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7656-2019 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 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_第1页
(高清版)GB∕T 37656-2019 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 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_第2页
(高清版)GB∕T 37656-2019 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 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_第3页
(高清版)GB∕T 37656-2019 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 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_第4页
(高清版)GB∕T 37656-2019 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 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 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7.020.70GB/T37656—2019/IEC62238:2003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IEC62238:2003,IDT)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7656—2019/IEC62238:2003 1 1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2 23.2缩略语 2 34.1通则 34.2组成 34.3结构 34.4控制单元和指示器 44.5DSC呼叫编码和解码装置 4 54.7手柄通话器和扬声器 64.8安全措施 6 6 6 6 65.2发射类别和调制特性 65.3DSC发射和接收功能 7 75.5位置信息的输入 75.6来电呼叫报警 85.7多值守功能 85.8内部检测 9 96.1接收机输入端所用测试信号设置 9 96.3常规调制测试 96.4仿真天线 96.5发射机输入端所用测试信号设置 6.6测试频道 6.7数字选择性呼叫信号的产生和检查 6.8DSC的标准测试信号 6.9接收部分输出端误码率的测定 6.10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说明 IⅡGB/T37656—2019/IEC62238:2003 6.12正常测试条件 6.13极限测试条件 6.14极限温度下的测试步骤 7环境试验 7.1概述 7.2步骤 7.3性能检查 7.4振动试验 7.5温度试验 8发射机 8.1频率误差 8.2载波功率 8.3频偏 8.4调制器的灵敏度,包括麦克风 8.5音频响应 8.6发射的音频谐波失真 8.7邻道功率 8.8传至天线的传导杂散发射 8.9发射机的瞬态频率变化 8.10发射机的残余调制 8.11频差(DSC信号) 8.14生成呼叫序列测试 9无线电话接收机 9.1谐波失真和额定音频输出功率 9.2音频响应 9.3最大可用灵敏度 9.4同频道抑制 9.5邻道选择率 9.6杂散响应抑制 9.7互调响应 9.8阻塞或减敏 9.9杂散发射 9.10接收机残留噪声电平 9.11静噪操作 9.12压制滞后 9.13多值守特性 10DSC解码器用接收机 10.1最大可用灵敏度 10.2同频道抑制 ⅢGB/T37656—2019/IEC62238:2003 10.4杂散响应和抗阻塞 10.5互调响应 10.6动态范围 10.7杂散发射 10.8不同类型DSC呼叫的正确解码验证 10.10同步接收 11.1传导杂散发射 11.2辐射杂散发射 11.3电磁环境抗扰度 附录A(规范性附录)DSC呼叫 附录B(规范性附录)接收机功率测量规范 附录C(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和现存地区标准的主要区别 附录D(资料性附录)设备在强电磁环境下工作的推荐性标准 附录F(资料性附录)U.S.V 附录G(资料性附录)加拿大海上无线电频道和频率 附录NA(资料性附录)中国无线电频率频段划分 VGB/T37656—2019/IEC62238:2003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2238:2003《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D级数字选择本标准由全国船舶电气及电子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1)提出并归口。1GB/T37656—2019/IEC62238:2003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本标准规定了采用D级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甚高频(VHF)无线电话的船载固定设备一般通信IEC60945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一般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Maritimenavigationandradiocommunicationequipmentandsystems—Generalrequirements—Meth-odsoftestingandrequiredtestrusults)IEC61162-1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数字接口第1部分:单发话器和多受话器(Maritimenavigationandradiocommunicationequipmentandsystems—Digitalinterfaces—Part1:Singletalkerandmultiplelisteners)IMOMSC.131(75):2002海上的SOLAS船舶在甚高频16频道保持持续监听以及在非SOLAS船舶上安装甚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设备(Maintenanceofacontinuousl16bySOLASshipswhilstatseaandinstallationofVHFDIMOMSC/Circ.803非SOLAS船舶参加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Participationofnon-SOLASshipsinthe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GMDSS)]IMOMSC/Circ.862GMDSS设备性能标准的某些要求说明(ClarificationsofcertainrequiITU无线电规则附录S18:1998,