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_第1页
第八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_第2页
第八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_第3页
第八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_第4页
第八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情绪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情绪特点和常见问题

第三节情绪的调节与自我管理第一节情绪概述一、情绪的概念(一)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主观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表达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和意识体验,伴随一定客观的生理反应,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表达。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与各类客观事物发生联结,并对它们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例如,当失去亲友时,人们会体验到痛苦;当面临危险时,人们会体验到恐惧;当遇到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时,人们会体验到快乐;当看到比较肮脏或者恶心的场景时,人们会体验到厌恶等。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个体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心率、血压、呼吸甚至内分泌、消化系统等方面。比如,在体验恐惧的时候,人们会出现身体发抖、心动过速或过慢、血压升高、瞳孔放大等反应;在体验焦虑的时候,人们会感受到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等反应。情绪的表达主要通过个体的外界行为来表达,这些外界行为就是表情,表情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情。比如,在体验焦虑时,人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在体验惊讶时,人们脸部会短暂地呈现出眉毛上提、眼睛瞪大、嘴巴不自觉地张开等反应,有时又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手遮住嘴巴等;在体验兴奋时,人们的语速往往会加快、语调高昂、手舞足蹈等。(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它们都是感情性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一般不稳定,波动性大;而情感则比较稳定持久,甚至可能伴随和影响人的一生。情感主要是指具有深沉体验,包含社会含义的情感性心理活动,稳定而持久,如对美的欣赏、对亲人的责任感、对集体的荣誉感等;情绪是感情性反应的过程,短暂而强烈,如中彩票时的兴高采烈、考试失败时的失落等。(三)什么是情商在生活中,还有一个与情绪相关的概念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情商。情商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也是管理者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情商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是指情绪智力。心理学家梅耶和沙洛维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并提出情绪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主要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识别和控制的能力。1995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是一种挖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是人们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情感因素。情商高的个体主要有以下表现:能立刻觉察自己的情绪及其成因;能控制自我情绪,摆脱负性情绪,并控制导致情绪产生的刺激源;能及时进行自我激励,调整情绪,朝着目标继续努力;能觉察、适应他人的情绪,妥当行事,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二、情绪的构成情绪主要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情绪认知这四个基本要素。(一)情绪体验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惧等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事物的感受可能是很不同的。同属一种主观感受,如“喜”,每个人感到的“喜”可能不同,甚至同一个人每次感受到的“喜”也可能很不相同。任何一种情绪都具有情绪体验。(二)情绪行为情绪总是或隐或现地有行为表现的。情绪在行为上的表现称为情绪行为。情绪行为(或表情)在情绪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是情绪本身不可分割的发生机制,也是传递情绪信息的外在表现。人的许多情绪体验可能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高兴时笑容满面,伤心难过时哭丧着脸等,但有些情绪可能只有内心的感受而无明显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人通过学习对情绪的表现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后,许多情绪往往没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三)情绪唤醒情绪状态引发的生理反应就称为情绪唤醒。大多数伴随情绪而发生的生理变化,是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当人处于情绪状态时,体内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器官和内分泌活动会发生变化,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变慢、胃肠运动加强或减弱、瞳孔扩大或缩小等。(四)情绪认知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自身都有可能成为情绪体验、情绪行为和情绪唤醒三种情况下的情绪刺激,成为情绪刺激的首要条件是被认知。由于认知内容与人的需要具有各种不同的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人对认知内容的不同态度。三、情绪的功能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是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之下的,情绪是个体内心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个体的认识和活动。因此,情绪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情绪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号功能、动机作用、调控功能和健康功能上。(一)信号功能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是一种非语言交际,由于表情具有信号传递功能,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表情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它比言语出现得早。在婴儿不会讲话之前,主要通过情绪表达与外界进行互动,如当婴儿饥饿或不舒服的时候会通过哭声或者其他情绪表达方式向抚养者表达自己的需求,当婴儿感觉很舒适的时候会用微笑或其他情绪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成人的人际互动中,人们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调语速等来表达个人情绪,这些表情、动作比语言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尤其在语言信息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识别他人表情来揣摩他人的心思。因此,表情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二)动机作用情绪与动机有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情绪具有动力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可以调整个体动机的强度。