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共200题)_第1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共200题)_第2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共200题)_第3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共200题)_第4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共2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1(共8套)(共200题)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1题,每题1.0分,共21分。)1、有研究者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考察孤儿院中的儿童的智力水平是否比正常儿童低。已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常模的平均分是100,标准差是15。从孤儿院中随机抽取81个儿童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商的平均分数是97。那么从上述数据可知A、孤儿院长大的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智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B、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的智商低于正常儿童的智商C、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的智商低于正常儿童的智商D、无法比较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的智商和正常儿童的智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首先可以求得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15÷9=5/3。再根据公式计算智商97分对应的标准分数为:-1.8。本题涉及的是单侧检验,单侧检验0.0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点是1.645,0.0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点是2.33。因此本题应选B。2、从某地区的8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60人,身高平均为125cm,抽取女生65人,身高平均为123cm。据以往资料可知该地区0~12岁男童和女童身高的标准差。现要以本次抽样的结果对该地区8岁儿童身高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应该使用的统计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经验,儿童的身高分布是正态的,现已知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因此可使用Z检验考察该地区8岁儿童的身高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因此本题选D。3、在一次全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统考中,全体考生的标准差为15,而某校60名考生的成绩的标准差为10,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该校学生成绩的方差与全市学生成绩的方差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当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比值的分布为χ2分布。因此本题选A。4、在一次全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统考后,随机抽取男生35名,标准差为6,女生32名,标准差为4,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该次考试中男生和女生的方差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目中进行的是两个独立样本对应的总体方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的原理是考查两个总体方差的比值,如果比值在1附近波动那么就说明两个方差已知,如果比值过大或过小意味着两个总体方差不等。两个方差的比值服从F分布。因此本题选B。5、有研究者欲考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差距是否越来越大,因此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数学的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的标准差为11,到这些学生六年级时,又对他们进行了数学的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的标准差为14。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六年级的数学成绩是否比三年级时不整齐,正确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个相关样本对应的总体方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此时需用下列公式进行t检验:其中,s12和s22分别为两个样本方差,r为两个样本之间的相关系数,n为样本容量,自由度为n-2。因此本题选C。6、在一个3×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A、2个B、3个C、4个D、6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3×3×3的实验设计即是A×B×C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每个因素有三个水平。在三因素实验设计中,交互作用有四个,分别是AB、AC和BC两次交互作用和ABC三次交互作用。因此本题选C。某教育心理学家欲对三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组成了三个教学班,三个班的前测成绩相同。然后分别用三种教学方法施教相同的时间,之后对三个教学班进行了标准化测试。7、现要考察三个教学班的平均成绩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应使用的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t检验D、方差分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方差分析主要处理两个以上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问题。因此本题选D。8、经过上题进行的检验之后,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下面还需要进行的检验是A、交互作用分析B、事后检验C、t检验D、无需检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因此无需进行交互作用分析。进行方差分析之后,若结果表明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就要进行事后检验(也称事后多重比较)。因此本题选B。9、方差分析的首先进行检验的是A、综合虚无假设B、部分虚无假设C、综合对立假设D、部分对立假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进行方差分析时,设定的虚无假设为样本所归属的所有总体的平均数都相等,一般把这一假设称为“综合的虚无假设”。因此本题选A。10、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有8名被试参加了实验,实验共有四种处理,那么误差的自由度是A、7B、24C、21D、28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包括组间变异、区组变异和误差变异。总变异的自由度为被试数减1,本题中为31。组间变异为实验处理数减1,本题中为3。区组变异为区组数减1,本题中为7,剩余的自由度为误差变异的自由度,本题中为2l。因此本题选C。11、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回归系数6进行显著性检验,实则就是假设总体回归系数β=0,考察b是否也为0。一般采用t检验对此进行检验。因此本题选C。12、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方差分析。在这个方差分析中,总离差平方和分解为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其中,总自由度为N-1,回归自由度为N-2,回归自由度为1。另外,还可使用回归系数检验、决定系数和相关系数拟合程度的测定、回归方程整体检验判断以及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等方法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因此本题选B。13、在回归分析中,决定系数等于A、相关系数B、相关系数的平方C、相关系数的平方根D、回归系数的平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相关系数的平方等于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的比例,因此相关系数的平方能够说明一个变量能够由另一个变量解释的比例,它被称作决定系数。因此本题选B。随机抽取80高中生,询问他们对高中分文理科是赞成还是反对,以此考查他们对分科的意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是赞成分科的46人,反对分科的34人。14、欲考查学生对分科的意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合适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计数数据,试图检验单一变量的实际观测次数分布与理论次数(本题中的理论次数分布持两种意见的人数相等,各占50%)是否有差别,应该采用的是χ2检验。因此本题选A。15、在上面的检验中,涉及的自由度是A、79B、39C、2D、1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卡方检验中自由度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调查中分类的项目数(本题中有两个,一个是赞成,一个是反对),二是计算理论次数时,用到的观察数目的统计量数(本题中用到总数80一个统计量,即将80除以2作为理论次数)。卡方检验时自由度是上述两个因素之差。因此,本题中卡方检验的自由度是1。故本题选D。现有600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的次数分布的资料,学生的最低身高是139cm,最高身高是171cm,学生身高的数据被分成了11组,组间距为3cm,现知道每组学生的人数,已有所有学生身高的平均数。