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苏祠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材料二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人类科技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之中,技术精英们愿意相信人类正处在技术爆发的节点上,各种如梦幻般的想象正徐徐成为现实。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可能只是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的一朵浪花。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美好的未来或许在于更适应环境的进化,而对于地球生物的总体而言,最美好的未来可能在于躲过几百万年一次的生物大灭绝。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其说是奔向理想中的人间天堂,不如说是在重重危险之中的弦歌不辍,为自身寻找一丝生机。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把克服困难看作是“过关”。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坚信未来必定会更好,一个美好的结尾正在游戏终点等待着我们。虽然游戏是虚拟的,但是虚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作用比想象中更加强烈,比如社交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现实中的相处方式,网络上的“点赞之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规范。网络化、电子化的社交,是否可能在亿万年之后,当人类文明遍布星际之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交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关心未来、意识到未来的存在,是高等智能生命所独有的能力。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拼接而成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目前的处境,学会在奔向未来的过程中面对种种机会和危险。(取材于《科学》杂志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报道)材料三如果我们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些人曾在20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不过,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人类往往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2030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B.21世纪后半叶,美国宇航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探索。C.22世纪,人类乘坐“星际运输系统”移民火星,成为“多星球物种”。D.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2.下列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是A.人类对火星表面重力的适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B.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C.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易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D.宇宙射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3.根据材料二,对下列对加点词语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热潮:指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研究未来。B.浪花: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C.人间天堂:比喻人类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D.弦歌不辍:指人类文明勇于冒险,不断进步。4.根据材料二,下列最能准确表达“游戏精神”的一项是A.死生有命,富贵在天B.知其不可而为之C.不患寡而患不均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5.如果用诗句说明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寓意,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D.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6.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B.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C.16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D.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B.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C.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D.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8.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参考答案:1.D
2.B
3.B
4.D
5.B
6.C
7.A
8.要点一:与自身(地球)危机有关,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要点二:关心未来,研究未来,相信未来必定美好。要点三:意识到未来可以由科技创造,而人类的未来在于开拓宇宙。【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项,“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无中生有。文中只在材料一第二节中提到“外星文明的入侵”,原文是“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与选项无关。故选D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B项,项选内容说法不成立。材料一中是说“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并不能得出“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这个结论。结论错误,自然无从证明。故选B项。【3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材料二说“而站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可能只是的一朵浪花。”这里,“浪花”是比喻地球周期性物种大灭绝之间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繁荣。而不是比喻人类文明将会避开地球周期性生物大灭绝。故选B项。【4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理解概念要依据文本。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意。本题要求选出最能准确表达“游戏精神”的一项。抓住文中分析“游戏精神”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材料二中,有关游戏精神的相关内容是“人类面向未来、探索宇宙,就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通过游戏进行练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游戏精神”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把生活中的困难或是遇到的不同阻碍,看作是游戏中的“打怪”,把克服困难看作是“过关”。