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1.识读《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概括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知道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东方:女娲抟土造人说古猿进化说人类的起源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奠基人。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在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生物的发展和进化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进化论1、人类的起源关于人类的起源,哪种说法更科学,为什么?由古猿到人人类的起源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我国境内的古人类特点一: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下游)流域。特点二:数量众多,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是怎样发现的?1.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元谋人依据①:两颗门齿化石依据②:粗糙的石器元谋人课堂互动:连连看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距今约170万年郧县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10万—80万年蓝田人1个下颌骨和1个完整的头骨距今约100万—50万年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探秘北京人

阅读教材第5页第二个子目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北京人。每个同学选取一个角度进行介绍,并说出你的依据。(时间4分钟)北京人1.北京人的发现

裴文中(1904—1982)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时间成果1921—1929年首次发现北京人遗址3颗牙齿化石1929年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裴文中)用火遗迹此后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约10万件打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北京人的容貌特征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吻部低平粗大扁平突出前伸①上肢与现代人相似②下肢较上肢略长③能够直立行走平均身高:157厘米2.体质特征3.生活年代、生活地点(1)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北京人4.生产、生活状况: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大多用来砍伐树木或打击野兽用以刮削皮革、木、骨的表面有尖刀,多用来锥或割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已经会使用火北京猿人遗址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有的灰烬层厚达6米。灰烬层里不仅有木炭,而且有因被烧烤而布满龟裂纹的石块和石器、因烧烤而扭曲变形的鹿角、烧烤过的朴树子和各种兽骨等。北京猿人的用火遗址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内容最丰富的古人类的用火遗址。——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上册)》北京人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兽

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5.社会组织:群居北京人北京人北京人用石器把树枝削成木棒,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狩猎)妇女则更多的是从事采集活动,以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北京人遗址的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的研究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987年,北京人遗址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

1933年,在发掘北京人遗迹时,意外发现了另一个古人类遗址,因为这处遗址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所以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1.发现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

对比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请你介绍一下山顶洞人的相关情况。

要求:(1)自主阅读教材内容3分钟,勾画关键词。

(2)组内交流,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补充。2.概况(1)生活时间:(2)生活地点:(3)体质特征:距今约3万年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

3.生产、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活动范围相当大,与其他的原始人群有交往。他们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山顶洞人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山顶洞人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山顶洞人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距今约170万年、约110万—80万年、约100万—5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使用打制石器;靠采集狩猎为生;已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生活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依然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时间地点概况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中的北京人生活复原雕塑采集狩猎住洞穴

旧石器时代晚期,气温逐步升高,洪水频繁发生,动植物急剧减少,人类的食物来源受到冲击……采集狩猎种植养殖原始农业的兴起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原始农业兴起的过程距今约2万年距今约1万年人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北方开始栽培粟和黍。稻(去壳后称为大米)粟sù(俗称小米)黍shǔ(去皮后称为黄米)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大多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始农作物的种植石镰收割庄稼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骨耜翻整土地石磨盘和石磨棒加工谷物这些工具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分期稻作农业的繁荣小组合作:归纳河姆渡人的概况,完成表格。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年代生活地点房屋建筑粮食作物生产工具家畜饲养生活用具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中下游)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水稻骨耜以猪、狗为主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象牙雕刻、漆器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复原图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干栏式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河姆渡人生活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干栏式建筑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防野兽功能。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小组合作:归纳半坡人的概况,完成表格。半坡居民的生活生活年代生活地点房屋建筑粮食作物生产工具家畜饲养生活用品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黍石斧、弓箭、渔叉等猪、狗等装饰品、乐器陶埙、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纶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河流较少,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房屋建筑——半地穴式房屋窑洞河姆渡人半坡人不同点生活年代生活地点地处流域原始农业农作物农具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建筑形式相同点距今约6000年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水稻磨制石器,骨耜以猪、狗为主黑陶、玉器、乐器、天然漆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房屋猪、狗等磨制石器,骨器、弓箭、渔叉等粟、黍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彩陶、装饰品、乐器、纺织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都生活在大河流域;都发展了原始农业,饲养家畜;都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会制作陶器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随葬品——成套陶器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依据图片,说出你知道的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炎黄联盟愚公移山伏羲画挂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知道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并从中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炎帝、黄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认识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体会中华文明的起源。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

