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知识产权归属争议的司法实践第一部分著作权归属认定标准 2第二部分商标权归属判定原则 4第三部分专利权归属争议类型 7第四部分技术秘密归属认定条件 10第五部分侵权认定要件与举证责任 12第六部分确权诉讼证据收集策略 15第七部分知识产权归属纠纷调解机制 18第八部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 20
第一部分著作权归属认定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著作权归属判定标准】
【职务作品】
1.著作权属于法人或其他组织,但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法人或其他组织内部完成;(2)完成工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之一;(3)完成工作于职务范围或者合同约定之内。
2.受聘人完成的工作任务并非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著作权属于受聘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使用权。
3.著作权人享有发表、署名、修改、获得报酬等权利,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使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委托作品】
著作权归属认定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著作权归属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作品完成时制作者的意志
法律规定,自然人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属于作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作者有署名的权利,并有权保留其特有权利。因此,判断著作权归属的关键在于查明作品完成时制作者的意志。
2.作品的实际创作人
著作权归属于实际创作人。实际创作人是指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作品,并使作品形成一定物质形态的人。对于有多位共同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归属于所有共同创作人。
3.委托创作和职务创作
委托创作是指一方委托他人创作作品,并支付报酬。职务创作是指受雇人在履行职务或者受聘合同中创作的作品。对于委托创作和职务创作,著作权一般归属于委托人或雇主。但如果委托人或雇主仅仅提供了创作资金或物质条件,未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则著作权归属于实际创作人。
4.作者署名
作品有署名的,署名视为作者或著作权人的身份证明。但如果作品发表时未署名,或者署名与实际创作人不符,则需要通过其他证据来确定实际创作人。
5.作品的首次发表
作品首次发表时,著作权人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因此,作品的首次发表可以作为确定著作权归属的参照。
6.其他证据
除上述标准外,司法实践中还会综合考虑以下证据:
*创作草稿和过程材料:可以证明作品的实际创作人。
*作品创作背景: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初衷和实际参与者。
*相关Zeugen的证言:可以佐证作品的实际创作人。
*作品的注册信息:可以作为著作权归属的推定证据。
具体案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认定著作权归属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作品的创作构思是否由特定自然人完成;
*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是否由特定自然人起主要作用;
*作品的表达形式是否反映了特定自然人的独创性;
*作品完成时是否存在明确的著作权归属约定;
*作品的实际使用情况。
例如,在某著作权归属争议案件中,原告与被告签订了委托创作合同,委托被告创作一部影视作品。被告完成作品后,双方对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产生争议。法院在审理时,综合考虑了创作构思、创作过程、作品表达形式、合同约定和实际使用情况等因素,最终认定著作权归属于被告。第二部分商标权归属判定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使用在先原则
1.商标权的取得以使用在先为原则,即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最先使用该商标的权利人享有商标专用权。
2.使用在先的判断标准包括时间的先后顺序、使用方式的公开性和持续性等。
3.后使用人在先使用人的同意下可以使用相同或类似商标,但不得妨碍先使用人的正常使用。
申请在先原则
1.在专利、著作权法领域内,一般遵循申请在先原则,即最先提出申请的人享有权利。
2.商标法中申请在先原则体现在"先申请在前"和"无异议核准"制度中。
3.在商标权归属争议中,申请在先原则与使用在先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认定。
善意取得
1.善意取得是指善意取得人通过合法方式取得了他人权利的合法归属。
2.在商标权归属争议中,善意取得人通常是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他人商标。
3.善意取得人在一定条件下虽不能直接获得商标专用权,但也可能享有继续使用该商标的权利或获得赔偿。
连续使用的原则
1.商标专用权的维持需要持续使用商标,长期不使用商标会导致商标权的丧失。
2.商标权归属争议中,连续使用原则有助于判断商标权的归属。
3.连续使用原则的判断标准包括使用的范围、方式和强度等。
著名商标
1.著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标。
2.著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包括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使用年限等。
3.著名商标在商标权归属争议中具有优先保护地位,享有扩大化的保护范围。
商标注册
1.商标注册制度有利于确立商标权的归属,防止商标侵权。
