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测量准备1、测量工程概况整个工程施工坐标采用1987坐标系,整个工程施工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由业主提供控制点的坐标值和高程值,根据现场情况,埋设现场施工控制点,形成一级控制网,实测出控制网点的坐标和高程值;外业测量成果合乎要求后进行内业平差处理。2、测量组织管理(1)测量组织管理及程序测量管理分三级管理一级测量:一级为场区控制网测量,总承包管理级,由总包测量工程师负责,建立和管理场区测量控制网,负责整个现场建筑物的定位和高程控制以及沉降观测。二级测量:二级为建筑物定位测量,由总包负责进行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建立和管理建筑物的测量控制网,组织实施建筑施工面放样测量、负责管廊定位主控轴线和高程基点埋设,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测量放样的检查复核,负责建筑物变形测量,负责测量资料收集整理。总包测量工程师负责检查复核各级分包测量放样成果,上报监理。三级测量:三级为施工放线测量,由总包组织,以总包测量主管工程师为组长,组建各项目分包测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各分包主管测量人员组成。分包单位或劳务作业队根据二级控制测量点经复核无误后,进行管廊轴线测放和高程基点引测。负责建筑物内各定位角点、轴线、墙体、柱、预埋件、地坪测量放线,负责编制建筑物施工放样资料数据。(2)测量管理程序1)一级、二级控制测量管理程序建立场区测量一级控制网建立场区测量一级控制网进行建筑定位测设二级控制网一级控制网建立建筑物平面高程、定位控制网点一级控制网移交分包和施工队总包技术部门复核一级控制网监理复核:一级控制网编制测量方案监理审批总包技术部门复核二级控制网监理复核:二级控制网一、二级测量管理程序流程图2)三级控制测量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测量放线移交施工班组工序施工总包测量工程师检查复核监理复核:测量放线成果编制测量方案复核二级测量结果总包审核监理审批测量资料整理报监理检验三级控制测量流程图(3)测量工作要求1)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有合格证、检定证书,做好仪器定期自检和送检工作。2)做好测量资料,主要有:定位放线记录、抄测记录、垂直度观测记录、沉降观测记录。3)加强对测量仪器保养工作,测量仪器专人专用。,4)测量放线复核工作,关键是控制点坐标计算,轴线复核、标高复核,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5)施工安全,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施工现场人不能离开仪器,严禁非测量人员随意动用测量仪器;遵守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6)施工控制点的编号、保护和复查。7)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8)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9)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10)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11)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3、施工图审核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4、测量人员安排及仪器配置(1)测量人员安排总包项目经理部测量组配置测量主管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2人,测量员3人,各分包施工队配置各自的测量小组人员3人。(2)仪器和工具的配置仪器名称数量精度备注GPS1台2.5mm配套机座、脚架、电台等配套设施全站仪1台1秒级配套2台棱镜、机座、脚架自动安平水准仪2台DS1级配1毫米制5m铝合金伸缩塔尺测微器一台0.5mm配合水准仪使用工具名称数量精度备注钢卷尺(50m)2把一级测量专用鉴定钢卷尺对讲机6个5公里测量专用品弹簧称(管型测力计)3把100NU测量专用品温度计3只测量专用品气压计1个测量专用品其它工具小卷尺、线坠、麻线、排笔、红铅笔、墨线等测量方案测量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在与业主办理相关永久性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交接手续并取得测量放线技术报告后,应立即对以上点、线进行复测,绘制成图,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复测结果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过程中,测量人员还应对自己的复测成果进行复核。测量人员待复测成果审批下来后,方可在工地进行整体工程定位及放样。1、测量桩位交接1)测量桩位交接工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交桩。交桩要有桩位平面布置图。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2)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3)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4)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2、平面基准点的复核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采用GPS或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工作量)。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3、高程基准点的复核1)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DS1型精密水准仪配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此项工作在外业作业时,亦应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2)定位基准线的复核施工定位前须对管廊定位基准线进行复测检查,基准线的检查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时测定其边长及夹角,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值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复测基准线的误差应小于:角度±2.5″,边长中误差1/30000。3)经过复测,如发现上述基准点或基准线存在异议之处,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注明有异议之处和修正后成果表。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确定成果是否正确后,测量人员方可进行下面的工作。4)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操作方法本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室外其他工程,均需要在施工现场布置永久性的控制整个工程施工的平面控制网,以便工程的顺利进行。