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山区2023-2024学年度4.20模拟学情监测化学温馨提示:1.本试卷卷面分值70分,共8页。2.考试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或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N-14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题2分,共28分)1.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沙里淘金 B.粮食酿酒 C.石油分馏 D.石蜡熔化【答案】B【解析】【详解】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C、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得到汽油、煤油、机油等产品的过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2.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加大森林砍伐力度增加收入C.垃圾分类处理回收 D.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加大森林砍伐力度,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稀硝酸 B.转移蒸发皿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溶液的pH【答案】C【解析】【详解】A、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示操作错误;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图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示操作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B.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C.细铁丝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D.向纯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答案】D【解析】【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A不正确;B、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降低。B不正确;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C不正确;D、由于纯碱(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所以向纯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 B.液氧 C.金刚石 D.银【答案】B【解析】【详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6.对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B.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钛合金硬度大、耐腐蚀C.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D.蓝墨水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答案】A【解析】【详解】A.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原子种类没变,故选项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B.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是因为钛合金硬度大、耐腐蚀,故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C.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因为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D.蓝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A。7.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x的值为10 B.钛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2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2=2+8+x+2,x=10,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2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2,正确;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错误;D、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正确。故选:C。8.下列化学实验记录和相关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4,证明该雨水为酸雨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发生反应D.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酒精灯的火焰上罩一个铜网,是为了提高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B、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4,证明该雨水为酸雨,说法正确;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C、判断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是否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并不能说明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说法错误;D、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说明正确。故选C。9.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点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溶液时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答案】B【解析】【详解】A、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故A不正确;B、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单质是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而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故C不正确;D、含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种类很多,不一定是碱,例如H2O,故D不正确。故选B。10.甲酸具有腐蚀性,如图是甲酸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A符合题意;B、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取样灼烧,闻气味B除去N2中少量O2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C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稀盐酸,过滤D从KCl和MnO2混合物中回收MnO2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式能鉴别羊毛和棉纤维,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氧气加热时能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氮气不与铜反应,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仅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D、MnO2不溶于水而KCl易溶于水,经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后只能得到MnO2,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60g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溶解度比较,需要指明温度,故选项A说法不正确;B、35℃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所以35℃时1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故选项B说法不正确;C、10℃时甲、乙两种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没说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D。13.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A.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答案】D【解析】【详解】A、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AgN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B、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MgCl2、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C、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K2CO3、CuSO4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钾,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D、组内物质加入水中混合,Ba(OH)2与CuSO4、Cu(NO3)2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氢氧化铜两种沉淀,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1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C.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D.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不能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为酸的浓度还不同。C中变量不同,不能。D不能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因为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气体,影响气体。故选B.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15.2023年4月,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彩绘的研究中发现了绝美“中国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绿(一种铜锈)、硫酸钡和一氧化铅等。用化学用语填空。(1)4个氧原子______。(2)二氧化硅的化学式______。(3)一氧化铅(PbO)中Pb的化合价______。(4)O2、H2O、Cu、X共同作用生成铜锈【Cu2(OH)2CO3】,X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答案】(1)4O(2)SiO2(3)

(4)C

【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氧原子表示为4O;【小问2详解】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小问3详解】一氧化铅(PbO)中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一氧化铅中Pb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一氧化铅(PbO)中Pb的化合价表示为;【小问4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铜锈【Cu2(OH)2CO3】中含有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反应物O2、H2O、Cu中含有铜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表示为C。16.自来水大多是各地的地表水生产的,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江水或河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写字母)。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b.未用玻璃棒引流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②,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______(填字母)端通入。【答案】(1)①.过滤②.玻璃棒③.a、d(2)①.吸附②.b【解析】【小问1详解】操作①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所以①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时若滤液仍然混浊: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可能导致未过滤液体从缝隙流下,滤液仍然混浊,正确;b、未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不会使滤液浑浊,错误;c、漏斗尖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不会使滤液浑浊,错误;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会使未过滤液体从破损处流下,滤液仍然混浊,正确;故选:ad;【小问2详解】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一些色素和异味,待净化的水最好从b端进入,原因是水从下向上,水能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净化效果好。17.“向材料科学致敬,为中国航天喝彩”,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和航天服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航天服的制造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A.纯棉舒适层 B.羊毛保暖层C.镀铝防护层 D.聚氯乙烯管水冷层(2)航天员的饮食中,面包和米饭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3)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是供氧的方式之一,粉末状氯酸钠(NaClO3)在受热时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1)D(2)糖类(3)【解析】【小问1详解】A.棉花是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题意;B.羊毛是天然材料,故不符合题意;C.镀铝防护层是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聚氯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符合题意,故填写:D。【小问2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米饭、馒头、面包等食物中获得,故填写:糖类。【小问3详解】氯酸钠(NaClO3)在受热时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18.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最常用的溶剂,D俗称干冰。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1)A的化学式为______。(2)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2)用于灭火(3)【解析】【分析】B是最常用的溶剂,则B为水;D俗称干冰,则D为二氧化碳;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为水、D为二氧化碳,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则该元素为氧元素;B(水)与C能互相转化且C能转化为D(二氧化碳),A能转化为B(水)、C,则C为氧气,A为过氧化氢。【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其用途有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用于人工降雨等;【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C为氧气,则A→C表示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三、定量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填空每空1分,共6分)1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学以致用。“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生成有毒气体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答案】Cl2【解析】【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3、1、2;反应后已知物中钠、氯、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1、2;则物质X中含有2个氯原子,化学式为Cl2。20.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特别是氮、磷、钾元素要通过施肥补给,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硫酸铵是一种常见氮肥,它与烧碱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1)施用硫酸铵时,要避免与______(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2)硫酸铵与烧碱反应生成3.4g氨气,请计算消耗硫酸铵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碱(2)解:设生成3.4g氨气,需要硫酸铵的质量为x,答:生成3.4g氨气,需要硫酸铵的质量为13.2g。【解析】【小问1详解】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所以施用硫酸铵时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小问2详解】见答案。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21.以下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组装成制取较纯净氧气的装置。(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CO2时,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其方法是______。若利用装置F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与发生装置导管口相连的______(填“m”或“n”)端,瓶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填名称)。(4)如图G所示,将氧气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下方管口处带火星的木条先复燃。通过此现象可获知的氧气性质是______。【答案】(1)试管(2)①.②.分解反应③.AE##EA(3)①.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关闭弹簧夹,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②.n③.浓硫酸(4)密度比空气大,助燃性【解析】【小问1详解】有图可知,a是试管。【小问2详解】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又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为了收集纯净氧气,故收集装置选排水法E。【小问3详解】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关闭弹簧夹,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则瓶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且为了干燥效果更好,则应将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则应将气体从n端通入。小问4详解】将氧气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下方管口处带火星的木条先复燃,则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具有助燃性。22.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实验探究】老师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1)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pH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同学是将______(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2)测混合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丙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4)丁同学认为上述猜想中猜想三错误,理由是______。【进行实验】(5)为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Fe₂O3粉末、B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