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中南五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赣中南五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赣中南五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赣中南五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赣中南五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赣中南五校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其实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B.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D.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2.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3.对“英国脱欧”分析有误的是A.作为创始国之一理应有大国担当 B.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具有曲折性C.英国将难以再依托欧盟发展自己 D.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真正实现4.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5.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委婉地写道“他们在1842年得到了那个岛”。这个“岛”指的是A. B.香港岛C.新界 D.九龙司6.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7.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8.推动英国从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关税保护政策向自由贸易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开辟 B.光荣革命 C.工业革命 D.经济危机9.1944年10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统帅斯大林对巴尔干半岛的战后控制权做了划分(下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美国参与)

10﹪

90﹪

50﹪

50﹪

25﹪

A.苏联在东欧有明显优势 B.东欧是“冷战”的前沿C.两大阵营对抗矛盾尖锐 D.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10.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A.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的继承11.“要阐明卢梭的影响有多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是第一个认为感情和情绪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可靠的重要作家。”可见他A.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浪漫主义风格寻求理想世界12.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救亡成为国民的普遍追求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C.中共的先进性得到空前的认同D.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13.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A.议会都是两院制B.都是成熟的代议制C.都实行责任内阁制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14.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15.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A.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C.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16.巴黎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部门的权力。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创新了民主选举的方式 B.确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C.实行了议行合一的体制 D.践行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17.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一改晚商早周时期厚重典雅的风格转为简洁朴素;饕餮纹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写实性较强的风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这反映出A.周代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周代审美标准的变化C.周人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D.青铜器注重实用功能18.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票拟”“面对”“密揭”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体制运作机制中体现了一定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取得皇权的支持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说明明代内阁A.完善了中枢机构 B.掌握着行政大权C.削弱了皇帝集权 D.服务于君主专制19.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20.唐朝的国家意识是混合型的,不但儒法并用,而且兼容释道。正如盛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被称为诗仙、诗圣、诗佛对应道、儒、释三教一样。这反映出唐朝A.开放包容的气象 B.诗歌受宗教影响C.世俗文学的繁荣 D.三教合一的局面21.20世纪90年代,不仅世界各国的关税税率出现了持续下降,而且前东欧各国家也相继融人到全球贸易体系之中。这一-现象表明A.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 B.关贸总协定显现成效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世界市场统一体形成22.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廷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 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 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23.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了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国、苏联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24.下表是对汉代部分画像砖石主旨内容的归纳。据表格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汉代A.个体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简单 B.牛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C.注重在实践中传习农业技能 D.小农经营模式正式形成25.1985年9月,为解决美国贸易赤字问题,美日等国签订《广场协议》,宣称各国政府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贬值,在此后3个月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迅速下跌20%,此事表明A.美无彻底丧失了主导地位 B.美国实施了利益优先原则C.日本消除了对美国的依赖 D.世界贸易正式走向规范化26.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这说明当时A.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 B.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C.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 D.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27.《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四书集注》28.以下倾慕中华的人物,按生平时序排第三的是A.利玛窦 B.哥伦布 C.伏尔泰 D.马可·波罗29.此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30.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期,居民、作坊以及市场组成了外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重要地带,但是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财政措施来看,它们都是边缘化的。尽管政府设法通过街坊格局以及市场管理来整肃秩序,外城的居民们相对于政府理想的服务模式以及层级制度,仍然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们可能创造出建立在财富等级之上的新的层级制度,这对处境悲惨的农村人口有着极大的诱惑,吸引他们放弃主业,到城市寻找机会。——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材料二中世纪中晚期(11~15世纪),欧洲中小城镇在农村普遍兴起,它们最初是农村的依附者和补充物,主要功能是为周围农村服务。城市的兴起尤其是取得自治后,形成了城乡两种对照鲜明的社会体,城市和乡村有明确的分野。而城市的“自由”、较多工作和发展机会,以及生活优势,则为农村人口所仰慕和向往,成为农村移民的“愿景”、吸引农村人口的“拉力”。——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晚期欧洲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简述中国古代与欧洲早期城市发展的共同影响。32.以下摘录自《文汇报》2009年8月21日文《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原煤只有59公斤;年人均发电量只有7.9度;年人均原油只有0.2公斤;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年人均油料只有4.7公斤;年人均水产品只有0.83公斤。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一时间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然而公共食堂及其供给制,脱离当时中国国情,超越人的觉悟,实行不到两三个月,多数食堂已寅吃卯粮。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能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的饭,这年1月,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如广西柳州地区大力推广的“双蒸法”:即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增加40%以上。由于口粮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不少群众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进入新千年,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地直面灾难,追求美好生活。问:(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说明建国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新中国60年民生”的转折点在何处?(3)举例说明新中国60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走的弯路。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元中统三年(1262)起在元朝朝廷任职的半个多世纪里,郭守敬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从1274年起,郭守敬参与制订授时历。治历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指出:“历之本在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根据自己的实际观测经验,针对浑仪的不足之处,做了大胆的革新创造,除了简仪以外,郭守敬为修历还设计和监制了其它许多新的天文仪器,包括候极仪、浑天象等9种。1279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这次四海测量,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测得数据之精,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是无可比拟的。郭守敬在青年时代就曾主持过家乡邢台的水利工程。在山东一带设计并主持贯通运河的工程,使南方的粮食直接运到通州(今北京通县)。后来他又主持修复了宁夏黄河灌溉网,他甚至探求过黄河之源。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的贡献,其中通惠河的整治,是最为后人称道的。——摘编自樊善国《科学巨人郭守敬》(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的主要贡献以及其所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加以评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遇到重大事件必须通过占卜决定。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说明商代重视农业收成,这其实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故D正确;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故A错误;农业收成、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故BC错误。2、B【解析】

