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3_第1页
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3_第2页
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3_第3页
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3_第4页
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一、基础知识——明清的经济1、农业一、基础知识——明清的经济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出现。(3)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和制瓷业①到明代后期,棉布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②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一、基础知识——明清的经济2.商业(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2)农产品商业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4)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5)政策: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和赋役制度的改革材料一他(朱元璋)在继承宋元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创造鱼鳞图册和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主,详载各户的人丁与产业结合状况,凡属同一业户的坐落不同的土地皆登载在黄册中,官以此定户等,以户等征派徭役。鱼鳞册以土地为主,详载土地的形状、性质、等级及种类,凡属该地区内的所有土地状况皆可按图索骥。二者互补,相得益彰。“按图(鱼鳞图册)以稽荒熟,为某人现业,则田土不可隐;按册(黄册)以稽某家某户占田若干,坐落某处,则税不可逋。”1.明太祖创造鱼鳞图册和黄册制度,有什么作用?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户籍和赋役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统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增加政府收入。材料二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非拨给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

——《明史》卷七七《食货一》材料三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和赋役制度的改革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一条鞭法实行的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严重,赋役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商品经济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一条鞭法的特点和影响。特点:赋役合并、赋役征银、计亩征银。影响:简化了征收项目和手续,抑制了豪强漏税和官吏贪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对减轻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材料四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左右。明代初年在籍人口为6600余万,明末达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4.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表现是人口增长。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有利于社会安定;外来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赋役制度的改革,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和赋役制度的改革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路,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徽商网·徽商历史》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商帮1.依据材料一,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原因: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电视片《徽州》解说词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商帮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经验: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障碍:各种税务摊派;官吏的敲诈勒索;政府的抑商政策;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等。材料三明中叶后,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士农工商"中的"商",已不再排在末位。"士商常相混",亦商亦儒,甚至弃儒从商,在一些商帮崛起的地方,似乎成了普遍的趋势。即便是"儒风独茂"的徽州,民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商帮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士商常相混”的现象给商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强化了儒学对经商理念和商业伦理的渗透,如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等。材料四明清的商帮数量很多,著名的有徽商、晋商、山东商、江右商、洞庭商、宁绍商、龙游商、关陕商、闽商、粤商等。其中,徽商和晋商尤以人数最多、资本最雄厚而闻名全国。晋商是靠贩卖食盐起家的,徽商的经营也是“首鱼盐”……除了贩盐,晋商和徽商还经营粮食、丝绸、棉布、茶叶、铁器、棉花、木材等,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至海外。此外,有些晋商和徽商,还介入生产领域,支配某些手工业者的经营活动,并且涉足金融业,经营典当、放高利贷,晋商更在清代经营票号,开展汇兑、存款、放款业务。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商帮4.依据材料四分析明清时期商帮的作用。推动了区域间的商品流通和全国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1、(2009年天津文综,2)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D2、(2009年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B3、(2009年广东,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B4、(2009年海南,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D5、(2011年浙江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B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举家没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二、明清时期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原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和封建统治的基础;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1.重农抑商政策评价: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材料二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弄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省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二、明清时期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认识: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逐末;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是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1.重农抑商政策态度: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展开长期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有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但传统的儒家思想起了阻碍作用。一种观点认为,明清封建专制政权推行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成熟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坚固,自给性比较完整,上层建筑比较强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机制,不容易被冲破和瓦解。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二、明清时期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资本主义萌芽1.(2011年江苏,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C2、(2010年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C3、(2009年江苏,21)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