2.商标注册的法律效力包括商标专用权、注册商标的推定效力、注册商标的禁止效力等。
3.在商标权归属争议中,商标注册证书是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商标权归属判定原则
一、商标注册申请在先原则
在我国商标法中,商标注册申请在先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法律保护第一个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的人。如果有多个权利主体对于同一商标申请注册,则注册时间最先者有权获得商标权。
二、在先使用原则
在先使用原则规定,对于尚未注册的商标,先使用该商标的人享有优先权。在判定商标权归属时,如果双方都没有注册商标,则需要考察双方使用商标的先后顺序,先使用商标的人将获得商标权。
三、добросовестность(善意)原则
добросовестность原则要求商标权的取得应当符合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如果权利主体在商标注册或使用过程中存在恶意行为,例如抢注他人的知名商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则不应受到法律保护。
四、权利冲突优先原则
权利冲突优先原则规定,在发生商标权冲突时,应优先保护权利内容较广泛的商标权。例如,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比在先使用的商标更广泛,则注册商标的权利优先受到保护。
五、著名商标优先原则
著名商标优先原则规定,在发生商标权冲突时,应优先保护已经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知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商标,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防止他人不当使用或仿冒。
六、连续使用原则
连续使用原则规定,在判定商标权归属时,应考虑商标的使用连续性。如果权利主体长期连续使用商标,则其商标权将得到更强的保护。连续使用期间的中断或不使用可能导致商标权的丧失。
七、使用范围原则
使用范围原则规定,在判定商标权归属时,应考虑商标的使用范围。使用范围越广,商标权的保护范围也越广。但使用范围不得超出商标注册核准的商品或服务项目。
八、共同所有原则
共同所有原则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使用一个商标,且都对该商标享有相同的权利,则形成共同所有关系。共同所有人在使用商标时,应当协商一致,避免损害其他权利主体的利益。
九、商标权的继承与转让
商标权可以依法继承或转让。继承是指商标权人去世后,其商标权由继承人继承。转让是指商标权人将商标权有偿或无偿移转给他人。商标权的继承或转让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
十、商标权无效和撤销
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商标权可能会被宣告无效或撤销。例如,商标注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商标存在欺骗性或误导性、商标所有人在使用商标过程中存在恶意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商标权的无效或撤销。第三部分专利权归属争议类型关键词关键要点技术秘密归属争议
1.技术秘密的认定标准,如保密性、价值性和实用性要求。
2.归属争议的判断依据,如研发贡献、投入时间和资金、协议约定等。
3.侵犯技术秘密的侵权行为,如未经许可使用、披露或复制。
专利权归属争议
1.发明人认定标准和发明创造的权属归属原则。
2.雇佣关系下的专利权归属,包括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3.合作研发下的专利权归属,涉及共同发明人和专利权分割。
商标权归属争议
1.商标权取得方式,如注册、使用或知名度。
2.商标权归属争议的类型,如著名商标权争议、关联商标争议。
3.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如搭便车、傍名牌等。
著作权归属争议
1.作品权属的认定标准,包括原创性、表达形式和著作权登记等。
2.著作权归属的推定原则,如作者本人、雇主和受委托人。
3.著作权侵权行为,如非法复制、传播或改编等。
地理标志权归属争议
1.地理标志权的定义,包括地域特征性和保护范围。
2.地理标志权归属争议的类型,如原产地争议和假冒仿冒争议。
3.地理标志权侵权行为,如未经授权使用或损害声誉等。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归属争议
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定义,包括原创性和创造性要求。
2.归属争议的原则,如设计人、雇主和法人等。
3.侵权行为的认定,如未经许可复制或仿制。专利权归属争议类型
专利权归属争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劳动合同关系下的专利权归属争议
(1)职务发明
根据《专利法》第16条规定,职务发明是指受雇人员在执行本职或工作任务过程中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中的专利权归属用人单位。
(2)公务发明
公务发明是指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或者履行职务过程中作出的发明创造。根据《专利法》第17条规定,公务发明中的专利权归属国家。
(3)合作发明
合作发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合作发明中的专利权归属各合作单位。
2.非劳动合同关系下的专利权归属争议
(1)共同发明
共同发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共同发明中的专利权归属共同发明人。
(2)委托发明
委托发明是指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完成发明创造。委托发明中的专利权归属委托人。
(3)受聘发明
受聘发明是指聘用人聘请受聘人完成发明创造。受聘发明中的专利权归属聘用人。
3.专利权归属的争议类型
(1)实体归属争议
实体归属争议是指对专利权归属主体资格的争议,主要表现为职务发明、公务发明、合作发明等不同类型发明创造中专利权的归属问题。
(2)共有归属争议
共有归属争议是指对共有专利权的份额或者范围的争议,主要表现为共同发明、职务发明中的专利权共有份额的分配问题。
