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_第1页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_第2页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_第3页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_第4页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关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焦治平一、社会分化与社会和谐1、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现阶段中国处于事故的多发期和凸显期。国际经验表明,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美元到1000美元这样一个发展时期,是社会问题频发、因而也比较容易引发社会动乱的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发展阶段。2、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分化及冲突。

3、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经济发展停滞的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就充分说明,一个社会绝无可能在极端不和谐的情况下发展经济,而且不和谐的社会将使得政府的执政基础迅速丧失.

二、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1、社会阶层构成趋于多元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结构发生了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1)、工人阶级分化

(2)、农民阶级分化

(3)、知识阶层崛起

(4)、私营个体阶层发展壮大(5)、企业经营管理阶层逐渐凸现出来

社会阶层构成趋于多元化的表现2、社会阶层结构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型我国社会阶层正朝着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转变:

第一,社会结构中的中下层逐步缩小。

第二,社会中间阶层已经出现并且形成一支独特的力量。3、阶层结构不均衡即没有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最直接的指标就是社会中产阶层占人口的绝大部分。

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仅占人口的18%。

三、社会分化与阶层结构变动必然带来社会冲突。1、冲突与和谐2、阶层冲突的原因及人们的认识3、阶层冲突的主要表现1、冲突与和谐的关系(1)和谐与冲突共存(2)冲突对社会具有正面功能阶层冲突的原因及认识阶层利益具有差异。阶层和阶级之间有利益冲突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现阶段阶层冲突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阶层之间

一、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冲突。

1、与下层民众的冲突

2、与私营企业主的冲突二、私营企业主与农民工两个新阶层之间的冲突。1、对农民工的直接盘剥

2、私营企业主与国家社会管理者阶层结盟

一、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冲突1、与下层民众的冲突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中,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基层,加重了党群矛盾、官民矛盾,使得本来已经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2、与私营企业主的冲突

私营企业主、个体老板等人群是权力寻租的主要对象每一个有审批权、检查权的部门都有一套“潜规则”,都有自己的“专车道”不少中小企业老板开始积极寻求政治地位,参政议政热情明显升温,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也更为看重。这是寻求政治身份的保护二、私营企业主与农民工两个新阶层之间的冲突

劳资关系已成为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稳定压倒一切”遏制了劳资矛盾的公开化和扩大化,但同时也助长了强势群体恃强凌弱。“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遍及全国。200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做过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拖欠农民工工资高达1000亿元。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往往是恶性件爆发最多的地方;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往往是利益冲突最尖锐的领域。

劳资冲突往往是最容易直接引爆社会冲突的导火线。冲突的具体表现1、直接盘剥。如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等。2、与国家社会管理者阶层结盟。为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国家社会管理者将更多的利益给了私营企业主,从而很少帮助工人去争取正当利益。当面临解劳资矛盾、劳资冲突时,不少地方官员往往维护资方的利益和意愿,甚至官商沆瀣一气。

四、产生冲突的具体原因1、贫富差距悬殊

2、日益明显的相对剥夺感

3.新阶层的出现和阶层意识的强化4、意识形态对阶层的诠释滞后5、利益表达渠道堵塞——信访制度的缺陷与人民代表制的不足6、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不强7、目标与手段的背离

1、贫富差距悬殊

邓小平同志1993年9月16日说:“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几乎所有关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十分悬殊,这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事实。贫富差距悬殊的表现1、基尼系数过大2、阶层差距日益拉大3、城乡差距显著扩大2、日益明显的相对剥夺感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面对改革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很多人产生了一种被剥夺和地位不平等的感觉。一些阶层的相对剥夺感甚至绝对剥夺感有所增强,这在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地位越高的阶层,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好了许多”的比例越高,而地位越低的阶层,有相似看法的人比例越少。与此相对应的是,地位越高的阶层中认为现在生活变坏的比例越低,地位越低的阶层中承认生活变坏的比例要高出许多。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部分城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以及部分离退休人员实际上已沦为利益相对或绝对受剥夺阶层。