16、欲考查这些学生的身高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使用χ2检验可对连续变量分布进行拟合度检验。因此本题应选A。17、在上面的检验中,其中有两组被合并到其他组中,此时涉及的自由度是A、10B、9C、7D、6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卡方检验中自由度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调查中分类的项目数(本题中有9个,本来是11个,但是有2组合并到其他组了),二是计算理论次数时,用到的观察数目的统计量数(本题中要用到平均数、标准差和总数,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标准分数,用总数计算每组的理论人数)。卡方检验时自由度是上述两个因素之差。因此,本题中卡方检验的自由度是6。故本题选D。18、某校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进行了调查,让学生在体育、文娱、阅读三种活动中选择一种他们最常参与的课外活动,现欲了解男女学生在课外活动内容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该研究数据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A、相关分析B、χ2检验C、因素分析D、t检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中涉及的数据是计数数据,因此应使用χ2检验。该研究进行的是χ2检验中的独立性检验,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即研究性别和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因此本题应选B。19、如果要研究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量,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聚类分析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当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回归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可以计算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量,指标就是多元决定系数(R2),因此本题选C。20、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前测验的平均分有一定差距),若要以这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研究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协方差分析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协方差分析是关于如何调节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从而更有效地分析实验处理效应的一种统计分析技术。在协方差分析中,研究者不希望协变量对实验处理产生影响,因此,通常在实验处理之前对协变量进行测量。本题中,就需进行协方差分析,涉及的协变量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控制这一变量,可以分析教学方法的差异。因此,本题选D。21、在编制心理测验时,检验测验的结构效度通常使用的方法是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聚类分析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因素分析是一种统计技术,它是从为数众多的可观测“变量”中,概括和推论出少数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又称因素),用最少的因素概括和解释大量的观测事实,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概念系统,以揭示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心理测验的编制中经常使用,在因素的提取以及测验结构效度的检验上都要应用因素分析法。因此本题选B。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临床医生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奖赏面前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感到快乐,于是他猜测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快感体验缺失。基于这个猜测,他做了一项实验。他让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各30名,完成一项容易获得奖赏的任务。然后,让他们对自己在获得奖赏时的快乐体验(如:我感到高兴的程度)进行评分。这样,该医生共获得30名患者和30名正常被试的快乐评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如下表的结果:请问:22、该研究结果使用了什么统计方法?标准答案: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知识点解析:本题目考查了独立样本t检验,在应用时,应注意所选择的两个独立样本应满足方差齐性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满足时可以利用校正公式计算得出。23、该医生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是什么?本结果是否支持最初的猜测?标准答案:本研究中,零假设是: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的快乐体验无差异,备择假设是: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的快乐体验有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备择假设,支持了最初猜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某实验,有两个自变量A和B,其中A因素共有三类,B因素也有三类。交叉分组后共得到九种实验处理,每个处理中有两名被试。实验结束时对他们进行测试,最后获得的数据是反应时间。经过数据分析后,得到如下的结果分析表。请问:24、请将上表中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标准答案: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被试对双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统计过程的掌握情况。25、指出该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检验了哪些效应,结果是否显著。(下面是附表)标准答案: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了A因素主效应、B因素主效应以及A和B的交互效应,其中只有B因素的主效应是显著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1题,每题1.0分,共21分。)1、一枚硬币掷三次,出现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是A、0.25B、0.375C、0.50D、0.625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枚硬币掷三次,有八种情况,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反反反。根据概率乘法规则计算,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1/2×1/2×1/2=1/8。再根据加法法则,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为3/8。因此,本题选B。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A、标准正态分布的横轴是标准分数B、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96标准差处C、标准正态分布中,y的最大值是1D、标准正态分布通常写作N(1,1)正态分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当正态分布以标准分布记分时,正态分布就被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通常写作N(0,1)正态分布,其横轴为标准差,纵轴为概率密度,最大值为0.3989。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从正负1个标准差开始,既向下又向外弯。因此本题选A。3、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正误题组成,每题1分。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A、59题B、60题C、62题D、63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二项分布的应用。此题n=100,p=0.5,q=0.5,p=q,np=20>5,故此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这时二项分布的X变量(即成功的次数)具有如下性质,μ=np,,经过计算本题中μ=50,σ=5。也就是说,如果考生随机猜测作答,答对的平均题数是50,标准差为5。据正态分布概率,当Z=2.33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9%(注意这是单侧检验),如果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x=μ+2.33σ=50+2.33×5=61.65。如果本题要求的95%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可能性,那么当Z=1.645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5%(单侧检验),那么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μ+1.645σ=58.2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4、下列关于F分布的表述,错误的是A、负偏态分布B、随着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C、F总为正值D、分母和分子的自由度越大,F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F分布形态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不同而不同,随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增加而渐趋正态分布。