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法国公共舆论机构就欧洲发展计划在法国人中做了大量调查,当问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时,只有18%的人认为美国真心帮助欧洲。到1950年,“90%的人开始了解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向欧洲提供援助。”材料反映了A.美国的真诚援助感动了欧洲 B.马歇尔计划实现了欧洲的复兴C.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力在加强 D.马歇尔计划遏制了苏联的扩张2.1906年2月,梁启超发表《开明专制论》一文,认为孙中山主张的“土地国有”方案是“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大盗、小偷、乞丐、流氓、狱囚之悉为我用”。这说明()A.梁启超反对孙中山的均富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C.民生主义思想服务于辛亥革命 D.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强3.如图为汉代中原地区“虎吃女魃”墓葬画像砖石(魃:传说中制造旱灾的鬼怪),大量此类画像砖石的出土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的农业生产技术衰退 B.农本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刻C.天人感应现象影响广泛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4.吴淞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的筑路情况多次刊登于A.《时务报》 B.《申报》 C.《国闻报》 D.《民报》5.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理由是“上户自足,无假(借)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名为厚民,实乃剥下;名为惠民,实有利心。”这是反对A.方田均税法 B.免役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6.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发生转型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7.“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8.“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A.分权制衡原则 B.民主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9.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10.“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计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大权。”这首江西遂川的歌谣最有可能传唱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1.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作报告说:“同农民群众,同普通劳动农民汇合起来,开始一道前进,虽然比我们所期望的慢得多,慢得不知多少,但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到了一定时候,前进的步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梦想不到的速度”。这一认识A.阐述了《四月提纲》的核心内容B.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C.揭示了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D.是系统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2.抗战时期,根据地所有政权均以自然村为基础,部分恢复了乡里商议的古风,还创作了一批颂扬正直、勤劳、廉洁等传统美德的文艺作品。这些举措A.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 B.缓和了根据地的阶级矛盾C.是对民主的成功探索 D.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3.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所代表的剥削阶级,临时政府既然代表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这就把两个阶级同时推到十月革命对象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十月革命是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C.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4.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 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15.下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下图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C.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D.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16.天津开埠以前,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羊毛除了制成毛毡以外,其余的都用来沤粪,而大量的骆驼毛,则全部扔掉,任其随风飘扬。至于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可是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天津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和草帽辫的出口口岸。材料反映出A.北方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天津开埠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C.天津因港而兴发展为商业大都会D.北方内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7.对如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B.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喜获丰收C.建国后农民的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18.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赠眼医婆罗门僧》中写道:“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白居易也有诗“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蓖试刮看”。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古印度医术发达B.域外先进文化传入大唐C.诗歌是重要史料D.眼疾在诗人中较为常见19.1831年,法国文学家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迫害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该作品A.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B.讽刺了拜金主义风气C.揭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 D.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20.“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25年没有交往了。”这句话出现在如下哪一情境中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面 B.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C.周恩来与尼克松总统会面 D.乔冠华与联合国秘书长会谈2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22.“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克服重重困难,在科技和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中国与美、日正式建交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23.从1993年到1996年底,中国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软着陆”表明中国A.市场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积累了市场经济经验C.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头等大事 D.经济体制的转换失利24.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实现货物、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时,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对上述条约内容的解读,最深刻的是A.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 B.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C.欧洲一体化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 D.条约内容使入盟各国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25.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及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A.《黄帝内经》 B.《神农木草经》后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26.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殷墟遗址出土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等。该结论A.表明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 B.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足为信C.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D.大胆创新但尚需小心求证27.日军某部《战斗详报》载:12月13日(1937年),“根据旅团部命令,俘虏全部杀掉,其方法可以十几名为一组枪杀。”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28.1715—1749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262只,平均每年约11只,以英法船只最多。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这反映出A.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D.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29.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A.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B.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C.优生优育政策得到普遍推行D.