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E/3F/wKhkFmbFJLGAKRFrAAHDw5YXKrE940.jpg)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E/3F/wKhkFmbFJLGAKRFrAAHDw5YXKrE9402.jpg)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E/3F/wKhkFmbFJLGAKRFrAAHDw5YXKrE9403.jpg)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E/3F/wKhkFmbFJLGAKRFrAAHDw5YXKrE9404.jpg)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E/3F/wKhkFmbFJLGAKRFrAAHDw5YXKrE9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的遵循理由、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2.同一律的要求、应用条件,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3.矛盾律的遵循理由、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4.矛盾律的要求、应用条件,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5.排中律的遵循理由、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6.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中所犯的逻辑错误学习内容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含义)3.同一律的要求4.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5.同一律的条件性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自主预习[解析]有逻辑问题。甲:“别人"是除打牌者之外的其他人。乙:“别人”是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其他人。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⑴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⑵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2.同一律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真同假)A:这个苹果是圆的。(形状)B:这个苹果看起来很甜。(味道)常用公式基本内容“A是A”(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把A换成非A)[例]3.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同一时间、同一条件、同一对象[解析]“白加黑”有不同的含义:一方面是熊猫的外形特征,一方面指的是“白加黑”感冒药。故事中老虎的错误在于把“白加黑”这种感冒药偷换成了“白加黑”颜色。偷换概念[解析]这个案例中领导开会的主题是安全生产。但具体内容却变成了与安全关系不大绿化和计划生育问题。属于转移了话题。偷换论题[例1]有一只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猫,熊猫哭了:“你感冒了,干嘛要吃掉我呢?老虎说:“广告上说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例2]某领导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时间不多了,简单讲几句吧。今天是安全生产会议,我讲几个与之有关的问题:一、关于绿化问题;二、关于计划生育”。[探究]分析下列案例中的逻辑错误[探究]从逻辑的角度,思考以下案例是否犯逻辑错误1.政治课上老师向甲提出一个问题:“谈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甲居然回答说:“我根本不认识马克思。”2.甲问道:“你这有好茶吗?”乙回答到:“我这全是好茶,从不卖变质的茶。”3.甲对乙说:“你那么有钱,居然能在路边吃麻辣烫。”乙疑惑的说到:“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4.甲说:“好烦呀,我想静静。”乙很疑惑的问道:“静静是谁,你和静静什么关系?”5.这些苹果前几天还是绿的,今天居然都变红了。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没有错误5.同一律的条件性⑶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例]
①这些苹果前几天还是绿的,今天居然都变红了。
②张三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同一时间、同一条件、同一对象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⑵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要求性条件非要求性条件思考
:违反同一律了吗?没有。[归纳]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公式“A是A”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真同假)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逻辑错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偷换论题。条件性①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同一时间、同一条件、同一对象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②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③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含义)3.矛盾律的要求4.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5.逻辑矛盾与辨证矛盾的区别6.矛盾律的条件性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自主预习“我这个人是很有原则的。我的原则就是看心情”。思考:下面这个说法有什么样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随心所欲没有原则做事认真,依规办事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常用公式基本内容“A不是非A”(不能自相矛盾)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例1]这个苹果是圆的;但这个苹果又很方。[例2]这个苹果非常红,但这个苹果也比较绿。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不能两可,不能两者都肯定。4.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自相矛盾“概念”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判断”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例]对于同一个几何图形,不能既用“三角形”又用“非三角形”来反映它。[例]“我是中国人”与“我不是中国人”。
根据矛盾律,对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肯定。两可两者
都肯定[解析]不成立。坚信与不相信自相矛盾。
哲人也是人。“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事实上包含了一个判断“不要相信一位哲人的话”,这与“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是相互矛盾的。1.她的意见完全正确,必须指出一点她的小错误。2.我们一定能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万一实现了呢?3.某电站外高挂告示牌,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严禁触碰电线!千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从逻辑的角度,分析以下案例的自相矛盾之处5.矛盾律的条件性⑴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判断。⑵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又是复杂多样的。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平凡”指他的工作岗位和事迹;“伟大”是指他的精神和价值。是从不同角度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自相矛盾不同时间所做的论断①这个人是男的,又是女的。”③“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例]②这个人以前是男的,现在是女的。206.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区别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可以消除避免指事物同时具有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是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事物固有的矛盾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联系①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②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③任何科学都要求排除逻辑矛盾,而任何学科又都要求认识事物本身的辩证矛盾。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辩证矛盾:蝉“噪”与林“静”、鸟“鸣"与山“幽”辩证矛盾: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与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逻辑矛盾:太紧张与不知不觉自相矛盾逻辑矛盾:方与圆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平凡的工作岗位事迹与伟大的精神和价值辩证矛盾:“死了”的自然生命与“活着”的精神[归纳]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公式“A不是非A”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逻辑错误概念或判断自相矛盾条件性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判断。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与辩证矛盾的关系逻辑矛盾不同于辩证矛盾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含义)3.排中律的要求4.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5.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自主预习[解析]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主持人先否定了第一种意见,又否定了与第一种意见相反的第二种意见,对有可能的全部两种意见都进行了否定,认为两种都不对,骑墙居中,犯了”两不可“的错误。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反对思维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例]
我不认为这个苹果好吃,也不认为这个苹果不好吃。常用公式基本内容“A或者非A”(不能骑墙居中)[分析]既否定了它好吃,也否定了它不好吃,违反了排中律。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4.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判断”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不能都否定)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概念”角度: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两不可(骑墙居中)(两者都否定)[例]三个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窗户的玻璃,老师问他们:“是谁打碎的?”
甲说:“不是我。”
乙说:“不是我。”
丙说:“是甲打碎的。
思考:假设你被告知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可否据此推断窗户的玻璃是谁打碎的?4.排中律的应用[解析]
依据排中律,“A或者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根据题意“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可以这样推断:甲和丙的话是矛盾的,它们不可能都不成立。此推断乙的话就一定是假的,窗户玻璃是乙打碎的。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5.排中律和矛盾律的区别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不能同真;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
不能同假。[例]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我去,也不去。甲: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和“不去”,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乙的回答同时肯定了“去”和“不去”,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舍假)(取真)关系矛盾律排中律区别含义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自相矛盾”(“两可”)“两不可”作用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联系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份稿子,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违反矛盾律: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自相矛盾违反排中律:两不可违反排中律:两不可[训练]请判断下面的例子犯了什么逻辑错误[例]请你破案:一起凶杀案,经过侦查得知,作案人可能是赵、钱、孙、李四人中的某一个。这四名罪犯嫌疑人都否认自己作案,大家说法不一。
赵:“不是我杀的”钱:“李就是杀人犯”
孙:“钱就是杀人犯”李:“不是我杀的”
⑴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
⑵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请问凶手是谁?为什么?[解析]
⑴钱的话“李就是杀人犯”和李的话“不是我杀的”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题意告诉我们,只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代理居间合同样本
- 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家庭室内外装修合同书
- 多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策划与设计全案指南
- 研发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
- 生物技术与实验室技能作业指导书
- 电线电缆购销合同
- 2025年天津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从业从业资格资格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乌鲁木齐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目大全
- 小学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题总汇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含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2025年广西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招录聘用工作人员1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研学旅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十八项核心制度
- 煤矿机电运输培训课件
- “德能勤绩廉”考核测评表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九年级数学上册黄金分割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