海上移动业务站156MHz~174MHz频带的传输频率表(Tableoftransmittingfrequenciesintheband156—174MHzforstationsinthemaritimemobileITU-RM.493-10建议案海上移动业务使用的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Digitalselective-callingsys-temforuseinthemaritimemobileservice)ITU-RM.821-1:1997建议案用于海上移动业务的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的可选性扩展(Optionalexpansionofthedigitalselective-callingsystemforuseinthemaritimemobileservice)2GB/T37656—2019/IEC62238:2003ITU-RM.825-3建议案和船舶交通管理和船对船识别一起使用的采用数字选择性呼叫技术的应答器系统的特性(Characteristicsofatranspondersystemusingdigitalselectivecallingtechniquesforusewithvesseltrafficservicesandship-to-shipidentification)ITU-RM.1084-4:2001建议案提高海上移动业务156MHz~174MHz频带使themaritimeservice)术特性(TechnicalcharacteristicsforauniversalshipborneautomatdivisionmultipleaccessintheVHFmaritimemobileband)ITU-RSM.332-4建议案接收机的选择性(Selectivityofreceiver)mentofdigits,lettersandsymbolsontelephonesandotherdevicesthatcanbeusedforgainingaccesstoatelephonenetwork)ITU-TP.53:1994建议案电话式电路上使用的噪声计(Psophometerforuseontelephone-type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为甚高频数字选择性遇险、紧急和安全呼叫以及日常联络和接收提供基本功能的设备,不必完全满足IMOGMDSS对甚高频设备的运输要求(ITU-RM.493-10建议案)。3.1.2载波频率carrierfrequency发射机或接收机的调谐频率。3.1.3频偏frequencydeviation受射频信号调制的瞬时频率和载波频率之间的差值。3.1.4用于语音通话的相位调制(6dB/倍频率的预加重调频)。3.1.5包含数字信息和DSC操作副载波的相位调制。3.1.6调制指数modulationindex频偏与调制信号频率的比值。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3GB/T37656—2019/IEC62238:2003AIS: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UniversalShipborne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DSC:数字选择性呼叫(DigitalSelectiveCalling)e.m.f.:电动势(ElectromotiveForcEPIRB: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mergencyPosition-indicatingRadiobeacon)EUT:受试设备(EquipmentUnderTest)FM: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IMO: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MMSI:海上移动识别码(MaritimeMobileServiceIdentity)RF:无线电频率(RadioFrequency)r.m.s.:均方根(RootMeanSquare)SINAD:信噪比(Signal+Noise+DistortiontoNoise+Distortion)VHF:甚高频(VeryHighFrequency)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Traffic设备至少应包括以下组件:——用于DSC解码器的70频道值守设备;S18定义的频道之外的附加甚高频(VHF)频道(参见附录F、附录G和附录NA中的实例),按照相关设备的设计应确保70频道只能用于数字选择性呼叫(DSC)。4GB/T37656—2019/IEC62238:20034.4控制单元和指示器用户不应具有因错误设置而影响设备技术特性的控制设置权限。单元还应具备能指示设备是否运行的指示器。应提供以下操控单元或功能:——遇险按钮(见4.5.3):默认值应是一个未指明的遇险信息。——呼叫(见4.5.1):默认值(初始显示)应是一次单台呼叫。——取消:恢复至初始显示或关闭用于表示接收到DSC呼叫的听觉和视觉警示。取消功能应在最多静止5min后自动启动。——确认/接受/OK:接受菜单项。——可简便输入MMSI进行呼叫和手动输入位置信息。如果提供了数字键盘应符合ITU-TE.161建议案的要求。——数字字母显示(见4.6)。——具有设备运行指示的全设备开/关。——操作发射机的手动无锁按键,并有指示发射机是否工作的视觉指示器及限制最大传输时间为5min的设置。——在电话和DSC呼叫中用来将发射机输出功率降至1W以下的开关,并有视觉指示显示选择的是低功率。DSC的遇险呼叫总是在满功率下发送。——音量控制。——噪声控制。16频道应进行特殊标记。选择16频道的方式应简单易行(例如,一个特殊标记的按键)。通过任何方式选择16频道都应自动将发射机的输出功率设定为最大值,需要时,可通过用户手动控制减小功DSC呼叫接收具有自动转换无线电话频道功能,同时也应提供禁止该功能的方法。所有呼叫都应4.5DSC呼叫编码和解码装置操作人员应能通过编码设备及呼叫装置快速而精确地进行呼叫。附录A规定了该设备中DSC呼叫类型。呼叫功能(见4.4)应允许选择以下功能:——单呼(Individual):对指定MMSI的呼叫;——组呼(Group):对指定MMSI分组的呼叫(见5.4);——群呼(Allshipsurgency/safety):对所有船舶的呼叫;——已收到的呼叫(Receivedcalls):检索已存储的DSC呼叫来电;——其他(Other):设备管理功能。如果选择单呼,既可人工(MANUAL)呼叫(见4.5.2)也可通过目录呼叫。装置的目录列表应至少5GB/T37656—2019/IEC62238:2003有10个条目。这些MMSI都应是可编辑的。人工呼叫装置应允许使用MMSI。如果被呼叫的电台是海岸电台(例如,以00开始的MMSI),则不应要求操作员提供进一步信息。如果被呼叫的电台是船舶电台,则设备应要求输入频道号。设备应给出适合于船舶航行区域的船间频道建议来协助操作员。67、69和73也可用于船间通信,但是同样可用于港口运营和船舶调度。只能通过单个专用按钮来发出遇险DSC呼叫。该按钮不应是设备上的ITU-TE.161建议案数字输入面板或ISO标准键盘上的任何一个按键。该按钮应为红色并有“DISTRESS”标记。其上使用非透明的防护盖,同样有“DISTRESS”标记。