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_第1页
浅析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_第2页
浅析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_第3页
浅析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_第4页
浅析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短短二十年,网络的普及率迅速飙升,其中的便捷、高效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以说,当今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领域,例如生产,饮食,住房还是其他人类文化活动,例如教育,文化和娱乐,他们不可避免地进入网络时代。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61.2%。郭梦媛.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9.8.31)/sh/2019/08-31/8943407.shtml互联网在提高了作品传播的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制作成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和交流者。但是,如果通过网络传播文本郭梦媛.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9.8.31)/sh/2019/08-31/8943407.shtml1.2研究意义互联网作品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创作的作品,它与传统的著作相比,在著作权环境,媒介载体、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的出现,我国现有的著作法面临一定的挑战,充分考虑网络环境的作用,更新现有的法律法规,方能积极应对高速信息引起的问题。在理论方面,对于立法者来说,可以在新技术背景下为著作权的修订提供理论参考。在对于互联网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实践方面,本课题对著作权人而言,可以使其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处理互联网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可以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和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并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1.3研究方法(1)比较分析法。通过借鉴著作权法相对发达国家的制度和实践经验,总结其经验和优势,同时也应根据我国国情确定这些经验的可行性。为我国在高速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完善著作权法提供参考和建议。(2)案例分析法。司法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新的法律问题。因此,研究新的法律问题与研究和分析新的司法案件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将通过对网络著作权侵权典型案例的研究,深入分析案例,寻找著作权法的发展规律,为网络著作权完善立法提供历史依据。

第2章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2.1网络著作权的概述网络著作权是指,在互联网上以数字形式表达的著作权,即作者对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传统著作权的作品以实物为载体,以纸质版为展现形式。而网络著作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品的载体,引发了纸质化向电子化的转变。虽然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但就其作品保护的法律保障而言,网络著作权人和传统著作权人所能够享有的权利保障示相同的,只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增添了线上网络渠道下数字作品的保护。即:网络著作权本质上与著作权相同,自然具备地域性不显著,时间性缩短,无形性强化和专有性弱化特点。(1)地域性不显著。传统的著作权具有一定的属地属性地域性,著作权的法律效力只发生在固定的领土范围内,且大多数著作权是自动生成,而不是由国家批准后生成的。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使用作品要分别获得许可。胡雪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与限制[D].复旦大学,2012.2.胡雪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与限制[D].复旦大学,2012.2.第5页(2)时间性缩短。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传播和交换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著作权时代。一个作品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递给全世界,并且被各个国家的人们所熟知。在线作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知识成果的收益,这与传统版权作者的获利时间截然不同。此外,在线作品的复制速度很快,原始作者难以快速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并且极大地增加了作者的无形损失。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著作权的实用性受到挑战,难以适应网络著作权的冲击。(3)无形性强化。著作权是具有无形性的,即著作权相较于有形资产,著作权只能通过使用来反映其存在。不受纸张和网络等载体的影响,即使同时、反复、无限期被多人使用也不会降低其价值。诸如文本,图形,声音和图像之类的信息和资源将被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以通过编码来表达,使网络著作权具备了直观的“无形性”的特征。(4)专有性弱化。专有性是指在未经同意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何人不得擅自行使专属于著作权利人的权利。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著作权是专有的,人们会拒绝他人创作的类似或类似的作品,侯玉花.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合理保护[J].编辑之友,2010(S1).第侯玉花.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合理保护[J].编辑之友,2010(S1).第108页2.2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从事了出版法授权著作权所控制、限制或者禁止的那些活动”。郑成思郑成思.著作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58页 网络著作权侵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侵权主体的广泛性。由于侵权行为实施主体不是单人,而是来自网络上的一部分个体共同进行侵权,他们有的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来自国外,被侵权人很难识别出特定的个人。传统著作权侵权主体比网络著作权更为明确的。法律可以识别出具体的侵权行为实施人。网络著作权侵权通常是很难识别出特定的个人的,大多数情况下,侵权行为实施人众多,而且身份信息难以知晓。因此很难对侵权提起诉讼,第一步连确定侵权主体都难以查明,著作权人通常只能容忍由侵权引起的侵权,并且很难有所作为。相较于传统著作权的侵权客体,网络著作权的侵权客体进一步拓宽,内容涵盖:代码、文字、图片、视频等。网络著作权逐步演化成一种动态的权利。刘文军、吴元国.