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原子核物理基础和中子物理学基础知
识
2.1物质的组成...............................................................5
2.1.1原子核的组成.........................................................5
2.1.2同位素...............................................................5
2.2核衰变...................................................................7
2.2.1衰变类型.............................................................7
2.2.2衰变率...............................................................8
2.3质量与能量的关系........................................................9
2.3.1质量亏损.............................................................9
2.3.2质能定律.............................................................10
2.4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1
2.4.1概述.................................................................11
2.4.2中子与物质核的相互作用机理..........................................12
2.4.3中子反应截面.........................................................13
2.5核裂变过程..............................................................16
2.5.1核裂变机理...........................................................16
2.5.2裂变截面.............................................................17
2.5.3裂变产物.............................................................19
2.5.4裂变中子............................................................20
2.5.5反应堆的热功率......................................................22
2.5.6衰变热..............................................................25
复习题......................................................................26
反应堆是一个强大的中子辐照场。同时,反应堆中有燃
料、慢化剂、结构材料和控制材料等。反应堆的运行建立在
中子与这些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本章将介绍与反应堆有关的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主要
是中子物理学基础。
首先,对物质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基本性质和核衰
变作一简单介绍。然后,介绍中子与核的各种核反应。最后,
对核裂变的机理作了介绍,并给出了反应堆热功率和衰变热
的计算公式。
2.1物质的组成
宇宙中任何物质都是由一百零几种元素的原子组成。原
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并不是物质组成
的最基本的单位,原子作为客观实体存在,它的直径为一亿
分之一厘米(KT厘米),但原子并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今天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原子的核心)
及核外电子组成,形成一个“小太阳系”。
2.1.1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周围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
绝对值相等,因而原子是电中性的。实验已经证实,原子的
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之中。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这两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带一个
单位的正电荷,其电量等于电子电荷的电量。这种粒子实际
上就是氢原子的核,也就是去掉其唯一电子的氢原子。中子
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分别为:
Mp=l.007277原子质量单位
Mn=l.008665原子质量单位
1个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中性的l2C原子质量的l/12o
1原子质量单位=(1.6605655±0.0000086)Xl(f24克。
因而质子、中子以克为单位的质量分别为:
Mp=l.672648X10必克
Mn=l.674954X10-24克
由此可见,中子稍稍重于质子。
电子的质量Me=0.000549原子质量单位。所以整个原
子的质量几乎就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设某一原子核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组成,Z和N分别表