应用弹簧盖或与设备永久连在一起的盖子(例如合页)作为防护盖来避免误操作。用户不必移除密封件或打碎防护盖就能按下遇险按钮。按下遇险按钮时应发出声光指示(见5.6.3)。遇险按钮应至少持续按下3s。应立即发出闪烁的灯发出遇险呼叫之前应选择遇险性质。默认性质应是未指明性质的遇险。设备应能接收和显示任何指明性质的遇险,但不能发出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遇险(符号112)。遇险呼叫的启动应自动优先于设备的任何其他操作。设备应自动选择70频道和最大发射功率。遇险呼叫应连续成功发射5次,每次呼叫之间应没有间隔以便呼叫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能保持比特同步。每一次呼叫都应包含适当的点阵。紧接着遇险呼叫序列后面,应根据ITU-RM.821-1建议案要求发送能增强位置分辨率的DSC呼在发出包括DSC呼叫扩展消息的遇险呼叫序列之后,设备应自动调至16频道并选择最大发射群呼只能通过两级菜单指令等有意行为发出对所有船舶的紧急和安全呼叫。在发出群呼以后,设备应自动调至16频道并选择最大发射功率。DSC呼叫设备应提供适当的装置将来电呼叫及相关地址内容转换为简单语言表示的视觉形式。“已收到的呼叫”菜单中应至少保存10条最近收到的DSC呼叫内容。无线电话应能自动转换至任何一个在来电呼叫中被识别的频道上。如果呼入的是遇险和紧急呼叫,无线电话应能自动转换至16频道并自动选择最大发射功率。有频道改变请求时应为用户提供视觉4.6DSC显示6GB/T37656—2019/IEC62238:2003应对保存在内存中未读的已接收信息给出标记。地理位置和时间的显示应简单可行。设备应具有显示最后输入位置的装置(见5.5)。DSC呼叫显示应能按照ITU-RM.821建议案要求持续显示一个完整的增强位置。对于手持通话器上的DSC呼叫显示,应能从40cm的距离容易地读取。对于无线电收发机上的设备应配备一个通话手柄或麦克风,以及一个内置扬声器和/或一个外部扬声器插口。连接至外部的扬声器同样应能转播声音报警。应采取措施保护设备免受过电流或过电压的影响。应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因电源极性的意外逆转而造成的任何伤害。应提供将设备外露的金属部分接地的方法。线路和组件中交流或直流电压(非无线电频率电压)的单一或组合电压峰值超过50V时,应予以保在这样的电压下接近组件进行操作,除非使用螺母扳手或螺丝刀等适当的工具。在设备内部和防护罩上应贴有明显的警告标示。在4.4中一键开关允许的时间内,天线端开路或短路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可程序化存储设备中的信息以及DSC呼叫处理的船舶身份和信息应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中。设备运行的电源的详细情况应在设备上清楚地注明。设备应在上电后5s内运行。从使用的频道转换至其他任何频道所需时间应不超过5s。从发射转换到接收所需时间应不超过0.3s,反设备应使用相位调制,语音使用G3E(6dB/倍频率预加重调频),DSC呼叫信号传递用G2B。7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设备工作的频道间隔为25kHz。如有关国家机构允许,也可使用其他频道间隔(见ITU-RM.1084-4建议案)。5.3DSC发射和接收功能设备应包括用来编码和在70频道上发射DSC呼叫以及用来解码和将所接收的DSC呼叫信息内容转换为简单语言表示的视觉形式的必要功能。DSC呼叫设备的值守功能部分应在70频道上对DSC呼叫连续监控,但当发射机在使用时值守功能无需操作。按照ITU-RM.493-10建议案的规定,DSC呼叫设备在解码过程中应使用定相序列及接收呼叫中除了遇险呼叫以外,DSC呼叫设备会自动延迟发送DSC呼叫直至70频道呼叫处于空闲状态。设备不应提供对日常呼叫自动发送确认应答的功能。设备没有收到DSC遇险呼叫的应答时,应从上一次呼叫开始起的3.5min~4.5min内,在70频道上自动重新发送遇险呼叫。在每次发送遇险呼叫以后,设备应自动重新调至16频道并选择最大发射功率。该呼叫序列应一直持续,直至收到DSC遇险呼叫应答,或直至遇险呼叫的自动发送被人工中断。这样的人工操作不应对其他正在发送的遇险呼叫造成干扰。应提供任何时候通过人工干预再次发送遇险呼叫的方法。应提供视觉指示表明遇险告警处于自动重新发送模式。在重新发送过程中发出声音指示。设备应能永久存储船舶的9位MMSI,该识别码应自动嵌入呼叫中。应自动添加第10位数字并上电时显示也可通过操作员的一个简单动作查看。应提供允许操作员编辑并存储MMSI组号的功能,以便设备能识别MMSI及MMSI组的呼叫地址。这些功能应将操作员可编程的数字限制在8位,开头的数字0由设备自动插入。信息的自动输入及编码功能。如果这些功能由外部提供,则应符合IEC61162-1的要求。至少能识别8GB/T37656—2019/IEC62238:2003当没有手动输入或因为自动系统故障或缺少有效外部数据流(IEC61162-1)导致没有位置信息输入,应有声光提示操作员手动输入位置。该提示应遇险和紧急呼叫报警与安全和日常提醒的音调应有所区别。接收到转发的中继遇险呼叫1h内不应激活报警。转发的中继遇险呼叫是具有所有船舶或地理区域的格式说明符,包含相同的遇险报警启动信息和相同的遇险MMSI。当接收到遇险和紧急呼叫以外的其他类呼叫时,设备应有自动激活的特定声光提醒。该提醒不应禁用。应提供手动取消报警的方法。如果报警不能手动取消应在2min后自动取消报警。声音报警的初始音量应能清楚辨别,但不应干扰无线电话通信。如果没有在10s内手动取消报有多值守功能的设备应至少符合以下规定:——设备应包括自动扫描优先频道和附加频道的功能。可提供用于自动连续变化附加频道的——优先频道是指即使附加频道上有信号也会被采样的频道,而且在检测信号的时间内接收机将锁定该频道。——应包含通过手动操作控制打开或关闭扫描设备的功能。另外,在整个通信期间要确保接收机——应可以在接收机或发射机的操作位置选择附加频道和优先频道。若不能选择优先频道,优选频道应为16频道。9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谐到所选择的附加频道。——发射机应有快速切换设备在优先频道工作的单一手动控制元件(如按钮)。如果在附加频道上检测到信号,应继续在优先频道进行采样。因此中断频道接收的时间要尽可能在优先频道采样的时间内接收机应正常工作,因为优先频道和附加频道上的接收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当优先频道上没有信号而在附加频道上接收信号的过程中,每次在优先频道上应至少持续收听应提供指示接收信号频道的方法。应提供用于检测DSC呼叫处理器的内部检测功能。6测量的一般条件测试信号的等级应使用连接到接收机终端的电压来表示。接收机的标称频率为所选频道的载波频率。DSC呼叫一致性测试和维护,要求设备应具有不准许操作员生成连续B、Y或点阵信号的功能。进行一致性测试要求甚高频设备具有不准许操作员进入可生成未调制载波的功能。GB/T37656—2019/IEC62238:2003除非另有规定,应在16频道上对声音进行一致性测试,在70频道上进行DSC呼叫测试。在进行一致性测试时,应检查受试设备生成的DSC呼叫信号格式及相位正确性。设备应能对DSC呼叫解码并用10位符号显示语句内容及正确解码信息。应提供对结果进行硬拷贝的方法。应使用DSC呼叫发生器为受试设备提供DSC呼叫。该发生器应能产生格式正确的呼叫和包含误码原代码或错误校验符的呼叫。