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17页侵权行为难以察觉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与一般性的侵权行为相同,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都会留下一定数量的证据,尽管网络著作权留下的这些电子证据的证明效力比一般的证据要更加准确,但是这些证据都是无实物的。网络侵权行为系发生在虚拟的空间中的,看不见摸不着,其中的电子证据比传统的书证要获取难度要高很多,而且大多数被侵权人都无法完善地把电子证据收集起来。如果他们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那么就很难使用电子证据来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所以很多时候,尽管著作权利人已经知道了侵权行为的发生,也难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利。此外,司法管辖的不确定有别于传统著作权。毋庸置疑,传统管辖权的决定与管辖权在物理和空间上都有关系,因此,管辖权的建立取决于当事国的国籍或当事方的意愿。网络侵权行为可能会存在着不同地域、不同国籍的人侵犯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权利持有人,这样的侵权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尤为突出。最高院2003年颁布《著作权解释》提出的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实施地管辖的原则,就是针对其特殊性而规定的。刘丹丹.论网络著作权侵权及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2.刘丹丹.论网络著作权侵权及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2.第6页.朱薇.网络著作权侵权及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第3-4页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依法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1页。程啸.侵权行为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6页2.2.1违法行为所谓违法行为,是指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因违背法律制度,而对被侵权人或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仅在法律允许,强制许可和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违法行为才免于承担法律责任。只有构成抗辩理由,其使用才不会构成侵权。目前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在未获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对其作品进行网络传播;对他人的网络作品进行盗版贩卖等。这些都被视为行为违法,他们都是客观上存在行为违法的,也给著作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害。2.2.2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侵权行为或者侵权事件的发生导致了他人的合法网络著作权权利受到侵犯。就损害事实而言,首先该侵权行为要以互联网为为载体进行侵权,并且被侵权权利必须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利,其次,损害的事实已经发生了并且是客观可以确实认可的,如果要对损害事实进行客观的评估,就必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换言之,损害事实还应具有可补救性,由行为人对所造成的损害进行适当的不就,以促使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李响李响.美国侵权原理及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2.2.3因果关系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也是判定责任是否存在和责任范围的主要依据。虽然,由网络侵权行为引起的侵权事实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在实际确定责任的范围时,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导致的实际损失。造成损失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侵权行为不一定承担全部责任。2.2.4主观过错一般情况下,权行为人对侵权行为可以分为故意和非故意两种主观认识,主观上认识到侵权,是过错责任原则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和确定行为责任性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行为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人,不以行为人有主观过错为判断依据,只要在客观上行为人造成了权利所有人的损失即可。根据国际通说的结论,过错责任原则是判定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关键要素。

第3章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现状3.1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法律保护的立法现状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作品也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但现有研究中关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研究尚未健全,我国在侵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基础尚且薄弱。从现有的侵权保护法案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在2001年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并在其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2002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出台。2005年,国家版权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此办法一经出台便引起业界的高度观众,它在著作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整,呈现出较强的倾向性。经过了5年来的推敲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2016年正式出台,内容涉及合理使用、法定许可、避风港原则、版权管理技术等方面,且对不同主体所享受的权益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使得网络传播和使用有法可依,进而为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法律准备。此外,为弥补网络著作权在司法实践中缺乏法律保护的问题,最高法院在2003年和2006年两度《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修改,制定了详细的关于网络侵权争议案件的管辖权,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以及侵权责任的规定。可以看出,由于大量精力投入的结果,才使得中国在网络著作权法逐步成为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司法法律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起步较晚,分散、混乱,网络著作权争议等问题尚且存在,这对现有法律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细致,进而为我国立法方面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撑,使得法律规范体系得以完善,最终为我国的网络发展及知识产权的发展铺平道路。刘丹丹.