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30.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民本思想逐渐显现C.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族权色彩日渐浓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她,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抵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材料二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的事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材料三(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侠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o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5至1918年,为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期,几乎是倾全力于思想解放;1919至1921年,为第二期,几乎是倾全力于宣扬西方思想,凡是中国所无,前未之闻的学说主义,无不视为救世良药,尽量输入,一律欢迎,尤喜爱新鲜而有刺激性的各种社会主义,近于一种宗教热。——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达回忆道:“当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很少翻过来,我们只是从日文上看到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懂一点马克思主义,实在十分困难……1920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据毛泽东自己回忆,正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他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第一期”的主要内容,例举新文化运动第二期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的原因,概括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再认识”的重大成果及意义。33.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材料三: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材料四: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1949年只有18%的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真心帮助欧洲,到1950年已经有了90%的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真心帮助欧洲。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故C正确;马歇尔计划实质是对西欧的控制,故A错误;1950年的欧洲,还没有实现复兴,故B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马歇尔计划遏制了苏联的扩张,故D错误。2、C【解析】
据材料“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体现了孙中山的均富思想,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由“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之悉为我用”可知,梁启超认为孙中山的均富思想是为了博得下层民众的支持,这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为了感召各阶层参与革命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虽能体现孙中山的均富思想,但并未体现梁启超对孙中山均富思想所采取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生主义思想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问题,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感强仅是梁启超的个人看法,故D项错误。3、B【解析】
根据“魃:传说中制造旱灾的鬼怪”可得知,其涉及到与农业相关的内容,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农本思想,而这种思想影响到民从的生活,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生产技术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天人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与农业有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商业,故D项错误。4、B【解析】
《申报》创刊于1872年上海,所以1876年吴淞铁路修建时能对其报道,答案为B;AC创办与戊戌变法时期的,晚于1876年,排除;《民报》创刊于1905年,晚于1876年,排除D。5、C【解析】试题分析:青苗法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正如材料所描述的情况;ABD项不是材料体现的。所以本题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青苗法6、B【解析】
材料“西方的起、东方的没落”反映了当时中西方社会不同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中国明清时期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主导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可见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转型,故B项符合题意;政权更替属于表面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国力对比与社会转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故C项不符合题意;文化差异属于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之一,故D项不符合题意。7、A【解析】
由“南湖”、“画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反映了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的信息,因此该诗当是为纪念中共的成立,选A;该诗为纪念中共成立,与长征、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无关,排除BCD项。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的有关知识点。美国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材料正反映了总统和议会间“分权制衡原则”,故选A。BCD项材料均未体现。考点:美国政治体制点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9、A【解析】
对劳动力人才实行统一分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劳动体制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选A。10、B【解析】
依据材料“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计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大权”“江西遂川”来看,这指的是共产党在江西进行了土地革命。依据所学可知,共产党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江西进行的土地改革。B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未进行土地改革,A错误;抗战时期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不符合材料,C错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未在江西进行土地改革,D错误。故选B。11、C【解析】
由材料信息“同农民群众,同普通劳动农民汇合起来,开始一道前进……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可知,这指的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到了一定时候,前进的步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梦想不到的速度”说明这一认识主张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从而揭示了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故C正确;《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故A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故B错误;D项错在“系统成熟”。12、A【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根据地政权的形成基础及议事形式,其目的是加强团结根据地的各种农力量,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13、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是民主革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十月革命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符合部分信息,故AC错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的,故B错误。14、A【解析】
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文献记载是二手史料,两者结合可知,我国牛耕出现的时间不晚于战国时期,A正确;文献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排除B;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之后也能反映历史真实,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5、C【解析】
材料示意图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C正确;“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排除;百团大战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故B排除;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排除。16、A【解析】
材料“天津开埠以前”“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天津开埠前、后“羊毛”“麦秆”的用途不同,由之前的“沤粪”“扔掉”“烧火做饭”变为之后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答案为A项。B项,农产品出口不能代表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天津成为商业大都会,排除;D项,题干不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特征,而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17、A【解析】
