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盐城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盐城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盐城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盐城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A.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B.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C.旨在防范地方叛乱 D.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2.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C.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D.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3.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4.材料表明19世纪前期,中国在对英国A.棉纺织品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B.棉纺织品贸易由出超变成了入超C.贸易往来中一直居于出超的地位D.交往中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5.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解放战争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6.梁启超留下一幅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其中“南海”是指康有为,那么联中的“松坡”最有可能是A.严复 B.康有为 C.蔡锷 D.袁世凯7.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C.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8.下图是17世纪末有人根据哥白尼等科学家的认识所描绘的宇宙:包括地球在内的当时人们所知的几颗行星在椭圆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被仔细的描绘,重点突出了白天、黑夜和季节随着地球的旋转而变化。这表明当时A.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增强 B.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冲击C.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 D.地心说理论影响依然巨大9.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导向——经世致用。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B.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C.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要求D.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改造社会的主张10.一战后,英美等战胜的协约国宣称要在“完全公正”的基础上签订和约。但是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却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主要表现在①《凡尔赛条约》②《四国条约》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11.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为了令画作更传神,总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以了解人体结构;画家乔托则运用解剖、明暗和透视法等科学手段作画。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探索精神A.挣脱了中世纪的愚昧迷信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受到近代医学发展的启迪 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启蒙精神12.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费雯·丽饰演过《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等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近代科技促进了电影发展 B.电影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C.电影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 D.美国精神标志是开拓进取13.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领袖宋教仁。此案件从本质上反映了A.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B.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之争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革命党与袁世凯的权力之争14.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现代主义15.在元朝的某疆域示意图中,有一片区域标示为“宣政院辖地”,这片区域涉及今天的A.西藏、四川、新疆 B.西藏、四川、青海C.新疆、青海、甘肃 D.西藏、甘肃、蒙古16.下表为近年来主席在各种外交活动中引用的传统名言金句,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6年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2017年金砖会议“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中国传统智慧推动世界共赢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17.东汉建立伊始,令刘秀深感不安并急于解决的是A.国困民穷 B.王国坐大 C.豪强膨胀 D.宰相擅权18.1940年,国民政府将中央农业试验研究所改为粮食增产委员会,由政府拨给经费。先后改良水稻、小麦品种共计90余种。同时,改变西南地区冬季农闲不种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广冬季稻耕作。这些措施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实际需要 B.有利于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C.有助于减轻英美盟国的援华负担 D.触及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19.至1969年初尼克松上任前,新中国与美国共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是1955年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外交谈判策略不成熟D.朝鲜战争对双方的影响20.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 B.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C.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21.如图为1929—1945年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在二十年代跃居世界首位B.罗斯福新政实施仅三年就使经济超越大萧条之前的水平C.二战破坏导致四十年代经济增长缓慢D.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恢复的政策取向22.清代中叶,长江下游地区人口饱和,粮食出产不足以养活当地人口,于是当地农民不得不寻找出路,向长江中游移民,出现了“江西填湖广”的人口迁移运动。这A.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动摇了江浙的经济地位23.宋元以来的理学思想形态中,从人到天,从家到国,从圣到王,即从人文到自然,从伦理到政治,从修养到行为,都有面面俱到的安排,而这些安排都是由“理”所主宰的结果。这体现了宋元以来思想的A.神圣化内涵 B.世俗化趋向 C.一体化特征 D.政治化原则24.如图选自2015年12月IT网行业资讯。图片的主旨是A.社会不重视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B.互联网成为社会交际的必备工具C.科技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D.互联网更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25.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试、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上述决策A.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B.直接推动了新式学堂的普及C.冲击了读书人固化的思维D.标志着中国科举制成为历史26.观察下边漫画,图中蜈蚣寓意着A.德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27.“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28.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高宗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同时废除尚书左、右丞。南宋初年,还曾设“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属执政官之列。这反映出宋代()A.官僚政治发生显著变化 B.中央行政机构走向完善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丞相职权范围略有缩小29.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A.王安石变法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30.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现实主义战争观: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战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庞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被战争残酷现实震惊了的精英开始反省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在此背景下,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即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极力希望能避免战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产。二战期间,特别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以及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往对战争的认识。反法西斯的现实需要催生了战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推动三种战争观演变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战争观演变过程中得出的认识。32.材料清末持续不断的内忧外患,使张之洞体悟到,“练兵一事,鄙人身心性命之学。”甲午战后,他屡陈奏章,力主编练不同于绿营、防营的新式武装。1894—1895年,张之洞仿德国营制,在江宁(今南京)筹练江南自强军。1896年起,他开始大规模编练湖北新军,聘请德国教官操练。1898年,又聘日本参谋本部陆军中佐大原武庆为武昌武备学堂顾问,翻译兵书。到1905年,编成陆军第8镇(兵员一万余人)暂编第21混成协(兵员近5000人)。张之洞还主张实行“寓征于募”,即尽量招收各省土著士农工商之安分子弟,并要求多吸收“实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之人”入伍。1905年,该军在黄陂募兵96人,籍中竟有廪生12人,秀才24人。较高的文化素质使不少官兵具备接受新的社会政治思潮的知识基础,进而走上革命道路.——摘编自张立群《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军事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军事改革的作用。33.人类防治疫病的历史为当今各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材料二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刬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英国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材料“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官员的定期考核,有利于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对官员的考核,没有涉及削弱相权,A项错误;材料涉及定期考核的官员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与防范地方叛乱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主要弊端是考试科目主要限定在儒家经典,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材料所述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能弥补科举制的弊端,D项错误。2、D【解析】

