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_第1页
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_第2页
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_第3页
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_第4页
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

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模板

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当是在学科基本的学问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

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以下是我为大家预备了2021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篇模板,欢迎参阅。

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一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力量目标

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

三、情感目标

1、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同学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觉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进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基本把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把握.

教学过程:

动量定理讨论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

体相互作用时,会消失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

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

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

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系统

为了便于对问题的争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敏

捷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靠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

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整M、N的位置,使

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两

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和

mBSB.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1.试验条件: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视不计.

2.试验结论:两物体A、B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即ElpA=-E]pB或ElpA+ElpB=0

【留意】由于动量的变化是矢量,所以不能把试验结论理解为A、B两物体的动量变化相

同.

(三)动量守恒定律

1.表述: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

做动量守恒定律.

2.数学表达式:p=p',对由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有:mAvA+mBvB=mAvA,+mBvB,

(l)mA、mB分别是A、B两物体的质量,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

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后的速度.

【留意】式中各速度都应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解题时选取正方向后用正、负来表示方向,将矢量

运算变为代数运算.

3.成立条件

在满意下列条件之一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2)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可忽视外力,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满意上述⑴或(2),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4.适用范围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宏观系统,小到基本粒子的

微观系统,无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是什么力,只要满意上述条件,动量守恒定律都

是适用的.

(四)由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可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设两个物体ml和m2发生相互作用,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是F12,物体2对物体1

的作用力是F21,此外两个物体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时间团Vt内,分别对物体1和2用

动量定理得:F210Vt=(3pl;F120Vt=E)p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21=-F12,所以即1=-即2,即:

0p=0pl+l?]p2=O或mlvl+m2V2=mlvl'+m2V2'.

[例1]如图所示,气球与绳梯的质量为M,气球的绳梯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整

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则当人沿绳梯向上爬时,对于人和气球(包括绳梯)这

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解析】对于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守恒的,由于当人未沿绳梯向上爬时,系统保持静止

状态,说明系统所受的重力(M+m)g跟浮力F平衡,那么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当人向

上爬时,气球同时会向下运动,人与梯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

始终为零,因此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

[例2]如图所示是A、B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闪光照片部分示意图,图中滑块A的质量

为0.1妹g,滑块B的质量为0.22kg,所用标尺的最小刻度是0.5cm,闪光照相时每秒拍摄10

次,试依据图示回答: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1)作用前后滑块A动量的增量为多少?方向如何?

(2)碰撞前后A和B的总动量是否守恒?

【解析】从图中A、B两位置的变化可知,作用前B是静止的,作用后B向右运动,A向

左运动,它们都是匀速运动.mAvA+mBvB=mAvA,+mBvB,

(l)vA=SA/t=0.05/0.1=0.5(m/s);

vA,=SA'/t=-0Q05/0.1=-0.05(m/s)

0pA=mAvAz-mAvA=O.14J-O.O5)-O.14_O.5=-O.O77(kg-m/s),方向向左.

(2)碰撞前总动量p=pA=mAvA=0.14_0.5=0.07(kgm/s)

碰撞后总动量p,=mAvA,+mBvB,

=0.14_(-0.06)+0.22_(0.035/0.1)=0.07(kg-m/s)

p=p',碰撞前后A、B的总动量守恒.

【例3】一质量mA=0.2kg,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A=5m/s运动的物体,撞上静止于该水

平面上质量mB=0.5kg的物体B,在下列两种状况下,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⑴撞后第1s末两物距0.6m.

(2)撞后第1s末两物相距3.4m.

【解析】以A、B两物为一个系统,相互作用中无其他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

设撞后A、B两物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以vA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mAvA=mAvA'+mBvB';

vB't-vA't=s

⑴当s=0.6m时,解得vA'=lm/s,vB'=1.6m/s,A、B同方向运动.

⑵当s=3.4m时,解得vA,=-lm/s,vB,=2.4m/s,A、B反方向运动.