F总为正值,因为F为两个方差的比率。因此本题选A。5、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未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A、χ2分布B、t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总体分布非正态,方差已知,当样本足够大时(n>30),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渐近正态分布。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分布。总体分布非正态,方差未知,当样本足够大时(n>30),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近似£分布。因此本题选B。6、某研究者欲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平均每个家庭每月给孩子买玩具的花费,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结果,总体标准差约为30元,要使本次调查的误差不超过5元,且具有95%的可信程度,则至少需调查的家庭数为A、120B、140C、150D、16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因为该研究是对北京市的家庭进行调查,因此样本容量较大,而该研究的目的是进行参数估计(调查家庭在购买玩具上的月投入),因此可用下面公式进行计算:,其中Zα/2=1.96(95%的置信区间),σ=30,d=5计算的结果是138.3。因此本题选B。7、在抽样时,将要抽取的对象进行编号排序,然后每隔若干个抽取一个,这种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两阶段随机抽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般所说的随机抽样,就是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独立的、等概率的被抽取的可能。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法。系统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首先将个体编号排序,之后每隔若干号抽取一个。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具体做法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两阶段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容量很大的情况,一般而言,首先将总体分成M个部分(如全国有若干个省),在这些部分中选取m个作为第一阶段样本(如选取6个省作为代表),然后在m个样本中抽取个体作为第二阶段的样本(在6个省中抽取样本)。因此本题选B。8、用统计量估计参数时,当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与参数的差值的平均数是0时,说明该统计量具有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一定会有误差,不可能恰恰相同。因此,好的估计量应该是一个无偏估计量,即用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偏差的平均数为0。因此本题选A。9、当一个统计量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时,其方差越小越好,这种估计量的特性是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当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的参数不止一个时,无偏估计变异小者有效性高,变异大者有效性低,即方差越小越好。因此本题选B。10、充分性最高的总体平均数的估计量是A、样本平均数B、样本众数C、样本中位数D、样本平均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样本统计量的充分性指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统计量是否充分地反映了全部n个数据所反映总体的信息。样本平均数的充分性高,因为样本平均数能够反映所有数据所代表的总体信息。因此本题选A。11、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是A、置信界限B、置信区间C、置信水平D、显著性水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区间估计是指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这一区间范围就是置信区间,或称为置信间距。置信区间的上下两端点值称为置信界限。显著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α表示,有时也称为意义阶段、信任系数等。1-α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也就是可靠程度。因此本题选B。12、在样本容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区间估计时A、要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就要增加估计的范围B、要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就要减少估计的范围C、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与估计的范围无关D、成功估计的概率是无法增加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成功估计的概率和估计的范围是一对矛盾。如果想使估计正确的概率加大,势必要将置信区间加长。因此本题选A。13、区间估计所依据的原理是A、样本分布理论B、抽样原理C、小概率原理D、真分数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区间估计的原理是样本分布理论。在计算区间估计值,解释估计的正确概率时,依据的是该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及样本分布的标准误。因此本题选A。14、已知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为100。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16的样本,样本平均数为60,那么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A、[50.10,69.90]B、[53.55,66.45]C、[56.08,63.92]D、[55.10,64.9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当总体方差已知时,若总体分布为正态,或者总体分布为非正态,但样本容量超过30,置信区间的公式是将本题中各项数据代入,则求得置信区间为[53.55,66.45]。因此本题选B。15、已知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65的样本,样本平均数为60,样本方差为100,那么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A、[56.775,63.225]B、[53.550,66.450]C、[56.080,63.920]D、[57.550,62.450]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当总体方差未知时,若总体分布为正态,或者总体分布为非正态,但样本容量超过30,置信区间的公式是:因为总体方差未知,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标准误:当n>30时,t分布渐近正态分布,在不查表的情况下也可用Zα/2代替tα/2作近似计算。将本题中各项数据代入,求得置信区间为[56.775,63.225]。因此本题选A。16、已知总体方差为100,样本容量为50,那么样本标准差分布的标准差为A、1B、2C、1.4D、0.5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样本标准差分布的标准差公式为:代入数据,可知本题的答案为A。17、有一随机样本,n=50,sn-1=10,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的95%的置信区间是A、[7.42,12.58]B、[8.04,11.96]C、[8.00,12.00]D、[7.26,12.74]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总体标准差的置信区间公式是:sn-1-Zα/2σs<σ’<+Zα/2σs,其中σs=,若总体标准差不知,可用样本sn-1作为估计值计算标准误。将数值代入公式,求得置信区间是[8.04,11.96]。因此本题选B。18、进行方差区间估计时所依据的抽样分布规律是A、正态分布B、t分布C、χ2分布D、分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比值的分布为χ2分布。因此本题选C。19、在假设检验中,β值是A、犯Ⅰ型错误的概率B、犯Ⅱ型错误的概率C、犯Ⅰ型与Ⅱ型错误的概率之和D、犯Ⅰ型与Ⅱ型错误的概率之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有可能犯两类错误:(1)虚无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H0,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Ⅰ型错误。由于这类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故又称为α型错误。(2)虚无假设H。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Ⅱ型错误,这类错误的概率以β表示,因此又叫β型错误。故本题选B。20、假设检验中的双侧检验是A、强调方向的检验B、强调差异大小的检验C、强调方向不强调差异的检验D、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性的检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假设检验中,如果只关心两个参数是否一样,而不是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那么就需要确定两个临界点,这是双侧检验,仅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如果在假设检验中,关心的是一个参数是否大于、优于、快于或小于、劣于、慢于另一参数,那么只需要确立一个临界点就可以了,这种强调某一方向的检验是单侧检验。因此本题选D。21、应该使用单侧检验的问题进行了双侧检验,会导致A、α值减少,β值增加B、α值不变,β值增加C、α值增加,卢值越小D、α值不变,β值减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以显著性水平α=0.05为例,当是单侧检验时,0.05的犯α错误概率只在一侧,而改为双侧检验时,0.05的犯α错误概率平均分配在两侧,一侧就是0.025的犯α错误概率。而由于该检验本来应该是单侧检验,其中一侧的0.025的犯α错误的概率是不存在的,因此α值会减少。α值减少,β值相应增加。