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资料_第1页
专题三-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资料_第2页
专题三-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资料_第3页
专题三-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资料_第4页
专题三-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考点三部曲考点一课堂四面清考情一点明考点二考纲要求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考纲解读1.“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重在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在考查的范围之内,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2.“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考纲要求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考情分析1.近几年来,浙江省高考试卷词语的考查范围越来越广,词语、成语、熟语、歇后语成了高考的主流趋势。2.考查题型:词语的考查多以四选一的客观题为主,分值一般为3分。前几年浙江多考熟语之间的置换,2010年和2011年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而且是选择错误的一项,难度和区分度大大降低。考纲要求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考情分析3.考查内容:词语的考查重点是常见于报刊中、使用频率较高又容易被误用的词语,如2011年的“浓重”、“求全责备”,2010年的“人浮于事”、“小题大做”。4.设题形式:浙江省考查重点是常用词语,因此在复习中应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常用词语上,对模拟卷中的生僻词语大可不必太过重视。

实词命题指数☆☆☆命题分析

对实词的辨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虚词结合起来考查,但2011年的浙江把实词、虚词和成语放在一起考查。

选词填空并辨析。1.这几天心里颇不[寂静/宁静]________。(《荷塘月色》)[二者适用范围不同]辨析:“宁静”一般用来形容自然环境清静,有时也用

来形容人的内心安静。“寂静”侧重形容环境没有声音。

这里形容人的内心,故应选“宁静”。宁静2.这是一条[幽僻/偏僻]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荷塘月色》)[二者侧重点不同]

辨析:“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远离城市或

中心区,交通不便。前者侧重于“幽”,“幽”有昏暗

之义,并且“幽”本身还含有“僻静”之义,与语境

“寂寞”相应,符合朱自清寻静的想法。后者侧重于

“偏”,指偏远。幽僻3.天下真有这样[标志/标致]________的人物,我今儿才

算见了!(《林黛玉进贾府》)[二者词性不同]

辨析:“标致”指相貌、姿态美丽,多作形容词。“标

志”可作名词。意思是表明特征的记号,也可作动词,

意思是表明某种特征。

标致4.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消受]________这无边的

荷香月色好了。(《荷塘月色》)[二者语法功能不同]

辨析:“受用”指享用,得益。“消受”指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

受用5.她脸上就显出[恐怖/恐惧]________的神色来,这是在

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祝福》)[二者语意轻重不同]

辨析:“恐怖”多指因生命受到威胁而惧怕,语意较重。

“恐惧”泛指害怕,语意比“恐怖”轻。二者的轻重不

同。这里根据语境,祥林嫂的内心应是恐怖的。

恐怖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它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为考查重点)

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词和异音实词的规范应用上。类型特点示例同音实词同音近义词祛除、驱除,侦查、侦察同音异义词品位、品味,沟通、勾通异音实词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的意思有相近之处,但应用范围等不同捐赠、馈赠,风范、风尚,囊括、涵盖,制约、约束答案:D2.(2011·山东高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

)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答案:C解析:提出:揭示;提请考虑、讨论、接受或采纳。提醒:有时是通过告诫的方法引起的;从旁指点,引起注意。根据语境应选“提醒”。“产生”意思为“出现”,“引发”是“引起”“触发”之意。“适合”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合适”为形容词,可做修饰语,应选“合适”。另外,根据“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一句也可看出应该是“合适”的高度。3.(2011·天津高考)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解析:“喜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适用对象是人或物;“钟爱”指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对象是人。语境中说的是梅花,用“喜爱”更确切。“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或形容规模、气势盛大。语境中说的是雪花,用“纷纷扬扬”更确切。“浮动”指漂浮移动,侧重主动;“飘动”指(随风等)摆动,侧重于被动。语境中说的是花香,用“浮动”更确切。“犹如”“好像”均为比喻词,二者大多数时候可以互换。答案:B4.(2009·天津高考)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

者______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

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几片

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__________,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解析:解读:阅读解释;分析,研究;理解,体会。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①句的后半句是对前面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此处用“解释”。偶尔:指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突然的,不是经常的,跟“必然”相对。②句是说雪花少,所以用“偶尔”。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强调由于狂妄和虚妄而自尊自大。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强调由于眼界狭隘而自尊自大。根据句意,③句应该选择“妄自尊大”。答案:C5.(2010·山东高考)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