应进行测试确认正确使用ITU-RM.493-10建议案中定义的误码校正。测试报告应对已发送呼叫有效性判定方法以及测定接收机具有提供接收信号最大效用的测试方法进行确认。甚高频DSC呼叫解码器的标准测试信号应是甚高频70频道上调制指数为2的调相信号。调制信号的标称频率应为1700Hz、频移为±400Hz、调制速率为1200波特。标准测试信号应由一连串完全相同的呼叫序列组成,每一个呼叫序列包含的信息符号数量是已知接收部分显示器上显示的已解码呼叫序列的信息内容应分块,每块都对应所使用测试信号中的一个信息符号(见6.8)。应记录错误信息符号数在信息符号总数的占比。误比特率和误码率的测定方法相同。测量不确定度见表1。测量值频率辐射功率/等级/dB最大频偏在300Hz~6kHz的音频范围内/%在6kHz~25kHz的音频范围内/dB士3偏差限定/%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表1(续)测量值邻道功率/dB发射机的传导杂散发射/dB音频输出功率/dB士0.5接收机限幅器的振幅特性/dB20dB信噪比的灵敏度/dB接收机的传导发射/dB双信号测量/dB三信号测量/dB士3发射机瞬态时间/%士20发射机瞬态频率/Hz士250根据本标准的测试方法,95%置信水平的不确定数据是有效的。本标准中描述的测量测试报告结果记录要求如下:——与相应范围有关的测量值应用于判定设备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要求;——每个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值都应包含在测试报告中;——对于每次测量,记录的测量不确定度值应不大于表1中的值。应在正常测试条件下进行一致性测试,如有规定,也应在极限条件下进行测试(见6.13.1和在一致性测试过程中,应使用能产生6.12.2和6.13.2中规定的正常和极限测试电压的测试电源对设备供电。测试电源的内部阻抗应足够低以使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为了测试,应在设备的输入端测量电源电压。在测试过程中,电源电压应维持在每次测试开始时电压的±3%公差内。测试的正常温度和湿度条件应在以下组合范围内:——温度:+15℃~+35℃;——相对湿度:20%~75%。相对湿度小于20%的环境,应在测试报告中指出。GB/T37656—2019/IEC62238:2003下限温度及下限供电电压下进行测试。极限温度测试应按照6.14的规定,在-15℃的下限温度和+55℃的上限温度下进行测试。使用蓄电池工作的设备,极限测试电压应为蓄电池额定电压(12V、24V等)的1.3倍和0.9倍。设备应在温度稳定期间关闭。在上限温度下进行传导测试之前,应将设备放置在测试室内直到热平衡。然后应使用4.4中规定的一键开关在高功率传输条件下打开设备并保持允许的时间。试验后设备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1min,试验后设备应满足本标准的要7环境试验环境试验应在按照本标准的其他要求对设备进行测试之前进行。除非另有规定,在进行电气测试期间应将受试设备与电源相连。这些测试都应在正常测试电压下进行(见6.12.2)。GB/T37656—2019/IEC62238:2003a)对于发射机:发射机应连接到仿真天线(见6.4),并调谐至16频道上。应在无调制情况下将功率设置为最大值b)对于无线电话接收机:如9.3.2所述,应将+12dBμV电平测试信号作为接收机的输入信号(见6.3)。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应不小于20dB。c)对于DSC呼叫接收机:接收机输入的应是+6dBμV电平的标准DSC呼叫测试信号。解码器输出的误码率应不大于10-²。应按照IEC60945的要求进行振动试验。应按照IEC60945的要求进行干热循环试验。应按照IEC60945的要求进行湿热循环试验。应按照IEC60945的要求进行低温循环试验。8发射机频率误差是指载波频率的测量值与标称值之差。应将发射机与仿真天线(见6.4)相连并调至16频道,在未经调制的情况下测量载波频率。应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见6.12)和极限测试条件下(见6.13.1和6.13.2,同时使用)测量。应将输出功率分别设置为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测试。载波功率是指在无调制的情况下一个射频周期内供给仿真天线的功率平均值。额定输出功率是由厂商声明的载波功率。应将发射机连接至仿真天线并测量供给仿真天线的功率。应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见6.12)对16频道、最高频率频道和最低频率频道进行测量,并在极限测试条件下(见6.13.1和6.13.2,同时使用)对16频道进行测量。GB/T37656—2019/IEC62238:2003在16频道上测试时,应检查在连续发射5min~6min前输出功率降至为0。将输出功率设置为最大值,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载波功率应维持在6W~25W之间并在额定输出功将输出功率设置为最大值,在极限测试条件下载波功率应维持在6W~25W之间并在额定输出功率的一3dB~+2dB之内。输出功率不应超过25W。将发射机连接至仿真天线(见6.4)并调至16频道,通过最大量程频偏计在输出端测量频偏,包括在发射机中可能产生的任何谐频和互调产物。调制频率应在100Hz~3kHz之间变化。测试信号的电平应比常规测试调制(见6.3)产生的电平高20dB。应在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小输出功率下进行该测试。8.3.3调制频率3kHz以上时的频偏减小发射机应连接6.4规定的负荷在正常测试条件下(见6.12)工作。发射机应通过常规测试调制(见6.3)进行调制并调至16频道。调制信号输入电平保持不变,调制频率在3kHz~25kHz之间变化时对频偏进行测量。对于3kHz~6kHz之间的调制频率,频偏不应超过3kHz调制频率下的频偏。对于6kHz的调对于6kHz~25kHz之间的调制频率,频偏不应超过频偏和调制频率的线性响应给出的值,将如图1所示。GB/T37656—2019/IEC62238:2003±5±1.5kHzkHz300Hz3kHz6kHz音频麦克风应使用1kHz频率和94dB(A)声级的声信号。应对产生的偏差进行测量。应在300Hz和500Hz的频率上重复测试。产生的频偏应在±2.5kHz~±4.5kHz。音频响应是作为调制频率功能的发射机频偏。发射机应使用1kHz频率的调制信号并在输出端测量频偏。调节音频输入电平使频偏为音频响应应是一条在+1dB和-3dB范围内,斜率为6dB/倍频率并通过基准点的直线(见图2)。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调制频率/kllz8.6发射的音频谐波失真8.6.1定义由任何音频信号调制的发射谐波失真是指基波频率的所有谐波分量的电压均方根值和经线性解调信号的总电压均方根值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应通过适当的耦合装置将发射机产生的音频信号应用到带有6dB/倍频率去加重网络的线性解调器。