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早期国家形成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阅读教材第16页第二目的内容,完成表格。遗址位置浙江余杭距今时间约5300—4300年古城情况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其中的考古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墓葬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城外的普通墓地里随葬品稀少考古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产生贫富分化早期奴隶主产生阶级国家产生早期奴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材料

第一等级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以……既随葬少量玉礼器,又有生产工具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摘编自《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述》

阅读教材第17页的内容,完成表格。遗址位置山西襄汾距今时间约4300—4000年古城情况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墓葬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考古证实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陶寺都城遗址出土的器物石磬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距今约5500—50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500年龙山文化(蛋壳陶)距今约4500—3800年思考:早期文明遗存(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什么特点?仰韶文化(彩陶、粟)距今约7000-5000年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7000年良渚文化(玉器、祭坛、神庙)距今约5300—4300年(1)产生早(源远流长)。(2)分布广泛。(3)以中原为核心。(4)自成体系。(5)多元一体。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1.部落联盟时期(1)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炎帝,号神农氏,生于渭水支流的姜水。炎帝(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生于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黄帝(轩辕氏)原在我国东部,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首领。蚩尤远古的传说2.部落战争阪泉之战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炎帝部落与

黄帝部落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炎黄部落联盟涿鹿之战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炎黄部落与

蚩尤部落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族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3.华夏族形成

涿鹿之战后,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以华夏族为主体,由多民族融合而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炎帝黄帝阪泉之战炎黄联盟华夏族蚩尤涿鹿之战其他部落联盟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思考:你知道尧、舜、禹是怎样的人吗?4.尧舜禹的禅让制(1)尧的事迹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尧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史记•五帝本纪》

据古书记载,尧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但他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只要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是自己的过错。唐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山西临汾尧庙克己爱民(2)舜的事迹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虞舜耕田舜帝陵雕像(湖南)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gǔ)瞍(sǒu)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yín),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tè)。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二十四孝之《虞舜耕田》德才兼备(3)禹的事迹治理洪水,解除水患。“三过其门而不入”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人们应树立环保意识先民与自然抗争的史实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疏堵”结合的方法方法得当,懂得创新禹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求了各部落的意见后,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禅让制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1)禅让原则:贤德(2)禅让实质: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3)禅让概况:尧→舜→禹下面两幅图片中的大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和暴君、亡国之君等。2.分析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认识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3.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的过程;认识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4.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结合文字和图片材料,理解分封制的作用。1.夏朝的建立阅读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完成夏朝的相关知识卡片。(1)建立时间:(2)建立人物:(3)都城:(4)地位:(5)亡国之君:约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今河南登封)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2.“公天下”变“家天下”禹最初想传位给________,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_________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_________取代了禅让制。伯益启世袭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研读材料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天下为公:禅让制

传贤传子天下为家:世袭制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3.夏朝的巩固措施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概况

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统治措施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4.二里头遗址夏朝还尚未发现文字,目前的文字史料仅存有后世对其记载,那如何证实夏朝的存在?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铜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二里头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

阅读下列材料,针对二里头遗址中的发现,给出合理的推论。夏王朝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朝注重祭祀;夏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高超;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5.夏桀的暴政

夏桀,又名癸,商汤定他的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他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建造了许多豪华宫殿,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他在位43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阅读材料并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夏桀是个什么样的统治者?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百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的统治1.商朝的建立阅读教材第23—24页的内容,完成商朝的相关知识卡片。(1)建立时间:(2)建立人物:(3)都城:(4)亡国之君: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殷(盘庚迁殷)商纣王2.盘庚迁殷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曾作过商都城的地点殷牧野亳周商朝前期,都城并不固定,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的统治3.商朝的衰亡商朝是如何加强统治的?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史记·殷本纪》税赋繁重骄奢淫逸尽失民心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酷刑严苛征伐不断商朝的统治1.西周的崛起