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核子
(即中子和质子)的总数等于Z+N=A,此处A为原子质量数。
Z,N,A皆为正整数。
2.1.2同位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
的质子数)。这是因为物质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核周围的(轨道)
电子,而其电子的数目必须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因为整
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因此,只要原子核内包含同样数量的质
子数,即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使其质量数不同(原子核
内具有不同的中子数),其化学性质基本上也相同,虽然它
们的核特性常常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
数不同的核素叫做同位素。它们在化学性质方面一般无法区
别,但却具有不同的核特性。
具有A个核子,Z个质子的原子核常用”来表示,其中
X为元素的符号。例如,表示该铀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
235个核子(质子和中子总数)。显然,原子核内有235-92=
143个中子。穹。原子核内也有92个质子,但共有238个核
子(质子和中子总数)。因而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238-92二146个。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同时占有一个位置。由
于在元素X的表示中,其质量数A隐含了其原子序数Z,经
常只写成AX,例如肾u也可写成235Uo在热中子的轰击下235U
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碎片,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它们被
称为易裂变物质,既可用作核反应堆的燃料,也可用作核武
器的装料。而在热中子的轰击下,238U不能产生裂变反应,
它俘获中子后生成2,,经过两次8一衰变而转化为2叩11,而
239Pu却是另一种很重要的裂变物质。声0被称为可裂变物质。
由此可见,23511和具有不同的核特性。但是它们的化学性
质却极为相似。
目前,铀是能通过裂变释放核能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在自然界中至少存在着三种同位素,它们的质量数分别为
234,235和238。表2.1-1给出了天然铀中存在的三种同位
素丰度以及它们的质量。
表2.1-L天然铀同位素成分
质量数丰度,%同位素质量
2340.0055234.0410
2350.720235.0439
23899.274238.0508
其中234U的天然含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铀除了上述
三种天然同位素以外,还有其他12种同位素都可用人工方
法制造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23%,它可以通过232Th在
反应堆内吸收一个中子后再经过两次B一衰变转化而成。2331J
也是一种易裂变物质。
氢有三种同位素,相应的丰度分别为:
M]H99.9852%
笊2H(D)0.0148%
M3H(T)
自然界中只存在h2H两种同位素。所谓丰度是指某一
同位素在其所属的天然元素中占的原子数百分比。我们常称
方为氢。笊和氧可化合成重水D20,可以用作反应堆的慢化
剂和冷却剂。例如加拿大的CANDU反应堆,其慢化剂和冷却
剂都是重水。笊也可用作氢弹的装料。僦在自然界含量极微,
但可通过核反应人工制取。
氧有八种同位素,其中三种是稳定的,相应的丰度为
16099.756%
,700.039%
1800.205%
另外五种同位素不稳定,其中下列三种要进行B+衰变,它
们的半衰期分别为
1300.0087秒
14070.43秒
,50122秒
另外两种要进行8一衰变,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
19026.9秒
20013.57秒
自然界中,常见的只有I'。,、和十三种稳定同位素。
2.2核衰变
2.2.1衰变类型
目前,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同位素约有333种,其中绝
大多数(约283种)是稳定的。但从针(原子序数84)开始的高
原子量元素。例如"Ra,9°Th和阳,则全部由不稳定的放射性
核素所组成。自然界中不稳定的元素大约有50种。
除了上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质以外,在最近几年中还制造
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人造放射性同位素。这些人工制造出来的
元素,则都是不稳定的。所谓不稳定,即指这些核要进行自
发衰变,放出B土,a或丫射线。
如果原子序数(质量数)不高,则质子之间的排斥力较
小。因为质子-质子、中子-中子和质子-中子的吸引力大致
相等,所以可预期中子-质子比近于1的核比较稳定。但是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随Z?变化的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变得
越来越重要。为了维持稳定性,核内必须包含较高比例的中
子,但这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核内中子数比质子
数过多或过少的核都是不稳定的。
放射性核素以一定的速率进行自发的变化,这个速率随
核素的性质而不同。不稳定的核放出一个特征粒子,从而转
化为一个不同的核,这个核也可以是(或不是)放射性的。
B±衰变
如果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很多的低质量数和中
等质量数的不稳定核,首先,核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然后这
