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是多少中国人的信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里人,何尝不是如此?“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②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③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④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家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⑤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⑥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⑦中国传统社会中,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呢,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其实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利益时,也是这样的。所不同的,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⑧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把西洋社会比作“田里捆柴”,“捆、扎、把”的比喻形象凸显了西方团体具有一定界限的特征。B.中国传统差序格局像以个人为中心推出的一圈圈的水波纹,其圈子由近及远,关系则由亲及疏。C.乡土社会中,任意两个人的亲属关系体系可以是相同的,但是其体系内的具体亲属则完全不同。D.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构成网络,故传统社会的所有社会道德在私人联系中才有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西洋团体格局中,团体之间界限分明,个人不会侵犯大家的权利,团体也不会抹煞个人价值。B.中国传统社会存在具有伸缩能力的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不能形成现代国家观念的基本原因。C.中国差序格局中公私是相对的,无确定界限,于任何一圈向内看或向外看,都可以说是公的。D.“差序格局”所关注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问题,不涉及文化传统与社会习俗的问题。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A.

卡耐基认为:“成功来自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B.

《增广贤文》曰:“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C.三毛指出: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D.

老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4.请结合材料内容,对“差序格局”作简要介绍,不超过80字。5.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下面这种现象。王亮宴请自己新结识的生意伙伴周阳,向周阳介绍自己的妻子,说:“这是我家里的。”又介绍自己的发小,说:“这是我发小,是自家兄弟。”席间,王亮和周阳达成了合作协议,高兴地对周阳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答案】1.C

2.C

3.B4.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以个人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层层推开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它具有伸缩性且界限不明,其圈层远近与关系亲疏密切相关。

5.①该现象以王亮为中心,推出家人、朋友、生意伙伴三层人际关系,是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②王亮先后以“家里人”称呼妻子、发小和生意伙伴,在这里“家”是一个可以伸缩的概念,这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③王亮用家人关系来称呼朋友和生意伙伴,有利于拉近彼此距离,加深感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其体系内的具体亲属则完全不同”错,原文是“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两个“不会”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B.“是⋯⋯基本原因”错误,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无中生有。D.“不涉及”错误,原文“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知涉及“文化传统与社会习俗的问题”。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第五段的观点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地缘关系存在差序格局”。A.卡耐基的成功学主要是讲人脉的重要性,但人脉和差序格局的收缩性不是同一概念。B.体现了地缘关系中的差序格局。C.三毛认为人与人,哪怕是朋友之间也应该有界限感。D.老子的见解是关于“小国寡民”社会格局的。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我们需要从原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准确概括“差序格局”的核心特点。首先,从文中可知“差序格局”是以个人为中心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这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就像文中所说“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其次,文中通过亲属关系的例子表明这种格局中的关系是有远近亲疏之分的,如同水波纹一样,越靠近中心越亲近,越向外则越疏远。最后,文中提到中国传统结构中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比如势力变化会导致圈子大小的改变。

综合这些要点,我们就能较为准确、简洁地对“差序格局”进行介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材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材料中关于“差序格局”的核心观点。在材料中,“差序格局”强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关系亲疏远近不同,并且这种关系具有伸缩性。然后来看题目中的现象,王亮称呼妻子为“我家里的”,这表明在他心中,妻子是与自己关系非常亲密的人。称呼发小为“自家兄弟”,也显示出关系的亲近。而对于新结识的生意伙伴周阳,在达成合作协议后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这体现了“差序格局”中关系的伸缩性。原本是较为疏远的生意伙伴关系,因为合作而在王亮的表述中变得亲近,仿佛成为了关系紧密的“一家人”。这种现象正好符合“差序格局”中以自我为中心,根据具体情境和需求来调整关系亲疏远近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刀