周的首领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人吕尚、周公等人,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开始准备讨伐商。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归纳武王伐纣的背景和条件。周武王姬发,周文王次子,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西周的兴衰2.西周的建立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完成西周的相关知识卡片。(1)建立时间:(2)建立者:(3)建国之战:(4)都城:(5)亡国之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镐京周幽王西周的兴衰3.牧野之战公元1046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西周的兴衰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梳理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目的:分封依据:分封对象:主要诸侯国:诸侯权力:诸侯义务: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功臣燕、齐、晋、鲁、宋、吴管理土地和人民;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进献贡赋、其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4.分封制西周的兴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士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奴隶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天下共主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分封制的实施有何作用?消极作用: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积极作用: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材料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这一制度能长久存在吗?西周的兴衰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朝政腐败,西周被犬戎所灭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国人暴动”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周幽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周厉王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5.西周的衰亡西周的兴衰夏桀把人当马骑商纣王炮烙之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下列图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夏、商、周兴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兴: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贤才,关心人民。开国君主亡国君主衰:统治者昏庸残暴,伤害人民。周厉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明君兴国,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夏朝商朝西周建立时间和建立者都城亡国之君意义或地位重要制度或事件约公元前2070年、禹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1600年、汤商纣王盘庚迁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牧野之战、分封制阳城桀亳(bó)周幽王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分封制的实施,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1.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所指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行省制过程性评价B2.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实行()

A.井田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B3.《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A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通过对铁制农具和牛耕等出土文物图片及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知道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2.通过将春秋时期与西周时相关制度进行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3.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前1046—前771前770—前476东周春秋前475—前221战国西周商夏《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王室衰微1.王室衰微的含义名称土地兵力

财力、人口天子与诸侯关系西周

阅读西周和东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东周结论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14万人

直辖几千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天子在政治上处于最高地位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面积缩小经济薄弱政治地位下降兵力下降2.王室衰微的表现没权没地没臣没钱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向周王定期缴纳贡赋西周·分封制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的表现:(1)分封制逐步瓦解。(2)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3)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王室衰微材料研读周天子:你们能不能别打了……诸侯们:你管不着……诸侯争霸结果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状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王室衰微(1)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目的:(3)口号:想一想: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追逐自身的利益。“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诸侯争霸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说法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诸侯争霸成语典故:一鸣惊人(楚庄王)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他继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前591年在位晋楚之战,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楚庄王争霸诸侯争霸成语典故:卧薪尝胆(勾践)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于公元前506年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公元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吴王阖闾因伤逝世。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齐国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

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公元前473年,趁夫差在中原会盟内部空虚之时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此后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剑勾践卧薪尝胆诸侯争霸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根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积极影响(1)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诸侯争霸根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材料二

诸侯国在争霸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夷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简明春秋史》材料三

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积极影响:(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积极影响:(3)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诸侯争霸孟子(公元前372—前289)材料四据《春秋》记载,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诸侯争霸1.农业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牺(xī)尊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国语·晋语》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河姆渡人使用的耒耜商周时期的青铜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笨重,使用不方便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造价昂贵,韧性不好,易断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犁牛耕的意义:(1)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材料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盐铁论·水旱》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之前相比有何好处?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春秋珍品莲鹤方壶楚国漆器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煮盐业纺织业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3.商业发展的表现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齐桓公“宫中七市”。——《战国策·东周》商品交换市场农业手工业商业促进促进促进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诸侯争霸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影响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积极: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局部统一王室衰微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商业: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广泛使用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致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控制力大减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结果: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背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口号:“尊王攘夷“消极: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表现1.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统一

D.适者生存过程性评价C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A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周王室的地位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了民族交融A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结合《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著名的兼并战争及结果,构建时空观念。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动力,培养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状况、构成系统、功能和作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涵养家国情怀。战国七雄1.背景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1)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加明显。(2)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2.战国七雄秒学巧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战国七雄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材料二下面为战国时期的三次经典战役。战役交战双方持续时间参战人数影响桂陵之战魏—赵、齐不详齐国8万魏国10万魏国元气大伤,齐国逐渐强大马陵之战魏—齐不详齐国10万魏国10万长平之战秦—赵2年秦国45万赵国60万赵国元气大伤,东方各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如果你是诸侯国的统治者,面对如此频繁的兼并战争,你应如何保证自己国家不被别国消灭?燕国乐毅改革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邹忌变法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商鞅变法1.背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渴望获得政治权利各诸侯国统治者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变法改革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变法的根本原因:(2)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商鞅变法2.概况商鞅其人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徙木立信商鞅变法3.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主要内容影响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以法令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有利于提高军事战斗力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税收和商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小组讨论