积极的情绪一般可以激励个体,增强个体行动的动机,如愉悦、爱、自信等积极情绪增强了人们的行动能力,恐惧、痛苦和不自信等负面情绪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情绪对动机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情绪既可以增加行动的动力,也可以减低行动的动力。例如,悲伤可以使人沮丧,降低动机强度,也可以成为个体奋斗的力量,从而增强动机强度;自信可以增强个人斗志,但过度自信也可能会让人骄傲自满而降低了斗志。(三)调控功能情绪的调控功能是指情绪对个体的其他心理活动和行为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瓦解作用。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者抑制个体的认知功能。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研究发现,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动机水平,不同的动机水平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唤醒水平:在复杂任务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一般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任务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四)健康功能情绪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各种生理反应,如人在恐惧时常会出现口渴、出汗、战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紧张的时候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出汗等变化,这些生理反应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积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积极情绪可以让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如果能保持愉快的心境,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则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活跃旺盛。与此相反,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在长期不愉快、恐惧、压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下,人的免疫系统会下降,容易患各类传染性疾病,内脏功能也会受到伤害。四、情绪和需要的关系事物总是复杂的,而人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天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一种事物也许只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甚至与其他需要相抵触。因此,不少事物可能引起很复杂的甚至相矛盾的情绪,令人百感交集,啼笑皆非。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依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是能满足已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肯定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爱、赞叹等。相反,凡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或可能妨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消极的情绪,如不满意、苦闷、哀伤、憎恨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有各种不同的情绪,它们常常不是彼此毫无联系地发生,而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只具有从属的性质,有的短暂,有的持续时间很长。起主导作用的情绪通常与人的主导需要相联系。当主导需要获得满足或没有满足时,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情绪往往会冲淡甚至抑制与此同时发生的其他情绪。五、情绪的基本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外部表现的情况,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一)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与否、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等都可能引起某种心境。健康状况与心境的关系尤为密切。一方面健康状况不同会引起人的不同心境,另一方面心境也影响健康状况。如果心境开朗,就会感到身体健康,而心境不佳就觉得一切都惹人讨厌。心境和激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烦躁的心境容易导致暴怒,而过于悲痛之后常残留着长久的忧伤。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振奋乐观,朝气蓬勃,甚至遇到巨大的困难时也不会灰心丧气。消极的心境,使人颓丧悲观,同样的工作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此外,愤怒的心境使人易被激怒,易“迁怒”他人;惧怕的心境使人疑神疑鬼,易“草木皆兵”。这类消极的心境都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大学生要想克服消极的心境,就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的精力。(二)激情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激情是短暂的、爆发式的。激情状态下自我卷入的程度很深,失去了心身平衡,伴有明显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在激情发生的初始阶段,人还是有自我控制能力的。激情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凡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符合社会要求的激情都是积极的,这种激情通常与冷静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相联系;凡对有机体有害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激情都是消极的。激情的意义是由它的社会价值决定的。(三)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在不寻常的紧张状况下人体把各种资源(首先是内分泌资源)都动员起来,以应对紧张的局面,这时所产生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属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心理反应。其生理反应为:当紧张刺激作用于人脑时,下丘脑发生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增加通向脑、心脏、骨骼肌等的血流量,提高机体对紧张刺激的警戒能力和感受能力,增强能量,做出适应性反应。在这些生理变化的同时往往还伴有如焦虑、烦躁、恐惧、情绪波动、好激动、发脾气,以及自卑、自罪、害羞等情绪体验。由于精神紧张,一些人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中断、记忆不佳、对外界事物过于敏感和难以做出决策等。六、高级的社会情感高级的社会情感是由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的社会情感。(一)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例如,人们对忘我工作精神的钦佩,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对自己过失行为的羞愧,对家庭的爱等,都属于道德感。道德就是做人的规矩。道德不仅是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还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人们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产生的道德感是复杂多样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阶级中,道德标准是不同的。所以,道德感总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和阶级的制约。