蔡楠大刀出现之前,村子南面的大场上已经死了两个人。第一个是王宝林。他会说几句日语。就是这几句日语,让他有了胆子主动上前和日本少佐小久保打招呼。王宝林说,太君,你们该喝酒喝酒,该杀鸡杀鸡,该要粮食要粮食,可怎么能把一村人都赶到大场上呢?现在庄稼快熟了,你们把这么多人赶到大场上是会耽误收秋、耽误碾场扬场的,耽误了碾场扬场,你们大大的粮食就没有了。小久保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掐住了王宝林的脖子,他那撇小胡子像一截被斩断的蚯蚓在蠕动。我今天不要粮食要人,村里有八路,你知道藏到哪里了吗?王宝林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没有没有,俺们村里没有八路,八路都打游击去了。你知道什么叫打游击吗?就是到处流动冷不防就给鬼子一排子弹,打得小鬼子嗷嗷叫……王宝林意识到说跑了嘴时已经晚了,小久保嘴上的“蚯蚓”向上一挑说,你良心大大的坏,死啦死啦的。王宝林就被绑在了场边的一棵歪脖子枣树上。几个“白脖”(伪军)找来一杆叉子卡住了王宝林的脖子,然后在火堆上熔化了一小锅锡。小久保将熔化的锡水往王宝林的嘴里灌去。王宝林一拧脑袋,锡水顺着他的脖子流进了衣领里。小久保让两个白脖按紧了叉子,又倒。王宝林的脑袋拨楞不动了,锡水灌了进去,焊住了他的嗓子,但人们还是听到了他含混不清的声音:你们就是小鬼子,更是……畜……生。小久保抽出了军刀,把整棵枣树和王宝林的脖子一起断了。这时候,骚动的人群中跑出来黑黝黝的小伙子王越岭,①他慢悠悠地走到小久保跟前,突然一个飞腿,将小久保的军刀踢飞了,然后又一个飞腿,将小久保踢到了枣树杈上。小久保的屁股被扎出了血。他呜呜啦啦号叫起来,一群鬼子和白脖围住了王越岭,刺刀一阵乱戳,随后柴火堆到了王越岭的身上,火烧起来了。王越岭还能动,他一点一点地爬出火堆,两个鬼子又把他捆起来,扔进了火海……小鬼子,畜生——大场上的村民骂着喊着向前拥去。小久保命人架起了机枪。啪——啪——随着两声生动的枪响,机枪手的头歪在了一旁。小久保四下搜索,大场上的无数双眼睛也在搜索。眼睛们就共同看向了大场后面的白洋河河堤,河堤上,一个高大的汉子着一袭黑衣挺立着,一手拿着盒子炮,一手挥舞着大刀。那把大刀,银光闪闪,刺人眼目,刀把子上一截大红缎子迎风飘扬,像一团舞动的火焰。小久保来了精神,他拾起那把弯曲的军刀大喊,八路在那里,抓住他,要活的——小久保的声音蹦跳着,他的日本兵和白脖队也蹦跳着,形成了一个旋风,从麦场上刮起,刮向了河堤。然而河堤不是一个好去处。那里有一把盒子炮。盒子炮吐出的子弹像长着眼睛,会拐弯儿,也会吃肉,小久保身边的兵们一个个被子弹吃掉。风势被打散了,只有那把大刀在河堤上飘扬。那飘扬的大刀也形成了新的旋风。盒子炮不再吐子弹的时候,小久保的队伍又抬起了头,形成了新的风。人的风追着刀的风,一下子就追出了好远。风纠结着,交织着,厮杀着,从河堤的树林,到过河的小石桥,再到河北的大洼。小久保和他的人已经不再是风了,而是张着嘴伸着舌头喘着粗气的狗了。离村子很远了,离大场也很远了。现在那把大刀就隐蔽在了北大洼里。②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洼秋深似海,高粱、棒子,还有谷子、豆子蔓延着,等待着,像等待着小久保们的肉。小久保用弯曲的军刀砍断了几棵棒子秆,③他恨不得将那把大刀砍出来,哪怕砍出来的大刀会砍断他的脖子,他也愿意大刀出来。然而没有。小久保扔了弯曲的军刀,拔出腰间的王八盒子,向青纱帐激动地射击。子弹努力地寻找着大刀和大刀的红缎子,但给小久保传递回来的却是沉甸甸的失望。小久保的弹匣空了,刀扔了。他决定返程了。也许大场的人还没有散去。没有散去,他就有希望继续找他要找的八路。小久保和他的人走到了白洋河的石桥上。年久失修的石桥这回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他们发现了桥栏杆上的雕刻,那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一群人开始追着桥栏杆观看。这时候,大刀再次出现了,还有那足有一尺半长的缎子。大刀是被那个高大的一袭黑衣的汉子舞动的,又像是自己在空中跳跃一样。红缎舞处,红光飞溅,一声声惨叫在大刀听来像是一个个音符,一个个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歌曲。等小久保被这歌声惊醒的时候,大刀已经向他劈来。他偏头一躲,大刀就沿着他的肩膀顺势而下,他觉得自己的半边身子开出了东瀛帝国的樱花。那樱花飘零着,散落在白洋河里。然后,在缤纷的樱花雨中,小久保看到了自己的身体被那个黑衣汉子拎起来,一起向桥下降落。他还看到,黑衣汉子的背上插着带枪的刺刀。但他没有看到那把大刀和那一尺半长的红缎子。④其实我也没有见过那把大刀,更没有见过我爷爷。我是在我父亲多年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关于爷爷和大刀的故事的。我爷爷是冀中九分区游击小队的政委,为解救一整村人,他单枪匹马将一个小队的鬼子和汉奸队调虎离山,并用大刀砍死一个日本少佐后英勇牺牲。父亲临终的时候还嘱咐我,一定要去白洋河那座石桥下,去找找那把大刀。那座石桥还在,那把大刀也应该还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王宝林对小久保所说的话可以推断出,日军经常到村子里来要粮食,可见村民们在日军压榨下生存境地之艰难。B.石桥的面貌表明这个村庄历史悠久;小久保一群人追着看石桥栏杆上雕刻的二十四孝图,则表明他们的松懈与轻敌。C.小说避开对大部队正面战场的描绘,以一个村子的事为题材,以小见大,突出了抗战的主题,也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性。D.小说语言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同时灵活使用多种修辞,生动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借此表达得鲜明准确,淋漓尽致。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慢悠悠”“突然”形成反差,前者是为了麻痹敌人,后者凸显了王越岭为王宝林报仇的急切和对鬼子的仇恨。B.②句的景物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庄稼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庄稼与村民一样拥有同仇敌忾的斗志。C.③句是心理描写,小久保此时的心理,体现了他寻找八路无果之后的气急败坏,也表明他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D.④句中“没有见过”“更没有见过”反复出现,说明“大刀”的故事融入了“我”的想象,为小说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8.“大刀”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其意蕴。9.小说读来颇具吸引力,请简要分析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答案】6.C