个电子同一个质子结合形成一个中子(加一个中微子)。因
而,这种衰变相当于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称8一
衰变,反应式如下表示
质子一中子+正电子+中微子
正电子是负电子的反粒子,除了电荷符号相反外,它们的其
它性质都相同。
例如氧,Z=8,N=5,6,7的三种核是不稳定的。核
中的质子数多于中子数。多余的质子放出正电子,质子本身
转化为中子,同时放出中微子,从而变得相对稳定一些,例
如
,Of;N+/T+v
如果核内中子多于质子的不稳定核,中子自发转化成一
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同时放出反中微子,从而变得相对稳定
一些,称B「衰变。如
中子一质子+电子(B粒子)+反中微子
对于R。及I。来说,它们核内的中子数多于质子数(Z=
8,N=ll,12)所以都要放出一个负电子使中子转化为质子。
负电子又记作所以
其中3称为反中微子。在B土衰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由
B土粒子、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以及反冲核带出。因反冲核质
量较大,反冲运动的能量很小,故放出的能量主要由B土及v
或"带出。它们之间的能量分配方式是任意的。所以,B土粒
子的能谱是连续的。
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同位素学经B±衰变即
化为屋丫。核的质量数不变,质子则减少(增加)一个。衰变
后的元素在周期表上向前(或向后)移动了一格。
a衰变
有些不稳定核衰变时放出由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组成的
a粒子,即氮-4核。例如
^Ra^Rn^He
a粒子的能谱是不连续的。上述过程放出的a粒子可以按
能量分成四组。能量为4.782兆电子伏、4.599兆电子伏、
4.340兆电子伏及4.194兆电子伏的a粒子,其丰度分别为
94.6%、5.4%、0.0051%及7X10%。这是衰变后222—可以处
在几个不同量子能态的原因。。粒子的能量~5Mev,阻挡它们
需要的物质厚度:大气~7厘米,铅〜0.06毫米。
a衰变可以表示成
然一/丫+。
即a衰变后的子核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子核在
周期表上向前移动了两格。
Y衰变
在许多场合,放射性衰变除了放出一个a粒子或B粒子
外,还放出丫射线。丫射线是高能穿透性电磁辐射,基本上
同x射线一样。事实上,丫射线与x射线之间的唯一差别在
于,前者是从原子核内产生的,而后者是在核外电子的跃迁
过程中产生的。当放射性变化中所形成的子核处在一种所谓
的激发态,即其内能高于该核的正常态(基态)时,就会产生
丫射线。过剩的能量几乎立刻以Y辐射的形式被释放。丫射
线也伴随其他生成激态核过程出现。
2.2.2衰变率
对于任何一种放射性物质,每个核在单位时间内都有一
定的衰变率。这一衰变几率取决于核的种类,而且等于常数。
用任何人类已知方法都不能使它改变。在一切可能达到的温
度和压力下,不论元素的物理或化学状态如何,衰变率仍然
保持不变。实验表明,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是一个统计过程。
对于单个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刻并不确定,但大量原子核
在某一小段时间间隔内发生衰变的百分比是确定的。对于某
一种核,每一时刻的衰变率都正比于当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
素的原子数。因此,如果N是在任一时刻t时存在的某种放
射性原子(或核)的数目,那么衰变率就由下式决定:
-—^AN
dt
式中的负号表示放射性原子数在减少。其中人为这种放射性
物质的衰变常数。它是单位时间内衰变几率的一种量度。从
任何一个选定的零时亥U(此时放射性核的数目为N。)到其后
某一时刻t(此时剩余的放射性核的数目为N),很容易求出
N=No"(2.2-1)
由此可见,放射性衰变是一个按指数变化的过程,实际
衰变率由衰变常数人和这种核存在的数目所决定。
衰变常数的倒数叫做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寿命,以乙,表示,
则
可以证明,平均寿命等于任一时刻存在的所有核的预
期寿命的平均值。
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平均时间称为半衰期。在式
⑵2—1)中令t=0时,N=N0,t=「/2时,N=(1/2)N0得
2
解得
z建四="型⑵2-3)
AA
因而半衰期与衰变常数成反正,或者根据式(2.2—2)与平均
寿命成正比。即
1,2=0693"“(2.2-4)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经过一个半衰期的时间,核的数目
(或它们的活度)衰减到其初始值的一半,所以到两个半衰期
末,核的数目(或活度)将下降到初始值的1/4,依此类推(图
2.2—1)。普遍地说,经过n个半衰期以后,留存的核数(或
活度)占初始值的(1/2尸。经过七个半衰期以后,放射性物质
的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初始值的1%以下。
表2.2-1列出了核能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物质的
半衰期。其左边列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核素的半衰期,而右
边则是人造核素的半衰期。三种易裂变核(233U,235U和239Pu)
和两种可转换核(232Th和238U)全都是a发射体,它们具有很
长的半衰期,因而是比较稳定的。另一方面,由可转换核俘
获中子而产生的物质和2钝)以及它们的瞬时衰变产物
CP。和2%p)全部是B发射体,其半衰期比较短。这表明,
以上提到的这些可转换同位素和易裂变同位素可以保存许
多年而不会有明显的损失。然而,由可转换物质俘获中子以
后产生的中间产物的半衰期较短,它们将在几天之内几乎全
部衰变为易裂变核素。
表2.2-1放射性核素的
特征
天然存在的人造的
核素放射性半衰期核放射半衰期
素性
232Tha1.4xlO10233ThP22.2分
年
238ga4.47x109233PoP27.0天