【例4】如图所示,A、B、C三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0.5Kg,mB=0.3Kg,mC=0.2Kg,A和B

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以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A的上表面滑行到B的上表面,

由于摩擦最终与B木块的共同速度为8m/s,求C刚脱离A时,A的速度和C的速度.

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解析】C在A的上表面滑行时,A和B的速度相同,C在B的上表面滑行时,A和B脱

离.A做匀速运动,对A、B、C三物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

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因此本

堂课先是在前堂课的基础上由老师介绍物理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渐渐明确了动

量的概念,并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究与争辩,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

的条件,练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洁问题。

二、学情分析

同学由于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很自然本节的学习可以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进行类比,

通过类比建立起学问的增长点。详细类比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公式表示、应用目的。

三、教法分析

通过总结前节学习的内容来提高同学的分析与综合力量,通过类比教学来提高同学理解力

量。通过练习来提高同学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上述力量的提

高来进行。

四、教学目标

4.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

⑵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4.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动量守恒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把握解决问题

的方法。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与总结]前一节通过同学们从试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

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今日我还要告知大家,科学前辈在追寻"不变量"的过

程,渐渐意识到物理学中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一一动量,并定义这个物理量的矢量。

[阅读与学习]同学阅读课本把握动量的定义。详细有定义文字表述、公式表示、方向定义、

单位。

[例题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速度水平向右运动,遇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

后被弹回,沿着同始终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二所示),

求:⑴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

⑵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

分析:动量是矢量,虽然碰撞前后钢球速度的大小没有变化,都是6m/s,但速度的方向

变化了,所以动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求得钢球动量的变化量,先要确定碰撞前和碰撞后钢

球的动量。碰撞前后钢球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选定坐标的方向为矢量正方向。

解:略

[阅读与学习]同学阅读课本把握系统、内力和外力概念。

师:请一个同学举例说明什么系统?什么叫内力?什么叫外力?

生:两个同学站在冰面上做互推嬉戏。假如我们要讨论互推后两个人的速度大小,可以把

两人看成一个系统。两人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两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为外力。

[阅读与学习]同学阅读课本把握动量守恒定律。

例题2:在列车编组站里,一辆ml=1.8xl04kg的货车在平直轨道上以Vl=2m/s的速度运

动,碰上一辆m2=2.2xl04kg的静止的货车,它们碰撞后结合在一起连续运动。求:货车碰

撞后运动的速度。

[要求]同学练习后,先做好的同学将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老师依据同学的解答进行点评。

目的让同学学会推断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会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依据计算结果

推断运动方向。

例题3:甲、乙两位同学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甲推了乙一下,结果两人相反方向滑去。

甲推乙前,他们的总动量为零。甲推乙后,他们都有了动量,总动量还等于零吗?已知甲的

质量为50kg、乙的质量为45kg,甲的速率与乙的速率之比是多少?

[要求]同学思索后回答问题:由于动量是矢量,正是由于是矢量,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人

的总动量才能为零。再要求同学列方程求解,并留意矢量的方向。

六、教学反思

由于有前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同学很简单接

受。课堂中把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类比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物理学

问的学习应以同学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要对同学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动量守恒定律和

的简洁应用要以同学自主练习为主,老师要对同学的练习结果进行有效点评。

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三

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

基础上,讨论力的分解问题。它是前几节学问内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

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学问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学校学问的扩展和深化。在学校物理中,同

学只学习了同始终线上的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同学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了同学的

认知断层,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详细状况中运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是:力的分解中如何推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教学目标

以同学的进展为本,面对全体,全面进展,提高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按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三维教学目标:①学问目标: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

义,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②力量目标:强化"等效代

替"的物理思维方法,培育观看、试验力量,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③德育

目标: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实际培育讨论四周事物的习惯。

3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纳试验体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其指导思想是让"同学主体,老

师主导"观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从理论深化到实际。其操作策略是:①问题同学提。同学通

过提出问题,体现了同学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进展同学思维。②认知预备。注意同

学认知预备,提高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这堂课前的认知预备分两个层次,一是浅加工阶段的