4、场区平面控制网点布置为了整个工程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业主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我们需要建立起服务于本工程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中要保证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3mm,即可保证施工对测量的精度要求。对于局部精度要求更高的结构部分,我们通过在首级网的基础上插入加密点的方式,布设精度更高的二级网。二级网点的控制精度m控ˊ=±1.7mm。为便于测量工作的方便性和准确性,控制网布设遵循以下几点:1)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鉴于该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在管廊开挖边坡上部坚固处。2)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3)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4)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5)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5、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1)在施工前,应先放出管廊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木、各类地下管线等。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2)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的路面宽度,放出管廊中线与开挖边线。如遇到路面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6、管廊施工测量1)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直线上中桩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50m,平曲线上宜为5~10m。施工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管廊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20m。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一)表示挖方。土方开挖施工期间每月复测一次水准点。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5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控制点。根据工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竖曲线的变化情况加桩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在交叉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的方格网进行。7、场区平面坐标控制网测量精度:场区平面控制网即二级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边(k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回数方位角闭和差(〞)相对闭和差J1J2J6一级40.5515-2410N≤1/15000二级2.40.25815-1316N≤1/10000三级1.20.11215-1224N≤1/5000注:N为测站数。8、首级控制网控制点的做法及保护。在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设完毕后,将测设的点用十字小龙门架控制其点位,在点位上埋设预制水泥桩。预制水泥桩的做法是:用直径30mm的粗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面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钩形,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桩顶尺寸为150mm×150mm,桩底尺寸b与埋深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坑位挖完后,将水泥桩灌注其中,在水泥凝固之前,用龙门架控制调整钢筋位置到原点位上。示意图见下图:待控制点完全稳定后在周围用砖砌筑300x300mm的保护砖跺,并定期进行检修,起到控制点的保护作用。管廊箱体的平面控制考虑到地下结构的深度及主体结构标高特点,在施工底板前,采用在底板边线外设立控制点的方法进行控制底板的方法。9、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在支护边周围不影响施工、通视良好、且易保存、地质坚固的地方设置加密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从业主给定的已知水准点引测高程到各加密水准点上,并和已知水准点组成一个附合水准路线。在施工时水准点从相应的控制水准点上引测到管廊箱体附近,用红色油漆画出并标注其高程。测量精度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闭合环)环线闭合差(mm)三等6≤50S2塔尺往返各一次2四等10≤10S2塔尺往返各一次40高程测量方法水准路线的确定按点埋石: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的稳定位置埋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150~20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10、工程细部测量控制(1)管廊箱体控制轴线的放样在施工区加密控制点上架设仪器,并用极坐标法进行设站,设站完成后,根据箱体位置中心线的坐标,将箱体位置中心线放样出来以控制管廊的位置,控制轴线必须检核一次以上。(2)管廊箱体的标高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用钢尺配合水准仪来控制建筑物的钢筋、模板、砼的标高,当底板完成后,还需要将高程传递到上层,需用钢尺、水准仪配合施测,每个流水作业段至少传递三点,以作相互检核用。(3)柱、墙、模板及预埋件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柱、墙的位置和尺寸线,用于检查柱、墙钢筋的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距模板内边200mm)。放双线控制以保证柱、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墙体控制线测设(4)墙体预埋件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出墙体预埋件的位置,并在钢筋上用油漆涂出一个+0.5m的控制线,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墙体预埋件的位置。对墙体或柱体的上模板线采用双向控制线,即+0.5m控制线和上控制线,双层控制梁板模板高程,从而减小误差,方便施工。