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创作于武昌起义后,作者有意将“国”字写成了“囻”,这一现象常见于当时的传单、标语和报刊等,说明那时已渐入人心的观念应首推A.体恤民情 B.民族团结 C.民主共和 D.民风变易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B.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C.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D.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3.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美巴条约”。条约规定,巴拿马划出运河区的一条地带给美国永久使用和控制,美国在这一地区行使主权;同时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材料反映了A.美国积极谋夺世界殖民霸权 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C.美国开始干预美洲国家事务 D.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掠夺性4.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类别吏部直接任命察举和学校考试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其他比重50.2%25.4%14.2%10.2%A.太学考试开始出现 B.察举选官注重才能C.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D.州郡县吏升迁缓慢5.“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现和成就卓越的遗产”。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是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默罕默德 D.汉谟拉比6.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A.选拔标准客观公正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世族权门仍占优势D.摒除门第间的差距7.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与这段材料之意最相符的是()A.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爱国运动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D.广大民众参加的社会运动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诞生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有①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②欧盟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③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④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下表记录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历史学习基本方法、论证过程较为科学准确的是A.A B.B C.C D.D11.法国学者莱芒•罗歇曾说,“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这里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A.欧洲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 B.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C.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多次打垮犯法联盟的军队12.作家莫泊桑形容当时一位画家:“他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猎人。他……带着他的画布——用五到六幅画布描绘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与光影效果下的景观。他完成这些画作之后,便按天气的变化一张张排列。”下列作品与该画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B.C. D.13.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14.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5.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16.“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17.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表苏联官方估计西方估计苏联学者估计8978—8959年8.87.56.78958—8957年5.75.95.58955—8969年6.87.85.88968—8967年7.66.96.78965—8989年5.67.68.98988—8987年6.59.59.5——(据E.埃里克森8969—8999

年的苏联》)据表可知()A.苏联学者的估计结果最为可信 B.西方对苏联的经济遏制不断加剧C.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完全丧失 D.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18.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B.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D.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19.澳大利亚人维杜卡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其中应不包括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C.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的照片 D.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20.下表为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年度粮食产量(原粮)采购量折合原粮数量占产量(%)占上市量(%)1950449057.520398.54.524.61951428382.528413.06.6551952575071.570146.512285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D.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21.《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指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上述现象可能出现于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根据地B.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陕甘宁边区C.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D.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中国农村22.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访问了延安后,把共产党人描述成俭朴的爱国者,而国民党人则是腐败的不可信教者。他的妻子在比较国共两党时则更为坦率。她曾于1937年访问了延安,并把这次旅行说成是“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斯诺夫妇这一认识A.促进了美国对国共态度的根本性转变B.颠覆了美国对中共政治形象固化认知C.验证了延安时期中共建设的蓬勃生机D.切断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支持23.历史上“帝国”,通常被认为是A.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的国家 B.由人民认同和支持的政府C.由单一权威统治下的广大领土 D.具有共同信仰的政治群体24.“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化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5.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甚至唐朝好几个皇帝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 D.使儒学被统治者所摒弃26.以下条款引自世界近代民主化进程中四个不同的法律文献,按制定时间先后排序为①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②上述诸州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③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④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27.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三幅作品都体现了A.理性主义精神 B.现代主义精神 C.批判主义精神 D.现实主义精神28.某一时期,我国广告业开始新的洗牌:报纸广告版面减少,一些城市的商业电台被取消,广播广告日益萎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经济体制发生变化 B.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国共内战规模扩大 D.新兴经济影响深远29.中国历朝奉行不渝的“重农抑商”政策,当农耕经济转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跌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的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依附性,可以用来证明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呈总体上升趋势B.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特征C.中国农耕经济纯粹自给自足的状态D.中国多元经济形态相互间腐蚀瓦解30.1956年以前,英国已基本撤出远东,但不打算放弃非洲。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中,美国在联合国谴责侵略,并要求以色列停火,英法失去干涉借口,不得不撤军,这成为英国殖民史的转折点。这一变化A.造成了英美盟友关系终结 B.加剧了东西方的冷战对峙C.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加快了英殖民帝国的瓦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作答:材料一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后来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认识到煤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煤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清政府于是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民族资本创办了70家较大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产量为4万吨,后增至78万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材料二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销量极少,只能供照明用电。民国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1)概括李鸿章、张之洞对采煤业的认识。(2)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效果怎样。32.科技在文明进程中起着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也几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获得叠加性进步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对他那个时代的主要哲学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哲学体系……后来,欧洲的基督教社会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得到了他的著作,并将其译成拉丁文,他的学说中那种严密的逻辑、那种压倒一切的解释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从此,他的观点具有了权威性,并逐渐被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成了教条。到后来,甚至他的最不正确的说法,人们也很乐意接受。——摘编自江晓原主编《科学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逐渐被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的原因。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观点已被时代证明是错误的,但有一门工具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请写出该工具科学的名称及其主要理论。材料二从牛顿开始的200多年间,最先进、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机械方法论了。今天我们谈起机械论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那是过时的、僵化的思想,但是在启蒙时代,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牛顿等科学家告诉世人:世界万物是运动的,那些运动遵循着特定的规律,而那些规律又xkw是可以被发现的。只要利用那些定律和定理,就能制造出想要的机械,合成想得到的光,并且了解未来。在牛顿之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日月星辰为什么会升起,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这些在今天看似无须解释的现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都是谜。人类只能把一切现象的根源归结为上帝。直到牛顿等人出现,人类才开始摆脱这种在大自然面前的被动状态。从此,人类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已知和未知。——摘编自吴军著《全球科技通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机械论在启蒙时代“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原因。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发明家们在利用机械论解决动力装置和交通运输方面的难题时,取得了怎样的成功范例?材料三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提出“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把牛顿力学中的物体运动作为物质低速运动的特例,提出了更为广阔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不仅使物理学,而且使整个科学界、思想界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摘自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狭义相对论创立的意义。同一年,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哪一假说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之前,早期改良派已对洋务运动做过不同程度的批评。其中虽然不无深刻见解,但那终究不过是见诸言论,在洋务运动气运未衰的时候,单靠言论是不会造成很大社会影响的。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用武器打破了洋务运动补苴罅漏的惨淡经营,比之笔墨议论,它更严酷得多,于是,前后凡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因此成为民族反思的矢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奕䜣曾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西化”,“化”之为义,在意思上,同“彻底”是相近的。)(黄遵宪《马关纪事》)“中兴以后讲求洋务”者说:“今日言变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故然也,然将率不由学校,能知兵乎?……其稍进者日: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也,……科举不改,聪明之士,皆务习贴括以取富贵,……官制不改,学成而无所用,……故百举而无一效也。”(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我国地广人众,不能不设海军护卫,既设海军,必全按西法,庶足不(以)御外侮,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摘编自甲午海战幸存者叙录(盛宣怀档案资料《甲午中日战争》下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之前,对洋务运动反思有限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对洋务运动的开展有了那些新的的反思及革新设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社会主流层面对战争失败反思变革的具体举措有哪些?主要影响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将“国”字写成了“囻”,体现出民主的思想。“这一现象常见于当时的传单、标语和报刊等”表明武昌起义后的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C正确;体恤民情不符合辛亥革命后主流思想,排除A;当时主要是民主共和,不是民族团结,也不是民风变化的问题,排除B和D。故选C。2、D【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的割辫体现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割辫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正确;孙中山割辫表明了革命的立场,A错误;黎元洪属于旧官僚,显然不倾向于革命,割鞭子显然是处于无奈,B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袁世凯割辫是欺骗革命的需要,C错误。3、B【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在巴拿马获取利益的同时,还要对其承担一定的义务,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B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野心,并未反映美国谋取世界殖民霸权,A排除;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表明美国就已经开始干预美洲事务了,‘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材料只说明了美国,不能扩展到整个西方现代化,D排除。故选B。4、C【解析】