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

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

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

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

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

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

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

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

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她给人的印象好,让人难以忘记。此处应改为“忘怀”。B项,“古稀”指人70岁,与前面的82岁矛盾,可改“耄耋”。C项,“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排头兵”。D项,“纷至沓来”指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答案:D辨析实词词义:关注“3方面”,着重“12看”一、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2.看适用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如:边疆、边境、边界这三个词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边疆”指比较边远的靠近国界的区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如:________线上,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祖国。就应选“边界”。3.看表达侧重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重点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如:景点、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5.看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地看字面用语。如:傻样、你真坏“傻”的固有义是“愚蠢”“死心眼”,“坏”的固有义是“品质恶劣”。可是当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用亲昵的语气说出时,则变成了“可爱”“聪明”。古时,青年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冤家”也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语境义。由于这种意义是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义或临时产生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辨析并准确地把握词的语境义。二、从用法方面辨析6.看适用对象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如:爱护、爱戴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对于适用对象而言,主要就是谦敬辞的问题,这在后面的“语言表达得体”中还会重点讲解,在此不再详述。7.看成分搭配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8.看词性语法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如:启示、启事9.看表达重复与否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胜利)归来。“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等。10.看习惯用法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如:捉摸、琢磨“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如“释怀”“消受”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一般都说“无法释怀”“难以释怀”“无福消受”。三、从色彩方面辨析11.看感情色彩词的色彩,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从词的感情色彩看,有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如:“成果”为褒义词,“结果”为中性词,“后果”为贬义词。区分实词从感情色彩入手,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如: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该句中的加点词语就因不辨褒贬而用错了对象。“凶猛”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多含贬义,不应用来修饰“猎人”。此句中两词的位置应对调。....12.看语体风格词的色彩,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叫语体色彩。如:“寿辰”带有庄重尊敬的感情,“生日”则是一般的用语。一般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吓唬”一般用于口语,“恐吓”则用于书面语。“可以”是一般用语,“准予”则是特殊用语,多用于公文。“脑袋”是口语用语,“头部”则多用于司法文书等。

虚词

命题指数☆☆☆命题分析

虚词单独设题的频率较低,往往和实词、熟语放在一起考查。(辽宁卷、大纲卷等曾设题单独考查虚词)(一)选词填空并辨析。1.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基于]

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祝福》)

辨析:“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基

于”指根据。鉴于2.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常常]

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祝福》)

辨析:“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

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愿望。“常常”

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

观愿望。(二)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往往1.

是满月,天上

有一层淡淡的云,

不能朗

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

不可少,

小睡

别有风味的。(《荷塘月色》)2.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

眼睛窈陷下

去,连精神

更不济了。

很胆怯,不独怕暗夜,

怕黑影,

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

总惴惴

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祝福》)虽然所以也也不但而且即使却固也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题型或是选择填空,或判定已给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1.(2006•浙江高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我掉首东顾,只见云雾弥漫,山峦隐现,绚烂的彩霞竟然已经渺无!________②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______我精神的抚慰。③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________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A.踪迹给予越发B.踪迹给以更加C.踪影给予更加D.踪影给以越发答案:C解析:近义词辨析首先要弄清各自词义,其次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踪迹:(名词)行动所留的痕迹。踪影:(名词)踪迹(指寻找的对象,多用于否定式)。“踪影”与原句“渺无”搭配。“给予”和“给以”都是动词“给”的意思。“给以”后面只接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跟接受的人。要是说出接受的人,“给以”就要改成“给”。根据语境,原句说出了接受的人——“我”。更加:(副词)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越发:(副词)表示程度加深(常与时间因素有关);跟上文的“越”或“越是”呼应,作用跟“越……越……”相同。2.(2011·广东高考)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3分)

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①____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②____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③____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答案:尽管既然因而解析:选词填空,首先要整体感知,其次要根据句意和关联词辨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____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们”句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但是他们____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句与句之间是推论因果关系,“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___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句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3.(2010·辽宁高考)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

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

辑严密。(5分)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①________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②_______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③_______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④_______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⑤________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答案:①因为②如果③而④却⑤但是(如果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关系亦可)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后的内容和上文构成倒置的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应填“因为”;②所在句的内容和下文构成假设关系,句中应填“如果”;③中的上下文是顺承关系,中间应填“而”;④前后内容构成转折,应填“却”;⑤上下句也是转折关系,应填“但是”。1.看词性异同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例如: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偶尔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语境中用于修饰“飘落”;“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2.看搭配情况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1)表并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

有时……既(又)……又……(2)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3)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4)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5)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

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6)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7)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3.看语气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未免不免)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又如: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工夫,________(何况况且)学习外语呢?(“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应选“何况”。)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例如:去图书馆,

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或者4.看假设与事实

这种方法其实是“看语气辨析法”的延伸。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如:(1)

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

事实)(2)

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多远”是假

设)尽管不管5.看标点符号判断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例如: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但“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因而6.看位置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1)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

“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

而”“至于”“以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

误用。例如:

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在“哪所”前)至于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有时也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强调作用。例如: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虽然”本来属于前一分句的关联词,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强调)(2)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

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例如:

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主语不同,“因为”应放在“他”之前)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除了”“不但”等。因为7.看语体色彩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例如:咱们去散散步吧,

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书面语色彩浓,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用于口语中的虚词还有“要是”“要不(一般用在祈使句中)”“别说”“就是”等。值得强调的是一些文言虚词只适用于书面语中。或者8.看主客体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如“对”和“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词。例如:他的深情厚谊,

