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站水保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小水电站水保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小水电站水保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小水电站水保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小水电站水保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批稿) 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3方案编制情况 2-1.4项目区概况 2-2编制总则 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3- 2.3方案编制深度 2.4设计水平年 3工程概况 3.1工程地理位置 3.2工程规模 3.3工程布置 3.4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 3.5施工组织设计 4工程建设区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 4.1工程区自然状况 4.2工程区社会经济 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20-5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22-5.1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5.2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原则 5.3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及时段划分 5.4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5.5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 5.6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5.7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6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6.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6.2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 6.3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6.4水土保持分区 6.5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 6.6施工期临时水土保持措施 6.7分区防治措施布局 6.8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量汇总 6.9防治措施年度实施进度与建议 7水土流失监测 7.5监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7.6监测资料整理及分析 7.7监测方案实施 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8.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9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9.1组织领导措施 9.2技术保证措施 9.3资金来源与使用办法 9.4水土保持监理、监督保障和管理措施 73-10结论 10.1方案编制结论 75-10.2建议 77-本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附图:本河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本河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平面布置图本河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某县本河电站为引水式小(二)型水力发电站,电站初拟装机2×2500KW,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主体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引水隧洞、压力前池、压力钢管道、厂区建筑等组成。本河电站位于某县A江旁,马吉乡桥底村,电站距某县城60km,地理位置为北纬27°21′~27°23′,东经98°51′~98°本河属于A江水系,为A江一级支流。本河发源于碧罗雪山,流域内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最高海拔3868m,河源高程3600m,河口海拔高程1300m。干流长度8km,坡降15.7%,本河流域总面积26.5km²。流域内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轻微,属于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源于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南下的干冷气流遭遇而形成流域湿润多雨的气候。流域地形高差悬使流域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随高程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差异,流域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近年来,A江州城乡经济发展较快,对电力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目前某县城乡小水电供电能力严重不足,电力结构分散,供电质量不高,省、州大电网又因要保证大城市的供电而不能对地方进行充足的电源补给,地方电网难以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行地方小水电的开发利用,改善区域内的供电紧张局面,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提高当地人民的经济文1.3方案编制情况我院受云南省某县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于2005年7月开始对本河电站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工作。在《云南省某县本河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云南省A江州某县本河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书”),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本河电站为引水式小(二)型水力电站,电站位于某县本河中下游,属马吉乡政府管辖,电站距某县城60km。由于流域海拔变化在1300~3860m之间,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多年平均降水量2526mm,年降水量的90%主要集中在汛期的3~10月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具有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流域内主要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林、低矮常绿植物和旱地,整个流域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工程区域某县被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重点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根据某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工2.1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开挖、边坡处理、弃渣堆放、施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工程影响地区的地貌和植被受到较大的干扰,水土保持设施遭到破坏。在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情况下,将导致工程区水土流失加剧及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规定,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保护工程区水土资源和自然环境,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治因工程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方案编制的目的是综合分析本河电站工程区域实际情况、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全面考虑工程建设对工程区域水土保持的影响,使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当地水土保持总体要求;为工程方案的论证和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案,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将水土流失危害尽量减小,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出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同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使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得以及时控制。为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设计和施工依据,也为水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验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1989年12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2002年8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998年8月);(8)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72.