如下图所示:(5)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上放样出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基坑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通过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除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外,还可以通过监测,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1.1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优化施工方案、预估发展趋势、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并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1.2通过对基坑、周边临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面等周边环境进行现场监测,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1.3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以实现信息化施工;同时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1.4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安全预测及设计优化,在加强安全控制的同时减少投资,使工程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从更大程度上加强业主的风险控制。2、监测频率各项监测的监测频度应考虑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的施工进程、施工工况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正常频率按照下表执行,每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当挖土间歇期间或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在下表基础上适当降低监测频度。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或监测结果变化频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经委托方同意后可适当增加次数并缩短监测周期加强观测,加大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质量监督等部门报告监测成果。2.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2变形量达到或超过预警值。2.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2.4建筑物本身、周边建筑物及地表出现异常。2.5由于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监测频率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见下表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施工进程备注二级基坑开挖面深度≤5m1次/2天监测值稳定且挖土暂停期间可3-5天监测一次;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5m~基底标高1次/1天底板浇筑后时间≤7d1次/2天7~14d1次/3天14~28d1次/5天>28d1次/10天回填土回填土完成观测结束3、监测方案3.1、监测点的位置设置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和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2、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深度;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3、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个;2)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9、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3.2、监测点的保护措施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主要在两个环节保护监测设施,一是在施工埋设过程中,尽量保证设备元件不被破坏,结合施工经验,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法埋设;二是在后期监测过程中,监测点的布置位置要与施工方提前沟通结合,避免后期施工位置重叠影响监测,还有就是各种数据采集导线引出后,要在导线尽头加上清晰的吊牌并保护好,最后分段统一汇集到电子保护箱内锁好。数据采集时统一开箱采集。沉降变形观测点分为基准点、沉降变形点两类。布设情况如下:1、基准点基准点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因此本测区的基准点都建立在降变形区域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经复测认为稳定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等水准点,增设时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2、沉降变形点根据基坑边坡走向及现场情况合理布置。桩身材料要坚实牢固,便于长期保存。使用14—16mm的螺纹钢筋混凝土桩,钢筋头平整且刻有细而深(0.5—1mm)的十字花,混凝土桩为直径12—16mm圆桩或10cm见方、长0.5—0.8m,可埋设预制桩或现场挖孔浇筑。基准点、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或专人看管。在附近设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遭施工机械碰撞损坏,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碰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基准点、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跛脚观测箱内。工区技术人员认真负责,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在附近设醒目的警示3.3、监测工作流程施工施工监测作业监测设计收集资料监测结果计算报送设计、监理、业主单位监测成果图、表编辑及输出经验类比理论分析规范要求等基坑稳定安全性判别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研究方案,报总监批准安全结构、环境不安全报警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或辅助施工措施施工监测管理流程图3.4、竖向位移监测3.4.1、竖向位移基准网的布设1)沉降监测基准网拟布设闭合水准路线基准网,基准点3个,联结为闭合环,定期观测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情况,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2)3个基准点拟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尽可能远离震动设备,便于长期保存,确认对于基坑项目地基变形量可忽略不记的稳定基础上。