根据材料“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专用于备荒”可知,唐代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行政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纵向对比,体现不出关注民生力度增强的问题,故C项错误;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保障的一个方面,但不能体现是完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故D项错误。故选B。3、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欧盟创始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六国,英国并非创始成员国,故A项符合题意;英国脱欧是欧洲实现一体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挫折,说明欧洲的联合之路具有曲折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脱欧即意味着它放弃了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其再也难以依托欧盟发展自己,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它的脱离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的真正实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D【解析】

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5、B【解析】

1842年、英国可知,这里的岛指的是香港岛,选项B正确;英国并未割占,排除A;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因此选项C、D排除。6、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本来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后来固定为地方的一级行政区,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故选B;材料不能表明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削弱,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和疆域变化,CD错误。7、A【解析】

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不是孙中山改用阳历的深层动因,B错误;辛亥革命的民族诉求表现为推翻满族的统治,C错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不是恢复大明王朝,D错误。8、C【解析】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盛行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以追求金银财富,它对资本主义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业革命时期兴起,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的需要,主张经济活动应由市场主导,政府不应干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和光荣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主导的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故AB不符合题意;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国家审视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不足,调整了经济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为英苏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的划分,表明了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原有的国际格局被二战打破,故D项正确。A项,巴尔干半岛属于东南欧,苏联略占优势,排除。B项,欧洲是美苏“冷战”的重心,排除。C项,1949年两大阵营尚未形成,1955年相互对峙的美苏两大阵营形成,排除。10、D【解析】

从材料中的“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同时又选择了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有选择的继承。故答案为D项。材料只反映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是有选择地继承,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由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的转变,排除C项。11、D【解析】

卢梭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讴歌自然,推崇感性激情,被尊称为“浪漫主义之父”,故选D;印象主义注重光色瞬间变化,现实主义重视反映社会现实,20世纪出现现代主义,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2、C【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中共根据地建设。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或者汪伪政权相比,抗战时期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故C项符合题意;“普遍”表述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并非都加入了中共,故B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13、A【解析】

近代美、德、法三国的议会都是两院制,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故选A;德国皇帝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都不是责任内阁制,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成熟,排除BC;美法两国的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D。14、A【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可直接排除BD两项,本题应选A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15、A【解析】