听了这些法令,人们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的看法是否一致?小组成员各自扮演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士兵、农民。从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加以评论。4.影响十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百年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公元前260年)百三十年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阿旁宫赋》影响: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5.评价材料一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判断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被废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变法获得了成功。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条件:①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②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2)表现: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背景: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2)表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2.手工业的发展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3.商业的发展阅读教材第37页的内容,梳理都江堰的相关知识。4.都江堰背景战国时期,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时间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者功能防洪、灌溉、水运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公元前256年李冰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鱼嘴: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宝瓶口:灌溉农田。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的出现与推广耕种方法: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水利工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变革公田私田奴隶农民奴隶主地主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商鞅

变法(封建制度确立)社会矛盾改变土地制度改变社会阶级改变社会性质改变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史记》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过程性评价D2.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A3.《汉书》中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 C.废除井田制 D.按功授爵D第7课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征的学习,知道百家争鸣的背景,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而树立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掌握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通过对各个学派的学习,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3.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认识百家争鸣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概念解析——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名片老子要顺应自然呀姓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国籍楚国出生年代春秋后期地位作品《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和《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材料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思想主张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①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②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失马得马活着摔腿祸福福祸塞翁失马老子和《道德经》政治主张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无为而治”老子在描绘一个祥和美好、理性的国度。在老子的理想国度中,没有军队和衙役,百姓对生活现状很满足,食物、衣服、房屋都能自己拥有,无所多求,不会冒生命危险进行远途迁徙,因此相邻的国家近在咫尺,也会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名片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国籍鲁国出生年代春秋后期地位思想收录《论语》孔子和儒家学说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思想主张材料一仁者爱人。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仁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用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政治主张材料三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让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主张实行德政,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矛盾,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正气。材料四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司徒·师氏》教育成就材料五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学在官府学在民间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材料六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材料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谦虚好学教育成就儒家学说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原因

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战国史》铁制农具和牛耕①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百家争鸣②思想上:私学勃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③政治上:士阶层崛起;。诸侯为富国强兵网罗人才争论内容墨家人无高低贵贱,要平等地爱人法家要以法治国道家要顺应自然与民心儒家要明确尊卑,仁爱待人兵家用武力才能实现统一要实行“仁政”儒家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儒家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墨家诸子百家(189)诸子百家(189)治国方略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代表作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战国战国战国战国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孟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孙武春秋军事理论《孙子兵法》影响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中国思想史纲》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脊梁。百家争鸣背景政治经济思想主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影响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铁制农具和牛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士阶层崛起私学勃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荀子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韩非1.“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过程性评价B2.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C“工具”大比拼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北京人半坡、河姆渡人夏商周时期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1.了解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等方面取得对成就;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功能、制作工艺及特点,知道商朝高超的科技水平。2.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及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3.区分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并掌握历史学习的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4.初步认识、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天文、历法和医学1.天文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摘自《诗经·十月之交》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殷商武丁时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左传·鲁文公十四年》《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2.历法历法: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

夏历法按月记录了时令物候,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天文、历法和医学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3.医学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天文、历法和医学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发现的地点是哪里?其发现者是谁?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有什么?甲骨文的地位河南安阳,王懿荣。

