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1.1996年后,中俄哈吉塔(2001年增加乌兹别克斯坦)五国首脑会晤取得诸多成果,部分成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时间地点成果1996年4月中国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7年4月俄罗斯莫斯科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8年7月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发表《阿拉木图声明》,五国愿“扩大和加强多边合作”,“研究确保中亚和整个亚洲大陆安全和扩大合作问题”2001年6月中国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A.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强化了成员国的同盟关系C.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D.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兴起2.199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通过了一份“新战略概念”文件:除了重申集体防御外,提出北约将继续扩展,还可以在成员领土之外采取行动。这一新战略()A.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崩溃B.违背了和平发展的潮流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杜绝了地区冲突的发生3.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打着“人权”的大旗,扶植他国反政府力量,制造他国混乱。美国又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混乱。这说明美国()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威胁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C.试图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D.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4.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称:由于全球变暖,过去每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高温,现在预计每6年内就会出现一次,同时暴雨和干旱将变得更加频繁。这可用来说明,当今()A.联合国未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B.世界安全威胁持续蔓延C.全球和区域间的合作日趋紧密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5.下图为关于“新柏林墙”的一幅漫画。1990年,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但是人们发现,另一种隔阂正在南北国家之间形成。“新柏林墙”的形成反映了()A.国际经济旧秩序亟待改变B.全球化趋势难以阻挡C.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6.近年来,欧美日等国打着“价值观外交”旗号,声称建构所谓普世价值观认同,在外交话语具体政策中将“人权和民主”与“贸易和市场”紧密关联,对相关国家发起政治、经济责难。欧美日等国此举意在()A.掩饰地缘战略意图B.完善全球安全战略C.维持多极均势体系D.推进全球政治合作7.某媒体评论中国的维和部队:“中国维和部队成员在世界上最贫穷、危险的国家和地区,守卫着和平和希望。他们不是太阳的后裔,他们是给大地带来光明的太阳。”材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日益活跃在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C.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正稳步推进D.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8.下表是不同层级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此表可以说明国际社会()1999年二十国集团组织成立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2015年新开发银行成立A.认识到时代主题不再是和平与发展B.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C.筑牢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意识D.以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推动了全球化9.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10.“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习近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深入阐发,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和挑战。(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的认识。(9分)12.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15年内实现3个非凡创举——消除极端贫穷、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遏制气候变化。这说明()A.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方兴未艾C.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平衡D.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13.据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显示,1967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GN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14.9,到1987年这一比例扩大到1∶20.3。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频发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D.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14.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15.1988年,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发表《论脱钩》,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要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但“脱钩”不是“闭关自守的同义语”,而是要“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影响。上述观点反映了()A.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B.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C.民族独立思想的觉醒D.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的诉求16.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兴起B.利于提升全球综合治理能力C.致力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17.全球重大问题,从恐怖主义到气候变化,从国际贸易壁垒到金融危机风险,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有些方面甚至越发严重,出现了惊人的治理赤字。针对这些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理应()A.坚定不移地反对国际霸权主义B.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D.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材料对全球治理至今并没有一致的、明确的定义,类似的概念还有:“世界政治的治理”“国际治理”“世界范围的治理”“国际秩序的治理”和“全球秩序的治理”等。大体上说,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个: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制、全球治理的主体或基本单元、全球治理的对象或客体以及全球治理的结果。——摘编自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C[通过首脑会晤,成员国在军事互信、边境安全、多边合作、打击犯罪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共识,促进了地区和平与发展,故选C项;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地区和平与发展,并未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故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趋势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D项。]2.B[根据材料可知,北约扩展并在成员领土之外采取行动,势必导致地缘冲突,威胁他国利益,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潮流,故选B项;1991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排除A项;材料和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北约的做法会加剧地区冲突,且“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当今地区冲突不断,排除D项。]3.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充当“世界警察”,扶植他国反政府力量,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等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这些霸权主义行径对世界和平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故选A项;根据材料“制造他国混乱”“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混乱”等可知,美国这些行为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排除B项;美国发动战争造成巨大伤亡,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权,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排除C项;“独霸世界”是美国的目的,但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4.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强调,由于全球变暖,异常气候会更加频繁,这说明当今世界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故选B项;“未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说法有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异常气候经常发生,并不能说明全球和区域间合作日趋紧密,排除C项;材料强调异常气候经常发生,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无关,排除D项。]5.A[根据材料“新柏林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即南北差距日益严重,这与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关,反映出国际经济旧秩序亟待改变,故选A项;材料反映南北差距,属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非体现全球化趋势难以阻挡,排除B项;世界经济多极化目前只是趋势,尚未成为现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南北差距,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6.A[根据材料可知,欧美日等国打着“价值观外交”旗号,对相关国家行政治、经济责难之实,其用意即在掩盖地缘战略意图,故选A项;欧美日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实质上是文化入侵,并非为全球安全着想,排除B项;欧美日的普世价值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所谓人类的共同价值,建立在资本主义思想政治体系上,否认其他各国各地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与多极化趋势背道而驰,排除C项;欧美日的普世价值观是和平演变的一种表现,是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排斥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排除D项。]7.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部队是参与联合国行动,因此可以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A项;中国参与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不是参与地区性组织的活动,排除B项;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并不是在周边邻国,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8.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99年至2015年,成立有发达国家间的组织,成立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的组织,这些组织都起到了改革全球治理机制,促进国际协调的作用,故选B项;当今时代的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排除A项;“筑牢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9.C[根据材料“中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非洲之间经贸、投资频繁,这实际上反映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日益牢固,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中国对非贸易、投资的增长,无法表明整个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中非关系,与非洲融入全球化潮流无关,排除B项;西方国家至今仍未放弃对非洲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10.B[根据材料“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可知,新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跨国问题,这显然有利于全球治理能力的提高,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新模式顺应了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西方霸权主义政策至今仍然存在,排除D项。]11.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演化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包括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希望有新的智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系统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目标路径,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重大理念,以宏阔的国际视野和高度的责任担当,廓清错误认识、厘清发展出路,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引前行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倡议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必然趋势,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1.(1)风险和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世界充满不确定性。(6分,任答2点即可)(2)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倡议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必然趋势,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每点3分,共9分)12.A[题干提及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推动世界在15年内实现3个非凡创举——消除极端贫穷、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遏制气候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主张合作,解决全球性的经济、政治、气候的问题,故选A项;“经济区域集团化”不符合题意,联合国为世界政治组织,而非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排除B项;“趋于平衡”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国际力量对比不平衡,排除C项;题干未列出发展中国家及其话语权的运用,排除D项。]13.D[1967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GN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14.9,到1987年这一比例扩大到1∶20.3,比例扩大的历史根源是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导致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定,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所以才出现了材料变化,故选D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后才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利,造成的破坏都很大,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源,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积极作用,导致其差距变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而不是科技革命,排除C项。]14.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C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立二十国集团最初是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9年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D[根据材料“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可知,埃及主张第三世界国家与资本主义“脱钩”,但并不是闭关自守,说明其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逆全球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的诉求,并未提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排除B项;此时埃及已经取得民族独立,排除C项。]16.B[根据材料“共商……中国治理观”可知,G20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推动构建与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相一致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利于全球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故选B项;1967年,随着欧共体的诞生,经济区域集团化就已兴起,排除A项;“致力于”说法错误,中国智慧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