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技巧和方法
-'意象
1.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
验。暖色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一冷漠低沉、消极
颓唐、孤寂凄凉。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
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
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一一思乡,信使;
杜鹃一一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鹏鹃一一思乡,凄情;
东篱一一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IWJ洁品质;
杨柳一一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一一傲骨
桃花一一美人;
鸟一一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
系。
(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感物伤怀。
(4)情景交融。
例如: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句运用了烟波、江等意
象,描绘了薄烟升腾、明净的江面,一片凄迷的景象。诗人凭栏远望,
故乡为雾霭所隔,从而生出无限愁思,引发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运用落日、大漠、黄河、烽烟
等意象,色彩鲜明,引人想象。空间阔大,层次丰富,描绘出一幅奇
美壮丽的边塞风景图。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是早春
景物,“争暖树”说明乍暖还寒,早莺争夺向阳树木;“谁家新燕”
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莺燕啼鸣,衔泥筑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
早春富有生机活力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与赞
美之情。
赏析诗歌的意象
【常见题型】
1.诗歌的某联有哪几个意象?暗含着什么情感?
2.诗歌描绘了什么意境?
3.首联通过描绘景物,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方法指津】
1.借助意象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
表。
2.奠定情感基调。
3.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景物的,一般都具有
这一作用。
4.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
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题规范】
诗句中有……意象,渲染了……氛围,寄寓了诗人……的情感。
【典型示例】
《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主要运用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怀?
-\忌尻,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
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
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
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
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
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
答题。
赏析诗歌的意境
【常见题型】
1.诗歌描绘了什么意境?
2.诗歌中的第三、四句勾画出了怎样的意境?结合所运用的手法加以
分析。
【答题规范】
这首(句)诗通过描绘……画面,营造了……意境,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三'炼字炼句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
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
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
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两岸的山势由山地
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更广阔的原野奔
腾而去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直”“圆”二字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烽烟“直”冲云天,
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又大又圆,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奇特壮美
的塞外之景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答题规范】
词语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营造了……意境或表达了……的
情感。
3.注意“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
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
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
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
高。
五、表现手法
1.用典。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放声高歌,向古代的贤
人寻求慰藉,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抒发诗人彷徨、孤独和
郁闷之情。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
人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以“最爱”直抒诗人对钱塘湖早春
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
余兴未阑。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移情入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触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江上雾气弥漫,油然而生
思乡之情。
4.感官写景: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用“亭亭”形容松的傲岸姿态,突出了松的高洁之态;
用“瑟瑟”拟写刺骨的风声,表现了风的肃杀之声。绘影绘声,从视
觉、听觉角度,简洁生动地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5.借景寓理、富于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
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
意。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又有对新的事物
诞生于旧的事物之中的欣喜,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
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写梦中所见景象。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
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7.托物言志、象征。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在一问一答中,
运用象征手法,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
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
8.渲染、衬托、烘托、对比。《赠从弟》(其二)诗人运用对比
手法,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
格。
9.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化静为动,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两岸的山势由山
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使景物富于动态,视野
辽阔,境界高远。
10.白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眼前景物,“山”“日”
“飞鸟”等意象,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自有神韵,表现出南山
傍晚的美景。
11.叠句叠词。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I。这两句诗对
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历历”“萋萋”写登高所见之景,树木葱翠,
芳草如茵。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
12.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比兴等。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
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
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13.色彩之美。《雁门太守行》诗歌具有色彩之美,“黑”“金”
“燕脂”“紫,,“红”等词语,浓墨重彩,用色彩渲染出大战在即的
紧张气氛、战争的激壮惨烈以及军士们夜晚偷袭的艰苦,呈现出不一
样的意境。
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常见题型】
1.诗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手法表现主旨的。
3.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津】
1.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依据;
3.析效果。此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答题规范】
诗歌运用了……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抒发了诗人……情感,
具有……表达效果。
【典型示例】
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示例一)曹操以“老骥”自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
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示例二)运用比兴的手法,用“老骥伏杨,志在千里”引出“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
里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然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
何方。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
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赏析】
首联“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东皋”点明地点,
“薄暮”点明时间。“徙倚”即徘徊,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
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
迷茫和失意情绪,表达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的树叶枯黄,更兼残阳
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颈联描写近景,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放牧的
人赶着牛群返回和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的情景,表现出田园生活