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勾画重点并做好批注。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与青铜器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商朝人认为,动物可以沟通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于是运用占卜之术,依靠动物骨骼的助力,与祖先进行沟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上。甲骨文与青铜器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甲骨文与青铜器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①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结绳记事口耳相传传说时代:口耳相传原始刻画符号甲骨文文明时代:文字记录意义:甲骨文与青铜器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意义:汉字发展的特点形象到抽象复杂到简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想一想,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关系?甲骨文与青铜器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因此被称为青铜。商朝出戟青铜觚2.青铜器甲骨文与青铜器鼎鬲(lì)簋(guǐ)盂敦猜猜我的用途食器青铜器的用途甲骨文与青铜器爵角斝(jiă)觚(gū)尊猜猜我的用途酒器甲骨文与青铜器青铜矛铁刃铜钺(yuè)云雷纹矛青铜戈猜猜我的用途兵器甲骨文与青铜器青铜编铙(náo)兽面纹双面铜鼓编钟猜猜我的用途乐器甲骨文与青铜器猜猜我的用途生产生活工具灯镜钺(农具)甲骨文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róng)——《左传》特点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甲骨文与青铜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观察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你有什么发现?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甲骨文与青铜器司母戊(wù)鼎133cm116cm79cm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特点二:制作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6厘米,口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殷代熔铜的坩锅每个只能熔铜12.7公斤,铸造该鼎需要60多个坩埚同时拌熔,二三百人同时操作。蕉叶形,纹理清晰四只大卷羊角精美的纹路“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四羊方尊甲骨文与青铜器利簋金文/铭文/钟鼎文材料一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利簋铭文

【译文】在一个吉利的甲子日早晨,周武王与商军展开大战,过了一夜就攻克了商都。材料二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

【译文】甲子日,天蒙蒙亮,周武王清晨率领军队来到商王城郊外的牧野之地,与众将士盟誓。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利簋腹内铭文有何史料价值。相互印证了牧野之战的存在历史价值:青铜器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实物史料。铭文是文献史料。二重证据法: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甲骨文与青铜器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1.《诗经》阅读教材第48页的内容,批注重点。时间:内容:地位:意义: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颂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先秦时期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2.“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屈原《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诗经》和“楚辞”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1.了解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2.了解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及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3.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秦灭六国1.原因材料一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

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用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秦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1)人民希望天下统一。(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筹划统一大计。(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2.过程秦灭六国时间:秦灭六国顺序:公元前230—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战国七雄秦统一全国秦灭六国3.意义秦统一全国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的国家。思考:秦统一中国有何历史意义?秦灭六国4.秦朝建立秦始皇像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建立者:秦王嬴政自主学习秦灭六国合作探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有何良策来为嬴政分忧?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二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三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朕统一天下,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烦恼一:“称号怎么定”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烦恼二:“国事那么多”皇帝总揽大权,至高无上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行政军事监察三公最终决断权九卿三公九卿制度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烦恼三:“地方怎么管”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中央与地方世袭产生皇帝任免诸侯国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意义:郡县制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行政军事监察皇帝总揽大权,至高无上郡县制三公制皇帝制郡(守)县(令或长)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失望!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的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话,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钱币,秦国的钱花不出;让他称一斤猪肉,他只给了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出去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进犯北方边疆……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道路宽窄不一语言文字不通货币不通度量衡不统一边疆危机思考: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一:“文字不一”小篆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巩固统一的措施问题二:“货币、度量衡不通”秦赵韩楚燕齐魏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巩固统一的措施问题三:“道路宽窄不一”,交通不便作用: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开凿灵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军事上: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问题四:“边疆危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扩大了秦朝疆域的范围。巩固统一的措施长城一带南海陇西东海秦朝的疆域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3)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灵渠(4)军事: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统一的措施1.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开始于()A.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D.儒家思想一统天下CA秦始皇陵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长眠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用十二载的时光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千古壮举,创建了不可一世的强盛帝国。然而,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自己一手打造、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却不过二世而亡。“谁是灭亡秦朝的真凶?”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了解和掌握秦朝实行暴政的主要表现。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等基本史实。秦的暴政材料一(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班固《汉书·食货志》表现②:徭役、兵役繁重。表现①:赋税沉重。表现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表现④:“焚书坑儒”,禁锢思想。思考:阅读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秦始皇统治的特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秦始皇去世后,这些压迫和剥削有没有得到改善?表现⑤:秦二世更加残暴。天下苦秦久矣!社会矛盾激化秦的暴政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9页的相关内容,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时间地点口号(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大雨误期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思考:假如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