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素养测评二十四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素养测评二十四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素养测评二十四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素养测评二十四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素养测评二十四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考点一文化多样性1.(2024·蚌埠模拟)“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格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尊敬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语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聚、美妙的期盼。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集中体现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解析】选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分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B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C错误;材料强调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展示了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尊敬之情,诉说了人们对团聚、美妙的期盼,说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正确。【易错警示】文化遗产和民族节日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都能从形式和内容上看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彼此差异或自身特色;但留意二者在各自作用上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2.(2024·安阳模拟)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上网搜寻“巴黎圣母院失火”,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漂亮、壮丽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哀思”“文明不能承受之殇”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许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说明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③④正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①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说法错误。3.金砖国家首度合作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各自创作拍摄一部真人故事短片,整合为一部故事长片,用五种文化演绎共同主题。五个故事“和而不同”体现了()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不同民族文化日渐趋同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环境的不同确定了文化的差异【解析】选A。五个故事“和而不同”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B错误,错在“趋同”;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环境的不同影响不能确定文化的差异,D错误。4.(2024·陕西模拟)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加入了庆祝“中国年”的行列。从高官政要的祝愿,到商家市场的布置,再到一般民众的参加,这些改变无不表明,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的认同感正在加速提升,世界越来越青睐“中国年”。这 ()①表明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是文化沟通的前提②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③反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体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加入了庆祝“中国年”的行列,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的认同感正在加速提升,世界越来越青睐“中国年”,这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反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认同本民族文化;④中的“物质基础”说法错误。5.(2024·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国庆丰收的节庆文化源远流长。顺应亿万农夫新期盼,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自2024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夫丰收节”。和许多传统节日相比,首届“中国农夫丰收节”的庆祝方式有点不一样。各地以农夫为主角、以丰收为主题、以节庆为主线,采纳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方式庆贺丰收嘉年华,为乡村振兴增力添彩。比如,黑龙江省绥化市组织水稻开镰大赛,安徽省池州市举办传统农耕文化摄影展,福建省福清市推介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活动,湖北省黄石市兴办柑桔节,江苏省泰州市评比十大乡贤。以“中国农夫丰收节”为契机,各地利用互联网+绿色农产品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使广阔农夫得到更多实惠。“中国农夫丰收节”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促进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学问,分析庆祝“中国农夫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2)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请你围绕“中国农夫丰收节”活动设计三个节庆主题。【解析】第(1)问是意义类试题,设问要求是分析庆祝“中国农夫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依据材料信息“各地利用互联网+绿色农产品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使广阔农夫得到更多实惠”可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盛、农夫生活富有;“生态旅游”“评比十大乡贤”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庆祝“中国农夫丰收节”有利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说明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设计的节庆主题,应体现农夫丰收喜悦的心情,能够体现主题即可。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庆祝“中国农夫丰收节”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盛、农夫生活富有,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生态旅游、评比十大乡贤等形式的活动庆祝“中国农夫丰收节”,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加优秀文化对农夫的影响,促进农村生态宜居,推动乡村有效治理。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庆祝“中国农夫丰收节”有利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促进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文化。(2)答案示例:游岭南水乡,品顺德美食;游西樵山水,赏渔耕文化;农夫赛技艺,喜迎丰收节;展乡村律动,歌时代新风。考点二文化沟通与传播6.(2024·孝感模拟)2024年7月,在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期间,中国作为主办方集中展示了中国书法、剪纸、糖人、面人等传统文化项目,同时举办中医、京剧、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的体验,让国外嘉宾真实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引起主动反响。这表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借鉴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②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继承和回来传统,促进文化的传承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具有民族性,引起主动反响,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正确;“中国作为主办方集中展示了中国书法、剪纸、糖人、面人等传统文化项目,同时举办中医、京剧、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的体验”“引起主动反响”,表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④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借鉴与融合”,①解除;③中的“回来传统”说法错误。7.(2024·湛江模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化行动》倡议沿线各国建立教化共同体,“通过教化合作沟通,培育高素养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化合作沟通,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对文化沟通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理解特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②求同存异,避开不同文化的分歧③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④同等沟通,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选D。通过教化合作沟通,培育高素养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启示我们文化沟通与发展要理解特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同等沟通,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①④正确;文化具有民族性,不能避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歧,②错误;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③错误。8.西汉的张骞,唐朝的玄奘、鉴真,明朝的郑和,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也广受仰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为发展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B.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对促进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D.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解析】选B。首先明确张骞、玄奘、鉴真、郑和是古代中国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其次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内容“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也广受仰慕”,可知B正确。9.(2024·邢台模拟)“文化出海”是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落地点,在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文化出海” ()①能增加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表明中国文化具有普世的价值④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文化出海”能增加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出海”与文化创新之间没有干脆关系,②与题意不符;“文化出海”有利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但并不表明中国文化具有普世的价值,③错误。10.(2024·枣庄模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花开正值时,火在意料中!该片全景式呈现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呈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宏大飞跃,凝合了海内外观众的中国心。这反映了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播的强大功能②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气,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文化通过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人的完备须要在文化中实现,因而要自觉追求真善美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解析】选B。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呈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宏大飞跃,凝合了海内外观众的中国心。这反映了文化通过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播的强大功能,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气;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11.《上新了·故宫》是故宫出品的首档电视节目,以综艺节目的形式亮相,通过“猫”的视角以活泼的口吻讲解并描述故宫历史,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引发观众的热议,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这一做法()①以文化产品开发为目的拉动经济增长②以现代传播手段为依托,扩大文化影响③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文化活力④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满意群众需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上新了·故宫》通过“猫”的视角以活泼的口吻讲解并描述故宫历史,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不仅引发观众的热议,还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这一做法以现代传播手段为依托,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文化活力,扩大文化影响,②③正确;这一做法是通过文化形式的创新激发文化活力,而不是以文化产品开发为目的拉动经济增长,①与题意不符;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解除④。12.(2024·蚌埠模拟)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次园会以园艺为载体,主动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同时①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②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沟通互鉴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④加强对话沟通,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多样性。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①正确;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而不是手段;④说法错误,每个民族都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教化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文化沟通的强力支撑。习近平主席特殊强调要加强国际理解教化,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相识和理解;促进中外语言互通,进一步深化推动友好学校教化深度合作与人文沟通,在青少年心中打牢相互敬重、相互学习、酷爱和平、维护正义、共同进步的思想根基。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化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扩大教化开放。在学习全国教化大会精神的过程中,教化部相关负责人提出要打造“一带一路”教化行动升级版,在布局上、重点上、资源和力气投入上都要向“一带一路”建设聚焦。接着巩固、深化、拓展中外人文沟通机制,促进文明沟通互鉴和中外民心相通。(1)运用文化生活学问,说明我国促进文明沟通互鉴和中外民心相通的文化意义。(2)联系实际,为推动“一带一路”教化行动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解析】第(1)问属于意义类试题,依据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沟通的意义,答题时把促进文化沟通互鉴和中外民心相通,转化为文化沟通,调动教材基础学问,然后用文化沟通的意义组织作答;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