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谊,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对9.看其前后连接信息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或短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例如:①

要有周密的计划,

要有切实的措施。②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

有理论

有实践经验。其他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前者均用来连接词语,后者均用来连接句子。既又又又10.看句子结构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例如:《物权法》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句中“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虚词的脱漏会直接导致成分的残缺,甚至影响到语意的表达。例如: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对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句中“自己”前脱漏一介词“与”,造成语意不连贯。)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今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中日

韩外长会的问题时表示,中日韩三方目前正就中日韩外

长会议保持着________与协调。(2)拥有复杂镜片结构的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今天开始被________,它将仔细搜寻外层宇宙空间中与地球类似的

星体,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线索。(3)迫于社会环境的恶劣,并为了战斗的需要,鲁迅的许多文章写得________曲折,这就向我们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沟通启用隐晦B.勾通起用隐讳C.勾通启用隐晦D.沟通起用隐讳解析:“沟通”表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沟通”是中性词,“勾通”是贬义词。“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等开始使用,而“起用”指对退职、免职人员的再任用。“隐晦”指(意思)模糊、不易理解,“隐讳”指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蒙娜丽莎》草图的用笔痕迹明显表明为左撇子的用笔习惯,画作左上角为达·芬奇的签名,经________绝非仿制,符合达·芬奇的签名习惯。(2)带着些许惆怅和遗憾,“跳水王子”田亮年初宣布正式退役。不过,当他接到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筹集善款活动的邀请之后,他打算________了。(3)中央电视台同时在3个频道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有别于以往时政新闻报道的时效________,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A.鉴别食言滞后B.鉴别失言落后C.鉴定食言滞后D.鉴定失言落后解析:“鉴别”指辨别(真假好坏)。“鉴定”指鉴别评定或鉴别确定。“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信。“失言”指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滞后”指(事物)落后于形势发展。“落后”指工作进度迟缓。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将来,新人们结婚时,有望伴随着浪漫的乐曲,

手挽手走上红地毯,面对着庄严的国徽许下美

好誓言,在父母和亲友的见证下,领取相约一

生的“红本本”。B.像在漫漫沙漠中艰难前行的人忽然看见了一片

绿洲,他的目光里饱含着惊喜,充斥着饱满的

生气。....C.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商量了今后双边经济

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

交换了意见。D.让生命之舟轻驶,一定要让它承载必不可少之

物,不然轻则徜徉无以前进,重则可能沉入生

活的大海。....解析:把握不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有其约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违背了这种“约定俗成”,就违背了语言规范。“充斥”与B项的语境不符合;C项中的“商量”是口头用语,而C项的语境要求使用书面语;“徜徉”是“闲游或安闲自在地步行”的意思,与D项的语境不符。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日本经济可能因受地震和核泄漏打击而进一步

衰退的情况下,日元的大幅升值将打击日本的出

口,因此日本政府压抑日元升值的可能性大大提

高。B.在他的心中,那是一本珍贵的书,多年来他一直

珍藏着,因为那是我在他毕业前夕惠赠给他的。....C.长江哺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长江之水不仅

流入了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每一个

炎黄子孙的梦境中。D.无数个夜晚,故乡那月下的小溪悄悄流淌在我

的梦中,婉转呢喃,轻轻私语,给以我无尽的

抚慰。....解析: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使用对象、谦敬意味、语法功能,就不能正确地解答本题。不了解“压抑”的对象是感情、力量,不了解“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不了解“给以”不能带双宾语,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答案:C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3分) (

)(1)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________。(2)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________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3)中国传统节日________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A.致哀展示蕴蓄B.志哀显示蕴蓄C.致哀显示蕴含D.志哀展示蕴含解析:“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显示”,显现,表示;“展示”,呈现出来让大家看。“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蕴含”,包含。对于近义词的辨析,一是弄清词语的本义,如“显示”与“展示”;二是注意词语的侧重点,如“致哀”侧重在“表达、表示”,而“志哀”侧重在“用某种特定方式”,再如“蕴蓄”侧重“积蓄”,“蕴含”侧重“包含”。此外还要注意词义的轻重、词义的感情色彩等。答案:D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厦门新景祥房地产策划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秦

刚做客搜狐时指出,无论市场还是行业,信心

都比黄金更为重要。B.在申请国和与该国签署协议的各成员国都提交

了双边协议文本后,WTO工作组才会组织全体

成员国投票。....C.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推进会,不仅仅是一次工作推进会,而是

一次动员誓师会。D.事实表明,贪图小利的人既然只看自己的小圈

子,打自己的小算盘,就一定会忽视集体和国

家的利益。....解析: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而为表示某种逻辑关系所选用的关联词语也是相对固定的。如果理不顺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或关联词语之间固有的搭配关系,就可能导致误选。“不仅仅是”应与“而且是”相搭配。答案:C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3分) (

)(1)目前国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________通过良性竞争,带动其他企业一起发展,________能有更好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