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理诊断(三级)_第1页
新心理诊断(三级)_第2页
新心理诊断(三级)_第3页
新心理诊断(三级)_第4页
新心理诊断(三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诊断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如何面对初次来访的求助者)为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第二节,初步诊断(如何鉴别、区分、诊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接待会谈测验资料的搜集、整理、与评估。筛选资料初诊接待

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一、学习目标

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准备工作场地咨询师的仪态会谈时的距离言语与非言语交流技巧关于场地(咨询室)专业保密宽敞安静舒适必需的设备二、操作步骤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表现出咨询人员应有的仪态。

(社交距离、眼神)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我很愿意向您提供心理帮助。(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问话方式:直接逼问/间接询问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五)保密原则(保密例外)(六)在向求助者表明可以对他提供心理学帮助之后,应立即简约地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心理咨询的性质:协助、主动、多次(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八)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求助者有权与咨询师讨论咨询费用。

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知情权;(P14)义务:提供真实信息。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归类,有利于继续深入分析了解相关资料。不同类别的心理问题,往往有其特点。而这些类别特点,是咨询工作针对性的依据。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二)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的重要性(三)危机处理找症状(生理、心理、社会)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二)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三)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特别是对心理测量资料的保密原则,要反复向求助者说明,承诺咨询者的责任、义务。(并说明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四)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功能都是有限性,咨询人员不可为了获取求助者的信任而随意夸大它们的功能,心理咨询工作受范围限制,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做任何承诺。(对求助者的帮助与承诺应在工作范围之内)(五)不许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等)。接待来访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六)求助者明确了上述问题之后,有利于进一步端正求助动机,既增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信任,又不产生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如此,对集中收集临床资料,准确评估求助者的问题所在是有帮助的。

第二单元

如何收集临床资料

一、学习目标

使用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

通过谈话法以外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观察法、产品分析法

二、摄入性谈话操作步骤

(一)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二)确定提问方式

(三)倾听

(四)控制谈话方向

(五)对谈话内容归类

(六)结束谈话:

三、摄入性谈话相关知识

(一)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员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员(依据)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诊断目的下达的谈话目标。

5、会谈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例:求助者说:“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丈夫正好又特别忙,感觉自己没用过得很没意思”。

(二)据谈话目的和你想收集的资料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

(三)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忘我、全神贯注、认真思考、寻找关键点)

(四)控制谈话内容与方向

(释义、中断、反射、引导)(五)谈话之后必须对问题归类(不记录)(六)结束会谈(六)谈话法简介

(优秀的咨询师并不意为着就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

1、谈话中听比说更重要

2、态度

3、区别:对患者的谈话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诊断和决策。

4、谈话法的种类

(摄入性、鉴别性、治疗性、咨询性、应急性)P9、105、怎样提问题

6、谈话内容的选择

7、谈话法的有效性

摄入性危机性咨询性治疗性鉴别性会谈法摄入性会谈:了解病史及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态等;鉴别性谈话法: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治疗性谈话: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咨询性谈话:涉及的往往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等。(探索与解决)危机性谈话:这是一种特殊情况,针对发生意外的求助者,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等。会谈法的种类(P9)会谈记录:一般不做笔录、对资料的整理依靠追忆。会谈法分类:摄入性(了解)鉴别性(分类、定性)治疗性(解决)咨询性{进一步搜集资料(针对健康人)}

适应性、应急性、危机性(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作用造成依赖责任转移求助者自我探索受影响。易受咨询师问题的暗示。求助者处于被动状态(仿佛被“审问”)不利于咨询师对求助者情况的概括与说明。背景资料采集法(病史釆集法)——最常使用的摄入法特点:1历史性资料的釆集;

2大部资料是求助者回忆内容,整理困难。

3对儿童或不善于言谈的人,内容应该适当调整。

4对于精神不正常者应求助于家属。P11

咨询师还需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与行为特点四、摄入性谈话注意事项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咨询员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观察法操作步骤

(一)观察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手势、眼神等特点与述说的内容是否一致,以便确定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否保持着一致性。

(二)如果上述表现与谈话内容是一致的,由此便可推断求助者情绪体验的性质和强度;如果主诉内容与上述表现不一致,应考虑主诉内容的真实性或考虑求助者的精神是否正常。

(三)观察求助者的举止、接人待物的态度有无离奇表现和与其身分不相称的表现。

(四)在谈话过程中注意求助者有无对某句话或某类问题有过度的敏感反应,如吃惊的表情、语讷、不自在的姿势或失态等等。

(五)观察求助者有无表演性行为或叙述躯体不适时有过渡夸张的表现。若有,可考虑癔病的可能性。

六、观察法相关知识

(一)观察法有其局限性,特别在临床心理学中,观察法介乎于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法之间,且更倾向于自然观察,为此,对这类方法获得的资料,在进行分析时更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的错误,这是必须注意避免的。