同时,道德感总是和道德评价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道德感不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它不仅要求人们从道理上懂得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人在认识过程中,当有新的发现时会产生愉快或喜悦的情感,在突然遇到与某种规律相矛盾的事实时会产生疑惑或惊讶的情感,在不能做出判断、犹豫不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在做了判断而又感到论据不充分时会产生不安的情感。上述这些情感都属于理智感。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了理智感,理智感又反过来推动着人的认识深入发展,这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三)美感美感是人在欣赏自然景物和文学艺术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情感。大自然的景物、文学艺术作品等都能使人产生美感。当人们赞美社会关系中人的行为,如社会上的先进人物那种识大体顾大局、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先人后己的行为时,实际上是对美感和道德感的一并赞美。美感的成分非常复杂,但从主观体验来看,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大自然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喜剧艺术使人在笑声中享受美的欢乐,悲剧艺术使人在悲哀、痛苦以至流泪的同时享受着美的愉悦。(2)美感是一种倾向性的体验。美感的这种愉悦,表现为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肯定,促使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欣赏它,对它感到迷恋,而对丑的事物则产生强烈的反感。美感与道德感一样,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阶级中,人们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而对各种事物的美的感受也不同。第二节大学生情绪特点和常见问题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大学生具有青年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点,如热情、活泼、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烈等。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独特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心理成熟度和生理发育状况,他们的情绪、情感又具有鲜明的特点,总体表现为矛盾的情绪情感反应和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一)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日趋稳定,对于事、物、行为的情绪情感反应能持续较长时间,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依赖和联结具有一定倾向性,互相之间以此确立身份并获得心理认同的情绪情感共识。但此时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仍不成熟,变化大且频繁,忽冷忽热,忽高忽低。考试成绩好坏、人际关系亲疏、恋爱成败都会使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摇摆之中,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大学生有时也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情绪情感波动、交替。(二)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大学生遇事反应强烈,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敏感、迅速,情绪情感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中,喜怒哀惧、爱恨情仇的表现都很具体。但有时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会与内在体验不一致,甚至恰恰相反,这就是大学生情绪情感的文饰现象。(三)冲动性与理智性并存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强烈性、爆发性和易激动性的特点,即冲动性。大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玩笑或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造成伤害。大学生之间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大多如此。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成熟,理智性也随之增强,具有一定的控制自我情绪情感的能力,能够对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进行调适。(四)强烈性与细腻性并存大学生思维敏捷,感情细腻,情绪情感体验强烈。酸甜苦辣、嬉笑怒骂无不体验。伴随着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加深,其社会需求和精神需要日趋强烈,情感尤其是高级情感在大学生内心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五)阶段性与层次性并存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各有特点;另一方面,同一年级的大学生由于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两者交织共存。大一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非常大。二、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两年的适应过程,能够融入校园生活,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的学生面临恋爱及择业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消极情绪多。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的不同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二、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一)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长期或过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自卑及强烈的挫折感等消极情绪,是不健康、不成熟的心理表现,这些心理状态将可能导致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紊乱,表现为心身疾病。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为人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能够使人体免疫功能活跃旺盛,减少患病的机会,有益健康。大量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情绪,如快乐、满意等,既是维护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促进生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使人保持身心平衡、精神振奋,还能激活神经系统,使之兴奋和协调,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反之,消极的情绪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在压抑、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下,人的免疫能力会下降,容易患各种传染性疾病,内脏功能也会受到伤害。许多研究表明,消极情绪是健康的大敌。不良的情绪如恐惧、忧郁、过度兴奋等,若得不到及时调适或宣泄,就会削弱人的身体抵抗力,引起生理疾病。(二)情绪对心智活动的影响人的学习活动不仅受认知影响,也受情绪影响。情绪既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可以降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各种学习活动有一个最佳的情绪活动水平。较低的激活水平有助于学习较难的代数问题,中等的激活水平有利于训练基本的算术技能,较高的激活水平有利于学习简单的操作。