7.B

8.①具体:大刀是黑衣汉子杀敌的武器,代表了抗日力量;②抽象:大刀象征了勇敢无畏、保家卫国的反抗精神。9.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有助于增加读者阅读兴趣。②小说前半部分运用倒叙手法,以两个村民之死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小说情节设置曲折起伏,吸引读者。从王越岭飞踢鬼子,到大刀在河堤出现与鬼子交战,到鬼子追击不得,到大刀再次出现,故事一波三折。④小说以“大刀”为题,行文中以“大刀”代指主人公的形象,避开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小说运用比喻、比拟、排比等多种修辞,描写生动,吸引读者。如“子弹像长着眼睛,会拐弯儿,也会吃肉,小久保身边的兵们一个个被子弹吃掉”运用比拟手法;再如“风纠结着,交织着,厮杀着”运用排比修辞;又如“那撇小胡子像一截被斩断的蚯蚓在蠕动”运用比喻的修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性”错。村子里的斗争同样惊心动魄,两个村民的被害更是强化了战争的残酷性。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写出了庄稼与村民一样拥有同仇敌忾的斗志”错,文本“等待着,像等待着小久保们的肉”暗示了这片土地对侵略者的潜在威胁,而非直接体现庄稼与村民一样拥有同仇敌忾的斗志。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具体层面来看,在小说中,“大刀”是黑衣汉子用于杀敌的实际武器,通过这个武器,黑衣汉子能够与敌人战斗,展现了抗日的实际行动,所以它代表了切实存在的抗日力量。从抽象层面来讲,“大刀”不仅仅是一件武器,它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人们勇敢无畏,毫不退缩,坚决保家卫国反抗精神在“大刀”这一物象上得到了凝聚和体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让读者感觉仿佛是自己在亲身经历和见证故事的发展,增强了代入感和亲近感,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开篇就呈现村民死亡的情节,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急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以寻找答案。情节的不断变化和转折使故事充满了张力和不确定性,让读者始终保持紧张和期待的心情,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增加了神秘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猜测“大刀”所代表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和性格,从而吸引读者深入探究。这些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场景和人物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①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②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③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注】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魏徵对曰:“臣闻鲁哀公谓孔子曰:‘有人好忘者,移宅乃忘其妻。’孔子曰:又有好忘甚于此者丘见桀纣之君乃忘其身愿陛下每以此为虑庶免后人笑尔”(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颜、闵:即颜回、闵损,是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中的两位。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又有好忘A甚于此B者C丘见桀纣之君D乃忘E其身F愿陛下G每以此为虑H庶免I后人笑尔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面容、脸色,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意思相同。B.智力,智谋武力,与《六国论》中“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的“智力”意思相近。C.所以,表原因,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D.亦,副词,也,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的“亦”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唯恐臣子畏惧自己的威严,不敢直言不讳,于是多方诱导,鼓励臣下踊跃向君主谏言献策。B.萧瑀认为秦国运不长是因为平定天下时不得民心,但太宗认为问题并非出在创业,而是出在守成上。C.把百姓与桀纣之类的暴君相提并论,百姓会感到羞耻,但把君王与百姓相提并论,君王却感到荣耀。D.从三次对话中不难发现,太宗君臣共有的思维方式是以史为鉴,从前代的兴亡中汲取治国智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14.君臣的三次交流,话题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答案】10.CFH