(3)继承归属争议
继承归属争议是指对已故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继承问题,主要表现为继承人之间对专利权的继承份额以及继承方式的争议。
4.专利权归属争议解决途径
专利权归属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
(1)协商
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友好解决争议。
(2)调解
当事人委托调解组织(如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机构等)主持调解,促成争议解决。
(3)仲裁
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由仲裁庭依法作出有约束力的仲裁裁决。
(4)诉讼
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第四部分技术秘密归属认定条件关键词关键要点【技术秘密归属认定条件】:
1.技术秘密的客体资格,即是否属于技术秘密法保护的范围。
2.技术秘密的保密性,即是否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限制对技术秘密的获取和使用。
3.技术秘密的价值性,即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经济价值。
【技术秘密的创造】:
技术秘密归属认定的条件
技术秘密的归属认定,主要体现为两个要素:创造新颖性和保密性。
一、创造新颖性
技术秘密创造新颖性是指其不为公众所知,也不易于获得。具体判断标准包括:
1.不为公众所知:秘密技术尚未通过合法途径向公众公开或披露。
2.不易获得:秘密技术通过合法途径难以独立获得或复制。
*独立获得是指通过自己的研发、创造或从他人处获得,而非通过不正当手段。
*难以复制是指即使知晓其原理或要素,但难以耗费合理成本、时间和精力进行复制。
二、保密性
技术秘密须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防止他人非法获取。保密性判断标准包括:
1.采取保密措施:秘密技术所有人对该技术采取了实际、合理的保密措施,如保密协议、物理安全措施、限制访问权限等。
2.限制接触人员:秘密技术只在必要范围内向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提供,并限制其接触范围。
3.持续保密:秘密技术所有人持续采取保密措施,防止泄露或未经授权使用。
三、其他认定因素
除了上述两大要素外,技术秘密归属认定还可考虑以下因素:
1.技术开发过程:秘密技术是通过谁的努力、资金和资源开发的。
2.技术持有人的身份:秘密技术是否由公司、学校、科研机构还是个人持有。
3.合同约定:是否存在涉及技术秘密归属的合同或协议。
4.使用授权:秘密技术是否被公开披露或授权他人使用。
5.法律规定: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技术秘密归属的规定。
四、证据证明
技术秘密归属争议中,举证责任由主张技术秘密归属的一方承担。证据类型包括:
1.书面文件:研发记录、保密协议、合同、技术报告等。
2.证人证言:参与技术开发、持有、管理人员的证词。
3.物证:保密设备、技术样品、销毁记录等。
4.鉴定意见:专业机构对技术新颖性和保密性的鉴定结论。
五、司法认定实例
实践中,法院对技术秘密归属争议的认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员工发明专利权纠纷:员工在职期间开发的技术秘密是否属于职务发明,是否符合创造新颖性和保密性条件。
*技术合作纠纷:合作研发或转让的技术秘密归属是否明确,是否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被告是否非法获取或使用原告的技术秘密,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第五部分侵权认定要件与举证责任关键词关键要点侵权认定要件
1.侵权行为的实施:需要证明被告实施了未经原告允许、使用其知识产权的行为。
2.原告拥有有效知识产权:起诉人需要证明其拥有受侵犯知识产权的合法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3.侵权行为与原告知识产权的关联性:侵权行为必须与原告的知识产权存在实质性相似性或近似性。
举证责任
1.原告的初步举证责任: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知识产权的存在、有效性和侵权行为的存在。
2.被告的抗辩举证责任:被告可以提出抗辩理由,例如许可、合理使用或独立创作。
3.推定和反驳: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基于原告提供的证据对侵权事实做出推定。被告则需要提供反驳证据。侵权认定要件
一、原告已享有知识产权
原告主张侵权,首先需证明其享有受侵权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证据包括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等。
二、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
被告实施侵权行为的类型因案件而异,主要包括:
*专利权侵权:制造、使用、销售或许诺销售含有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的产品或方法。
*商标权侵权: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版权侵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或通过其他方式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三、被侵权知识产权与被告具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原告需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与被侵权知识产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被告的侵权行为导致了对原告知识产权的损害。
举证责任
一、侵权认定阶段
*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证明其享有受侵权的知识产权,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并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被告负有反驳责任:提供证据反驳原告的指控,例如证明其行为属于合理使用或具有其他抗辩事由。