该测试应在输出功率最大和最小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见6.12),应先后在300Hz、500Hz和1kHz的频率下以恒定的调制指数3调制音频信号。应在上述规定的频率下测量音频信号的失真。8.6.3范围GB/T37656—2019/IEC62238:2003邻道功率是在规定调制环境下的发射机输出总功率的一部分,位于集中在任意相邻频道标称频率的指定通频带内。该功率是发射机调制杂散和噪声的平均功率的总和。邻道功率可使用符合ITU-RSM.332-4建议案附录B(在8.7.2和附录B中被称为“测量计”)要求的功率测量计进行测量:a)发射机应在常规测试条件下将输出功率调至最大值运行。发射机的输出端应通过阻抗为b)如果发射机未调制,应将测量计调节到谐振状态以便获得最大响应频率。这是0dB响应点。应记录测量计衰减器的设置和仪器读数。c)测量计经调谐后要避开载波,以便测量计最接近发射机载波频率的-6dB响应,距离标称载波频率的偏移为17kHz。e)调节测量计可变衰减器以获取和b)相同的仪器读数或已知数值。f)邻道功率和载波功率的比值是b)和e)中衰减器的设置差异,校正仪表读数差异。g)调整测量计的载波频率重新测量。传导杂散发射是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相应信息的应将未调制的发射机连接到仿真天线(见6.4)用于测量传导杂散发射。测量范围9kHz~2GHz,不包括发射使用的频道及其相邻频道。每次杂散发射的测量都应使用经调谐的无线电测量仪器或频谱分析仪进行。任何离散频率上的任何传导杂散发射功率应不超过0.25pW。发射机的瞬态频率行为是指在打开或关闭音频输出功率瞬间(见图3),发射机频率和标称频率之GB/T37656—2019/IEC62238:2003tom——按照8.10.2中描述的测量方法,发射机的接通瞬态时间tm是在天线终端测量的输出功率达到标称功率0.1%的这一时间点;t₁——从ton开始,根据表2结束的时间段;t₂——从t₁结束开始,根据表2结束的时间段;to——当输出功率下降至标称功率的0.1%时发射机关闭的瞬间;t₃——在to结束,根据表2开始的时间段。GB/T37656—2019/IEC62238:200320.0注1:t₁和tg时间段内的频差不超过1个频道间距值;注2:在t₂时间段内的频差不超过半个频道间距值。应通过组合网络将两个信号连接到测试鉴频器(见6.1)。测试信号发生器应连接至组合网络的第二输入。测试信号应调节至发射机的标称频率。测试信号应使用频率为1kHz频偏为±25kHz在测试鉴频器的输入端测试时,测试信号的电平应相应调整至发射机功率的0.1%。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电平应保持不变。测试鉴频器的振幅差(ad)和频率差(fd)(见图4)输出应连接到存储示波器。显示器应连续显示1kHz的测试信号。存储示波器应随后设置为从振幅差(ad)输入端对应的频道以低电平触发并慢慢上升。表2中定义的时间段t₁和t₂应被用来定义合适的模板。结果应记录为随时间变化的频率差。GB/T37656—2019/IEC62238:2003发射机应保持开启状态。存储示波器应设置为从振幅差(ad)输入端对应的频道以高电平触发并慢慢衰减,设置从显示器右边的第一个扇区开始显示。表2中定义的时间段t₃应被用来定义合适的模板。结果应记录为随时间变化的频率差。在t₁和t₃时间段内频率差应不超过±25kHz。时间段t₂结束后频率差应在8.1给定的频率误差范围内。在时间段t₂内频率差不应超过±12.5kHz。时间段t₃开始前频率差应在8.1给定的频率误差范围内。发射机的残余调制是指去除需要的调制后经解调的音频信号和正常测试调制下经解调的射频信号发射机应使用6.3定义的常规测试调制。发射机产生的高频信号应通过适当的连接装置用于具有6dB/倍频率去加重网络的线性解调器。该去加重网络的时间常量至少为750μs。应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内部噪声产生的低音频加重影响。应使用均方根电压计在解调器输出端测量信号。B状态和Y状态的频差是指从解调器测量的频率和标称值之间的差值。应将发射机与6.4中规定的仿真天线以及一个合适的FM解调器相连。发射机的频道应设置为70。应将发射机设置为发射一个持续的B信号或Y信号。应通过测量续发射的B状态和Y状态解调输出信号来完成测量。应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见6.12)和极限测试条件下(见6.13.1和6.13.2,同时使用)进行测量。任何时候从解调器测得的B状态频率应在2100Hz±10Hz范围内,测得的Y状态频率应在GB/T37656—2019/IEC62238:20038.12DSC调制指数该测试测量B状态和Y状态的调制指数。设置发射机发射连续的B信号和Y信号。测量频偏。调制指数应在2.0±10%范围内。8.13DSC调制速率设置发射机发射连续的点阵。通过衰减器将发射机的音频输出终端连接到线性FM解调器。解调器的输出应限制在截止频率为测量输出频率。1200baud的调制速率对应的频率应为600Hz±30×10-⁶Hz。生成呼叫序列是指符合ITU-RM.493-10建议案要求的呼叫。发射机的输出端应适当的连接到用来解码和打印发射机产生的呼叫序列信息内容的设备。设置发射机发射附录A中规定的DSC呼叫。应满足ITU-RM.493-10建议案有关信息组成和内容的要求。应保证在DSC呼叫发射以后发射机调回初始频道。在发射遇险呼叫的情况下,发射机应调至16频道并自动选择最大功率。使用的遥控指令以及用于转换的测试频道应在测试报告中规定。GB/T37656—2019/IEC62238:20039无线电话接收机接收机输出的谐波失真是指调制音频的所有谐波分量的总均方根电压与接收机传递信号的总均方载波频率等于接收机标称频率且已在常规测试调制(见6.3)下进行,调制电平为+60dBμV(e.m.f.)和+100dBμV(e.m.f.)的测试信号应在6.1规定的条件下供接收机输入端连续使用。在电阻负载模拟接收机工作负载的情况下,每次测量都应对接收机的音频音量控制器进行设置以获得额定音频输出功率(见9.1.1)。负载值应由厂商规定。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见6.12),用大小为3的常量调制指数(频偏和调制频率的比值)在300Hz、500Hz以及1kHz下相继对测试信号调制。在以上指定的所有频率下测量谐波失真和音频输出功率。额定音频输出功率应至少为:——手持听筒1mW。谐波失真应不超过10%。音频响应为具有恒定频偏的音频信号的调制频率应用于输入端导致的接收机音频输出电平变化。载波频率等于接收机标称频率并已在常规测试调制(见6.3)下进行调制的电平为+60dBμV(e.m.f.)的测试信号,应在6.1规定的条件下应用于接收机天线应设置接收机的音频功率控制器以便输出功率达到50%额定输出功率(见9.1)。测试过程中设置接着将频偏降至±1kHz,声音输出作为图5中的基准点(1kHz对应0dB)。将测试信号的频率分别调至高于和低于接收机标称频率1.5kHz再重新测量。音频响应与典型音频输出电平的偏离不能超过+1dB~-3dB,响应水平以6dB/倍频率的斜率减少并通过1kHz的测量点(见图5)。GB/T37656—2019/IEC62238:2003频率响应/(dB频率响应/(dB/KHz)调制频率/kHz接收机的最大可用灵敏度是指在接收机的标称功率下信号的最小电平,在常规测试调制下(见6.3)——20dB信噪比,通过ITU-TP.53建议案中定义的杂音电话过滤网络在接收机输出端测量。载波频率等于接收机标称频率并已在常规测试调制下(见6.3)进输入端。