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时同步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时同步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时同步检测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时同步检测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球航路的开辟课时同步检测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航路的开拓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新航路开拓的动因和条件1.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传播后,欧洲人起先把东方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许多欧洲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新航路的开拓 B.商品经济发展C.中国渐渐落后 D.拜金主义盛行2.《马可·波罗行纪》中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C.毫无依据、亦无影响D.脱离实际、但影响较大3.15世纪时,欧洲保存食物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的需求特别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奥斯曼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起先焦躁担心了。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拓新航路的动因之一是()A.扭转中西贸易逆差B.传播基督教C.开拓新的贸易通道D.工业文明扩张的必定性4.麦哲伦船队的船员组成特别困难,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摩尔人、马来西亚人等。这表明当时()A.葡、意、法三国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肯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明题组二新航路的开拓5.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确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识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由此可知哥伦布团队()A.熟识东方文化 B.已经发觉美洲C.接受地圆学说 D.经济实力雄厚6.“孩子们围围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石柱,柱身上用葡文刻着:‘1498年,葡萄牙国王派王室侍臣发觉了(亚洲)这块土地,并直立这个标记。’”材料中的“侍臣”()A.到达非洲好望角 B.开拓了欧印航线C.发觉了美洲大陆 D.完成了环球航行7.“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振动。它变革了中世纪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形态和面积的争辩就此恒久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A.迪亚士发觉好望角B.达·伽马到达印度C.哥伦布发觉美洲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8.新航路的开拓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亲密。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务或历史现象之间,有着干脆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A.《马可·波罗行纪》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奥斯曼帝国限制商路与天主教激励向东方传教C.西欧国家起先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迪亚士船队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题组三其他航路的开拓9.16世纪末,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途,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了8个月。在恶劣的环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人死去。但他们未动分毫别人托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船长和水手们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了托付人手中。从上述事务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商业胜利取决于诚恳 B.人性的启蒙燃眉之急C.地理大发觉仍在接着 D.唯利是图是商人本性10.(原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具体的航行记录和精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究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拓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这些海上探险()A.使人类对地球的相识有了新的飞跃B.成为新航路开拓的重要标记C.使西欧封建庄园制度全面走向解体D.加剧了荷、英、法三国在全球的争夺实力提升练题组一唯物史观1.15世纪中叶,在与东部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地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峻危机。这一现象带来的干脆影响是()A.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刺激欧洲开拓新航路C.中断美洲传统社会进程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新航路开拓的动因和条件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题组二历史说明3.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依据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信任,从欧洲动身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据此推断该地图()A.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 B.得到中国皇帝的认可C.为欧洲探险家供应支持 D.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4.据记载,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订立的关于发觉香料群岛的协定中明确提道:“从你们发觉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一记载说明()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C.契约精神推动了新航路开拓D.新航路开拓得益于教会支持5.在美国,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等多达几十处。站在世界一体化角度来看,美国人对哥伦布的评价最有可能是()A.“殖民强盗” B.“民族英雄”C.“移民之父” D.“救世之主”题组三史料实证6.杨志玖在《马可·波罗在中国》中说:“《马可·波罗行纪》对15世纪以来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闻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马可·波罗对东部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B.马可·波罗的游记是地理大发觉的根本缘由C.《马可·波罗行纪》是最早的中文地理著作D.哥伦布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是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的7.哥伦布航行到古巴旁边时,明确向当地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找寻黄金。”然而在航海日记中,他又写道:“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据此推断,下列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C.宗教改革刺激了人们远洋探险D.工业革命促进海外市场的开拓题组四综合题组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金、香料、珠宝等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宝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材料二假如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起先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找寻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溢“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线。——摘编自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洁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B2.D3.C4.C5.C6.B7.D8.D9.C10.A1.B由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须要大量的黄金、白银,而欧洲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东方尤其是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所以引发了欧洲的“寻金热”,故B项正确。2.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的说法明显脱离实际,可信度较低。但《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影响较大,类似于材料中的描写,激发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求黄金的热忱。故选D项。3.C题干中没有提及中西贸易问题,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故解除。通过题干可知,奥斯曼帝国阻断传统商路引起了商业危机,在这种状况下,西班牙、葡萄牙为了开拓新的贸易通道,起先开拓新航路,故C项正确。15世纪欧洲还没有出现工业文明,故D项错误。4.C依据材料麦哲伦船队的船员组成可知,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们接受,表明航海活动具备了肯定的社会基础,故C正确。5.C从材料可以看出哥伦布认为始终向西走能够找到印度,说明哥伦布信任地球是圆的,故C项正确。6.B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从葡萄牙动身,绕过非洲的好望角驶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这与材料“1498年,葡萄牙国王派王室侍臣发觉了(亚洲)这块土地,并直立这个标记”相符,故B项正确。7.D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挑战了传统的地理观念,使对地球形态的争辩形成事实上的结论。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它”代表的行动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白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D项正确。8.D《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欧洲人到东部的“寻金热”,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没有干脆关系,故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限制商路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与天主教激励向东方传教没有干脆关系,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没有干脆联系,故C项错误。达·伽马的船队沿着迪亚士开拓的航线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故D项正确。9.C由材料信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途”可知,地理大发觉仍在接着,故C项正确。商业的胜利有多方面的因素,诚恳只是其中之一,故解除A项。材料与人性的启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幸存的船长和水手们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了托付人手中”体现不出商人的唯利是图,故D项错误。10.A材料反映的是法国、荷兰、俄罗斯探究新航路的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学问,在主要航线之外,开拓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干脆联系。据此分析,A符合题意。实力提升练1.B2.C3.C4.C5.C6.D7.A1.B15世纪,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金银财宝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促进了新航路的开拓。故选B项。2.C“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西欧当时有中心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有传播基督教欲望的宗教动力,有人文主义这一思想基础,有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力,有较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地理学问,据此可知这指的是新航路开拓的条件和动因,故选C。3.C依据题干材料“托斯坎内里曾依据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信任,从欧洲动身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再结合哥伦布、麦哲伦远洋航行的背景分析,C符合题意。A、D与材料信息不符,B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信息,均解除。4.C从材料中订立协定,可以看出契约精神在肯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开拓,故C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航海探险,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一个案例,体现不出当时西班牙对航海人才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教会的支持,故D项错误。5.C“殖民强盗”是站在美洲原住民的角度来论述的,故A错误。“民族英雄”是站在哥伦布本民族的角度论述的,故B错误。“移民之父”从世界一体化的角度,反映了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流淌,体现了美国移民国家的特点,故C正确。“救世之主”过于拔高了哥伦布的历史作用,故D错误。6.D材料未涉及马可·波罗对东部的描述是否真实,A项解除。推动新航路开拓的根本缘由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马可·波罗的游记,B项解除。材料未涉及《马可·波罗行纪》是最早的中文地理著作,C项解除。依据材料“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可知,哥伦布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是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的,D项正确。7.A找寻黄金和传播宗教是远航的两个目的且并不冲突,故选A项。哥伦布的远航兼具文化侵略和经济掠夺,故解除B项。哥伦布远航与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