年
2351ja7.04x1082331ja1.58xl05
年年
239|jp23.5分
239Npp2.35天
239Pua2.44x10'
年
2.3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2.3.1质量亏损
如果没有核力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变化,原子核的质量就应
该等于组成它的粒子质量的总和,即质子与中子质量的总
和。质子数通常用Z表示,则中子数为(A-Z)o然而用质谱
仪或其他方法直接测定核的质量表明,Z个质子和(A-Z)个中
子结合而成的核裁,其质量MA总比Z个质子及(A-Z)个中子
的质量之和为小。即
△M=ZMp+(A-Z)Mn-MA(2.3-1)
因而AM>0
其中Mp、Mn分别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即所有原子核的质量
都比组成它的单个质子与中子质量的总和略小,这种质量上
的差异称为质量亏损。
按电中性的要求,一个原子除了包含核内的Z个质子和
(A-Z)个中子外,还必须包含Z个核外电子。若Me表示电子
的质量,则组成一个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之和为ZMp+ZMe
+(A-Z)Mn,则
△M=Z(Mp+Me)+(A-Z)Mn-M
式中M为中性原子的质量M=MA+ZMe
若用氢原子质量代替一个质子加上一个电子的质量。即
MH=Mp+Me则
△M=ZMH+(A-Z)Mn-M(2.3—2)
已知氢原子质量临=1.007825原子质量单位,中子质量
Mn=l.008665原子质量单位,对于原子质量已由实验确定的
任何一种核素,其质量亏损可通过下式计算而得:
AM=1.007825Z+1.008665(A-Z)-M(2.3—3)
例如笊核,它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笊的原子质
量M=2.014102原子质量单位,笊的原子序数Z=L质量数
A=2,代入上式后
AM=1.007825X1+1.008665(2-1)-2.014102
=0.002388原子质量单位
2.3.2质能定律
根据爱因斯坦(A.Einstein)的狭义相对论原理,质量与
能量的等价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E=MC2
式中C为光速,C=2.99792458X101°厘米/秒。如果能量E
用兆电子伏表示,质量M用原子质量单位表示,则上式可写
成
E(兆电子伏)=931.5XM(原子质量单位)
(2.3—4)
即1原子单位质量与931.5016兆电子伏的能量相当。上式
也表明了,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总要亏损,也即在
结合过程中有
△E=AMC2
的能量从该原子核系统中释放出来。反之,要把原子核中所
有核子完全分开,就须提供这么多能量。这个能量称为该原
子核的结合能。即
AE=[ZMp+(A-Z)Mn-MA]C2
或
AE^[ZM),+(A-Z)Mn-M]C2
也可以写成
AE=931.5[1.007825Z+1.008665(A-Z)-M]
(2.3—5)
AE也称核的总结合能,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称比结合
能,即:
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AE/A
(2.3-6)
用式⑵3-5)和⑵3-6)可以算得自然界每个核数的平均
比结合能值,其结果如图2.3-1所示。图中结果表明,不同
质量的原子核其平均比结合能的大小是不同的。中等质量原
子核的比结合能较大,说明核子在组成中等质量的原子核
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结合能多。轻质量的核和重质量的
核其平均比结合能小,说明核子在组成轻质量的核和重质量
的核时,平均放出的结合能少。裂变能就是重核分裂成中等
质量核时所放出的结合能。假设有一下述裂变反应:
2i_i-i1♦LIi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
质量数
图2.37每个质子的结合能随质鼠数的变化
235U-»117A+118B
由比结合能曲线可得知,A二235核的比结合能为7.5兆电
子伏,而质量数117和118的核的比结合能为8.35兆电子
伏,因而反应前后结合能的差为
(117+118)x8.35-235x7.5=200(兆电子伏)
这个能量将被释放出来。
2.4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4.1概述
一个中子与一个原子核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致使原子核
的质量、电荷或能量状态改变的过程称为中子核反应。热中
子反应堆内发生得最多的是中子与燃料核、慢化剂核以及结
构材料核发生的核反应。设入射粒子为a,被轰击的原子核
即靶核(通常假设它是静止的)为b,生成核(或反冲核)为c,
生成粒子为d,(为简单起见,这里只假定生成一个粒子和一
个生成核)反应过程可以表示成
b(a,d)c
或a+b-*c+d
例如a粒子作用某些轻元素(例如镀、硼或锂),生成C和
中子,即9Be(a,n)12C
9Be+4He^12C+'n
中子轰击照产生力及一个质子,为或
160+n-*16N+'P
核反应必须遵守下列四个基本定律:
(1)核子数守恒。反应前后的核子数必须相等。
(2)电荷数守恒。反应前后电荷代数和必须相等。
(3)动量守恒。反应前后动量相等。据此可对生成核及
核子的相对运动方向作出估计。
(4)能量定恒。包括静止质量能在内,反应前后能量守
恒。可以用来预测某种反应在能量上是否可以发生。
中子与原子核可以发生如下一些核反应;
(1)弹性散射。中子与靶核作用后,中子重新出射且靶
核内能不变,这种反应称为弹性散射。弹性散射动量守恒,
动能也守恒,可以近似用弹性小球间的碰撞来描述。热堆内
快中子的慢化,主要就是快中子与慢化剂核的弹性散射。弹
性散射一般用(n,n)反应表示。
(2)非弹性散射。中子与靶核作用后,放出一个中子,
但作用后的靶核的内能发生了变化,靶核常处在激发态上。
因而非弹性散射动量守恒,但动能不守恒。靶核从激发态跳
回基态时,有Y射线放出。显然是个吸热过程。高能中子在
较重核上慢化过程,主要是非弹性散射。常用(n,n,)反应
表示。