3.4.2、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根据相关的测量规范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布设原则如下:1)布设在基坑边的四角拐角和阳角处,及沿基坑边每隔20米左右布设一个;2)基坑每边不少于三个点。3)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布设。3.4.3、监测方法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的规定,确定本项沉降监测执行二级精度标准。3.4.4观测技术要求(1)竖向位移监测点的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法,自最近的一个基准点联测闭合环,使用经检验合格的0.7mm/km级精密水准仪和铟瓦尺采用固定路线,固定测量人员,固定仪器、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观测顺序,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中进行。(2)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成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使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3)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4)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3.4.5精度控制指标二级沉降监测应由表2-1和表2-2控制其观测成果精度。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一)(单位:m)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二级≤50≤2.0≤3.0≥0.3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二)(单位:mm)等级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己测测段高差之差二级0.50.7≤1.0≤0.7≤1.53.5、水平位移的监测3.5.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布设本次水平位移监测,拟监测点的情况设立3-5个控制点,按国家四等三角网的规范要求进行施测,以确保观测精度。有条件也可根据现场设置临时基准采用投影法。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布设拟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在水平位移点的大致轴线上布设,基准点之间相互理通视,以能定期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2)基准点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尽可能远离震动设备,便于长期保存,确认对于基坑项目地基变形量可忽略不记的稳定基础上,互相之间通视。3.5.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根据相关的测量规范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布设,布设原则如下:1)布设在基坑边的四角拐角和阳角处,及沿基坑边每隔20米左右布设一个;2)基坑每边不少于三个点。3)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布设。3.5.3、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有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测小角法、自由设站法和极坐标法等方法。本项目拟采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视准线法,监测时以监测点的两端远处各设置一个稳定基准点A、B,采用2”级全站仪仪架测站于A点,定向B点,两点之间形成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每个监测点设置带有刻度的占牌,正倒镜两测回测得每个监测点的位移值,观测中误差≤±3mm。各监测点的初始值取3次观测值的平均值。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模式(测小角法)直接观测水平位移。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在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场地处埋设工作基点A、B、O,并使OA和OB分别大致平行于基坑的两边(对于基坑外形不规则的情况,使OA和OB分别与基坑主要边长大致平行/垂直即可)。设O点自由坐标为(0,0),并设OA为X轴正向。在O点设工作基准墩,并安装强制归心盘。要求强制归心墩的高度大于基坑周边防护围栏的高度0.1-0.2m,实际取1.6-1.7m。O点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日常观测在该处强制归心墩上安装全站仪,在待测点上安装反射棱镜,使用OA作为基线,使用全站仪的坐标测量模式直接测定各变形监测点位的坐标,并与初始值对比,作为该变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精度为1mm。强制归心盘和强制归心墩全站仪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图3.6、周边管线变形监测如果条件允许,地下管线的观测点尽量布设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间部位,并且测点宜直接布设在管线本身,也可以设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根据需监测的地下管线的重要程度及现场实际情况,地下管线的沉降可以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监测。直接法就是通过埋设一些装置后,直接对管线本身的位移进行观测。常用的方法有:①抱箍法:由扁铁做成的圆环(直径稍大于管线直径)将测杆与管线连接成一个整体,测杆伸至地面,地面处设置相应的窨井,保证道路、交通和人员的正常通行。此法观测精度较高,其不足之处是必须凿开路面,开挖至管线的底面,这对城市主干道是很难实施的,但对于次干道和十分重要的地下管道,如高压煤气管道,按此方案设置测点并予以严格监测,是必要和可行的。②套管法:用一根硬塑料管或金属管打设或埋设与所测管线顶面和地表之间,量测时将测杆放入埋管内,再将标尺搁置在测杆顶端,只要测杆放置的位置固定不变,测试结果就能够反映出管线的沉降变化。此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可避免道路开挖,但观测精度较低。