“1956年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表明此时农村已经建立了土地公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正走向公有制经济体制,说明新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故A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收获的粮食除了交给国家的剩余部分归自己,不用与他人分享,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民政治地位是否提高、农业生产与工业化之间关系的信息,C、D两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联系所学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18、B【解析】
材料反映了刘禹锡和白居易对印度治疗眼疾医术的描述,说明域外先进文化传入大唐,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古印度眼医技术高超,但不能代表整个古印度医术,故A不符合题意;刘禹锡的《赠眼医婆罗门僧》因为其写实性而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并非所有诗歌都是史料,故C不符合题意;眼疾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并不只在诗人中较为常见,故D不符合题意。19、C【解析】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出发,揭露封建王朝上层社会人士丑恶的同时,还用浪漫主义手法虚构了一个流浪汉聚居的乞丐王国,描绘和赞扬了下层平民的高尚品德,故选C;作品表现的是浪漫主义创作的风格,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排除B;当时的法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D项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巴黎圣母院》”,联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解答。20、C【解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符合“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25年没有交往了”,故选C;田中角荣是日本首相,日本是君主立宪制,没有总统,排除A;1984年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首相,排除B;联合国秘书长不符合“总统先生”,排除D。2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作为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指的是从此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那里,B选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议会用立法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非剥夺王权,A选项错误;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受议会限制,两者在国家权力中并非互相制衡,不是“平衡”关系,C选项错误;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英国君主立宪制则是通过《权利法案》及之后英国议会先后制定的一些法律,逐渐建立起来的,D选项错误。22、D【解析】
依据所学,文革期间我国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科技上,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外交上,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④符合题意;①发生在1964年,此时还未开始文革,排除;③中美正式建交在1979年,文革已经结束,排除。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3、B【解析】
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体现的是对市场经验的积累,B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当时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24、C【解析】
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需要成员国让渡一定的主权,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故答案为C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经济一体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欧盟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排除B项;“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说法绝对,排除D项。25、C【解析】
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符合题意,故选C;《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不符合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的信息,排除A;《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成书于两汉之际,《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著作,BD时间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医学成就分析解答。26、D【解析】
学者用妇好墓玉雕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等论证“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甲骨文中“”物”应改为“犁”等,这一结论与公认的观点不同,是历史学研究中的大胆创新,但仍需小心求证,D项正确;学者用考古研究质疑原有的史学结论,不是在论证“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A项错误;学者用玉雕和动物考古研究论证其观点,不能说其缺乏证据,B项错误;商代已经将牛作为农用动力的结论,并没有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27、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C正确;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A排除;八一三事变是日本侵略上海,B错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东北,D错误。28、B【解析】
据材料“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可知,由于小农经济占主导,这时期英法等国主要购买中国商品为主,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B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一口通商下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故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C选项错误;清政府这时期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D选项错误。29、A【解析】
根据材料“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可知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权威,A选项符合题意;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内容,而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城邦,B选项排除;优生优育政策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生命教育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古希腊城邦的准确把握。30、B【解析】
由殷商到西周,由祭祀鬼神相当普遍到执政必须注重民众需求,说明到西周时期民本思想逐渐显现,故选B项;注重民众需求并不意味着祭祀对象发生变化和平民地位上升,排除A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标志性事件:新航路开辟和英国工业革命原因: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欧洲经济实力不够强大;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广泛建立,欧洲的扩张缺乏政治后盾:缺乏新式交通工具等海外扩张的技术保障:欧洲以外地区传统经济的抵制(2)列宁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权;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及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国内矛盾激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列宁主义的产生: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3)阻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原因:世界大战触发了新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世界经济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性;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1)一问根据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初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标志性事件应为新航路开辟和英国工业革命;二问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技术及欧洲外经济的反应进行分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10月一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个体户雇佣员工劳动合同
- 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值班制度模版(3篇)
- 学校监控系统方案(二篇)
- 2024年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4篇)
- 2025届陕西省兴平市高考考前提分英语仿真卷含解析
- 衢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冲刺模拟数学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彭州市彭州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正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
- 秸秆综合利用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德育工作会议记录-5
- Unit10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SectionA(3a-4c)大单元教学课时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一年级体质健康数据
- 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 第一章-材料力学绪论
-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PPT
- 《西方经济学》复习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铸件模数计算课件
-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绿色发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