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11月22日);(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5)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保监[2001]15号);2.2.3规范性文件(2)云南省云政发[1999]5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3)云南省水利厅[2002]12号文“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4)云价民[1997]25号文“关于印发《云南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2.2.4规范标准(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1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4)其它有关的技术规范。2.2.5技术文件及资料(1)《A江州某县本河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2000年8月);(3)项目区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资料;(5)其它有关资料。2.3方案编制深度98)关于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的规定,主体工程的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深度,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2.4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应结合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条件,区域生态建设规划以及主体工程特点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考虑确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措施(按方案设计)全面到位,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为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若设计水平年定得太短,则要求项目区内水土保持措施完全发挥保土蓄水时效也就越短,水保投资相应也高,反之,则建设项目所影响的水土流失的时间就越长。本工程计划2005年12月开工,工期16个月,2007年3月竣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08年。3工程概况3.1工程地理位置某县位于A江州中部,北纬27°21′~27°23′,东经98°3.2工程规模某县本河电站为引水式小(二)型水力发电站,电站初拟装机2×2500KW。主体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引水隧洞、3.3.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河电站属小(二)型电站工程,工程等级为V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3.3.2洪水标准挡水建筑物按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非正常运用洪水标准100年一遇(P=1%)。电站厂房正常运用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非正常运用洪水标准50年一遇(P=2%)。3.3.3地震设防烈度根据中国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图》,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2s。查地3.4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3.4.1工程布置总体布置方案: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引水坝布置在高程1760.0m处;布置了二个引水隧洞,全长2027m;隧洞与引水坝距离约50m,用明渠连接;压力前池布置在较平缓山脊处,压力出A江口约400米。3.4.2主要建筑物形式(一)引水坝设计本河电站拦河坝布置于高程1760.0m处,坝型为浆砌石溢流坝。溢流坝坝顶高程1762m,坝高9.4m,坝总长25m,溢流坝长12米。采用折线型实用堰,坝顶宽2m,上游坝坡垂直,下游坝坡1:0.7,挑流消能,挑流坎圆弧段宽2m,坝底宽6m。左岸布置(二)引水明渠隧洞进口与引水坝之间用明渠连接,长约50m,纵坡降1/1000,矩形断面1.5m×2.0m,正常水深1.5m。(三)引水隧洞隧洞进口布置在距引水坝下游约50m处,沿线布置2个引水隧洞,1#隧洞长度880.67m,2#隧洞长度1146.65m,隧洞全长2027m。纵坡降1/1000,开挖断面1.8m×2.0m。水深1.5m;衬砌断面1.5m×1.8m,水深1.5m。(四)压力前池压力前池布置于山脊处。压力前池长20m,宽6m,深4.5m。压力前池总容积360m³,有效调节容积175m³;压力前池正常水位1760.0m,压力前池堤顶高程1761.5m。最低水位1759.75m,进水室底板高程为1756.00m。(五)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布置山坡上,主管全长约为726m,采用联合供水方式,在厂房上游采用倒“Y”型分岔。钢管直径D=0.75m。压力不同管段分别选择为8~20mm。(六)厂区主厂房:布置在A江左岸公路内侧台地上,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主厂房地坪高程1342m,长度25.4m,宽12m,主厂房建筑面积304.8m²。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长10m,宽12m,地面高程1342m。升压站布置于主厂房内侧。(七)主要机电设备本河电站装机2×2500kw,选定二台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CJ-W-98/2*9,配套发电机为SFW2500-8/1730,调速器为YWT-600微机调速器。电站设35Kv升压变压器一台,型号为S9-6300/35。3.5施工组织设计3.5.1施工条件本河水电站位于某县马吉乡桥底村。厂区对外交通方便,现有三级公路直达厂区。工程区内人工轧石料丰富,数量和质量均可满足工程要求。施工用水可引用溪水,水质符合生产、生活用水要求。施工用电可就近接10kv线路。3.5.2施工场地布置利用各隧洞进出口附近平缓山坡、厂区作为主要施工场地,布置施工生产区;各施工生活区布置在附近山坡。3.5.3施工方法石方明挖采用手持式风钻钻孔,人工装药爆破;石方洞挖采用牛腿式风钻钻孔,人工装药光面爆破。石方明挖出渣,采用1m³挖掘机装石渣,8t自卸汽车运输。洞内出渣采用人工装渣,拖拉机运输出渣。砌石工程采用0.4m³拌和机拌和砂浆,胶轮车运砂浆,人工抬运石料就位,人工砌筑。混凝土浇筑采用0.4m³移动式拌和机拌和,厂房混凝土采用满堂脚手架施工,手推车运输入仓,人工平仓,插入式振捣器振3.5.4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建筑使用材料,所用块石料均可就近分区开采。拦河坝可利用隧洞石方开挖料和部分河卵石;各引水隧洞口及连接渠道和压力前池用料,利用隧洞开挖料,所以不再设置石料场。工程区域内的砂,可采用机制砂和河砂中采用。主要用于管道及厂区,引水隧洞机制砂及河砂配合使用。3.5.5弃渣场规划工程施工期间开挖土石方总量为2.98万m³,回填利用0.24万m³,工程弃渣量为2.73万m³,按照松散系数1.25计,弃渣松方约为3.41万m³。工程规划了5个弃渣场,分布于拦河坝1个,隧洞及压力前50m处,1#隧洞进口前端右侧,堆放拦河坝、隧洞开挖利用后的弃渣及部分渠道弃渣,占地面积0.11hm²,实际规划堆放弃渣0.58万m³;Ⅱ弃渣场位于1#隧洞出口、2#隧洞进口处前方,堆放1、2#隧洞开挖利用后的弃渣,占地面积0.13hm²,实际规划堆放弃渣0.69万m³;Ⅲ弃渣场位于2#隧洞出口附近,堆放2#隧洞及前池开挖利用后的弃渣,占地面积0.06hm²,实际规划堆放弃渣0.33万m³;IV弃渣场位于管道中部,堆放管道开挖利用后的弃渣,占地面积0.06hm²,实际规划堆放弃渣0.33万m³;V弃渣面积0.22hm²,实际规划堆放弃渣1.19万m³。弃渣场弃渣量规划统计表弃渣场容量弃渣量平衡弃渣来源1#隧洞、施工道路IⅡ弃渣场Ⅲ弃渣场2#隧洞、前池及泄水道IV弃渣场压力管道厂区、压力管道及进厂公路合计3.5.6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施工工期为16个月,准备工期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14个月。(1)施工准备:2005年12月~2006年1月;(2)隧洞施工:2006年2月~11月;(3)引水坝施工:2006年11月~12月;(4)压力前池施工:2006年12月~2007年1月;(5)压力管道施工:2006年3月~12月;(6)厂房施工:2006年4月~12月;(7)变电场施工:2006年11月~2007年2月;(8)机电设备安装:2006年12月~2007年2月;(9)施工完工清理:2007年3月。工程特性表序号备注1坝址集雨面积2多年平均降雨量3多年平均流量4电站毛水头m5设计水头m6电站引用流量7装机容量8设计保证率%9保证出力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装机年利用小时小时二引水坝浆砌石重力坝1坝顶轴线长m2最大坝高m3坝顶宽m24坝底宽m85消能型式底流6正常水位m7设计洪水位m8校核洪水位m三引水隧洞2个1坡降%12长度m3进口底板高程m4出口底板高程m四压力前池1长×宽×高m20×6×4.52总容积序号备注3有效调节容积4渐变段长m5溢流堰顶长m86堰顶溢流水深m7堰顶高程m8压力前池边墙高程m五压力管道1长度m2管径3重量t六厂房1结构型式框架2长×宽×高m3建筑面积4主厂房地面高程M5副厂房地面高程M6水轮机安装高程m七主要设备水轮机CJ-W-98/2*9台2设计水头m2水轮机出力(最大)3额定转速4流量(二)发电机SFW2500-8*1730台21额定出力2额定电压3额定电流A4额定转速5频率序号备注6功率因数cosφ滞后(三)台2(四)主变S9-5000/35台1八施工1准备工期月22施工工期月3总工期月4主要工程量及材料土石方开挖浆砌石方砼水泥t钢材t木材九主要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2单位千瓦投资元/kw3单位电能投资4影子电价/现行上网价5年总收入万元6年运行费万元7资金利润率%8静态投资回收期年9动态投资回收期年4工程建设区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4.1工程区自然状况4.1.1水文气象4.1.1.1水文(1)流域基本特征本河属于A江流域,为A江一级支流。