论网络著作权侵权及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第1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订工作启动始于2012年3月,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刚好8年了。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难以涵盖新事物、无法适应新形势,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应付案件,多少显得滞后了。现在已经不是早年简单照搬国际公约的时代了。希望这次著作权法的修改能够增强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加重对侵权人的惩罚,让著作权保护走向制度化,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的文化软实力。3.2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不足作为一种新的著作权表现形式的网络著作权,以网络为载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一个新兴产业,即网络版权产业。它在2018年规模已超7000亿元,是一个发展前景巨大的产业链。为了使网络版权产业保持蓬勃发展的趋势,就需要与之共同发展的完善的法律保障措施。我国著作权法在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变化多端的案例方面,显得缺乏变通,仅限制于基本调整,目前仍缺乏相应的保护立法。我国目前的著作权保护体系有不足之处:(1)刑法保护力度不够在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时,由于社会问题的出现与现有法律的不同步性,我国在1997年进行刑法修订时,立法者难以直接预测出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出现,及其未加保护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因此未在刑法中对网络著作权进行保护。就现行刑法而言,仅在第217条侵犯著作权罪和218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对网络著作权规定了刑事保护。但这些显然不足以对我国网络著作权形成完备的保护:首先,它们并未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作出具体的阐述,从刑法规定的表述来看,“有如下侵犯情形的,承担刑事责任”这样的说法,都仅有宣示作用,不具备刑法的实质。吴允锋.非刑事法律规范中的刑事责任条款性质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47页就我国刑法的集中立法模式来看,还缺乏对侵犯著作权犯罪吴允锋.非刑事法律规范中的刑事责任条款性质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47页在《延时北京》著作权纠纷一案中,摄影师周某某总耗时3年,在71个地方进行取景,完成5392张照片的拍摄和3分43秒的延时摄影作品《延时北京》的拍摄,却被部分商家以3.8元的价格在网点进行盗版作品贩卖,且当周某某向网络服务提供商投诉后,网店仍未对产品进行下架处理,而是更换了链接,继续销售。据此,周某某提出诉讼,要求被告对其经济损失和合理的辩护费进行赔偿,赔偿费共计115270元。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认定,涉案视频构成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本案中,周某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但网店却未经期授权,进行私自售卖、盗版,进而对周某某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造成侵犯。依据法院的判决,被告需连续3日在店铺首页刊登致歉信息,并赔偿周某某的经济损失和维权所需8000元。此案中,法院从作品制作过程、呈现方式和独创性角度进行分析,判定延时摄影视频构成类电作品侵权。这一判决严格执行了《著作权法》中所保护作品的实质性的要求,将新技术时代类电作品与著作法联系起来,极具法律示范作用。延时摄影视频,作为类电作品的一种,能够被赋予法定的著作权,将侵权者未经授权擅自售卖此类作品视为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典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年度案件:2019,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Z](2019.12.26)/epaper2019/epaper/d7146/d7b/201912/103499.html该案中,网店所有者对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等著作人身权和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法院通过细分分析取证,判决侵权人承担道歉和损失赔偿等民事责任。但判决结果与被侵权人主张的索赔额差距悬殊,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纵使网店的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确给作者弥补了一些损失,但是这与作品所有者的实际付出是不对等的,对所有者的精神损失是无法量化的。这也使众多的原创作品创作人感到心寒,认为我国的法律难以保护自己所付出的心血作品。目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损害赔偿的范围,但却并没有明确指出具体赔偿的标准。这就使很多著作权人最终所获赔偿与实际损失不对等。(2)司法管辖难以确定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由于作为载体的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实时性这些特性,使得网络著作权侵权在侵权行为方式和侵权行为地都有所不同。网络的全球化使得涉外网络侵权案件显著增多,在司法实践中,这些涉外案件,就使我们在确定司法管辖区方面遇到困难。首先,互联网覆盖全球,侵权人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侵权行为。这种跨地域的特性,使得侵权行为人与侵权行为能够轻易实现管辖范围的跨越,使得侵权行为交叉出现。其次,侵权行为人的地理位置不明确,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强制措施,那么行为人就能轻易地隐匿起来。在网络环境下,侵权案件的管辖权很难单纯的以侵权行为地、当事人国籍等方式来确定,如何才能切实地确定司法管辖权是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一大难点。在2010年年底,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发现一款可以在AppleStore中下载的应用程序,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其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内容,Apple用户可随意购买、下载、阅读其中的内容,便将Apple电子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和美国苹果公司以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名义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开庭审理,在审理中,美国Apple公司认为其运营商卢森堡Apple公司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将美国Apple公司认定为Appstore的运营商,判决美国苹果公司侵犯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著作权成立,要求苹果公司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并补偿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经济损失52万元。杜平杜平.中国大百科全书侵犯案宣判,苹果败诉赔偿50万元[Z](2012.11.13)/culture/gd/201211/13/t20121113_23843994.shtml在此案中,案件适用何种管辖,北京苹果公司、美国苹果公司和卢森堡苹果公司谁来承担侵权责任,避风塘原则是否适用,曾一度引发争议。