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级教材练习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_第1页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练习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_第2页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练习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_第3页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练习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_第4页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练习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第二章综合教材《发展汉语》(Ⅰ)(Ⅱ)和《桥梁》(上)(下)练习内容的分析第一节语言知识方面练习内容是指练习题所要训练的某个语言知识或言语技能,针对学习者学习项目进行强化的一种语言知识点或是一种学习的言语技能,主要是为了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所学的语言。近几十年来,针对不同阶段汉语学习者的教科书比比皆是,因此,教材练习地位尤为重要。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言知识是学习者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言语技能是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柳琴(2006)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从练习设计的角度将语言知识分为语音、词汇、句型、汉字四个方面。[[]柳琴.基础阶段汉语综合课教材练习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91。[]柳琴.基础阶段汉语综合课教材练习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91。[]刘君.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练习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36。一、汉字练习汉字是记录汉语书写的符号系统,属于表意体系文字,也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2。(一)汉字练习题型研究1.两套教材汉字题型统计与分布情况汉字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掌握好汉字才能进行流利顺畅的交际。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汉字学习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从汉字本身来说相比其他语言具有一定难度性,所以要加强对汉字的练习。在《发展汉语》(Ⅰ)(Ⅱ)中,只有《发展汉语》(Ⅰ)有汉字练习,并且《发展汉语》(Ⅰ)中的题型只包含根据拼音写汉字一类,在汉字练习分布情况上来看,汉字练习分别在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中。在《桥梁》(上)(下)中,两册教材四册书都包括汉字练习,汉字练习的类型分别是辨字组词,利用古文字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这两种。从分布情况来看,辨字组词汉字练习在《桥梁》(上)(下)中第五课、第十四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且都为每课的第一题。利用古文字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在汉字练习分布上来看,分别在第二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十课、第十三课、第十五课、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四课且都为每课的最后一题。2.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型强度分析本文经过统计发现《发展汉语》(Ⅰ)中汉字题型只有根据拼音写汉字一种,《发展汉语》(Ⅱ)没有出现汉字练习,所以题型强度为1。在《桥梁》(上)(下)中汉字练习题题型有两种,分别是辨字组词,利用古文字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这两种,所以题型强度为2。本文统计了两套教材汉字题型的强度如下图2-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桥梁》(上)(下)在汉字题型强度方面要高于《发展汉语》(Ⅰ)(Ⅱ),但同时也可发现两套教材中汉字练习题型设置种类少相对单一,针对汉字的练习仅有三种题型,这导致汉字练习题型强度在教材练习中很低,由此可看出现阶段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汉字练习题在题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有较大的优化与改善空间。图2-SEQ表\*ARABIC1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型强度柱形图3.两套教材汉字题型密度分析练习密度与强度彼此关联,强度是站在宏观角度说明练习设计现状,密度是以微观角度展示练习的分布状态。题型密度是以每部教材的课为单位,按照上面的分类及统计标准,计算出每个教学成分使用的题型数量,然后计算出该教材每个教学成分使用题型数量的平均数,即各个教学成分的题型密度(计算公式:分项题型总数量/总课数),如下图2-2所示。在《发展汉语》(Ⅰ)中的汉字题型密度为1÷15=0.07,(Ⅱ)中没有汉字练习,所以密度为0÷15=0。在《桥梁》(上)(下)中,《桥梁》(上)密度为2÷15=0.13,(下)为2÷15=0.13。通过密度折线图可以看出,《桥梁》(上)(下)在汉字题型密度方面要高于《发展汉语》(Ⅰ)(Ⅱ),两套教材中汉字的练习密度折线也都处于较低位置,在《发展汉语》(Ⅱ)中,汉字题型密度更是为0,处于最低点,由此看出两套教材中汉字题型设置较少,在练习中所占比值不高。在汉语教学中,汉字是学习者学习汉语较难的环节,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研究中发现,汉字练习在中级阶段始终位于相对迟缓的时期。学习者在早期学习的时候,综合教材练习关注汉字内容,与汉字练习相关的题型较多,然而在中级时期汉字练习题型种类不断减少。虽然中级阶段没有像初级阶段强调汉字练习,但是这一时段依然会有许多生词需要理解记忆及运用,两套教材在练习题型设置上都应该加强对汉字的重视。图2-2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型密度折线图(二)汉字练习题量研究1.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题量设置与分布情况足量的练习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强化训练,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本文对两套教材的汉字练习题题量设置进行一定的研究,在《发展汉语》(Ⅰ)(Ⅱ)中,只有(Ⅰ)具有汉字练习题,总题量只有九道,设置在第二、三、四题位置上。《桥梁》(上)(下)中,《桥梁》(上)为十道,下册八道,总体量十八道,分布设置在课后第一题和倒数第一题。在题量上《桥梁》(上)(下)多于《发展汉语》(Ⅰ)(Ⅱ)。2.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量强度分析题量分项强度是每项教学成分在每套教材中使用的数量,再除以教材总课数,得出的结果是各项教学成分的题量强度(计算公式:分项练习总题量/总课数)。学习者在汉语学习阶段将个人掌握的基本交际能力变为语言技能,通过一定时期的强化练习,逐渐变成个人交际能力。所以练习的强度对于学习者而言至关重要。在《发展汉语》(Ⅰ)中汉字题量强度为9÷15=0.6,《发展汉语》(Ⅱ)中密度为0÷15=0。在《桥梁》(上)中强度为10÷15=0.67,下册中强度为8÷15=0.53,如下图2-3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桥梁》(上)(下)在汉字练习题题量强度上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具有一定优势。《桥梁》(下)题量强度低于(上),强度降低了0.14,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另外通过研究发现两套教材中在汉字练习题量设置的很少,强度也很低,虽然在中级阶段对汉字练习的要求没有初级阶段高,但是汉字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级阶段学习者来说依旧十分重要,所以四册中级教材应该注重汉字练习题量的合理设置,如此才可以让学习者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图2-3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量强度柱形图3.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量密度分析本文经过统计得到《发展汉语》(Ⅰ)(Ⅱ)中练习题数量一共340道,(Ⅰ)中练习题数量为162道,(Ⅱ)中178道。