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详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F/06/wKhkFma_PBSAd056AALos1CeY0w893.jp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详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F/06/wKhkFma_PBSAd056AALos1CeY0w8932.jp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详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F/06/wKhkFma_PBSAd056AALos1CeY0w8933.jp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详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F/06/wKhkFma_PBSAd056AALos1CeY0w8934.jp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详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F/06/wKhkFma_PBSAd056AALos1CeY0w8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本分析研究综述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关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关系主要三种观点:鲜明的对比关系、暗含的对照关系、和谐统一的关系。(1)文本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的枯燥烦闷生活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前半部分越是写百草园如何美好就越能体现出三味书屋的可憎。鲜明对比有力揭露出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抒发了作者对封建文化的强烈抨击。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2)认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童年时的两个空间,不仅是生活空间也是精神空间,“从……到……”的结构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且暗含着对照关系。(3)认为,鲁迅先生只是回忆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段生活,记录了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段,是作者对往事的回顾,两者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和八十年代早期,学界一般都认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鲜明的对比关系。
进入新世纪,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关系就主要集中在后两种观点。钱理群先生提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其实是一个童年生活对照关系,而且隐含了一个心理过程,在童年鲁迅和成年鲁迅的心目中,民间百草园永远是正规学校三味书屋的对照物。这里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仅是生活空间,还是精神空间,所以两者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生活对照关系,还是心理关系。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2关于美女蛇的故事百草园部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篇幅五百多字,超过全文总字数的五分之一。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是美女蛇故事具有积极意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民间故事,表现出童年鲁迅对这一民间传说的兴趣。
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女蛇的故事体现出作者的批判态度。
第三种观点认为作者写“美女蛇”是为了隐射当时丑恶而蒙着公正面皮的人。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3.关于三味书屋和先生如何评价三味书屋和寿镜吾先生,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的牢笼,先生是执行反动教育路线的反派人物。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和寿老先生是深恶痛绝的。2.认为三味书屋中的学习虽然无趣,但其他生活充满童趣,先生是受鲁迅尊重的“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3.认为作者虽然对封建教育制度批判,但对寿先生是宽容的,他也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受害者,而幽默风趣的调侃笔调体现了作者对其的宽容。
王富仁《自然
社会
教育
人》认为“寿镜吾先生不是冷酷的,描绘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教育现象,而不是对寿镜吾先生本人的批判。即使是这样一种社会教育现象,鲁迅也不是无情的批判和揭露,而是在委婉的叙述中点缀轻松的幽默。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学界争议观点:1.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书塾生活并不厌恶(1)寿镜吾的儿子寿侏邻回忆说:“鲁迅在塾,自恃甚高,风度矜贵,从不违反学规,对于同学,从无嬉戏谑浪的事,同学皆敬而畏之。镜吾公执教虽严,对于鲁迅,从未加以呵责,每称其聪颖过人,品格高贵,自是读书世家子弟。”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2)鲁迅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这是他的证据。这个有目共睹勉励自己勤学早到的物证说明了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时有着很高的学习自觉性。
2.鲁迅对寿镜吾先生有很深的感情。鲁迅不会把一直至为尊敬的启蒙老师写在回忆散文中进行思想批判。
(1)书塾蒙师寿镜吾为人耿介诚实、正派和平,鲁迅对他非常敬重。他不像一般学究那样面目可憎。他不但有学问,教书认真而且愿意帮助人。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据周建人记载,鲁迅在三味书屋就读其间,家庭从小康坠入困顿,父亲卧病不起,有一次“名医”何廉臣所开药方中要用十年的陈仓米做药引,全家人出动,绞尽脑汁也没能找到。寿先生在三味书屋里问起鲁迅父亲的病情时,鲁迅告诉他了。没想到三天之后寿先生真的不知从哪里弄到了一两升陈仓米,亲自扛在肩上步履瞒珊气喘吁吁地送到了鲁迅的家里。
家道中落使鲁迅一家受尽亲友们的歧视,而年过半百作为人师的老先生,却主动热情替一个小学生和他的家庭分忧解愁,让鲁迅感激不尽。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2)鲁迅与寿老先生交往不断鲁迅去南京、东京等地求学后,告假回绍兴时都要去拜望寿先生。周作人1900年1月的日记记载:“同大哥至老屋拜岁,又至镜吾太夫子处贺年,及归,已傍午矣。”这时鲁迅从南京读书回家度假。
1906年,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国与朱安完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暂的四天,鲁迅还是抽空探望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1909年鲁迅回国后,在杭州、北京等地工作,仍与寿先生保持信件来往。现在绍兴的鲁迅纪念馆展览厅里,还陈列着一封镜吾先生致鲁迅的信函原件。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研究
总结: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在总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时,有两种认识:
一是认为写百草园生活的有趣和三味书屋学习的枯燥,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暗含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一是认为本文描写了童年生活成长的两个空间一一大自然的空间和学校教育的空间,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展现了充满童趣的生活。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研究
学者们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特点、修辞手法、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选词炼句这六方面。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研究
卢今《论鲁迅作品的修辞》:
第一,描绘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形态的原始自然性,内容所取为真人真事,是尽量按生活原貌在讲述一个本来曾有过的生活场景片段;
第二,具有倾诉性特点,风格是清新舒展,叙述上似乎平淡但实则“情思弥满,描写简洁凝练却又精到绵密,韵味深长”;