(3)辐射俘获。靶核俘获中子放出射线的反应称辐射
俘获。常用(n,y)反应表示。如镉控制棒对低能中子的吸收反
l,3ll4238
应Cd(n,Y)Cdo能量在几电子伏附近的中子被U吸收的
238239
U(n,Y)U反应。压水堆结构材料中或水的不锈钢腐蚀产物
中的铭、镒、铁、铝等组分对中子的吸收反应5°Cr(n,Y)%r,
55Mn(n,y)56Mn,58Fe(n,y)59Fe以及⑻Ta(n,y)飞等,也都属
于这类反应。
(4)放出带电粒子的反应。中子与靶核作用生成一个新
核并放出质子、a粒子等带电粒子的反应,对反应堆也很重
要,例如压水堆一回路中的水流经堆芯时,水中的16o,170
等核吸收中子后都放出一个质子,发生I60(n,p)lfiN,
,70(n,p)17N等反应。这些反应的生成核并不稳定,要发生放
射性衰变。例如小要发生8一衰变,同时放出很硬的丫射线,
如
16N-*160+P-+y
这是一回路水放射性剂量的一个重要来源。
反应堆中硼核(控制材料)可产生(n,a)反应l0B(n,a)7
Li
(5)放出几个中子的反应。高能中子轰击某些靶核,有
时可产生多个中子。这种反应可表示为(n,2n),(n,3n)...
反应。
(6)裂变反应。中子与重核作用,重核分裂成两个碎片,
同时放出两个或多个中子。这种反应称为裂变反应。常用
(n,f)反应表示。热中子核反应堆能量来源主要依靠235U的裂
变反应。
2.4.2中子与物质核的相互作用机理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过程有三种:势散射、直接相
互作用和复合核的形成。
势散射是最简单的核反应,它是中子波和核表面势相互
作用的结果。此情况下的中子并未进入靶核。任何能量的中
子都有可能引起这种反应。这种作用的特点是:散射前后靶
核的内能没有变化。入射中子把它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传给
靶核,成为靶核的动能。势散射时,中子改变了运动的方向
和能量。势散射前后中子与靶核系统的动能和动量守恒,所
以势散射是一种弹性散射。
直接相互作用是指: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
碰撞,使某个核子从核里发射出来,而入射中子却留在核内。
如果从靶核里发射出的核子是质子,这就是直接相互作用
(n,p)反应。如果从靶核里发射出的核子是中子,而靶核发
射Y射线,同时由激发态返回基态,这就是直接非弹性散射过
程。入射中子要具有较高的能量才能与原子核发生直接相互
作用。不过,在核反应堆内具有那样高的能量的中子,其数
量是很少的。所以在反应堆物理分析中,这种直接相互作用
方式是不重要的。
复合核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形
式。在这个过程中,入射中子被靶核)吸收,形成一个新核
-复合核/X。中子和靶核在质心坐标系中的总动能E。就转
化为复合核的内能。同时中子的结合能也给了复合核,于是
使复合核处于基态以上的激发态。然后,经过一个短时间,
复合核衰变或分解放出一个粒子。
在研究靶核的微观截面时,我们发现某些靶核的微观吸
收截面有共振现象。如图2.4—1所示。
当E=Er时。a=。max,其余能量时,0a很小,以致形成
一些共振峰值。这可以用核反应的复核模型来解释。复核模
型认为,核反应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射粒子a与靶
核A形成一个复核B*,第二阶段为复核衰变形成新核C和出
射粒子c,即
a+A-*B*-*C+c
如果入射粒子是中子,靶核为人乂,则形成的复核为*X。
在质心系里,复合核是静止的,中子和靶核在质心系的动能
就转化成了复合核的内能反。中子和靶核形成复核时要放出
的结合能为瓦。这样,复核A+、处在能量为Ec+邑的激发态
上。
复合核是不稳定的,它通过放出粒子而回到基态。如果
放出来的是一个中子,剩余核回到基态,则称复合弹性散射,
也称共振弹性散射。如果放出中子后,剩余核处于激发态,
则称这个过程为复合非弹性散射或称共振非弹性散射。
1
量子力学可以证明,假如核A+X在能量Ec+反附近有一
激发态的话,则形成复核的几率是很大的。当这样的激发态
存在时,复合核形成的几率很大,而且对于凡是在能量上是
可能的那些相互作用,其相应的截面也很大。反之,如果核
A+lX在能量邑+Eb附近没有激发态,则形成复合核的几率就
小得多,从而相应的截面也小得多。因此,通过形成复合核
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截面对入射中子能量的依赖关系十分明
显的。这种性质如图2.4—1所示。象图上所标绘的截面上
那些明显的峰称为共振或共振峰。
图2.4-1中子吸收的共振峰
2.4.3中子反应截面
微观截面
中子与物质核的相互作用常用截面来度量。它实际上是
发生某类核反应的几率。
考虑一个面积为A,厚度为dx的单位体积内包含N个原
子的薄靶,把它放在强度为I的均匀、速度单一的中子束中,
该中子束垂直撞击整个靶,如图2.4-2所示。在这个实验
中,我们发现在靶内产生的相互作用率和中子束强度、原子
密度、靶的面积以及厚度成正比。即
(整个靶内的)相互作用率R=。INAdx
式中。为比例常数。
因为NAdx为靶内原子总数,I为中子束强度(中子数/(平方
厘米•秒))。所以。即为靶层中一个靶核与中子束中一个中
子发生某类核反应的几率。从式中可看出,。的量纲为面积,
故又称。为发生某类核反应的微观截面。因为核截面常常在
10侬—10-26平方厘米数量级,习惯上利用每个核10一24平方厘
米作为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叫做靶。即1靶等于102平方厘
米。
我们可以用特定的微观截面来描述特定的核反应。
所有微观截面之和称为微观总截面。t,它等于微观散射
截面。s和微观吸收截面。a之和。即
Ot=Os+oa(2.4—2)
而微观散射截面。s又等于微观弹性散射截面。e加上微观非
弹性散射截面。in。即
。s=。e+。in(2.4-3)
微观吸收截面为
。a—。Y+。f+。a+。p+…(2.4-4)
式中。y是微观俘获截面,是微观裂变截面,0a,分别
是(n,a),(n,p)反应的微观截面。在压水堆内,燃料核吸
人附中于
图2.4-2中子束射到靶上的示意图
收中子时主要是发生裂变或辐射俘获,故其微观吸收截面主
要由等号右端的前两项决定。
宏观截面
令I(x)为靶内穿行X距离没有发生相互作用的中子束强
度。穿行一附加距离dx后,中子束强度将减弱,其减少的
中子数目等于在厚度为dx的薄层内发生相互作用的中子数。
由式(2.4—1)可以看出,这个强度的减弱由下式给出