《桥梁》练习题一共329道,其中(上)162道,下册167道。经过统计得出,《发展汉语》(Ⅰ)中汉字练习题题量密度为9÷162=0.06,(Ⅱ)册密度为0÷162=0,《桥梁》(上)汉字练习题题量密度为10÷162=0.06,下册为8÷167=0.05。如下图2-4所示:可以看出在《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汉字练习题量密度对比中,《桥梁》(上)(下)要高于《发展汉语》(Ⅰ)(Ⅱ),《桥梁》(上)密度要高于其下册,显现下降趋势。通过题量密度折线图可以看出,两套教材中汉字的练习密度折线都处于较低位置,尤其是在《发展汉语》(Ⅱ)中,汉字题型密度更是为0,处于最低点。周健、唐玲(2004)提出:“提供足量的练习对于学生把汉语的规则知识转化为汉语的表达技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周健、唐玲.对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周健、唐玲.对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考察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68。图2-4两套教材汉字练习题量密度柱形图二、词汇练习词汇是语言的核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有固定语音形式,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杨惠元(1997)提出:“词语练习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输入大量的具有可感应性的词汇,在需要时能够呼之即出。”[[]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巧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杨惠元.论《速成汉语巧级教程》的练习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39。[]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0(一)词汇练习题型研究1.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型统计与分布情况在《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中,词汇练习占据重要地位,其题型与题量也是具有各自独特性。在题型设置上,《发展汉语》(Ⅰ)(Ⅱ)有以下几种类型:选词造句;选词填空;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完成对话;用所给词改写句子;选词连线,组词,熟读词语,理解词的含义;用所给词造句;用所给词回答问题;词语归类;一共12种。《桥梁》(上)(下)中有:熟读词语;选词填空;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组词;用所给词改写句子;选词连线;给词语填充成分;用所给词回答问题;写出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解释词语;组词成句一共12种。两套教材共有题型为选词填空、选词连线、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改写句子、用所给词完成对话五种。两套教材的题型出现次数与所在课数如下表2-1.表2-2所示:在《发展汉语》(Ⅰ)(Ⅱ)中选词填空这一题型占得比重较高,要多于《桥梁》(上)(下)。表3-1《发展汉语》(Ⅰ)(Ⅱ)词汇练习题型统计分布表题型教材发展汉语(Ⅰ)发展汉语下(Ⅱ)词汇练习题型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选词填空37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44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选词造句1第十课0无选词连线6第二课、第六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三课、第十五课13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组词3第四课、第十课、第十五课0无熟读词语1第五课0无理解词的含义2第七课、第十四课0无词语归类0无1第五课用所给词造句1第十课0无用所给词完成句子10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二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5第一课、第三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九课用所给词改写句子1第一课11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八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用所给词完成对话7第一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十课、第十二课10第二课、第四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用所给词回答问题1第十三课0无表3-2《桥梁》(上)(下)词汇练题型统计分布表题型教材《桥梁》(上)《桥梁》(下)词汇练习题型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选词填空10第三课、第四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10第十八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八课、第三十课近反义词1第十一课0无选词连线4第二课、第六课、第九课、第十五课0无组词2第四课、第五课5第二十五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熟读词语2第一课、第三课3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九课解释词语2第四课、第七课1第二十三课搭配成分1第十一课8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用所给词完成句子8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一课17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用所给词改写句子5第一课、第四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3第十六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六课用所给词回答问题7第五课、第七课、第十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0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2.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型强度分析在词汇练习题型强度上,本文统计了两套教材的词汇练习题题型数量,得到《发展汉语》(Ⅰ)(Ⅱ)词汇练习题题型强度最高的是用所给词完成对话;选词填空;选词连线这三个题型。而在《桥梁》(上)(下)中词汇练习题题型强度最高的分别是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回答问题;选词填空。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型强度如下图2-5所示,《发展汉语》(Ⅰ)(Ⅱ)中共有12种题型,所以《发展汉语》(Ⅰ)(Ⅱ)总题型强度为12,《桥梁》(上)(下)中共有10种题型,所以总题型强度为10,所以《发展汉语》(Ⅰ)(Ⅱ)题型强度高于《桥梁》(上)(下)。《发展汉语》(Ⅰ)中词汇练习题型强度为11,(Ⅱ)中强度为6,《桥梁》(上)强度为10,下册为8,两套教材下册强度都低于(上)。从下图2-5题型强度柱状图中可以看到,两套教材中词汇练习的题型强度起伏较大,呈下降趋势,《发展汉语》由(Ⅰ)到(Ⅱ)下降5个强度,幅度较大。《桥梁》(上)到下册下降2个强度,幅度小于《发展汉语》(Ⅰ)(Ⅱ)。两套教材词汇题型较为丰富,强度较大,但《发展汉语》(Ⅱ)与《桥梁》(下)的词汇题型与(上)相比相对较少。在中级阶段词汇是学习者学习的重点,语言是词汇根据相关语法规则搭配起来,产生的句子,进而开展正常交际活动,词汇量不断增多,就可以正常表述内心所想。所以,充足的词汇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中级阶段两套教材还需要合理丰富词汇题型,增加题型强度,这样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图3-5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型强度柱形图3.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型密度分析经过上文的统计,本文得到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的每册题型数量,从微观角度计算两套教材的词汇练习题型密度,进一步了解两部教材词汇练习设计,题型密度以每部教材的课为单位,按照上面的分类及统计标准,计算出每个教学成分使用的题型数量,然后计算出该教材每个教学成分使用题型数量的平均数,即各个教学成分的题型密度(计算公式:分项题型总数量/总课数),如图2-2所示,在《发展汉语》(Ⅰ)中的词汇练习题型密度为11÷15=0.73,(Ⅱ)中为6÷15=0.4。在《桥梁》(上)(下)中,(上)密度为10÷15=0.67,下册为8÷15=0.53。