操作与激活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操作的难易与激活水平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心理学上称之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心理学研究结果还表明,适度的焦虑能使大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率。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但过度焦虑会影响学习效率。因此,积极、乐观的心境能够增强人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悲观的心境则会使人丧失信心,降低学习效率。(三)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具有良好情绪特征(例如乐观、热情、自尊、自信)是人际产生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能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使情感融洽;而自卑、情绪压抑、易激怒的人,往往难沟通,不易与他人正常相处。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与传染性,因此,拥有良好而稳定、积极而适度的情绪反应的人,即正性情绪大于负性情绪的人,在人群中更受欢迎与赞赏,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情绪对行为反应的影响心理学家埃普斯顿认为,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对行为变化有明显影响。如果某事件使大学生体验到高兴、亲切、安全、平静等积极的情绪,这时大学生的行为目标也往往是积极的、主动的,其社会兴趣、对新经验的开放和接受的程度、对周围人的尊重与理解、对价值和长远目标的献身精神等,都有明显的增强。相反,如果某事件使大学生体验到的是痛苦、愤怒、紧张或受到威胁等消极情绪,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会发生消极变化,表现为社会兴趣下降,反社会行为增加,对新经验持审慎甚至闭锁的态度;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在行为上表现得更为坚强,表现出更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意志。三、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及表现(一)自卑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大学生的自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自己评价过低。(2)有泛化性的特点。(3)具有敏感性与掩饰性。自卑情绪的产生有外在的和内在的两种原因。从内在的心理过程看,自卑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康和自我评价不合理的结果。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日益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自我价值、个性品质,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促使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中出现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较大,这两个自我的符合程度往往较低。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对现实自我的评价往往不能满足理想自我的标准,因此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卑的情绪体验。(二)焦虑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常常通过身体特征体现出来,如肌肉紧张、出汗、嘴唇干裂和眩晕等。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在没有明显诱因情况下发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焦虑在主观上使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引发:(1)环境改变引发焦虑。(2)人际交往引发焦虑。(3)学业考试引发焦虑。(4)性格特质造成焦虑。(5)就业求职引发焦虑。(三)恐惧恐惧是一种有机体因为害怕,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恐惧的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烈收缩,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恐惧感包括担心、惧怕、被威胁感、不安、焦虑等。在负性情绪中,恐惧是常出现的情绪,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此外,对于大学生而言,过度的恐惧会导致心理疾病,如疑病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四)抑郁抑郁是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心理状态,常伴有各种症状,如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意志减退、精神运动迟滞,以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如失眠)。抑郁常见的症状是焦虑,与抑郁相关的其他消极情绪有悲伤、内疚、羞耻、嫉妒等。抑郁心情在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常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大学生抑郁情绪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持续有无原因的疲乏感;③自信心下降或自卑,伴有内疚感;④失眠、早醒或嗜睡;⑤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⑥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⑦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⑧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无精打采,在各种日常活动中消极情绪占据主导。抑郁不仅使个体情绪低落,而且使个体丧失了对快乐的体验功能,对许多事情缺乏兴趣,常感到异常空虚,毫无快乐可言,个人较长时间处在消极情绪的体验状态,导致个体生理机能的严重失调。另外,抑郁状态下,个体特有的冷漠、消极和被动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五)愤怒愤怒是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愤怒被看作人类具有的一种原始的、基本的情绪。愤怒情绪大家都有切身感受,但它的强烈程度和带给人的伤痛却因人而异。愤怒表现为:血液涌向四肢躯干、脑部,心率加快,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生强大的身心能量,以应对激烈的行动,容易产生难以控制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至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处于人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具有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六)内疚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包括羞耻感、自责心理、自卑心理等。内疚者往往受到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内疚感会促使人们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被内疚情绪所缠绕的人,常常会沉湎于往事,为过去所做的事情而自悔自恨。有哲学家说:“内疚的人是生活在过去的人,他们不去体验现在的快乐,更没有明天的梦想,他们仅仅在不断地反省自己的错误与过失,从而试图为自己的失误还债。”许多人在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内疚情绪的影响,从而导致精神抑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内疚是导致抑郁的主要情绪根源,它指向自我的愤怒与不满,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因而,极端抑郁的人往往有自杀倾向,他们有一种对自我的极端自责和否定。过少或者过多的内疚感都是不健康的,特别是过多的内疚感会使人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不利于身心健康。