因此本题选A。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一位研究者认为小学阶段可能是数学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时期。该研究者选取一年级(12名)、三年级(14名)和五年级(14名)小学生,测量其数学自我效能感。经过计算得知三个年级学生的方差相等。统计检验得到F值为3.00。经查表知F0.05(3,40)=2.84,F0.05(2,37)=3.25。请分析上述研究中:22、包含几个因素?标准答案:一个因素。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的步骤,学生应会确定F检验的自由度及查表结果。23、一共有多少个处理?标准答案:3个处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该研究使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标准答案:单因素方差分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请写出假设检验的步骤,并指出结果是否有差异。标准答案:假设检验步骤:a.提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b.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c.规定显著性水平;d.统计决断。该研究结果F<3.25,说明不存在显著差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1题,每题1.0分,共21分。)1、在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已知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65,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10。小明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A、1.5B、-1.5C、2/3D、15%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的公式是Z=(x-μ)/σ(其中x为某一具体分数,μ为平均数,σ为标准差),因此本题中小明的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1.5。故本题选A。2、关于标准分数描述错误的是A、一组数据转换得到的z分数的平均值为0B、一组数据转换得到的z分数的标准差是原始数据的标准差的平方根C、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D、标准分数具有可加性的特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标准分数的公式是Z=(x-μ)/σ(其中x为某一具体分数,μ为平均数,σ为标准差),根据标准分数的公式和标准差的公式可推出一组数据转换得到的标准分数的平均数等于0,标准差等于1。从公式也可看到,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因此,标准分数是一个不受原始分数单位影响的抽象化数值,能使不同性质的原始分数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此具有可加性的特点。故本题选B。3、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A、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00到+1.00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B、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C、当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1时,说明一个变量决定另一变量的大小D、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值是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00到+1.00之间,它是一个比率,常用小数形式表示。在不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变量之间是否是线性关系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当相关系数是正值时,表示的是正相关,是负值时,表示的是负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仅能表示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不能表明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的平方而不是相关系数本身可解释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因此本题选A。4、下图是四幅相关散点图,其中相关系数最有可能是-0.80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这四幅相关三点图中,A图和B图的三点呈椭圆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其中A图中椭圆长轴的倾斜方向为左低右高,表明的是正相关的关系,B图则表明的是负相关的关系。C图和D图呈现圆形,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是零相关或弱相关。因此本题选B。5、下列各种情形中能够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是A、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B、学生的智力分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C、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D、教师的性别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积差相关系数需要满足的条件。计算积差相关系数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本题中,选项A不符合这个条件,教师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观测值无法计算积差相关系数。(2)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本题中,教师的性别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非连续变量,因此选项CD不符合这个条件。(3)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这一条件应通过查阅已有资料或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进行分析。(4)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这一条件应通过绘制相关散点图或查阅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上述分析,本题的选项应是B。6、研究者试图考察五位评委对七名选手的排序是否一致,应计算的相关系数的类型是A、斯皮尔曼等级相关B、肯德尔W系数C、肯德尔U系数D、二相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是等级相关的一种,它适用于只有两列变量,而且是属于等级变量性质的具有线性关系的资料,主要用于解决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的相关问题。肯德尔W系数,又称肯德尔和谐系数,是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列以上的等级变量。肯德尔U系数又称一致性系数,适用于对K个评价者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它与肯德尔W系数所处理的问题相同,但不是要求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排序,而是要求评价者对评价对象两两比较。二列相关适用的资料是两列数据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是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综上分析,本题应选B。7、两列变量中有一列是等距或等比测量数据,且服从正态分布,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称名变量,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二列相关D、二列相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所谓点二列相关,其中一列数据是点数列(连续变量),另一列数据是二分数列。二列相关与此不同的是,其中一列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是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因此本题应选C。8、两列变量中有一列是等距或等比测量数据,且服从正态分布,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称名变量,计算它们相关系数最恰当的公式是A、

B、

C、

D、

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题意,本题涉及的两列变量的相关是点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使用的公式是B选项这个公式是与二分称名变量的一个值对应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是与二分称名变量对应的另一个值对应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与q是二分称名变量两个值各自所占的比率,二者之和等于1,St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A选项是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计算公式。其中N是等级个数;D是二列成对变量的等级差数。C选项是计算二列相关的公式。其中y为标准正态曲线中p值对应的高度。其他符号的意义与点二列相关中的符号的意义相同。D选项为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其中,,SX是X变量的标准差,SY是Y变量的标准差,N为成对数据的数目。因此本题应选B。9、某中学参加高考的考生有500名,他们都参加了英语考试和数学考试,现知道这两科成绩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每科的及格人数,要考察两科成绩的相关程度,应计算的相关系数的类型是A、四分相关B、Ф系数C、列联表相关D、多列相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当两列变量都是连续数据,将每一个变量人为地划分为两种类型时,适用的相关类型是品质相关中的四分相关。