第三,幽默的文风。作者认为鲁迅在写对寿先生的怀念的同时也对他的缺点进行了喜剧性的批判,显示出寿先生的质朴可爱。由此,作者认为鲁迅在批评寿先生的同时是满怀着情感乃至敬意的。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研究
陆文蔚《鲁迅作品的修辞艺术》:
第一,动词精心挑选,灵活多变。“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绳喂蚂蚁……”,鲁迅用这些灵活多变的动词写出了儿童好奇、天真活拨的性格。
第二,一系列形容词和动词柔合在一起使用,增强了修辞效果。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蟋蟀在这里弹琴”一段,指出恰到好处的运用各种动词和形容词,把百草园描绘得有声有色,景色诱人。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研究
第三,借代。鲁迅描写三味书屋读书:“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等句子,说明当时“老师教那些年少幼稚学生的东西,尽是些难懂而又无用的东西,表达了作者对旧学塾的某些做法的否定”。
第四,反复。寿先生读书神态动作描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形容先生读书读得起劲。
第五,过渡段。作者对“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此段话表达了对百草园的留恋和离开它的惋惜心情,表现了对旧时代书塾的厌弃和批判。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研究
关于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理解。“ade”,教科书中注释为“德语,再见的意思”。此处鲁迅为什么不直接写“再见”或者“别了”?钱理群在《解读语文》中将此称为“神来之笔”。他认为“童年的‘我’视自然界动物、植物为朋友的亲密情感,那失去百草园的沮丧和对未知的三味书屋的恐惧与无奈,都尽在其中了”。
陈根生在《鲁迅作品教学三题》一文中详细考证了“ade”的含义并驳斥了“五四时期以来文章里夹杂几个外来词是一种时尚”的观点,认为“反复使用德语,惟妙惟肖刻画出了少年鲁迅对小动物、植物、对有趣自然界所表现的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选择
人教版、沪教版、鄂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侧重于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的探讨;
沪教版、河大版、鄂教版侧重于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分析;
除河大版外的五套教材都关注语言表达效果,其中,人教版、沪教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作者动词精准使用的语言特点。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选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争议由来已久,其中五套教材选择了主题、课文内容。
艺术特色方面,六套教材关注了语言形式的表达,人教版和沪教版更是直接对准了选词精炼,苏教版则侧重人物形象刻画。六套教材在内容目标选择上,人教版、苏教版教学内容繁多,需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选择
沪教版非常新颖,吸收了近年来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关键词出发体会此文中的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的交织”。
由此可见沪教版对学者观点有选择的吸收,使教材编写更科学、更与时俱进。
四、
语文教师教学目标案例
分析
1.教学内容目标14个教学案例中,中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几乎都涉及主题。
主题包括两方面: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具体表现在:
四、
语文教师教学目标案例
分析
2.艺术手法教学目标:
主要是写法结构和语言描写。1.总体结构,全文“从……到……”的结构表现童年生活过程,暗含心理结构。2.语言风格,情感喷发导致不合常规的句法或表现手法;含义相反甚至矛盾词语的运用;调侃、幽默文风,自嘲、反语的运用;成人儿童的反向叙事。3.景物描写,绘画性和色彩感强烈;热情笔调,层次井然地描绘;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景到动景,从听觉到视觉;写景细致,情景交融。4.选词炼句,雪地捕鸟部分一系列动词使用准确。
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是面面俱到讲解,缺乏主次,很难将各教学内容串联形成一个整体。2.割裂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片面关注艺术手法方面的教学,忽视思想内容的教学,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语文人文性。
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存在的问题
3.拘泥教材,破坏文学意蕴一些教师生搬硬套,把教材的课后习题作为教学重点,用“百草园里写了哪些景物和动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观察的角度又是怎么样的?”等问题带动学习,忽视文学解读,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存在的问题
4.割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关系大多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将两者内容加以对比,割裂了鲁迅的精神联系。钱理群认为:文章是有“纲”的,从标题“从……到……”就可以看出,这是童年时的两个空间:既是生活空间,又是精神空间,这样的结构,不但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且形成一个对照,隐含了一个心理过程。这两部分是可以串联起来的一个整体。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核心教学价值
(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人物形象,但以叙事为主。如果教师把课文当做作一篇普通的回忆散文简单地体味童真童趣,教条地教授写景方面的艺术手法,作品的独特文学内涵将无法体现。
王富仁认为“鲁迅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所议论的哪些问题,人们是可以感觉到、感受到的,但它们所能够暗示的内容却是无限的,是鲁迅自己也不一定全部意识到。它们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经历不断去补充、去挖掘。”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核心教学价值
《从》不同于一般的回忆叙事散文之处在于文章的儿童与成人的双视角叙述。
《从》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这是表层东西,深层内涵是反映人的成长,是“成长”这一母题下的“童真童趣”。人教版教材课前导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导语说得很明确,这一单元展示的就是“成长”。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核心教学价值
成长是介于童年和成年之间的过程,成长的主体是儿童,而目标却是成人。
“从……到……”的标题描写的是两段成长经历,既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也是心理成长的过程。在“百草园”,成长是快乐自由的,有好玩的动植物,有夏夜刺激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有冬日雪地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采石场合同范本
- 合作伙伴数据保密合同范本
- 外包服务协议书范本
- 环境科学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 江苏省宿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装修工程合同协议书样本
- 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市商师联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解析版)
- 电商仓储与供应链管理的融合策略探讨
-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课件 项目7:频率计
-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课件 项目4:数字万用表
- 十首最美的唐诗
- 2024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道德与法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小论文)之演讲稿
- 质检工作计划书2025质检部工作计划范文
- 施工现场5S管理规范
- 《缠论的实战技法》课件
- 新版标准化机电专业管理体系解读课件
- 承包鱼塘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分析(标准版)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全套 陈冬花 第1-10章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概述-小学英语课堂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