(二)使用观察法资料做临床诊断时,必须结合其它方法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考虑以避免片面性。

七、产品分析法操作步骤

(一)采集求助者个人的作品(求助者个人作品包括:绘画、手稿、雕刻、雕塑等等)。

(二)结合临床其它资料对产品进行分析

八、产品分析法相关知识

(一)产品分析法的可行性。

(二)产品分析法的实施

1、弄清产品的性质

2、产品的分析2、产品的分析,应考虑产品制作的如下因素:

①求助者个人成长史和个体经验系统与产品特点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②求助者是在怎样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制作了此产品。

③该产品是否隐含着知、情、意的内容,所隐含的知、情、意的性质是怎样的,隐含的人格特征是怎样的。

④如果是控制产品,咨询师所提出的控制条件,其依据是否合逻辑;条件之目的是否明确。产品是否真正包含了咨询师所要达到的目的(控制条件不严,可能有更多的随意性包含在产品中)。

⑤收集到的多种产品(一般情况应在三种以上)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印证,发现有相互矛盾之处应剔出来另作解释,依据共同点给结论。

⑥作为临床应用,着眼点应在知、情、意和人格的寻常特征上,作为一般心理评估,着眼点在一般心理特征上。

⑦若与其它心理测验结果相互比较和印证,将会使结论更可靠。

九、产品分析法注意事项(一)产品分析法有其局限性

(二)产品分析法和其它投射法一样,容易发生主观随意性的错误,特别是深信经典精神分析的咨询师,很容易把求助者的作品当作潜意识的变相渲泄,并把作品内容统统解释为与性有关,犯“泛性论”的错误。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二、操作步骤

(一)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二)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三)使用心理测验必要时应填写书面报告。三、相关知识

(一)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在选择问卷或量表时,可依据以下途径:(识记、领会、应用)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以便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

2、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

4、为除外其它疾病而使用量表。

注意事项

(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先会谈,后测验。

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

一、学习目标

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使用摄入性谈话法获取的临床资料,必须有条理地加以整理之后才能进行逻辑性的分析,并对各种与临床表现有关的资料加以综合,最后才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二、操作步骤

(一)一般资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2、求助者生活状况:

3、婚姻家庭

4、工作记录

5、社会交往

6、娱乐活动

7、自我描述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9、在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它资料,

三个自我(二)个人成长史资料

1、婴幼儿期

2、童年生活

3、少年期生活

4、青年期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整理临床资料包括的内容评估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精神身体社会

第2节:初步诊断

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关键

学习将各种方式获取的临床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将各种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抽象概括出牵动各种因素的关键点。

二、操作步骤

(一)分类填写收集到的全部临床资料。

(二)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三、相关知识

(一)所谓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有二。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对临床诊断来说,找关键点或关键因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我的生活很自律,可以坐在家里看书,整个假期都不出门。第二单元

如何形成初步印象

一、学习目标

依据所获资料和心理测验结果,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初步临床印象。

二、操作步骤

(一)使用病与非病的三条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

(一)使用病与非病的三条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

1、判断临床表现是否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病)的症状。

2、确定真实性和确定是否是精神病症状。

如何确定求助者的问题1判断正常与异常;(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2典型与异型的行为定性3求助者“自知力”程度的区分.

精神活动异常的主动症状幻觉妄想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方位确定、清晰、生动、真实应对。关于“自知力”当意识被“梦境”撕裂当“梦境”冲破意识;

(二)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三、相关知识

与本节操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详见:<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第二单元第一、三节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变态与健康部分)判断方法三原则-郭念锋 主客观统一/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的相对稳定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求医行为/自知力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

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生理心理障碍癔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冲突变形冲突定性分析依据定量分析依据第三单元

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一、学习目标

会评估求助者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三级)

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二级)

二、评估操作步骤

(一)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衡量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二)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

四、注意事项

(一)获取资料和对资料分析,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保证客观性。

(二)在获取与分析资料期间,不得给求助者任何关于最后诊断的暗示,也不能为满足求助者迫切求治的需要,临时实施没有明确诊断情况下的矫治手段。五、综合操作步骤

(一)按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二)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三)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有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有时: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间断地持续两个月;有度: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有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长时: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六、相关知识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