当两个相互关联着的变量分布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时,可计算Ф系数。两列变量都是类型数据,至少一列数据被分成两个以上类别时,应计算列联表相关系数。多列相关是质与量相关中的一种,适用的情况是两列数据都是正态变量资料,其中一列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被人为划分为多种类别。因此本题选A。10、一项研究调查了学生类型(大学新生和老生)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结果如下页表所示。那么,学生类型与对待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Ф系数)是A、0.265B、0.304C、0.557D、0.530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中系数的公式是,经过计算本题应选A。11、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是A、标准差B、方差C、算术平均数D、平均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于方差具有可加性,通常采用方差的可加性分解并确定一组数据的总的变异性的来源和大小,说明各种变异对总结果的影响。因此,方差是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12、一位老师用气质类型量表对班上的学生进行测验,根据所测结果,将学生分为四种气质类型,他想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现不同气质类型的分布,合适的形式是A、直方图B、柱状图C、次数多边形图D、散点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气质类型属分类变量,分类变量的频数分布宜用柱状图来表示。选项中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形图都是用来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次分布的。散点图主要用于表示双变量分布。13、一位研究者用主观报告法考察随着声强水平的变化,被试所知觉到的响度的平均变化量,他应该计算不同声强水平下被试所报告响度的A、算术平均数B、众数C、几何平均数D、中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响度与声强水平的对数成正比,当考察不同声强下响度的集中趋势时,宜用几何平均数。14、下列关于标准差性质描述的公式中,错误的是A、如Yi=Xi+c,则sY=sXB、如Yi=c×Xi,则sY=sXC、如Yi=c×Xi,则sY=c×sXD、如Yi=c×Xi+d,则sY=c×sX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和C选项分别为标准差性质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D是这两个法则的自然推论。B项表述不正确。15、一位研究者考察被试的简单听觉反应时,经测量得25名被试的反应时平方和(SS)为7350,由此估计听觉反应时的总体方差是A、17.5B、17.15C、306.25D、294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被试对总体方差概念的掌握。样本方差,即平方和除以自由度n-1,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值,根据已知条件,则总体方差的估计值为7350÷24=306.25。此题需要注意不能用平方和直接除以样本量。16、下列关于标准分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用于比较几个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B、可用于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C、标准分有实际单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D、可用于表示标准测验的分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标准分是以平均数为基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相对量,没有实际单位。17、一位研究者想要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反应时的离散程度,他应该选取的统计量是A、平均差B、标准差C、方差D、差异系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差异量数特征的理解。抑郁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在同一任务中的反应时均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即有可能是不同质数据。直接比较其标准差、方差和平均差等指标是不合理的,应选用差异系数。故选D。18、在对一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时,一位评估者采用的方式是分数评定,另一位评估者采用的是等级评定,如果想考察两位评估者的评定一致性程度,适合的统计量是A、皮尔逊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肯德尔W系数D、肯德尔U系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皮尔逊积差相关要求计算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正态分布的变量,肯德尔W系数和U系数均是考察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可以考察两列等级变量间的相关,本题中可以将第一位评估者的评估也转换为等级,再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19、有10名学生参加视反应时和听反应时两项测试,数据整理后得到∑D2=45,则这两项能力间的等级相关系数是A、0.73B、0.54C、0.65D、0.27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等级相关系数计算的等级差数法公式,rR=,将∑D2=45和N=10分别代入,等到rR==0.73,故答案选A。20、已知变量x和变量y间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为r,现在将变量X中的每个值都加上一个常数C,并重新计算X和Y间的相关得到相关系数为r’,那么r和r’之间的关系为A、r=r’B、r’=C+rC、r’=Cxr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将X变量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一个常数c,相当于将散点图中的所有数据点在X轴方向平移C,数据点间关系模式不变,X和Y间的相关系数也不变,故选A。21、一位老师想要考察测验中的一道选择题的区分度如何,最适宜的统计量是A、积差相关系数B、点二列相关系数C、肯德尔和谐系数D、二列相关系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选择题的答案属二分变量,考察其区分度时,需要将其和总体得分计算相关,宜用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主要用于考察一个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和一个连续变量的相关。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2、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标准答案:(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均为研究及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②相关系数和一元线性回归系数具有联系,其公式是:③相关系数的平方就是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决定系数,可解释两变量共变的比例。(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相关分析旨在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旨在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可能形式,找出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合适的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表示这种关系形式。知识点解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都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的双向的关系,不管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回归分析的目的在于用某一变量去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形,往往是单向地分析两变量的变化关系,即找出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关系。23、某市城南区进行了初中二年级的全区数学统一考试,下表中列出了全区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以及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现欲考查:(1)A班成绩与全区平均成绩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2)A班成绩与B班成绩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请说明(1)和(2)分别需进行何种统计检验并列出相应的步骤。标准答案:(1)A班成绩与全区平均成绩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的检验方法与步骤①检验方法是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即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进行的显著性检验。从表中可知,总体方差已知,且根据经验可认为全区数学成绩呈正态分布,因此可进行Z检验。②相应的步骤第一步,进行假设:H0:μ1=μ0;H:μ1≠μ0。第二步,算出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公式为:第三步,计算Z值,公式为:(2)A班成绩与B班成绩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的检验方法与步骤①检验方法是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的检验。