从材料“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可知,胡适强调文的形式的目的是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具体强调废除和推广的诗体,故B排除;“废止”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思想文化方面,没有提到政治制度,故D排除。16、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普选产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立法机构,属于议会性质,而立法机构下面设立行使政府部门权力的十个委员会,说明巴黎公社是采取的是议会和政府行为二合一体制,故选C;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是创新选举方式,A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D错误。17、C【解析】

材料指出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饕餮纹减少,写实性较强的凤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增多,反映了周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神秘主义思想趋弱,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的理性主义思想的新发展,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青铜器制造技艺的变化,排除A;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周人审美标准变化,排除B;青铜器主要功能是礼器,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受制于当时社会政治理念。18、D【解析】

据材料“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体制运作机制中体现了一定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取得皇权的支持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内阁参与中枢决策的形式,而不是完善了中枢机构,A错误;据所学可知,掌握行政大权的是皇帝,B违背史实;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C与题意不符。【点睛】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是皇帝的咨询机构。19、B【解析】

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20、A【解析】

依据材料中“混合型”、“儒法并用”、“兼容释道”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唐朝的开放包容,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诗歌和宗教的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国家意识,不是世俗文学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一的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21、C【解析】

世界各国降低关税税率和东欧国家加入全球贸易体系,反映了世界各国联系加强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表明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故C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而且至今--些国家仍在推行贸易保护,排除A;关贸总协定主要针对参与国,东欧国家并非此协定的参与国家,不能说明其成效,排除B;材料现象只能说明世界市场的扩大,而不是统一体的形成,且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体,排除D。故选C。22、A【解析】

光绪帝在寻求宫外人士以支持变法时受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旧势力的打击,说明维新变法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故选A项;清廷不存在内外朝,排除B项;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改变清廷权力结构和开启政治博弈的局面,排除CD项。故选A。23、C【解析】材料中的“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点睛:不结盟运动最初成立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不结盟运动斗争内容的转变,也是当时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24、A【解析】

根据材料“江苏省睢宁县出土的牛耕画像石”“四川省德阳县出土的芟草播种画像砖”“山东省藤县出土的耕耱画像石”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小农耕作是牛耕技术、用镰刀割草、用锄头耕地等,都是使用最简单的工具进行耕作,从而说明汉代的个体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简单,故选A;单从陕西和江苏省出土的牛耕画像石不能表明牛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B错误;表格中反映的不是农业技能,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营模式,D错误。25、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为扩大出口,扭转贸易赤字,要求他国作出牺牲和让步,突出了美国利益优先的原则,B项正确;“彻底丧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美国此举,恰恰证明美日之间经济联系密切,排除C项;世界贸易走向规范化的标志是1995年是世贸组织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26、C【解析】

据材料可知,官员住在王宫附近,非官员和耕地的人住在城门附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住在市场附近,这与后来坊市制度类似,故C选项正确;A项“严格”说法片面,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农业的主导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城市职能,故D选项错误。27、D【解析】试题解析:从材料中“汉明帝”“太学”“研讨儒学经典”可分析出讲学的内容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朱熹的,与时间不符,故选D。其它各项都是战国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28、A【解析】

利玛窦生平在明朝中后期,是在16-17世纪;哥伦布生平在15世纪末;伏尔泰生活在17-18世纪;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到过元朝,应该生活在13-14世纪;根据时间顺序为DBAC,故排在第三位的是利玛窦,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9、C【解析】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30、C【解析】

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中国的做法争取了主动,但是不拒绝美国使用,体现了明显的主权意识,选项C正确;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本身就突破了意识形态,而且美国也可以转播,说明意识形态并不明显,选项A排除;转播尼克松访华属于外交领域,涉及中美两国关系,这里不存在谁占据主导问题,排除B;中国允许美国转播,但是中国掌握转播权,这里并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而且美国并未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霸权主义,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城市格局分化明显;市的地位较低;深受政治影响,政府管制严格;创造财富成为新阶层,对农村具有吸引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