从管辖权理论来说,苹果公司认为其服务器并非在中国,因此对管辖权提出异议,但法院认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难以确定,将原告发现的涵盖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的所在地视为管辖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齐进行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但仍有学者认为,该法条不能适用于涉外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认为该法条仅调整国内地域管辖。在涉外管辖管辖方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该案中,无论是卢森堡苹果公司,还是美国苹果公司都不在中国。苹果公司在中国是否有可供扣押的财产尚不明确,该案中唯一能是得中国法院取得管辖权的只有侵权行为地这一条管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王明宇.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诉苹果侵权案例研究[J].中国法律,2013(04).46-50页,113-117页(3)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有待明确根据我国民法理论中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素包括:行为违法,损害事实,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主观过错四个方面。但是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与传统著作权侵权既有相似之处,却又呈现出其专有的特色,它们之间有所联系也有部分不同:首先,在网络作品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看来,远非传统著作权作品所能比拟。当今如果同一个作品,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效率肯定远远高于以纸张为载体的,能在极短的时间传播出去。所以,网络著作权侵权造成的损害后果应在传统侵权之上。不仅如此,因为以网络作为媒介很容易进行数据的传播,所以能够简单直接地对权利人进行侵权行为。反观权利人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连最基本的取证也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确定侵权的范围是著作权人维权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个难关,无法确定侵权的范围,就无法评估损害的程度了。其次,根据四要件说,为了证明侵权事实与损害赔偿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有必要调查侵权者的行为是对作品的复制抄袭与否。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对复制行为所下的定义,是狭义的上的复制权,即指做成与原作品同一形态的复制。但是其并未对将传统作品数字化的行为进行明确的划分。在互联网中,只要是进行了上传、下载的交换行为,都必然伴随着作品复制,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网络的一个特性。我国目前并未对复制权有更细致的规定,但是用列举的手段来对复制权的内容进行规定,显然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要求。以全球立法趋势看来,都基本把作品的数字化视为是一种复制行为。(4)保护期限缺乏合理性为了满足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著作权类型在不断拓展。这些新类型的著作权大多依仗的是迅猛的科技发展,它们的更新迭代和老化周期非常的短。现在我国对于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对于一些有时效性的作品来说,几年后已经完全过时了,更何况是作者终身及死后50年呢?如果向这些作品赋予了与普通著作权作品一样的保护期限,那么会使大量的作品占用到公共资源成本,尽管这些已经过时的作品已经基本完全丧失了价值。从作品的传播来看,缩短保护期限显得更有利,公众可以以一种更加从容的方式来接受新作品,有利于知识的流通,也有助于新作品的创造。而且现在规定的保护期限给我国的文化产业激励甚微,很多别国的作品就依仗这我们的保护期限来对我们进行打压。在网络作品适用普通作品的保护期限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数,我们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来保护这些时效非常短的作品。(5)举证异常困难诉讼证据是影响诉讼结果的主要因素。而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当事人首先要确定侵权的范围,这样才能合理地评估出索赔数额。但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很难准确地证明侵权行为的程度。首先,举证责任由原告承担。但是证明存在违规的证据作为数据存储在网络上。存储在网络的数据作为二进制数字形式是不具有实体形式的,要通过技术手段才能转化为有证明力的电子证据。而且证明侵权的证据被删除,就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哪怕是留下了痕迹,对于著作权人也难以使用正当手段来获取证据。除非是著作权人在发现侵权行为之后立马做好网页证据保全。但这是很多著作权人在遇到侵权行为时很难在一时间做到的。其次,在于证明索赔数额的证据只能用作参考作用,并不能确定著作权人的直接损失。目前,我国的常见做法是以侵权所得利润收入或侵权复制品的发生数量来判定著作人的损失额。主要的两种赔偿方式是侵权责任人违法所得和著作权人在侵权中遭受的复制品发行减少量。就当事人而言,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一是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的因素有很多,至少盗版可能是其中之一,但这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发行量,例如:受突发事件、发行时间影响等等。第二,司法实践中,那些能够准确证明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一般掌握侵权人手中,侵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其进行修改,这些证据一旦被改动,就丧失了真实性,并会误导著作权人,不能保障他的合法权利。而且侵权人也是这个诉讼当事人,因此很难从他们手中获取对他们不利的证据。而著作权人自己通过正当手段统计得来的数据与真实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无形中又给著作权人带来了损失,而且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有待商榷。(6)执行法定赔偿标准难度大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不明确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无法确定的情形下,如果著作权利人想要通过法律手段使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需要依据著作权侵权法定赔偿标准进行裁决,法院也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进行处理。但是该项规定,存在赔偿方式单一,赔偿金额会偏低的问题。就部分著作权利人而言,通过该赔偿标准进行诉讼,会导致维权费用高于赔偿的局面。若权利人通过司法途径维权也不能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那么就不能达到惩治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目的。侵权人更会变本加厉,因为只要违法所得无法确定,就可以适用著作权侵权法定赔偿标准,违法成本封顶为五十万元,比向著作权利人获取作品的著作权的使用权更为快捷和廉价。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第4章网络著作权的国外立法4.1美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立法美国作为在经济文化各领域内的强国,其所建立的著作权体系自然而然地处于世界的最前列。