该检验的目的在于由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各自代表的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在本题中,虽总体方差已知,但这里要考查的是两个样本是否来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因此两个样本所代表的方差实则是未知的。根据已有经验,学习成绩可视为正态分布,因此两个总体都可视为正态分布。②相应的步骤第一步,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公式如下:(df1=n1-1,df2=n2-1)当n1与n2相差不大时,可以用s2代替sn-12。若两个总体方差齐性:第二步,计算两个样本平均数差数的标准误,公式为:第三步,进行t检验,公式为若两个总体方差不齐性:第二步,计算两个样本平均数差数的标准误,公式为:此时,的分布不再是t分布,需使用柯克兰-柯克斯t检验进行检验:知识点解析:本题重在区别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明晰总体方差已知与未知以及方差是否齐性对检验方式的影响。研究者试图研究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8名被试都阅读了四种生字密度的文章。研究结果如下面所示。根据下表回答问题:24、计算各种变异来源的自由度。标准答案:自由度值有8名被试分别进行了4种实验处理,因此总自由度为32-1=31。因为有8名被试参与了实验,因此被试问自由度(即区组自由度)为8-1=7。因为有四种处理方案,因此,实验处理的自由度为4-1=3。残差自由度为(8-1)×(4-1)=21。被试内自由度等于实验处理自由度与残差自由度之和,为24。知识点解析:单因素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就是同一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变异的来源可以分解为被试间变异(就是区组变异)和被试内变异。被试内变异又可分解为实验处理变异(即组间变异)和残差变异。25、检验实验处理的显著性。标准答案:实验处理的显著性的检验该实验设计是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因此检验公式为:F=MSB/MSE,MSB为实验处理的均方;MSE为残差的均方先求得MSB=63.375;MSE=2.518,故F=25.17。因为MSB的自由度为3,MSE的自由度为2l,因此查表R0.01(3,21)=5.75。实验结果表明生字密度会对阅读理解成绩产生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1题,每题1.0分,共21分。)1、一个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本题题干就是效度的定义。因此本题选B。2、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A、二者恒等B、效度系数大于或等于信度系数C、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数D、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可知rxy2=SV2/Sx2,rxx=ST2/Sx2,又因为,ST2=SV2+SI2,故可推知rxy≤。由此可知信度系数的平方根是效度系数的最高限度。因此本题选D。3、期末考试之后,教师要对试卷的效度进行分析,分析试卷是否能够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这里教师分析的效度类型是A、内容效度B、区分效度C、校标效度D、构想效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在学业测验中更加注重内容效度。这是因为学业测验更加注重考查对于某些方面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测验项目应该是该方面知识、技能的代表性样本。因此本题选A。4、现想用某种测验选拔机械工人,应注重检验的效度类型是A、内容效度B、区分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构想效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效标关联程度也称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被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被估计的行为简称为效标。招聘考试特别注重的是实证效度,不太注重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因此本题选C。5、现欲使用某种智力测验将弱智儿童甄别出来以便对他们施以恰当的教育。参加测试的儿童为1000人。根据该种测验的结果,有15名儿童被确认为弱智儿童。之后又请专家对这15名儿童和智力测验分数较低的100名进行了再次诊断,发现这15名儿童中有5名儿童不是弱智儿童,而100名智力测验分数较低的儿童中有10名是弱智儿童。那么该种智力测验甄别弱智儿童的灵敏度和确认度分别是A、0.50;0.99B、0.99;0.50C、0.50;0.10D、0.10;0.50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灵敏度是指所有真正符合要求的人能被测验鉴别出来的人数的比率。确认度是指所有不合要求的人能被测验正确淘汰的人数的比率。在本题中,真正的弱智儿童是20名,被测验甄别出来了10名,因此灵敏度是0.50。真正的非弱智儿童是980名,有975名被确认,因此确认度约为0.99。因此本题选A。6、测验总分的分布呈正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A、偏难B、偏易C、适中D、无法判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若测验项目的难度普遍较大,则测验分数集中在低分段,分数分布将呈现正偏态。因此本题选A。7、当测验的题目要么过难,要么过易时,分数的分布将会A、较广B、较窄C、适中D、无法判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当测验的题目过难或者过易时,会导致大多数受试的分数一致,即对于过难的题目都无法回答,对于过易的题目都能够回答出来,因此分数的分布将会较窄。因此本题选B。8、在有100名学生参加的测验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为80人,则该项目的项目难度P为A、0.80B、0.20C、0.40D、0.60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题中的测验项目是二分法记分测验项目,其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P=R/N,P代表项目难度,N为全体被试数,R为答对通过该项目的人数。从这个公式来看,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因此本题应选A。9、三个测验项目A、B和C的P值分别是0.30、0.50和0.90,那么A、项目C的难度最大B、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是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2倍C、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大于2D、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小于2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因此项目C的难度最小。难度值属于顺序变量,不具有相等单位,因此项目难度差0.2和0.4之间不具有倍数关系,但是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测验分数接近正态分布,此时可将难度值转换为标准分布。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50时,Z值为0。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7和难度0.3时Z值的绝对值相同。难度由0.7增加到0.9时,Z值增加的比例大于面积增加的比例。因此本题应选C。10、在测验的某一项目上,高分组的通过率为0.80,低分组的通过率为0.20,那么该项目的项目难度P和鉴别指数D分别是A、P=0.5;D=0.60B、P=0.5;D=0.30C、P=0.3;D=0.60D、P=0.6;D=0.30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采用极端分组法计算P值和D值的公式分别是:P=(PH+PL)/2;D=PH-PL。将数据代入,本题应选A。11、在测量研究中,研究被试在测验项目上的反应行为与测验所测的被试潜在特质之间的关系的心理测量理论是A、经典测量理论B、项目反应理论C、概化理论D、测验等值理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项目反应理论,也称项目特征曲线理论,它以模型为测量基础,其特质水平的估计取决于个体的反应行为和所测项目本身的属性。项目反应理论建立在潜在特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被试在测验项目上的反应行为与测验所测的被试潜在特质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选B。12、项目反应理论中的单维性假设指的是A、项目反应模型中只有一个参数B、被试的测验行为只受到所定义的一种潜在特质的支配C、被试在测验中对不同项目的反应是互相独立的D、被试在测验中只完成一个测验项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单维性假设是指被试的测验行为只受到所定义的一种潜在特质的支配,而不受其他一种或多种潜在特质的影响。被试的测验行为完全按照我们所要测的某种潜在特质来解释,与其他因素无关。因此本题选B。13、在项目反应理论中,同一测验的全部项目的信息函数之和是A、项目信息函数B、测验信息函数C、项目特征函数D、测验特征函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信息函数说明的是不同能力水平的信息量。信息函数可以分为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同一测验的全部项目的信息函数之和是测验信息函数。因此本题选B。14、项目反应理论中的单参数模型中的单参数是A、项目难度B、区分度C、对选择题猜对可能性的估计D、项目特征曲线的上端渐近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项目反应理论中的单参数模型中的单参数是项目难度(b),双参数模型中的双参数是项目难度(b)和区分度(a),三参数模型中的第三个参数是对选择题猜对可能性的估计(c)。有研究者提出了四参数模型,第四个参数指的是r值,r值来自于一种新的假设:即由于被试在作答过程中的粗心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得随着被试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正确作答的概率不是趋向于1,而是趋向于r,因而项目特征曲线的上端渐近线应为Y=r。因此本题应选A。15、在测量研究中,将研究分两步走,先进行G研究,然后在G研究基础上进行D研究的心理测量理论是A、经典测量理论B、项目反应理论C、概化理论D、测验等值理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概括理论的研究分两步走,先进行G研究,然后在G研究的基础上进行D研究。因此本题选C。