11.A

12.C

13.(1)人想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君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忠臣。

(2)商纣王所为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受其苦(以此为苦),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会盟(伐纣)。

14.①君臣利害一体,臣子要积极进谏;②国运长短的决定要素;③要牢记历史鉴戒。【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还有比这更健忘的人,我看桀纣这些君主竟然忘了自己。”希望陛下以此为戒,以免被后人耻笑。“好忘甚于此者”作“有”的宾语,宾语后C处断开;“桀纣之君乃忘其身”作“见”的宾语,宾语后F处断开;“陛下每以此为虑”作“愿”的宾语,宾语后H处断开。故选C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意思是“容貌”。句意:总是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岁月流逝,容貌一天一天衰老。B.正确。句意:秦国却一味倚仗智谋和武力。/在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的情况下,战败而亡国。C.正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句意: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D.正确。“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的“亦”意思为“只是、不过”。句意: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把君王与百姓相提并论,君王却感到荣耀”错误,依据原文“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应该是把帝王与颜回、闵损这样的贤士相提并论,帝王感到荣耀。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自照”,宾语前置,应为“照自”;“过”,过失;“藉”,借助。(2)“苦”,以……为苦;“期”,约定;“会”,会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可知,君臣利害一体,臣子要积极进谏;②由原文“太宗从容谓侍臣曰:‘……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祚之修短,意在兹乎’”可知,国运长短的决定要素;③由原文“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可知,要牢记历史鉴戒。参考译文:①唐太宗容貌威武严肃,百官中觐见的人,见到他都紧张得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后,每当见到有人奏事时,总是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能够听到谏诤,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君主假如自以为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能办得到吗?于是君主失掉他的国,臣下也不能独自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亡,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事不远,你们今后每当看到事情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须直言规劝谏诤。”②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趁周王室的衰微,于是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所为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受其苦(以此为苦),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会盟(伐纣)。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没有罪过,秦国却一味倚仗智谋和武力,蚕食吞并诸侯。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心却不一样。”太宗说:“不是这样的。周灭殷商以后,努力光大仁义;秦国实现志愿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他们不仅取得天下的方式不同,而且治理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③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把平民与他们并列(相提并论),平民都感到羞耻,颜回、闵损(贤士)是普通百姓,但拿帝王与他们并列(相提并论),帝王却以此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魏徵听后,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人很健忘,他换了住宅就把自己的妻子给忘了。’孔子说:‘还有比这更健忘的人,我看桀纣这些君主竟然忘了自己。’希望陛下以此为戒,以免被后人耻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①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①柳宗元被贬柳州,此诗是寄赠同时被贬的四位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开篇在今昔对照中蕴涵着情感,颔联以夸张想象之笔写出洞庭湖的恢宏气象。B.杜诗颈联与《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意抒情完全相同。C.柳诗首联点题,写景辽阔荒凉,“愁思”二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D.柳诗颔联以密雨惊风中的芙蓉薜荔暗寓被贬的人生际遇,客观景物投射了主观感受。16.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5.B