认知预备,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阶段的认知预备,同学提出的问题,能击

中要害,抓住关键。③同学体验、感受,形成直觉思维,能突破难点,同时留下深刻印象。

④巧用评价,激活同学内动力。采纳师生情感共鸣、协作默契、体验胜利的内在激励方式,

从深层、长期、公正的角度,让评价内化为同学内动力。

4学法指导

①引导同学质疑。质疑在不好理解处,质疑在不好分析处,质疑在不好把握处。②供应

思维策略。用实际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大小。③教给分析方法。

实际效果分析法,等效代替法。

5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①课前一天晚自习,引领同学学会预习,给足他们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同学带着肯定的

学问储备走进课堂,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②提出问题(书面)老师汇合、列序。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里有一个钩码,可用一根细线提起,可用两根细线提起,哪种状况细线简单被拉断。演

示用一根细线提起来,再将此细线穿过钩码,两端上开,细线断了。以此激活课堂。

3.共识目标,质疑问难

同学们预习后提出了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展现教学目标、展现经老师筛选、排序的问题,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学定

教。

4.循疑而进,问题解决

①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属表征问题,同学在书上勾画(多媒体展现)。

②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请同学回答:合力可等效代替两分力,那么两分力就可等效代替合力?由于分力的合力就

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语言加工)。从而领悟分力与合力的关系:等效代替不能共存。"

③什么状况下力的分解有确定的解?

请同学画,同桌争论,看教材上图引导同学总结: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

1-29o

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两种状况有确定的解。(这不是重点,欲放即收,决不越俎代疱)。

④在详细问题中怎样进行力的分解?

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分解?实际效果怎样定?分力方向如何找?分力大小如何求?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请将F分解。

长胶板两端搁置,中间放一木块,用斜向上的力拖木块。运动一段位移,请同学观看此力

的效果:长胶板弯曲程度减小,木块水平起动(可多媒体展现)。

讲清三个层面:①没有沿F的方向起动,说明没有沿F方向的效果,由于有两个效果,

所以要分解。②胶板弯曲程度减小,即"垂直上提"和"水平起动”两个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

向。③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然后计算求解(以上用动画展现,绝不在数学

上花功夫)。

例2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其重力产生的效果怎样?

先请同学将教材放在手掌上,手掌斜向下,有何感觉?再让同学分析、作图、计算,老师

巡察、纠编,找出做得好的通过实物展台让同学观看,作出评价。最终,试验验证:橡皮绳

一端系方木块,另一端固定在倾斜的胶板上。

观看重力的效果。抬高胶板,使倾斜角增大,观看重力的两个效果的变化状况并与求解的

分力表达式对比。请思索:斜面上的状况,重力肯定沿斜面分解吗?怎样分解?如图2,将重

力G分解为垂直档板的F1和垂直斜面的F2。

5.联系实际,实践探究

同学阅读教材,第一段和最终一段(拖拉机拉耙来耙地,车辆上桥、下桥),深挖教材的编

写规律。争论:为什么公园滑梯倾角大而大桥要修很长的引桥来减小倾角?

6.回顾反思,学有所得

同学们,依据上例的解题过程,请你总结力的分解的方法:①依据实例效果确定分力的

方向;②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大小。

7.思维策略,巩固训练

①如图3支架,绳子对。点的拉力产生什么效果。

请一名同学上讲台,手伸直拿住竹杆的一端,另一端插在腰上,在手握处挂上适当重量(50N)

的水桶,请他谈谈感受。同桌的同学,一人手叉腰,另一人用劲压,相互交换做,这种自我

感受、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热闹、活跃,同学印象深刻。

老师展现分解过程,讲解分解方法。创设问题,不知AAB。的角度,怎样计算分力大小呢?

造成认知冲突,提出作图法求解,老师讲解此法,使本节课有整体建构。

②同学们,一根线和两根线悬挂同一祛码,两根线的张角较大时,易断!知道为什么吗?