-di(x)=NoI(x)dx(2.4一5)
对式(2.4—5)积分后得到
I(x)=Ioe-Nox(2.4—6)
式中x=0,I(0)=1。。未与靶发生相互作用的中子束强度I(x)
随进入靶内的深度作指数减弱。令
E=N。(2.4—7)
由于。为一个中子与一个靶核发生某类反应的几率。显然,
E为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靶核发生某类核反应的几率。我们
称之为宏观截面。
然而,实际上,E完全不是一个真正的“截面”,因为它的
单位是长度的倒数。2还有另一层物理意义。式(2.4—5)也
可以写成
di
Ncr=Z(2.4-8)
dx
因此,自然可以将,解释为中子在每单位飞行程长上与靶核
发生某类反应的几率。
习惯上将2的倒数称为某类核反应的中子平均自由程,用以
度量中子与靶核发生某类核反应之前可能的自由飞行平均
距离。平均自由程常用九来表示:
2,.=—i=a,f,s,...(2.4-9)
对不同的反应过程,可定义不同的宏观截面。例如宏观裂
变截面定义为
Sf=Nof
宏观吸收截面工和宏观散射截面》分别表示为
Ea三Noa
Es三Nos
宏观总截面£为
Et=Xa+2s
(2.4—10)
下面讨论如何计算靶核的宏观截面。
如果靶核由同一种元素构成。P是靶核的密度(克/厘米
'),A为靶核的原子量,则1摩尔这种物质含有A克,1摩尔
这种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3X1023)个原子,每立
方厘米数的原子(核)数为
N=S(1/厘米3)(2.4-11)
AA
则宏观截面
E=N6=2NQ(1/厘米)(2.4T2)
A
对于分子量为M和密度为Q(克/厘米3)的化合物,每立
方厘米中第i种原子数由下式给出
N—NA%原子/厘米3(2.4-13)
其中Vi是第i种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的数目。该物质的宏观
截面2为
E=£NQ,=枭NA£V.⑵4—14)
式中。i是第i种原子相应的核反应截面。
例题2.4—1氢俘获热中子的微观截面。H=0.33靶,氧
俘获热中子的微观截面。。=2X10”靶,试计算水分子俘获热
中子的宏观截面。
解:
水的分子量M=18,而密度P=1克/厘米)每个水分
ZH,O=依+cr^)=1-X6.02XIO23X(2X0.33+2X10-4)X10-24
=0.022(厘米T)
子40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所以水分子俘获热
中子的宏观截面可写成
对于由几种元素的混合物或化合物(或两者兼有)组成,
其中包含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其宏观截面2由下式给出
E=EN"i(2.4—
15)
其中N值取决于混合物的组成,同时也取决于各种成分
的原子(或分子)量的密度。
中子通量密度和中子反应率
中子通量密度简称中子通量,它在中子物理中是一个应
用很广泛的物理量。
1.单速平行中子束的通量密度
沿某一固定方向有一束密度为n,速度为v的中子运动,
则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中子运动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中子
数为nv中子/cn?.sec,nv就是中子通量,是中子通量的一个
特例。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中子运动方向垂
直的单位面积的中子数。
2.非平行束单速中子的通量
对于一般情况,中子运动的方向四面八方都有,此时某
点的中子通量定义为:依此点为中心迎着各个方向射来的中
子作许多垂直的单位面积,然后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这些面
积的中子统统加起来,就是该点的中子通量。注意,此时的
中子通量是一个标量。它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
间穿行距离的总和。
中三nv中子数/厘米2,秒
⑵4-16)
在核反应堆内,中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设中子
以单一速率V(或者说具有相同的动能)在介质内杂乱无章
地运动,介质的宏观截面为2,平均自由程为入,九=1/2。
此时,一个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核反应的统
计平均次数为v/九72。因而,单位时间单位体积靶核内一
个中子与核发生核反应的总次数为2nv。(反应数/厘米
3•秒)。即
中子核反应率=Snv
(2.4—17)
根据中子通量的定义,中子反应率也可以用下式表示
中子核反应率=20
(2.4—18)
2.5核裂变过程
2.5.1核裂变机理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质量数A大于50左右的核,每个
核子的结合能随着质量数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重核分裂
成两个较轻的核后,就得到更稳定的核结构,这就是裂变过
程的起因。但是,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可能会想到,所有的
重核都将自发地裂变,于是也许会全部消失。事实上,虽然
对于质量数A大于50左右的所有原子核,这种自发裂变是
可能的,但是发生的几率却极小。为了使裂变几率较大,必
须用这种或那种方法供给原子核能量,这是因为裂变过程就
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的。
利用原子核的液滴模型有助于了解裂变过程的某些特
性。核的每一个组成粒子与它最邻近的粒子发生等强的相互
作用,从这方面来说,一个核类似于一滴液体。所以,作为
一级近似,核的内能(或结合能)与核子数或质量数成正比。
此外,核的半径随A"3而变化,所以核的有效体积也与质量
数成正比。然而,如液滴那样,核表面粒子的相邻粒子数少
于内部粒子的相邻粒子数。所以,上述估算的结合能即体积
能必须减去一个随核表面积而增加的量。除了这些能量项以
外,在研究核的行为时还必须对于质子之间的静电排斥进行
修正。
考虑一滴液体因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振荡:该系统要
经历一系列阶段,其中最重要的示于图2.5-1中。液滴开