现代人的这种“游戏精神”之中带有一种乐观和顽强,同时也含有最终必将“通关”的信心。”从材料中可以理解,“游戏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努力克服困难,有乐观,顽强和自信。A项,强调顺其自然,听天命,理解有误。B项,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也有坚强的精神,但这句话已定下前提“不可为”了,意思是这个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因此也错。C项,强调的是平均问题,与“游戏精神”无关。不合要求。D项,强调发愤努力,乐观。正确。因此选D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考生首先要反复阅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把握其寓意,然后分析四个选项中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加以比较,最后确定选项。最后一段话有四句话,第一句强调未来很快会到来;第二句说明关心未来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第三句说未来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第四句说奔向未来过程中,有各种机会也会有种种危险。核心话题围绕未来,强调时间很快,要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A项,强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项,时间不等人,要多多勉励自己。与材料二最后一段话的内容吻合。C项,表达对黄昏的赞美及惋惜之情。也比喻人生晚年也很美好,只是时日无多。有遗憾之情。D项,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过去,秋天已经来临时,强调时间过得太快了。故选B项。【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本题要求理解材料三,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预测是正确的”分析有误。材料三说“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而事实证明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并没有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故选C项。【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本题要求理解材料三中“未来已来”的含义。选通读材料三,抓住该词所在的语境,加以分析理解。语境说“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后面列举各种科技正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变成了现实,B项,“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分析有误,语境说“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C项,“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分析有误,将未然当成已然。材料三第三段是说“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D项,“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无中生有。文中是说“从人工智能……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其中谈到“太空旅行”,也只是说“创造着未来”,并没有说“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故选A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材料一第二节明确说“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从中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答案。材料二中“相信未来,并且开始研究未来,这股热潮正愈演愈烈。”“坚信未来必定会更好”能总结出第二点答案。材料三中“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可总结出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是意识到未来可以由科技创造。“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能总结出另外的原因:人类的未来在于开拓宇宙。【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参考答案:1.B2.C3.A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B项“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2.【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项“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轶事之外的辜鸿铭陈平原
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轶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反过来,轶事太多,同样也是一大遗憾。相对而言,后者或许更可悲,餐桌上的轶事,由于被过度消费,甚至成了阅读的巨大障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辜鸿铭。近代以来的读书人,对于辜氏奇特的身世以及非凡的语言能力,还有诸多妙语,比如辫子、茶壶、三寸金莲等,不乏拍案叫绝者。可一句“文坛怪杰”,就基本上将其“消费”掉了。由于国人对于文人轶事持久不衰的强烈兴趣,名满天下的辜鸿铭,其实没有多少及真正的听众。辜氏晚年自称京城一景,想来不无凄清落寞的感觉。满城争说辜鸿铭,这与西山看红叶或动物园里欣赏“国宝”大熊猫,差别不是太大。对于观赏者来说,有几人关心“观赏对象”的喜怒哀乐?辜氏著述大都用英文写作,这也妨碍国人的真正了解,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近两年,作为思想家的辜氏,方才逐渐浮出水面。这种公众阅读兴趣的转移,很大程度应归功于辜氏著述中译本的陆续问世。国人对于辜氏的关注,开始超越“轶事”,转向“精神”。
辜鸿铭的学术生涯,以严厉批评西方汉学家起步,并非偶然。首先是充满民族歧视与文化偏见,其次则是缺乏对于中国人“文学和哲学原则”的整体把握能力。前者衍化出一系列“抗议型”著述,最著名的莫过于1901年结集的《尊王篇》。谴责列强的对华政策,与此同时,为中国政府以及中华文明辩护。为了批驳列强作为侵略依据的“黄祸说”,辜氏重新分辨“文明与野蛮”:生活水平只是构成文明的条件,而不是文明本身;文明的真正含义,在于培养彬彬有礼悠然自在的有教养者。黄种文明有其同样值得骄傲的存在价值。随着危机的缓解,辜氏对于中华文明的评价日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辜氏的立论更是由“争平等”转为“救世界”。借用《中国人的精神·导论》中一句话:“实际上,我的确相信,欧洲人民于这场大战之后,将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
