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地区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地区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地区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地区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地区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劳动者的食物C.劳动者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2.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环状十四肽),可以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目前可以人工合成,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SRIH治疗时可以采用注射或口服方式B.SRIH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3分子水C.SRIH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SRIH可随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和胰岛3.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激素、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激素、神经递质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后被灭后4.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存在DNA复制过程,而无丝分裂没有该过程B.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会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C.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体细胞的一半D.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同源染色体5.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B.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大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流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10%D.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存的东乡野生稻具有耐冷基因,因此具有较强的耐冷性。可利用东乡野生稻对普通栽培稻进行改良,选育出耐冷的栽培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栽培稻之间的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东乡野生稻较强的耐冷性是定向变异的结果C.利用东乡野生稻台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耐冷基冈频率发生改变7.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由于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实验1的结果是只有上清液a有放射性,沉淀物b中无放射性C.如果实验2的混合培养时间太长或太短,则沉淀物d的放射性会降低D.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8.(10分)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B.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膜,也包括小肠黏膜等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二、非选择题9.(10分)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于上午7:00-10:00分别用黄光、蓝光和红光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包括___________两类,两者在发挥作用时,捕获光质种类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可知,____________组能促进该种蔬菜的生长。(3)图中黄光补光组的CO2吸收速率低于白光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红光补光、蓝光补光一段时间后植株的叶绿素a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请写出利用纸层析法比较它们叶绿素a含量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杂交稻的无融合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杂交水稻一般需要每年制种的问题。(1)上述水稻杂交种收获的种子种植后失去原杂交种的优良性状,导致水稻杂交种需要每年制种的原因是______。(2)有两个基因控制水稻无融合生殖过程: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都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P的影响。用下图1所示杂交方案,获得了无融合生殖的个体。①子代中Ⅱ、Ⅲ分别自交后获得种子,则Ⅱ上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Ⅲ上所结种子胚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___个。②理论上,子代Ⅳ作为母本能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的原因是_________。(3)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2所示)。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能会导致________多样性降低,存在生态隐患。11.(14分)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1)D1蛋白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上,参与水的分解,产物用于_________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①据图甲、乙的CK组和H组分析: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推测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__________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如图中P、P+H组所示。①图甲表明黄体酮能_______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据图乙、丙、丁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已知果蝇的某性状存在突变型和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研究人员利用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突变型雌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2)该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野生型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请写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石,可以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详解】A、代谢产物是指新陈代谢中的中间产物(如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抗生素)和最终代谢产物(如水和二氧化碳),A选项中“都是”不对,如水,A错误;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不能作为人的食物,B错误;C、人的有机排出物主要是粪便,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C正确;D、题干中的一部分分解者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如蘑菇可以被人食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加深学生组成成分的识记与理解。2、C【解析】

肽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接而成,进入消化系统将被消化掉,所以口服无效,只能通过静脉注射法进行获取,肽键数=水分子数。【详解】A、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为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不能口服,A错误;B、SRIH为环状十四肽,可能不含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4分子水,B错误;C、SRIH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系,C正确;D、SRIH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错误。故选C。3、B【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详解】A、酶是蛋白质或RNA,只有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抗体都是蛋白质,A错误;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C、激素具有特异性,只是作用于靶细胞,但是有些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的组织细胞,如甲状腺激素;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作用于抗原,而抗原不一定具有细胞结构,如某些大分子物质也可以是抗原,C错误;D、有些激素如性激素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D错误。故选B。4、B【解析】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三种分裂方式在物质准备时都需要进行DNA复制。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详解】A、各种细胞分裂方式都要进行DNA的复制,A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B正确;C、雄蜂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D、有丝分裂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方式有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建立细胞分裂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网络。5、C【解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一般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当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般所处的营养级较高,其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获得的能量最少,是上一营养级的10%~20%左右。一般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详解】A、题干信息描述,大型食肉动物迁入以后,植食性动物会出现被捕食和被驱赶的现象,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A正确;B、某些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被捕食和驱赶,可能有利于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生长,造成其环境容纳量增大,B正确;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C错误;D、该题中引入新的物种,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D正确;故选C。6、B【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潜在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详解】A、不同栽培稻之间的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C、利用东乡野生稻台种对人类有食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耐冷基冈频率提高,D正确。故选B。7、B【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用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c中放射性较低,沉淀物d中放射性较高。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先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即大肠杆菌,A正确;B、由于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实验1的结果是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也会有少量放射性,B错误;C、实验2中的噬菌体被标记的是DNA,如果混合培养时间太短,则一些被标记的DNA没有侵入细菌,如果保温时间太长,则一些子代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因大肠杆菌裂解而释放出来,都会导致沉淀物d的放射性降低,C正确;D、本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8、D【解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3、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详解】A、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所以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A错误;B、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C错误;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B选项,考生需要充分理解生物膜是细胞内的膜结构。二、非选择题9、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红光补光组、蓝光补光黄光补光后抑制了该蔬菜光合色素对光合作用有效光的吸收提取并分离同一时刻的红光补光组、蓝光补光组和对照组蔬菜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a色素带的宽度【解析】