始是球形的(A);然后被拉长成一个椭球体(B)。虽然体积没
有变,表面积却增加了,但只要体积能超过表面能,液滴就
会返回到它的原始形状。然而,如果变形力足够大,则液滴
将达到C中所示的哑铃形。在这种状态中,表面能一般会超
过为液滴提供内聚力的体积能。结果,液滴将不再能返回它
的原始形状,而是分裂成两个小液滴。这两个小液滴开始多
少有点变形,如D中那样,但最后将成为球形。
OOCOOOoo
ABCDE
图2.5/裂变的液滴模型
核裂变中的情形可以认为与上述情形相类似。靶核吸收
一个中子而形成一个受激的复合核。这时复合核的激发能等
于中子的结合能加上这个中子被俘获前可能具有的动能。由
于有这种过剩能量,可以认为复合核要经历一系列的振荡,
在这个过程中,它要经过类似于图2.5-1中B的阶段。如
果振荡能不足以引起超过B的进一步变形,则吸引力将迫使
核回到它的原始形状。而过剩的能量则由受激的复合核通过
发射一个Y射线(光子)而释放。
然而,如果复合核具有足够的能量使它进入哑铃状态
(图2.5—1中C),则由于表面能(加上静电排斥能)超过体积
能,它就不可能再回复到起始状态Ao从而,这个系统很快
地由C转到D,然后到E,表示裂变成两个分离的核一一裂
变碎片,由于静电排斥它们向相反的方向飞开。复合核为了
变形到状态C而必须具有的过剩能量叫做裂变的临界能量。
如果可以得到这么多的能量,例如由俘获中子后形成的激发
能,则通常将发生裂变。如果不能获得这么多能量,则裂变
不可能发生,至少不会以可觉察的速率发生。
表中所列结合能邑是指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总
要亏损,也即在结合过程中有
AE=AMC2
的能量从该原子核系统中释放出来。反之,要把原子核中所
有核子完全分开,就须提供这么多能量。这个能量称为该原
子核的结合能。
表2.5T几种重要原子核的Ecrit和Eb
核复合核临界能结合能Eb,MeV
Eerit,MeV
232Th233Th6.55.1
233JJ234u4.66.6
235y236y5.36.4
238JJ239y5.54.9
239Pu240Pu4.06.4
表中数据表明,2331J,235u「39pu等易裂变核,吸收一个中子
得到的结合能大于该核的临界能。因此,这些易裂变核吸收
任何能量的中子均能引起这些核的裂变。而这样的核吸
收一个中子得到的结合能是4.9MeV,而临界能是5.5MeVo
所以只有入射中子的能量大于0.6MeV左右时,裂变才能发
生。实际上,能量大于1.IMeV的快中子人上射到Mu上时,
该核才能发生裂变反应。
2.5.2裂变截面
裂变截面。f是靶核及入射中子能量的函数。对于易裂变
核,低能处的。,是很大的(象一切截面所表现的那样),并且
在电子伏区(在那里有几个共振出现)以前,随着能量的增加
约略按1/v规律减小。大约在1千电子伏以上,共振用现在
的测量技术已无法分辩(能级的真正重叠,即多普勒宽度和
能级间隔近似相等,大概出现在5千电子伏左右),所以截
面反而变得要平滑些。图2.5-2绘出了235U的。f的特性。
对于需要一定能量的中子才能引起裂变的原子核,例
如,2也其裂变截面就有些不同。这时,。「在裂变阈能以下
一直为零,在裂变阈处随着能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238(;和
其他几种A为偶数核的这种情况,可由图2.5—3看出。由
于裂变阈通常出现在可分辩共振的能区以上,所以这类核的
裂变截面趋向于处处平滑。
图2.5-3Th"',U,M,Pu,<0,P",u的裂变截面
通常的作法是把能量为0.025电子伏的低能截面制成表。
0.025电子伏这个值叫做热能,因为中子在室温下同周围介
质处于热平衡时的能量大致是这个数值。对应的截面叫做热
中子截面。233仄2351天然铀、239pu和241pu的热中子截面由
表2.5—2的头两栏给出。
233235241
表2.5-2U>U>天燃铀、239pu和pu的热中子(0.025eV)
数据
*
核数a,3anV
233JJ578.8531.10.08992.2872.492
235JJ680.8582.20.1692.0672.418
天燃铀7.594.160.911.312.50
239pu1011.3742.50.3622.1082.871
241Pu137710090.3652.1452.927
*Oa=O./+Of
表2.5-2还列出了易裂变核的热中子截面,表中的a
为俘获裂变比,即
a=Z(2.5-1)
%
其中,色为俘获截面
2.5.3裂变产物
对铀一235热中子裂变的详细研究表明,共有40多种不
同的方式分裂,产生80种以上的初级裂变产物(或称裂变碎
片)。这些产物的质量数范围从72到1610图2.5-4中给出
了铀一235的热中子裂变产物和铀一238的快中子裂变产物
的裂变产额随质量数变化的图形;裂变产额定义为在总的核
裂变中产生某种给定质量数产物的核裂变所占的份额(或百
分数)。因为观测到的裂变产额分布在ICT到百分之六以上的
范围内,所以将它们用对数标度画出。应该注意,由于每次
裂变形成两个核,所以所有质量数的总产额加起来等于百分
之二百。至于为什么用质量数而不用原子序数来研究,其原
因是大多数的裂变碎片是放射性的,通过放出负B粒子而衰
变。因此,原子序数随时间而改变,而质量数不受B衰变的
影响。
几乎所有裂变产物的质量可以分成两大群:一是“轻”
群,质量数从80到110;二是“重”群,质量数从125到
155o有一些产物在这两群的中间和外边,但它们加起来也
不超过裂变的百分之几左右。裂变的最可几方式所给出的产
物质量数为95和139,它们构成总产物的将近6.4%。显然,
铀一235的热中子裂变在绝大多数情况中是不对称的。对于
铀一233和杯一239的热中子裂变。得到了类似于图2.5—4
中的曲线,但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稍有不同。随着中子能量的
增大,对称裂变的概率增大,这从图2.5-4中上面那条曲
线可以看到。
已观测到了与裂变产物质量数的分布相对应的动能分
布,结果,与两个质量数群类似,探测到了两个明显的动能
群;重群中最丰产物的动能近似为67兆电子伏,而轻群中
最丰产物的动能为98兆电子伏。98与67之比约为1.46,
这非常接近于最大产额的质量数之比,即139比95或1.46;
只要动量是守恒的,它就应当是这样。
在裂变过程中,发生裂变的原子内放出许多轨道电子,
结果使裂变碎片带有很高的电荷。较轻的碎片平均带有约20
个单位正电荷;而较重的碎片带有约22个单位正电荷。这
种以IO7米/秒量级速度运动的粒子在它们穿过物质的路程上
能够产生相当大的电离。由于它们的质量和电荷大,所以比
电离高,从而射程比较短。已经观察到轻群和重群裂变碎片