的恬淡悠然。
尾联用典,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彷徨和
苦闷,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中。诗人放声高歌,
向古代的贤人寻求慰藉,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抒发了诗人
的彷徨、孤独和郁闷之情。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
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天气晴好,
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不知何
处是我的故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
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
了诗歌内容。“空”字,简练含蓄,意蕴丰富,蕴含着诗人吊古伤今、
无限怅惘的情感。
颔联通过描写鹤去楼空,物是人非,千载年来,只有白云在天空
悠悠往来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
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
颈联写登高所见之景,意境阔大,色彩鲜明。这两句对仗工整,
各用一个叠词“历历”“萋萋”,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
尾联以抒情作结,吊古伤今,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
为雾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我只身轻车简从,到边疆去慰问边关守军,途中经过辽远的边塞
地区。感觉自己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又像展翅北飞的归
雁,飞进了胡人居住的地方。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一缕青烟,孤然
直立,黄河边上如镶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在萧关遇上侦察的骑兵,
(报告说)前线统帅已在燕然。
【赏析】
首联两句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以及诗缘何而作,照应诗题。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
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幽微
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颈联黄沙茫茫,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
缕孤烟劲拔坚毅、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蜿蜒曲折的黄河边挂
着一轮又大又红的落日。“直”写出孤烟之高,表现了大漠景物劲拔
坚毅、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
苍茫的感觉。“直”“圆”两个字不仅描绘出塞外雄奇壮美的自然风
光,而且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孤寂情绪。
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
侦察的骑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诗人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
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诗歌于此
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驾舟远渡荆门山之外,到那古时的楚国之地游历。高山渐渐隐
去,现出平原,江水一片,好像全都流进了辽远无际的原野。月亮倒
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凝聚如同绮丽的海
市蜃楼。更应怜爱我的故乡的江水,(它)情意深深,不远万里来送我
东行的小舟。
【赏析】
首联点题,以明快的笔法交代了诗人出行的行程、乘坐的交通工
具、游踪和出游的目的地。开篇即为下文奠定了豪迈、喜悦的感情基
调。
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随”“入”二字,生动形
象地写出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
江水向着更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颈联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明月映照下的夜景,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
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时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
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之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
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
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
巢。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
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
柳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
首联点题,交代初春诗人游行的地点。“孤山寺北贾亭西”,从
大处落笔,写所见“水面”“云脚”之远景。“初平”,写春天湖水
初涨,远望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重重叠叠,同
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勾勒出了早春的轮廓。脚
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早莺”“新燕”是早春景象。“几处”点明早莺尚少;“争
暖树”说明乍暖还寒,早莺争夺向阳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
回,尚未筑巢。颔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早春景象图,洋溢着早春
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更突显出了一种勃
勃生机。“迷”写野花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眼睛,写出了花
的美不胜收,令人应接不暇。“浅”和“没”表现出春草新长时的“新”
“嫩”,形象地描绘出了西湖一带春草初长、绿草如茵的景象。
尾联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以“最爱”
直抒喜爱与赞美之情,“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
兴未阑。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满树叶绿花盛。攀枝摘花,想把它赠给
日夜思念的人。花香充满了衣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到。此
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花表达怀念罢了。
【赏析】
诗作开头写叶绿花盛,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动思念之
情。于是,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此花若能寄到,也是一种
安慰;然而天长地远,相思何处可达?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
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不能相赠,
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
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
含蓄之妙。《古诗十九首》是文人诗,又有着民歌的质朴自然,辞浅
思深,语短情长,值得仔细品味,反复诵读。
龟虽寿
【东汉末•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神蛇尽管
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食马槽,它的
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
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
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
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
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
里的志向;年迈的志士,尚有未曾泯灭的雄心。有了这种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而寿命长短,并不
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诗中所体现的
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赠从弟(其二)
【东汉末•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
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
年直立。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
展开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又用“一何”
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
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
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全诗语言质朴,刚
劲峭拔而又情深意长。
梁甫行
【三国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
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女像禽兽一样生
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自在行走
毫无顾忌。
【赏析】
诗人来到贫困的边地,看到了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
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三国乱世,人民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山
野岭,与野兽为伍。诗的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
普降恩泽,施惠于民;中间四句直陈所见所感,几无雕饰,如实记录
了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最后两句,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
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
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云气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有飞鸟
结伴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
样表达。
【赏析】
《饮酒》(其五)表现的是隐居生活的情趣,诗中描写劳动之余,
饮酒微醺之际,晚霞映射,山岚笼罩,采菊东篱,遥望南山的优美景
物,以及此情此景下的内心感受。反映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
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从而反衬出对黑暗现实的鄙弃,以及回归
自然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结构严密又平实
自然,正是陶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句叙事,二句转折,三句承
上发问,四句以答作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明诗人虽然
生活于世间,却并无世俗的交往。为何身处入境而无车马喧扰的烦恼?