二、损害赔偿阶段
*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证明侵权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预期利益的损失或其他损害。
*被告负有减轻责任:提供证据减轻其赔偿责任,例如证明侵权行为是无意的或因原告过错造成。
证据收集与举证策略
一、证据收集
*收集受侵权知识产权证明,如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等。
*收集证明被告实施侵权行为的证据,如涉嫌侵权的产品、侵权行为的照片或视频等。
*收集证明被告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如销售记录、市场调查报告等。
二、举证策略
*分阶段举证,先证明侵权要件,再举证损害情况。
*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链,形成证据闭环。
*围绕关键证据形成严密的证据体系,反驳被告的抗辩。
*结合专家证言、司法鉴定等手段,增强证据的说服力。
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
一、侵权判定标准
*对相似性/近似性的认定标准。
*合理使用的界定。
*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
二、举证责任分配
*对反向举证责任适用范围的争议。
*对减轻赔偿责任的举证责任认定。
三、损害赔偿标准
*实际损失的计算。
*预期利益的损失认定。
*其他损害赔偿项目。第六部分确权诉讼证据收集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证据保全
1.及时申请证据保全,避免证据灭失或被篡改。
2.明确证据保全的范围和方式,如产品样本、生产记录、销售凭证等。
3.选择专业公正的保全机构,确保证据保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主题名称:书证的收集
确权诉讼证据收集策略
一、确定证据来源
*专利申请文件:专利权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包括发明专利申请权要求书、说明书、附图。
*专利授权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包括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
*技术文档:研发记录、实验数据、设计方案等。
*当事人陈述:专利权人、被控侵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陈述。
*第三方证据:行业专家证词、技术文献、专利检索报告。
二、证据类型
*原始证据:直接证明权利或事实存在的证据,如专利证书、研发记录。
*派生证据:间接证明权利或事实存在的证据,如当事人陈述、技术文献。
*传闻证据:非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如行业专家证词。
三、证据收集方法
1.自行收集:
*检索专利数据库,收集专利申请文件和授权文件。
*梳理研发材料,收集技术文档。
*走访相关人员,收集当事人陈述。
2.法院调查取证:
*申请法院调查令,调查收集被控侵权人的生产经营状况。
*请求法院调取相关单位的证据,如研发记录、销售合同。
3.证据保全:
*及时申请法院对涉嫌侵权的产品或相关证据进行保全。
*委托鉴定机构对证据进行鉴定,形成证据报告。
四、证据审查要点
*相关性:证据与案件争议事实是否存在关联性。
*достоверность:证据是否真实、可信。
*充分性:证据是否足以证明案件争议事实的存在。
*合法性:证据是否通过合法途径取得,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五、证据整理归纳
*根据证据类型和审查要点进行归类整理。
*形成证据目录,方便法官查阅。
*对关键证据进行重点阐释,说明证据证明力。
六、举证策略
*积极举证:充分提供证据证明权利或事实的存在。
*反驳对方证据:指出对方证据存在问题,削弱其证明力。
*预留证据:保留第二批证据,以应对对方反驳。
七、证据展示技巧
*条理清晰:按照证据类型和证明目的逐一展示。
*重点突出:对关键证据进行放大,强调其证明力。
*辅助展示:使用演示文稿、图表等辅助手段展示证据。第七部分知识产权归属纠纷调解机制知识产权归属纠纷调解机制
一、概述
知识产权归属纠纷调解机制旨在通过非诉讼方式,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促进权利人和利害相关方的争议解决。调解机制具有灵活、高效、成本低廉、保密性高等优点,成为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重要辅助途径。
二、调解机构类型
1.知识产权行政机关
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知识产权局均设有调解机构,专门负责受理和调解知识产权纠纷。其优势在于专业性强,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有利于快速高效地解决争议。
2.知识产权仲裁机构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北京仲裁委员会等机构设有知识产权仲裁庭,提供调解服务。其优势在于具备仲裁机构的权威性,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有利于解决复杂疑难案件。
3.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也设立了调解机构或开展调解工作。其优势在于对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了解深入,有利于促进行业内争议的解决。
三、调解程序
1.立案
当事人向调解机构提交调解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调解机构审查申请材料后,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2.组成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一般由1-3名调解员组成,调解员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
3.调查和开庭
调解员调查案件情况,开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调解。