如下图2-6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汉语》(Ⅰ)(Ⅱ)题型密度高于《桥梁》(上)(下),《发展汉语》(Ⅰ)题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Ⅱ),《桥梁》(上)高于下册。在《发展汉语》(Ⅰ)中词汇题型密度处于最高位置。《发展汉语》(Ⅱ)和《发展汉语》(Ⅰ)相比,词汇练习的题型密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在《桥梁》(上)(下)中,(上)与下册相比,虽然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幅度没有《发展汉语》(Ⅰ)(Ⅱ)大。这说明虽然两套教材中词汇题型虽然丰富,但是每课所分布的题型相对不均衡,尤其《发展汉语》(Ⅱ)的每课词汇练习题型分布相对较少,在中级阶段对于词汇练习数量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图2-6《发展汉语》词汇练习题型密度折线图(二)词汇练习题量研究1.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量统计与分布情况本文对两套教材的词汇练习题题量进行统计,题量编排如表2-3,2-4,2-5,2-6所示。在《发展汉语》(Ⅰ)中词汇练习题题量为70,(Ⅱ)中题量为84,词汇练习总题量为154。在《桥梁》(上)中词汇练习题题量为42,下册题量为57,词汇练习总题量为99。在《发展汉语》(Ⅰ)(Ⅱ)中题量最多的词汇练习题为选词填空,选词连线,用所给词完成对话三种题型,分布在第二、三、五、六题位置上。在《桥梁》(上)(下)中题量最多的词汇练习题为选词填空,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回答问题三种题型,分布在第二、四、五、七题位置上。在题量设置上《发展汉语》(Ⅰ)(Ⅱ)多于《桥梁》(上)(下)。表2-3《发展汉语》(Ⅰ)词汇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选词填空造词造句选词连线组词熟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词语归类用所给词造句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完成对话用所给词回答问题用所给词改写句子第一课200000001101第二课300000021000第三课300000001000第四课301100001100第五课300110001100第六课200000000100第七课200001001100第八课300000000000第九课300000001000第十课311000010100第十一课200000000000第十二课200000001100第十三课200000000110第十四课200001001000第十五课201000001000总量37163120110711表2-4《发展汉语》(Ⅱ)词汇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选词填空造词造句选词连线组词熟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词语归类用所给词造句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完成对话用所给词回答问题用所给词改写句子第一课201000001000第二课301000000101第三课301000001001第四课301000000101第五课300000101000第六课201000001001第七课201000000100第八课300000000101第九课301000001000第十课301000000101第十一课201000000101第十二课201000000100第十三课201000000100第十四课201000001101第十五课201000001101总量4401300010510011

表2-5《桥梁》(上)词汇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近反义词选词连线组词熟读词语解释词语搭配成分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改写句子用所给词回答问题第一课0000100110第二课0010000200第三课2000100000第四课2001010010第五课0001000301第六课0010000200第七课2000010001第八课2000000000第九课0010000000第十课2000000001第十一课0100001010第十二课0000000011第十三课0000000011第十四课0000000001第十五课0010000001总量10142221857表2-6《桥梁》(下)词汇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近反义词选词连线组词熟读词语解释词语搭配成分用所给词完成句子用所给词改写句子用所给词回答问题第一课0000101110第二课0000101100第三课1001000101第四课0000101001第五课1000001100第六课1000000011第七课1000000101第八课1000010101第九课1000001001第十课1000001101第十一课1000001010第十二课0001000100第十三课1001000101第十四课0001001101第十五课1001001100总量1000531817310第二章综合教材《发展汉语》(Ⅰ)(Ⅱ)和《桥梁》(上)(下)练习内容的分析2.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量强度分析题量分项强度是每项教学成分在每套教材中使用的数量,再除以教材总课数,得出的结果是各项教学成分的题量强度(计算公式:分项练习总题量/总课数)。在《发展汉语》(Ⅰ)中词汇题量强度为70÷15=4.67,《发展汉语》(Ⅱ)中强度为84÷15=5.6。在《桥梁》(上)中强度为42÷15=2.8,下册中强度为57÷15=3.8。如图2-7所示:《发展汉语》(Ⅰ)(Ⅱ)词汇练习题量强度高于《桥梁》(上)(下),《发展汉语》(Ⅰ)词汇题量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Ⅱ),桥梁(下)高于(上)。在两套教材中,词汇练习题量比重最多,这说明在中级阶段词汇重要性。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也足以看出词汇关键作用。此外,从下图中的柱状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发展汉语》由(Ⅰ)到(Ⅱ),《桥梁》由(上)到下册中词汇练习题量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语法和句型的学习,迅速扩大词汇量便成了本阶段的教学重点及学习重点之一。语法,语段等练习一般根据词汇练习进行延伸,在中级阶段,应更加注重词汇练习题量强度增加以及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如此才可以让中级阶段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汉语知识。图2-7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量强度统计3.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量密度分析本文经过统计得到《发展汉语》(Ⅰ)(Ⅱ)中练习题数量一共340道,其中《发展汉语》(Ⅰ)册练习题数量为162道,(Ⅱ)册练习题数量为178道。《桥梁》(上)(下)练习题一共329道,其中(上)162道,下册167道。通过计算得出《发展汉语》(Ⅰ)册词汇练习题题量密度为70÷162=0.43,(Ⅱ)册密度为84÷178=0.47,《桥梁》(上)密度为42÷162=0.26,下册密度为57÷167=0.34。如下图2-8所示可以看出在《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词汇练习题量密度对比中,《发展汉语》(Ⅰ)(Ⅱ)词汇练习题量密度高于《桥梁》(上)(下),《发展汉语》(Ⅱ)高于《发展汉语》(Ⅰ),《桥梁》(下)密度要高于其(上)。通过题量密度折线图可以看出,《发展汉语》(Ⅱ)与(Ⅰ)相比,词汇练习密度折线呈上升趋势,上升了0.04。《桥梁》(下)与(上)相比,密度折线也呈上升趋势,上升了0.08,上升幅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通过研究发现,在中级阶段,词汇练习比例上升核心因素是因为中级阶段不仅要重复巩固以往掌握的主要语法,此外也需要不断增加词汇量。通过合理提高词汇练习题量,提高题量密度,促进学习者扩大词汇,从而更好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图2-8两套教材词汇练习题量密度折线图三、语法练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法的地位尤为突出。语法对学生学习掌握汉语进行交际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好语法学习,才能使用正确词汇,句子等进行交际。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如果把词汇,句子,语段,课文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语法就是对外汉语教材中语言知识的地基,具有举足轻重的效果。(一)语法练习题型研究1.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型统计与分布情况在《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中,语法练习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每册每课都包含大量的语法练习。在中级阶段学生,只有掌握好语法,才能正常进行交际。在《发展汉语》(Ⅰ)(Ⅱ)中语法练习题的题型有连词成句;判断选项是否与句子意思一致选词填空;连线;完成句子;改写句子;完成对话。《桥梁》(上)(下)中语法练习题的题型有:给词语/句子填充/划分成分;完成句子;用指定词语回答问题;改写句子;连词成句;选词填空;词语搭配;改病句;造句;近义词/反义词十种。两套教材题型分布课数如表2-5,2-6所示。两套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语法练习题,在各节课语法练习题各有分布。其中选词填空,完成句子,回答问题,改写句子,整理句子为两套教材共有题型,分布在第二、三、四、六、七题中。