因为内心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所以就能远离世俗的喧嚣。这四句托意
高妙,寄情深远,寄托了作者认为的个体生命应该成为独立的精神主
体,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关系的追求。
中间四句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
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性情和高洁人格。诗人酒后微醺,在自己的庭
篱下采摘菊花,偶然抬头望见南山,心灵与南山相会,即生相通之感。
物我相见悠然,人闲逸自在,山静穆高远。“采菊”两句包含着诗人
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山气”两句的景物描写则寄托了诗人
与山林为伍的情意,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欲求的心
境。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因其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平静充实。人
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备自然的这种属性,在自然变化中实现
个体的生命,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后世评价极高。
诗的最后两句是议论抒情,诗人表明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
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田园生活中自有真意,
指出辞官归隐,回到自然的怀抱乃是人生真谛。“忘言”即找不到合
适的语言来表达,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这种人生的乐趣,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对于会意者无需叙说。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京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长安这座古城,春天草木丛生,
一片荒芜。感伤时事,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
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战火纷飞连绵,三个月不停,
这时候一封家信实在抵得上万两黄金了。满头白发此时也是越抓越短,
稀疏的白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赏析】
首联写“春望”所见,一个“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破”
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
长安城杂草丛生之景,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悲凉气氛。
颔联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启下,
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对仗
工整。感伤时局,伤心离别,看到美丽的花儿、听到婉转的鸟鸣都禁
不住落泪,害怕。表现诗人感时伤事之情。
颈联写诗人因战争,难与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心里不安,
更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
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
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同时,我们也可
认为诗人珍视的“家书”,还包含有对北地消息的关心,及盼望王师
平定中原混乱的急切愿望。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
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总写了忧国思家的感情,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
身长安,由国想到家,再由家想到自身,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
也簪不住了。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境,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
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
声直冲云天,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
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
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赏析】
首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压”和“摧”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也衬托了
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颔联“红旗半卷”描写行军之隐秘。“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
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北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
“声不起”说明寒冷至极,侧面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英勇杀敌的
情景。
颈联运用典故“黄金台”“宝剑”,抒发了将士们的爱国情怀,
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升华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尾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阴寒惨切的战
地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文友军的救援做铺垫。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断折的戟沉到泥沙中,(历经岁月)铁还没有完全销蚀,我把它拿
起来又磨又洗,认出是前朝遗物。(赤壁之战时)假如不是东风给了周
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
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诗的开头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由一支
折断的铁戟引起了他对三国历史的遐想,并通过“未销”二字寄托了
遗物犹在、人事已非的感慨。后两句是议论。落笔从反面说起,显然
是针对流行的评论而发的。诗人用假设反证了东风的重要作用,指出
如果没有东风给周郎提供获胜的便利条件,东吴一定惨败,连大乔、
小乔也要被曹操抢去,关在铜雀台,任他凌辱。“春深”诗人用它,
语含调侃,旨在说明战败后果严重。在这里,作者强调了“东风”的
重要地位,意思是说:周瑜能叱咤风云,建立千古功业,是因为他遇
上了良好的时机。而自己身怀利器,壮志难酬,是时不我与。显然,
这是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但又写得含蓄隽永,富有思致。
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从反面立论,新颖别致,十分精彩。诗的创作必须
用形象思维,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
生命。杜牧在这首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的诗句,因
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
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
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仿佛天河就
要旋转起来。迷迷糊糊中,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
在说话,恳切地问我回哪儿去。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
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没有找到归宿)。大风正起,
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风啊,请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
渤海的神山上去吧。
【赏析】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
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
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
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
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
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
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
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
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
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
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
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
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瘦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
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
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
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
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
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
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
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
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
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
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
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
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
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
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
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
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
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
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
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
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
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
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接九天的
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
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
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
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
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
一面。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举杯吟诵一首新词,面对的还是去年的天气和旧的亭台。夕阳西
下了,何时回来重现斜辉异彩?花要凋谢,春将急逝,谁能奈何?幸
有似曾相识之燕又飞回来了。独自一人在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上走
过来又走过去。
【赏析】
在明媚春光里,词人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但
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与惆怅也
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他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房产中介服务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许可方式与权利限制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展期协议
- 2024年度建筑施工与环保设施建设合同
- 高科技研发项目投资合同三篇
- 加强仓库安全意识的培训计划
- 学校社团工作计划推动学生戏剧表演能力
- 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建设方案计划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的广告设计及投放服务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设施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电商平台入驻协议
- 中小学营养餐家长参与方案
- 急救课程培训
- xx学校未成年人性教育工作方案
- 抖音带货主播小白培训
- 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人员考试真题题库
-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管理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上海市交大附中附属嘉定德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数学卷
- 2024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招聘38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设备维护与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