16、第29题所涉及的心理测验理论包括G研究和D研究,下面选项中不属于G研究内容的是A、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目标B、确定测量侧面和观测全域C、方差分析D、信度分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G研究包括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目标、确定测量侧面和观测全域、确定测量设计和测量模式、收集样本资料、进行方差分析。D研究包括确定概括全域、概括全域下各效应的方差分析、绝对误差方差和相对误差估计、信度分析、重新确立概括全域并重复上述步骤。因此本题选D。17、在概化理论中,所有影响得分的条件因素称为A、测量目标B、全域分数C、观测全域D、测量侧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概化理论中,测量目标是测量者期待测量的心理特质。所有影响测验得分的条件因素是测量侧面。在实际观测过程中,测量目标依存的所有测量侧面条件全域的集合是观测全域。被试在具体测量条件某种潜在特质水平的分数是全域分数。因此本题选D。18、关于概化系数(Ep2)和可靠性系数(Ф)描述正确的是A、Ep2和可靠性系数是一个系数的两种说法B、Ep2解释常模参照测验分数较为恰当,Ф解释标准参照测验分数较为恰当C、Ep2解释标准参照测验分数较为恰当,Ф解释常模参照测验分数较为恰当D、Ep2中包含了绝对误差方差,Ф中包含了相对误差方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都类似于经典测量理论中的信度系数,但二者的公式是不同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的公式分别是:其中,σ2(p)表示的全域方差分数,σ2(δ)表示的是相对误差方差;σ2(△)表示的是绝对误差方差。因此用Eρ2解释常模参照测验分数较为恰当,Ф解释标准参照测验分数较为恰当。故本题选B。19、在概化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依据观测全域对所有侧面和测量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作方差分量的估计,这个估计过程被称为A、概化研究B、决策研究C、推断研究D、潜在特质研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概化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依据观测全域对多由侧面和测量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作方差分量的估计,这个估计过程是概化研究,简称为G研究。在概化研究之后,研究者若对各测量侧面、测量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做出方差分量的再估计及推断性研究,这个研究过程被称为决策研究,简称为D研究。因此本题选A。20、“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的观点为心理测量的可能性提供了支持。提出者是现代心理测量学创始人A、波林B、推孟C、桑代克D、麦柯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1918年现代心理测量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提出“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故本题选C。21、命名量表不适合进行统计的是A、百分B、计算频次C、卡方检验D、求中位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于命名量表只是对事物的类别进行赋值,相应的数据仅表示分类,因而不能求中位数。故本题选D。二、综合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根据上述数据获得的期末成绩对期中成绩的回归方程为:=24.5+0.723X。22、对回归方程有效性进行检验。标准答案:对回归方程有效性进行检验①自由度的确定总自由度:dft=n-1=9残差自由度:dfe=n-2=8回归自由度:dfR=dft-dfe=1②均方的计算回归均方:MSR=SSR/dfR=254.3残差均方:MSe=SSe/dfe=10.775③F检验F=MSR/MSe=23.6查分子自由度为1,分母自由度为8的F分布表,得临界值F0.01(1,8)=14.69,23.6>14.69,因此所求回归方程有效。知识点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回归方程检验时自由度的确定以及估计的标准误的计算。23、期中考试得80分的学生,估计其期末考试得多少分?这一估计值的99%的置信区间是多少?标准答案:期中考试得80的估计成绩及估计成绩99%的置信区间①期中得80分的学生,期末得分的估计值由回归方程=24.5+0.723X,将80分代入,进行计算得82.3。②估计值99%的置信区间第一步,求标准误,其公式为:由此可知故可知:SYX2==MSE由此,sYC值就是MSE值的平方根,本题中即为10.775的平方根,等于3.283。第二步,查t表,t0.01(8)=3.355。第三步,Y的99%的置信区间,[82.3-3.355x3.283,82.3+3.355×3.283]即[71.29,93.31]。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为确定某种心理疗法对焦虑障碍的长程效应,一位研究者选取了一个n=10的样本,治疗前以标准化工具测试了其焦虑水平。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以同样工具测试了其焦虑水平。研究者用ANOVA来分析数据,得到处理内平方和为500,误差均方为10,F比率为5。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4、依据以上信息作出该研究的方差分析表。标准答案:依题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实验条件共有四种,故处理间自由度df处理间=3,总的自由度df总=40-1=39,处理内自由度df处理内=39-3=36,因被试共有10人,故被试问自由度df被试间=10-1=9,从而误差自由度df误差=df处理内-df被试间=27。因F值等于5,而MS处理间=50,可知MS误差=10,MS误差=SS误差/df误差,可知SS误差=270,SS处理内=SS总-SS处理间=650-150=500,SS被试间=SS处理内-SS误差=500-270=230,进而,MS处理内=SS处理内/df处理内=13.89,MS被试间=SS被试间/df被试间=25.67。根据以上信息,做方差分析表如下: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方差分析表中各单元格值之间的关系,如组间平方和加组内平方和等于总平方和,组内平方和又等于区组平方和加误差平方和等。根据这些关系,结合题中所给各数值,即能将方差分析表中其他各值计算出来。本题第二个方面考查的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应用N-K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需要读者牢固掌握进行此检验的方法,同时需要熟悉q临界值表的使用方法。25、假定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被试的平均焦虑水平分别为:22.5、17.3、19.6和19.9,请应用N-K检验法对治疗前后不同条件间的焦虑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相应的q值表附后)。标准答案:进行多重比较①先将四个平均数按从高到低排列:②之后计算比较等级r,根据所附g值表,dfE=27表中没有,取接近值代替,查dfE=24时,得r=2,r=3和r=4时,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5的q临界值分别为2.92、3.53和3.90。③求的标准误r=2时,q0.05×=2.92x1=2.92r=3时,q0.05×=3.53×1=3.53r=4时,q0.05×=3.90×1=3.90④查表比较将4个平均数两两间的差异与相应的q0.05×比较,发现只有治疗前均值与治疗结束时均值之差大于r=4时的临界值,故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他两两差异都不显著。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鉴定测验不涉及确定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与区分度D、测验量表与常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测验编好后,要对测验进行鉴定。对测验的鉴定,主要是确定其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同时,还要实现测量结果的数量化,用一定的量表作为标准化的记分制度。如果将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与相应的某一或几个测验量表分数一起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测验的常模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都在测验手册中提供可供解释测验分数的常模表。难度与区分度是鉴定测验之前对测验项目进行的分析。因此本题选C。2、在编制测验时,要使测验结构的各种行为的比例与测验者所认为的比例相当,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使用的技术是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测验等值技术C、效度分析D、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编制心理测验时,需要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此时通常使用测验内容分类和目标分类两个维度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明晰各个分类组合的比例。因此本题选D。3、甲在A智力测验中获得85分,乙在B智力测验中获得80分,现欲比较两人智力水平的高低,首先需进行A、测验等值转换B、导出分数转换C、独立样本t检验D、相关样本t检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两个或多个不同测验形式分数系统的转化是测验等值转换。一个测验不同分数系统的转换是导出分数转换。因此本题选A。4、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A、标准化测验B、效标测验C、锚测验D、等值测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锚测验。锚测验在采集等值数据时,必须分别伴同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向不同被试群体施测。因此本题选C。5、以标准分数相等作为等值依据的测验等值关系计算方法是A、全距等值B、等百分位等值C、线性等值D、方差等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线性等值是求取测验等值关系的一种计算方法。线性等值依据的原理是:两个分数,一个在测验形式x上,另一个在测验形式y上,如果这两个分数在各自测验中的标准分数相等,这两个分数就被认为是等值的。因此本题选C。