本河发源于碧罗雪山,流域内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最高海拔2868m,河源高程河流域总面积26.5km²。流域内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轻微,属于北(2)径流(3)流域径流区内的径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水气主要来源于西南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降水主要通过降水经过植物截流、地面填洼、下渗及蒸散发等损失后进入河流的地表径流,约占径流总量的70%;另是降水下渗到流域较深层所保持的地下径流(基流),枯季由流域释放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30%。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526mm,径流系数取0.55,则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电站取水口断面的洪水主要由径流区内的短历时暴雨形成。由于流域内水系发育、干流短,故降水后径流响应快,易形成陡涨陡落的洪峰。据相邻流域内若干降水站点的实测暴雨分析,暴雨多发生在6~10月份。取水口处洪水主要由本河上游各条支流的洪水组成,洪水特性一般为陡涨陡落的山区性洪水,以单峰为主,暴(4)气象由于流域海拔变化在1300~3800m之间,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C,最热月平均气温20°C,最冷月平均气温12°C,日照时数1478.9小时,无霜期13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2526mm,年降水量的90%主要集中在汛期的3~11月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具有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最大日降雨量110.4mm,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18m/s,最多风向频率为SW,占50%,平均相对湿度80%。整个流域植被覆盖良(6)地形地貌本河电站位于马吉乡,地处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本河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海拔高程1300~3800米,区内山峦延绵起伏,冲沟发育,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地形条件复杂;成土母岩为抗蚀性弱的石英片岩,出露岩石均以中等至微风化为主,局部强风化至全风化,山坡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所覆盖,厚度0.5~3米,冲洪积物分布于河床和阶地,崩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小山沟内。由于引水坝地处高山峡谷区,人烟稀少,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轻微,仅在遇到高强度暴雨时,偶尔有崩山发生。4.1.2地质4.1.2.1区域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某县位于A江州中部,北纬27°21′~27°23′,东经98°51′~98°56′,工程区为石英片岩地区,高山地区,地层岩性单一,致密坚硬。岩石表层风化成中粗砂土,厚度5~10米,透水性强,工程区域内无大断层通过。坝址左右岸基岩出露;隧洞线及各进出口基岩完整坚硬;前池地势稍陡,地基较好;管道线地势较缓,覆盖层较厚;厂房位于山脚公路边,上层为耕作层,厚度2~3m,下部为玄武岩,承载力较高。工程地质均能满足各水工建筑(2)基本地质条件区内山峦延绵起伏,冲沟发育,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地形条件复杂;成土母岩为抗蚀性弱的石英片岩,出露岩石均以中等至微风化为主,局部强风化至全风化,山坡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所覆盖,厚度0.5~3米,冲洪积物分布于河床和阶地,崩坡积物主要4.1.2.2库区工程地质概况坝顶轴线长约25m,左右岸全部基岩裸露,基岩为玄武岩,岩石新鲜,岩性坚硬,透水性小,抗风化能力强,能满足建坝条件。最大坝高10m,不需进行帷幕和固结灌浆。河床中有特大独石,必须清除,在防渗墙位置设置1.0m深截水墙,减少渗漏。1、本工程以隧洞引水为主,沿途布置了2个引水隧洞。隧洞各进、出口都有岩石出露,覆盖层很薄。各进、出口易于成形,但应注意零星地质破碎带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2、压力前池布置在2号隧洞出口,地势较平坦,覆盖层厚度小于0.5m,地基为基岩,可满足压力前池承载力要求。3、压力管道:沿山坡而下,主管长度726m,镇墩应开挖到基岩或者地基载力大于0.25MPa;支墩基础开挖深度大于1m。厂房位于马吉乡桥底村,厂房地势平坦,基础为玄武岩,承工程所需块石和碎石到离厂址约200m的料场开采,主要负4.1.3植被流域内主要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4.2工程区社会经济某县位于A江州中部,土地总面积约2804平方公里,共辖7个乡镇,57个村公所(办事处),人口8.9万多人。某县有A江从北向南贯穿,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支流40多条,由于山体垂直落差大,碧罗雪山海拔3800米,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某县是少数民族居住地,以傈僳族为主,2004年县财政收入400多万元,为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某县委县政府乘着本部大本河电站所在地马吉乡位于某县北部。全乡版图面积186.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00m以上,最低海拔1290m,气候差异大,立体性强。2004年底,马吉乡农村经济总收入866万元,财政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723元,人均有粮360kg,工农业总产值2976万元。因此,兴修水利、发展电力、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是发展某县经济的基本途径。本河电站工程对该区社会的安定及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同时为稳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作物单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具有长远的意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3.1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项目所在地某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全国第二次应用遥感技术调查的土壤侵蚀报告表明,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675.39km²,占全县总面积2756.45km²的24.5%,无明显流失面积为2081.06km²,占总面积的75.5%。全县多年平均侵蚀量为年侵蚀深度为0.62mm。因陡坡种植及荒山荒坡林草覆盖低等原因而造成的面状水土流失。由于地质破碎而造成的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活动性冲沟等地质危害而形成的水土流失。面状侵蚀分布面广,在全县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面状侵蚀危害性小,而滑坡、泥石本河电站地处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由于引水坝地处高山峡谷区,人烟稀少,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微,仅在4.3.2水土保持现状某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在积极向上级申请支持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从而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在治理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集中连片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青山绿水等工程进行综合全面防治,并走出了一条单位、集体、个人根据某县水土流失现状图,本河电站工程区为轻度流失5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5.1水土流失特点分析(1)施工区地表扰动大,地面植被和土壤破坏严重,工程施(2)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施工设施布置在沿河几公里范(3)在施工区要兴建大量建筑设施,如工棚、加工企业以及渣场等;因施工方式不同,水土流失形式也多样,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而且侵蚀强度不一。(4)工程河谷两岸地质条件好,电站运行对库岸的影响不大,不会发生明显的库岸再造现象,也不会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5.2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原则电站工程划分为建设期和生产期两个阶段。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区,是本工程的水土流失数量的预测是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的基础,本报告对水土流失数量的预测以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为假设条件。