接收机输出终端应连接音频负载和用于测量信噪比的测量仪器(通过9.3.1中规定的杂音网应调节测试信号的电平直到获得20dB的信噪比,使用杂音网络并将接收机的音频功率控制器调节至额定输出功率的50%。在这些条件下,输入端测试信号的电平为最大可用灵敏度。应在常规测试条件(见6.12)和极限测试条件下(见6.13.1和6.13.2,同时使用)分别测量。在极限测试条件下,灵敏度测量允许接收机的输出功率相对于50%额定输出功率有±3dB误差。GB/T37656—2019/IEC62238:2003常规测试条件下,最大可用灵敏度应不超过+6dBμV(e.m.f.);极限测试条件下,应不超过+12dBμV(e.m.f.)。同频道抑制是衡量接收机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该调制信号不应因无用调制信号的存在而超两个输入信号应通过结合网络(见6.1)连接到接收机。有用信号应经过常规测试调制(见6.3)。无用信号应采用400Hz频率调制,频偏为±3kHz。两个输入信号频率都应为受试接收机的标称频率,应设置有用输入信号电平与已测得的最大可用灵敏度(见9.3)一致。然后应调节无用输入信号的振幅直到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衡重)降至14dB。同频道抑制比是接收机输入端无用信号强度和有用信号强度的比值,用dB表示,为此信噪比在指定的降低值内。邻道选择率是衡量接收机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该有用调制信号没有因为无用调制信号的存两个输入信号应通过结合网络(见6.1)应用于接收机输入端。有用信号的频率应和接收机的标称频率一致并进行常规测试调制(见6.3)。无用信号应采用400Hz频率调制,频偏频率要高于有用信号。应设置有用输入信号电平与最大可用灵敏度一致。应调节无用输入信号的振幅直到接收机输出端信噪比(衡重)降至14dB。对频道频率低于有用信号频道频率的无用信号应进行重复测量。邻道选择率应用上下相邻频道上无用信号电平和有用信号电平比值的较小值表示,用分贝(dB)应在极限测试条件下(见6.13.1和6.13.2,同时使用)将有用信号电平值设为最大可用灵敏度进行重复测量。GB/T37656—2019/IEC62238:2003杂散响应抑制是测量接收机鉴别标称频率有用信号和其他响应获得频率无用信号的能力。两种输入信号通过结合网络(见6.1)应用于接收机输入端。有用信号的频率应和接收机标称频率一致并进行常规测试调制(见6.3)。有用输入信号电平应与最大可用灵敏度一致。将无用输入信号的振幅调至+86dBμV(e.m.f.)。频率应从100kHz~2000MHz的范围进行扫频。在任何响应获得的频率上调节输入电平直至杂音加权信噪比降至14dB。杂散响应抑制比是当获得的信噪比减小到规定值时,接收机输入端的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电平的互调响应是衡量接收机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当存在与有用信号频率有特定频率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无用信号时该有用信号没有超过给定衰减。通过结合网络(见6.1)将3个信号发生器A、B、C与接收机相连接。有用信号由信号发生器A发出,其频率为接收机的标称频率并采用常规测试调制(见6.3)。从信号发生器B发出的无用信号是未经调制的,并将其频率调至接收机标称频率以上(或以下)50kHz。第二个无用信号由信号发生器C发出,采用频率为400Hz频偏为±3kHz的频率调制,并将其频率调至接收机标称频率以上(或以下)应设置有用输入信号值为最大可用灵敏度。两个无用信号的振幅保持相等并进行调整直至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衡重)降至14dB。互调响应比是当获得的信噪比降至规定值时,接收机输入的两个无互调响应比应大于68dB。阻塞是接收机有用输出功率的变化(通常是下降)或因另一频率上无用信号导致的信噪比下降。GB/T37656—2019/IEC62238:2003通过结合网络(见6.1)将两种输入信号输入接收机。有用的调制信号频率为接收机的标称频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将有用信号的输出功率调为额定输出功率的50%,在分步音量控制的情况下,第一步是要提供一个至少为50%额定输出功率的输出功率。无用信号应未经调制,并应在相对于接收机标称频率+1MHz~+10MHz以及-1MHz~—10MHz之间进行扫频。在规定范围内的所有频a)有用信号输出电平降低3dB;b)采用ITU-TP.53建议案描述的噪声电话过滤网络测量接收机输出信噪比降至14dB,无论哪种情况先发生均可。应记录该电平。除了出现杂散响应的频率(见9.6),任何规定频率范围内的阻塞电平都应不低于90dBμV(e.m.f.)。杂散发射电平应作为天线功率电平进行测量。杂散发射应作为接收机输入端上任意离散信号的功率电平进行测量。接收机输入端连接到频谱分如果校正检测装置没有以输入功率校正,应使用信号发生器利用代入法来决定任何检测到分量的测量范围应涵盖9kHz~2GHz。在9kHz~2GHz之间的频率范围内,任何杂散发射的功率都不应超过2nW。9.10接收机残留噪声电平接收机残留噪声电平是指供电系统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噪声和杂音的音频功率和平均电平的高频信载波频率等于接收机标称频率并在6.3规定的常规测试调制下进行调制电平为+30dBμV(e.m.f.)的测试信号,且应用于接收机输入端。将音频负载与接收机输出端相连。设置音频功率控制,使其产生符合9.1规定的额定输出功率电平。应通过至少20kHz频率上带宽为-6dB的均方根电压计测量输出信号。接着关闭调制,重新测量音频输出电平。GB/T37656—2019/IEC62238:20039.11静噪操作测量应按如下方法进行:a)关闭静噪设备,在接收机输入端输入一个载波频率等于接收机标称频率并在6.3规定的常规测试调制下进行调制的+30dBμV(e.m.f.)测试信号。将音频负载和辨识过滤网络与接收机输出端相连。接收机的音频功率调整到9.1中定义的额定输出功率。应通过均方根电压计测量输出信号。b)再次关闭静噪设备,应将经过常规测试调制的电平为+6dBμV(e.m.f.)的测试信号用于接收机输入端,设置接收机的输出功率为额定输出功率的50%。增加输入信号的电平,直至达到额定输出功率的50%。测量信噪比和输入电平。c)(只适用于持续调节静噪控制的设备)关闭静噪设备,应将经过常规测试调制的电平为+6dBμV(e.m.f.)的测试信号用于接收机输入端,设置接收机的输出功率为额定输出功率输出功率的50%。在9.11.2c)规定的条件下,当静噪设备设置在最大位置时压制滞后是指开启或关闭噪声控制时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的差异,用dB表示。平增加到刚好打开噪声控制的情况。记录该输入电平。在噪声控制仍打开的情况下,慢慢降低输入信号电平直至接收机的声音输出再次消失。GB/T37656—2019/IEC62238:2003压制滞后应在3dB~6dB之间。附加频道的驻留时间是指每次在附加频道取样的起始和结束时间间隔。调节设备扫描优先频道和一个附加频道。噪声应可控并调节噪声控制设备使接收机的两频道刚好处于静音状态。(见6.1)连接到接收机。