表2-7《发展汉语》(Ⅰ)(Ⅱ)语法练习题型分布统计表题型教材发展汉语(Ⅰ)发展汉语(Ⅱ)语法练习题型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选词填空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完成句子13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4第三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九课改写句子2第一课、第八课11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完成对话17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21第一课、第二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整理句子3第四课、第八课、第十课0无连线5第六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三课、第十五课12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回答问题1第十三课0无判断选项与句子意思是否一致2第三课、第四课0无表2-8《桥梁》(上)(下)语法练习题型分布统计表题型教材桥梁上桥梁下语法练习题型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给词语/句子填/划分成分14第一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23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完成句子12第一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11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三十课用指定词语回答问题8第一课、第五课、第七课、第第十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8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改写句子5第二课、第六课、第十一课、第十五课1第二十一课整理句子/连词成句8第二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8第十六课、第十八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选词填空9第三课、第四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12第十六课、第十八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八课、第三十课词语搭配7第三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6第十八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八课改病句1第三课0无近义词/反义词1第十一课0无造句2第九课、第十一课2第十七课、第二十五课2.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型强度分析本文分别统计了两套教材每课的语法练习题题型数量,发现在《发展汉语》(Ⅰ)(Ⅱ)中语法练习题的题型有完成句子;选词填空;改写句子;连词成句;完成对话;连线;判断选项是否与句子意思一致七种,题型强度为7。《桥梁》(上)(下)中语法练习题的题型有完成句子;给词语/句子填充/划分成分;完成句子;用指定词语回答问题;改写句子;选词填空;词语搭配;连词成句;改病句;造句;近义词/反义词十种,题型强度为10。为了形象直观地研究两部教材四册书的语法练习题型。本文统计了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型的强度如下图2-9。通过下图可以看出,《发展汉语》(Ⅰ)语法练习题型强度为7,(Ⅱ)强度为3,《发展汉语》(Ⅰ)强度高于(Ⅱ),《桥梁》(上)语法练习题型为10,下册为8,(上)强度高于下册。《桥梁》(上)(下)语法题型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两套教材中语法练习的题型强度起伏较大,呈下降趋势,《发展汉语》由(Ⅰ)到(Ⅱ)下降4个强度,幅度较大。《桥梁》(上)到下册下降2个强度,幅度小于《发展汉语》(Ⅰ)(Ⅱ)。四册书中语法题型比汉字练习题型丰富,但《发展汉语》(Ⅱ)与《桥梁》(下)的词汇题型相对(上)减少了部分题型,在中级阶段语法是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因此在中级阶段两套教材还需要合理丰富语法汇题型,增加语法题型强度,这样才能更好适应学习者学习语法知识。图2-9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型强度柱形图3.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型密度分析经过对上文的统计得到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的每册题型数量,本文从微观角度来计算两部教材的语法练习题型密度,来进一步了解两部教材语法练习设计。题型密度是以每部教材的课为单位,按照上面的分类及统计标准,计算出每个教学成分使用的题型数量,然后计算出该教材每个教学成分使用题型数量的平均数,即各个教学成分的题型密度(计算公式:分项题型总数量/总课数)。在《发展汉语》(Ⅰ)中语法练习题型密度为8÷15=0.53,(Ⅱ)为5÷15=0.33。在《桥梁》中,(上)密度为10÷15=0.67,下册密度为8÷15=0.53。如下图2-10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桥梁》(上)(下)题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Ⅰ)题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Ⅱ),《桥梁》(上)高于下册。在《桥梁》(上)中语法练习题型密度处于最高位置。《发展汉语》(Ⅱ)与《发展汉语》(Ⅰ)相比,语法练习的题型密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在《桥梁》中,(上)与下册相比,虽然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幅度没有《发展汉语》大。这说明《桥梁》(上)(下)在语法练习题型方面较为丰富,《发展汉语》(Ⅰ)(Ⅱ)仍需进一步改进,两套教材每课所分布的题型相对较均衡,在中级阶段对于语法练习两套教材仍显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图2-10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型密度柱形图(二)语法练习题量研究1.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量分布情况分析本文对两套教材的语法练习题题量进行统计,分析题量总体的编排情况下表2-7、2-8所示。在《发展汉语》(Ⅰ)中练习题题量为84,(Ⅱ)中题量为93,词汇练习总题量为177。在《桥梁》中(上)中语法练习题题量为72,下册题量为75,语法练习总题量为147。在《发展汉语》(Ⅰ)(Ⅱ)中题量最多的是选词填空、完成对话、完成句子/连线三种题型,分布在第二、三、五、六题位置上。在《桥梁》(上)(下)中题量最多的语法练习题为给词语/句子填/划分成分、完成句子、选词填空三种题型,分布在第二、四、五、七题位置上。在题量上《发展汉语》(Ⅰ)(Ⅱ)多于《桥梁》(上)(下)。表2-9《发展汉语》(Ⅰ)语法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完成句子改写句子完成对话整理句子连线回答问题判断选项与句子意思第一课31110000第二课31020001第三课31020001第四课30011001第五课31010000第六课31010100第七课21010000第八课21111100第九课31010100第十课20011000第十一课21010000第十二课310100001第十三课31010110第十四课31010000第十五课31010100总量41132173512

表2-10《发展汉语》(Ⅱ)语法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完成句子改写句子完成对话整理句子连线回答问题判断选项与句子意思第一课30130000第二课30120100第三课31100100第四课40130100第五课31120000第六课31000000第七课30130100第八课30130000第九课31130100第十课30120100第十一课20100100第十二课300001001第十三课30000100第十四课30100100第十五课30000100总量454112101200表2-11《桥梁》(上)语法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划分成分完成句子指定词语回答问题改写句子整理句子选词填空词语搭配改病句近反义词造句第一课1110000000第二课0002100000第三课0100021100第四课3100020000第五课1010100000第六课0100100000第七课2110111000第八课2100021000第九课3100100001第十课1010011000第十一课0101001021第十二课1110000000第十三课1110110020第十四课1210110000第十五课1011100000总量1712858107122