题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给植物补充黄色光源时,植蔬菜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蔬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给蔬菜补充红光和蓝色光源时蔬菜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说明此光源对蔬菜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详解】(1)叶绿体色素包括两大类即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它们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前者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后者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可推测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两类。(2)由分析可知,红光补光组、蓝光补光组蔬菜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都高于对照组,故此可知能促进该种蔬菜的生长的组别是红光补光组、蓝光补光组。(3)图中黄光补光组的CO2吸收速率低于白光对照组的原因,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可能是黄光补光后抑制了该蔬菜光合色素对光合作用有效光的吸收,从而抑制可光合作用的进行。(4)为了验证红光补光、蓝光补光一段时间后植株的叶绿素a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以利用纸层析法进行验证,具体设计思路为:提取并分离同一时刻的红光补光组、蓝光补光组和对照组蔬菜等量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a色素带的宽度。【点睛】题图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原理以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原理解答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具备优良性状的杂交种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aP或ap3IV作为母本,A保证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P保证雌配子AaPp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AaPp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卵中精子来源的染色体消失遗传【解析】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缺点是后代个体可能发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杂种优势。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A、P影响雌配子的形成,从而可以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是利用该基因表达系统中的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详解】(1)表现出优良性状的杂交种如显性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保持其杂种优势,因此需要每年制种用于生产;(2)①子代中Ⅱ自交,其基因型为aaPp,由于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aaPp作母本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为aP或ap,直接发育成个体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aP或ap。若子代Ⅲ自交,其基因型为Aapp,若作父本,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p、ap,Aapp作母本,由题意知,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受精作用后所结种子的胚的染色体组数为3组。②基因型为AaPp的IV作为母本,含基因A可以保证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含基因P保证雌配子AaPp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所以可以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AaPp;(3)据图分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使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或“不出现基因重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后,父本来源的染色体消失;(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以使杂种通过无性繁殖得以保持杂种优势,但也会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藏有生态隐患。【点睛】本题以科技前沿技术无融合繁殖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考查杂交优势、异常减数分裂和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获取题目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1、类囊体(类囊体薄膜、基粒、基粒片层)暗(碳)降低D1蛋白含量减少大于解除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解析】

1.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缓解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2.图乙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使用黄体酮)的D1蛋白含量比H组低,图丙中,使用黄体酮的组D1蛋白表达量却比未使用的组高(P组比CK组高,P+H组比H组高),图丁中使用黄体酮的组与未使用组D1蛋白分解基因的表达量基本相同(CK组与P组基本相同,H组与P+H组基本相同)。【详解】(1)根据D1参与水的分解可知,该蛋白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有【H】、ATP,用于暗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据图甲、乙的CK组为水、25℃处理,H组为水、36℃处理,结果CK组光合作用速率比H组高,说明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结合图乙分析:图乙中H组的D1蛋白含量比CK组下降,推测可能与D1蛋白含量减少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均为1,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为3,而分解量为1.5,合成量大于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P组的处理是黄体酮、25℃,P+H组的处理是黄体酮、36℃,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解除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依据各图的结果分析可知: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说明D1蛋白可能发生了转化,故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点睛】本题结合直方图,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