由辩护者转为传道者,辜鸿铭后期的著述,主要是赞美、推销儒家文化。辜氏文章虽不长,却可以牵涉中西政体、法律、宗教、语言、文学等大题目。早期的中西文明比较,需要悟性、直觉以及整体把握能力。辜氏在这方面,确有所长。比如,关于儒家不是宗教却又扮演宗教职能、关于汉语简洁且适合于传情、以及中国人“永远有一种带诗意的宁静而具幸福感的精神状态”等。只是将这种赞美转化成为现实生存处境(包括小脚、辫子、太监、八股、纳妾等)辩护,则难避“自大”、“昏庸”之讥。如何面对处于强势且咄咄逼人的西洋文明,是每个20世纪中国读书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不过在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辜氏所受到的非议最多,其“重新出土”面临的阻力也最大,更重要的是源于其文体及论述策略。辜氏为人为文,语不惊人死不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采用箴言体、笔记体写作,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必论证,只求奇警,文章必然以气势而不是逻辑或学识取胜。常被论者提及的“旁征博引”,也只是相对于其时国人的西学水平而言。至于“国学”,更非辜氏所长。这就难怪“五四”以后,随着大批留学生归国以及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辜氏随意性很强的中西比较,不再被学界所赞赏。相对于辜氏在国内的政治活动,我更欣赏其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功绩。除了《论语》、《中庸》的英译,《中国人的精神》(英)、《呐喊》(德)、《辜鸿铭论集》(日)等的出版,毕竟为国外读者提供了与汉学家和传教士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中国”。在西方语境下谈论中国文化,自然是希望借东方文化补救西方文化的缺失。这种读者的锁定,决定了辜氏对东方文化的评价,必然与以改造中国、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为己任的知识者大相径庭。在我看来,二者各有其合理性,当年新文化提倡者的批判锋芒,并不因辜氏的重新出土而黯然失色。
谈辜氏,不该只限于“轶事”,更有“精神”必须认真对待。(节选自《中华读书报》)19.轶事之外,作者讲述了辜鸿铭哪些方面的情况?请根据文本概括。(4分)
20.辜鸿铭一直以来不被真正理解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回答。(5分)
21.文章结尾说“谈辜氏,不该只限于‘轶事’,更有‘精神’必须认真对待。”辜鸿铭有哪些“精神”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请结合文本说明。(6分)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飡,当以三十金畀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老夫岂忍执人者(
)
(2)不能周济邻居(
)(3)他人不汝恕也(
)
(4)归遗尔母(
)18.下面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老夫之过也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B.无以卒岁
不然,籍以何至此C.汝其饱飡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且陷老母于不义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2)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20.文末两句表明邻居是个怎样的人?(2分)21.行善事者可以从封翁身上学习些什么?请列举三种。(3分)参考答案:17.(4分)(1)(抓,捉)(2)(救助,帮助)(3)(宽恕,原谅)(4)(送,赠送)18.(2分)(C)19.(6分)⑴带着他进入亭子,先让他喝了三杯。(相,将,酌的使动用法)⑵一旦成了强盗,直到老也不能掩盖臭名,那可怎么办!(一,没齿,奈何)20.(2分)俟母卒:孝顺;苦志虔修:志本高洁;偷是出于无奈,是因孝顺而自我牺牲。千里赴丧:知恩图报;自言其事:襟怀坦荡,知耻后勇。……(说出两点,意对即可)(3分)自责缺乏关心;保护对方尊严;爱护对方名誉;指出行窃后果;指给谋生之道;赠送充足启动资金。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书鲁亮侪清·袁枚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饬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田文镜督河南。
督:任总督。B.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微行:改装出行。C.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调查。
D.别母,游京师十年。
游:游学。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都是表现鲁亮侪正直仗义,不计个人得失的一组是①鲁谩曰:“若问云何?”
②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③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④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⑤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⑥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文镜对下属要求十分严厉,他得知鲁亮侪未执行命令又回来后,脸色铁青,十分气愤。两司怕受牵连,向他谢罪并请求严惩鲁亮侪等,B.鲁亮侪在陈述未取代李令的理由时先说自己平生的愿望,再说李令的情况,然后说自己的想法,使人感到既合人之常情,又合办事原则,田文镜听后先“默然”,后赞叹。C.李令被弹劾,是因为他借用俸银去接十年不见的万里之外的母亲来中牟,造成库亏。D.中牟的数百老人和许多儒士见到鲁亮侪奉命来取代李令,于是聚集路旁向他陈述他们的意见。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2)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3)微汝,吾几误劾贤员。参考答案:10.C(摄:代理和管理)11.D(①是鲁亮侪刚到中牟,了解情况的问话;⑤是说事情的结果和鲁亮侪赢得的名声)12.D(老人和儒士不知道来人即鲁亮侪)13.(1)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能做什么呢?(大意1分,“虽”、“奚”各1分)(2)看您的相貌,衣着服饰,不是一个奢侈放纵的人,而且您的贤能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受到称赞传扬,(可是)刚刚上任就使国库亏损,这是为什么呢?(大意1分,“被服”、“称噪”、“下车”各1分)(3)如果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处分(罢免)了贤能的官员。(大意1分,“微”、“劾”各1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极乐寺纪游【明】袁宗道【1】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2】作六桥【3】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1】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2】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3】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14.请用斜线(/)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参考答案: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白句子的大体意思,我们也可以依据断句的一些标志断句,如表示说话和对话的“曰”“云”,句子开头的词语如“何”,找句子主语如“此地”“予”等。原文标点: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二手车过户合同版
- 2025展会布置合同
- 2025购销买卖合同的模板范本
- 正规房屋转租合同
- 公司返聘劳务合同范例
- 企业领养动物合同范例
- 低压电安装合同范例
- 占地赔偿合同范例
- 作坊转让合同范例
- 卫生服务转让合同范例
- 2024年生产主管的挑战与机遇
-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扬州育才小学2023-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卷(一)及答案
- 澳大利亚英文版介绍
- 化妆品功效评价
- 【幼儿园园本教研】幼儿表征的教师一对一倾听策略
- 山东省各地市地图课件
- 四班三倒排班表
- 方案的构思过程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技术与设计1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认证备考题库(含答案)
- 手拉葫芦安全使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