间接法就是不直接观测管线本身,而是通过观测管线周围的土体,分析管线的变形。此法观测精度较低,方法有:①底面观测:将测点设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观测底面的土体位移。此法常用于分析管道纵向弯曲受力状态或在跟踪注浆、调整管道差异沉降。②顶面观测:将测点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或管线的窨井盖上观测,由于测点与管线本身存在介质,因而观测精度较差,但可避免破土开挖,只有在设防标准较低的场合采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对位于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作为重点监测保护对象,一般情况下对直径小于300mm的刚性管线(煤气、上水)及直埋的柔性管线(电力、市话),采用包裹法布设直接监测点,即把被监测管线开挖暴露把一根测针,包裹在管线上,测针垂直管顶并露出地面。对于直径大于等于300mm的刚性管线(煤气、上水)及以排管或管块方式埋设的柔性管线(电力、市话),采用包裹法布设直接监测点将无法实施,特别是在道路上施工,大面积的开挖是不现实的。我们的作法是以最小的开挖面积,挖至被监测管线的顶部,然后埋设Φ70的PVC护管,测量时把测针通过护管直接置于被监测管线顶部即可,也可按管线单位要求布设在管线设备上(人孔、窨井、阀门、抽气孔等);间接测点是将管线测点做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在现场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上述布点方法进行布设。抱箍式、直埋式和套筒式管线测点埋设示意图3.7、地下水位监测基坑外地下水水位监测包括潜水水位监测和承压水水位监测,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GB3①监测点宜布置在邻近围护桩施工搭接处、转角处、相邻建(构)筑物处、地下管线相对密集处等,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外侧约2m处;=2\*GB3②潜水水位监测点间距宜20~50m,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处应适当加密;=3\*GB3③潜水水位观测管埋置深度宜为6~8m;=4\*GB3④对需要降低微承压水或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监测点宜布置在相邻降压井近中间部位,间距宜为30~60m,每侧边监测点至少1个。观测孔埋设深度应保证能反映承压水水位的变化,观测孔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坑外)潜水水位观测孔应在基坑降水之前完成。其孔径不应小于110mm,孔深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确定,一般在5~8m,当挖深范围内若有渗透性较强的粉、砂性土层时,水位观测孔应进入该层一定深度。孔隙水压力计周围、水位管滤管段与孔壁间须灌砂,其余段应用有效的隔水材料封阻至孔口,水位管口应加盖,防止地表水及杂物进入;承压水位观测孔深进入承压含水层不宜小于2m,孔底应填砂,水位管直径可为50~70mm,滤管段不宜小于1m,其与孔壁间应灌砂,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隔水。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见图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GB3①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2\*GB3②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控制地下水位之下3~5m。对于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水位监测管埋置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8、周边地表、道路沉降竖向位移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GB3①地表沉降监测点宜按剖面垂直于基坑边布置,剖面间距宜为30~50m,每侧边剖面线至少1条,并宜设置在每侧边中部;=2\*GB3②地表沉降监测剖面线延伸长度宜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每条剖面线上的监测点宜由内向外先密后疏布置,且不宜少于3~5个;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地表沉降监测应垂直于基坑边布设若干测点,以形成监测剖面,剖面应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用冲击钻在设计位置处钻孔后直接埋入钢筋。地表沉降点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监测点的埋设工作,步骤如下:①用水钻在硬化路面成孔,打穿地表层;②清孔在孔内插入30~50cm钢筋头;③放入少量细砂铺实;④放置套筒和盖板保护测点,防止过往行人和车辆对测点的破坏。在监测的同时还要加强基坑项目巡视检查,以便基坑周围险情及时发现。3.9、坑底隆起监测基坑坑定隆起监测采用土体分层沉降的方法,利用分层沉降仪及配套的磁性沉降标完成。磁性沉降标埋入土中,会与土地一起沉降,因此每个沉降标的沉降量便是该沉降标埋深处土体的沉降量。分层沉降仪由对磁性材料敏感的探头的带刻度标尺的导线组成。当探头遇到埋设在钻孔中预定深度的沉降标(磁性材料套筒)时,沉降仪上的蜂鸣器就会发出信号。这时,测量导线上标尺在孔口的刻度,就可以获得沉降标的相对位置。分层沉降管的埋设步骤:在定位点安装钻机,按设计深度钻孔。在设计深度将分层沉降管接长。分层沉降管一段长2m,为方便向孔内下管,可将每2-3根连接在一起,并将沉降标在设计深度处临时固定在沉降管上。沉降管底部用底塞塞紧,底部和连接处用胶带包裹,防止泥沙进入。待分层沉降孔钻好以后,将沉降管尽快放入孔内,逐段接好,并用胶带包裹连接处。沉降标上有6个弹簧钢片,由特殊的构造固定并由销栓控制。沉降标下放到预定位置后,可拉动销栓上的引线,打开钢片,使之抓紧孔壁,以便和周围土体一起沉降。用原土将沉降管和孔壁之间的空隙填密实,并对孔口加以封闭保护。分层沉降监测原理图上图中的土层是指沉降标之间的土体。当土体有竖向位移时,分层沉降标也会随之产生竖向位移,沉降标的竖向位移距离就反映了土体的变形大小。当某次监测时,测到沉降标的位置,与初始值相比较,即可获得沉降标的竖向位置值,也就是沉降标所在位置的土体的沉降量(隆起值)。4、现场巡视方案现场巡视内容及要求1.1、现场巡视流程现场巡视作业流程图。1.2、巡视前期准备(1)现场踏勘和调研在工程施工前,应对各工点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工点周边的实际工况。同时,与沿线周边风险工程产权单位联系,并听取产权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的意见、要求,并记录在案。(2)编制巡视方案根据土建施工计划以及特殊风险工程产权单位的要求,编制巡视方案。(3)方案交底和器具配备按照监测人员组织方案的要求配备现场安全巡视员,对担任巡视工作的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并配备巡视所需的器具设备。交底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点:①了解现场安全巡视的目的②了解现场巡视的内容③掌握现场巡视的方法和手段④掌握安全风险工程巡视预警标准⑤熟悉收集来的沿线风险工程的资料、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等有关巡视工作的资料。