多媒体展现画好了的几幅力的分解力,可得出结论。

8.总结扩展,突出重点

①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②在详细情境中用实际效果

去分解力;③分力的大小可计算、可作图。

9.作业布置,开放练习

①观看身边的力的分解实例;②书面作业。

6板书设计(略)

高中生物理说课稿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同学已把握了牛顿第一其次第三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基础上,进一步讨论

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节课。是人教版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物理》必修本

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七节。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超重与

失重又是生活中同学简单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节课不论从"学以致用"上还是从订正生

活中错误观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教学大刚中指出,物理学问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应用。物理学的讨论方法对

探究自然现象具有普遍意义。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当包括与基础学问联系亲密的实际学问,

要引导同学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培育同学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

法与创新精神、创新力量。再结合学校提出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依据教学目的和原则,以

及同学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将要完成的教育目标:

①学问目标:知道什么是超重与失重;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超重与失重的实质。

②力量目标:培育同学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③德育目标: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

3.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以往的教学阅历使我体会到:同学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简洁应用普遍感到不难,但对一些基

本概念理解不深刻,简单从物理名词的表面结合语文分析字词的方法错误理解。为此,教学

过程中我将同学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实质以及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超重与失重的实质

作为本节重点。

二.教材处理:

1.同学现状及对策:

高一同学正处于奇怪心强,自办法识增加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注意从实况录象入

手,抓新颖促爱好;而且,虽然同学已学习了牛顿第一其次第三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简洁

应用。但同学在生活中存在的习惯思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让同学对超重与失重的初步印

象就是超过重力、失去重力。所以认真讲解超重,让同学自己归纳类比失重。达到订正错误、

指导学法、主动参加的效果。(探究此过程正是培育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过程。)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支配: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同学尽快把握学问,针对同学的认知规律,借助电

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同学能直观感觉学问,在此基础上激发同学探究学问的正确性,进

而过渡到对超重与失重实质的熟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的采纳: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现代教学观明确指出:老师是主导,同学是主体。学校

反复强调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再依据本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以及同学认知规律,

我采纳启发、引导、探究、类比、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同学乐观思索,产生

深厚的学习爱好,然后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探究、类比、总结,实现“两种方式"

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并且体现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

2.教学手段的采纳:

依据本节内容的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使同学尽快把

握本节的教学任务,除采纳常规的教学手段,特采纳电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同学的学

习爱好,强化记忆,节约教学时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程序:

1.激趣引入:(5分钟)

上课前,利用片头中的名人名言激励自信、自强、勇于探究(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上课

后,通过神六升空图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让同学讲解对超重、失重的感性熟悉,提出本

节教学目标。接下来通过"赵老师测体重"的实况录象从身边事入手,引导同学对比指针变化

(提出问题),制造一种激发同学求知欲的物理情景,使同学获得感性熟悉,激发同学的学习

热忱,使同学产生讨论探究热忱后引入新课。

2.突破重难点:(15分钟)

从高教版王淑贤著的《力学》第四章第五节对重量、重力概念入手,首先破除同学心中重

量就是重力的错误熟悉,进而分析超重失重的由来及其与语文字词分析的关系,让教学内容

明朗化。(重量、重力的区分可以使本节教学内容变的轻松易懂,但同时应告知同学重量是

一个已经遗弃的名词。)

结合教材中人在升降机中的状况,分析人对升降机上秤的压力,关心同学理解超重现象。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讨论超重状态下重力不变,压力变大,得到超重概念.然后让同学练习

课后习题3中的第4问,抽一同学演板(老师巡察,检查同学对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把握)。

(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

之后,结合人在升降机中与此题引导同学给出超重完整的概念,查找超重的规律,理解超

重的实质。(投影显示超重的概念、规律、实质,简洁板书乂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

3.学法指导:(5分钟)

为了使同学把握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培育同学观看、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力量,对于失重,就采纳对比超重让同学自己总结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培育了同学