在美国的文化传统中,潜意识的认为知识产权是个人拥有的无形财产权,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将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李晓.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比较研究[J].法律适用,2006年5月第242期.第52页。美国较为注重个人的权利,其现行的著作权法保护体系很强烈的权利至上的特色。自上世纪末,它在以两个侧重点来建立网络著作权保护体系:一个是积极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另一个是注重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比如说:美国国会1998年颁布的《数字千年版权法》,相较于《版权法》,进行了诸多创举性的改动,是美国在网络著作权利益纠纷冲突中作出的一个全新的立法尝试,它强化了著作权人利益保护并限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义务。《数字千年版权法》出台之前,每逢侵权行为发生,侵权的信息会在网络运营服务提供商处短暂时间出现,并很快消失,加上当时网络技术并未发展开来,侵权人如果以匿名或者是虚假身份出现,在著作权人无法找到侵权人时,就会向网络服务提供商要求支付损害赔偿。为了保护网络服务供应商,《数字千年版权法》中明确网络运营服务供应商的义务。在特定情况下,如果侵权者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如果运营商能及时承担终止侵权行为,便可以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夏妙然.侵犯网络邻接权的侵权责任及免责事由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4年8月下册,275页这是初始形态的避风港条款。该条款如今已经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认可和采用。我国也从其立法中借鉴了这一做法。在著作权侵权行为时,当网络运营服务提供商只提供存储服务,而没有其他侵权行为,如果被通知其有侵权行为,则有及时李晓.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比较研究[J].法律适用,2006年5月第242期.第52页。夏妙然.侵犯网络邻接权的侵权责任及免责事由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4年8月下册,275页4.2日本网络著作权侵权立法随着日本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也在不断完善其版权保护法,以进一步保护版权所有者的权利。日本与中国同为大陆法系国家,两国又为邻国,同是《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的会员国。日本系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自然在网络著作权保护立法方面有着独有之处。通过两次意义深远的修订,日本著作权法完成了从本土化向国际化和国际融合的转变。日本著作权法立法价值在于,保护著作权所有者的利益,并促进文化发展。它协调了各个主体之间利益的分配。该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人能够在网络上自由控制自己作品的权利,并为网络传播权的技术措施和著作权管理信息提供明确保障。修订后的日本《著作权法》,通过增加其非法成本和风险因素,增加了对著作权侵权的惩处,有效的减少侵权的发生。在刑事责任方面,规定了严厉的徒刑和罚金刑事责任惩罚。日本行政机关积极促进人们之间与版权法相关的权利,并与执法机构积极合作,这些执法机构在防止公共和相关权利持有者及相关组织的互联网侵权和盗版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5章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法律的建议5.1完善法律制度(1)延伸刑法规制的侵权行为范围。刑法保护本应该是网络著作权最重要的保障措施,但是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刑法在应对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上还存在着法律体系尚不完善,预防和制裁犯罪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基于此,可以调整刑法侵权的范围。刑法保护的不完善,归根结底源于我国刑法对侵权行为的规定相对滞后,不能应对新内容、新侵权行为的出现。通过适当扩大刑法所管辖的范围,将更多侵权行为、把保护对象和侵权主体等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内。这样是刑法为了适用网络时代的迫切需要。刑法体系的完善可以对侵害网络著作权犯罪起到威慑作用,指明网络著作权的底线,一旦越线,将会受到刑法的制裁。(2)针对管辖法院难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和《著作权解释》第1条的规定:首先,如果能确定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且满足前提条件必须是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都难以确定时,视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为侵权行为地。只有在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都无法确定时,原告所在地法院才有管辖权,以防止权利人滥用管辖权联结点,并达到选择管辖法院的目的。其次,如果不能确定服务器的位置,或者如果在不同位置有多个服务器,则可以根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住所或总公司来确定计算机终端和其他设备的位置。(3)针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想要解决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就先要完善对复制权的立法。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对复制行为所下的定义是狭义的上的复制权,即指做成与原作品同一形态的复制,并未把作品进行数字化明确规定在复制权内。这与国际理论界认定不同,后者认为复制就是指作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并被固定下来,以便可以直接或通过机器和设备对其进行查看,复制或传播给公众的行为。因此,国际上对复制权的定义比国内要更加广泛,复制行为的载体更加多样,只要能进行传播的都被视为复制。中国应参考相关外国法律,将对著作权的解释扩大到数字环境和互联网,以解决各种复杂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4)针对网络作品的保护期限问题。我国目前以作者终生及死后五十年作为著作权保护期限,但是对于网络作品而言,明显不恰当。以作者寿命作为判断保护期限的长短,不仅导致作者对权力范围的不可预见性,还对在作者之间产生不公平现象。网络作品讲究的是时效性,其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麻木地以传统著作权保护期限来规制网络作品,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占用了太多司法资源,而且不利于作品的创新和使用。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国情,将保护期限立足于作者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平衡点之上,适当地缩短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更好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达到国际水平后,再次调整保护期限,以示对作者的激励。(5)针对举证难的问题。取证难是往往导致著作权侵权不了了之的原因之一。著作权利人目前很难通过合法手段获取侵权人信息,而且大多侵权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是都是以虚假的身份进行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出于隐私安全、平台形象,不会向著作权利人透露侵权人的个人信息。笔者认为,可以对这类情况进行立法,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在被司法机关告知侵权的情况下,提供侵权者的个人信息。