5.3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及时段划分5.3.1预测分区由于施工项目用地方式不同,水土流失特点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相同。根据相同用途地块水土流失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将施工期间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分为首部枢纽区、引水系统、厂区、施工生产区、弃渣区和道路区等6个预测分区。5.3.2预测时段划分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施工时间为16个月,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以1.33年计,并对运行初期(1年)进行分析预测,总计预测时段为2.33年。各区建设项目的施工时间不同,且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强度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工程施工期首部枢纽区:强流失时段约0.08年,为主体工程开挖基础过程;一般流失时段为2.25年,为全面开挖结束到工程完工后1一般流失时段为1.83年,为全面开挖结束到工程完工后1年。厂区:强流失时段约0.25年,为主体工程开挖基础过程;一般流失时段为2.08年,为全面开挖结束到工程完工后1年。施工生产区:强流失时段约0.17年,为工程准备期;一般流失时段为2.16年,为工程准备期以后到工程完工后1年。时段为2.16年,为工程完建期到工程完工后1年。道路区:强流失时段约0.17年,为道路开挖期;一般流失时段为2.16年,为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到工程完工后1年。5.4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分析5.4.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根据本河水电站的工程特性,由于电站属新建工程,使得项目区的原地貌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开挖、碾压、占压等形式的破坏和影响,降低了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析,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为1.80hm²。项目建设区面积包括:①枢纽建筑物用地,占地面积为0.72hm²,为永久占地;②施工临时道路、弃渣场及施工生产区等用地,占地面积为1.08hm²,均为临时占地。以上土地类型除拦河坝部分为河道外,表5—1单位:hm²项目区占地总面积荒草地河道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首部枢纽拦河坝引水系统明渠压力管道厂区主、副厂房永久占地小计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生产区临时道路合计5.4.2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持方案的防治责任范围内目前尚未建有专项水土保持设施,而原生占压和植被的破坏,根据以上分析,工程建设受扰动地表面积共1.8hm²。拦河坝部分为河道,其余均为为荒草地,水土保持设施破坏面积1.79hm²。具体见表5-2。水田河道旱地荒草地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5.4.3弃渣量预测(1)首部枢纽:土石方开挖0.02万m³,用于回填利用0.02万m³(均为自然方)。(2)引水系统:引水明渠及隧洞土石方开挖1.38万m³,用于回填利用0.06万m³,产生弃渣1.32万m³;压力前池及泄水道土石方开挖0.03万m³,用于回填利用0.01万m³,产生弃渣0.02万m³;压力管道土石方开挖0.69万m³,产生弃渣0.65万(3)厂区枢纽:土石方开挖0.21万m³,用于回填利用0.02万m³,产生弃渣0.19万m³(均为自然方)。(4)新建进厂永久公路及新修施工临时道路0.8km,土石方开挖0.64万m³,回填利用0.09万m³,产生弃渣0.55万m³。工程弃渣量统计表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利用弃渣折合松方枢纽区拦河坝00引水系统引水明渠及隧洞前池及泄水道压力管道厂区永久进厂公路及临时道路合计5.4.3.2弃渣量分布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堆放在弃渣场,并进行逐层推平方式,弃渣总量为3.41万m³(松方)。工程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见表5-4。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表弃渣场容量弃渣量平衡弃渣来源I弃渣场1#隧洞、施工公路IⅡ弃渣场1、2#隧洞Ⅲ弃渣场2#隧洞、前池及泄水道IV弃渣场压力管道厂区、压力管道及进厂公路合计5.4.4原生水土流失量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及《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和《云南省土壤侵蚀图》,本河电站工程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强度为本河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方案主,各水土流失分区内原生土壤侵蚀模数见表5-5。原生水土流失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预测时段内原生水土流失总量,t;根据各施工占地区地形坡度、植被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确测分区施工期间原生水土流失量共计66.08t,详见表5-5。表5-5施工区原生水土流失量统计表预测分区流失面积流失时段原生土壤侵蚀模数流失量拦河坝引水系统厂区施工生产区永久进厂公路及临时道路弃渣区合计根据工程施工区各类用地的水土流失特点,并结合施工区的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参照同类工程的预测方法和有关技术资料,采用类比法进行预测。类比法是通过分析比较,将同类工程和邻近地区的观测、研究成果用于设计项目,进行水土流失量预测的方法。本河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并结合本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成果,本次水土流失预测方法选择经验分析预测法,即根据行业专家的经验分析,确定各水土流失预测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并以此估算水土流失量。扰动地表流失量:T--水土流失预测时段,a;M;--施工区受扰动后(或背景值)(2)弃土、弃渣流失量预测方法经实地调查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弃渣主要存在着两种流失方式:一是在施工监理不严格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将部分要运往较远弃渣场的废弃土石方就近弃于公路沿线的沟道、未利用地中,从而产生弃土、弃渣流失;或者由于弃渣场在施工结束前没有采取有效的稳定堆置和防护措施从而造成坍塌、滑落等水土流失;二是在施工期间,弃土、弃渣体堆放区因为地表面裸露,受降水和冲刷产生的面蚀现象导致水土流失。对于工程产生弃渣的流失量预测,通过对类比工程弃渣流失情况的调查,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渣场的弃渣流失系数。弃渣流失量:弃土、弃渣流失系数的确定将参照当地或环境条件相似地区的调查研究成果来确定,一般弃土、弃渣的流失系数取10%~5.5.2水土流失量预测在拦河坝等永久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的开挖,严流失程度减弱。根据式5-2计算,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量约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时段1时段2流失量WaTatt拦河坝引水系统包括明渠、引水隧洞、前池及泄水道、压力管道,度大,而在使用过程中,流失强度相对较小。根据式5-2计算,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量约66.63t。详见表5-7。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时段1时段2流失量MMWaTatt明渠隧洞前池及泄水道压力管道合计三、厂区水土流失量预测在厂房等永久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的开挖,严重失程度减弱。根据式5-2计算,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量约5.25t。详见表5-8。表5-8厂区水土流失计算表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时段1时段2流失量MWaTatt厂区四、施工生产区水土流失量预测施工生产区包括施工生活、生产区,其新增水土流失主要由于土体开挖破坏原来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遭破坏后,土壤抗侵蚀性减弱及砂石骨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流失形式。其中,各施工生产区在进行施工准备过程中,水土流失强度大,而在施工生产区使用过程中,流失强度相对较小。根据式5-2计算,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量约21.17t。详见表5-9。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时段1时段2流失量WaTatt施工生产区五、弃渣场水土流失量预测弃渣场是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工程弃渣堆放过程中。由于堆渣体一般比较松散,在雨水冲刷下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一般水利工程水土流失规律,在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弃渣流失的情况都比较严重,流失率在10~35%之间。根据本工程渣场实际情况,初步估算本工程弃渣流失率为15%。根据式5-3计算,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量约8478t。详见表5-10。