6、进行心理测验时,施测者的做法不恰当的是A、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B、避免受测者产生过度的焦虑C、告诉被试要快,这样才能完成测验D、要及时和清楚地记录被试的反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告诉被试要快会使被试产生过度的焦虑,因此是不恰当的。因此本题选C。7、小明进行了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分数为90,现在欲了解小明的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的位置,需要参照A、测验常模B、测验量表C、测验等值系统D、测验标准分系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或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和结构模式是常模。要了解受测者在某一群体所有成员中的相对位置就需要参照这个测验的常模。因此本题选A。8、T分数的实质是A、标准分数的变式B、百分等级分数的变式C、变异系数的变式D、标准差的变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T分数就是将标准分数进行线性转换,是标准分数的变式。9、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转化成正态分布,需要A、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B、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C、将原始分数转换为T分数D、将标准分数转换为T分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当原始分数的分布不是正态的时候,可以进行非线性转换,将非正态的分布扭转成正态分布。具体做法是将每个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然后使用正态分布表,找出所对应的Z值,这个Z值叫做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因此本题选A。10、在对测验分数合成时,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的方法是A、临床诊断法B、加权求和合成C、多重回归D、多重划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分数合成的方法有临床诊断法、加权求和合成、多重回归和多重划分。其中,根据经验进行直觉合成的方法是临床诊断法。因此本题选A。11、与编制测验常模无关的选项是A、确定常模团体B、对常模团体施测,获得测验分数C、鉴定测验D、制作常模分数转换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编耕常模包括三个步骤:(1)确定常模团体。(2)对常模团体施测,并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及分数分布。(3)把原始分数转换成量表分数。鉴定测验是编制测验涉及的程序。因此本题选C。二、简答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12、简述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标准答案:(1)控制系统误差从变异的角度来看,效度就是总变异中由于测量的变异引起的有效方差所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因此要想提高效度,就要控制系统误差以提高有效方差在总方差中的比例。(2)精心编制测验注意测验项目取样的代表性,注意测验对内容域的符合和对构想的匹配,注意测验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必需的表面效度,而在特定情况下降低表面效度,测验项目应具备合适的难度、区分度。(3)测验过程标准化严格按照手册进行实测,强化测验实施过程中的标准化。主试指导语要统一,测验时被试的环境要接近,避免各种无关干扰,控制测验时间。(4)扩大样本容量效度验证工作采集样本适当扩大,可更好地模拟实际分布,样本量扩大,增加对总体的代表性,减少了个体的误差,也有利于提高效度。在取样中,随机抽样的方法更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5)合理处理信度和效度的关系,适当增加测验长度信效度之间存在关系,如果已知测验信度和效度指标,可通过增加测验长度来提高效度。知识点解析:要提高测验的效度,首先就要从精心编制测验入手,这也包括控制系统误差。另外,因为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信度的方法也是提高效度的方法,例如增加测验长度、扩大样本容量、测验过程的标准化。如何提高测验的效度要和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结合起来分析。13、简述概化理论研究中G研究和D研究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标准答案:(1)G研究的含义如果研究者依据观测全域对所有侧面(文体、评分者)和测量目标(作文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作方差分量的估计,我们就把这个估计过程称为概化研究(IgeneralizabilityStudy),简称为G研究。(2)D研究的含义在G研究阶段,由于测量结果是在一定的观测全域条件下估计出来的,因而对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就不能离开相应的条件背景因素。但心理测量的目的就是要做出预测和推断,GT对此做出了有力的回答。GT把概括推论测验结果时所涉及的测量侧面条件全域的集合叫做概括全域(universeofGeneralization)。在此基础上,对各测量侧面、测量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做出方差分量的再估计及推断性研究,就叫做决策研究(DecisionStudy),简称为D研究。(3)G研究的内容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目标;确定测量侧面和观测全域:确定测量设计和测量模式;收集样本资料;方差分析。(4)D研究的内容确定概括全域;概括全域下各效应的方差分析;绝对误差方差和相对误差估计;信度分析;重新确立概括全域并重复上述步骤。知识点解析:概化理论研究包括G研究和D研究,G研究是对观测全域的研究,D研究是对概括全域的研究,D研究是在G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推断性研究。14、经典心理测验理论及其基本的假设是什么?标准答案:测验的观察分数等于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和。三个假设:(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测验理论的前提假设,只有当这些假设被基本满足的时候,利用经典测验理论指导制作出的测验才是有价值的。15、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与来源各有哪些?标准答案:心理测量的误差类型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是指由与测量且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系统误差是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量引起的一种稳定又规律的效应误差来源包括:(1)测验内部引起的:主要来源于测验项目的取样的代表性。(2)测验过程引起的:如测试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干扰、评分记分等。(3)被试引起的:应试动机变化、测验焦虑、测试经验、练习效应、反应倾向、生理因素等。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心理测量的误羞。心理测量时应注意控制误差,进而可以提高测量的信效度,而控制误差则要注意对不同来源的误差进行控制。16、理想效标的选取条件有哪些?标准答案:(1)有效性:效标必须能最有效地反映测验的目标,即效标测量本身必须有效;(2)可靠性:效标必须具有较高的信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等因素而变化;(3)可操作性:效标可以客观地加以测量,可用数据或等级来表示;(4)实用性:效标测量的方法简单,省时省力,经济实用。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效标选取的条件。适合的效标是做效标关联效度的基础,而选取适合的效标在许多测量过程中则是困难的。17、项目反应理论有哪些优良性质?标准答案:(1)被试能力估计独立于测验项目的选择;(2)项目参数估计独立于被试样本;(3)被试能力参数量表与项目难度参数量表的_致性;(4)可精确估计每一测试项目以至整个测验针对每一被试施测的测量误差。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项目反应理论的理解。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现代心理测量理论,该理论假设被试在测验项目上的反应受“潜在特质”的支配,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特定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18、简述经典测验理论和概化理论的区别。标准答案:(1)经典测验理论要求严格平行测验的“强假设”,即两个平行测验的观测分数必须具有相同的平均数和方差,否则无法确定测验信度的意义;概化理论只要求随机平行的“弱假设”,所谓随机平行测验是指取自同一题库的长度相同的测验。(2)经典测验理论把测验分数简单划分为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两个部分,误差分数是单一的、含混的、随机的,这就导致不能有效地解释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因素的多样性,从而在实践上对控制误差缺乏有效指导。概化理论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影响分数的所有误差来源,并进一步提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划分及其对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度量。(3)经典测验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概化理论除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外,还关注个体的绝对水平。(4)在经典测验理论中,测量误差的估计方法导致同一测量量表往往表现出多种测量信度并存现象,如稳定性系数、复本信度等,这些指数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关系。概化理论则采用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概化系数、可靠性系数或信噪比等指数来反映各种因素可能对测验分数的影响程度。(5)由于经典测验理论强调“强假设”,而概化理论仅要求“弱假设”,因而经典测验理论的应用受到许多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