4.调解协议
调解达成后,当事人签署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五、调解优势
1.灵活高效
调解不受诉讼程序的限制,可以根据案件情况灵活调整调解方式,缩短争议解决时间。
2.成本低廉
调解费用远低于诉讼费用,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3.保密性强
调解过程和结果均严格保密,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声誉。
4.促进合作
调解注重当事人的合作与妥协,有助于建立或恢复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
六、调解成功率
根据中国知识产权局数据,其调解案件成功率约为75%,部分机构调解成功率甚至达到90%以上。
七、调解案例
案例1:专利侵权纠纷调解
某公司起诉某个人侵犯其专利权。调解委员会经调查发现,被告确实使用了原告的专利技术,但被告辩称其未使用原告的专利全部技术,且未获得商业收益。经过调解,双方同意被告支付原告一定的专利使用费,并停止使用原告专利技术。
案例2:著作权纠纷调解
某作家起诉某出版社侵犯其著作权。调解委员会经调查发现,出版社确实未经作家授权出版了其作品。经过调解,出版社向作家公开道歉,并支付赔偿金。
八、趋势与展望
知识产权归属纠纷调解机制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调解机构的不断完善,调解机制将成为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重要补充途径。第八部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关键词关键要点著作权归属争议的司法实践
1.著作权归属的认定标准及证据规则
2.著作权登记证明的证明效力
3.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认定原则
专利权归属争议的司法实践
1.专利权归属的认定依据
2.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的特殊规定
3.专利侵权诉讼中专利权归属的审查
商标权归属争议的司法实践
1.商标权归属的认定规则
2.相对商标权的归属争议
3.商标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商业秘密归属争议的司法实践
1.商业秘密归属的认定标准
2.职务秘密与商业秘密的区分
3.商业秘密侵权认定中的归属问题
技术诀窍归属争议的司法实践
1.技术诀窍归属的认定依据
2.职务技术诀窍与商业秘密的界定
3.技术诀窍侵权诉讼中归属的审查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归属争议的司法实践
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归属的认定原则
2.职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归属的特殊规定
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侵权诉讼中归属的审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
一、侵权判定标准
1.侵权的客观构成要素:未经权利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著作权受保护的作品或相关权利。
2.侵权主观构成要素:故意或过失。
二、民事侵权责任
1.侵权赔偿: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包括著作权人的实际损失、维权费用以及违法所得。
2.停止侵权:责令侵权人停止制作、复制、发行、展览、上映、广播、演出、传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
3.公开道歉:侵权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可责令侵权人在特定范围内公开道歉。
4.其他处置:没收侵权复制品、销毁侵权制品、封存侵权器材等。
三、行政处罚
著作权法侵权行政处罚由国家版权局实施,处罚包括:
1.警告:针对首次或轻微侵权行为。
2.罚款:金额可达500万元。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袜子市场需求状况及投资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香肠削皮机行业销售动态与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腐乳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竞争力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脂环族聚酰胺纤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网站建设行业运作模式及投融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继续教育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创新模式研究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纸杯纸碗行业市场深度剖析及未来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精密轴承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商业空间窗帘智能调控方案
- NET Core 底层入门(完整版)
- 浅谈歌曲《红豆词》的艺术特征
- 【设计师】访谈平面设计师
- JGT153-2012 滑道车库门标准
- 围术期低氧血症病例讨论课件
- 中国历年各省份GDP数据(1993-2018)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四章现代战争第二节 新军事革命
-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价值观
- 安徽省芜湖市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 上肢康复机器人说明书
- (1.28)-法律的含义及历史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