表5-10弃渣场水土流失计算表项目区弃渣量(m³)流失系数流失方量(m³)流失量(t)弃渣场注:流失弃渣平均容重按1.9t/m³六、道路区水土流失量预测道路分挖方段、填方段及半挖半填段,挖方段的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开挖破坏了山体原来的稳定性,土石体的可蚀性增强,而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抗侵蚀性丧失所造成的;填方段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填方体的结构疏松,可蚀性比原土体增强造成的;半挖半填段的新增水土流失具有挖方段和填方段特点;当道路开通后,因开挖造成的对土石体的扰动迅速减小,土石体结构逐渐趋于新的稳定,水土流失将有所减轻。根据式5-2计算,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量约24.66t。详见表5-11。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时段1时段2流失量MMWaTatt永久进厂公路及临时道路经计算统计,若不采取措施,电站工程在建设期内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总量为8530.48t,详见表5-12。预测分区流失面积流失时段原生流失量建设期流失量新增流失总量(t)拦河坝引水系统厂区施工生产区弃渣场区永久进厂公路及临时道路合计5.6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电站工程在建设中产生弃渣,而且由于枢纽建筑物以及各项施工占地等,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原地貌,加大了土壤的侵蚀强度。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量的水土流失对区域土地生产力、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河道下游的冲淤变化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成为诱发泥石流、滑坡等重力侵蚀的主要原因。(1)对土地生产力破坏水土流失将使肥沃的表土冲走,造成当地水土资源流失,使区域土壤埋化现状恶化,土壤贫瘠化,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利当地(2)土壤流失量增加由于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开挖、场地平整、弃渣堆放、施工占地等,破坏了一定数量的植被,改变了原来的地表形态,使工程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的流失量。(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破坏原有植被面积,破坏了原来的景观,减少了植被面积,加重了水土流失,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5.7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5.7.1预测结果根据对本河电站工程的水土流失预测,在建设过程中造成对地表的扰动,使土壤侵蚀模数较大幅度增加。为了使工程建设过程中新产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功能不被破坏,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必须适时适地的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为1.8hm²,水土保持设施破坏面积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8hm²,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8596.56t,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8530.48t。5.7.2综合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因不同施工区域施工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强度各异。本河电站工程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的分布情况见表5-12。弃渣场新增水土流失量,占可能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99%。预测表明,本河电站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新增水土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三同时”要求,以弃渣场为重点,适时针对不同施工区域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保护并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避免抛6水土流失防治方案6.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6.1.1方案编制的原则(1)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013号文件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1995年发布的第五号令、《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及各有关法律法规。(2)结合项目区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3)遵循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使水土保持方案成为电站工程总体设计的一部分。方案设计中,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相结合,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与永久性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防治体系。6.1.2方案编制的目标根据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项目特点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要在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并在此基础上治理工程区域原有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工程区域的生态环(1)通过制定本方案,使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中具有科学性和可(2)通过方案的实施,使工程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具体目标是:水土流失治理度应达到85%以上、扰动土地治理率95%以上、土壤流失控制比1、水土流失拦渣率95%以上、植被恢复系数9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25%以上。在工程建设结束后的3-5年内,使影响区域的植被恢复或优于原状,生态(3)通过治理使防治范围内水土流失强度低于原生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500t/km²,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5%以(4)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实施,保障工程设施安全,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优于工程建设前。6.2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中规定的“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般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项目建设区:指开发建设单位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本河电站工程特点及工程区域环境现状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本工程项目建设区指开发建设单位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为1.8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为1.73hm²,2005年5月某县水利局对本河电站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予以了确认。防治责任范围确认函经确认,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3.53hm²。各防治区面积详见表6-1,防治责任范围见附图。项目建设区: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区,防治责任面积为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为1.73hm²。引水系统:系统四周5m以内。防治责任范围为0.87hm²。道路区:道路两侧外3m,水土流失防治面积为0.48hm²。其它建筑物:从工程外轮廓线向外5m,防治责任范围为表6-1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序号单位面积备注项目建设区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二直接影响区合计6.3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的分析与评价6.3.1电站枢纽工程及临时施工工程6.3.1.1枢纽工程总体布局的水土保持评价(1)施工布置本工程的施工布置考虑了水土保持的预防和减免措施。即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区自然条件,对施工生产区采取分区集中布置,减少了施工占地对地表的扰动,有利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水土流失,下一步应在主体工程设计中补充完善各施工生产区周围的截、排水和护坡措施。(2)弃渣场选址及规划根据本电站的弃渣特点、施工分期和交通运输条件,弃渣场的选择遵循了“注重环保、少占耕地、有利生产、综合利用、提高效益”的规划原则,根据电站工程枢纽地形、地质条件,施工组织设计,拟设五个弃渣场。