(七)嫉妒嫉妒是指因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才智,往往被嫉妒心理所不容,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被嫉妒的对象。嫉妒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如看到其他同学知识能力、品行荣誉、穿着打扮优于自己时,内心会产生消沉、痛苦、敌意等情绪。嫉妒情绪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容易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降低学习效率,也常常会成为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障碍。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压制别人,甚至是蓄意去陷害和攻击别人。嫉妒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嫉妒心理是危险的,而如果嫉妒心理转化为嫉妒行为,其后果往往更严重。因此,应通过教育和引导,避免嫉妒心理演变为嫉妒行为,尽可能地把嫉妒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减到最低。四、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思想变化的时期,心理状态及情绪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在社会生活的冲击面前缺乏恰当的适应能力,极易导致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情绪问题的产生。(一)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价值体系坐标需要重新选择。大学生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全方位地塑造自己,将自己推入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不少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对自己信心不足,时常出现过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易引发心理与行为严重失调,从而产生不良情绪。(二)学校环境影响目前高校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校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招生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了高校办学的一系列变化,教育产业化实行的上学缴费制度、奖学金制度、考试淘汰机制及择业制度的变更、完善,无不牵动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神经,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动荡不稳的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感、寂寞感和不适应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深远而直接。(三)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个人教育的起点和基点。个人良好情绪状态的培养得益于原生家庭,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教育态度、内容与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等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转型对家庭的冲击较大,家庭矛盾增多,而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或要求,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加重了子女的心理负担,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四)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情绪的外因,虽然外在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小,但大学生情绪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还取决于自身。不良情绪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不适应角色转换。(2)期望值与现实状况的反差。(3)人际交往受挫。(4)缺乏对情绪的理性调控。另外,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的人数所占比例很大,独生子女群体普遍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生活能力。然而在大学生活中一切事务都要学生自己亲力亲为,这使得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对大学生活的严重不适,陷于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之中。第三节情绪的调节与自我管理一、合理情绪疗法要改善情绪,就要改变人们头脑中那些不合理的信念。那么,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它有三个特点:绝对性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绝对性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最常见的情形是,一个面对失败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艾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常做灾难性预期的想法。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改变不合理信念可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1)找出自己的思维方式、信念的不合理之处。如果这一步自己做起来很困难,建议找到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同下一起来完成这一步,帮助自己弄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子,弄清楚自己不合理的信念与自己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2)告诉自己,自己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对于这一点,自己应当负责任。(3)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帮助自己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从而达到认知层面的改变,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建议找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师的协同下一起来完成这一步。辩驳中可运用“黄金规则”来驳斥对别人或自己的绝对化要求。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如果希望“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那么就要设想自己“必须喜欢别人、接受别人”,从而发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一般来讲,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会被轻易放弃,要通过不断重复的辩论,使自己感到原有的信念已经变得没有生命力了,效果才会持续。(4)在现实中去体验与感受这辩论的结论,以达到真正的改变。在整个合理情绪治疗的过程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方法几乎适用于每一个人。此外,还可以使用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第一步,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自己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第二步,改变自己对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改变不恰当的情绪体验。第三步,停止想象,把自己情绪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点写下来。经过反复练习并记录下变化过程,从而达到慢慢改变的效果。