根据材料,两晋南朝入仕的官员中,一半以上是吏部直接认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魏晋时期选官权正向中央集中,C选项符合题意;太学考试“开始”出现是在西汉时期,A选项错误;材料只显示出“察举”选官在其中占1/4,没有提供其注重才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占的比例较小,不能说明其升迁缓慢,D选项不符合题意。5、C【解析】

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包括了阿拉伯、波斯、土耳其以及非洲等区域,故C正确;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物,佛教不涉及阿拉伯人,排除A;耶稣是基督教创始人物,不涉及非洲、印度人等信息,排除B;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不涉及宗教,排除D。故选C。6、C【解析】

根据材料“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豪门世族把持科举考试,说明世族权门仍占优势,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出现的世族权门持科举考试的现象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级流动,而是强调世故权门在唐代科举中仍占优势,故B项排除;材料“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说明没有摒除门第间的差距,排除D。【点睛】“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是关键信息。7、D【解析】

根据题干“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有学生工人,商人等社会群体,范围波及100多个城市,形成了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青年学生群众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锋队,但不能体现社会的觉悟,排除A项;题干中未强调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排除B项;题干旨在强调五四运动参与群体广泛,体现社会大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并非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排除C项。故选D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历了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古代文学世俗化的倾向,是城市经济逐渐繁荣的体现,故B正确;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A错误;文学作品的演变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无关,故C错误;儒家地位逐步提高和文学作品的演变也无关系,故D错误。9、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故①正确;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②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故③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故④错误。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10、B【解析】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使德国确立了君主制立宪制和联邦制体制,促进了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B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A错在时间和普遍的说法,排除;苏联在1928年后就废止了新经济政策,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C排除;仅从衣食住行的变化是无法推出改革开放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的结论,D排除。故选B。11、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拿破仑点评:正确的评价拿破仑。1、功:对内: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例:《民法典》。对外: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2、过: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对外: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总体: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12、C【解析】