同时,也要完善实名制,使得每个使用网络服务的用户都要留下真是信息。还要组建一个由专门技术人员组成的部门,为著作权人收集证据,提供恢复被篡改的电子证据的服务。关于收集对象,还可以收集其他相关的佐证材料,如图片、视频资料等。(6)针对法定赔偿标准问题首先,要提高法定赔偿数额来达到威慑侵权行为的作用。“得不偿失”是造成著作权维权难的主要原因。提高法定赔偿数额、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顺应了社会各界的多年呼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侵权盗版行为将产生强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必要时候,可以刑事司法介入,使侵犯网络著作权情节严重的侵权人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侵权人多次侵权,可以向借鉴美国关于再次侵权的立法,法院可以酌情判决侵权人支付原赔偿金额的三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对于侵权人进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著作权人的损失。5.2立法要具有前瞻性法律在制定时,立法者必须具有预见性,并对社会发展做出合理而适当的预测。如果法律的制定始终落后于当今社会的现实,那就意味着要以牺牲某些利益为代价,而这些利益是必须在立法中得到保护。而且法律的频繁更改也有损法律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地位,势必会对法律的相对稳定性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民心不安。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巩固社会的平稳发展。有必要制定长期的计划来辅助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可以根据实践要求变通的法律。立法者应当可以向从事网络行业的专门人员寻求帮助,作出一份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报告书。立法者可根据该报告书的预测,在对现有的著作权法进行扩大解释的同时,总结现有著作权法的短处和在过往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向社会公众征集著作权修改的建议,集思广益,制定一系列有效的保护网络著作权措施和建立结合行政与司法的法律体系。5.3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网络作品与常规作品相比,侵权人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匿名侵权,据此著作权人难以为自己维权。而且侵权人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等第三方实现侵权,网络服务提供商也不会向著作权人泄露侵权人的个人信息。这使侵权人的真实身份很难被确定。著作权人通常难以承担举证责任,更难的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被侵权。更何况权利人对自己权利缺乏保护意识。因此网络著作权侵权成为常态,很多被侵权人面临这种境地无可奈何,只能默许侵权行为的发生。这时我们就需要建立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专门帮助弱势的著作权利人维权、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发源于十八世纪的法国,著作权以集体管理的形式注册。一个个零散的著作权利人在加入了集体管理机制之后,维权变得简单了,由管理机构来对自己的著作权进行管理。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显得有些滞后,网络普及较晚。在二十一世纪初叶,我国版权管理机构向下辖机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作品登记程序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版字[2011]14号),明确要求地方版权局的著作权登记实行“五个统一”;做好作品电子登记,及时上报登记信息。目前,全国作品登记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已经上线,致力于建设统一著作权登记信息数据库。姜福晓.数字网络技术背景下著作权法的困境与出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第123页在推行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加强著作权利人对全国作品登记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的信心,提高平台知名度。同时,在立法方面,有必要构建组织管理机构生长的土壤。在进行集体管理之前,著作权人需要赋予机构管理作品的权利。与当下的管理方式相比,延伸性集体管理”的方式逐渐成为著作权管理的趋势。“姜福晓.数字网络技术背景下著作权法的困境与出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第123页5.4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标准赔偿损失是一种责任承担方式,在著作权法中,各国普遍采用这一形式。白博元.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第30页但在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赔偿实务中,我国的立法还比较落后,缺乏实际操作下和时代前瞻性,有待推陈出新,跟上时代发展节奏。如果侵权人能够确定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能够得以证明的,那么就按这二者之一来进行赔偿,这是理想状态下的赔偿,但是通常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证明的情况更为多见,只能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第49条规定白博元.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第30页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第49条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1)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指的是侵权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包括销售损失和授权损失。传统著作权的实际损失一般通过销售损失计算,即已经被侵权人发行的复制品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网络著作权比传统著作权的传播手段更为高明,以互联网为载体,传播速度更为广阔。传统著作权一般在小范围内开始进行传播,范围小,也容易统计。在全球化的网络驱使下,实施侵权行为的数量难以估计,只能够大概估算,而被复制作品的再次传播,也给实际数量蒙上了一层迷雾。著作权利人的损失,通过估算的数量与单价的乘积可得。其数值必然小于实际实施侵权行为的数量。之间的差值是著作权人难以估量的,笔者认为在适当情形下,合理地提高赔偿的金额,通过这种手段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上起到警示作用。除了直接损失以外,著作权人的实际损失还有各种间接损失,这些间接损失也应该包含在损害赔偿之内,(2)侵权人的获利在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情况下,很少发生像传统著作权直接发行盗版获利的行为,主要是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这些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少依靠侵权直接获得非法收入,大多数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免费侵权并增加在线平台流量以依靠广告收入来吸引广告商并实现盈利。这些隐藏的广告收入都可看作侵权人获利的一部分,但是广告收入如著作权人的实际损失不成正比,实际损失肯定要比这些广告收入要更多。这就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我们可以在侵权所得的基础上,附加一个下载、浏览数的系数,用侵权所得的金额与这个等级系数的乘积,就是侵权赔偿的额度。