I弃渣场位于拦河坝下游右岸50m处,1#隧洞进口前端右侧,堆放拦河坝、隧洞开挖利用后的弃渣弃渣场位于1#隧洞出口、2#隧洞进口处前方,堆放1、2#隧洞开挖利用后的弃渣;Ⅲ弃渣场位于2#隧洞出口,堆放2#隧洞和前池开挖利用后弃渣;IV弃渣场位于管道中部,堆放管道开挖利用后的弃渣;V弃渣场位于厂区附近,堆放管道、厂区及道路开挖利用后的弃渣。渣场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止滑坡、防止雨水冲蚀等措施。在电站施工过程中只需加强施工管理和(3)其他施工组织规划其他的施工工厂设施、供水设施、供电设施等在施工设计方案中也做了集中的布置,尽量减少地表扰动,减少土石方开挖等,整体的布局基本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只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综上所述,本工程在弃渣场的选择,以及枢纽、施工生产区布设等方面,都从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出发,尽可能减少占压扰动的土地面积和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最大限度利用工程开挖料,有利于减轻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防止滑坡等水土流失灾害发生。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主体工程的总体布局6.4水土保持分区根据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体工程布局的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需进行防治的水土流失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详见图6-1。根据项目特点、不同场地水土流失的特征、土地整治后的发展利用方向及防治重点等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经分析初步划分(1)弃渣场防治区:由于弃渣场是一个松散的堆积体,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降水易于入渗,极易成为滑坡或泥石流的策源地,水蚀严重。因此,本区应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并重视渣场的稳定性问题。另外,对位于沟道中和河滩上的渣场,需进(2)枢纽防治区:主要包括拦河坝、引水系统及厂房等永久建筑物用地。本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在施工期间做好临时(3)施工生产防治区:主要包括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系统、生活区及施工辅助企业占用的场地。本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任务是注意施工生产区周边的排水问题及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4)道路防治区:本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任务是注意道路排水及边坡的挡护。永久公路种植公路行道树进行防护,对于施工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采取植物措施进行治(5)直接影响区:本区中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及其它建筑物直接影响区均在主体工程中做了处理。对于道路区两侧3m范围内的直接影响区,采取植物措施进行治6.5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6.5.1防治措施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并结合各治理地点的具体情况,在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原则和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指导下,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流失治理方针,严格执行“先拦后弃”的施工工艺,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采取防洪挡渣工程、排水工程、挡土墙工程、场地整治工程和护坡植树、护路林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各分区主要防治措施规划项目详见图6-2。6.5.2防治措施总体布局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应按照系统工程原理,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单项与综合、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争取以投资省、效益好、可操作性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新增水土流失防治,应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在措施实施进度安排上,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发生和发根据不同的施工区域特点,建立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在渣场等“点”状位置,以工程措施(拦渣工程和护坡工程)先导,土地整治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通过建立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使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道路等“线”状位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使施工道路沿线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整个施工作业“面”上,应以土地整治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施工区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图图6-1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进厂公路两侧外3m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措施图图6-2枢纽防治区护坡工程排水工程植物措施排水工程植物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植物措施6.6施工期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区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施工期间,因此做好施工期间的区自然条件及工程的特点,提出以下临时水土保持措施要求:6.6.1管理措施(1)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严禁随处乱倒废土,对于乱倒弃渣的情况应当及时制止,并进行必要的处罚。(2)要求土石方开挖工程量以运到渣场和填筑地点的方量计算,以经济手段严格控制土石方开挖渣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流失,杜(3)派专人对各项防护措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出现险情的措施进行及时的整改和补救,防止重大险情的发生。6.6.2技术措施(1)对于高边坡开挖,在施工过程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必要时设置临时挡护、排水设施,保障开挖边坡的稳定,排水通畅。(2)临时土质开挖面在雨季应采用土工布等进行覆盖,开挖(3)剥离出来的表土要及时运至弃渣场单独集中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挡护工作,用于将来施工区覆土绿化;对来不及运走的剥离表土,应采用土(砂)袋进行临时拦挡,雨季用土工布等覆盖。(4)对需要开挖的施工营地,应先在其周边建设排水引流设(5)对开挖出的渣料,应最大限度地进行利用,尽量减少弃渣量;弃渣要及时运至规划好的存弃渣场,对来不及运走的渣料,应采用土(砂)袋进行临时拦挡,雨季用薄膜等覆盖。(6)对于施工道路等线状工程,应分段施工,分段防护,特别是要做好路基开挖时期弃渣的及时清运工作。(7)对临时施工营地,应尽量减少其数量及占地面积,且应(8)每完成一项工程,应立即对其施工营地进行清理整治,6.7分区防治措施布局6.7.1枢纽防治区根据枢纽建筑物布置情况,防治区域主要包括拦河坝、引水为了保证主体工程安全,拦河坝永久建筑物的设计中已经包6.7.2弃渣场区水土保持措施根据各个渣场的布置情况及地形、水文等条件,对各渣场进行拦渣、护坡、排(截)水、防洪等系统的工程设计。弃渣场工程措施采用挡土墙和排水沟,工程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防洪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在弃渣场底部砌筑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设计尺寸为顶宽0.5m,墙背垂直,墙面坡比1:0.36,底宽3.6m,总高Kc=2.028>1.5,地基承载力201.57KPa,满足要求。I弃渣场挡土墙长26m,IⅡ弃渣场挡土墙长34m,II弃渣场挡土墙长28m,IV弃渣场挡土墙长19m,V弃渣场挡土墙长47m。墙身设排水孔,孔径为10cm,间距2~3m。在弃渣场顶部设置周边截水沟,避免弃渣受到坡面径流的冲刷。I弃渣场排水沟长91.5m,IⅡ弃渣场排水沟长93m,IⅢ弃渣场排水沟长94.3m,IV弃渣场排水沟长70.8m,V弃渣场排水沟长119.2m。尺寸为0.3×0.3m,材料为M5浆砌石,砌石厚0.3m,M10砂浆抹面。其工程量见表6-2。表6—2弃渣场工程措施工程量表工程措施土石方开挖(m³)M5.0浆砌石(m³)M10砂浆抹面(m²)I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Ⅱ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Ⅲ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IV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V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合计6.7.2.2植物措施设计弃渣场在堆渣后考虑植树恢复植被。