“光影效果下的景观”所体现的是印象派的风格,而C项属于印象派,故C正确;A属于现实主义,B是现代主义立体派,D是浪漫主义,都不符合题意。13、A【解析】

根据材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可知单纯的社会救济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及失业带来的其它问题,说明以工代赈的重要性,A选项符合题意。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总统通过多次炉边谈话赢得了民众的支持,B选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D选项排除。14、B【解析】

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地位,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出发,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5、B【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16、B【解析】

材料“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说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愿是文明婚姻的体现,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选项仅能表现材料的一方面,过于片面,排除。17、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79世纪79年代末和79世纪89代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西方估计与苏联学者估计均低于官方值,反映了在斯大林模式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发展战略的弊端,在科技转化为生产方面落后于西方,但由于科技进步缓慢,苏联后期集约化战略收效微弱,故D项符合题意;苏联学者估计均低于苏联官方与西方学者,说明苏联学者对苏联经济的估计过于消极,排除A项;图表不是反映是西方对苏联经济遏制的结果,排除B项;79世纪79年代末和79世纪59年代末,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相对较高,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排除C项。故选D。18、A【解析】

根据材料“庶民的胜利”“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中国青年深入农村,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觉悟,让民众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故本题答案选A项。BD项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中国效仿苏俄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排除C项。19、A【解析】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维杜卡1897——1920年居住在北京,他不可能现场报道火烧圆明园,A符合题意,故选A;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BCD都发生在维杜卡在北京居住期间,都可成为维杜卡报道的素材,不符合题意,排除。20、C【解析】

根据“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两项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A项错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国家采购粮食不等同于“城乡一体化”,B项错误;合作化运动是在一五计划期间,D项错误。21、C【解析】

依据“《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可以看出中央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关,目的是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故选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不符合题意,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是双交双减的土地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的是公有化程度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22、C【解析】

根据“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可知,斯诺夫妇认为延安具有进取精神,展现出蓬勃生机,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诺夫妇的认识,无法体现美国对国共的态度,排除AB;D不符合史实,排除。23、C【解析】

帝国主要体现在政治上的单一权威和领土面积的广阔,如罗马帝国、秦汉帝国等,C正确;A只体现了疆域特征,未呈现政治特征,排除;人民认同和支持并不是帝国的标志性特征,类如现代民族国家,多得到人民认同和支持,但其不属于帝国,排除B;共同信仰不能作为帝国的标志,古代帝国治下往往多民族并存,其信仰存在差异,D排除。24、B【解析】

根据“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正确;维新变法并没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打击,而不是对封建政体的打击,排除C;五四运动重点是反帝爱国,不是侧重在国内的反专制,排除D。25、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唐朝统治者大力推崇道教,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唐朝时期正统思想仍是儒学;C选项错误,唐朝实行三教并行,不分先后的政策,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些措施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选项错误,唐朝统治者并未摒弃儒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6、D【解析】

“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出自1689年的《权利法案》,“上述诸州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出自1862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出自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出自1789年的《人权宣言》,按制定时间先后排序为①④③②,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C项。27、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梅杜萨之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法国政府的无能,《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格尔尼卡》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法西斯和战争带来的灾难,所以三幅绘画都体现了批判主义精神,因此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并非三者的共性,排除。故选C。28、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产品由国营商业包销,大部分企业已不再需要进行广告宣传,从而导致广告业务的全面萎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在抗战胜利后,但并未出现材料中情形,排除;国共内战规模扩大也不会造成商业电台被取消等情形的出现,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兴经济的产生及影响,D选项错误。故选A。29、B【解析】

材料“农耕经济转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说明农耕经济的成熟,而材料“农耕经济跌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又说明其不成熟,故B选项正确;“总体上升趋势”无从得出,故A选项错误;“纯粹”在叙述上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中国多元经济形态应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腐蚀瓦解,故D选项错误。30、D【解析】

据材料“英法失去干涉借口,不得不撤军,这成为英国殖民史的转折点”可知,体现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即加快了英殖民帝国的瓦解,D项正确;二战后英美盟友关系没有终结,A项错误;英国对殖民地控制力的下降与东西方的冷战对峙,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英国殖民地帝国的瓦解,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C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认识:为军事工业提供能源;为军事工业积累资金;满足民用生活的需要。(2)变化:从禁止到允许采煤。成效:民族煤矿业得到发展;但电力工业仍较落后。【解析】

(1)认识:根据“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得出为军事工业提供能源;根据“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得出为军事工业积累资金;根据“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煤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得出满足民用生活的需要。(2)变化:根据“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清政府于是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得出从禁止到允许采煤。成效:根据“民族资本创办了70家较大煤矿”得出民族煤矿业得到发展;根据“民国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得出但电力工业仍较落后。32、(1)原因: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强大的解释力;欧洲基督教会的推动。逻辑学;三段论。(2)原因:机械论认为世界万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发现的,这一方面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另一方面推动了近代欧洲理性主义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开启准备了条件。范例:动力装置方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交通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