在空气中的射程分别为25毫米和19毫米左右。它们与放射
源中发出的a粒子射程相近。
裂变碎片在各种材料中的射程对于反应堆的设计很重
要,因为必须防止它们从燃料元件中逸出。表2.5-3中给
出了裂变碎片在一些材料中的平均射程和相应的面积密度。
作为一种实用近似,裂变碎片在任何介质中的射程都可以取
4兆电子伏的a粒子在该介质中的射程值。
由于裂变碎片的中子一质子比超过了稳定性范围,所以
它们几乎全部是负B发射体。这可以从图2.5-5中看到,
该图显示了裂变碎片和核的“稳定性曲线”之间的相对关系。
直接衰变产物通常也是放射性的,而且,虽然衰变链各
有长短,但平均来说每一碎片都要经过四到五级衰变后才能
形成一种稳定核素。由于裂变中产生约80种不同的放射性
核素,所以在裂变后的短时间内,裂变产物中将存在300种
以上的放射性核素。
图2.5-5裂变碎片的不稳定性
S2.5-4裂变产额随聚变产物的质量薮的变化
表2.5—3铀一235热中子裂变产生的裂变碎片的近似射程
材料射程,10-2毫米面积密度,IO,克/厘
米
铝1.43.7
铜0.595.2
银0.536.2
金0.5911.1
铀0.6612.6
二氧化铀1.410.0
大部分放射性裂变产物除了发射8粒子外,还放出Y射线。
它们就是所谓缓发裂变丫辐射。大多数光子具有中等的能量,
低于2兆电子伏左右,但少数裂变产物放出的光子具有较高
的能量。后者在一些屏蔽问题和反应堆控制方面是很重要
的。铀一235每次裂变的裂变产物中所放出的缓发y辐射总能
量约为7.5兆电子伏。
2.5.4裂变中子
裂变中释放的中子可以分成两类,即瞬发中子和缓发中
子。占裂变中子总数99%以上的瞬发中子在IO-"秒(或更短)
的裂变瞬间内被释放。裂变发生以后,瞬发中子的发射就马
上停止,但缓发中子继续从裂变碎片中放出,持续几分钟之
久,它们的强度随时间很快地下降。表2.5—4中给出了在
裂变反应中每吸收一个0.0253电子伏中子或快(约1兆电子
伏)中子后所释放的平均(总)中子数V。注意v的值不是整数;
这是由于受激的复合核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分裂的缘故。虽然
在任何一次特定裂变中放出的中子数总是整数,但其平均值
不一定是整数。
表2.5-4裂变中释放的平均中子数
易裂变核热中子(0.0253M快中(〜IMeV)
eV)子
VnVn
233|j2.492.292.582.40
235|j2.422.072.512.35
239Pu2.932.153.042.90
n为易裂变物质每吸收一个中子由于裂变反应而释放的中
子数。v与n之间的关系是
裂变吸收的中子H(2.5-2)
'吸收中子的总数sa
其中2f是易裂变核素的宏观裂变截面,而2a是总吸收
截面。对于单一的易裂变物质2f/2a可以用Of/。a来代替,
易裂变核。a=。f+。丫,而a=。丫/。f,所以式(2.5—2)可写成
V
n=
1+a
⑵5—3)
表2.5—4中包括了三种易裂变核素的n值。快中子的n/v
比显著地大于热中子,这是因为快中子非裂变反应(主要是
辐射俘获)吸收的中子份额较小。
表2.5-4中的数据对于核反应堆中增殖易裂变物质的
可能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发生增殖,除了应有一个中子用
来维持裂变链以外,还必须吸收一个中子后能有一个以上的
中子用来将可转换核素转化为易裂变核素;就是说,n必须
大于2o此外,还必须考虑由于逸出反应堆系统以及结构材
料与冷却剂等的寄生俘获而不可避免地损失的中子。因此,
对于有意义的增殖来说,n必须显著地大于2,例如至少为
2.15o从表2.5—4中的值可以明显地看出,以杯一239为易
裂变物质的快中子反应堆的增殖最为有效。这就是人们主要
感兴趣的快中子反应堆类型。在热中子反应堆中,看来只有
用铀一233才能实现增殖,但其效率将不会很高。
一般地说,反应堆的燃料由易裂变核素和可转换核素组
成,并且常常还有其他的元素,例如氧化物燃料中的氧。于
是,需要推广单一核素方程(2.5—2)以便对燃料物质定义一
个n;所以,
〃燃料=E(历J
⑵5-4)
式中分子是所有易裂变核素的v2,项之和,而分母是燃料中
存在的所有核素的总吸收截面。如果燃料由铀一235和铀一
238的二氧化物组成,如在水慢化的动力反应堆中那样,则
铀一235是唯一的易裂变核素。氧的吸收截面很小,可以忽
略,所以方程(2.5—4)成为
235
〃燃料二V.235.238
乙Z1'乙
图2.5-6不同铀-235含量下0.0253eV中子的1值
利用2=N。的定义和已知的微观截面,已经算得天然铀和
各种浓缩铀的n燃料值,其结果以曲线形式表示在图2.5-6
中。
天然铀中热中子的n燃料为1.34,而在富集度为2.5(wt)%
的铀中,例如在水慢化反应堆的燃料中,n燃料为1.79。当浓
缩度超过5(wt)%左右时,n燃料接近于纯净铀一235的值,这
是由于铀一238的。.比铀一235的小得多的缘故。在反应堆
运行期间,燃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护理
- 颈椎变形的临床护理
- 小儿海鲜过敏的临床护理
- 股骨骨折的临床护理
- 【MOOC】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长沙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膝关节扭伤的临床护理
- 高一地理水循环课程设计
- 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护理
- 饭店机器人助兴课程设计
- 飞轮的课程设计
- GB/T 6673-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 GB/T 4678.2-2017压铸模零件第2部分:圆形镶块
- GB/T 3532-2022日用瓷器
- GB/T 33833-2017城镇供热服务
- GB/T 1931-2009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
- GB/T 1695-2005硫化橡胶工频击穿电压强度和耐电压的测定方法
- 医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登记表
- GA/T 1661-2019法医学关节活动度检验规范
- 便民服务中心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大全(推荐十篇)
-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