(3)法定赔偿法定赔偿,是法律规定的在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才适用的一种赔偿方式。从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轻重等方面,在规定的数额内确定特定的赔偿额。目前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49条第2款规定了,赔偿额度最高可至50万元。网络著作权侵权,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电子数据的传播。单位时间内比传统著作权侵权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因此,为了补偿由于侵权行为引起的侵权作品迅速和广泛传播,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赔偿金额应该要高于现有的著作权侵权赔偿金额。偿还著作权人的部分实际损失,以及降低侵权人的犯罪收益。提高法定赔偿数额、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顺应了社会各界的多年呼吁,符合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侵权盗版行为将产生强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4)精神损害赔偿当著作权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个人的精神也有可能会受到损害。如果当侵权人道歉等形式难以弥补著作权人的补偿精神损害,则可以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法官在全面考虑主观缺陷、侵权方法、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损害后果等要素后,来判断著作权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并根据经验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在此过程中,法官主观裁量是决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5.5建立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话题,我国现在也在逐步推行,但主要采取的是间接实名制,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进行管理个人信息。周平.论我国网络实名制立法之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4.22页总有人对网络实名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担心个人隐私遭到泄露。诚然,在实名制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公民隐私权的方方面面,但并不一定代表实名制与个人信息泄露之间有着因果关系。笔者认为,身处一个大数据时代,自身的个人信息无时无刻都暴露在网络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的银行、通信领域都已经实行实名制。实行网络实名制可以对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权利与义务应该要对等。用户在网上享受互联网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自然也要履行不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基本的义务。有了网络实名制的限制,可以对有不良企图的人起到震慑作用,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周平.论我国网络实名制立法之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4.22页网络实名制单靠网络服务提供商支持是不行的,不仅是技术层面可能不达标,还有被入侵盗取个人信息的风险,还有的是对侵权行为不具备强制手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立法的手段,通过法律规制公民的自由和基本权利。同时,它也限制了司法和行政权力的行使。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权利时非法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也可以使用法律手段进行救济。5.6提高人民的道德素养以及防范意识。首先,道德在人类行为的各个领域都不能得到不同的对待,换句话说,即使您了解某些小行为是错误的,例如下载盗版资源等,尽管这并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只是个人行为,但是我们应该要承认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应倡导。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将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阻碍。互联网技术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判断。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它忽略了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使公众越来越自利。我们通常认为,通过互联网侵犯著作权所有者的著作权并不构成侵权。是因为我们并不认为自己参与到了其中,被侵权人因此难以维权,而且,侵权具有普遍性和群体性,即使这些行为中存在违法成分,也很难一一惩处法律。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权追求道德。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公众不应认定从网络中获取的利益是自己应得的。公众从网络中获益后,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限制自己的行为而不会成为侵权人。并且,如果我们可以达成共识,如果可以根据广泛的道德标准来管理网络,则更容易公平地处理不可避免的冲突。其次,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很容易就在侵犯到他人的著作权,哪怕自己没有怀有故意侵权的目的。他人侵犯我们自身的著作权,也变得易如反掌。广大民众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侵犯他人权利。同时还必须强化预防意识,提升自身能力,避免自身合法的著作权被侵犯。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促进著作权人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因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是私权的一种,著作权人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做好防范工作,就是最好的防御手段。袁婷婷.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40页

第6章结束语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而言,2020年必将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等浩大工程都将在2020年落锤定音,中国必须实现其奋斗第一个百年目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大大加强。网络的出现,在给人民带来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由于我国早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了目前我国互联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环境中侵权案件的类型和数量必将增加。如何建议更好的保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当今和将来都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我们应该在基于对网络环境中侵权原因的分析,并作为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基础,同时,不断深入研究,在新时代里赋予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新的内涵价值,就需要我们在考察他国先进的立法经验,剥茧抽丝。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要在侵权的归责原则、案件的管辖权、证据的收集、损害赔偿制度、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结合我国发展的真实需要,不断改革发展和修正,倡导网络道德意识,多方位促进我国网络知识产权机智的发展和网络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和实施。