材料表明富农地主有着先进的耕作工具而得到更多的利益,相反,贫苦百姓因为没有先进的工具而随时会出卖土地,表明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D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A排除;铁犁牛耕在汉代已经普及,B排除;材料反映农民可以出卖土地,表明汉代实行的土地私有制,C排除。故选D。3、C【解析】

从材料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了国家机构前面,体现了民主法制完善,答案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結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4、B【解析】

材料表明,1832年之后英国对华户口棉纺织品超过了在华进口的土布值,说明了中国对英国棉纺织品由出超变成入超。B正确;1832年之后变为入超地位,A排除;材料只体现了棉纺织品值,不能反映整体贸易往来状况,C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D排除。故选B。5、B【解析】

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正确,排除ACD。6、C【解析】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根据题干材料“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可以看出“松坡”是蔡锷,故C项正确;严复主要宣传维新思想,不是维护共和者,排除A;康有为是材料中“南海”,排除B;袁世凯是反对共和者,排除D。故选C。7、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促进,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在,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香港与祖国便难以分离了,故C项正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是在对香港经济发展给予宏观指导和建议,香港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上有自主权,故“主导作用”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超级联系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它利益于“一国两制”,但并未影响“一国两制”的内涵,故排除B项。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确定的,拓展香港国际活动空间违背“一国两制”根本原则,故排除D项。8、D【解析】

虽然地球绕着太阳转,但被仔细描绘的还是地球,重点突出地球上日夜季节的变化,说明地心说的理论还是具有巨大影响,故选D;地心说不符合客观实际,地心说影响巨大不能说明科学理性精神增强,排除A;材料未涉及天主教会,排除B;虽然有人根据哥白尼的理论绘制宇宙,但并不代表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排除C。故选D。9、A【解析】

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想倡导求实精神,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批判,是先秦儒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当时中国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排除C项;经世致用思想与反对封建制度无关,排除D项。【点睛】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时,呈现出活跃的局面。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形成经世致用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10、D【解析】

1919年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21-1922年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两个条约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四国条约》和《五国海军条约》均与中国无关。综上所述,故选D项,排除ABC项。11、B【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为了令画作更传神,总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以了解人体结构;画家乔托则运用解剖、明暗和透视法等科学手段作画”表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探索精神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选项A过于绝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中世纪的愚昧,故排除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探索精神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选项C因果关系倒置,故排除;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故排除D。12、C【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但它风靡世界,又由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费雯·丽饰演,这说明电影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与电影之间关系的信息,排除A项;电影是否是记录历史的新手段,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排除B项;《魂断蓝桥》和《乱世佳人》的主体精神是否是开拓进取,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D项。13、B【解析】

