种植未能因地制宜;②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传统模式;启示:改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敢于突破僵化模式的羁绊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改革采取的部分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改革并不彻底,无法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是失败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勃氏的难题196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⑵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赫氏改革失败,国家混乱;斯大林体制弊端突出侧重点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个人迷信,专断作风;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从未进行过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像要求各级行政部门一样对社会下达各种指令和指标,为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规定行为的标准。(勃列日涅夫时期),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改革”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但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整理)问题:你能从以上材料中找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吗?①勃列日涅夫后期保守专断,国家政治生活与意识形态僵化;③军备竞赛加剧,制约发展;②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传统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前期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改革违背历史潮流,压制社会活力,无法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是失败的。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接任总书记,1984年2月逝世,享年70岁契尔年科,1984年2月接任总书记,1985年3月逝世,享年74岁老人政治病夫治国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总书记(54岁)。年轻的改革家能否力挽狂澜?戈尔巴乔夫改革戈氏的烦恼⑶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积累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危机四伏。经济上主要围绕社会生产力进行“加速发展战略”,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上全盘西化,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他提出了通过租赁承包制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利用农村的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红利来发展农业生产。可惜由于太急功近利,不等农业生产发展取得真正的提高就将工作中心转为政治体制改革。其结果是其农业又一次出现了倒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摆脱危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是在最终促成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彻底瓦解,从而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浅析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及教训》问题:你能从以上材料中找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吗?①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②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改革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但最终彻底地断送苏联社会主义的一切。小结:战后苏联的发展与变化
都是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都没有找到适合苏联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特点)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改革结果)三次改革的共性: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剧变1.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1)背景: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2)建设模式及效果:东欧各国大多采取市场经济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国民收入下降。南斯拉夫: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东欧改革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各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苏联鼓励改革、“和平演变”战略。埋隐患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被镇压东欧剧变,社会制度根本性发生改变2、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东欧改革:改革阻力重重,深受苏联影响3.东欧剧变(1)原因①各国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③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④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根本原因)
“布拉格之春”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2)概况类型主要表现变化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发生流血冲突罗马尼亚国家实现统一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国家陷入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东欧剧变示意图拓展: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可以获得那些历史教训呢?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时代条件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基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沉重的枷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农民、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两个“凡是”。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召开中共十九大,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具有渐进性、包容性、彻底性中国新时期改革(1978~):改革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成果丰硕。应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背景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主要内容、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1966-1977):主要内容、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1985-1991)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苏联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东欧剧变:背景、具体表现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照搬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改革:措施、评价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探索发展(1949-19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978至今)1、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C.实际上延续了“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2、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CD当堂练习3、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C.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4、普京曾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D.民族问题是毁灭苏联的“火药桶”DA5、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版中国杜鹃花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规模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版中国中药材三七行业经营模式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年新修订:商业办公空间租赁合同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埋弧焊用镀铜焊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铝板行业产销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高尔夫球场标记涂料行业现状动态及需求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电影作品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紫外线臭氧清洁器行业需求动态及渠道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方向盘锁行业需求态势及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 2024产品研发委托合同
-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词汇表
- 《春节的文化与习俗》课件
- 手机棋牌平台网络游戏商业计划书
-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
- 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2023版)
- 一年级体质健康数据
- 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
- 国家开放大学《财政与金融(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3银行网点年度工作总结
- 工厂反骚扰虐待强迫歧视政策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