第二个频率等于优先频道标称频率且未经调制的测试信号,应通过结合网络的其他输入方式与接收机相连。接收机输入端两个测试信号的电平应为+12dBμV。将存储示波器连接到音频输出端。关闭优先频道上测试信号的输出。开始扫描并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测量音频脉冲之间的间隔和持续时间。打开优先频道上的测试信号,在驻留时间内的最后一次应在常规测试条件和极限测试条件下分别测量。扫描周期不应超过2s。优先频道上的驻留时间不应超过150ms。附加频道上的驻留时间应在850ms~10DSC解码器用接收机接收机的最大可用灵敏度是指接收机标称频率信号的最小电平,经过测试调制的该信号用于接收包括DSC呼叫的DSC标准测试信号(见6.8)应用于接收机输入端。常规测试条件下(见6.12),输入电平为0dBμV;极限测试条件下(见6.13.1和6.13.2),输入电平为+6dBμV。解码器输出误码率应按6.9的规定确定。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误码率应不大于10-2。同频道抑制是衡量接收机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该调制信号不应因无用调制信号的存在而超两个输入信号应通过结合网络(见6.1)连接到接收机。有用信号为包括DSC呼叫的DSC标准测试信号(见6.8)。有用信号的电平应为+3dBμV。无用信号应采用频率为400Hz频偏为±3kHz的解码器输出误码率按6.9的规定确定。误码率应不大于10-²。邻道选择率是衡量接收机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该有用调制信号不应因无用调制信号的存在通过结合网络(见6.1)将两个输入信号接入接收机的输入端。有用信号应为包括DSC呼叫的DSC标准测试信号(见6.8)。常规测试条件下有用信号电平应为+3dBμV,极限测试条件下有用信号电平应为+9dBμV。无用信号应采用频率为400Hz频偏为±3kHz的频率调制。将无用信号调至上邻频道的中心频率。常规测试条件下无用信号的输入电平应为73dBμV,极限测试条件下应为63dBμV。解码器输出误码率应按6.9的规定确定。将无用信号调至下邻频道的中心频率时应重复测量。应在常规测试条件(见6.12)和极限测试条件下(见6.13.1和6.13.2)分别进行测量。误码率应不大于10-²。杂散响应和抗阻塞是衡量接收机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该有用调制信号不应因无用调制信号GB/T37656—2019/IEC62238:2003通过结合网络(见6.1)将两个输入信号接入接收机输入端。有用信号应为包括DSC呼叫的DSC标准测试信号(见6.8)。有用信号电平应为+3dBμV。对于杂散响应测试,无用信号应未调制。除了有用信号频道及其相邻频道,频率应在9kHz~2GHz的范围内变动。无用信号电平应为73dBμV。应在发生杂散响应的地方测定误码率。对于阻塞测试,无用信号应未调制。频率应在相对于接收机标称频率—10MHz~-1MHz以及+1MHz~+10MHz之间变动。无用信号电平应为93dBμV。应在发生阻塞的地方测定误码率。解码器输出误码率应按6.9的规定确定。误码率应不大于10-²。互调响应是衡量接收机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当存在与有用信号频率有特定频率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无用信号时该有用信号没有超过给定衰减。通过结合网络(见6.1)将3个输入信号接入接收机输入端。由信号发生器A发出的有用信号应在接收机标称频率上,并且应是包括DSC呼叫的DSC标准测试信号(见6.8)。有用信号的电平应为+3dBμV。所使用的两个无用信号的电平应相同。发生器B发出的无用信号应是未调制的,并将频率调至高于(或低于)接收机标称频率50kHz。第二个无用信号由信号发生器C发出,以±3kHz频偏400Hz无用信号的输入电平应为68dBμV。解码器输出误码率应按6.9的规定确定。误码率应不大于10-²。设备的动态范围是指在解码器输出误码率不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从无线电频率输入信号的最小测试信号与包括连续DSC呼叫的DSC标准测试信号(见6.8)一致应用于接收机输入。测试信号的电平应在100dBμV和0dBμV之间交替。解码器输出误码率应按6.9的规定确定。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误码率应不大于10-²。来自接收机的杂散发射是出现在接收机输入端口的任何频率分量。杂散发射电平应作为天线功率电平进行测量。杂散发射应作为接收机输入端上任意离散信号的功率电平进行测量。开启接收机并将输入终端连测量范围应涵盖9kHz~2GHz。在9kHz~2GHz之间的频率范围内,任何杂散发射的功率都不应超过2nW。10.8不同类型DSC呼叫的正确解码验证DSC呼叫序列是指符合ITU-RM.493-10建议案要求的呼叫。应将接收机的输入终端适当地连接到经过校验的用于生成数字选择性呼叫信号的装置。接收机应使用附录A规定的DSC呼叫。应满足ITU-RM.493-10建议案有关信息组成和内容的要求。应检查接收机输出的解码呼叫序列的技术格式正确性及检错字符。应确认设备能够转换至DSC呼叫确定的频道。转换中使用的遥控指令和测试频道应在测试报告中注明。10.9VTS和AIS频道管理DSC传输反应VTS和AIS频道管理DSC传输是指任何符合ITU-RM.825建议案或ITU-RM.1371建议案规定的DSC传输。接收机的输入端应按照10.8.2进行连接。ITU-RM.1371-1建议案规定的DSC轮询和区域频道管GB/T37656—2019/IEC62238:2003理应用于接收机。应进行具有格式说明符112和116以及分类符103的DSC传输,另外也应进行与ITU-RM.493-10建议案中表4所描述的遇险呼叫相似的DSC传输。同步接收是指接收机同时准确地接收DSC通信和无线电话通信的能力。无线电话应在16频道上工作。应通过结合网络(见6.1)将两个输入信号接入接收机输入端。接收机输入的无线电话测试信号的载波频率应等于接收机的标称频率并已经过常规测试调制应将接收机输出终端与音频负载和用来测量信噪比(通过9.3.1规定的辨识网络)的测量仪连接。无线电话测试信号电平应设为20dBμV。分别在有和没有DSC测试信号的情况下测量信噪比。包括DSC呼叫的DSC标准测试信号输入电平应为0dBμV(见6.8)。解码器输出端的误码率应按6.9的规定确定。DSC误码率应不大于10-²。传导杂散发射应按照IEC60945的规定进行测定,并符合其包含的范围。辐射杂散发射应按照IEC60945的规定进行测定,并符合其包含的范围。应按照IEC60945的规定进行电磁环境(传导、辐射或瞬态)抗扰度的测试。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规范性附录)DSC呼叫表A.1规定了符合ITU-RM.493建议案的DSC呼叫。表A.1符合ITU-RM.493建议案的DSC呼叫格式说明符种类第1遥控指令(符号编号)接收发射遇险F3E/G3E单向(100)×群呼遇险遇险确认(110)X群呼遇险遇险转发(112)×群呼紧急F3E/G3E单向(100)××群呼安全F3E/G3E单向(100)X×单呼紧急F3E/G3E单向(100)X单呼安全F3E/G3E单向(100)单呼F3E/G3E单向(100)XX群呼F3E/G3E单向(100)××第2遥控指令。