袁世凯属于北洋军阀,是封建主义的代表;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所以宋教仁案从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矛盾,故选B项;宋教仁不代表帝国主义,排除A项;C项流于表面,未能体现实质,排除;“权力之争”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符合“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它强调人的个性,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B选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它鼓励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C选项错误;现代主义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荒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D选项错误。15、B【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宣政院是管辖全国佛教事务的主要机构,同时他负责管理藏传佛教所在的西藏,和四川,青海的部分地区,故B选项正确;宣政院辖地不包括新疆、蒙古,故A、C、D选项错误。16、B【解析】

依据材料“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可以看出,主席引用“传统名言金句”来描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推动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强调的是和谐相处,共存共赢。故答案为B项。A项,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C项,我国的外交政策没有进行根本的调整,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D项,材料没有特别强调树立大国意识,排除。17、A【解析】

西汉末年朝政腐败,王莽夺权后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刘秀经过十几年的战斗,最终于25年称帝,建立东汉,由于连年征战刘秀急于获得安定的环境,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答案为A;王国问题是西汉时期的,B错误;豪强势力膨胀也是令刘秀不安的问题,但是建国初期巩固政权需要豪强地主的帮助,所以不是急于解决的,C错误;当时东汉刚建立,还不存在宰相擅权,D错误。18、A【解析】

根据题干所述,国民政府的上述做法有助于粮食增产,有助于坚持长期抗战,A正确;上述做法发生在国统区,与敌后战场无关,排除B;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建立,排除C;材料只是单纯涉及到粮食增产,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无关,排除D。19、A【解析】

根据“新中国与美国共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是1955年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说明新中国与美国的大使级会谈成效不大,结合所学,当时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一边倒”,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朝鲜战争的时间是1950-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20、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对农产品低价收购并高价出售,为工业化建设积累更多资金,故C项正确;政府高价出售农产品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不利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农庄生产效率,排除B项,表中仅列出三类农产品及其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农业的产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C。21、D【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破坏很大,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D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A错误;图片中1937年经济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故B说法错误;图片信息不能看到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C错误。22、A【解析】

江西填湖广促进了人口迁移,有利于长江流域的开发,A正确;人口迁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B排除;长江下游农民向中游移民,依然从事农业,C排除;D不符合史实,江浙是经济重心,排除。23、C【解析】

理学产生以后,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理”主宰一切,从个人学习、日常行为到国家政治管理和自然万物等,都要接受天理的安排,这体现了宋元以来思想的一体化特征,C项正确;天理安排世间一切的观点不能说明宋元思想的“神圣化”,A项错误;天理无处不在,管理一切的认识不能说明宋元以来思想的“世俗化”和“政治化趋势,BD两项错误。24、C【解析】

两幅图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小朋友在滑梯上玩耍;现在小朋友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说明科技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选C;图片内容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不能说明社会不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排除A;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说法没有依据,排除。故选C。25、C【解析】

由材料“改试策论”“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可知,上述决策有利于打破读书人固有的程式化思维,故选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启,排除A;“乡试、会试”仍要举行说明科举制并未被废除,旧式学堂仍有市场,“直接推动”的说法错误,排除BD。26、C【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日本占领朝鲜,并将福建纳入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日本抢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7、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D.科举制”才能起到天下之“士”(读书人)群趋而奔向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的良好的社会效果,所以材料描述的制度只可能是科举制。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详解】28、C【解析】

据材料“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属执政官之列”等信息可知,北宋参知政事和南宋三省枢密院事均参与执政,其目的是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宋代中央机构的调整,与官僚政治的变化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参知政事和三省枢密院事的设置与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丞相职权范围的变化,故D项错误。29、A【解析】

试题分析:王安石在其变法时提出变法的口号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即可判断出最符合的是王安石变法,故选A项。其他的选项并没有彻底得与传统制度决裂。考点:宋朝的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详解】30、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神山沦没”事件指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B项正确。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排除。C项,甲午战败标志着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D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因素:政治的需要;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和残酷性;有识之士的反思;经济大萧条引发的国际环境的动荡等。(2)启示:人类对于战争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战争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战争观的演变与战争形态变化密切相关;人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珍视和平,理性认识战争。【解析】

(1)根据材料“20世纪初……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得出政治需要的推动;根据材料“第一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得出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大萧条影响战争观的变化;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产……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得出人们对战破坏性的反思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和残酷性使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