的思维、节约了教学时间。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要求,体现自主、探究、互动的组织、

引导和情景创设等特征(投影显示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简洁板书)。(充分发挥同学主体

作用。)

又通过阅读教材与思索课后"做一做",抽生回答总结完全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分析

解决"做一做"中的现象,增加"学以致用",以及语言表达力量。(播放漏水的瓶子自由下落时

的视频,请同学分析,下落过程中水为什么不漏了?培育同学运用学问解释试验现象的力量。

投影显示完全失重的概念、规律、实质,简洁板书)(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

4.适当扩展,自由提问:(5分钟)

①完全失重的空间里还有很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各国宇航局都力图领先在这些领域取

得突破性进展,为此,发达国家的宇航局也曾向世人征求可在飞船里进行试验的方案。北京

市一名中同学曾设计出一个方案:即讨论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人的思维反应速度是不变、

变快还是变慢。受到了发达国家宇航局的关注。假如在座的各位同学在这方面有什么奇思妙

想,不妨寄与我国宇航部门,盼望将来在我国飞船上进行的试验里,有你们设计的方案。

②环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里用秤是称不出任何物体的重力的。说明宇宙飞船里的物体

处于什么状态?飞船内的空间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飞船内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飞船

内的空间是一完全失重的空间。(投影显示)

③生活中有没有超重、失重、完全失重?让同学举身边的事例(过山车、汽车变速上下坡、

蹦极等),与同学的已有的生活阅历结合紧密;让同学自由提问,师生共同争论解惑。"学以

致用",增加爱好。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

5.反馈练习,首尾呼应:(5分钟)

回顾引入时赵老师在秤上起立时指针偏转(投影显示),让同学解释缘由。突出本节所学,

充分调动同学乐观性,强化巩固所学学问。此处有难度,可以先提示同学分析起立过程的运

动状态如何变化。(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

6.归纳总结:(5分钟)

让同学归纳总结本节学问,突出超重与失重是两种现象,其讨论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目的是强化所学,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与理解,充分发挥老师的组织、引导、指导、关心等

作用。发挥同学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同学。促进全体同学主动进展。突出科学探究和师

生互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7.布置作业:(5分钟)

通过布置作业,使同学更进一步把握和巩固本课

高中生物理说课稿五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

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甚至对力的作用机制尚不清

晰的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也适用。它是除牛顿运动定律与能量观点外,另一种更广泛的解

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而且在今后的磁学,电学中也会用到此定律。

二.学问结构

1,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假如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

动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

3,试验验证:两个弹性小球的弹性碰撞。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l和M2,碰撞前的速

度分别为VI和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I,和V2\

由动量守恒有:

M1-V1+M2-V2=M1-V'1+M2-V'2

4,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力,即

使对相互作用状况还了解得不大清晰,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5,敏捷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留意事项: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当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

为零,但是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在运用动

量守恒定律之前应严格检验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握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

这一目的,每个同学就需要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使用的特点。而动量又是矢量,因此,

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⑴把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2)动量守恒定律的

矢量性。

四.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含义和表达式;

⑵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⑵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运动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⑵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进一步把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及讨论规律。了解物理学来

源于生产实践。

(3)通过试验现象的精确观看、深化思索、抓主要冲突,抽象概括,形成规律。反过

来利用规律指导实践,发觉新的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

熟悉自然、改造自然。

五.同学分析

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具有了肯定的基

础,重要的是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六.教学设计(两课时)

1.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回顾动量及动量定理:P=MV;Ft=Pl-PO=0P

动量定理讨论了一个物体受力一段时间后,它的动量怎样变化。那么物体相互作用,又会

怎样呢?

(1)请两个同学穿上旱冰鞋,靠近站在教室前边,让同学甲推乙同学一下,同学观看现象。

⑵同学争论发生的现象。

2.新课教学

⑴试验、观看,初步得到两辆小车在相互作用前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a,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试验装置。

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它们之间装有弹簧,并用细线把它

们拴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