需配备的器具设备包括:游标卡尺、裂缝读数显微镜、钢卷尺、锤、钎、放大镜、手电筒、照相机等。1.3、周边环境安全巡视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第4.3节要求,周边环境现场巡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构)筑物安全巡视根据本项目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确定安全巡视的范围。在施工前要对所要巡视的建筑物做首次巡视,首次巡视的重点是调查(构)筑物现状,巡视该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剥落状况,有地下室的建筑物须进入地下室察看有无渗水的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地下室出现渗水的地方也做好标识,记录渗水的位置、渗水量大小。对在施工影响前已经出现的裂缝、地下室渗水等异常情况,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影像资料存档。施工过程在中要对建(构)筑物进行日常巡视,巡视内容包括建(构)筑物裂缝、剥落;地下室渗水等。对在首次巡视中发现的既有裂缝测量其宽度并与初始宽度进行现场比较。发现建(构)筑物墙体、柱或梁新增裂缝或裂缝发展速率超过预警标准、地下室出现渗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巡视过程中,填写现场安全巡视表。(2)地下管线现场安全巡视地下管线首次巡视的重点是项目内沿线车站基坑影响范围内的污水管道、给水管道、天然气管道扽现状,巡视该管线周边有无地面裂缝、渗水及塌陷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井内有积水的要记录积水的深度以及积水来源。对在施工影响前已经出现的地面裂缝、井内积水等异常情况,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影像资料存档。在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进行日常巡视,对首次巡视中发现的裂缝测量其宽度并与初始宽度进行对比,发现裂缝有持续开裂或进水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拍照存档。同时对沿线管线地面开裂、渗水等情况进行日常巡视。(3)道路及地面现场安全巡视项目施工前应对项目内沿线周边道路及地面进行安全巡视,巡视的重点为调查地面有无裂缝、地面隆陷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并采用拍照的方式对既有裂缝、地面隆陷等情况进行影像资料存档。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首次巡视中发现的既有裂缝测量其宽度并与初始宽度进行对比,发现新增地面裂缝或裂缝发展速率超过预警标准、地面隆起、地面冒浆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巡视过程中,填写现场安全巡视表。(4)桥梁现场安全巡视现场安全巡视的桥梁沿线建(构)筑物所列对象。在施工影响前对所要巡视的桥梁做首次巡视。首次巡视的重点是调查桥梁现状,巡视该桥梁墩台周围有无地表裂缝、挡墙有无开裂的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对在施工影响前已经出现的地表裂缝、挡墙开裂等异常情况,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影像资料存档。安全巡视过程中须注意交通安全,避让来往车辆。巡视的内容包括:=1\*GB3①墩台周围地面沉陷;=2\*GB3②挡墙开裂;=3\*GB3③混凝土外观、伸缩缝变化情况等。对在首次巡视中发现的既有裂缝测量其宽度并与初始宽度进行现场比较。发现新增裂缝或裂缝发展速率超过预警标准、墩台周围地表明显隆陷等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巡视过程中,填写现场安全巡视表。1.4、明挖基坑现场安全巡视在基坑开挖前或降水施工前应对基坑周边道路、地面做首次巡视,重点是调查地面有无裂缝、地面隆起、周边堆载、地表积水等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用水位计测量地下水位并记录水位标高,并采用拍照的方式对既有裂缝、地面隆陷、地表积水等情况进行影像资料存档。《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第4.3节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况进行巡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开挖长度、分层高度及坡度,开挖面暴露时间;②开挖面岩土体的类型、特征、自稳性,渗漏水量大小及发展情况;③降水地下水控制效果及设施运转情况;④基坑侧壁及周边地表截、排水措施及效果,坑边或基底积水情况;⑤支护后土体裂缝、沉陷,基坑侧壁或基底的涌土、流砂、管涌情况;⑥基坑周边的超载情况;⑦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位移、坡面开裂情况。1.5、监测设施现场安全巡视工程施工监测过程中,由于测试元器件基本埋入混凝土和土体内,这样使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修复的性质,因此在认真做好测斜管、水位管、传感元件和各监测点的安装埋设工作的同时,对测点、孔的现场巡视工作也十分重要。(1)基准点及监测点埋设完毕之后,监测单位应及时将监测点布设图及测点保护的注意事项告知施工单位,让施工单位向各班组进行监测点保护的交底,同时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明白监测点对本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在平时施工作业中即要能认的出监测点,还要知道如何避让和保护监测点,监测点受到破坏后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监测人员。(2)沉降点、变形监测点、收敛监测点周边等是否完好,并设置了反光条,以提醒注意保护,同时也便于寻找。(3)所有传感器类的导线引出地表采用套钢管保护,并且做防水处理。(4)测斜管在安装过程时桩头部位要套管保护,使用过程中,管口封堵一定要做好并经常检查,同时外侧还需做保护罩,防止管口被破坏,导致测斜管被堵,定期要对测斜管进行冲洗疏通。(5)围护破桩头过程,是测斜监测孔与桩内力监测点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测斜管易被凿穿、破碎,然后造成管内堵塞,无法使用,传感器导线被凿断或者芯线被拉断,导致监测点报销;使用小风镐在监测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慢慢的凿除混凝土,可有效防止测点被破坏,坚决杜绝使用挖掘机直接撞击破除混凝土。(6)施工区域内沉降点或地下水位监测点,尽量埋设于低于地表的保护井内,上面覆盖钢板进行保护,以防止被掩埋或者破坏;埋设于道路或者建筑物上的沉降点,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小巧”,尽量不影响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美观,便于保护。