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复习训练

一、单选题1.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1065年,总收入有11600多万缗,收支却亏18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这种统治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冗兵冗官3.王安石变法围绕“理财”与“整军”两个方面开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变法主要的目标是()A.调控经济 B.扩大税源 C.提高军力 D.富国强兵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解决藩镇割据的基础,以巩固统一 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C.消除国家边防压力,解决财政危机 D.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富国强兵5.紫色向来是官员专门享有的服色,但宋代于996年下诏允许包括商人在内的“庶人服紫”,同时还规定:“今后,富商大贾乘马,漆素鞍者勿禁。”这一变化()A.说明市民阶层群体扩大 B.源于科举制的不断完善C.反映了社会控制的松弛 D.表明世家大族开始衰落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北宋每年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但通过榷场贸易,北宋每年人辽获取大约有150万贯的专卖税,得益甚大。从中可以看出()A.北宋的边防力量得到加强 B.宋辽双方的贸易活跃C.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的统一 D.榷场受官府严格控制7.某官出缺,宋太祖让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宋太祖,宋太祖恰好讨厌此人,把名纸撕了。下次宋太祖又要赵普拟名,赵普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递给宋太祖,说暂无别人合适,宋太祖无奈只得同意。材料反映了()A.宋初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B.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C.皇权与相权既斗争又依存 D.宋初官员的任免具有随意性8.《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出元朝的边疆管理()A.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B.继承前朝的传统C.控制地方财权的目的 D.因俗而治的特点9.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注:图中横坐标上标明朝代或时代之处,为该朝代或时代末期统计结果。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南北贸易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土地制度的变革10.宋代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内有大大小小多家茶店,它们分布在热闹的市井街巷中,店里有吹拉弹唱各种服务,是平民百姓们日常歇息、谈事的场所。这表明当时()A.经济政策不断调整 B.城市服务设施的完备C.人们思想观念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11.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A.安史之乱的危害 B.文学体裁的演变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赋税制度的沿革12.下列表述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普及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B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理学成为基层教化的主要工具C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本民族文字民族交融限于文化层面D元朝的简仪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结论元代科技全面领先世界A.A B.B C.C D.D13.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回族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元朝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据此判断,回族形成的特殊性是()A.民族交融主要依靠宗教 B.中华民族与外来民族交融C.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D.凭借温和宽容的民族政策14.宋代在婚聘上的一大变化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富商娶宗室女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因为()A.士族阶层开始衰落 B.政府不再重农抑商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程朱理学受到尊崇1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16.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曰:“……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日:“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盗逢起,遣绣衣使者追捕之乎?非民疲极而为盗贼邪?此言岂可据以为实?”材料二:王安石希望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力来改善财政状况。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他的变法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理由。(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政体,皇帝是国家一切权力的主宰者,国家机关是协助皇帝执政的办事机构。适应这种专制体制的需要,唐朝废除了以前历代王朝在中央政府中占有决策地位的“三师”和“三公”,建立以辅佐皇帝执政为职能的三省六部为主的中央政府机关。——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苏洵《嘉祐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中央政府机关的名称及职能。(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制”的目的。结合所学,概括北宋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措施。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烟火公事广见于宋代,城市、镇寨场(人口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聚居地)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但宋之后再未见有烟火公事的身影。宋代烟火公事总体职责是治民,狭义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广义还包括盗贼防治。因为需要“理治百姓”,宋廷对烟火公事官素质要求较高。淳熙五年,吏部侍郎程大昌对烟火公事兼职官的任职资格作出新规定,任职者需当面“读律”,接受质问,如果不通晓,则罢免任职资格。烟火公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史书常常失载。在整个宋代民政事务管理体系中,烟火公事却始终扮演辅助角色,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材料二烟火公事出现背后隐含宋代社会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自由流动、商品自由流通、土地自由流转。人口自由流动包括空间自由流动和职业自由流动。空间自由流动表现为户籍迁徙,职业自由流动多表现为农民脱离农业,转而成为非农职业者。商品自由流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之间自由流通,二是城市内部自由流通。宋代商品流通自由化及由此衍生的商品经济跨越式发展,甚至被国内外很多学者称之为“商业革命”。宋代土地流转也出现革命性变化。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土地自由买卖,交易频繁。上述三大变局相互关联,进而形成叠加效应,导致宋代社会事务出现膨胀性增长,社会管理逐渐由粗放走向精细。——摘编自廖寅《烟火公事在宋代基层治理中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烟火公事的职责与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设置烟火公事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故B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A;材料反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不能得出社会矛盾趋向缓和,排除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并非行政能力降低的表现,故D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北宋的财政危机。选择D:据所学可知,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吸纳大量官员,同时扩充军队规模,造成严重的冗官冗兵。大量财政开支导致政府入不敷出,“民贫乏食”而反。所以这种统治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冗兵冗官。排除A:1065年和997年相比,总收入是增加的。排除B:材料体现政府入不敷出导致“民贫乏食”而反,“起义”是北宋统治危机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宋廷是冗兵,而非兵力不足。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目标。选择D: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围绕“理财”与“整军”两个方面开展,“理财”是增加财政收入进而达到富国的目的,“整军”是提高军队战斗力进而达到强兵的目的,所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富国强兵。