表2-12《桥梁》(下)语法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划分成分完成句子指定词语回答问题改写句子整理句子选词填空词语搭配改病句近反义词造句第十六课1101010000第十七课1100200001第十八课1111011000第十九课1010000000第二十课1101110000第二十一课0100201000第二十二课1111121000第二十三课1111021000第二十四课1010100000第二十五课1010010001第二十六课1100001000第二十七课1100000000第二十八课1111121000第二十九课0011110000第三十课1100120000总量231181101460022.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量强度分析题量分项强度是每项教学成分在每套教材中使用的数量,再除以教材总课数,得出的结果是各项教学成分的题量强度(计算公式:分项练习总题量/总课数)。在《发展汉语》(Ⅰ)中语法练习题量强度为84÷15=5.6,《发展汉语》(Ⅱ)中强度为93÷15=6.2。在《桥梁》(上)题量强度为72÷15=4.8,下册强度为72÷15=5。如图2-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汉语》(Ⅰ)(Ⅱ)语法练习题量强度高于《桥梁》,说明《发展汉语》(Ⅰ)(Ⅱ)更重视对学习者语法练习的设置。如图2-7所示:《发展汉语》(Ⅰ)(Ⅱ)语法练习题量强度高于《桥梁》(上)(下),《发展汉语》(Ⅱ)词汇题量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Ⅰ),桥梁(下)高于(上)。在两套教材中,中级阶段语法教学的难点,所以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量设置相对较多。此外,从图中的柱状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发展汉语》由(Ⅰ)到(Ⅱ),《桥梁》由(上)到下册中语法练习题量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完成了基本词汇的学习,掌握重点语法知识成为中级阶段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上述阶段,要注重语法练习题量强度增加以及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如此才可以帮助中级阶段学习者全面掌握汉语知识。图2-11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量强度柱形图3.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量密度分析本文经过统计得到《发展汉语》(Ⅰ)(Ⅱ)练习题数量一共340道,(Ⅰ)为162道,(Ⅱ)为178道。《桥梁》(上)(下)练习题一共329道,(上)为162道,下册为167道。通过统计发现,《发展汉语》(Ⅰ)册语法练习题量密度为84÷162=0.52,(Ⅱ)册题量密度为93÷178=0.52,《桥梁》(上)密度为67÷162=0.41,下册密度为71÷167=0.43。如下图2-12所示:《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语法练习题量密度对比中,《发展汉语》语法练习题量密度高于《桥梁》,《发展汉语》(Ⅱ)高于《发展汉语》(Ⅰ),《桥梁》(下)密度要高于其(上)。通过题量密度折线图可以看出,《发展汉语》(Ⅰ)与(Ⅱ)题量密度相同。《桥梁》(上)与下册相比,密度折线呈上升趋势,上升0.02,上升幅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通过研究发现,在中级阶段,语法练习比例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中级阶段语法作为难点,不易掌握,所以加大练习题量很有必要。杨庆华(1995)提出:“教材建设的一个基本措施就是增大练习量,但并不是练习量越大越好,更不能盲目追求质量而忽视练习题的质量,而应该是设计每一分练习,每一类题型,甚至出每一道题,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有科学的依据,尽力避免盲目、低效乃至无效劳动。”[[][]杨庆华.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巧步构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88

图2-12两套教材语法练习题量密度折线图四、语段、篇章练习语段、篇章练习是对汉字、词汇、语法等教材练习的综合运用,可以直观地了解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学习者在进行语言交际与他人交流时,都会进行一定的成段成篇表达,所以在中级阶段对语段、篇章的练习尤为重要。只有强化对语段、篇章练习的训练,才能更好进行中级向高级阶段学习。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时候,学习的核心不能只关注在汉字、词汇、句子、语法表达的学习,有时需要完整的语段,语篇表述。因此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既强化学生语句的表达,更要训练学生集句成段成篇的能力。(一)语段、篇章练习题型研究1.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型统计与分布情况在《发展汉语》(Ⅰ)(Ⅱ)中,语段、篇章练习题型有讨论交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完成对话;情境表达;根据课文填空/填表;写一写;阅读短文判断对错;语段表达8种。《桥梁》(上)(下)中语段、篇章练习题型有语言游戏;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说/写一段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讨论;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情景对话;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完成段落;语段表达;指出课文中加点词表达意思;在语段中填入适当词语12种。两套教材题型分布课数如下表2-9,2-10所示,四册书设置了大量的语段、篇章练习题,在各节课语法练习题各有分布。其中讨论交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判断对错、语段表达为《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共有题型,分别分布在《发展汉语》(Ⅰ)(Ⅱ)第八、十、十一、十二题,《桥梁》(上)(下)第三、五、六、七题。《桥梁》(上)(下)题型多于《发展汉语》(Ⅰ)(Ⅱ)。表2-13《发展汉语》(Ⅰ)(Ⅱ)语段、语篇练习题型统计表题型教材发展汉语(Ⅰ)发展汉语(Ⅱ)语段、语篇练习题型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根据课文,填空/填表21第一课、第二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4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完成对话4第一课、第二课、第七课、第十五课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写一写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6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阅读短文判断对错13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0无讨论交流10第二课、第三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16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情境表达4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十五课0无语段表达3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0无表2-14《桥梁》(上)(下)语段、语篇练习题型统计表题型教材桥梁(上)桥梁汉语(下)语段、语篇练习题型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5第一课、第五课、第十课、第十二课、第十四课、6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四课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7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十六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说/写一段话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6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讨论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语言游戏14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情景对话1第六课1第十六课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1第八课0无完成段落1第五课0无语段表达0无5第二十一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指出课文中加点词表达意思0无2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在语段中填入适当词语0无2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2.