(一)常见的不合理认知不合理的认知常常被称为认知缺陷,认知缺陷很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都系统地阐述过现实中常见的不良认知及其特征。不良认知的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绝对化的要求这是一种极端的认知方式,也是不合理信念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持有必定怎样的不合理想法,常常带有“必须”和“应该”的特点。这种必须和应该又表现为三个方面。(1)“我必须”“我应该”,如“我必须每件事都成功”“我必须使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必须是最优秀的”“我绝对不能输”等。这些都是人们对自己提出的难以实现的目标,是过于追求完美和苛求自己的表现。因为人们不可能事事成功、时时如愿,人们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或得到所有人的赞赏。所以持有这种不合理信念的人很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导致失落、自责或忧郁等情绪。理性的认知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过于重视他人的评价,一切都保持一个适当的度。(2)“你(他)必须”“你(他)应该”,比如“你必须对我诚实”“大家都必须听从我的安排”“你应该成为最优秀的人”“他必须受到惩罚”等。这些是人们对他人提出的绝对化要求,是苛求他人、控制他人的表现,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和高傲自大的一种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主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人们没有理由去苛求、左右他人“必须”怎样,有时也只能是希望或建议而已。(3)“事情必须”“事情应该”,如认为“学校或家庭环境必须符合我的要求”“那件事应该是明天做的”“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等。有些事情不是由某一个人所决定的,尤其是在集体的大环境中,要通过调整自我去积极适应环境。当然,许多事情也都可能存在回旋的余地,不能看得太绝对。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片面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它指个体根据一件或很少几件事情就武断地得出关于个人能力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其他情境之中。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个体对自身的片面认识和评价。有的人往往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后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断定自身的价值,其结果常会导致自负或自卑等消极心理,产生相应的不良行为。例如,偶尔遭遇失败便认为自己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货;稍有成就,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最聪明、最能干;某个人对自己不友好或者几次与人打交道受挫,就觉得自己人缘最差,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乃至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等。(2)对他人的片面认识与评价。例如,当别人稍有过失或不合自己的意愿时就愤怒地认为其一无是处,从而导致一味地指责他人等。3.糟糕至极这种不合理信念认为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将事情想象为灭顶之灾、大难临头,从而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考虑其他可能的结果。例如,考试前,有的同学会想“到时候我会很紧张的,我会彻底失败的,那我就一切都完了”等。这种糟糕至极或灾难化的想法是对自己的消极暗示,会加重自己的焦虑,并且也常常会使个体由于对失败和挫折的过度恐惧、焦虑而产生自暴自弃、悲观消沉乃至轻生等行为。其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同一件事情上,幸与不幸是彼此相随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100%的糟糕透了。若只看到暂时的结果、突发的因素部分,而忽视事件的全部,就会得出极其片面的认识。并且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也可能还有更糟糕的情形发生,自己的不幸与他人的遭遇相比或许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又何必妄自菲薄呢?此外,挫折是客观存在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尽管人们渴望一帆风顺,但总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形。所以勇敢地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尽力改变不如意的状况;在不可能改变这种状况时,则要学会适应这种状况,并坚强地生活下去。有这样几句话说得好:“绝望往往是希望的开始,危机的尽头往往是转机,山穷水尽的地方终会柳暗花明。”在遭受挫折时,只要敢于面对而不是逃避,勇于坚持而不是放弃,终会取得成功。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传达给学生的合理认知。4.两极性思维两极性思维是一种极端的直线性思维,这种认知方式往往把事情看成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常常以全或无的方式思考问题,其间没有任何的过渡和余地,没有弹性和弯曲。5.选择性提取选择性提取是指仅考虑个别细节或部分而不顾及其他信息,便草率地对某种事物得出片面的结论和判断。自卑的同学只选择性地提取和关注有关自己的消极、失败的信息,忽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对自己做出片面的评价,从而得出一个支持其抑郁或焦虑的结论。相反,一个高傲自大的人,总是夸大自己的优点而缩小自己的不足,从而一味地自我陶醉。6.人格化这类认知歪曲是指个体把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件看作是与自己相联系的,是具有人格意义的,并且把所有过错都归因于自己。这种认知歪曲的人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不能看到客观因素,而是一味地归咎于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最终导致自卑或抑郁。7.乱贴标签乱贴标签是指在错误判断和归纳的基础上给自己做出一个“专业化”的结论,这种乱贴标签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消极观点。例如,“我是不讨人喜欢的人,我有人际交往障碍”。如此地对自己乱贴标签,就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个性、能力、品质等方面的错误认知和评价,从而进一步引发其他不良情绪和行为。(二)合理情绪调节的基本步骤合理的情绪调节有如下步骤:(1)界定与情绪困扰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要求个体为自己的信念辩护。(3)证明不合理信念的谬误。(4)学习如何做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思维。二、行为训练方法对于一般的紧张或焦虑,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放松方法。(一)调息放松法紧张、焦虑时呼吸会不由自主地加快,从而出现被一些专家称为“过度呼吸”的呼吸方式。个体在过度呼吸时,常常利用的是胸呼吸,而不是腹呼吸。急促的过度呼吸会引起一些重要的生理变化,如二氧化碳与氧气在血液中的比例下降,从而改变血液的酸性,引起钙在肌肉和神经中的急剧增加,令其敏感度提高,使人感到颤抖、紧绷和紧张。过度呼吸还会导致通向大脑和四肢的血管的轻度收缩,这将与酸性改变共同产生作用,让人出现头昏、眩晕、视觉模糊、混乱、不真实感、麻木、手脚刺痛、寒冷以及肌肉僵硬、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焦虑本身还会导致一些其他的生理变化,如心跳频率和强度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汗增加,唾液分泌减少,出现恶心和肌肉紧张感。所有这些变化都来自自我调节的神经系统反应,也就是说无法通过意识直接控制这些生理变化。所以,在焦虑、紧张时,想通过意志让自己不冒汗、不脸红是十分困难的,能做的一种最简单但可能颇为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深呼吸缓解焦虑。具体的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满满地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