16.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孤独、忧愁、苦闷之情。不同点:杜诗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体现了他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柳诗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音信阻隔的无奈,“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表现了与友人同处困境却难以互通音信的悲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完全相同”错,杜诗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着重表达诗人自己漂泊无依、孤苦伶仃,与亲朋隔绝状况,更多体现个人的孤独凄凉。《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不仅有漂泊之苦、孤独之愁,还有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二者表意抒情不完全相同。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同:杜甫在《登岳阳楼》中通过对洞庭湖的描写,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悲哀。柳宗元在《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孤独。

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孤独、忧愁和苦闷之情。异:杜甫的《登岳阳楼》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悲哀,诗中提到“戎马关山北”,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现实,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柳宗元的《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被贬生活的无奈。诗中提到“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被贬到边远之地,音信隔绝的孤独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比两种做法的后果,来劝谏君主要竭诚待下,不能傲视他人。(2)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小舟行于辽阔的水面,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类似的描写:“______,______”(3)学校组织以“坚持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们在演讲稿中可以引用古诗文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如“______,______”两句。【答案】

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③.玉鉴琼田三万顷

④.着我扁舟一叶

⑤.驽马十驾

⑥.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胡越、鉴、琼、顷、着、驽、锲、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少年的我对河的记忆是:河里有鱼。乡下岁月安静,推开门就看见河,没上过心。十岁前,我都不晓得河叫什么名字,只晓得河里有鱼,有船,上游三里,有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夏天涨水季节,河水延伸,大水漫过稻田、缓坡、土地庙,一步步向村庄逼近我们的房屋。傍晚,村巷里______出一串光着膀子、打着赤脚、拎着鱼篓的少年,他们去河边抓鱼,鱼贯而出的孩子中,就有我。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喧哗的水声。______水底的鱼在水声的诱惑下,______地逆水而上。小溪中、水沟里、田埂中,鱼挨着鱼,鱼叠着鱼,______,那是鱼在戏水。戏水鱼昂着脑袋往前拱,拱不动,就扭着身子,嘴里吐水泡,大口地喘气。雨季是鱼的季节,满世界都是鱼,与其说我们是去抓鱼,还不如说是捡鱼,像捡稻穗般随意,不到一顿饭工夫,鱼篓里就满了。我个头小,比鱼篓高不了多少,背不动,倒掉十几条,这才回了家。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晃悠埋伏