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型强度分析在语段、篇章题型强度上,本文统计了两套教材的语段、篇章练习题题型数量,得到《发展汉语》(Ⅰ)(Ⅱ)中词汇语段、篇章练习题题型强度最高的是根据课文,填空/填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写一写这三个题型。而在《桥梁》(上)(下)中词汇练习题题型强度最高的分别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说/写一段话、讨论、这三种题型。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型强度如下图2-5所示,《发展汉语》(Ⅰ)(Ⅱ)中共有8种题型,所以《发展汉语》(Ⅰ)(Ⅱ)总题型强度为8,《桥梁》(上)(下)中共有12种题型,所以总题型强度为12,所以《桥梁》(上)(下)题型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Ⅰ)中语段、篇章练习题型强度为8,(Ⅱ)中强度为5,《桥梁》(上)强度为9,下册为10。从下图2-5题型强度柱状图中可以看到,《发展汉语》(Ⅰ)(Ⅱ)由语段、篇章练习的题型强度起伏较大,呈下降趋势,《发展汉语》(Ⅰ)到(Ⅱ)下降3个强度,幅度较大。《桥梁》(上)(下)语段、篇章练习的题型强度起伏平稳,呈上升趋势。《桥梁》(上)到下册上升1个强度,幅度小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Ⅰ)与《发展汉语》(Ⅱ)相比,语段、篇章题型强度明显减弱,《桥梁》(上)(下)中语段、篇章题型比较丰富,《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中语段、篇章题型相对较少,说明《桥梁》(上)(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段培养能力。图2-13两套教材语段、语篇练习题型强度柱状图3.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型密度分析经过上文的统计得到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的每册题型数量,从微观角度计算两部教材的语法练习题型密度,进一步了解两部教材语法练习设计,题型密度是以每部教材的课为单位,按照上面的分类及统计标准,计算出每个教学成分使用的题型数量,然后计算出该教材每个教学成分使用题型数量的平均数,即各个教学成分的题型密度(计算公式:分项题型总数量/总课数)在《发展汉语》(Ⅰ)中语段、篇章练习题型密度为8÷15=0.53,(Ⅱ)为5÷15=0.33。在《桥梁》中,(上)密度为9÷15=0.6,下册密度为10÷15=0.67。如图2-14所示:《桥梁》(上)(下)题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Ⅰ)题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Ⅱ),《桥梁》(上)高于下册。《发展汉语》(Ⅰ)题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Ⅱ),《桥梁》(下)高于(上)。在《桥梁》(下)中语段、篇章练习题型密度最高。《发展汉语》(Ⅱ)和《发展汉语》(Ⅰ)相比,语段、篇章练习的题型密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在《桥梁》中,(上)与下册相比,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但是幅度没有《发展汉语》(Ⅰ)(Ⅱ)大。这说明《发展汉语》(Ⅰ)(Ⅱ)每课所分布的题型相对不均衡,分布相对较少,在中级阶段对于语段、篇章练习来说仍显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图2-14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型密度柱形图(二)语段、篇章练习题量研究1.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量统计与分布情况两套教材的语段、篇章练习题题量进行统计,分析语段、篇章练习题量总体的分布编排情况如下表2-11,2-12所示。在《发展汉语》(Ⅰ)中语段、篇章练习练习题题量为94,(Ⅱ)中为77,练习总题量171。在《桥梁》(上)中题量为84,下册92,总题量为176。从统计中得出《桥梁》(上)(下)在语段、篇章练习总题量高于《发展汉语》(Ⅰ)(Ⅱ),《桥梁》(上)(下)设计的优于《发展汉语》(Ⅰ)(Ⅱ)。在《发展汉语》(Ⅰ)(Ⅱ)中题量最多的语段、篇章练习题型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根据课文填空/填表、写一写三种题型,分布在第六、七、八、九位置上。在《桥梁》(上)(下)中题量最多的语段、篇章练习题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说/写一段话、讨论、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四种题型,分布在第六、七、九、十位置上。在题量设置上《桥梁》(上)(下)多于《发展汉语》(Ⅰ)(Ⅱ)。表2-15《发展汉语》(Ⅰ)语段篇章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根据课文填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对话写一写阅读短文判断对错讨论交流情境表达语段表达第一课22110000第二课22111100第三课01011100第四课22011010第五课22011010第六课22011010第七课22111100第八课12010100第九课21011100第十课12011000第十一课21011100第十二课01011101第十三课12011011第十四课11011001第十五课01111010总量2124415131043表2-16《发展汉语》(Ⅱ)语段、篇章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题型题型根据课文填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对话写一写阅读短文判断对错讨论交流情境表达语段表达第一课11110000第二课11111100第三课11111100第四课11111000第五课11111000第六课11111000第七课11111100第八课11110100第九课11111100第十课11111000第十一课11111100第十二课11111100第十三课11121000第十四课11111000第十五课11110100总量1515151601600表2-17《桥梁》(上)语段篇章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课时题型题型根据课文判断对错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说写一段话讨论语言游戏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情景对话根据课文完成句子完成段落语段表达指出课文中加点词表达意思在语段中填入适当词语第一课111111000000第二课021111000000第三课021111000000第四课011111000000第五课111111000000第六课011101100000第七课011111000000第八课011111010000第九课011111000000第十课111111000000第十一课011111000000第十二课111111000000第十三课011111002000第十四课111111000000第十五课011111000000总量51715151415110000表2-18《桥梁》(下)语段篇章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课时题型题型根据课文判断对错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说写一段话讨论语言游戏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情景对话根据课文完成句子完成段落语段表达指出课文中加点词表达意思在语段中填入适当词语第十六课111111100000第十七课111111000000第十八课111111000000第十九课111111000000第二十课111111000000第二十一课011111000100第二十二课011111000010第二十三课011111000010第二十四课111111000000第二十五课011111000001第二十六课011111000101第二十七课011111000100第二十八课011111002100第二十九课012111000100第三十课011111000000总量615161515151005222.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量强度分析题量分项强度是每项教学成分在每套教材中使用的数量,再除以教材总课数,得出的结果是各项教学成分的题量强度(计算公式:分项练习总题量/总课数)。在《发展汉语》(Ⅰ)中语段、篇章题量强度为94÷15=6.27,《发展汉语》(Ⅱ)中强度为77÷15=5.13。在《桥梁》(上)中强度为84÷15=5.6,下册中强度为92÷15=6.13。