堆渣时应将石块堆放在渣场下部,覆盖层堆放在渣场上部,并尽量保持堆放平整。堆渣结束后,对渣场进行整治,在此基础上,根据施工区自然条件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育林经验,并结合弃渣场的立地条件,选用适宜树种进(1)土地整治弃渣结束后,就地掩埋场内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杂物、碎石、砖块等。平整场,对土厚在30cm以内的场地挖、填、找平,并保留一定的排水坡度,完善场地排水系统等,从而改善立地条件、保(2)树种选择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条件和所处位置,考虑当地经济林木和水土保持用材林木种植状况,以营造速生丰产林为主,弃渣场树种选择旱冬瓜与西南桦行间混交种植,并配合种草(以普通狗牙根为主,备用双穗雀稗)综合治理,技术上采用播撒①旱冬瓜(Alnusnepalens好,是较好的家具、木模、农具及建筑装修用材。树皮为很好的栲胶原料。根具根瘤菌,能增进土壤肥力。树叶是很好的绿肥。分布海拔500m~2500m,喜光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稍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干形好,分枝高,天然更新能力②西南桦(Betulaalnoides):桦木科(Betulaceae),落叶大乔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树干高大通直,尖削度小而出材率高,木材文理细致,材质优良,可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及纸浆用西南桦是桦木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最南端的一个树种,天然分布于云南、广西、浙江及四川等地。在工程区附近相似立地条件下营造的西南桦和旱冬瓜混交林长势良好。因此,本工程选用西南桦③狗牙根(Bermudagrass):禾本科,又称铁线草、绊根草,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具根茎及发达的匍匐茎,适应广泛的土壤条件,喜光,再生能力强,耐践踏。普通狗牙根是唯一靠种子建坪的,是暖季型草坪中生长最快,建坪最快的草坪草。多见于海拔④双穗雀稗(Paspalumdistichum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状茎及匍匐茎,其自然分布遍及云南省各地,主要分布海拔200~2000m,是良好的保土固堤及草坪绿化植物。(3)苗木规划设计工程所需苗木由当地林业部门提供,所选种苗应符合种苗质(4)造林技术设计种植密度:根据树种、立地条件及经营条件的不同,选定不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时间在造林一年前的秋冬季前进造林方法及抚育管理措施:造林方法以植苗造林为主,采用混交种植,造林1~4年内必须搞好幼林抚育,抚育内容包括松幼苗检查及补救: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对造林成活率和补植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见附图(2)。具体工程量见表6-3。表6—3弃渣场防治区植物措施工程量表名称树种需苗量(株)场地平整(m²)整地(m³)栽植量(株)植草(hm²)I弃渣场旱冬瓜西南桦植草I弃渣场早冬瓜西南桦植草旱冬瓜西南桦植草IV弃渣场旱冬瓜西南桦植草V弃渣场旱冬瓜西南桦植草小计旱冬瓜西南桦植草合计6.7.3施工生产区水土保持措施本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任务是注意施工生产区周边的排水问题及水土流失,施工期间采取相应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防治。混凝土生产区、拦河坝枢纽施工区、施工生活区等临时房屋建筑等工程设计中已经包含周边排水,开挖边坡锚固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这些工程措施可以满足本区的水土保持要求。施工结束后,拆除各种临时建筑,清理杂物,平整场地,进行植物造林。树种选择旱冬瓜与西南桦行间混交种植。其植物措施中土地整治、种苗规划和设计及造林技术设计采用与弃渣场区植物表6—4施工生产防治区植物措施工程量表名称树种需苗量(株)场地平整(m²)整地(m³)栽植量(株)植草(hm²)施工生产区早冬瓜西南桦植草合计6.7.4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区进厂永久公路0.45km和施工临时道路0.35km,主要用于施工期间物资设备、工程所需砂石料以及工程开挖形成的弃为防止路基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维护公路本身的安全,应做好场内公路的水土保持工作。除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护坡、排水外,在场内交通主干线种植护路林,既可用来稳定路旁边坡,巩固路基,减小水土流失对交通线路造成的危害,同时可美化施工区环境,并且具有一定的阻隔噪声污染和阻滞、降低飘尘的作用。道路(1)道路绿化应与主体工程布置紧密配合,布设绿化设施。(2)在道路转弯处,行道树不得遮挡司机视线及妨碍车辆正常运行。行道树的主干高度应大于2.5m以上,以保证行车安全。(3)行道树与建筑物及地上、地下管线的间距一般应在1.5m~2.0m以上,离高压线的间距应在5m左右。永久公路两侧种植当地适宜的旱冬瓜,株间距为1.5m。施工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将废弃,为了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需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考虑公路路面经车辆碾压密实,拟采取的防治措施为在施工临时道路泥结碎石路面种植当地较为适宜的乔木,进行绿化。树种选择旱冬瓜与西南桦行间混交种施工临时道路植物措施土地整治、种苗规划和设计及造林技表6—5道路防治区植物措施工程量表名称树种需苗量(株)场地平整(m²)整地(m²)栽植量(株)植草(hm²)临时道路早冬瓜西南桦植草永久公路旱冬瓜合计6.7.5直接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及其它建筑物直接影响区均在主体工程中做了处理。枢纽工程建成后,厂区将是新的旅游观光景进行植树,植树造林面积8亩。因此,对直接影响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仅为对道路两侧3m范围进行治理,道路区直接影响区采取植表6—6道路区直接影响区植物措施工程量表名称树种需苗量(株)场地平整(m2)整地(m2)栽植量(株)植草(hm2)道路区直接影响区植草合计6.8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量汇总工程措施:弃渣场排水沟468.8m,挡土墙154m,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669m³,M5.0浆砌石1703m³,M10砂浆抹面植物措施:水保措施总面积为1.65hm²,植树3300株,植草1.56hm²。其中:施工生产区绿化面积0.30hm²,种植旱冬瓜375株、西南桦375株,植草0.30hm²;弃渣场绿化面积0.64hm²,种植旱冬瓜800株、西南桦800株,植草0.64hm²;进厂公路及临时道路绿化面积0.23hm²,种植旱冬瓜775株,西南桦175株,植草0.14hm²。道路区直接影响区绿化面积0.48hm²,植草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具体见表6-6、6-7。表6—6湄尼多电站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工程措施土石方开挖(m³)M5.0浆砌石(m³)M10砂浆抹面(m²)I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Ⅱ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挡土墙排水沟IV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V弃渣场挡土墙排水沟合计表6—7湄尼多电站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场地平整(hm²)造林树种种植面积(hm²)植草(hm²)I弃渣场早冬瓜、西南桦、狗牙根Ⅱ弃渣场Ⅲ弃渣场IV弃渣场V弃渣场施工生产区永久进厂公路及临时道路道路区直接影响区合计6.9防治措施年度实施进度与建议本河电站工程主要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工程施工区,水6.9.1基本原则(1)为了减少施工区水土流失,渣场的挡护排水工程措施必须渣场堆渣前完成,护坡工程与堆渣同时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末完(2)弃渣场、道路及施工生产区的植物措施,必须在工程完工后、或场地结束使用后立即进行,以尽快恢复植被。(3)由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受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较大,在此仅初步规划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实施时应根据施工进度(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施工要尽量避开雨季和河流洪水期。(5)充分考虑植物种植对季节的要求。6.9.2工程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工程总体进度安排及有关水土保持的规定,按照“三同时”要求,以尽量减少工程施工期和完建之后的弃渣料流失为原则,根据电站工程初步进度规划情况,渣场防护工程的治理分三个第一期:进行渣场清基、周边排水沟的施工,其中各分项的施工将随相关的建筑物施工的需要而分段完成。第二期:进行平整、削坡开级、马道排水沟的修建。第三期:对渣场防护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完善。6.9.3植物措施实施计划要根据施工各防治区的具体情况确定植物措施的开始时间。植物措施实施时间按4年计(其中后期抚育管理期2年)。永久公路:植物措施自公路建设当年6-7月,历时2个月,幼林抚育措施自公路建成当年至第三年止,历时3年,每年抚育一临时道路路面绿化:植物措施自全部工程结束当年6-7月,历时2个月,幼林抚育措施自植物措施结束当年至第三年止,历时3施工生产防治区:各区植物措施从各自工区开挖、施工全部结束当年的6-7月,历时2个月,幼林抚育自植物措施结束当年至第三年止,历时3年,每年一次。