(7)施工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监测工作离不开施工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施工单位也是监测点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现场监测点被破坏后,应第一时间进行修复。监测点被破坏,损失的不仅仅是监测点本身,更重要的是整个施工周期内的监测工作。因此,监测单位在对各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时,应该特别提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监测点的保护。现场巡视的频率(1)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现场巡视按照每天一次的巡视频率进行,其他时间按照其监测频率进行巡视,在异常情况下应加大巡视频率;(2)明挖基坑施工期间按照每天一次的巡视频率进行巡视,异常情况下增大巡视频率,特别是在雨季须加大巡视力度。现场巡视资料整理(1)文字报告现场安全巡视完毕之后,进行资料整理,形成文字报告放在监测日报里,报告形式可采用记录表格的形式。报告内容包括:巡视时间、巡视地点、巡视对象、巡视内容、存在问题描述、原因分析、安全状态评价、采取措施建议等。(2)图像资料现场安全巡视风险工程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存档,并将其附在文字报告之后。5、监测报警值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工程做出险情预报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问题,关系着工程安全和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判断。根据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确定工程监测项目报警值: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基坑类别一级二级三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1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30~350.3%~0.4%5~1050~600.6%~0.8%10~1570~800.8%~1.0%15~20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25~300.2%~0.3%2~340~500.5%~0.7%4~660~700.6%~0.8%8~102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20~400.3%~0.4%3~550~600.6%~0.8%5~870~800.8%~1.0%8~10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10~200.1%~0.2%2~325~300.3%~0.5%3~435~400.5%~0.6%4~53深层水平位移水泥土墙30~350.3%~0.4%5~1050~600.6%~0.8%10~1570~800.8%~1.0%15~20钢板桩50~600.6%~0.7%2~380~850.7%~0.8%4~690~1000.9%~1.0%8~10型钢水泥土墙50~550.5%~0.6%75~800.7%~0.8%80~900.9%~1.0%灌注桩45~500.4%~0.5%70~750.6%~0.7%70~800.8%~0.9%地下连续墙40~500.4%~0.5%70~750.7%~0.8%80~900.9%~1.0%4立柱竖向位移25~352~335~454~655~658~105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25~352~350~604~660~808~106坑底隆起(回弹)25~352~350~604~660~808~107土压力60%~70%f170%~80%f170%~80%f18孔隙水压力9支撑内力60%~70%f270%~80%f270%~80%f210围护墙内力11立柱内力12锚杆内力6、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当监测单位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业主及监理单位,并于24h内提供书面监测结果。并要对异常点位加密监测,测量数据于监测后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业主及监理单位,并于12h内提供书面报表。7、监测日报表样表测量质量保证措施测量工作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及质量过程控制。(1)准备工作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无论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均重新到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与建设方办理交接桩手续;检核红线桩和水准点;承担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编制测控布置;建立测量数据库;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组织管理组建测量管理部,实行统一管理。本工程测量主管工程师1名、测量工程师2名,测量员3名,放线工劳务配置,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测量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测量专业工程师、测量高级技师和测量技师。测量组长必须由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测量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员工管理
- 《眩晕基础知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职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合集【员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离心泵工作点》课件
- 贵都高速某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 《祝世界好友周快乐》课件
- 成都市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要求(2019年版)(完整版)
- 2024-2030年版中国IPVPN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7历期末】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企业大学行业运作模式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房地产激励培训
- 期末复习试题1(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MOOC】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违章建筑举报范文
- 音乐制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幼师年终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