三五成群

鳞次栉比B.晃悠潜伏

成群结队

密密麻麻C.晃荡潜伏

三五成群

鳞次栉比D.晃荡埋伏

成群结队

密密麻麻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18.B

19.夏天涨水季节,河水泛滥,大水漫过稻田、缓坡、土地庙,一步步向我们的村庄逼近。

20.①“满世界都是鱼”运用夸张手法,夸大了鱼的数量;“像捡稻穗般随意”运用比喻修辞,将捡鱼比作捡稻穗;②两种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鱼的数量之多以及捡鱼之易,流露出“我们”内心收获的喜悦。【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晃荡”指摇晃不定,形容人无事闲逛,或不务正业;“晃悠”指人走来走去。语境是形容少年三五一群的去抓鱼,故选“晃悠”。“埋伏”通常指在敌人可能活动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多用于军事方面;“潜伏”,指隐匿埋伏,侧重于隐藏。语境是指鱼藏在水底,故选“潜伏”。“三五成群”通常用来形容群体分散,几个几个聚在一起,形成小团体;“成群结队”则侧重于形容群体聚集,结成一群一伙,通常指数量较多的人或动物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语境是形容大量的鱼逆水而上,故选“成群结队”。“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密密麻麻”指非常密集,形容又多又密。语境形容鱼多而密的游来游去,故选“密密麻麻”。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搭配不当,“河水延伸”可改为“河水漫延”或“河水泛滥”;第二处,“一步步向村庄逼近我们的房屋”结构混乱(成分赘余),可改为“一步步向我们的村庄逼近”或“一步步逼近我们的村庄”。【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满世界都是鱼”,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以强调雨季时鱼的丰富程度。这种夸张增强了句子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雨季时鱼的丰富。句子中“与其说我们是去抓鱼,还不如说是捡鱼,像捡稻穗般随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抓鱼比喻成捡稻穗,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捕鱼时轻松随意、手到擒来的情景。比喻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具有画面感。整个句子通过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季时捕鱼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轻松、愉快和满足的氛围,流露出“我们”内心收获的喜悦。同时,这些修辞手法也增强了句子的艺术效果,使句子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两会报道也是主流媒体当年重大主题报道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全国两会报道体现出来的总体特征是各级各类媒体融合不断深化,两会报道不断推陈出新。______:一是媒体形态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______。纵观今年各级媒体的全国两会报道,无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显神通,合力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______。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数字主持人、AIGC(人工智能自动创作生成内容)、SVG(可放缩矢量图形)等新技术是报道标配。三是媒体与媒体的融合。两会报道不是一家或一地媒体的独奏曲,而是全国媒体的合奏曲,今年涌现出了很多跨媒体、跨区域的,主题宏大、新闻性强的两会报道。【答案】

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②.而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

③.二是新兴技术的融合为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提供技术支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第二段中“一是媒体形态的融合。……三是媒体与媒体的融合”等信息可知,此处是总说两会报道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故补写内容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二空,根据前句“媒体形态的融合”和后句“今年各级媒体的全国两会报道,无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显神通,合力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可知,此处是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两者是融合、互补关系,前句有“不是”,这里应用“而是”,故补写内容是“而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第三空,根据语段中“一是媒体形态的融合”和“三是媒体与媒体的融合”可知,此处应是说第二点内容;再根据前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数字主持人、AIGC(人工智能自动创作生成内容)、SVG(可放缩矢量图形)等新技术是报道标配”,可以推知此处是说新兴技术的融合支持各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故补写内容应是“二是新兴技术的融合为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提供技术支撑”。22.为让新闻消息在校园中以更新颖的方式传播,校园新闻部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发布了以下招聘信息,请将其改写成一则正式的招聘启事。叮咚!9月15日,你有一封来自校园新闻创意部的邀请函待查收!当秋风吹散落叶那刻起,新闻部的请柬如约而至,我们迫切地想与你们相见——也许你喜欢天马行空,拥有数不尽的创意;也许你热衷新鲜潮流,擅长捕捉爆款热点;也许你擅长沟通交流,带领团队默契配合。如果你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经验,我们会更钟情于你。不论你是萌新还是学长学姐,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对媒体工作充满热爱与期待,就发送简历到XX@XX,11月1日前,快让我们看到闪闪发光的你!【答案】示例一:招聘启事校园新闻部拟招聘新成员,具体要求如下:岗位职责:让新闻消息在校园中以更新颖、有趣地方式传递。招聘对象:全体在校学生。应聘条件:热爱新闻工作,有创意,擅于沟通合作;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经验者优先。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X@XX。截止日期:

11月1日。校园新闻部9月15日示例二:招聘启事各位同学:

(正文有“全体同学”,则此称呼可以省略)为了让校园新闻更新颖有趣,现面向全体同学招聘新成员。要求热爱新闻工作,有创意,擅于沟通合作;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经验者优先。有意者请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X@XX。截止日期为11月1日。校园新闻部9月15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招聘启事的能力。题目要求将校园新闻部在公众号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改写成一则正式的招聘启事。招聘启事要包括标题、正文、落款。需要符合招聘启事的基本格式。如标题居中,称呼语首行顶格写,落款在右侧等。语言要书面化,要有条理性,要明确招聘要求,招聘对象,应聘时间、地点、方式。本题招聘启事需要包含正式的标题“招聘启事”、招聘部门的名称“校园新闻部”、招聘对象“全体在校学生”、招聘的岗位和要求“有新媒体平台运营经验”“对媒体工作充满热爱与期待”、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