7水土流失监测7.1监测目的(1)通过施工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及时获得水土流失参数,经分析处理,掌握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2)通过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及时了解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掌握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情况和在控制新增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3)通过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验证水土保持方案全部实施后的保水、保土、防蚀减灾等效益,进而检验水土保持方案效益分析的合理性,为以后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4)通过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了解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经历施工期后的运行情况,从设施耐久性、有效性等方面检验方案水(5)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掌握方案实施后,土壤可蚀性变化情况,弃渣流失率,地形、植被的变化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情况以及过程建设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找出土壤可蚀性、地形、植被、水土保持设施、降雨等水土流失因子在各个防治分区水土流失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各因子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6)通过水土保持监测,为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工程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为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提供技术管理依据和补充措施的设计依据,也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研究7.2监测原则水土保持监测专业性较强,按照有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规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由业主委托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由其依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监测细则并实施监测,并将监测成果报送建设单位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和验收达标的依据之一。因此本方案只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由于本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因此,仅对施工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规划。另外,鉴于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弃渣场和道路沿线,水土保持监测以渣场和道路为主,其他区域在工程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状况采取宏观调查,7.3监测依据号令);—(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7.4监测范围为了及时了解整个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变化本工程布设有五个监测点,分别为I、Ⅲ、V弃渣场各一7.5监测项目及技术要求7.5.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因子监测的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频率、监测方法详见表7-1。表7-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表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频率监测方法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筹建期和完建期每年第三季监测一次采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工程实际扰动地表面积工程完建期完建期监测一次7.5.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1)坡面水土流失监测坡面水土保持监测的监测地点、内容、监测时段、监测频监测内容监测地点监测时段监测频率监测方法堆渣体边坡水土流失量弃渣场主体工程施工期每年雨季每个月监测一次,早季每季监测一次(SL277-2002)中7.3.3规定的方法(2)重力侵蚀重力侵蚀监测的监测地点、内容、监测时段、监测频率、监测方法详见表7-3。表7-3重力侵蚀监测表监测内容监测地点监测时段监测频率监测方法重力侵蚀的位置弃渣场主体工程施工期每年每次大暴雨之后和汛期结束监测一次采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中7.3.6和7.4.2规定的方法临时道路7.5.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生物措施生长状况的监测地点、内容、监测时段、监测频率、监测方法详见表7-4。监测内容监测地点监测时段监测频率监测方法林木成活率施工生产区、弃渣场和道路等区域工程完建期和运行初期造林当年秋季调查1次采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中6.5.1~6.5.4和7.4.4规定的方法造林保存率每年5月调查1次林木树高、运行初期每年9月调查1次7.6监测资料整理及分析水土保持监测在每次监测时必须做好原始调查记录,并有调监测工作结束后,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提出以下成(1)考证资料,包括监测断面、监测点和监测小区的基本情(2)各种经过校核、复核的原始观测资料成果,有关的分析(3)各顶调查、观测记录和汇总数据。(4)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时间、地点、项目和方法、监测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水土流失防治的建7.7监测方案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从工程筹建期开始准备,监测期限到工程完工后1年,时间为2年。由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机构进行管理,具体监测工作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8.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8.1.1编制原则8.1.2编制依据其他直接费:植物措施1%,工程措施2%;现场经费:土石方工程5%,植物措施4%;间接费:土石方工程5%,植物措施3%;企业利润:植物措施5%,工程措施7%;税金:3.22%;8.1.5编制方法工程建设监理费:按云水建管(2000)5号文关于试行《云南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费:按云水建管(2000)5号文关于试行《云南省水利3%计算;8.1.6投资估算工程估算总投资49.19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28.32万元,植物措施投资1.05元,施工临时工程0.59万元,独立费用13.91万元,预备费2.63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69万元(水土保持设施破坏面积为总估算表单位:万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林草措施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合计栽植费林草及种子费第一部分:工程措施拦渣、防洪工程二第二部分:植物措施一植物防护工程二三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临时防护工程二其他临时工程一至三部分合计第四部分:独立费用一建设管理费二建设监理费三设计费四水土流失监测费五工程质量监督费一至四部分合计(六)基本预备费静态总投资(七)价差预备费水保工程总投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合计分部工程概(估)算表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第一部份工程措施拦渣、防洪工程拦渣墙、排水沟1弃渣场土石方开挖M5.0浆砌石M10砂浆抹面2第二部份植物措施植物防护工程栽(种)植工程1弃渣场鱼鳞坑整地个苗木种植(旱冬瓜)株苗木种植(西南桦)株种草2施工生产区鱼鳞坑整地个苗木种植(早冬瓜)株苗木种植(西南桦)株种草3道路区鱼鳞坑整地个苗木种植(旱冬瓜)株苗木种植(西南桦)种草(二)苗木早冬瓜株西南桦株草籽s(二)林木抚育幼林抚育三年第三部份施工临时工程一其他临时工程第四部份独立费用元一建设管理费二建设监理费三设计费按计价[2002]10号文计算四水土流失监测费点5五工程质量监督费分年度投资表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合计(元)1234措施元000拦渣、防洪工程元000拦渣墙、排水沟元1弃渣场措施元0一植物防护工程元0栽(种)植工程元(二)苗木元(二)林木抚育元临时工程元000临时防护工程元二其他临时工程元费用元(0 一建设管理费元二建设监理费元三设计费元四水土流失监测费点五工程质量监督费元基本预备费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元元建筑工程单价表单价编号1定额编号工程名称人工挖土定额单位施工说明序号名称及规格单位定额量单价(元)合计(元)直接工程费元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