排除A:变法中对经济的调控是措施,而非目标。排除B、C:扩大税源和提高军力都只是变法目标的一部分,表述不全面。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因此D项正确;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A项;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消除国家边防压力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BC项。故选:D。5.答案:C解析:从紫色作为臣民服饰色彩到士庶都可服紫,体现了当时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弛,故选C项;市民阶层群体的扩大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科举制的发展并非材料现象发生的原因,故排除B项;世家大族开始衰落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6.答案:B解析: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初的君主专制。选择B:解读材料可知,宋太祖虽然讨厌赵普拟定的补官缺人员,但后期又无奈同意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立丞相以后,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并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说明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排除A:宋初相权没有凌驾于皇权之上,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既斗争又依存的关系。排除D:宋代对于官员的任免不具有“随意性”,任免官员是严格且谨慎的。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元朝对边疆的管理。选择A,排除C:据材料,元朝时对边疆之地“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对岭北、甘肃等边疆地区也推行与内地统一的赋役制度,说明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而非为了控制地方财权。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元朝的边疆管理与前朝的不同。排除D:元朝边疆地区和内地管理方式趋同,不能体现因俗而治。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选择C:根据图片折线信息可知,北宋末期以后,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较大变化,南方人才占总人才比重一半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A:君主专制加强,与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无留考点:经济重心南移出现在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关。排除B: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商业相关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南北贸易均有发展,无法解释南方人才比重逐渐占主导。排除D: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农业相关知识可知,东汉至明清我国土地制度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出现土地制度的变革。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选择D:题干中汴梁城(北宋东京)有很多茶店,且“分布在热闹的市井街巷中”,还有“吹拉弹唱各种服务”,反映出北宋东京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活跃,娱乐活动较丰富。排除A:宋代仍然延续重农抑商政策,只是这一政策有所松动而已,“不断调整”不合逻辑。排除B:材料中只提到茶店,无法看出城市服务设施完备。排除C:娱乐活动较丰富不等同于人们思想观念进步。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古文: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大致翻译:天下的赋税收入,十份中江南占了九份进材浦择料C:据可知,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因此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经济重心南移古文: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大致翻译:天宝以后,兵事频繁,两河地区驻军很多,租赋无法进入国库,国家费用开支,要靠江淮地区来筹集古文:苏常熟,天下足大致翻译:苏州常州粮食成熟,就可以满足天下人的食物供应排除A:材料①③并未涉及安史之乱。排除B: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赋税制度的沿革表现在春秋初税亩、秦汉编户制度、唐前期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等,材料未涉及12.答案:A解析: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民族关系。选择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和中国的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彼此交融,形成了回族的前身,这说明回族的形成是中华民族与外来民族交融的结果。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宗教对民族交融的影响。排除C: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与“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不符。排除D:元代实行的民族政策并非宽容温和。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的变化。选择C:宋代社会,婚姻关系中比较计较物质利益,富商与上层社会联姻(“娶宗室女”)的现象十分常见,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排除A:由材料无法得出士族阶层“开始”衰落。排除B:宋代政府一定程度上放松监管市场交易,并非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程朱理学强调重义轻利,不是宋代婚姻关系中计较物质利益现象产生的原因。15.答案:C解析:两则史料都体现了一个问题:鲜卑和契丹这两个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希望得到汉民族的基本认可,借此融入中原,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故选C。16.答案:B解析:伴随着统一战争的胜利进行,北宋人口增多,疆域扩大,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的地位日益重要,所以说二府体制到三权分立体制的转变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主旨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A项;三权分立体制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故选:B。17.答案:(1)材料一态度:否定。理由:认为变法缺乏历史依据;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统治。材料二态度:肯定。理由:认为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影响后世。(2)因素:时代背景;历史认识的角度;研究者的立场;占有的材料。解析:(1)材料一态度:根据材料一可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否定。理由:根据材料“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此言岂可据以为实”可知,认为变法缺乏历史依据:根据材料“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可知,加重人民负担;根据材料“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盗逢起,遣绣衣使者追捕之乎?非民疲极而为盗贼邪”可知,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统治。材料二态度:根据材料二可知,马克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肯定。理由:根据材料“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可知,认为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根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他的变法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可知,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影响后世。(2)因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司马光和马克垚所处时代背景、历史认识的角度、研究者的立场、占有的材料等方面简析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18.答案:(1)名称及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解析:(1)名称及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目的:根据材料一“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可知,“宋制”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采取的措施包括: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19.答案:(1)职责:总体职责是治理民政,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盗贼防治。特点:①广泛设立于城市、镇寨场及乡村;②由朝廷设立,兼职或专职均有;③政治素质较高,须通晓宋朝法律;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