发射和接收(126)编号信息。表A.2规定了符合ITU-RM.821建议案的DSC呼叫。表A.2符合ITU-RM.821建议案的DSC呼叫扩展数据说明符接收发射100增强的位置分辨率××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规范性附录)接收机功率测量规范B.1IF滤波器IF滤波器的规定见图B.1。图B.1IF滤波器规范选择性特性应维持表B.1中给定的相邻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频率间隔。表B.1选择性特性单位为千赫兹相邻频道标称中心频率过滤曲线的频率间隔5衰减点不应超出表B.2和表B.3规定的公差范围。表B.2靠近载波的衰减点单位为千赫兹公差士0.1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表B.3远离载波的衰减点单位为千赫兹公差士3.5士3.5士3.5十3.590dB衰减点之外的滤波器最小衰减值应不小于90dB。衰减指示器的指示范围最小应为80dB,读数精度为1dB。推荐使用90dB及以上的衰减器。B.3RMS值指示器指示器应精确地指示峰值和均方根值之比高达10:1的非正弦信号。B.4振荡器和扩音器使用振荡器和扩音器测量低噪声未调制发射机的邻道功率测量值应不大于90dB,发射机自身噪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资料性附录)C.1欧洲标准EN301025EN301025《电磁兼容性和无线电频谱物质(ERM)》;用于一般通信的VHF无线电设备和D级DSC呼叫相关设备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特性:a)DSC解码器专用70频道监控接收机的要求已由70频道值守功能代替,以提供可选的设计方案。然而,仍要求该设备对DSC持续监控(当发射机在使用时除外)。增加了用于测试DSCb)对数字键盘的要求已由能容易进入MMSI的更通用的方法代替以允许更灵活的设计。c)发射机在高功率发射条件下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已由5min的时间代替以允许使用低成本发射机。设备的发射时间应被限制在5min。d)由于没有实际价值删除了易失存储器电源中断60s的信息保护要求。e)增加了发射和接收遇险呼叫增强位置信息的要求。f)增加了EMC要求。RTCM建议数字选择性呼叫设备的最低标准应提供最基本的遇险与安全功能。a)能调至DSC或语音频道的单个可调谐接收机是可接受的,但前提是可对DSC持续监控。b)呼叫序列不包括群呼(低功率)的日常呼叫,但是包括紧急和安全呼叫。群呼的日常呼叫可能会损害SOLAS船舶。要求分组呼叫能对组内相关船只进行呼叫。没有接收至少60海里范围地理区域呼叫的要求,因为60海里还不能称作VHF操作。没有接收双工呼叫的要求以便设备安装时可不使用双工过滤器。没有要求发射无法遵守遥指令,也没有要求自动应答以避免70频道上不必要的繁忙。在2min后自动停止。d)为了简化操作,要求能自动转换至呼入DSC呼叫识别的任何频道上。f)增加了发射和接收遇险呼叫增强位置信息的要求。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资料性附录)在世界某些地区,高功率发射机的放置位置极为靠近可航行的航道,这些发射机能产生从-40dBm~-10dBm范围的大功率电平。例如,已在美国新奥尔良/巴吞鲁日航道内观察到。这样的更严重。建议准备在这些地区使用的设备满足以下测试要求。满足以下要求的接收机在这样环境下的有用接收时间应大于95%。D.2测量方法如图D.1所示,通过结合网络将4个信号发生器A、B、C、D连接到接收机。在受试无线电设备的音频输入端测量指定的信号电平。音频输入端测量指定的信号电平。信号发生器A信号发生器B信号发生器C信号发生器D(见注1)FFFF图D.1测量方法信号发生器A——信号发生器A发出的有用信号的频率应设为156.650MHz,电平为+6dBμV信号发生器B——由信号发生器B发出的第一个无用信号应调至157.150MHz,信号电平为信号发生器C——由信号发生器C发出的第二个无用信号应调至157.650MHz,电平为信号发生器D——将信号发生器D的频率设为162.375MHz,信号电平为+98dBμV(e.m.f.),(—15dBm)。信号应是未调制的。GB/T37656—2019/IEC62238:2003信号发生器频率信号电平调制频率频率频偏A6BC无D无D.3范围将无线电接收机的预期频率调至156.650MHz。用噪声计测量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的信噪比,在测量间隔1min内的平均值应不低于14dB。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资料性附录)表E.1给出了国际VHF海上无线电频道和频率。表E.1国际VHF海上无线电频道和频率频道号注释发射频率船舶之间港口运营和船舶调度公用通信船舶站海岸站单频双频××××××××XX×××××X×XX×××××××X×××××××X×××X×××X×××用于遇险、安全和呼叫的数字选择性呼叫×××X××X×GB/T37656—2019/IEC62238:2003频道号注释发射频率船舶之间港口运营和船舶调度公用通信船舶站海岸站单频双频×X×X×遇险、安全和呼叫×X×××XX××XXXX××××××X××X××××m).o)××××X××××m).o)×××X××XXXm).0)××××X×X×X×××41GB/T37656—2019/IEC62238:2003(1)一般注释传输。——不能影响附录中海上移动遇险和安全的25kHz频率频道,特别是频道06、13、15、16、17和70,ITU-RM.489-2建议案没有给出这些频道的技术特性;——执行主管部门与船舶站或服务受影响的部门间应提前商定好对12.5kHz频道的交叉使用和相应的(2)特别注释f)也可使用156.300MHz频率(频道06)(见No.51.79及附录13和15)在船舶站和参加搜寻和救援的飞机g)如果有效发射功率不超过1W,船上通信可使用频道15和17,当在某个国家的领海使用这些频道时,要i)注释a)中的3个首选频率为156.450MHz(频道09)、156.625MHz(频道72)和156.675MHz(频道73)。k)频道13被指定作为世界性的航行安全通信频道,主要用于船舶之间航行安全通信。在满足有关国家的区域指定其他频率。频道的电台或用于测试和未来新技术引进的频带不应对其他符合第5条(WRC-2000)规定的电台的工作42GB/T37656—2019/IEC62238:2003(资料性附录)U.S.VHF海上无线电频道和频率见表F.1。频道号船舶发射频率船舶接收频率用途港口运营和商业的VTS。只在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下游可用休斯顿、新奥尔良和西雅图地区的港口运营或VTS船舶之间的安全商业的商业的(是在船舶之间)乘船者呼叫。商业的和非商业的商业的商业的。所选区域的VTS港口运营。所选区域的VTS的船舶要在美国海域的该频道上保持监听监控港口运营。所选区域的VTS—周围的(只接收)。用于C级EPIRBs国际遇险、安全和呼叫。要求船舶装载无线电、US-CG,大多数海岸站要对该频道保持监听监控状态控制商业的商业的港口运营(双工)港口运营只供美国海岸警卫队使用海岸警卫队联络和海上安全信息播报。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