如图2-15所示:《桥梁》(上)(下)语段、篇章练习题量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Ⅰ)语段、篇章题量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Ⅱ),《桥梁》(下)高于(上)。从图中的柱状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发展汉语》由(Ⅰ)到(Ⅱ)语段、篇章练习题量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下降1.14个密度。《桥梁》(上)(下)中由(上)到下册中语段、篇章练习题量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上升0.53。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基本汉字、词汇、语法的学习,语段、篇章成为中级阶段的教学重点。语段、篇章练习是根据汉字、词汇、语法结合展开延伸的练习,在中级阶段,应注重语段、篇章练习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桥梁》(上)(下)优于《发展汉语》(Ⅰ)(Ⅱ)。通过合理提高语段、篇章题量强度,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汉语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使得中级阶段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汉语知识。图2-15两套教材语段、语篇练习题量强度柱状图3.两套教材语段、篇章练习题量密度分析经过上文统计得到《发展汉语》(Ⅰ)(Ⅱ)练习题数量一共340道,(Ⅰ)册为162道,(Ⅱ)册为178道。《桥梁》(上)(下)练习题一共329道,(上)为162道,下册为167道。通过计算得出《发展汉语》(Ⅰ)中语段、篇章练习题题量密度为94÷162=0.58,(Ⅱ)密度为77÷178=0.43,《桥梁》(上)题量密度为84÷162=0.52,《桥梁》(下)密度为92÷167=0.55。如下图2-16所示。可以看出在《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语段、篇章练习题量密度对比中,《桥梁》(上)(下)语段、篇章练习题量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Ⅱ)高于《发展汉语》(Ⅰ),《桥梁》(下)密度高于其(上)。通过题量密度折线图可以看出,《发展汉语》(Ⅱ)与(Ⅰ)相比,语段、篇章练习密度折线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下降0.15。《桥梁》(下)与(上)相比,密度折线也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平稳,上升了0.03。由此可以看出《桥梁》(上)(下)在题量密度方面优于《发展汉语》(Ⅰ)(Ⅱ)。图2-16两套教材语段、语篇练习题量密度折线图(三)小结通过对上文的研究,在汉字练习方面,从题型与题量上来看,《桥梁》(上)(下)均高于《发展汉语》(Ⅰ)(Ⅱ),相比之下具有一定优势。但两套教材在汉字练习方面设置的题型与题量都很少,题型强度与密度,题量强度与密度都不高。在汉语教学中,汉字是学习汉语较难的环节,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中级阶段没有像初级阶段强调汉字练习,但是这一时段还是会有许多生词需要理解记忆及运用,两套教材在练习题型与题量设置上都应该加强对汉字的重视。在词汇练习上方面,从题型与题量上来看,《发展汉语》(Ⅰ)(Ⅱ)均高于《桥梁》(上)(下),相比之下具有一定优势。在题型强度与密度上《发展汉语》(Ⅰ)到(Ⅱ),《桥梁》(上)到下册均呈现下降趋势,两套教材所分布的词汇题型相对不均衡,尤其《发展汉语》(Ⅱ)。在中级阶段对于词汇练习庞大练习仍显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两套教材中,词汇练习题量比重较多,在题量强度与题量密度上《发展汉语》(Ⅰ)到(Ⅱ),《桥梁》(上)到下册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两套教材很重视词汇练习的题量,这说明在中级阶段词汇练习重要性。在语法练习方面,从题型看,《桥梁》(上)(下)题型强度与题型密度均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在题型方面《桥梁》(上)(下)具有一定优势。在题型强度与密度上《发展汉语》(Ⅰ)到(Ⅱ),《桥梁》(上)到下册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对减少了语法练习题型,在中级阶段语法是学习者学习的难点,还需要合理丰富语法汇题型,增加语法题型强度,从题量上看,《发展汉语》(Ⅰ)(Ⅱ)语法练习题量强度高于《桥梁》(上)(下),《发展汉语》由(Ⅰ)到(Ⅱ),《桥梁》由(上)到下册中语法练习题量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在题量方面《发展汉语》(Ⅰ)(Ⅱ)具有一定优势。所以通过合理提高语法练习题量,提高题量密度,促进学习者掌握语法,从而更好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在语段、篇章方面,从题型与题量上来看,《桥梁》(上)(下)均高于《发展汉语》(Ⅰ)(Ⅱ),相比之下具有一定优势。在题型题量强度与题型密度上,《发展汉语》(Ⅰ)(Ⅱ)词汇语段、篇章练习的题型强度起伏较大,呈下降趋势,《桥梁》(上)(下)词汇练习的题型强度起伏平稳,呈上升趋势。《桥梁》(上)(下)语段、篇章题型题量比较丰富。说两套教材语段、篇章题型较为丰富,但《发展汉语》(Ⅱ)中词汇题型相对较少,说明《桥梁》(上)(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段培养能力,《发展汉语》(Ⅰ)(Ⅱ)在中级阶段对于语段、篇章练习来说仍显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节言语技能方面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其本质目标是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水平。随着近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对言语技能练习格外重要,在汉语教材的练习中,言语技能具有重要地位。言语技能型练习以操练语言技能为核心。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分别是听、说、读、写。由于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中级阶段的教材练习,故不研究听力练习。本文只研究口语练习、阅读练习和写作练习三个方面。(一)说的方面口语练习在技能训练中扮演关键角色,只有掌握好口语,才能让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的更进一步,在中级阶段是关键时期,学习者在一段时期的课程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本知识,能把语言知识转换为交际技能,这是口语练习的目标。1.两套教材说的方面题型研究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Ⅱ)与《桥梁》(上)(下)中,口语练习是两套教材练习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进行语言交际的关键性练习。在题型设置上,《发展汉语》(Ⅰ)(Ⅱ)中口语练习有以下几种:选词填空并朗读、话题说话、看图说话、讨论交流共四种题型。在《桥梁》(上)(下)中口语练习题型有熟读词组/语段、说一段话、讨论交流、看图说话共四种题型。两套教材中共有题型为讨论交流;看图说话两种题型。《发展汉语》(Ⅰ)(Ⅱ)口语练习独有题型为选词填空并朗读,话题说话两种。《桥梁》(上)(下)中口语练习独有题型为有熟读词组/语段,说一段话两种。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题型分布情况如下表2-13所示:可以看出在两套教材的口语练习的题型中,看图说话和讨论交流为最多,出现频次最高的题型,出现在大部分课文中。其中在《发展汉语》(Ⅰ)(Ⅱ)中出现次数最多口语练习题型的为选词填空并朗读;在《桥梁》(上)(下)中为说一段话;讨论交流;看图说话。表2-19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型分布统计表题型发展汉语(Ⅰ)发展汉语(Ⅱ)桥梁(上)桥梁(下)口语练习题型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出现次数课时选词填空并朗读12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2第一课、第二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0无0无话题说话5第三课、第五课、第六课、第十课17第一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0无0无看图说话004第六课、第七课、第十二课14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讨论交流11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1第二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4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5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熟读词组/语段0无0无1第一课3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九课说一段话0无0无1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14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2.