参考文献:郭梦媛.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9.8.31)/sh/2019/08-31/8943407.shtml胡雪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与限制[D].复旦大学,2012.2,第5页侯玉花.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合理保护[J].编辑之友,2010(S1).108页郑成思.著作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58页刘文军、吴元国.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17页刘丹丹.论网络著作权侵权及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2.第6页朱薇.网络著作权侵权及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第3-4页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1页程啸.侵权行为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6页李响.美国侵权原理及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吴允锋.非刑事法律规范中的刑事责任条款性质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47页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年度案件:2019,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件[Z](2019.12.26)/epaper2019/epaper/d7146/d7b/201912/103499.html杜平.中国大百科全书侵犯案宣判,苹果败诉赔偿50万元[Z](2012.11.13)/culture/gd/201211/13/t20121113_23843994.shtml王明宇.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诉苹果侵权案例研究[J].中国法律,2013(04).46-50页.113-117页李晓.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比较研究[J].法律适用,2006年5月,第242期.第52页。夏妙然.侵犯网络邻接权的侵权责任及免责事由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4年8月下册,第275页姜福晓.数字网络技术背景下著作权法的困境与出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第123页白博元.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第30页周平.论我国网络实名制立法之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4.第22页袁婷婷.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第40页

致谢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四年时光倏忽匆匆而过。从开学时的轻松和愉悦,到现在临近毕业的紧张和不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凝聚了我的友情和回忆。我会一直记得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着我的成长,也有我的汗水。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勇锡,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给我了最大的帮助,一步步悉心指导我论文的修改,从未有过不耐烦。同时我也要感谢这四年来法学专业的所有老师,感谢你们这几年间对我的教导,给我的学习指明方向。最后,我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真挚的敬意。

毕业设计项目选题与定位1.毕业设计项目选题的类型与原则毕业设计项目应该是对完整的大学专业学习的系统总结,是一项系统的设计课题。所以毕业设计项目的选题非常重要。选题要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水平,但是更要强调选题的创新性与实战性,因为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以自己的设计作业向社会企业汇报的最终成果,同时也是从一名大学生向职业设计师角色转变的关键过程,对教与学双方都是一次挑战。毕业设计项目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为设计实践和就业竞争服务。毕业设计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多种类型,如实战课题、概念课题、模拟课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其难易程度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为此,毕业设计项目选题可以制定以下原则:(1)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训练。(2)选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以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3)选题应该体现创新精神和原创设计,符合地方经济产业的需求,如体现区域特色产业的设计需求,为地方企业经济服务,体现设计的可行性、适用性,体现对设计成果的生产和转换,体现国际与国内设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等。有利于毕业设计项目的可实现性,争取社会企业在设计经费和设计制造方面的支持。(4)选题应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地进行系统的设计项目(不同子课题)的合作,培养团队工作与合作精神。(5)选题分配原则上应该一人一题,独立完成,若多人同做一个系统课题,每位同学均要完成一个独立的子课题,设计内容应各有侧重,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训练,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2.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定位(1)设计定位的意义在完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和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后,根据调研的结果对设计项目的方向进行定位,对大量的信息与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深入地研究,毕业设计调研的主题范围相对较大,如何确定设计的主题定位与设计元素的提炼是非常重要的。-个成功的设计一定要寻找到设计创新的突破口,发现出独特的设计元素,而这种创新突破与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通过市场的调研分析结果而得出的。(2)设计定位的方法毕业设计项目的定位方法,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与爱好、知识结构与专业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