3.新阶层的出现

和阶层意识的强化

阶层意识指的是个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意识、评价和感受。

新阶层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力量均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显然不满足于他们在现行体制中的地位和权利。中国社会里的阶层意识有以下特点:一,公众的阶层意识比改革开放前更为普遍明显;二,社会成员的阶层自我认同明显偏向低层,自认属于中间阶层的人并不多。

4、意识形态对阶层的诠释滞后任何社会都需要有一套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来解释社会分层中的不平等现象理由,以便让人们接受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目前中国社会缺乏一套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来解释社会分层体系,从而导致社会紧张。

5、利益表达渠道堵塞

—信访制度的缺陷与人民代表制的不足

体制转轨产生社会怨恨强势阶层借助公共权力干预利益分配,则使社会怨恨更加迅速地扩大弱势阶层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信访制度存在如下缺陷:

1、信访制度不能依法立案,反而进一步诱发官民冲突。

2、由于地方政府的信访部门事实上没有能力解决当地发生的各种问题,逼得民众只能越级上访,导致中央信访部门的接待压力越来越大。3、信访立案机率非常低,而信访解决率就更低。

4、中央政府曾经提出信访责任追究制,结果却在各级政府之间意外地生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畸形机制。

5、信访制度与法治建设存在着制度性矛盾。本来应该通过法律诉讼解决的民间申诉,并不能通过信访加以解决,也不应该用信访制度来替代司法程序。以上情形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信访制度的信任危机,弱势群体对这种利益表达途径渐渐望而却步,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更为有效的表达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体现阶层利益上的不足

1、各级人大代表不能完全真正代表选民利益。2、人大代表名额的不能充分地反映阶层之间的利益均势原则。3、人大代表的权力极为有限,他们的权限仍不足以对政府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4、选民对人大代表无法有效地监督,因此人大代表事实上并不是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各级人大代表在利益驱动下就可能与强势阶层结成利益同盟。近年来,人大代表的权力寻租现象屡见报端。

由于正式的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种种缺陷,中国的弱势群体通过这些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时,或者求告无门,或者代价高昂而收效甚微,因此他们就可能对这些利益表达渠道表示怀疑甚至加以否定,转而寻求其他表达方式,比如集体上访、甚至非正式地组织对抗等危险的方式。6、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不强

目前我国的社会人口流动率很高,但阶层流动率却很低,主要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没有及时改革和创新。

改革前户口制度、人事档案制度等极大地阻碍了社会流动。90年代以后,由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屏障、文化资源屏障和工作机会屏障构成的新的结构性屏障开始形成,阶层之间的流动机会大大减少。

中下阶层持久的社会地位固定化很容易导致底层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蓄、阶层意识和冲突意识的不断强化。

当社会流动的路径完全被堵塞时,可能成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最重要原因。

7、目标与手段的背离。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目标与手段是相匹配的、相一致的。如果有目标而缺乏被普遍认可的手段,或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那么就会导致阶层之间的紧张、矛盾和冲突。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起人们的致富欲望,但致富的手段和机会并不是均等分配,尤其几个阶层的冲击很大:

农业劳动者阶层工人阶层国家社会管理者阶层五、积极应对社会阶层结构变

化,努力推进社会和谐

1、总思路消除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权利上的不平等;缩小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各阶层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2、具体措施1、保证社会各阶层在基本权利上的平等

一是保障迁徙自由权和公平报酬权。二是保障平等受益权。

2、缩小贫富差距

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的分配。城市中的贫富差距大于整个社会平均水平。在调查阶层之间最大的差别时,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金钱财富”、“权力”、“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消费水平”和“住房”。“金钱财富”超越了“权力”被列在首位,它既表明了一种社会的追求,也表明了各阶层的差距的根本。

防止出现贫困代际传递。

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3、加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当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通道被各种各样的壁垒,譬如“行业”、“职业”、“单位”、“户籍”和“地区”等等分割和阻隔时,不公平和不稳定也会愈演愈烈。

能增加社会稳定性的是各阶层之间的流动

4.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尚未形成一个稳定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且为人类现代社会发展所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

我国的中间阶层已经产生,但尚未成为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体力量。要逐步形成在社会阶层结构上,中间阶层占绝对优势的格局,促成社会阶层结构由现阶段的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中等收入者的作用

5、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各阶层有序的政治参与

各阶层都有着强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愿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就要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