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型强度分析在口语练习题型强度上,本文统计了两套教材的口语练习题题型数量,得到《发展汉语》(Ⅰ)(Ⅱ)中口语练习题题型强度最高的是选词填空并朗读、话题说话、讨论交流三种题型。而在《桥梁》(上)(下)中口语练习题题型强度最高的分别是看图说话、讨论交流、说一段话三种题型。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型强度如下图2-17所示,《发展汉语》(Ⅰ)(Ⅱ)中共有4种题型,所以《发展汉语》(Ⅰ)(Ⅱ)题型总强度为4,《桥梁》(上)(下)中共有4种题型,所以题型总强度也为4,两套教材总题型强度相同。《发展汉语》(Ⅰ)中口语练习有3种题型,所以《发展汉语》(Ⅰ)题型强度为3,《发展汉语》(Ⅱ)中口语练习有4种题型,所以《发展汉语》(Ⅱ)题型强度为4。《桥梁》(上)与下册中分别有4种题型,所以《桥梁》(上)(下)题型强度都为4,在分册题型强度上《桥梁》(上)(下)高于《发展汉语》(Ⅰ)(Ⅱ)。从下图2-17题型强度柱状图中可以看到,两套教材中口语练习的题型强度起伏不大,呈平稳趋势,《发展汉语》由(Ⅰ)到(Ⅱ)呈上升趋势,上升了1个强度,《桥梁》(上)到下册处在相同水平线上,题型强度相同,幅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两套教材中口语练习的题型强度不是很均衡,说明对于口语练习设置理念不同,在中级阶段口语是学习者主要学习的内容,更是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关键阶段,学习者积累了一定的汉字、词汇、句子、语法、语段等等,口语练习是学习者提高口语进行交际性训练的关键练习,然而两套教材中的口语题型种类偏少,所以在中级阶段两套教材还需要合理丰富口语练习题型,增加口语练习题型强度,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图2-17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型强度柱状图3.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型密度分析本文经过统计得到了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的每册题型数量,从微观角度来计算两部教材的口语练习题型密度,来进一步了解两部教材口语练习设计。两部教材四册书中上下册均为15课,由每册的题型数量除以每册总课数,从而得到了口语练习的题型密度,其中《发展汉语》(Ⅰ)册密度为3÷15=0.2,(Ⅱ)册密度为4÷15=0.27。《桥梁》(上)密度为4÷15=0.27,下册密度为4÷15=0.27。如下图2-18所示。其中两部教材四册书口语练习密度最高的三个题型为看图说话,讨论交流,说一段话三种题型。《桥梁》(上)(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如下图2-18所示《发展汉语》(Ⅱ)题型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Ⅰ),《桥梁》(上)与下册题型密度相同。在《桥梁》(上)(下)中口语练习题型密度最高。《发展汉语》(Ⅱ)和《发展汉语》(Ⅰ)相比,口语练习的题型密度呈平稳上升趋势,在《桥梁》(上)(下)中,(上)与下册处于同一折线上,密度相同。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型密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在中级阶段对于口语练习仍显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图2-18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型密度折线图4.两套教材说的方面题量研究(1)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量统计与分布情况本文对两套教材的口语练习题题量进行统计,分析口语练习题量总体的分布编排情况如下表2-20、2-21.2-22、2-23所示。在《发展汉语》(Ⅰ)中口语练习练习题题量为28,下册题量为44,口语练习总题量为72。在《桥梁》(上)中口语练习练习题题量为44,下册题量为47,口语练习总题量为91。如下表显示《桥梁》(上)(下)总题量高于《发展汉语》(Ⅰ)(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桥梁》(上)(下)在口语上具有一定优势,更关注学习口语方面训练。在《发展汉语》(Ⅰ)(Ⅱ)中题量最多的口语练习题为选词填空并朗读,分布在第二、三、五、六题位置上。在《桥梁》(上)(下)中题量最多的口语练习题为说一段话、看图说话、讨论交流三种题型,分布在第七、八、十一题位置上。在题量设置上《桥梁》(上)(下)多于《发展汉语》(Ⅰ)(Ⅱ)。表2-20《发展汉语》(Ⅰ)口语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并朗读话题说话看图说话讨论交流熟读词组语段说一段话第一课000000第二课000000第三课110100第四课100100第五课120100第六课110100第七课100000第八课100100第九课100100第十课110100第十一课100100第十二课000000第十三课100100第十四课100100第十五课100100总量12501100表2-21《发展汉语》(Ⅱ)口语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并朗读话题说话看图说话讨论交流熟读词组语段说一段话第一课111000第二课100100第三课020000第四课110000第五课120000第六课001100第七课021100第八课120100第九课110100第十课120000第十一课110100第十二课001200第十三课110000第十四课110100第十五课110100总量121741100表2-22《桥梁》(上)口语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并朗读话题说话看图说话讨论交流熟读词组语段说一段话第一课001111第二课001101第三课001101第四课001101第五课001101第六课001001第七课001101第八课000101第九课001101第十课001101第十一课001101第十二课001101第十三课001101第十四课001101第十五课001101总量001414115表2-23《桥梁》(下)口语练习题量统计表课时课时题型题型选词填空并朗读话题说话看图说话讨论交流熟读词组语段说一段话第十六课001111第十七课001111第十八课001101第十九课001111第二十课001101第二十一课001101第二十二课001101第二十三课001101第二十四课001101第二十五课001101第二十六课001101第二十七课001100第二十八课001101第二十九课001101第三十课001101总量001515314(2)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量强度分析题量分项强度是每项教学成分在每套教材中使用的数量,再除以教材总课数,得出的结果就是所谓的各项教学成分的题量强度(计算公式:分项练习总题量/总课数)。在《发展汉语》(Ⅰ)中口语练习题量强度为28÷15=1.87,《发展汉语》(Ⅱ)中强度为44÷15=2.93。在《桥梁》(上)中强度为44÷15=2.93,下册中强度为47÷15=3.13。如图2-19所示:《桥梁》(上)(下)口语练习题量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Ⅱ)口语练习题量强度高于《发展汉语》(Ⅰ),桥梁(下)高于(上)。此外,从下图中的柱状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发展汉语》由(Ⅰ)到(Ⅱ),《桥梁》由(上)到下册中口语练习题量强度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在中级阶段对学习者来说口语练习应加大强度,进行训练。在学习者已经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基本口语和句型语言知识的学习之后,口语练习训练更加重要,在中级阶段,需要注重口语练习题量强度增加以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如此才可以让中级阶段学习者掌握丰富的汉语知识。图2-19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量强度柱形图(3)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量密度分析本文经过统计得到《发展汉语》(Ⅰ)(Ⅱ)练习题数量一共340道,其中《发展汉语》(Ⅰ)册162道,(Ⅱ)为178道。《桥梁》(上)(下)练习共329道,(上)为162道,下册为167道。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发展汉语》(Ⅰ)册口语练习题题量密度为28÷162=0.17,(Ⅱ)册密度为44÷178=0.25。《桥梁》(上)口语练习题题量密度为44÷162=0.27,《桥梁》(下)密度为47÷167=0.28。如下图2-20所示:从图中可知两套教材口语练习题题量密度各有侧重,《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口语练习题题量密度高于(Ⅰ)册,《桥梁》(下)高于(上)密度。如下图2-8所示可以看出在《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上下)口语练习题量密度对比中,《桥梁》(上下)练习题量密度高于《发展汉语》(Ⅰ)(Ⅱ),《发展汉语》(Ⅱ)高于《发展汉语》(Ⅰ),《桥梁》(下)密度要高于其(上)。通过题量密度折线图可以看出,《发展汉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